考研论坛

 
查看: 794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 一战三跨上交mjc,真诚的努力不会被辜负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19-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本科专业会计学,院校是哈尔滨某不知名“211”“双一流”高校,三跨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初试成绩372,政治68,英语86,专业课是114、104,排名第十;复试成绩160,总分532,排名第九。
3月20号晚上十点多看到拟录取名单,一下子喜极而泣。从18年3月至今,一年的勤勤恳恳终于换得了想要的结果,很幸运,也感慨万千。这一路靠着经验帖摸索过来,走过一些弯路,心境也几经变化,很感谢学姐学长们的帮助,希望能够仔仔细细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帮助学弟学妹们~

一、专业和择校经历
(一)为什么是新传
开始选择考研的专业,是2017年底。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所以为了不冒险就选择了不考数学的专业。加上自身的性格爱好等因素,在几个专业里最后选择了新传。
(二)为什么选择上交
确定专业以后,考虑到这个专业的机会与潜力在北、上更多更大,而北京也许政治属性更多一点,上海自由感更多一点(个人体会而以hh),所以就决定去上海。在了解了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后(比如:初试是不是有明确的参考书?考的题目对我来说难度如何?报录比?有哪些方向?等等),最终综合各种因素,看到:①上交前几年题目比较基础(通过一年专业课学习有可能弥补)(近几年风格有些不定,但仍然比较重视基础)②新媒体方向很厉害 ③top4院校不论资源还是平台都非常强④通过看大量经验帖,我认为学长学姐所做到的我可以做到。
(三)一些感受
结合我选择专业和院校的历程,以及所经历的这一年艰辛,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因素非常重要:
1、可能性分析。选择院校,甚至是决定要不要考研时,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知。以我为例,我知道自己数学不好、政治高中还不错、英语不错而且喜欢学,专业课可以通过一年赶上,对我决定了要做好的事也基本能够坚持下去。
2、坚持,坚持,坚持!
其实考完第一门专业课后我都想放弃了(真的写的很差…),出了考场就告诉室友我没戏了,但是下午还是坚持着写完了。初试成绩出来以前85%放弃希望,但是成绩排名竟然也不错(再次感谢老师们手下留情)。所以我的感受是,考研最难的不在于题目,而是坚持。
我想说的坚持不只是坚持到参加完考试,而是你能不能几百天如一日地保持热情、保证对效率的追求。一直到初试结束,我除了暑假回家一周睡了几天懒觉,基本没在七点后起床(中期以后基本六点到六点半了),晚上一般也都是待到图书馆闭馆(上半年每天晚上还会去操场跑步)。前半年其实还比较轻松一点,8月以后就逐渐加时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晚睡早起过苦行僧一样的日子,毕竟个人情况不同,我每周也都会放松半天或者一天。这些习惯能够让我保持一种紧张感,不至于过于松懈,也能节省不少时间(当然我手机也没太少玩哈哈)。
3、目标和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这个目标,很高也很难,但是当我知道自己是有可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时候,整个人是能够保持一种激情,也更有动力支撑自己的(毕竟要坚持近一年,我看到很多人中途放弃,所以明白要给自己足够的动力。)
另一个就是规划,在开始备考后,有时候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焦虑感,我觉得这是因为考研不像高考,没人再手把手为我们安排好该做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对我来说,做好长短期考研任务规划,是缓解焦虑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把每一篇经验帖都看了很多遍,总结很多考上学长姐共性的部分,以及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宏观上从早中后期划分了各个阶段要完成哪些任务,之后把各个时期再细致化,去规划每个月每个周要完成什么,最后就是每一天要完成什么。
二、公共课
政治
(一)时间安排
我高中文科,所以参考的也大多是文科生写的经验帖,看到大家普遍是九月开始的政治(预)复习,但是本人属于时刻担心型+挺没信心型,所以政治八月中旬差不多就开始了。
基础知识和做题方面,肖秀荣不用说了,每个考研人成功路上的好伴侣。我是买了肖老的三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和最后的肖四、肖八,这些资料也都用到了。八月12号左右开始看第一遍精讲精练, 9月以后开始看徐涛强化班,因为很多人推荐,加上今年政治新加入习新思想的内容是我没有学过的,所以想借此巩固一下,同时开始对应听课内容做第二遍1000题,第三次做1000题的时候可以只做这些题目了。另外《讲真题》这本书其实很好,因为真题的出题思路是最值得摸索和借鉴的。肖四肖八一定要认真认真认真对待!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大题,因为事实证明今年考研题目中,1000题、肖四肖八押中了很多。
实时政治方面,一般到10月底、11月份,各个老师都会整理总结,所以这个大家不用过于焦虑。
每天的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早上或者晚上一两个小时,后期会增加时间,最后早中晚都会抽时间背肖四肖八小黄书。
(二)经验教训
1、大题没做好的原因:①上海地区一定程度的压分 ②肖四肖八小黄书虽然压中了,但是一方面没记得非常牢,另一方面压的题和真题也有出入,后面的答题我都是蒙着写满的。
2、在跟哪个老师方面,我主要看的肖老的书籍,但徐涛老师、腿姐的课我也都有听过一些,两位老师讲的真的都很好,但精力也确实有限。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总是想着通过听所有老师的课掌握所有东西,这并不现实。就今年的情况来说,如果能老老实实练好选择题背好肖四肖八,也许考的会更高一点。话虽如此,徐涛强化班、腿姐的技巧班还是不错的,有精力的话也可以试一试。


英语
去年的时候看到有学姐英语一考了87,感觉真的是神仙吧!当时给自己定了目标是85就知足了,后来被真题虐的体无完肤后,想着能考80就行了。最后能考到86,也挺满意了。关于英语一的学习,真的感慨万千(也就各种流泪脱发吧),还有我想先说明一点,我虽然吐槽英语一,但是我也真的很喜欢学英语(至今感谢小学启蒙老师),所以以下经历供大家参考,不要过于迷信某一种方法或时间安排。
(一)时间和具体内容
3月~7月:单词、英刊阅读、网课
1、背单词
单词是真的重要,也是后面一切的基础。
18年3月开始背单词以后,惊讶又惊喜地发现80%左右的单词我六级单词背过,所以算不上从零开始记单词。背单词的方法可以参考我六级的方法参考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可自行百度)。我感觉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反复。
2、网课
朱伟的恋恋有词很多人推荐,我也断断续续看过一些,整体上来说,他讲的确实不错,我也记录过一些有用的笔记,尤其是我之前没接触到真题的时候并不知道英语怎么考,看了以后有了一些概念。缺陷一个在于词汇不够,另一个是耗时,这个方面我不能给大家很确定的建议,只能说可以听,但是单词自己还得去背,时间不够的话就前期把单词记好,后面通过真题陆续补充吧。
3、英刊阅读
3月开始,我每天早上到图书馆第一件事,一个是知米看看单词,另一个是读两篇英语文章。书籍用的是华研外语那一套真题里送的(具体叫什么也忘了),里面带的这本外刊每一篇文章都不长,考研词汇和长难句会划出来,我是先看英文后中文。看外刊可以不仅限于这本书,目的一个在于巩固背过的单词,另一个是培养语感,慢慢对英语文章熟悉一下。

7月底~9月底:96-15真题阅读第一轮、大作文、完型、新题型、背单词、真题整理
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左右,很多具体的时间安排实在记不清了,我就结合翻出来的当时的时间表,尽可能修补当时的不足来写一下,仅供参考。
1、阅读理解
7月底开始接触真题,第一遍做真题比较仔细,基本一套用三天左右时间,第一天下午2到5点从96年开始只做阅读理解、完型,每篇限时15分钟,做完4(前几年都是5)篇阅读后对答案,答案、用时我都写在了一个本子上,错的标出来先不看解析再做一遍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之后再对答案。
一开始错的真的惨不忍睹,在理解出题方向时也有点摸不准,所以看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来学习做题的逻辑思路。第三天拿张剑的黄皮书来积累,在本子上按篇积累不熟悉的单词、词组、不会翻译的长难句。第二天早上可以拿出来读读背背。

第一遍甚至第二遍的时候错的都很多,看过唐迟阅读后好了很多,开始像他说的那样去梳理逻辑,也开始去学习整理一些做题的技巧了。不过技巧是一方面,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把文章读懂(单词认识、长难句看懂),因此前期还是要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这里要提一下除了单词以外非常重要的长难句。刚开始甚至后期其实都很难看懂,看唐迟的阅读课,把比较经典的或不懂的句子抄下来拆分、翻译,之后通读和背诵,慢慢好了一些。有的学姐也推荐过坚持跟着何凯文做长难句翻译效果不错,我试了一下不太适合,这个大家可以多去借鉴他人经验。

但是第一遍做题主要还是在于积累,熟悉真题,我真正开始深入理解、整合题目选项设置,以及我为什么会做错,是在第二遍真题的时候了。(见下一阶段)
2、完型
完型也是一种逻辑,但近几年的感觉这种逻辑倾向没有以往强了,应该是近几年简单了很多。看了很多老师的课,各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也是煞费苦心、耗了不少时间。最后在10月左右听了宋逸轩老师的课,觉得真的很不错,整个过程做了很多笔记,也有点上道了。不过我觉得前期走的弯路、看过的课程,并非对最后就没有用处。
第一遍做的时候,把每一个选项都要搞明白,积累词汇、短语,词汇辨析尤其重要。
3、大作文
九月以后开始准备的,早上会找时间来背一到两篇。除了阅读,就只有大作文能让我寝食难安黯然神伤了….看过很多经验贴,学长姐们的建议是从背开始,王江涛那本质量不错,我也反反复复背了好多遍(后来小作文也是),但是真的文科专业背的东西太多了,大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背了忘忘了背,后来是背过落到笔头上默写。最终的话,其实还是要自己根据话题去写作文。
4、翻译
翻译我是九月多开始的,一开始看了唐静。知道考研翻译的具体考察方式,但后来网课太长没时间看,所以就只是就只是计时4分钟去练习,之后根据唐静的书去修改总结不足(大家也可以看视频去改,倍速播放并不长老师讲的也很好)。后来十月以后看了宋逸轩老师的视频,发现她也讲了翻译的技巧,整个视频并不长,讲的也不错,大家可以找来看看。翻译的话,我觉得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唐静,看不明白或没时间了,一定再看看宋逸轩的,最后对答案还是要看唐静。
5、背单词
每天中午吃完饭回图书馆,会先站着背一会儿小红宝书,不过整个真题的学习过程也是在积累和回顾单词、词汇了。

10~11月:02~15阅读理解真题第二轮、背单词短语、完型、翻译、新题型、大小作文
每天早中晚吃饭后的时间背诵记忆,下午2到6点英语。
1、阅读理解
在做第二遍的时候,一方面,再次梳理文章中不认识的词汇,这时候,不论是错题还是不会的词汇都少了,感觉到自己也渐渐在进步。另一方面,对于错题我是结合了张剑的黄皮书后面的解析来理解的,并且这时候真正地开始分类整理错题。把这道题考察什么、我为什么会错、这篇文章的逻辑思路等都写下来,同类思路的放到一起,之后会发现在思考的时候经常会在某一个方面出问题,那下次就要格外注意。
有关真题的理解和我的总结,三言两语非常难说,总的来说,唐迟老师说“阅读的本质是逻辑”这点我非常认同,有几个做题时小的但极为重要的tips可以先说一下:①真题出题都是从前往后的,而正确选项一定是要有原文对应的。第一题一般针对第1~2段,我拿到一篇文章都先标段落,如果题目说“从第二段能得到什么”,那就在旁边表上2,之后的题目基本往下递延,一道题不太会考察同一个段落。所以这算是做题找答案的一个技巧。  ②全文和段落主旨优先,细节是为了说明主旨。③不要理所当然,不要过度推理,一切选项都必须必须必须有原文的支撑!… … …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很难或者很麻烦的过程,我认为这些东西不仅是“技巧”,也是基础。考场上我们做题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甚至要很快完成,但是能够快速且准确选正确答案的“技巧”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此前我们认认真真去思考总结了这些东西,打好基础,最后它才能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答题的思维方式,我们上考场的时候也才能更有底气一些。
2、完型
过程基本同上,第一遍整理出的单词辨析,当时每天早上也会抽时间读一读,第二遍做的时候,情况好了很多。不懂的词,再次加强记忆。(反复法)前几年的完型可能难一些,15年以后基本会好很多,不过一个可能性是,你做的题多了,水平也有所提升了所以觉得简单。
3、新题型
严格来说这是第二遍做新题型,第一遍的时候看了刘晓燕老师的视频课很推荐。当时真的,我看完后练习了一下基本全对了…(但是后来一些人也说感觉一般,所以说老师和方法还是因人而异、因你的效率而异吧)。第二遍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错的就多了,不过,刘晓燕的方法在我看来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结合实际去应用。15年以后的题目我在做的时候做得非常快也基本全对,一个是方法,另一个也是这么久以来阅读、完型、新题型方面所作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效。
4、翻译
最后翻译也有些来不及了,就只做了2000到2018年的,对近十年的翻译进行背诵。最后考试时间有限匆忙写上,估计扣了不少分。
5、大小作文
大作文上文已说过,小作文稍微简单一些,还是要背一些常考的文章明白写作套路,大小作文语料倒也互通,小作文的各种类型之间其实也有互通之处
6、单词
单词依旧根据真题的整理记忆,我比较爱举一反三,所以平常碰到的常考又不太容易记单词也开始归类,比如行政类(政府:The Washington D.C / the Obama / The White House / federal / Administration / Authority / Agency),法律类。其实也还是分类联想的方法,还是那句话吧,自己整理的印象最深刻。

11月~12月:16到18真题、往年错题整理总结、作文模板总结背诵
            抽空背诵积累,抽几天下午全真限时做真题和模拟题,其余根据学习情况安排
1、时间安排:
这个阶段可以简单说了(终于),最后留了三套题最后联系用的,基本三天一套,但说实话这时候总结效果确实没有之前好了,所以也有一些人建议早做真题,因人而异吧。(我还是推荐前面的都啃透,最后留几套练手)
这里我强调!强调!强调!一下张剑的最后五套题!我当时是在微博看到一个学姐说,她考前做题的时候估分80,最后70多,原因是很多真题词汇开始偏向当下热点(如AI等),很多词并不熟悉。所以我买了这套题来做了,不必纠结正确率,多看看其中的词汇,没准真题就能遇到呢。而我惊讶惊奇惊喜地发现,我在某一套做到的七选五竟然被改编成了今年的某一篇真题!!!(当时我就觉得非常熟悉还以为是往年的真题呢)所以大家真的最后可以买来做一下的。
2、资料
张剑《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前期笔记等
(二)附注和其他感受
1、附注
我争取把我阅读理解、翻译等所整理的笔记,用电子版形式呈现出来给大家参考。包括我最后去考场之前只带了这一年最终的精华资料。可能麻烦一点,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也尽可能整理一下。
2、一些感受与答疑
(1)所有题目从开始就计时完成。因为我是一个做题很磨磨唧唧的人,计时这个习惯好歹让我在考场上最后写完了所有的题目。
(2)作文落到笔尖,单词务必拼写正确。大家都说上海地区公共课压分,然而所谓压分也只能压主观题,那么想考高分的话,客观题必须高分。我之所以能考86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客观题全对了(也有运气成分),大作文我之前其实背过一篇这个话题的,可惜没有复习好,核心词汇perseverance拼写错了,翻译题也草草写上个大概… …这些都是我的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对一些方面引以为戒。
(3)学习谁的方法、听谁的课、走多少弯路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言吧,我的学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作文到底看谁的怎么写、阅读理解到底怎么做等等问题上,都是我找了好多前人经验,一个个去尝试去摸索的。不管是哪一门科目哪个方面,都不要害怕试错,因为尝试过才能慢慢摸到正确的方向。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会是有用的,都是在为之后做的积累,不懂就问就查,相信天道酬勤,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4)时间不够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先合理规划,尽量安排好每个任务的时间;另外提高效率,尤其是该集中的时候就把手机放远一点;第三个就是找时间,比如来回出行的路上,我基本都挂着耳机听东西。
(5)有学妹问我怎样平衡考研复习和平常上课时间。
我们学校其实是有月考的(是的你没有听错。。。),我的目标一直是及格就行。上半年我大概有两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以及一些选修课,选修课晚上我就带着新传专业课书去读,或者背单词,总之合理安排利用,毕竟这时候学习也不是非常紧。专业课也差不多,考试前好好复习突击一下,老师一般也都给了出题方向和范围。下半年只有一门专业课,可以申请不去,所以我也只有考试去过,考试之前抽出一段时间突击,也当作换一换脑袋了。
(6)最后,我至今觉得英语能全对,也有运气成分。其实考试的时候,有两个题我有点不确定,每个都有两个怀疑选项,但我又很惊喜地发现,两个不确定的题目中,只要一个选C一个选D,我的所有答案就达到了ABCD选项各四个。所以最后我就想也没想直接选上了,后来对答案一看真的是对的。这不能不说有运气的成分,当然前提是你其他的选项都要保证完全正确才可以。

三、专业课
专业课的学习从18年3月寒假开始,大体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3~5月:看专业课本1~2遍,看一些经典或者相关书籍,听各机构公开课、经验指导课
6~7月:整理专业课笔记
8月:继续补充专业课笔记,开始背专业课笔记,开始每周一篇评论
9月:继续背笔记,月底开始做真题
10月:背笔记,做真题,整理专题
11月:做、背重点真题,整理、记忆专题,整理、记忆时事填空
12月:整理、记忆专题,背时事

上面只是一个笼统的时间线,一些时间点和具体内容没法精确,其实也不用完全精确,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
(一)三跨的基础准备工作
作为三跨考生比较担心个人基础,所以想着入门的时候尽可能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同时也多借鉴前人经验。所以我主要打基础的工作包括:
1、听各大机构的公开课,一般在晚上跑步、出行途中。
2、经典书籍阅读。看专业课本之余,我利用晚课、毛概等(不太需要投入)的时候读了一些其他书。

(二)专业课本怎么看?
专业课本到手后,用一两个月整体上先通读了一遍,一些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也在书中写写划划。
每本书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也都有了一个认识,我个人对参考书的认识和使用过程:
1、《传播学原理》
重中之重,务必学好。尤其要强调的是第八章,一定一定一定要牢牢记好学好!
书中某些地方可能讲的比较简单,但是一句一段话后面也许涵盖了更多内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方面要勤于思考和联系;另一方面,某些地方看不懂时,可以多补充一些其它的原理类书籍来看。
2、《人际传播学》
很厚的一本书,我整体上看了一遍,其中重点章节(3、6、9章)看的比较仔细,其它的通读大概有个印象。人际传播这一块还是要好好看的,今年真题中也有考察。
3、《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全能记者》
这几本讲的就是新闻学的知识了。前面三本读过2~3遍,最后一本没看,结合了之前买过的笔记综合整理的。方法依旧是通读、细读,列框架。
4、《新新媒介》
新新媒介、新媒体这些内容,在备考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可能不涉及到,我也是为了简化任务量,没看书,只是根据经验帖把往年考过的那几道题(“新新媒介在大选中的作用”这道还是比较重要的) 整理记忆了一下,加上平时的积累,基本就差不多了。
5、《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没看…不过我认为,我初期看的那些书和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心得体会:
开始看课本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多读多想多联系,我当时有什么想法之类的都记在旁边,后来整理笔记的时候也补充进去。看过一两遍以后仍然记不住内容、抓不住重点也很正常。基本上我们都要经过 “看书→整理笔记→背诵笔记→做题应用”的过程,不要奢求一蹴而就,踏踏实实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之后会越来越有经验的。

(三)笔记怎么做?怎么背?
笔记大概6月开始整理的吧(也有点记不清了),讲几个重要的方面:
1、《传播学原理》《人际传播学》
结合之前买的学姐的纸质版笔记,转成word,补充了上述基本原理书以及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等书籍,按照个人使用习惯整理的。
笔记里面把自己想到和积累的一些例子、热点、联系都加上,还有就是为了解决“到底哪些是重点”“这个知识点怎么考”的问题,参考一些经验后,把往年一些真题和答案也都放在对应的地方。
2、《财经新闻》《新闻评论教程》《新闻采访方法论》《全能记者》
新闻知识这一块,一开始学的时候也有点摸不着头脑。最开始先一本本整理的笔记,最后在整理专题的时候,看到之前学姐的纸质笔记上基本上是把这几本书整合起来的,就参考了这个方法。按照经验和个人习惯,整理成了名词解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三个文档,把几本书糅合到了一起,并且看了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圣才那本大书中新闻学相关知识点等加以补充。

3、笔记的背诵
大部分学长姐似乎是8月以后开始背诵笔记,我也是为了心理上好受一些,加上怕后面要背的太多,所以提前到了7月底。方法基本还是遵照艾宾浩斯,每天早上到图书馆后背一部分,之后复习反复。

提示的几点:
①背诵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经常是背了忘忘了背,但是也不必灰心,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坚持,最好还是规划好每个阶段背什么背多少。
②背笔记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因为后面要记得东西实在太多,最后我每天背诵的时候都是头昏脑涨的,有时候效果也不太好。最好在开始没有记忆压力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比如《原理》这本书)记牢,之后如果也头昏脑涨的话也不要强迫输入,适当放松一下大脑也许效果会更好。
③今年我的教训是,最后在考前无论如何还是要把最初的基础理论再走一遍。基础理论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由于18年出题偏向热点,所以19准备的时候我最后在热点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试卷拿到手后发现今年大部分又回归了基础,最开始背的很多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很多都是凭印象自我发挥的(…)所以现在开始直到考前,一定要把基础学好!

(四)评论怎么写
评论不会写也不用紧张,一个是多练习掌握基本的套路,另一个平时注意观察思考热点事件,最后考前各家公众号也会进行整合。我当时报了爱传播20次的评论批改(想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好纠正)8月开始每周一篇,从信心满满到被批的体无完肤再到略有好转,也是流了不少泪…但是真的很感谢学长学姐的指导,尤其后来玉姐姐(交大的学姐)批改把我们批哭好多次hh,但是这个过程也确实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写评论的时候也格外认真严谨,学姐也会把大家的作业拿出来一起学习,分析事件和逻辑框架。

平时通过看公众号文章积累学习,我关注的几个:人民日报评论(个人认为这个是最好学最好用的)、新京报评论、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考新闻。看到比较优秀的评论,可以学习好的观点和提出方法,整个评论的结构,分析多了以后,慢慢的一些方式可以套用在自己相关的评论里。

评论不用太过担心。
一方面,考试时间紧迫,能写出一篇有结构有观点的文章就很不容易了。我本人答题挺拖拉的,考试的评论写的真是一团乱字数还没够(真是对不起平日的练习)…估计评论扣了不少分,好在最后成绩也中规中矩。这里提醒答题拖拉的同学,平时写评论最好限时,考前可以手写几篇试一试。
另一方面,拿到没怎么准备过的题材不必担心,因为大家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字迹工整一些,尽可能完整地写上。就像19年的评论,上午的主题是“美国贸易战”,下午是“短视频”,大家考完以后集体吐槽…

但是平日的练习和总结是基础。平时的时候勤写,避免考试的时候手生(我中途有几周没写,之后就感觉手生了不少)。观点可以各抒己见,但最好不要太过偏激。我也担心过自己观点和大家一样怎么办之类的,但是这个不是关键,当你能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评论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五)专题怎么整理
又是让人头秃的一个话题==。笔记和专题是复习的两大法宝,笔记以课本基础为主,专题是学界业界当下研究热点。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整理专题,找了各家公众号取经,好歹有了个方向。我是把专题分成了几个大类,包括新媒介背景下的经典理论、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体转型、受众与用户专题、新闻理论业务、新媒介技术(AI/VR/AR)、网络流行文化(网红、短视频、娘炮文化)、19年新热点舆论观,和其他一些比较重点常考的。
在划分板块上不用完全按照我的来,可以多看一些公众号的专题整理经验,取百家之长自己摸索一下。

在此延伸一下论文的问题。论文肯定要读,而且范围不局限于交大老师,学界大佬们的论文也最好也读一下。我当时把交大老师、学界大牛的论文都打印下来读的(推荐某宝网上打印很便宜),研究他们的论文,一方面学习学术化专业化的语言,另一方面学习大小标题和其他写作方式,同时他们的研究方向很可能就是出题的方向。

除此以外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专题的整理我一开始先用了word,后来打印出来在上面勾画补充,最后答题时觉得自己记忆效果不好,就根据电子版专题、答题时的总结,手写了简化版的专题应试用。这一点也就是之前反复说的“结合个人情况”,如果发现这种方法不合适,就换另一种尝试,在反复试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确实也很曲折,但是如果最终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也就值得了。

(六)怎么练习答题
比较后悔答题开始的比较晚,总想着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再开始,最后就拖到了9月中后旬。前期的积累最重要落到纸面上,这个输出的过程并不简单,我当时根据学姐经验,每天计时在白纸上手写答题(名词解释5分钟左右,简答20分钟左右,论述30~40分钟),题目就是交大往年真题。由于近年题目风格有变,名词解释我只练习了重要的,简答论述基本都有练了,最常考最重要的那些,比如媒介融合、媒介与选举、媒介素养、数据新闻等写了很多遍。后面做题有时并不全写,标题框架列一列,想一想案例,感觉重要的题目会多写一些。

完整的作答还离不开案例和名言引用。
1、案例很重要,论述绝对不能缺少案例。各家公众号都会推送热点案例,我把一些比较常用的都放在了专题后面,做题的时候也积累分类,至少保证考场上能不假思索找到常用的几个。
2、名言的话,我就推荐一下“@抓马扣叔”的答题班吧,价格的确白菜了…热点案例、名人名言、各种素材整理成文档,我也都保存了打印了来看,就是背诵压力过大有时候记不好,但是的确很好很好!(所有推荐的都没广告费hh,都是个人使用体验)
3、背诵积累素材。除了上述材料,我19准备的时候把一些公众号的高质量推文打印下来背了。比如当时打印的领导人讲话等,真的好用。19题目中的“跨文化传播”,我也把其中的一条“国际传播”方面的改编扩展出来写上了。

其他经验体会:
1、关于报班的问题
要不要报答题班我当时也咨询了几个学姐,最终稳妥起见报了新传考研人的答题班,有人讲一下对我一个三跨来说感觉稳妥一点,最后一节课做的总结还是挺实用的。最后10月听了扣叔的答题班,讲的内容应试用非常好,我觉得有了一定的做题经验和积累后来听效果比较好。
个人觉得报班有几个好处:①督促自己赶快开始做题、好好答题 ②知道自己什么水平有什么不足。但这不是刚需,还是那句话根据自己需要来抉择。
2、答题和专题两方面相结合,互相补充。
3、从开始就计时做题,适用于本拖延症患者。平常做题保质保速,养成习惯,考场时间有限,基本就是有个大概框架后提笔作答,所以平日的积累和训练必不可少。
4、关于出题风格,近几年开始加入热点内容,我觉得这也是新传的必然趋势,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以基础为重。所以基础和拓展都需要准备到,最后还要回到基础上。
5、做完交大真题后,我之后又看了各大高校和交大风格类似的真题,作为补充拓展,因为其他院校真题中当下学界社会热点相关的很多。拖鞋哥的真题解析挺不错,一些总结点拨很有收获,因为看的有点晚了所以就找到电子版用的。

(七)时政怎么准备
时政也不用担心,作为新传考生,关心国内外热点是必修技能,上面说的“刘刘读报”也有早班车汇总,我一般路上也会听一听。时间紧迫的话不需要每天去扒人民日报早班车之类的,网上时政汇总网站很多。10月之后群里小伙伴自发组队,每人整理一个月的时政发到群里,我自己后来在此基础上汇总补充删减,打印下来反复看。时政按照今年情况,是准备到的都没怎么考,特朗普和金正恩的出生年份我真的……Anyway,该准备的那些还是要准备到,不会的大家也都一样。

(八)关注的一些公众号
新传考研机构:
爱传播、新传考研人、考新闻、觅游新传考研、新传考研小小班、木铎考研、传播学考研必读、99和阿蒋的新传考研室、拖鞋哥新传考研

新传考研拓展:(除上述评论类)
刺猬公社、新闻与写作、德外5号、新闻记者、传媒大观察、清华全球传播、新闻实验室、澎湃新闻、南方周末、冰点周刊、知著网、清博舆论、易观分析

四、复试经历与其他感想
初始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与交大无缘,因此寒假在家一直是放养状态。2月十几号上午8点出成绩,我前一晚反复从梦中醒来,早上9点求神拜佛以后怀着略微紧张的心理点开界面,一看到专业课成绩就愣了…334竟然比440高??我以为我440能130+好吗(天真)…

之后小伙伴们在群里自发讨论,玉姐姐统计的最终排名是最接近真相的,我的名次仅一位之差。大概的名次出来后认识到自己基本能进复试了,激动地买票回校,开始又一轮攻坚战…

(一)时间线
今年是2月接近17左右(记不清了)出的初试成绩,之后我立马买了二十几号的票回学校(在家我没有效率可言),22左右开始准备到3月十几号出复试名单,16到上海,17~19复试。

具体到复试几天:
17号:上午10点开始心理测试,接着休息一小时左右英语听力,下午3~5点笔试。
18~19:上午八点开始面试,提前抽签排号,每人15~20分钟。我是面试完去体检的。
分值:听力20,笔试100,面试80.

(二)复试准备
22号到学校后,又过上了早7晚10的图书馆生活,但是彼时效率与初试相比差的太多了。

主要准备的内容:
1、简历。自己做完,又找学长学姐朋友们不断请教、反复修改,最终时间不够,英文简历没做。其实我本科期间也有一些经历(虽然大部分是划水…),如果能把这些内容美化到简历里固然很好,但最终的话老师要根据你的简历提问,回答不好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可以适当美化,但实事求是为上,能准备加分项(如学术经历)好好准备。
2、研究方法和设计。从图书馆借了柯惠新、戴元光老师的两本方法书来看,感觉都很不错。
研究方法和设计是复试考察的重点,仔细看书,再搜索各个机构的整合,掌握基本流程和概念,自己写写练一练,上考场前才能有底。
3、统计学知识。之前看学姐复试经验被提问了很多统计的知识,加上我本科管理类,回答优秀肯定会加分,就抱着上面那本白色的方法书看的。不过后来面试的时候并没有被问到,原因可能是爱提问这方面知识的院长不在,其实之后也很庆幸hh~
4、笔试内容。往年常考评论和研究方法,两会也是重点,所以主要针对这几个方面来准备的。两会的话主要准备了新技术和案例,最终笔试两会放在了评论中考察。另外初试的时候没有考到往年必考的媒介融合,所以复试又准备了一下,最终笔试是以研究设计的方式考察。
5、面试准备。老师一般根据简历提问,所以至少简历上的内容要能对答如流。我用word整理了往年问过的问题,自己写好答案让学姐、朋友提建议,之后每天晚上拉着朋友找地方计时演练。
上面也说了很多项目划水,但这些又是加分项,所以那段时间每天找当时的项目负责人问问题、磨细节,争取做到每个点都能答到,想来也是苦涩…

(三)考核内容
心理测试没难度。

听力六级真题,感觉都做过但有的答案记不清了,出来上网找不确定的几个的答案可能错了两个吧,听力拉不开太多,但还是争取好好准备。

笔试两道题,一个评论一个研究设计,评论是关于两会的,研究设计二选一,一个媒介融合,一个国际传播。复试前好好准备一下,能写的差不多应该就没太大问题。最终还是面试为主,下面单拿出来说。

(四)面试当天
今年扩招,面试分了两天进行。我抽到的(好像)是13号,第一天上午的倒数第二个。候场的时候大家都会交流被问到的问题,不过老师提问好像也挺随心所欲,不同的人问的有所区别,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临场表现。

面试整体氛围其实很轻松,老师们也都很好。在场5位老师,分别是禹卫华、闫峰、张国良、邵国松、王昊老师,提问我的主要是禹、闫、邵三位,怼我的主要是闫峰老师…以下具体陈述:

1、为什么跨考新传,这个之前准备过,我大概讲了一下。
2、可能由于我本人自我介绍的时候过分活泼,老师翻了一遍简历后并没有就此提问太多,闫峰老师反而针对简历和我上面的回答怼了我好多问题,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结合个人情况跟老师解(hu)释(dui),好歹没有太难看。
3、以后的研究方向,我回答的是结合本科专业巴拉巴拉的,希望研究媒介管理啥的(方向不是问题,有无明确方向都可以先回答上),同时重点来了!我简历里写了赛艇志愿者经历,所以跟老师提到这个并且表示对国际传播也很有兴趣,这时候几个老师再次翻开简历,一直怼我的闫峰老师在名单上标注了一下。国际传播是邵国松老师的研究方向,所以他就问我对这方面的理解,不过我回答的不太好,所以还是要适度挖坑啊…
4、一直保持沉默的禹卫华老师忽然问我对去年欧盟出台的数据保护条例的了解,说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接触新传了应该听说过。我(??)这个问题真没准备过,但是幸运的是去年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在某节公开课听学姐提过一次Facebook用户隐私数据泄露那件事,所以灵机一动就此说了一些。禹老师又问我觉得这些条例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什么,我又瞎扯了一点,老师最后说,还应该包括要求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我顺势接了一句“被遗忘权”…

这可是邵国松老师的领域啊!邵老师马上问我什么叫被遗忘权,还举了个生动活泼的例子让我回答怎么做,我(??)再次装作淡定的瞎扯一番。最后老师问我具体条例的内容,这个真不会,然而幸运的是计时器及时响起,我略带歉意但内心雀跃地望向各位老师,老师却非常“善解人意”地让我回答完,之后指出我答案的缺陷,我也惭愧地向老师坦陈了。

以上就是我的面试现场经过,整体上算是顺利吧,最后分数也还行,不过个人感觉,复试的分数其实基本按照初试成绩来给的不会有太大变动,表现优秀逆袭的有之,排名靠前的同学只要表现不太差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五)其他强调的问题:
1、不要信某研帮的排名!真的不准。
2、初试成绩出来后积极调动预估排名,能估计到基本能进复试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激励自己一把,当然可以的话回学校准备好一些(个人感觉);
②提前订酒店。我是三月初就先在网上预定了酒店(某时限前能退的那种),预防名单出来后订不到。名单出来后马上下单机票,之前的酒店有点差,但是彼时附近还OK的也都满房了,最终亲爱的老姐帮我订了江川路的汉庭,我真的吹爆这家!
3、酒店的话,我一开始也觉得差不多就行,不过能中上的可以尽量好一点,至少我在汉庭住的超级舒心。复试的时候最好一两天到,考察好时间,提前熟悉地点,不完整的材料也可以及时补充打印。
4、今年的一个变化:扩招。原本计划招收12,进复试的话预计有15~18个人,但是没想到今年竟然扩招,通过校线的都进了复试,对于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可能性更大,靠后的也有了机会,但不论对谁而言,好好准备复试都非常重要。
5、复试是否有歧视。很多双非、二本同学会担心本科问题,我的回答和大部分学长姐一样,
如果是211、双一流当然有一定优势,毕竟差不多的初试成绩和表现情况下,要是我的话也想选一个院校更好的同学吧。
我认为初试成绩>复试表现>院校,每年都有二本上岸的同学,与其担心院校,不如把初试成绩提上来,复试表现的好一些。
6、再说一下简历准备的问题。我最后分成了简历、相关论文、奖项证书、摄影作品四个部分,封面自己做的,彩印了9份(有点心疼hh)。一些内容也可以外包,像摄影作品我意识到来不及做了,就麻烦朋友帮忙排版的,但说实话这些可有可无。
一个月准备复试其实很紧张,我当然也想把每项做好,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抓住重点。简历固然重要,但结果并不取决于个人简历有多好看多充实,而是个人的表现和素养,与其花大把时间做一个好看的简历,不如更多去填充脑袋里的内容。如果现场表现优秀,那么即使只拿着一张薄薄的个人简历也未尝不可啊。
7、复试准备期间的心态。再次过上准备时间更短的日子,好多东西不会又准备不完,焦虑的我整个人是很崩溃的。每天晚上回到寝室例行向室友吐槽我累了爱谁谁吧,然后第二天依旧得爬起来打脸hh。其实复试比初试的准备要简单多了,焦虑紧张也是正常的,尽量准备就好。再者崩溃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读了研这种日子可能更多,现在都没法克服的话可咋整。


(六)总结与感谢
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一年的备考磨炼了自己许多,3月份沪上花开,当我骑着小蓝在学校兜兜转转的时候,又觉得一切都很值得。这份宝贵的经历让我真的相信天道酬勤,每份真诚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再次谢谢所有家人、朋友。爷爷奶奶、爸妈、小姨、大姐,帮我没挂科的静静姐姐、栋哥,复试全程陪练的prince王、高高大哥,图书馆的所有战友,室友们,学长学姐们,尤其特别想感谢从初试到复试一路帮助我开导我的天使学姐(复试终于在学校见到啦),一直希望能像学姐帮助我一样帮助到学弟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0 元
    注册时间
    2019-5-10
    沙发
    发表于 2019-5-20 10:58 | 只看该作者
    lz复试面试是12号,因为我是13号,一个已经做好了当下午第一个的心理准备结果十一点五十几还是被一脸懵逼地叫进去了的傻孩子。
    英语还是要下功夫,认真学了的lz比基本看都没看的我高了1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22 元
    注册时间
    2017-11-2
    板凳
    发表于 2019-5-27 06: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莫非是工程的校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9

    帖子

    132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30 元
    注册时间
    2018-10-29
    地板
    发表于 2019-7-28 2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辅导专业课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7

    帖子

    17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72 元
    注册时间
    2019-7-15
    5
    发表于 2019-7-31 16: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lianxi方式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18-7-9
    6
    发表于 2019-8-8 1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能请教你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119

    帖子

    270

    积分

    Banned to Post

    精华
    0
    威望
    2
    K币
    268 元
    注册时间
    2019-8-5
    7
    发表于 2019-8-8 1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

    帖子

    6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66 元
    注册时间
    2017-3-12
    8
    发表于 2019-8-10 2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不可以求笔记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5 11:47 , Processed in 0.069944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4(Usage:7.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