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166|回复: 0

2019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考研中国舞蹈史参考书笔记——周代乐舞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5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56 元
注册时间
2018-8-3
发表于 2018-8-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考研中国舞蹈史参考书笔记——周代乐舞

第四章 周代乐舞制礼作乐
制礼作乐是西周在因袭夏商礼仪乐制的基础上,增订、修改、制定的一整套法定礼乐制度。这套礼乐制度实际上是治国手段,以相应的乐舞制度与当时的统治秩序相结合,通过乐舞礼仪来体现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由此规定着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之间的上下尊卑和亲疏关系,并以法律的性质将这套乐舞礼仪制度确定下来,不能违反逾越。
六代舞
六代舞又称为“六舞”、“六乐”或“六代乐”。指西周初制定的礼乐制度中的6种主要乐舞,即传为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的《大章》(或作《大咸》)、舜的《大韶》、禹的《大夏》、汤的《大濩》以及周武王的《大武》。其内容是歌颂6个不同朝代的王的功德,故称“六代舞”。
周代主要用于宫廷祭祀,所祭祀对象分别为:《云门》祭天神、《咸池》祀地示、《大韶》祭四望、《大夏》祀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
“六代舞”还可分为“文舞”、“武舞”两类,“文舞”有:《云门大卷》、《大章》(或作《大咸》)、《大韶》、《大夏》,舞时手执扇翟;“武舞”:《大濩》与《大武》,舞时手执干戚。
“六代舞”的总体风格是规范化、礼仪化,是后代宫廷雅乐的典范。
六小舞
“六小舞”是周代宫廷雅乐的一种,包括6个不同形式的乐舞。周代宫廷既用以祭祀,也作为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一环。它们分别是:
1.祓舞:执祓而舞(祓是一种羽饰舞具),用以祭祀社稷。
2.羽舞:执白色羽毛而舞,用以祭祀四方。
3.皇舞:舞者将羽毛覆盖在头部,身披翠绿色羽毛而舞,用以祈雨。
4.旄舞:执牛尾而舞,用以祭祀辟雍(辟雍是王室公侯子弟的学习场所)。
5.干舞:执盾牌而舞,用以祭祀山川。
6.人舞:为徒手舞,用以祭祀宗庙。
小舞与大舞相比,主要用于训练教育之用,是更为纯粹的周代舞蹈。
《大武》
《大武》简称《武》,是周代制定的六舞之一,属于武舞。创作于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是一部具有一定情节的大型歌舞,主题是颂扬武王兴兵除暴政一统中国的武功。共分为6段,分别是:
1.武王兴师北伐;
2.灭亡商朝;
3.回师南征;
4.平定南部边疆;
5.周、召二公分治东西;
6.武王班师,接受众人尊崇。
六段歌舞均有歌词,部分保存在《诗经·周颂》中。孔子曾评价《大武》“尽美矣,不尽善也”。
蜡祭
蜡祭又称“蜡八”或“八蜡”,是一种庆祝农业丰收、报谢神袛的祭典,通常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主要的歌舞特征为“鼓瑟齐鸣”。据记载,“蜡祭”报谢的神袛为八位,分别是:
先啬——农耕的始祖神,即神农氏;
司啬——管理农耕的神,即后稷;
农——农夫神;
邮、表、啜——茅棚神、地头神、井神;
猫、虎——猫神、虎神;
坊——堤神;
水庸——河道神;
百种——白谷神(一说为祭祀昆虫)。
从蜡祭中反映了当时人们意识中的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以及统治者的“敬天保民”思想。据记载,用在蜡祭中舞蹈为“兵舞”和“祓舞”。到了宋代,蜡祭仍然流行。
雩祭周代时,将“求雨舞”称为“雩”,而且求雨活动也更加礼仪化。雩祭具有突出的舞蹈属性,舞蹈主要以女巫为主。举行雩祭时要边舞蹈边呼喊哀求。如果求雨不成,可能会采取“焚巫”、“曝巫”的方式,这种原始的祭祀习俗直到春秋时期仍保留着。雩舞是商周时代特有的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等因素共同生成的舞蹈文化产物。随着后世的求雨舞逐渐被龙舞的喧闹热烈所代替,雩舞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傩祭
傩祭商代已有。到了周代,傩祭被作为正统的精神文化活动确立和制度化。宫廷中有专门主掌傩祭的官员,称为“方相氏”,在实际的傩祭仪式中,又充当表演的主角。
据记载,傩祭在宫廷中每年举行3次,季春之月,由周王室和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称为“国傩”,目的是“毕春气”;仲秋之月,由周天子举行的叫做“天子傩”,目的是“达秋气”;季冬之月,全国上下一起参加的叫做“大傩”,目的是“送寒气”。在傩祭中,方相氏要“蒙熊皮”、“玄衣朱裳”、“帅百隶”。傩祭的风格偏于粗猛雄劲,充满原始野蛮的遗风,其目的主要在于驱逐疫鬼、廓清墓穴、洁净宅第。
傩祭发展到汉代,出现了以猛兽为标志的“十二兽神舞”。宋代时,民间的傩祭更加世俗化、演艺化、娱乐化,傩祭的主角“方相氏”被“钟馗”、“判官”等取代,也不再有名目繁杂的“十二兽神舞”和百余人的“辰子”,但其整体功能与结构是一脉相传的,其目的仍是驱鬼除疫,其象征性、表演性、娱乐性以及其潜伏其间的宗教心理一直是民间这类活动的内在特征。
万舞
“万舞”究竟为何种舞蹈,尚无定论。一说即武舞,一说为文舞、武舞的合称,还有说法认为是包括文舞、武舞以及多种舞蹈的统称。近代学者闻一多据《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分析,“万舞”为祭祀高媒所用之舞,是一种富于诱惑性的舞蹈。综合各种说法,“万舞”当是古人对于多种舞蹈的统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3-29 07:59 , Processed in 0.034254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