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8523|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文] 2017拟再战古籍所文献,给自己和同好梳理下2016相关感悟

[复制链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912890281 于 2016-2-18 21:58 编辑

rt,2016突发奇想,决定在职跨考,就开始查找古籍所文献专业(050104)的信息了。之前匆匆过了50余天就去考试,结果意料之中,初试败北,这次试水也算是摸了一下阅卷尺度和自己的基础差距吧~

一直想梳理一下我所了解的信息,考完之后很忙碌,过年很浮躁,现在慢慢沉淀下来心情,就梳理一下找到的基本信息给自己和同好们看看。

然而我并不专业,以下内容仅是个人感想,希望不会误导后来者:

古籍所介绍我就不说了,古籍所网站、百度,都有相关介绍,特别好找,相信喜爱文献专业的童鞋也都早就暗暗心许之。

在古籍所网站上,老师介绍、专业方向介绍也都很全面,不再赘言。这些最基本也明显的,是所有想考文献的同学必看也必查阅之后,再判断是否适合为之努力的。(如果连这些明显的基本信息都不能百度,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另外想说一句:论坛某复旦学姐说,古籍所是本校生古代文学优异的同学也在竞争的,是很难考的,I believe ,但是不妨碍我等心向往之啊~

说几个不太明显,但是很重要的信息:

1、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www.gsao.fudan.edu.cn/


【信息服务】栏目下,有【以往招生计划】和【统计信息】,这两项【非!常!重!要!】,以往招生计划+统计信息,直接可以看出报录比。
根据2016经验,复旦【不!排!名!】,所以查询时只能知道自己的成绩,不晓得排名情况,参加复试人员另行通知。
所以报录比数据的掌握就很重要了。这也是官方能直接知道的准确信息!
这点复旦、北大各有千秋。北大的报录比不写的这么明确,但是北大以往的成绩查询是整页的考号+成绩单,需要自行查找自己考号对应的分数,可以看到排名和他人匿名的成绩,2016我没有关注,不清楚。

2、书目:

现在一般的学校都不指定书目了。我是在网上看到往年的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新著 / 章培恒等 / 复旦
中国史纲要(修订本)/ 翦伯赞 / 人民
文献学讲义 / 王欣夫 / 上海世纪
古籍整理概论 / 黄永年 / 上海书店
古籍印本鉴定概说 / 陈正宏等 / 上海辞书

考完的自我感觉,这几本书只能算是必须看的基础,考试没有直接背诵的题目,而是考应用能力,并且题目大部分看似和参考书并无直接关联。可见出题还是很考察对文言的阅读理解、句读释义、语言知识运用和文学鉴赏能力的。个人认为,如果像我这样非专业的跨考,应该加上:古代汉语(王力/郭锡良/解惠全),都不错,我读的都是北方教材,南方教材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重点看通论部分。

私推荐不错的补充的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王力 ,最好再看一下辞海 文学卷,或者类似的文史要览类的书,帮助补充常识。

【关于书的选择和真题的考后感,可以看我下面推荐的自己的帖子里面,回复的部分,这里不再重复一遍了。】

3、真题(702和803)

网上流传历年真题并不全,我不在上海,不知道能不能于学校买到,希望好心同侪补充。但是看几年的真题应该也能看出些特点了,题型和分值最起码是清楚的。主观题的阅卷尺度,真的只有考过才会有感觉,并且只能意会很难言传。

百度我就不教大家如何使用了,2012、2014、2015的都搜索的到。2013有找到的童鞋没?希望可以分享一下,我没有找到~2016我开了真题帖。

需要注意的是,的确没有任何大综合题,只是考专业本身。这意味着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纠结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文艺学/西方文论、民间文学、美学、哲学……然而也意味着,专业会更难,要求更高。

除了我2016真题帖(下面会放链接)提到的内容外,个人还有一些考试的感想

首先,我认为容易的句读没有得到高分,我认为难的提要和札记也没有太低,所以可见,句读其实考察很严格,札记也不对我们这些跨考门外汉设置超难的门槛,要求都还是很公允的。当然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多少也是有一点点古代文学基础的,不建议跨文理科来考文献学,那样就太难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太多。

其次,关于提要:提要确实很难,还是需要训练,我的复习时间太短,又没有写过,所以没有写到五百字那么多,只能自圆其说写了一些。文言写作,是需要训练的,不然即使理解了,也很难真正归纳概括,并且用文言精当表现出来。这个和写英语作文异曲同工之处是都需要练习,区别是没有模板。

第三,关于札记:千字札记,虽然我没有训练过,然而平时阅读偶有所感时,也会写一些读后感:如《郑伯克段于鄢》,读了之后会写一下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等等。当然自己写的肯定不够专业,所以考试时也加了一点当初选修训诂学时的分析方法写进去,毕竟文献学札记不是纯鉴赏和感悟。

考前时间紧迫,粗浏览了两三篇大家札记,感觉十分精深,果然术业专攻,前辈学者的札记都是入木三分的,自己还远远做不到,读了收获不小,本来想参考一下格式,然而发现自己的学术水平尚且做不到,于是就写成自己的水平和想法,虽然不够好,也算自圆其说,并且有自己的观点。

个人的建议是,平时多练习,多思考;写的时候要有对于文章关键点的具体分析(包括语言学、文学以及文献学、历史学的知识掌握),写出作者主旨,写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不论和作者是否一样),而不是照背书,古人的注解再好也只是嚼过之糜,写出自己的收获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和思想,虽然没有前辈学者的高度,只要能反映出自己的能力与研究态度就可以。

对于札记,我水平有限,也就是这点体悟;还希望有专业人士,能补充一下札记的写法、格式之类的专业规矩,我就不再献丑了。

4、几点小补充:

a)我有一个阶段,看书不注重简介,直接正文走起~其实这种态度是非常不对滴~简介,目录,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梳理书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主旨。名家名序跋,还兼有学习意义,不仅是提要的“范文”,更启发我们如何把握重点篇章内容、开辟思考方向。这次考试中,体会尤为深刻。“好读书不求甚解”,在年少时扩展阅读面是好事情,但是在文献学的学习中就是大谬,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b)基础知识虽然不直接考成大综合样,却更加体现在题目里,对于基础的贯通我做的不好,很多重点也get不到,距离“杂”而不乱、“精”而弥深的境界远矣~所以5本书目里没有的那些基础知识,反而更加重要,所以我再强调一遍,博览而广记,并从中有所得,乃是吾辈一大目标,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就突击背诵一些不理解的东西,水磨功夫更要下在平时的日常阅读中。

c)原典的重要性,还是忍不住强调一下,真心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方法只是钥匙,开了锁之后只能入门,修行情况就要看脚踏实地,原典阅读绝对最重要,感觉读一遍文学史,不如读一本原典的收获大。

d)常识很重要。不仅仅是文学基础。举个简单例子:

2016年702科目第3填空题:明天启七年干支丁卯,则天启辛酉是天启____年。清乾隆五年干支庚申,则乾隆五十五年干支____年。


看似简单,然而细思恐极,还是有内涵的。乾隆且不说,长寿在位甚久,直接推算便是;天启呢?丁卯-辛酉,可以从前推到元年,也可向后再推五十余年。然而明熹宗有木有活到五十多岁?木有~天启七年他就挂掉了~当然这个题很容易,稍微有点常识就不会错。但是从中可以窥知常识的重要性:可以对明史不精熟,但大致的基本判断必须要有。好在我虽然历史差,还是对明朝皇帝的短命程度心里有数的~

以上,也是随想随写,不是很细致,其实也很门外汉,送给和我一样门外汉的同好们~欢迎专业人士各种纠错、补充~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枉我写帖写到颈椎痛~更希望没有误导大家~吾姑妄言之,汝姑妄听之~

最后广告一下刚刚一直提到的我的帖子,里面有真题和个人感想:

2016古籍所【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702+803真题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1:55 | 只看该作者
    P.S.以后不敢写这么长的帖子了,真心累人啊~不过看古籍所文献学的帖子太少,希望能有所微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匿名  发表于 2016-2-18 22:58
    很用心,虽然不是考古籍所但值得一顶。
    楼主之前是考过北大么?
    回复

    使用道具

    23

    主题

    169

    帖子

    408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408 元
    注册时间
    2014-8-25
    地板
    发表于 2016-2-19 13: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求大明十六帝心理阴影面积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

    帖子

    2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70 元
    注册时间
    2015-3-9
    5
    发表于 2016-2-19 1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吧,文献学不是文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21:45 | 只看该作者
    游客 183.195.251.x 发表于 2016-2-18 22:58
    很用心,虽然不是考古籍所但值得一顶。
    楼主之前是考过北大么?

    嗯,刚毕业时战斗过几年北大古代文学,很有心理阴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21:49 | 只看该作者
    漱玉斋主人 发表于 2016-2-19 13:45
    求大明十六帝心理阴影面积

    哈哈哈~确实啊~话说我觉着大明是个挺彪悍的朝代,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君臣,皇帝像走马灯,臣子们前赴后继悍不畏死,大明的制度和国家机器是很赞的~另外,虽然不喜欢看历史书,但是我挺喜欢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21:51 | 只看该作者
    哥德堡的孤独 发表于 2016-2-19 17:02
    赞一个吧,文献学不是文学。

    嗯,然而我一直觉得,也不能一片死板来学文献学,要代入学文学时的激情与热爱的情绪与态度,才能真正学好~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

    帖子

    2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70 元
    注册时间
    2015-3-9
    9
    发表于 2016-2-19 2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912890281 发表于 2016-2-19 21:51
    嗯,然而我一直觉得,也不能一片死板来学文献学,要代入学文学时的激情与热爱的情绪与态度,才能真正学好 ...

    我觉得学什么东西要想长久必须是自己喜欢的,有兴趣才行,那样就不会感觉无聊和厌烦。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56

    帖子

    2179

    积分

    中级战友

    忽然发现自己是中级战友了,看来我真的老了。。。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40
    K币
    2139 元
    注册时间
    2010-1-1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22:19 | 只看该作者
    哥德堡的孤独 发表于 2016-2-19 22:12
    我觉得学什么东西要想长久必须是自己喜欢的,有兴趣才行,那样就不会感觉无聊和厌烦。 ...

    是的,虽然我也见过机械式学习的学霸,然而感觉那种刷题、刷书、刷课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够长久的吧——至少我个人不可能做到,完全无热情、无兴趣地学一辈子那些仅仅用来“考证”或者证明学历的东西。

    有喜欢与兴趣,才有对知识的好奇心,有了热爱与感情,才会有所深入、有所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7 08:27 , Processed in 0.047683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