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058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题] 历年文学试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3年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总分150分)
文艺理论部分(共90分)
一 、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诗言志”被(    )认为是中国历代诗论的(     )。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语出自(    )的(《      》)。
3、曹丕《典论·论文》曰:“文以(  )为主,气之(    )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4、陆机《文赋》曰:“诗(  )而绮靡,赋(   )而浏亮。”
5、刘勰曰:“故知文变染乎(    ),兴废系乎(    )。”
6、明人李贽曰:“夫童心者,(    )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    )也。”
7、“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之语出自(   )的(《        》)。
8、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    )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     )。”
9、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批评拉萨尔:“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   )而忘掉(    )。”
10、亚里斯多德《诗学》曰:“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的事情,而在于描述(    )的事情。”
11、《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
12、《原诗》的作者是(   )。
13、《文史通义》的作者是(     )。
14、《艺概》的作者是(     )。
15、《汉堡剧评》的作者是(    )。
16、《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  )。
17、《致玛·哈克奈斯》的作者是(    )。
1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
19、《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作者是(    )。
20、蔡仪的美学代表作是(《     》)。
二、名解(5×5=25)
1、共鸣    2、典型环境    3、知人论世    4、韵味     5、艺术概括
三、阐释下列问题(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2、简述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3、鲁迅曾云:“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请就此简要谈谈您对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关系的看法。
4、您认为文学批评的职责大致该有哪些方面?请简述之。

评论写作部分(共60分)
下面摘录了一段歌德对青年诗人的忠告,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自拟一个题目,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短评,阐述你对文学创作中生活经历与诗人的个人才能间关系的看法:
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少做诗的动因。但是写出来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做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但是据此来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这却是诗人的事了。
——爱克曼辑录  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

2004年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150分)
文艺理论部分(100分)
一、        填出下列著作的作者(1×20=20)
1、《金楼子》   2、《诗式》   3、《清邃阁论诗》  4、《沧浪诗话》  5、《四溟诗话》
6、《闲情偶寄》  7、《姜斋诗话》 8、《昭味詹言》 9、《介存斋论词杂著》 10、《门外文谈》
11、《拉奥孔》  1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3、《一八四○年俄国文学》
14、《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  15、《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6、《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7、《没有地址的信》  18、《金枝》  19、《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
20、《走向接受美学》
二、        名解(5×6=30)
1、蕴藉     2、艺术构思    3、直觉   4、艺术概括  5、“隐含的读者”  6、“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        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三大核心观点。(15分)
四、        简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心态性质(15分)
五、        文论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有哪些建说?如何正确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叙之(20分)

评论写作部分(50分)
苏珊·郎格在《艺术与情感》中说:“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觉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征兆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理能力的东西。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正如亨利·詹姆斯琐事很的,艺术品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因此,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亲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供我们认识的形式。”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涵,尽可能结合某一具体的文艺作品(文学、美术、音乐作品等不限),撰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评论短文。

[ 本帖最后由 ienjoymusic 于 2007-2-8 14: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0:30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文学史综合知识(150分)
    古代文学部分(90分)
    一 、填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并指出诗句的作者。(2×5=10分)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
    1、        即从巴峡穿(  ),便下(  )向洛阳。——
    2、千里莺啼(   ),水村山郭(   )风。——
    3、春潮(  )晚来急,(   )无人舟自横。——
    4、多情(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
    5、楼船夜雪(   )渡,铁马秋风(   )。——
    二、填空(2×5=10分)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该书的作者是(   )。
    2、杜甫诗句“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是指(  )朝诗人(   )和(   )。
    3、提出“词别是一家”,要与诗划界的是(   )朝词人(   )。
    4、《诗集传》的作者是(   )朝的(   )。
    5、唐代被称为“骚之苗裔”的诗人是(  )。
    三、解释下列诗文中带点字(2×5=10分)
    1、        桓子不知所为,于军中曰:“先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列子·汤问》)
    将军身披。(《史记·陈涉世家》)
    3、        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其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世说新语·赏誉》)
    4、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5、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韦应物《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
    四、名解(4×5=20)
    1、        风雅  2、枚马  3、汉魏风骨  4、一祖三宗  5、临川四梦
    五、论述题(20×2=40)
    1、        谈谈陶渊明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2、        一般认为杜甫诗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深沉凝重,他自己说是“沉郁”,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现当代文学部分(6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   )年,由陈独秀主编的(    ),(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2、1961年10月,尚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致书陈独秀,将自己“年来思虑观察所得”,具体概括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信中称:“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这八事是:(  )、(  )、(  )、(  )、(  )、(  )、(  )、(  )。
    3、鲁迅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它发表于(  )年。
    4、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发表于(  )的(  )上。
    5、30年代“新感觉派”最重要的作家是(  )和(  )。他们的主要作品有(  )、(  )、(  )、(  )等,这些小说上中国最重要的现代派小说。
    6、电影《武训传》描写的是清末山东堂邑县贫苦农民武训“(   )”的事迹。1951年5月20日,(   )发表了毛泽东参与修改、撰写的(     )的社论,发动了一场批判运动。
    7、《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毛女》,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    )”奖,因此享有甚高的声誉。
    8、“山西作家群”,也被称为“(  )”或“(   )”。这个流派除了赵树理之外,还有(  )、(  )等。
    9、“文革”时期,被称为“革命样板戏”的八部作品是(  )、(  )、(  )、(  )、(  )、(  )、(  )、(  )。
    10、博尔赫斯在我国当代有极大的影响和声誉,他是(  )人,他在我国影响较大的作品是(  )等。
    11、“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了于(  )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其代表作家之一的海勒的代表作是(  )。
    二、简答题。(10×2=20)
    1、文学研究会    2、白洋淀诗群

    2004年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共100分)
    一、说出下列典故出自哪部书或文学作品?并结合作品解释典故的含义(4×5=20)
    庄周梦蝶   高山流水  四面楚歌   五柳先生   南柯一梦
    二、名解(4×5=20)
    骚体   歌行   温李  苏辛  唐宋派
    三、标点、翻译下面的古文,并解释带点的词(20分)
    光为人沉静祥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
    四、白居易《与元九书》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之千余首,至于贯串今古,覼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分析白居易对李白、杜甫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0分)
    五、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分析王氏此言之意旨,并评价之。(20分)

    现当代部分(5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体裁与作者(1×10=10分)
    背影      动摇     科尔沁旗草原    月牙集      红旗谱
    随想录   活动变人形   平凡的世界   文化苦旅    私人生活
    二、简释下列名词(5×3=15分)
    新月派   七月派   天安门
    三、艾青有哪些创作个性?简述之(10分)
    四、简析沈从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15分)

    [ 本帖最后由 zhibeiyou 于 2005-8-1 10:3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68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9
    K币
    353 元
    注册时间
    2005-6-5
    板凳
    发表于 2005-8-1 10:59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了

    有这样的师姐(师哥)这是我们考研人的万幸,祝你外寿无疆,早生贵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13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1
    K币
    131 元
    注册时间
    2004-10-14
    地板
    发表于 2005-8-2 19: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高风垂范,这样的业举,流惠我辈后学(我想楼主在编辑上也花了不少心血),大恩不言谢。[em:42][em:13]
    或许现在心里多少有个谱了。


    个人觉得以下信息有意思:
    “UID: 1198945
    注册日期: 2005-7-31
    上次访问: 2005-8-2 10:53
    最后发表: 2005-8-2 00:38

    [ 本帖最后由 罢歌且行 于 2005-8-2 19:4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13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1
    K币
    131 元
    注册时间
    2004-10-14
    5
    发表于 2005-8-2 19: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只贴了  03、04年文学试题,或许楼主另有难处。
    人之患,既得陇 ,又望蜀 ,也是我之患。区区也急切:不知楼主是否还有其他年份试卷?私以为:如果重新编辑、扫描有操作难度,我们复印也是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6
     楼主| 发表于 2005-8-2 23:33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真的只有两份

    是在研究生院报名确认时当场买的,那里说“历年试题”,卖给我的却只有这03、04年的两份,我想他们有多的也不会不卖的吧。(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有好几年的卷子,难道是别处买的?)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有这个版面,直到复试时才听盖色师姐提起,现在回了家闲逛网络,终于摸到了这儿来,我这人一向后知后觉啊。
    我个人觉得,试题多与少其实也并不是很要紧,只要看到一份完整的试卷,也能大致明白其出题风格了,个人认为,社科院的题目并不偏,所考的往往是学文学的人必须掌握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记得分数出来后,我赶忙联系导师,在电话里很厚颜的说了一句:“我觉得卷子不难。”老师回答:“不是考题目的难度,而是看答题的质量。”汗死我了。需要说明一句,我的分数不高,刚刚过线13分,在去复试的同学里面是最低的了,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3 01:21 | 只看该作者

    谈几句我对考文学的感想吧,不知有用没有

    首先声明,我是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研,于文学缺乏系统知识,所以学习过程与专业出身的同学必然不同,我的经验对大家不一定适用。其次,我的分数也不高,两门专业分都没过120,在复试的同学里排名最低,而且也没去查卷子,不知道自己究竟失分失在哪里,所以答题的心得也未必是正确的,大家权当看看算了。
    我当时报考社科院,其实很是偶然,我是江苏人,本来一直只想在本地上学,不想离家太远,因此一开始定的目标是江苏一带的高校,但由于是同等学力,在报考方面限制颇多,也很怕在出身上吃亏(据说有的学校在复试时很歧视同等学力的)。当时就读北大的家姐的一位同门听了我这话,就说:“为什么不报社科院?它在学力出身方面是很公平的。”我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又听姐姐的高中同学考在社科院历史所的说,社科院很好考的呀,历史所更好考——后来分析,老姐说他不无骗mm去考的嫌疑,呵呵,这当然是臆测的了,不过很感谢这位师兄,一直让我怀着“很好考”的心情准备考试。
    当时是04年夏天,既然决定了考研目标,而我又非本专业出身,基础知识薄弱,遂辞职北上,到北大蹭课去了。我始终觉得这一点于我这种跨专业报考的人氏非常要紧,将我以前不系统的文学方面的知识来了一次大梳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学来的知识经验,是自己读书无法获得的。
    北大中文系的讲课风格其实有些散漫,比如有一位老师讲授宋元文学史,整整一学期都在讲北宋诗歌流派,眼看学期快结束了,才匆匆忙忙的只用两节课就结束了南宋词人,直奔元杂剧——这样的讲法确实有些天马行空,只凭他的课堂传授也肯定不能全面掌握文学史的重点要点,但可贵的是,他讲课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自发探讨的做风,于我实在是极大的启发。课堂上教会的,其实就是做学问的方法,而非知识点本身。我觉得这方面对更好的答出主观题是极其重要的。
    印象最深的是就是这位老师在学期末了要考试的时候对同学们说:你们答题,不要给我写上1、2、3的小标题,列上几句话就够了,这不是中学生答题,有什么标准答案的!你们给我真正写出你们的看法来,哪怕拖沓一点罗嗦一点,只要是有条理的,说的通的,我就喜欢!我要考的是大家的看法,不是死背答案!(大意如此)
    当时这一番话,虽然他是对北大的学生说的,于我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我那时也不知道社科院的老师们判卷是否也会这样想,但答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以这番话为准,不列小标题,只阐述自己的观点。后来在文学所复试,抽签拿了题目,当时很紧张,又没准备,只是即兴发挥一通乱谈,说到一半自己也拿不准,停下来问:“我这样说对么?”(呵呵,我当时真可爱啊)主试的杨义先生安慰我说:“不要紧张,慢慢说,我们没有正确答案,就是要听听你自己的想法。”猛然觉得,原来做学问真是同出一理!
    在线写,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8
     楼主| 发表于 2005-8-3 01:53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于我辈初入文学门径者,其实也是颇难。多读原著自然是最要紧的,但是准备考研的时候,时间紧张,根本也无法将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一一通读,这时一来就要仰仗以前的积累,阅读面越广越好;二来也须取各家的评论,观点相背的尤妙,互相参看,纵使对原著并无深刻认识,也会得到一点启发了,至少,你倾向于哪家的看法,这就是你的立场。答题又不是做论文,即使采用了人家的论点论据,料来也不会惹上剽窃官司的:)
    我所见到的试卷不多,除了今年所考的题目,就只有03、04年这两份试卷了,从中得出的结论就是,社科院的试题确实不偏,尤其是大题目,都考的是比较重要的、在文学史上决不能忽略的作品人物,今年文学史就考的是桃花扇、白居易,现代的考到了张恨水,略微冷一点,但这两年通俗文学研究愈来愈热,二张都有立专节的趋势,看看那本《现代文学三十年》,已经把通俗小说单独列出章节,由此考到了他也不出奇的了。我颇不喜欢现当代文学,那一片丢分极多,不可为训。
    现当代另一题是《雷雨》中的繁漪,曹禺的戏剧绝对是一大要点,繁漪也是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人物,且观点分歧亦多。也许老师就爱出这些可供争议的题目,毕竟这样才能更好的写出自己的观点嘛。呵呵,这是我个人感觉,不具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1
    威望
    15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05-7-31
    9
     楼主| 发表于 2005-8-3 02:4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说“不在题目的难度,而在答题的质量。”那么我专业分数都没达到120,想来质量也不是很高(那位415的师弟才真正是牛人)。而且我的答题方式可能也带一点风险,几乎对题目都做了一番反面文章。桃花扇的那一题,引用前人的评论说它的尾声具有“烟水迷离之致”,“一脱团圆窠臼”,我偏驳道,不是为脱窠臼而造不团圆结局,而是全剧主题风格导致如此,团圆的剧本也有好的,比如西厢记第五本(这是蒋星煜的观点,被我生吞活剥来了);白居易的那一题,同样是引用评述,说他的诗必求老妪能解,不免失之于浅俗,我反驳说,白之失不在于俗,而在于略无蕴藉,失之于直白无余味,我以为老妪能解,却并不是他的短处而正是长处;文艺理论最后的那道评论写作,是关于“郢书燕说”作议论,我更是大做翻案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话来证明误解也是有好处地……一天答题下来,简直是斗志无穷啊,现在想起来,还是要笑。
    不过考后告诉老姐,她就正色说我太行险了!要是阅卷老师反对你的观点,岂非大大吃亏?后来分数出来,也不见高,不知道是因为我这样做扣了分,还是别的地方失了分。文学史我估计失分当在现当代部分,文艺理论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理论背得太差(我一向不喜欢那种抽象的理论),也许竟是这篇作文翻案太过,入学以后,倒颇想问一问老师及前辈师兄师姐们。
    顺便说一句,考试的题量,其实还是蛮大的,尤其是文艺理论的作文,万万不能打草稿,只能拿起笔就写,饶是如此,3个小时还是几乎不够用。这两门我都是一直手不停笔,写到指节发酸,文艺理论还差一点没写完,那篇作文其实我还打算扯下去,一看时间要到,只能匆忙结尾,中途还险些写得跑题,幸好当机立断,一个大拐弯把话头扯了转来,也许时间从容一点,能修改一遍,我还能把这篇翻案文章做得更自圆其说,只不知道我这样做法,到底应不应该,算不算好?希望有前辈同学为我解惑。
    以上这些零碎感想,系我一人之见,考场之惑,至今也未解开。我这人做事自来有些冒撞,想问题往往是事后诸葛亮,糊里糊涂上了线,也算老天眷顾(我最差的是外语,只考了59分,还是今年取消听力帮了我大忙)。现在才上考研网,似乎也是个迟到的了,不过胡乱写出这些经历来,如果能给有志报考的师弟师妹们些微启发,不胜幸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13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1
    K币
    131 元
    注册时间
    2004-10-14
    10
    发表于 2005-8-5 23:18 | 只看该作者
    微笑,大千世界或本无固定法门。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9 04:17 , Processed in 0.058246 second(s), Total 20, Slave 20(Usage:7.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