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高分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20

帖子

42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2
K币
427 元
注册时间
2016-12-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基本情况

初试分数:总分377,政治67,英语54,专业课256
我本科是二本,学的小学教育,一志愿报考人大的高等教育学,属于小跨专业。在身边人看来目标有点高。但是我还是坚持了。选择人大是因为真心喜欢,所以就义无反顾了。其实现在看来如果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周围的声音不是那么重要。考研扩展的是我们的眼界和人脉,我们未来的伴侣和交际圈很大几率也来源于我们考研之后进入的圈子或者这个圈之外。在好的大学里,你会遇到优秀且少数的人,这些人能够给你更为深刻的积极影响。
二 参考资料

政治:紧跟徐涛的网课。他是政治经济学博士,讲的考研政治非常好。我一边听网课一边做优题库习题集,最后还听了一部分优题库真题集。买了背诵笔记。最大的感受就是刷题很重要。后期冲刺再做肖秀荣8套卷和4套卷感觉比较轻松。

英语:市面上的资料都可以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学下来。英语真的没有捷径可走。我英语不好,而英语又是一门需要花很多时间却见效缓慢的科目,考研英语一难度大题量也比较大,必须慢慢地打基础。我备考时间短,以至于后来有些放弃了。(我英语成绩你们也看到了千万别学我,血的教训)

专业课:人大是自主命题,考试内容非333或311统考,主要有五本参考书。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此外还有导师论文和教育学热点。这五本书很多教育学本专业的学弟学妹没有在本科期间学习过,所以自学的话,看书理解都需要耐心慢慢来。自命题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就是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而非书本知识,题目非常灵活。可以理解为书是必须要看的理解的,但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建立学科体系和学科思维形成本学科素养的过程更加重要。近年来人大教育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考题越来越灵活,对于教育热点问题以及导师发表的论文出题较多。这也是大家学习的一个重点。人大鼓励跨专业考研,导师很喜欢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是不同专业可以碰撞出更多不同的火花吧!考试题目贴近当前教育热点,与实际关系密切,所以选志愿时让我心生向往。

三 学习方法
我考研之初很喜欢看经验帖,但是后来才发现,迷信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懒惰。别人的方法只需要吸取有用的变成自己的就好,真的仅供参考。高考考智商,而考研考的就是毅力。你能不能考上,不在于你的方法多么好,而在于你有没有踏踏实实地勤奋学习。所以呀,你要在学习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哦。

四 复习计划
我着重讲一下教育学专业课的复习计划。
首先你要选好学校,这是复习的方向。比如,我考人大,就不能复习教育学综合。当然很多学校都考教育学综合。暂时不确定学校也没问题,教育学大部分学校只需要按照统考科目复习就好,百变不离其中。

第一阶段:首先要看书,而不是看什么视频讲解,先做到把书全部看一遍。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当初我在看书上没有重视以至于长时间没有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感觉知识零散,没有逻辑。看书时建议每一遍都要有侧重点地看。比如,第一遍侧重看整本书的逻辑框架,看主要讲的哪几部分;第二遍,侧重看主要内容,每一章节目录讲的哪些知识;第三步,侧重找到每部分的重点难点,多加理解。看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绝佳时机,能力的提升就是从自己看书学习开始的。
人大教育学这五本书真正考得较多的是教育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但是并不是其他参考书就不重要了,因为那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所以都需要看,不能跳过。在备考前期,我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面。一般是上午政治加上看专业书,下午英语加上看专业书,晚上接着看专业书。所以到后期我的基础知识很牢固,我想多半是得益于前期看书的努力。这些参考书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前面几章是重中之重,往往很难理解,尤其是教育管理学,但是一旦突破了前面几章,后面就没有那么难了。所以小伙伴们要坚持下来哦。

第二阶段:笔记,梳理全书脉络,写好全书框架。这个做笔记并不是抄写重点,而是自己梳理每一章节的知识框架达到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在这个阶段里,我整合书上的一些内容,做了很多便于记忆的笔记,获益良多,后来慢慢喜欢上这种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扩展思维的笔记。同时,我会经常合上书想一想,这一页到底讲了什么,回顾一些重要的知识,争取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把关键词句写在笔记上。后来发现这样记忆会比背书深刻很多。许多的逻辑就是那么串起来的。

第三阶段:做题,教育管理学有一本习题集,结合这本习题我每天一章,很快就熟悉了各大高校的出题形式以及命题思路。也对教育管理学这本最难理解的参考书认识多了一层。
再一个就是研究真题,注意是研究不是做。真题研究的价值远远胜过于做。人大历年来的真题我都把它打印到了纸上,贴在书桌前,保证每天看一遍,熟悉出题人思路。最后能找到一些出题规律,像特点类的,启示类的就会反复考,考的大多是某些章。2018年以前,出题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之后的两年开始了选做题模式,出题非常灵活,侧重能力而非书本。这就出现了我备考时大量阅读导师论文,了解教育学热点的过程。研究真题之后,我把真题自己整理了一遍,后来经过补充,真题的答案变得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论文和教育热点。相关论文很多,热点也特别多。我把它们都打印了出来,厚厚的一摞,备考的后期,我每天晚上看,通常每晚阅读加上整理可以完成三篇。每次整理完虽然很累但是总会收获满满,学习了前人的精华,感觉特别充实。到了11月份我感觉时间紧迫所以很多论文以及热点都直接在网上看,然后主要写框架,大量地看。后来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考场上我确实思路比较多,可以写出一部分自己的见解来。每部分条理也很清晰,一目了然。我想这是有加分的。

第五阶段:大量的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很容易。加之我买了学姐的笔记,有一些内容直接背笔记就可以,帮我省了不少时间。背诵的时候我还会自己总结一些内容,保证知识的连贯性。直到考完英语的晚上我还在背笔记,专业课考试前的早晨也保证看了一遍关键词整理。直到进入考场的前一刻才放下了笔记本。从备考到12月底考研结束,真的感觉经过了一个漫漫长征。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五 时间安排
3月底:确定了报考志愿
4月——6月:刷恋练有词,看专业课书
             (此时的效率是很低的)
7月——8月:刷政治徐涛网课视频 并做题
              英语阅读开始并且配合背单词
              看书,整理教育学框架形成体系
9月——10月: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增多,一遍又一遍地看书,
               做笔记,整理真题
               政治不断地刷题
               英语阅读一天一篇做完并整理好
11月——12月:看论文,整理论文和热点,总结思考
                政治紧跟肖秀荣
                英语练作文
                考试前大量地背诵和记忆
9月至11月学习高峰期的时间表
上午
7:20起床,早餐
8:20——10:00政治
10:10——11:30专业课
下午
2:00前午睡
2:10——3:30英语
休息,吃水果
3:50——5:30专业课
晚饭
晚上
7:20——8:30英语和政治灵活调整
8:40——9:50专业课
学习高峰时期大概每天八个小时,当然也会灵活调整,其他时期都是六个小时居多。大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真正学习的时候是不用刻意卡点来的,效率第一。复习的过程我没有打时间战,作息相对比较规律。希望各位小伙伴也能合理安排,不要一味拉长学习时间。毕竟导师喜欢的是一个能自主学习,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会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徒弟。

六 总结
我想说我本科普通,跨专业尚且能学好教育学专业课,那么各位小伙伴也一定可以的。希望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给你们当作参考,少走一点弯路。考研梦想让我们有激情,但激情很难持久,相反,倒是信念更容易让我们打持久战,也更让人踏实与坚持。所以请考研的小伙伴谨记,请你快乐,请你勇敢,请你相信天道酬勤,同时请你相信,考研不是生活的唯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15-5-17
    沙发
    发表于 2019-8-13 2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笔记分享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4 23:26 , Processed in 0.033797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