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5815|回复: 1

[交流] 英一85经验谈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

帖子

12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127 元
注册时间
2016-7-16
发表于 2019-4-2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不会让你失望的英一85分经验谈
一、个人英语水平参照
考虑到个人英语基础不同,这里简单提一下自己的英语基础,以便为各位做更好的参考。
(一)考试评估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总分579
听力201  阅读215  写作和翻译163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总分485
听力159  阅读194  写作和翻译132
除四六级外,未准备过雅思托福等其他英语考试。
(二)个人评估
词汇:词汇量一般,基本是在正式备考及备考期间提升词汇量的。
语法:语法比较好,在积累了一定阅读量之后,长难句分析基本不成问题。
阅读: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基本都是在备考期间提升的。
写作:中学学习英语时作文常年被作为范文印刷供年级同学参考。
听力:极差。
口语:不好。
总结:我在英语学习上的缺陷(听口)完美避开了研究生初试的要求,真是庆幸。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都是在备考期间提升的,因此这方面的备考经验具有最大的参考价值,而阅读也占了初试英语的半壁江山,因此我非常重视。我的语法基础较好,为我的阅读和写作也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虽然中学时英语考试作文都表现得不错,不过大学都废掉了,刚开始下笔时毫无头绪,所以备考期间也花了一些功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个人备考情况和感受
2017年一战英语得分86分;2019年二战英语得分85分。因为两次得分差不多一样,给大家的备考建议和经验分享,是综合两次情况进行陈述。
有3点需要注意:
1.不存在二战才能考得高这种说法,我感觉我一战发挥得更好些,两次考完估分的情况——一战:完型、阅读、新题型均满分;二战:完型错三个、阅读、新题型满分。估分参考的是网上的答案,不排除我记错自己答案而误以为自己满分的情况哈哈哈哈真是不要脸,因此估分不一定就是最终得分。不过还是可以看出,主观题(翻译和写作)打分还是比较严格的,起码上海地区是这样?所以更要重视客观题。
2.经过一战备考英语的洗礼,我二战在英语学科上明显比第一次花的时间少了,而且是一种质的提升,一战86分并不是像期末考试那样临时抱佛脚过一段时间就啥都不知道的那种。因此备考英语的这段过程也为我复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打下了基础,复试要看一篇英文文献。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为我二战腾出了很多时间给专业课。所以一战的朋友们在前期请多花些时间在英语上,越早开始越好。
3.我没有看任何英语学习视频,这方面给不了很好的建议,只能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英语学习视频的看法:(1)背单词,我觉得有一定英语基础就可以不看视频学习,我觉得浪费时间,除非你真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背好单词;(2)因为语法不好而导致看不懂阅读,或许可以看看视频,学习长难句分析的方法技巧;(3)写作可以看看含金量较高的视频,学习一些写作模板和技巧,对于改卷时是否会因为有明显的模板痕迹而压分我不清楚,不过我也有参考资料书上的模板;(4)不清楚是否有针对阅读的含金量高的视频,个人认为提高阅读还是靠练,研究真题出题规律、出题人思维。
我的另一篇经验谈《教育学初试第一,我有我的强大武器》中有一些图片,考研帮上没显示出来,感兴趣的可以去公众号“我是vv啊”中查看。
二、备考资料
(一)用过的资料和个人评价
2017年(只写自己记得的)
1.何凯文长难句:学长送的,翻了几页,觉得自己在语法这块还行,长难句问题不大,就在阅读时一同解决了,没有另外花时间。这本书还行,我没有和其他同类资料进行对比。
2.**阅读理解:不好。我后期把黄皮书做完没东西做了就开始做**,但是发现**的阅读理解出题思路和真题思路有较大的差异,后来带着生气的情绪把它扔一边了,因为浪费时间还打击我信心哈哈哈哈。而且,我觉得**没有对文章进行修改,因为经过我对真题和黄皮书的研究,真题和黄皮书是会对《经济学人》等文章进行修改的,比如删减个别段落或替换某些单词,因为要匹配考研的难度和大纲要求——比如文章篇幅、词汇难度等。
3.华研外语考研完形填空100篇:我觉得不错,我好像做完了。做完有较大提升,从一开始错10多个到一篇错2~3个以内甚至1~2个。
4.黄皮书真题:强推!真题解析详细得不得了。
5.黄皮书阅读150篇基础版:强推!非常好,难度比真题大一些。出题思路与真题很像,做完有较大提升,且再去做真题会觉得无比简单。2020年改成阅读理解80篇了。
6.黄皮书阅读理解提高版:很难,比基础版难,但我还是做了,里面有些文章和基础版有重复。可能因为难度太大了, 2019年不出版了。
7.黄皮书模拟五套卷:很好,难度也较大。黄皮书当年组织了万人同考,我参加了,全真模拟,会有人给你批改主观题。这个活动不错,不过二战时没听到这个活动的消息就没参加了。而且黄皮书当年推出了免费改作文的服务,后来要收费了emmmm。
2019年(我成为了黄皮书的死忠粉)
1.黄皮书阅读150篇基础版:依然那么棒!
2.黄皮书阅读提高版:买的2018年版的,2019年不出版了。太幸运了,竟然买到了往年的。
3.黄皮书真题:买了2005年至今的。2004年以前的大家可以在暑假期间及之前做,暑假之后就不用二刷三刷了,我记得题型、难度在这之后好像发生了变化。
4.黄皮书模拟5套卷:今年出版特别早。5套卷押到了今年英语一阅读理解的一篇文章,一模一样,我果然没看错黄皮书。黄皮书把这篇文章放在了新题型,2019年考研是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二还是第三篇阅读理解来着。
5.黄皮书作文:还不错。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可能不是很好直接套用模板,因为黄皮书的模板稍微难一点,或者说没那么像模板、不那么好套。买书赠送2次免费批改作文的服务,我今年没使用,可惜了。
(二)推荐资料
这里的个人立场非常强:我是黄皮书的死忠粉,强推!我不对没使用过的资料进行评价,也许除黄皮书外还有其他好的资料。
黄皮书的整体难度是偏大的,这是一定一定要注意的,如果英语基础不好,可以做难度适宜的其他阅读资料。要不然真的很受打击。我一开始一篇阅读错4个、5个的都有哈哈哈哈,简直怀疑人生,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习惯了这种难度之后再去做稍微简单点的真题,那种爽啊~~~信心爆棚***
三、备考历程
(以一战为主,比较有参考价值)
从大三的某一个时间点开始背单词,使用百词斩和扇贝单词,百词斩重在记忆词义,扇贝重在拼写,后来就只用百词斩了。我在大三下学期和暑假都有出去做家教,交通时间用来背单词。把单词写在小纸条上,特地把手机壳换成透明的,排队买饭、吃饭的时候就看一看。我不喜欢用单词书,用app既方便又可以学发音。
大三下学期某个时间点开始做黄皮书阅读理解。一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而且做得超级慢,有时候半小时一篇,又做得很不好,错四五个。但我真的硬着头皮做,做完仔细分析那些长难句,长难句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有一定积累后,长难句基本就不成问题了。另外,阅读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词汇会特别留意和记忆。然后看译文,看看哪些地方和自己在阅读时理解的意思不同,同时也学习学习别人是如何翻译的。翻译这一板块我没有单独花时间提高,只是通过阅读以及真题、模拟题的练习进行。我不提倡花很多时间去翻译一篇文章还写下来,此处个人观点,毕竟每个人学习方式不同,因为以前看到经验帖上竟然有人去翻译一篇文章,我觉得可能有点太花时间了。
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旦阅读停了几天,再去做的时候错误率就会提高之后,我就会要求自己必须坚持每天做阅读,保持语感。尤其在还没有真正达到一个水平时,一定要稳、要坚持。
建议大家买了真题之后,提前把2005年之后的真题复印2~3遍(考虑好要刷的遍数)。我在暑假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刷了一遍真题,对了答案之后自己先重新回到原文分析重新选择再看解析,做得很差的当天不会去看解析,而是放个一两天再重新做。真题中的词汇和词组一定要掌握,而且很多重点词汇会反复出现,建议把你不认识的单独抄出来记忆。
暑假研究了真题之后,基本对真题的出题套路有个感觉了,后面再去做阅读理解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暑假我还做了黄皮书阅读,这个时期黄皮书阅读的正确率比之前有了提高。似乎从暑假前就开始做完型了,但完型是断断续续做的,一直做到十一二月份吧,总共就100篇。
九月份,没有特意地用百词斩背单词了。继续做黄皮书阅读,正确率一点点提高,欣喜。我一战九月还是十月就开始写作文了,作文题目均来自真题,写完一篇就借助资料认真地批改一篇,形成最终的可背诵的作文。每天早上或下午读一读,不会刻意背,也不是快速地读、机械地读,把自己改完的文章当作美文一样去读,我真是太搞笑了,因为我做不到机械地去记忆一篇英语文章。其实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批改的时候没有发现的错误。我觉得作文开始得有点早了。二战的时候改好作文,基本是在每天午饭后花半小时左右边消食边读作文,也会在这个时间段背背单词和词组。
十月份,二刷真题,有些板块比如翻译可能是一刷,对比一刷情况,总结错误原因。第二遍刷真题或者做黄皮书,我会有意识地去总结错误的原因,记录在题目旁边,提醒自己这一类错误。
十一月份,做黄皮书阅读,正确率一点点提高。这时候已经对自己比较有信心了。还有完型,完型的正确率也比较高了。这时候,会对自己的翻译多一点关注。我主要是觉得翻译这玩意儿不容易在短期内提分,但又不能完全弃之不顾。翻译也是有技巧的,在特定语句中的单词意思更重要,我这一点做得不好。
十二月份,做黄皮书阅读和5套卷。之前是每天做2篇阅读理解,状态不好就做1篇。但最晚十二月要开始有意地训练自己一次性做4篇阅读理解,控制时间,之前是保证质量,现在在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时间效率。我做4篇阅读理解的时间大概是60分钟-75分钟左右,要看难度。两次上考场,我做阅读理解的速度都比较快,应该比一般同学要快,我竟然有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写作文。
考试前一天,2016年真题全真模拟。2016年在此前从未做过,阅读满分,自信地走上考场。我两年都特意留了一套前一年的真题在考前一天进行模拟,目的是找到那种真题的感觉,保持做真题的那种语感,也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四、备考时间安排建议
(综合我的两次经验)
时间        单词        阅读        完型/新题型/翻译        作文        真题
暑假前        √        每天2篇                        一刷05年前
七月        √        √        √                一刷05年后
八月        √        √        √               
九月        √        √        √                二刷05年后
十月        √        √        √        √       
十一月        √        练习一次4篇        √        √        三刷05年后
十二月        √        √        √        √       
补充说明:
1.单词和阅读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2.完型、新题型和翻译可交替进行,适当偏向完型、新题型。
3.作文根据自己的时间,可以一周2~3篇,一定要自己动手写。
4.想多刷几遍真题也可以,建议配着其他新的阅读材料进行,做过的题多少会有印象。
5.一刷真题至少对真题出题套路有所感知,二刷、三刷的时候最好能清楚那些错误选项是如何诱导你选的、自己为什么选错等等。
五、真题阅读技巧和方法
说明:以下内容结合我看过的某经验分享梳理而成,那篇帖子表达的内容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因此改动不大。如果认真做过真题,就会对以下内容产生共鸣。阅读方法里提到出题人设置干扰时的惯用伎俩等内容,在买黄皮书真题时会有附赠相关资料(我没详细看过)。
(一)阅读技巧
1.拿到文章先标段落;
2.看题目,大致了解问题问什么,圈划出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指明哪个段落——定位正确答案的位置,比如人名、书名——帮助自己快速定位;
3.分块阅读,5个问题是按照答案在文中的顺序依次分布的。比如说一篇阅读有5段,第一问在第一段中找答案,第二问在第二段中找,以此类推,最后一问往往考察全文的主旨。根据问题把文章拆分成几个阅读群,看完相应段落之后作答,一口气读完文章再作答5道题,很容易出错,一来记不住文章的要点和细节,二来容易落入出题人的陷阱,比如将前后段落中的信息糅杂。
(二)阅读方法
扫一遍5个问题,对题干信息有个印象,不需要刻意记住。然后按顺序精读,对含有题干信息的语句仔细阅读。因为最后一道题往往考察主旨或问作者的态度,在分解阅读时可以留意一下能够反映出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词汇,做好圈点勾画。
有一些驳斥文,会出现正反两方好几个人的观点,可以在阅读时用汉字简单归纳下,将不同人分出个正反方来。
正确的选项往往以同义替换的形式出现,实质上就是原文中某句话某个词的同义替换,而不是靠蒙和猜,正确选项一定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同义替换分2种。第1种是:正确选项中的某个短语和原文中的某个短语意思相同,如explore和probe都是“探索”,shared和collective都是“共同的”,purchase和for the sale都表示“交易、买卖”。
第2种是:正确选项是对原文中某句话的概括,如:“discovery is described as seeing what everybody has seen and thinking what nobody has thought” 概括起来就是 “scientific work calls for a critical mind”(当然这里critical的一词多义要非常熟悉才行); “Politicians have repeatedly“back loaded” public-sector pay deals, keeping the pay increases modest but adding to holidays and especially pensions that are already generous” 概括起来就是 “the income in the state sector is indirectly augmented”(第二个例子的意思是“国有部门虽然工资没涨太多但是其福利奖金有所增加”,所以概括起来就是“间接地增加了国有部门收入”)。
注意出题人设置干扰项时的惯用伎俩。干扰项无非以下几种:
①偷梁换柱:原文中说“人物A做了事件B”,干扰项为可能为“人物C做了事件B”,而人物C其实在原文中另一处出现的。如果仅凭印象选择,很容易出错。
②前后混淆:如“人物A在文中第3段提出了某观点”,干扰项可能为第1段里的某个观点,前后顺序颠倒。原理上与偷梁换柱差不多。
③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事件A的必要条件是B、C、D”,干扰项可能为“如果B发生,则A一定发生”。
④过度引申:原文中说“A今天做了某件事”,干扰项可能为“A经常做这件事”。
⑤无中生有:干扰项是YY出来的,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比过度引申更离谱。
⑥曲解原文:原文中说“A很好”,干扰项可能为“A不好”,当然不会这么直接。
针对长难句,读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要贪快,把一个长句分成几个意群,理清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好好做真题,把真题里的长难句看懂了,长难句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迎刃而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46 元
注册时间
2018-10-22
发表于 2019-5-20 1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很细节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3-29 06:29 , Processed in 0.039041 second(s), Total 9, Slave 9(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