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0232|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2011剩斗士二战财科所经历帖

[复制链接]

9

主题

177

帖子

3620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2
威望
1252
K币
2368 元
注册时间
2010-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melie79 于 2011-5-6 14:47 编辑

2011剩斗士二战财科所经历帖
                                                     —--- 献给二战的朋友(by amelie79 / female)
生命有时就像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孤独和寂寞。所以,没有阳光的时候你就是阳光,没有快乐的时候你就是快乐!
                                                                                        ----
题记
这两天看到论坛里大家很热心地在发经验贴,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写点东西,以此来纪念过往的考研日子。
我本科就读于南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以来也没有想过要从计算机跨考到经济里来。大三那会对于经济一点概念也没有。下定决心要考经济或者说金融,还是受别人的影响,觉得这个行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行业,从事其中能够最大化地锻炼自己的能力。第一年选择的是五道口,当时并没有估计到其中的难度,只是觉得只要你够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2009年我基本差不多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复习,但是最后的结果很打击人。10月份的时候有去参加过电信的面试,后来还是没签。
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上道口,一战不行就二战。但是,后来大四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心态明显就变了。看着周围的同学纷纷拿到录取通知书或是拿到不错的offer,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校园里看到很多同学,匆匆打了个招呼就走远了,生怕别人无心地问起考研的事自己说不出口。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心态明显不对,和毕设老师弄得很不愉快,记得当时在老师面前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毕业答辩的时候也遇上了窝心事,在解释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某老师竟然误以为我想和她吵架。离开学校的时候连毕业照也没有拍,这个可能就是我最大的遗憾了!当时想想自己怎么这么不顺呢。
委托老同学帮我办理户口和组织关系的托管后,我就只身一人来北京了。时间我还记得很清楚,是6月11号。比较幸运的是我当时能找到清华校内的公寓,环境和物业做得不错。然后就在清华里开始复习了。其实适应新的环境也确实花了一段时间,包括新的人和新的事。中间又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加上自己操之过急,公共课的复习进度很慢(其实说实话也不慢,只是自己老是强迫自己,老想和别人比)。终于在7月下旬的时候,发现压力很大,考虑换个学校考。
通过上网查询信息,一开始有考虑北大的汇丰商学院,北大和港大的硕士双学位很诱人,而且报的人不是非常多。其中有个金融单硕还是专门给跨专业的人准备的,觉得很好。等到8月初的时候,招生简章出来时打电话咨询才发现这个已经取消,而且据说是宁缺毋滥,每年的保研人非常多,完全可以挤占考研名额,风险比较大。想想还是算了!想到财科所,是因为09年在道口论坛里有看到关于财科所的帖子,然后就通过网络了解了财科所的情况,发现财科所出题风格和五道口很像,只有文字论述没有计算。而且初试就考3门专业课,和道口的10门专业课比起来觉得轻松好多。
买了文学长的内部资料,拿到书的时候心里好不爽,就那么薄薄的一本还卖这么贵。了解到考研论坛和跨考论坛后,开始搜集往年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我当时就看了晨树沐风和wangxiyao学长等的经验贴。晨树沐风学长写得很细致,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看wangxiyao学长的经验贴,会有一种财科所很容**的幻觉,总感觉随便搞搞也就能上了。后来我想也是,大家底子不一样,底子好的当然就轻松些。其实自己当时是想报会计信息化的,看了往年的录取情况,发现有的年份招的分数也不低,虽然信息化往年有招不满的情况,但是第2年想求稳一些,所以就选择了税管信息化。
往年信息化都是分开划线,今年首次统一划线。很显然竞争激烈了,所以初试不要抱侥幸心理,复试也是。只有你等到了录取名单才算最终ok!(ps:今天得知财科所体检有3人没过,老师25号就已经通知了。大家平时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因为体检没过很可惜的。ps的ps:tudinganchun表示,3人均是由于转氨酶高,劳累引起,没有刷人。提供复检报告后名单拟出。)不过还是强调一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检时注意休息,防止一时测量偏差。
注册考研论坛是8月7号,当时是在网购了吴树青的政经后开始正式地投入复习。
废话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打算二战的朋友们,你们可能过去、现在正经历着和我当初相似的心态,有着诸多的不顺,挺过来后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的。人生不可能诸事顺心顺意。经历一些挫折才更能体会到一些东西。^_^
---------------------------我是废话分割线--------------------------
下面我将分心态篇和方法篇来进行阐述。
心态篇
我个人认为考研的过程中,心态比努力和方法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再战的人,所以先做说明。
1.无论何时,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考上。
自己给自己打气,这样的话可能容易说但不容易做到。很多人在前期复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麻烦的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经历大家都有。在中期甚至冲刺阶段也会有,不过无论如何,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而且一旦你进入状态之后,不需要自己暗示,自己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好。所以,慢慢来,不要急。你可以做到!
2.再战的朋友,请不要将自己看成是失败者。
你只是在某处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泥土,你又能骄傲地向前奔跑!你的心态会影响你复习的效率。我初试的时候和一女孩子合住,她是去年考本校,单科没过线。后来毕业就找了份工作在职考财科所,到11月份的时候,才开始全职投入复习。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她的心态不是特别好,就类似于我大四时的心态。觉得自己现在不如别人尔尔之类的。其实没什么的,不就是比别人晚一年毕业嘛。读研期间自己多花些功夫还是可以抵消这一年的时间的。而且这多一年的经历,会让你终身难忘,你会有更多体会,成长地更快一些。
3.要抱着必上的强烈渴望,学会转危为机!
只有你非常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遇上困境时,主动地调节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说两件事情,我自己的。
初试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因为自己一些私人事情,就没好好看书或者说看书不在状态,常常自习一会就出去转转,或者就宅在寝室里了。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我却没有任何的紧迫感。也就是在最后一周的时间,突然发现快要考试了,才顿时紧张起来。心想不管前面复习如何,我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看书,不浪费时间。然后开始疯狂地看书,当时的效率超级高,基本晚饭也不去食堂了。记得当时好多人看书都不在状态,聊天之类的。到考前最后一天自习室里的人估计就剩我和另外一人了。我自己还挺得意的。
还有一件事情,是在考研初试前一天。当时我的算盘打错了,上午还兴致勃勃地在看数学的400题,打算下午开始看看政治和英语,晚上到了招待所再看看政治就差不多休息,准备明天的考试了。我忘了北京是首堵啊!从下午3点开始打电话叫车一直到晚上9点才打到车,司机师傅又不认路硬是在清华北门口饶了很久。到九点半多才出发去招待所,到了那都已经10点多了。我当时一个崩溃啊~万念俱灰的那种,都想放弃考试。匆匆地和研友说了几句,就睡去了。14号我基本啥都没干。15号早上4点不到自然醒,开始疯狂地看政治,看到早上6点多开始洗漱,喝了点咖啡,吃点巧克力就去考场了。路上听着张杰的新专辑,特别兴奋的那种。去了考场,看到大家都在拼命地看政治,心里特惬意。嘿~我已经看了俩个多小时啦~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2 K币 +60 收起 理由
    cat6 + 1 原创内容
    mowentx + 1 赞一个!
    凑合着来 + 60 + 6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strong will not lose gent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7

    帖子

    3620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2
    威望
    1252
    K币
    2368 元
    注册时间
    2010-8-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2:34 | 只看该作者
    方法篇
    准备时间:
    一般而言,准备财科所半年的时间就够了(从暑假开始)。如果跨专业或者本科数学英语底子不是很扎实的同学建议趁早复习,至少在6月份要开始复习。所里MPAcc和学硕不太一样,不用考数学,而且考得是英语二。所以请报考的同学选择适合你的经验贴进行参考。不建议大家将战线拉得很长,容易造成动力不足。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相信水到渠成。
    准备书籍:
    考研论坛里有一些以前师兄师姐的经验贴,里面都有阐述自己所用的书籍。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但不要把提到的所有书籍或资料都拿过来看。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方面你的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书和书之间有知识点重合,每本书阐述的角度不一样,这样会影响你大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
    想要了解财科所的同学可以直接到考研论坛财科所版块来,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发帖咨询,这里有很多师兄师姐会不定时地给你一些建议和指导。不过补充一点,对于信息的搜集,大家不要忘了论坛里搜索的功能,先自己动手,如果仍有不明白的再发帖问,减少论坛里很多重复性的帖子,也避免浪费大家不必要的时间。
    下面我将列出所用的书目以及每门科目的经验和教训。
    政治
    不建议报辅导班,如果觉得马哲那边一时理解不透的话,可以从淘宝或者网上下载一些当年的视频或音频之类的。比较省钱而且可以省去奔波之苦。尤其是后期复习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没必要上什么冲刺班和点睛班,那个时间自己都可以把书再过一遍了。
    参考书籍:
    1. 当年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传说中的红宝书(高教出版社的)(☆☆☆☆☆)
    2. 当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配套训练1500题(高教版)(☆☆☆☆)
    3. 政治的时事部分 任汝芬的序列三(☆☆☆)
    4.模拟卷 肖秀荣的四套题(命题人终极预测四套卷)(☆☆☆☆)
    5.起航的20天20题(☆☆☆)
    6. 2011版考研政治核心点表解与真题解析(☆☆☆☆)
    7.历年真题以及官方权威答案解析(打印)(☆☆☆☆☆)
    我两年政治都是从9月份开始的,也就是在新大纲出来之后买了红宝书开始看。第一年政治68,今年76.虽然没有上80,但是政治我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的。理工科的学习这个只要花点时间还是可以搞定的。
    很多人纠结于红宝书里黑字密密麻麻,所以投向了任汝芬爷爷的怀抱!任汝芬的序列一我看过,往年编排知识点还比较清晰,去年就开始大片大片地在红宝书的基础上划下划线来,学生看得有点累。而且由于去年大纲改动很多,所以还是和红宝书的内容有些差异。
    红宝书每年都是考研政治的指南针,是最权威的。解决里面字密密麻麻的方法很简单。准备4只颜色不同的荧光笔(以浅色为主,否则书上的字会看不清楚,玫红,黄色,绿色,橙色,一定要注意不同颜色代表的逻辑层次!),然后使用配套的高教版1500套题,不需要自己做题,先用铅笔将所以答案标注在题旁,然后将考点从书上找到,如果书上实在找不到,自己将此题以及答案另写在书旁。这样基本上教育部命题老师的重点你已经都有了。然后将自己铅笔写的答案全部擦掉。
    这一步做完以后,你已经成功了一大步!
    然后开始看第一遍,第一遍的复习有个顺序,建议:马哲---政经—近代史---毛中特—思修和法律基础;
    为什么安排近代史在毛中特之前呢?因为毛中特是将几位领导人的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但是我第一遍都不知道是什么,肯定云里雾里的。但是近代史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有一条很明确的线索,也就是时间的主线,这样会非常利于你的理解和记忆,再看毛中特会觉得似曾相识。总结起来比较省心。
    马哲和政经:
    这两块是非常需要理解的,也是大家复习过程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但是逐渐的这两块分值在不断降低。一句话,基础要有!
    多看多分析知识结构,这里建议大家可以拿一本往年的序列三来参考,因为序列三之后有个知识点框架总结,你用这个就是为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记忆更牢靠一些。
    近代史和毛中特:
    这两块大家可以自己做下笔记,6.7页即可。怎么做呢?按年代和国共两党两条线来做。包括每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该年共产党作了什么,国民党作了什么。举个例子,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时候,国民党是蒋汪叛变,我党是进行了八七会议。注意最重要的几个理论,尤其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涵。这一块需要总结的很多,自己做整理印象会很深刻。后期复习很省力,记忆也会很轻松。
    思修和法律:
    这个基本上不用动脑子,看书的时候要仔细一些。
    好了,第一遍已经结束,这个是花时间最长的。大概需要20天左右。每天大概3h.接下来可以在书本已经做好笔记的情况下开始第2,3遍。这个速度会很快,加深记忆和理解.然后开始做第一遍1500题,错的题目对照后面的解析看看,重点标注下。有些题目不要死扣,实在理解不了,先记着,以后再回来理解。
    到了11月份的时候可以买一本任汝芬的序列三,主要是看时事部分,这块只要看看知识点结合后面的题目做做就可以了,能够把选择题作对就可以。对于时事部分很多参考书我觉得大同小异,所以可以采用其他资料。希望大家选择题尤其是多选一定要花功夫,争取拿到40+。
    12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研究大题。我今年客观题拿了37分,主观题拿了39分。
    这个主观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背,其实政治不需要你去背,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必要。用两本书就够了,我推荐的官方历年真题解析和考研政治核心点表解。没必要用起航的20天20题,量太大根本记不住。
    看每年真题大题反复考了那几个知识点,自己总结整理下,然后用核心点表解进行参考。不是记忆。而是争取自己能把那几条意思表述出来。比如考察认识与实践这一知识点,直接就将不同章节涉及到这个的全部写出来,每一点点到即可。考察道德的,也把不同章节的有关道德知识点全部写出,并非要一字不落。考试的时候就按这一方法踩点拿分,比较讨巧。
    12月末的时候,模拟题也都出来了,这时候就好好做做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的选择题就可以了,尤其是多选,多做几遍,加深印象。否则漏选很可惜。肖的四套选择题是市面上最规范的。书上的大题不需要看解答,直接看考了什么知识点,从核心点表解中标注出来,这样就可以了。我考前就是花了2个多小时把核心点表解的马哲政经还有思修那边过了一遍,印象还很深刻。
    我觉得按这样的方法复习下来政治70+是肯定有的,而且付出的时间不会很多。
    英语
    说实话,我英语底子不够深厚,六级也就500分出头。第一年英语52,今年62.第一年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比较多,第二年真正认真复习也就2个月,最后一星期的时候搞了下作文。
    参考书籍:
    1.考研英语词汇50天突破,**,宋新、许洋主编。(☆☆☆☆)
    2.奇迹英语背单词软件(☆☆☆)
    3.张剑的黄宝书——历年真题解析以及复习思路(☆☆☆☆☆)
    4.张剑曾鸣的黄皮阅读理解150篇(基础训练+提高冲刺)(☆☆☆☆)
    5.考试虫的阅读笔记 王若平主编(☆☆☆)
    6.考试虫的万能作文(☆☆)
    7.**写作范文100篇  何刚主编(☆☆)
    8.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  (张剑)(附赠知识运用)(☆☆☆☆)
    9.张剑的附赠英语命题特点和规律(☆☆☆☆☆)
    单词:
    暑假之前要把单词过得很熟练,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这是一切之本。我第一年是用单词软件背的,大家听了可能会觉得很新鲜,那时候我背的很慢。早上花2小时背,晚上再花不到1小时背,就早晚。背得慢是因为自己还背单词例句,一种意思背一句,所以量比较大,不过对于英语水平提升有点小帮助。然后走在路上就听听单词,练个耳熟。
    阅读:
    先是看张剑的英语命题特点和规律,然后开始做150篇的基础训练部分,那时一天花2小时做一至两篇阅读,这个速度相当慢,就是纯精读的那种。从单词、长难句分析与翻译、文章结构主旨分析到选项分析等,这样下来感觉还挺好,虽然错得不少。
    做完基础训练以后开始做真题,记得这个已经是9月份中旬了,我当时是用得两本书,考试虫的阅读笔记和张剑的黄宝书历年真题部分。考试虫的阅读笔记的特点就是要你学会从原文中找答案自己归纳总结,思路很好。而且有很多技巧,告诉你选项设置陷阱等。这个可以和张剑的命题特点与规律结合着看。我第一年真题作了2遍不到,原因是发现第二遍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分析思路,基本错在2个之内,所以干脆就不做了。很懒吧?
    张剑的最后5套题,我只做了阅读部分,就是觉得自己的水平没哈提高,达到瓶颈了,每次做错4个左右。
    知识运用:
    第一年这个我很吃亏,因为平时无论是做真题还是做其他的,都会觉得很简单,看别人的经验贴也说简单,所以就没专门训练,后来发现10年英语出难了,导致时间来不及新题型基本全军覆没,悲催!去年在后期还是专门看了看,推荐张剑的最后5套题里附赠的知识运用部分,分析得很好,比高教版出得好多了!
    翻译其实是穿插在阅读里进行的,也就是在分析长难句的时候自己练练。不过还是提醒大家,翻译是个慢功夫,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期坚持练。每年这部分得分相当低。
    作文:
    第一年用的是考试虫的,12月的时候天天早上读范文,自己也没真心诚意练过。最后的时候还是考场上被火锅了一把,不知火锅怎写。第二年其实也没有好好看作文,就是在最后一周左右的时候自己总结了一套模板,也没练过。就这样上考场了。这个大家可以参考英语高分者的经验贴。
    完型:
    很多人都在问完型怎么提高,说实话我还真没有。完型我从来没有专门练过,考试都是放在最后一个做。
    关于考试时做题的顺序,这个有必要说明一下:
    建议顺序如下:
    阅读2篇---小作文---阅读2篇—大作文---翻译---新题型---完型;
    阅读和作文穿插的原因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交叉,阅读里有好的词汇可以放到作文里用。翻译放在新题型前面是因为翻译是个慢活,得细心地做。新题型花的时间不会很多,而最后的完型就是属于时间上比较紧迫时,尽量快点做完拿分,准确率未必会很高!
    数学:
    去年数三考了114,今年141.不过遗憾没拿到满分。今年卷子出得很简单,大题多元微积分我计算错了,可惜地就扣掉了分。其实粗心一直是我的毛病,平时计算老是出错,不过说到底计算准确也是一种能力,我能力比较欠缺。大家一定要重视计算!
    参考书籍:
    1.李永乐复习全书 数三以及全书习题讲解(☆☆☆☆☆)
    2.李永乐的线代讲义;(☆☆☆☆)
    3.李永乐的经典400题(☆☆☆☆☆)
    4.李永乐的超越135分(☆☆☆)
    5. 李永乐数学最后冲刺5+3(☆☆☆)
    6.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
    7. 陈文灯10年真题解析(☆☆)
    8.数学手册(大学生用)(☆☆☆☆)
    9.高数上下两册,线代概率课本。(☆☆☆☆)
    数学整个就是考研学子的重头戏,每天花至少4小时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个可拿高分也可能拿很低的分。但是说到底数学是个苦力活,只要大家肯花时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前期复习讲究打基础,花2周左右的时间将书本过一过,大致有个印象,书上的习题自己做做。然后花40天左右的时间将永乐全书做一遍,期间可以参考数学手册,有些公式之类的可以参考。第一遍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部搞定,所以,不要心急。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线代部分可以先做线代讲义那本,因为这本比全书更基础,更有体系一些。章前都有知识框架编排。全书的线代适合你后面去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遍做完以后就开始做第2遍,尤其是第一遍没理解透彻的部分。反复做反复理解,前面两遍可能达不到总结归纳的水平,那就先练手。全书课后习题是前面知识点和例题的变种,先做。前期复习要稳打稳扎,不能贪多求快。等到第3遍的时候再开始总结。不过有句话一定要提醒,那就是每一道题目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的时候。练算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等到做完2遍全书的时候,差不多已经9月初了。这时候开始做真题,选择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其实都有15年左右。这个是按章节编排的,所以便于知识点的串联。每做完一章节,结合全书进行总结(自己做笔记,准备专题)。这一步必不可少。
    这个工作做完差不多就到9月下旬了。有时间再做一遍。10月开始做全书第3遍,结合自己总结的东西很多知识点自己都能串起来。这一遍的目的就是熟悉知识点,掌握知识框架。
    11月开始做经典400题,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时间来不及,而且计算量很大,不过10套题做下来会很有成就感。很多都是全书上几个例题相结合的综合体。一天做一套隔一天再订正,再把错误的遗忘的知识点重新温习巩固(结合全书和之前的总结笔记),有时一套卷子得花费3至4天。这样下来差不多就持续了一个月。
    12月初用陈文灯的历年真题10套题,这样一套一套的卷子模拟做,看自己能拿多少分。每做一套掐好时间。
    12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复习全书第4遍,这一遍会很快,大致花10天左右的时间。结合李永乐的冲刺135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总结笔记再查漏补缺。补充说明,超越135分不需要每道题都做,因为很多都是来自全书。只要知识点会就可以了,有自己的知识框架就行。
    12月底的时候做李永乐的冲刺5+3.其实所谓的5套卷子就是将历年真题整合一下,把握命题方向。推荐做一下。一天一套很轻松。
    1月初的时候开始做400题第二遍,这个我没有全部按套数来做,是选择性的做。就是将第一遍错的做一下,再自己整理归纳一下。结合全书,就这样差不多就到1月14号了。考前再翻翻自己做的总结笔记。
    数学就是个苦力活,不过无论何时,到考前最后一刻都要练习数学,保持一个计算的手感。很多人到考前就被政治和英语缠身了。不过我觉得后期哪怕每天花2小时看数学也是必要的。切不可一点也不动,否则上考场的时候不容易达到最佳状态。
    总结:全书至少3遍,真题至少2遍,400题至少2遍,超越135分1遍不到。
    数学最好能拿到130分以上(在数学难度比较正常的年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0 K币 +60 收起 理由
    凑合着来 + 60 + 6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strong will not lose gent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7

    帖子

    3620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2
    威望
    1252
    K币
    2368 元
    注册时间
    2010-8-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2:34 | 只看该作者
    专业课:
    作为一位跨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上面其实我最没有发言权了。老老实实地拿了个平均分110+。高分我也不敢奢望。
    财科所的专业课经济综合分3门:政经 宏观和微观。答题风格偏文,全部文字论述没有计算。题型分名词 简答和论述。
    参考书籍:
    1.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第2,3,4版均可)(☆☆☆☆☆)
    2.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第2版以及第3版或者第4版)(☆☆☆☆☆)
         说明:第2版的后面关于流派分析讲得很详细,第3或者第4版就讲得很略了。如果不想买书的话,就去网上下载第2版的相应部分。
    3.吴树青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4.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网上下载打印)(☆☆☆☆☆)
    5.金胜才的政治经济学笔记和习题详解(☆☆☆☆)
    6.金胜才的宏观经济学笔记和习题详解(☆☆)
    7.金胜才的微观经济学笔记和习题详解(☆)
    8.以前的金融联考大纲(西经部分)(网上下载打印)(☆☆☆)
    9.人大的宋涛政经课后习题详解(网上下载打印)(☆)
    10.网上流传很广的起航西经笔记(网上下载打印)(☆☆)
    11.内部资料(☆☆)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人,复习起来肯定是先从书本看起。我认识一个人,他在准备财科所的时候用国外教材,这个我感觉不太好。毕竟推荐教材是国内的,以命题为导向,用国内的比较好一些。比如今年的论述大题流派分析那个用国外教材你未必能答全。
    建议看书的顺序是微观、政经和宏观。我个人觉得宏观最难了。呵呵~
    一开始看肯定有很多东西不懂,不过没关系,知道每章节讲什么就行。这里希望大家要有目录意识,也就是框架的概念。
    第一遍糊里糊涂地看完后就开始看第二遍,这一遍可以做一些笔记。很简单的那种。
    看完第2遍以后就可以做这样一件事,将历年真题分类,按科目和各科目章节编排,这样考试重点就很清晰了。而且你会知道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名次解释,哪些知识点容易出简答,哪些知识点会出论述。哪些知识点是历年反复考察。做个有心人。这里说明一下,可以将考查知识点列在打印出来的经济大纲里,这样一目了然。
    微观:
    微观我建议只要用课本就完全可以了。有些考点书上如果讲述地不是很到位的话,可以网上下载一些专业的论文或者资料看看。比如关于博弈,市场失灵部分(外部性讲得不是很全)
    微观前言部分有个图把整个微观的内容都给串进去了。就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流动图。后面的帕累托最优和市场失灵可以自己加进去,这样整个知识点可以串起来,记忆在脑中的是一幅图而不是散乱的知识点。
    政经:
    政经最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一切都是围绕这个展开。将剩余价值看成一种产品以后,就是关于这个产品是什么?怎么生产?怎么积累?怎么流通?怎么分配?怎么讲产品卖了以后再生产?产品的运动会造成部门之内以及部门之间的竞争,再进一步地部门之间产生竞争和垄断,然后涉及到政府的管制,也就是所谓的调控。这里需要和西经结合起来做下联系和对比。
    政经我走了很多弯路,一开始花了一周时间看了吴树青的政经,后来又把那个金胜才的书前提纲和课后习题以及宋涛的课后习题答案作了笔记。觉得很乱。属于典型的欲速则不达。后来果断地选用逄锦聚的政经复习纲要反复地看。这个编排就很清晰,省去自己整理吴树青的书中知识点。结合金胜才的书前提纲,逄锦聚上面没有的就将金的补充过来,采取撕书的行为。呵呵~
    政经的社会主义部分我没有正儿八经地看。但是金胜才的政经后面的社会主义部分有些知识点还是和财科所这边的热点联系很密切的。比如市场和政府、收入分配等等。所以我觉得还是有用的。
    宏观:
    宏观分4部分:国民收入核算/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流派分析。其中以国民收入最为核心,流派分析是在此基础上的归纳总结和比较。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一步步放松条件,从AE-NI产品市场到IS-LM产品货币市场再到AD-AS产品货币劳动力三个市场的统一。三个市场并不能时时处于均衡,因而产生失业和通货膨胀,对于这个经济的大问题便衍生出各种经济流派的解释和解决策略。长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从长期一国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论述以及经济周期理论。不过这一块在财科所考试中算不上重点,但是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已经经济周期理论还是要看看。宏观中各种理论一定要把握理论的前沿和发展。流派分析一定要注意不同流派的渊源以及区别。
    宏观建议书本要好好看,自己试着弄清章节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框架。金胜才的书不大建议使用,用处不大。
    总而言之一句话,专业课不在乎看得参考书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把书本给吃透了!检验标准就是,你能将差不多所有重要知识点用一张图表示出来。
    有同学可能会问,专业课是否需要背,这个我觉得不需要背。你能拿经济符号表示其中的意思,自己理解了。到时候还是会说的。比如说需求拉动型的通胀,你脑子里马上反应出那张图来,然后曲线的移动经过几个特殊点会有什么情况,用图一分析就出来了。当你对知识点反复看了很多遍后,你会觉得自己自然而然地就会说了。
    热点部分:
    对于热点部分,这个你可以参考其他人的。我自己这块做得不太好。当时就只是看了贾所长发表的论文,有些东西自己收藏觉得很不错,但是最后貌似一道都没考到。
    不过,有几个可以看看。包括年前的十二五规划,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1.12月出来)、年后3月初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长的报告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对政策的解读等。
    平时手机上网的时候看看财经那块,就是培养一个对经济的嗅觉。(说实话,政治考试也是,你平时对这块感兴趣,考试的时候很好自由发挥的。因为你对这些了解而且有自己的想法)
    补充:对于复习时间的安排:
    一般,我早上6点45起床,然后7点半到教室。(后期再早一些)
    上午7:30-9:00            政治 (里面含半小时瞌睡)
              9:00-12:00(或12:30)    数学
          中午 回寝室午休,上会网(看看微博,下点歌听听,有时查查资料)
          下午14:00(或14:30)-16:00 英语(有时时间更短,后期时间就给了数学)
              16:00-18:00(18:30) 数学或是专业课
           晚上19:30—22:30     专业课
               22:30—00:00(或00:30)吃点夜宵,上上网,聊聊天;
    不过很多时候都不是完全按这样安排的。比如政治大纲出来了,就政治多花点时间,觉得这门课进度有点慢了,就调整下时间。不过建议每天每门课都有复习,这样每门课都会有感觉。
    平时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觉得考研就得做苦行僧。这样的话比较累,本来考研就有点枯燥了,再这么逼自己何必呢?
    有时间就和同学打打球,出去吃点大餐,逛逛街,唱唱K,看看电影听听歌之类的。呵呵~~考研也得生活哈!
    strong will not lose gent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

    帖子

    218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18 元
    注册时间
    2010-8-9
    地板
    发表于 2011-5-5 1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melie79 的帖子


    这个太详细了!

    到现在还能把各科完整的写出来,不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399

    帖子

    1544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2
    威望
    220
    K币
    1324 元
    注册时间
    2008-6-7
    5
    发表于 2011-5-5 14: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你有潜力编一本类似于问学长的财科所考研指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0

    帖子

    32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30
    K币
    294 元
    注册时间
    2011-2-25
    6
    发表于 2011-5-5 15: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必须顶,谢谢啊~O(∩_∩)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5

    帖子

    25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254 元
    注册时间
    2011-3-6
    7
    发表于 2011-5-5 16:40 | 只看该作者
    经验贴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35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59 元
    注册时间
    2009-3-17
    8
    发表于 2011-5-5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melie79 的帖子

    确实十分详细,原本还想写一篇类似的经验分享,看过楼主的东西,便觉得没什么必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7

    帖子

    3620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2
    威望
    1252
    K币
    2368 元
    注册时间
    2010-8-7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7:42 | 只看该作者
    qkgzxlkd 发表于 2011-5-5 17:32
    回复 amelie79 的帖子

    确实十分详细,原本还想写一篇类似的经验分享,看过楼主的东西,便觉得没什么必要了 ...

    写吧写吧!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的,可以借鉴的也不一样哈!
    strong will not lose gent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1

    帖子

    764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1
    威望
    230
    K币
    534 元
    注册时间
    2010-4-9
    10
    发表于 2011-5-5 17:43 | 只看该作者
    顶 amelie7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19 03:03 , Processed in 0.049004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2(Usage:7.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