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7586|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实际行动为师弟师妹加油(之二)——本人中新史笔记(受助者顶起)~~~~~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59

帖子

598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265
K币
333 元
注册时间
2007-6-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一、
邸报:
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于官方报纸;
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
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定本”审查制度:

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

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所谓“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二、
小报:
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
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
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三、
京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中叶后日趋盛行。内容仍局限于宫门钞、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于19世纪初,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至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创刊,历时100年。最初的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西方传教士创办,以后又有商人、政客加入。一、鸦片战争前(1815—1839):清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传教士只能在南洋或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创办报刊,宣传基督教教义,共创办六家中文报刊,八家外文报刊。
1、
中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简称《察世俗》):

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纯宗教性刊物,1815(—1821)年8月5日于南洋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主编米怜、梁发(中国人);

内容:a: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b: “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也是其主要内容。

特点:a:尊重读者心理,运用儒学观点阐述基督教义,采用线装书样式;b:写作文体丰富多样,刊登了中文近代报刊第一条消息《月食》。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第一家境内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
内容:a:以消除中国人妄自尊大、敌视外人的思想障碍为根本要务;b:内容以明显贯穿西方文化优越、中国文化落后意识的科学知识的宣传为主,宗教退居其次。
特点:a:首次刊登社会新闻,首创“编者按”,是中文近代报刊摘录《京报》和商业信息的开始。b:刊载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C:重视言论,每期必有。
2、外文报刊中较重要的有《中国丛报》(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广州纪录报》(商业性质报刊)、《广州周报》(出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张号外)。
(1)、1822年:中国境内第一张外文报纸:葡萄牙文《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
(2)、1827年:中国境内第一张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
(3)、1831年:中国境内第一份美国商人报纸:《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广州)。
《中国丛报》


1

第一批在中国出版的外文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大一份报纸。1832年创刊,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主持;
2、
最根本目的是向西方人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
3、
其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各方面的报道,为西方全方位了解中国提供情报、出谋划策,为侵略者侵华摇旗呐喊。
外文报刊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其宗旨主要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信息,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摇旗呐喊。客观上,为当时国人了解外人意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林则徐、魏源等组织编译外文报刊,成为《海国图志》等书主要材料来源。
二、鸦片战争后(1842—19世纪末):
外人获得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激增,先后达170多种,逐渐形成了以香港、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络;传教士办报依然活跃,以中文报刊为主,且宗教内容退居其次,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取代传教士报刊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六十年代后中文商业报刊崛起,《申报》、《新闻报》影响颇大;外文报刊最具代表性的是《字林西报》。
1、
中文报刊:
(1)、《万国公报》:

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

其前身是1868年9月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

《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实际上演变成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

内容有三方面:a: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b: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c: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控制之下。
(另一教会报刊1853年创办于香港的《遐迩其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
(2)、《申报》:

 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报纸,标志着外人在华办      报进入**。

 1872年于上海由英商美查等合资创办,以盈利为目的,其特点是由中国人担任主笔以吸引读者;采用廉价纸张,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内容上涵盖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基本成熟:a:重言论且新闻量多面广,注重时效性,刊发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新闻专电);b: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出版了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c:第一个刊登新闻画。
另外两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1882年创刊于上海的《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1893年英商丹福士等主办的《新闻纸》。
2、
外文报刊:《字林西报》:
(1)、近代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
(2)、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
(3)、政治倾向明显,充当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仇视中国革命运动。
(4)、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首家采用路透社电讯稿。
另外,1845年在香港由英商肖锐德创办的《德臣报》是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商业报纸。
三、如何分析与评价外人办报?
1、
外报垄断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行为。(无论中文、外文报刊,无论宗教、商业报刊,其主办者无论传教士、商人、政客,从实质上来说,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都是为维护外人在华利益服务的。)
2、
外报中大量的关于西方自然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以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的观念,消除其敌视外人的心理,为入侵中国扫除思想障碍。
3、
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就客观而言,外报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
4、
外报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1)报刊观念方面: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2)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设置方面:最早形成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我国近代报刊格局;报馆是独立机构,内部分工明细;最早在华开设通讯社;(3)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有线电报等近代报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通过外人的办报活动引进到中国的。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1、
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
鸦片战争后,洪仁玕《资政新篇》(有关部分)(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等一些有识之士的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一系列办报主张:
关于报刊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认为报刊可以交通社会各阶层,“有功于救荒”等,可以拓宽士大夫眼界,“有功于学业”等,可以使“风俗日厚”;
报刊应议论时政,监督舆论,主张言论自由;
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自由办报;
关于新闻文体,文风方面。提倡浅明文体,实事求是、“自抒胸臆”的文风。
3、
这些板报主张集中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近代报刊的认识,但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他们的办报主张和他们的维新思想一样,表现出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4、
即便如此,早期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在当时的确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远见卓识,代表了当时国人对近代报刊认识的最高层次,对后人影响深远。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
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
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评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就时政问题充分陈述意见,文字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循环日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王韬在该报发表的数百篇政论文章,确立了报刊政论问题的基本风格;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
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创刊于北京。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
双日刊,康有为独承经费,梁启超主持笔政,内容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出版一个月后,发行量多达3000份左右,引起强烈反响。
强学会成立,《万》改名为《中外纪闻》,是强学会机关报。梁启超等主持,康亲题报名,并在上面发表了著名的《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①言论最为大胆;②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5、《时务报》与梁启超(梁启超后来还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
(1)《时务报》:
①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
②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黄遵宪筹备,梁启超主笔;
③《时务报》因梁启超大胆而新颖的言论震动朝野,风靡一时,创下当时最高的发行量;
④形成了“时务文体”,发表了第一次全面阐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章《变法通议》;

围绕着《时务报》,在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展开的斗争以维新派失败而告终,这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梁启超:
①近代中国报刊政治家、新闻思想家,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②参加“公车上书”,是维新派报刊宣传主将,主办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
③发表《变法通议》,创立“时务文体”,其办报实践及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
④梁启超新闻思想: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其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其办报的四大原则是:“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却而速”。健全舆论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宣传艺术:浸润法、煽情法。
(3)“时务文体”:(又称“新民文体”)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报刊普遍以政论为核心,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风格独特,形式新颖,其中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名噪一时,故称“时务文体”。

“时务文体”秉承王韬报刊政论文体的基本风格,打破传统古文、时文、骈文的束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文章大多慷慨激昂,热情奔放,富于煽动,风靡一时。

“时务文体”对辛亥革命乃至“五四”前后的报刊文章有很大影响。
(4)、《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海外报刊,宣传保皇立宪)
《清议报》
a.1898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梁启超,旬刊。
b.办报宗旨:“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猛烈抨击慈禧把持朝政,拥护光绪帝复位;
c.大量介绍西方资社会政治学说和文化科学知识;
d.在“开发民智”方面,《清议报》广泛宣传了爱国图存、冲破封建观念束缚、激励国人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
e.1901年末出版第100册后遭火灾停刊。
《新民丛报》,
a.1902年横滨。主编梁启超,是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半月刊;
b.《新民丛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为了这个宗旨,《新民丛报》大量介绍西方学说,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可谓兼容并蓄,无所不包。这些介绍,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启蒙作用;
c. 1903年梁赴美洲游历考察后公开表示不再谈革命,与共和告别,从此该报言论柔声缓语在读者中的威信江河日下。
《时报》
a.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为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在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刊于上海;

b.标榜其主张适合于时,随时而变。认为改良渐进是适“时”的唯一正确道路;
c.着力于新闻业务改革,首创对开分为四版、两面印刷的板式。
(5)、《大公报》
a.1902年于天津,创办人英华得天主教资本家和法国天主教主教的支持,自任社长,撰写政论文章;
b.该报政治上倾向君主立宪,却以“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而受到读者欢迎,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
c.该报一直到1949年方才停刊,是我国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时事政治性报纸。
6、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及贡献:
(1)、维新派新闻思想较早期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如王韬等有新的发展:①认为报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②对报刊功能与作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如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2)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①向读者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②向读者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③推动维新运动,促进变法实现。
(3)维新派对近代的新闻事业的贡献:①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实际上的合法地位;②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之先河;③创造“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
7、第一次国人办报**:
维新运动中,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后,近代国人办报形成第一次**,其特点如下:
(1)从办报地区看,由沿海发展到内地中小城市,同时海外华侨所办报纸日增。
(2)从报刊品种看,类型繁多,且涌现出一批专业性报刊。(温州:《算学报》、《利济学堂报》、上海:《农学报》、《女学报》、《蒙学报》等)
(3)从政治倾向上看,绝大多数宣传变法维新;
(4)从办报方式上看,形成学会、学堂、报刊“三位一体”的形式。
(5)从办报人员看,维新派政治家大多参与办报活动。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
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机关报,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
宣传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性,充分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场和态度;
1902年与保皇派在广州创办的《岭南报》展开笔战,这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第一次交锋。
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在报纸板式上也有重要创新。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
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
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
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
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
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
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
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
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保皇派失败而告终。
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
②1903年因 “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得《民报》生存,与日本政府坚决斗争,极大的激励了革命派活动;
④后退出同盟会,参与讨袁被禁。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抗日救亡。
⑤其政论文章逻辑严密,气势雄壮,博引经史,但因其“文必法古”,艰涩难懂,影响了传播效果,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传世。
5、《神州日报》、“竖三民”与于右任
(1)《神州日报》
1907年4月2日由于右任创刊于上海,是同盟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细报道各地武装起义的进展情况,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强觊觎我国蒙藏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
创刊80天后报馆被焚,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由他人接办。
(2)“竖三民”或“三民报”,1909—1910年于右任在上海相继创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3个报纸均以“民”字打头,且一脉相承,故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竖三民”或“三民报”,(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多的日报,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纸)
6、《中国女报》:1907年1月14日创刊,创办者秋瑾,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
7、《大江报》案与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
(1)《大江报》与“大江报案”:
①《大江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创刊于1910年12月14日,初名《大江白话报》,主编詹大悲。
②詹大悲主编《大江报》的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及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③最使《大江报》享有盛名的是两篇评论。1911年7月17日,何海鸣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和7月26日黄侃撰写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激怒湖北反动当局。最后,詹大悲被判监禁18个月,报馆被查封,何海鸣闻讯后自行投案,这就是有名的“大江报案”。
(2)清政府对报业的管理与控制:
①制定法规限制报刊的出版发行:1906年7月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是清廷制定的第一部出版法;1908年1月参考日本报纸法制定了《大清报律》。
②迫害报刊、报人:苏报案、大江报案。
③出版官报控制舆论:1911年《内阁官报》,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
为革命办报,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
2、
十分注重注重报纸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孙中山“报刊是舆论之母” )
3、
不讳言报纸的党派性;
4、
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性。
5、
此外,革命派报人还对言论自由、报刊“开民智”的作用、记者的学识与素质等提出一些观点与主张。
三、报刊业务的发展: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形成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新闻报道方面。新闻报道得到重视,新闻采访得到加强,新闻种类增多,但真实性重视不够;
2、
报纸编排方面。对开报纸越来越多,且大多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版面开始突出重点;栏目的设置日益丰富;开始讲究标题的制作技巧。
3、
新闻评论方面。时事短评大量出现;在新闻中加编者按语的做法得到普遍推广;
4、
副刊得到确立;
5、
新闻图画得到普及,新闻摄影开始大量出现;
6、
发行与广告得到足够重视。
四、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
短暂繁荣的原因:
①旧法律的废除和新法律的保护;
②各地军政机关对报刊出版给予支持和保护或采取宽容态度;
③各资产阶级政党创办报纸为自己宣传或以报纸图财。
2、繁荣标志:
报刊数量急增,这些报纸的出版地点多数在京、津、沪、穗等地;
通讯社的大量出现,以邵飘萍先后在东京和北京创办的东京通讯社(1915年)、新闻编译社(1916年)影响最大。
5、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短暂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
②由“政论时代”转入“新闻时代”,产生了一批著名记者、报人;
③报纸副刊盛行一时;
④由专人从事新闻采访,向各地发稿的通讯社达六家(上海、汉口)。
6、
袁世凯对新闻界的摧残与“癸丑报灾”
a)
袁世凯的统治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创办御用报纸,充当喉舌;

和收买报纸为己所用;
制定法律条例,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例》、《出版法》);
用暴力残酷镇压和迫害反袁报纸与报人。
b)
“癸丑报灾”:
1913年3月,因袁世凯独裁统治遭到威胁,遂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事情真相被报刊揭露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不久被袁镇压。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
于是,袁世凯对新闻界开始大规模摧残,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全被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等,采取禁止租界外发行的办法,被迫停刊;
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9家,于1912年初的500多家锐减了三百多家,同时大批报人惨遭迫害;
这就是新闻史上的“癸丑报灾”(1913年是癸丑年)。
民初著名记者
(1)“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和徐彬彬(凌霄)
黄远生:
①“报界之奇才”,民初新闻记者中的巨擎,以擅长于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
②其作品条理清晰、夹叙夹议,文字流利、畅达、幽默,深受读者欢迎;其文集《远生遗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 
③提出了新闻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并且身体力行。
刘少少:
曾任《帝国日报》编辑、《亚细亚日报》主笔;
报界“怪杰”,其报刊文章“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部分旧知识分子欣赏。
徐彬彬:
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所写北京通信深受读者欢迎;
通讯内容文笔优美而富有情趣,并注意介绍有关人物的历史背景,引人入胜;
对中国传统戏曲很有研究,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
(2)“萍水相逢百日间”:邵飘萍、林白水。
邵飘萍:
①“报界全才”,在新闻采编、评论与通讯写作、报业经营、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②留日期间创办东京通讯社,较早将“二十一条”协定通报国内,推动反日倒袁爱国运动;

被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并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④1918年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揭露段祺瑞卖国政府,被迫流亡;
⑤担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⑥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残忍杀害。
林白水:
①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主张教育救国;
②为《苏报》撰稿,后二次赴日攻读法律及新闻,参加拒俄运动;
③投靠袁世凯,在《亚细亚日报》鼓吹帝制;
④1926年8月因时评《官僚之运气》讥讽国务院总理潘复,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3)胡政之与张季栾
  胡政之:
曾赴日留学,回国后从事新闻工作;
担任上海《大共和报》驻京特派记者时,采写过许多有影响的新闻专电;
1916年任《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
1918年,欧战结束后赴欧采访,是赴欧采访巴黎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
 
张季栾: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兼副经理之后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一、《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15年9月—1918年11月):
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总体来说,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
但它猛烈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
(一)提倡民主,在政治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
(三)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2、
第二阶段(1918年12月—1920年8月):
宣传社会主义的阵地;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标志着《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
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编发“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陈独秀《劳动者的觉悟》和李大钊的《May Day运动史》,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为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
3、
第三阶段(1920年9月—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刊物;
中共上海发起组将《新青年》改组为自己的机关刊物,从此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成为党成立后的理论刊物。
二、五四运动中的报刊
1《新青年》第二阶段
2《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创办于北京的一份政治性周报;
发起者和编辑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作为《新青年》月刊的补充,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和全国工人状况;
全力支持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
大力宣传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精神;
李大钊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
3《湘江评论》
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毛泽东负责筹办并任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
全部采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论为主,大部分文章出自毛泽东之手;
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并把两者联系起来;
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宣传鼓动;
发表了毛泽东的重要争论《民众的大联合》。
4《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919年7月21日,周恩来创刊于天津;
周恩来为该报撰写了许多重要评论,并在办报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报纸的作用,对报纸的作用和如何办好报纸提出了一些可贵的见解;
与毛泽东《湘江评论》南北呼应,并肩战斗,成为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三、五四运动后的报刊:
1、《新青年》第三阶段:1920年9月1日改组。
2《共产党》月刊:
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办,李达主编,半公开的大型理论刊物;
主要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宣传关于共产党的基本常识等;
第一次在中国竖起了“共产党”的大旗;
与《新青年》一起,积极参与了反对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3、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报刊由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创办:
(1)《劳动界》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刊,陈独秀主编,周刊,我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工人刊物。
(2)《劳动者》1920年10月3日由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周刊,它以《劳动歌》为题,最早译载《国际歌》歌词。
(3)《劳动音》1920年11月7日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周刊。
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1、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我国无产阶级自觉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2、
特点:(1)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3)主义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五、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重大改革

1、政论的发展与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
《新青年》、《每周评论》及《湘江评论》等,一方面采用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述评形式及时评论国内外大事,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倡导学理讨论自由,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倡导新文风:《新青年》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同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引起我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
3、
新闻业务的改进:
⑴报纸版面编排改进,重要新闻作头条,重视标题制作,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
⑵重视直接采访,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
①1918年12月胡政之以《大公报》记者的名义成为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②瞿秋白,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记者,从1921到1922年间,旅居莫斯科采写了许多新闻、通讯及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形式和旅欧华人的情况,在国内也有很大影响。
[3]副刊的重大改革: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突破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所谓的“四大副刊”:
北京《晨报》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先革新的副刊,后改为《晨报副镌》,曾连续发表鲁迅《阿Q正传》;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劭力子主编时,大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倡导社会改革,并开始刊登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北京《京报》副刊,一直受到鲁迅支持,在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以宣传新思潮著名,在提倡新文学方面也很有影响。
4、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发端;
导师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后两人讲稿分别集结成为《新闻学》、《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发行;
在徐宝璜主持下,还正式出版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新闻周刊》;
虽然只存在两年多,但在提倡新闻学研究、培养新闻人才方面,却起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2)徐宝璜,我国早期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所著《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3)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共产党领导的报刊(早期)
1、
共产党机关报

《向导》周报
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首任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
集中力量进行了达到帝国主义的宣传;集中力量进行了反对军阀的宣传;积极推动国共合作,集中宣传了各个阶层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与各种各样的反动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民众的觉悟,有力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前锋》月刊
1923年7月1日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
主要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系统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各方面的侵略,详细介绍了十月革命后世界形式的变化。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重视运用调查研究的材料来证明论点。
《新青年》
1923年6月15日创刊于广州,瞿秋白主编。
以全面介绍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大量介绍了列宁等人的著作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从理论上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策略。
2、团机关报:
⑴《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邓仲夏、刘仁静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份机关报;
⑵《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20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当时最出色的报刊之一。
一创刊,就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政治斗争;
与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及“东方文化派”等的反动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
关注青年学习、生活,努力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革命的道路,深受广大青年欢迎。
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
⑴《劳动周刊》,
a.1921年7、8月间在上海创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
b.以很大篇幅报道工人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c.广泛报道各地罢工斗争,总结工运经验教训。
⑵《工人周刊》
a.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邓中夏、罗章龙负责编辑;
b.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到北京,成为书记部的机关报,后成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机关报。
国共合作后的报刊
一、统一战线报刊
《政治周报》
1、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国民党中宣部主办,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身份筹办并担任首任主编;
2、一创刊就投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对推动革命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3、在宣传方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中国农民》月刊
1、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指导农民运动的刊物,1926年1月1日创刊,毛泽东主编;
2、主要刊载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文章,各地农民运动的报道;
3、毛泽东、李大钊、彭湃等共产党员经常为它撰稿;
4、曾发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李大钊《土地与农民》及彭湃《海丰农民运动报告》。
《农民运动》周刊
1、1926年7月创刊于广州,为指导农民运动的通俗刊物,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主持出版;
2、
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很受读者欢迎。

《中国军人》
1、1925年2月创刊于广州。由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核心成分的进步团体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出版的会刊,主编为共产党人王一飞;
2、以“鼓吹革命精神,团结革命军人,唤醒全国军人,促起全国军人的觉悟”为宗旨。
二、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热血时报》
1、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瞿秋白任主编,为通俗的政治性小型报纸;
2、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反帝斗争;
3、
揭露军阀政府反动本质;

4、
对大资产阶级的妥协和背叛予以深刻披露。

三、工人运动高涨中的工农报刊
《中国工人》
1
1924年创刊于上海,主编罗章龙,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成为总工会机关刊物;

2、
介绍工运经验,指导工人斗争;

3、
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工人之路》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创办的机关刊物,省港大罢工中,为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邓中夏任主编。
四、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革命报刊:
1、《中国青年》为推动北伐战争表现最为突出:
向民众宣传北伐战争的意义,号召广大民众支持北伐;
针对北伐进军中的错误情绪及时纠正。
2、《向导》在北伐期间表现:
发表了不少号召民众支持北伐的论述文章和反映工农斗争的报道;
但在彭述之的支持下,发表了陈独秀等右倾机会主义者的一些有严重错误的文章;
对北伐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农民运动也非常冷漠。
第三节
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
一、私营大报的发展演变
(一)北京:成舍我的《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
成舍我
1、
著名资产阶级报人;
2、
1918年进入北大文科学习,先后在《民国日报》、《益世报》等担任助理编辑、编辑及总编。
3、
1924年开始独立办报事业,先后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因经营得当,销路日广,政治上得居“社会贤达”地位;
4、
成舍我曾游历多国,考察新闻事业,还创办过南京《民生报》、上海和香港《立报》等报。
《世界日报》
1、
新闻采编以吸引读者,扩大声誉、增加广告收入为目的;

2、
新闻采访上注重抢独家新闻;

3、
标题制作、编排方面,常用炫奇、夸大手法吸引读者;

4、
内容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

5、
副刊非常成功,常连载张恨水小说。

天津《大公报》
1、
创办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人为英敛之;

2、
先宣传保皇立宪和崇洋传教,后逐渐转为亲日,为读者厌弃,被迫于1925年11月停刊;

3、
1926年6月,吴鼎昌(出资本)、胡政之(组织)、张季鸾(文章)3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了《大公报》,同年9月1日,该报在天津原址复刊。从此,《大公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家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

4、
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报人对报业的认识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申报》、《新闻报》
《申报》
1、
英商美查1872年创办的中文报纸,1909年由席裕福收买成为国人自办企业;

2、
1912年史量才购买接办后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大报。

《新闻报》
11893年由英商丹福士等创办,1899年由美商福开森购买,委托中国人汪汉溪负责,汪以善于经营著称,该报逐渐发展成为旧中国报界中与《申报》并驾齐驱的大报;
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中国事业通史,它搜集了大量新闻史料,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详著称于世,有重要学术价值,曾多次重印。
1、
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
*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⑴1922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实用新闻学著作;
⑵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⑶1923年,徐宝璜《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成立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
⑷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我国第一本新闻事业通史;
⑸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在上海创办。
*1931.10.23,中国新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
*1932.3.20,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在上海成立
*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中国第一)成立
*1956.6,中共中央《红旗》创刊
*1957.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记协)成立,12月出版《新闻战线》
*1959.9,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为北京广播学院
2、
广播及通讯事业的诞生:
⑴通讯社:
①1872年
林兹在上海创办远东路透分社(依据1870年1月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及美联社签定的“三社四边”协定,路透在中国享有独占发稿权,垄断30年之久。)
②1904年
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中兴通讯社,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
③1904年
王慕陶在布鲁塞尔创办远东通讯社,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海外通讯社;
④1920.6
中共在上海最早成立中俄通讯社(中共成立后改称“华俄通讯社”)
⑤1924.4
国民党在广州最早成立中央通讯社
*1931.11.7
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于江西瑞金,1937.1,,在延安改为新华通讯社。
⑵电台:
①1923.1.23
中国境内第一座电台
奥斯邦(美)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②1926.10.1
中国人第一座官办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奉系 刘翰)
③1927.3.19
中国人第一座民办电台
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1928.8.1
中国国民党第一家全国性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南京)
*1940.12.3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3.14迁至瓦窑堡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第七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
中央通讯社
1、1924年4月1日创立于广州,1928年迁往南京。
2、1932年改组,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三大方针,由中宣部秘书长萧同兹担任社长,从此规模迅速扩大,并一举成为私营通讯社无法匹敌的国家通讯社;
《中央日报》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7年3月创刊于汉口,1929年2月迁往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叶楚仓兼任部长,财力雄厚,但由于其持有反共反人民立场,因而在舆论上没有多大号召力;
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始播音,是国民党开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1932年,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二、《布尔塞维克》等共产党地下报刊的出版:
《布尔塞维克》
1、1927年10月24日创刊于上海,是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理论机关报;
2、主编瞿秋白、由瞿秋白、邓中夏、王若飞等组成遍委会,1932年7月停刊,共出52期;
3、《布尔塞维克》集中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真面目及其建立的新军阀政权的反动本质;
4、《布尔塞维克》以大量篇幅报道中共领导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
5、《布尔塞维克》同国民党改组派和托陈取消派展开了斗争。
《红旗》
1、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开始是周刊,后改为三日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恽代英、李立三等经常为其撰稿;
2、宣传内容大体上与《布尔塞维克》相似;
3、1930年8月,与《上海报》合并,更名为《红旗日报》;
4、1931年3月,中共重新出版《红旗周报》,1934年3月终刊。
《上海报》
1、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上海出版的面向工人的通俗小型报,1929年4月17日创刊,李求实主编;

2、
以新闻报道为主,其新闻摄影尤为出色;

3、
被誉为“上海工人阶级自己唯一的报”。

五、
三、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1、
国民党政府《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电信条例》允许公营团体和个人经营广播电台,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民营广播电台,半数以上集中于上海;

2、
这些民营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教育性;二、宗教性;三、商业性。其中后者数量多、分布广,影响也最大。

3、
民营台虽数量多,但规模很小,功率不大,覆盖面窄,播出内容普遍格调不高;

4、
日本侵华时,一些民营台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洪流中。

六、
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1、
建立自己的新闻事业网,垄断新闻发布权,控制全国舆论;

2、
制定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进步报刊的新闻自由权;

3、
实行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

4、
残酷迫害甚至杀害进步报人;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古田会议
1、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案,着重强调了红军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
2、决定了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
3、宣传方式上,要求广泛采用传单、布告、宣言等形式,文字要简短。
4、规定军及纵队均应办《时事简报》;
5、本次会议,对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创建,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红色中华通讯社
1、
简称“红中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瑞金县,是中共最早的通讯社之一,呼号为CRS;

2、
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红中社与报社合并为一个机构;

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停止对外新闻广播,1935年11月在陕北恢复文字广播;

4、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1月25日开始用新华社的名义向全国播发消息;

《红色中华》
1、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是一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小型报纸;

2、
《红色中华》创刊后,配合当时党政中心工作,积极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日本侵占东三省,《红色中华》大力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3、
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在陕西瓦窑堡出版。

《红星报》
1、
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主编;

2、
内容十分丰富,办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通俗生动。

3、
长征期间坚持出版,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使命,被誉为“战士的良友”、“革命战争的一只有力喇叭”。

《青年实话》
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红色区域中央局的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7月;

2、
宣传内容与《红色中华》大体一致,但具有鲜明的青年报刊特色,在动员根据地青年支持革命战争方面及指导青年工作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3、
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很有青年特点,深受青年读者特别是青年红军的欢迎,是在根据地青年中有很大影响的刊物。

《斗争》
1、
中国共产党红色区域中央局的机关报,1933年创刊;

2、
该刊主要刊载中共中央的决议、指示和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曾刊载毛泽东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篇调查报告;

3、
《斗争》周刊在宣传上较多地受到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红色中华》该时期的表现;
1、
九一八事变后,《红色中华》等报刊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和罪行,抨击国民党卖国政策,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2、
1936年1月,《红色中华》复刊后,即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首要任务;

3、
西安事变后,为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1月29日,《红色中华》更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通讯社也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救国时报》
1、
党派吴玉章到法国巴黎创办的,旨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纸。1935年12月9日创办,编辑部设在莫斯科,廖焕星、李立三先后任主编;

2、
《救国时报》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经常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等人的著作,同时以大量篇幅刊登国内各阶层人士要求抗日的言论和文章;

3、
以海外华侨为读者对象,影响遍及国内外。

《立报》
1、1935年9月创刊于上海,是一份小型抗日救亡报刊,成舍我任社长,张季鸾、萨空了前后任总编辑,共产党员恽逸群等曾任编辑工作;
3、
实行“大众化”和“精编”方针,宣传抗日,抨击时政,很受读者喜爱,曾创全国报纸销量最高记录。

《新生》事件:
11933年12月,邹韬奋《生活》周刊被封后,好友杜重远创办《新生》周刊,继续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引起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
2、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闲话皇帝》一文,指出日本天皇空有其名,不过是日本军部掩饰罪恶统治的傀儡。6月7日,日本驻沪领事馆,以“侮辱天皇,妨碍邦交”为由,勾结国民党政府,查封《新生》周刊,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两个月徒刑。
3、《新生》周刊散发《告别读者诸君》传单,上海各界群众成立“新生事件后援会”,全国民众抗日救亡**进一步兴起,史称“新生事件”。
《申报》改革与史量才之死:
①《申报》,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厉行改革,更新设备,发展广告业务,增出《自由谈》副刊,成为进步文化园地,《申报》一时成为全国财力雄厚、销量最多的大报;
起初,《申报》只重经营,政治上极为保守。“九·一八”事变后在史量才的主持下转向抗日立场,抨击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引起国民党当局忌恨。在实施拉拢、利诱手段均告失败之后,1934年11月13日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刺杀了史量才;
④史量才遇刺充分暴露出国民党对新闻控制的黑暗与残暴,激起全国的抗议与指责,上海五千多人出席史量才追悼会以示悼念。
《大公报》的发展及亲蒋倾向: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由满族人英华创办,至目前香港《大公报》仍在继续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1902~1916,由英华主持,以“敢言”、 “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
②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了一张亲日报纸;
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以“文人论政”为方式体现其“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吴鼎昌(社长)的资本、胡政之(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的管理、张季鸾(总编辑兼副经理)的文章,构成该报成功的“三大要素”,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大公报》逐步投靠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反共亲蒋。1945、1946年,“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充当国民党帮凶,在与《新华日报》的大论战中惨败。解放前夕,因“第三条道路”的失败,立场转向人民;
④1949~现在成为一张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报纸,去年是其100周年,在京举办展览“风云激荡一百年”。
2、邹韬奋、《生活》周刊、“韬奋新闻奖”
邹韬奋:
⑴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⑵1926年10月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开始了他的新闻出版生涯,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深受读者喜爱;
⑶“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决反帝的爱国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生活》周刊创造了当时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⑷《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之一,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⑸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尤其是广为人知的 “韬奋精神”:①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尚气节;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呼声;③热心服务读者的办报作风;④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邹韬奋新闻奖”:1993年设立,每两年评奖一次,宁缺毋滥,奖励新闻编辑(如负责通联工作、写新闻评论的、从事新闻研究的人员)的最高奖。
3、范长江的西北通讯:
范长江:
⑴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川、陕、青、甘、内蒙等地,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⑵西安事变后,他深入西安采访周恩来,随后进入延安采访了毛泽东,1937年2月15日,范长江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国之西北大局》,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塞上行》,成为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
⑶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1938年发动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又于1938年10月20日在长沙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
⑷1939年5月,范长江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
“范长江新闻奖”,1991年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每届十名,它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鼓励我国中青年新闻记者向范长江学习,是新闻记者方面的最高奖。
4、
斯诺与《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后两次重访中国,著有《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为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倾注了心血。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
延安:

⑴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社长博古;
⑵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呼号XNCR,这是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
⑶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社长博古,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份大型日报。
1940年春天,延安广播创建之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时期。在周恩来负责领导下,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的同志克服了广播发动机、发电、天线等重重困难,群策群力,终于在1940年12月30日诞生了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广播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延安台的广播把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传向全国各地,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博古(秦邦宪),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⑴1942年在党的整风运动中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进行改革,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解放日报》的改革。
⑵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提出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3月31日,毛泽东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谈话。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发表《致读者》指出,改革的任务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⑶整个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从头到尾抓两个问题,一是观念更新,二是队伍建设。由此版面顺序进行调整:第一版反映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文风也得到明显改变。
⑷在改版之后,其他改革成效显著:①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集中宣传了整风运动;②正确宣传并推动了大生产运动;③成功反击了第三次反共**;④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如国统区的《解放日报》等。
⑸意义:通过这次改革,一方面引导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
2、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⑴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解放日报》(华北版)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在山西省沁县创刊,社长何云,这是敌后根据地第一张铅印报纸。
⑵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11月7日,《晋察冀日报》成立邓拓任社长,出版了我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二、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救亡日报》
1、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是上**化界救亡机关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纸;
2、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小型报纸;
3、宣传上坚持团结抗战的方向,及时报道真实战况,分析战局,特别是以宋庆龄、何香凝等知名人士都团结在《救亡日报》周围,为其义务写稿;
《抗战》
1、1937年8月19日,主编邹韬奋;
2、迅速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曾刊登过中共对时局的宣言和中共领导人的文章;
3、每期附有《战局一览》和战局通讯,深受读者欢迎。
《群众》(周刊)
1、1937年12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刊物;
2、发表过中共中央文件,对国内战局、抗战政策以及国际问题作过研究;
3、积极配合《新华日报》进行抗日宣传。
《新华日报》:
①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1947年2月被勒令停刊。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新华日报》迁到重庆出版,国民党对新闻事业严加控制,重庆《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根据“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灵活的斗争;
②斗争的三个方面:ⅰ.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采用“拒检”、“暴检”(开天窗),注明“被删”等方法,针对皖南事变,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ⅱ.反对封锁新闻来源;ⅲ.反对国民党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
③在复杂环境下的《新华日报》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创造和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办报经验: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ⅱ.建立一支团结战斗的队伍;ⅲ.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ⅳ.开展广泛深入的统一战线工作;ⅴ.坚持真实报道;ⅵ.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技术,“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
④《新华日报》在国统区高举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成为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
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
1、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人们称其为“孤岛”时期;
2在这四年多时间内,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如《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
《译报》、《每日译报》
1、《译报》1937年12月9日创刊,是中共领导的一张报纸,创办人夏衍;
2、全部新闻译自外文报刊,不久被日寇迫害而停刊;
3、1938年1月20日,《译报》改名为《每日译报》,以英商名义继续出版。
4、经常报道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消息,还刊登共产党的文件和领导同志的文章,同时,大力揭露汪伪卖国集团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行径,影响巨大。
《文汇报》
1、1938年1月25日,由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创办;
2、以真实报道抗战消息,公正评论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己任;
3、创刊后,以其消息翔实正确,爱国立场鲜明而深受读者欢迎;
4、面对敌伪威胁,严宝礼等人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地宣传抗战。
“苏联呼声”广播电台
1、1941年8月1日在上海租界开始播音,用俄、中、英、德四种语言广播;
2、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使沦陷区人民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第二天被日查封。抗战胜利后恢复播音。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拒检”运动:
1、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借口“非常时期”,制定了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新闻工作者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2、1945年8月,黄炎培的《延安归来》成为第一本拒检出版的书籍,至此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随后,重庆《宪政》、《国讯》、《中华论坛》等10家出版《联合增刊》,宣布稿件不再送国民党检查,这一行动得到了各地新闻出版界的响应。
3、同年10月1日,随着拒检运动斗争的不断扩大,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废除原稿审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胜利。
二、《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1、
1945年11月20日,重庆版《大公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指出它的本质,“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揭露其基本立场“在若干次要问题上批评国民党当局”,而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却不能不拥护当局”。
2、
1946年春,当东北民主联军同国民党展开争夺东北之战时,上海版《大公报》于4月16日发表社评《可耻的长春之战》充当国民党帮凶,4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批驳其反动言论。
3、
两次大论战,粉碎了国民党御用报刊的栽赃阴谋,使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蒋介石破坏和平民主、挑动内战、实行独裁的真面目。
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1945
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影响。
1、
内战前:⑴延安台一方面积极宣布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阴谋,另一方面积极报道解放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让国统区各界了解解放区。1946年6月,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刘善本第一个驾机起义来到延安。⑵延安台适应斗争形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宣传业务,制定了《语言广播暂行工作细则》(解放区广播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播宣传工作的细则),编稿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和正规。
2、
内战时期:⑴1947年3月14日,延安台撤离延安转移到陕北瓦窑堡,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青化砭大捷,鼓舞了解放区斗志,粉碎了国民党的无耻谎言。⑵陕北台转移到太行后,在号召解放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推动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第二条战线)以及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士气等广播宣传上取得很大成就。《对蒋军广播》节目的开办,以大量、真实的事实揭露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欺骗宣传。⑶陕北台转移至平山后,为人民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对国民党军队开展政治宣传攻势,瓦解了敌军士气。三大战役胜利后,广播宣传重点放在揭露国民党“和平”骗局上,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统一的民主和平。
总之,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舆论工具的战斗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推波助澜,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四、反“客里空”运动:
1、“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
2、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3、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五、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讲话:
1、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并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内容:
⑴关于党报的任务与作用: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范地同群众见面,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⑵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
⑶关于党报的风格: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战斗的风格。
⑷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2、1948年秋,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集华北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华北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10月2日,刘少奇作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⑴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把人民的呼声反映给中央;
⑵提出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独立思考,正确判断;③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④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文件,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
3、
意义:
⑴毛泽东、刘少奇的讲话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文献。毛泽东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基本问题,刘少奇的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和希望,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⑵两篇讲话,为当时的新闻业务学习与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文件,为迎接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到来做了准备。
⑶两篇讲话,对今天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四个“人”)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关于中国新闻事业的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十章
解放后的新闻事业
一、1956年是新闻工作全面改革的一年:
1、背景:
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新闻工作落后于现实的矛盾更为明显,最根本的问题是教条主义、党八股,照搬苏联经验,新闻宣传公式化;
⑵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2、经过:
⑴《人民日报》改版。1956年7月1日其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①扩大报道范围(资,社,正,反,建设,生活);②开展自由讨论;③改进文风,报纸由4版增至8版;
⑵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在提高报道质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⑶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中的某些错误中展开: ①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②开展广播批评;③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④办好文艺广播。
3、收获与意义: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⑴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
⑵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4、结局:因反右扩大化等原因夭折。
二、反右派斗争从1957年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58年夏季才基本结束。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斗争形势和知识分子队伍,致使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成右派。新闻界,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左叶事件”,广播系统温济泽、邹晓青、张纪明的所谓“反党小集团事件”,总结出对外广播和对内广播的“四不同”,即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报道方式不同,被斥为“对外广播特殊论”。新闻界反右扩大化影响大,教训深,其中一个主要教训是错误地估计了这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新闻队伍。
三、1957年底我国胜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5月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指导下,全国人民决心争取1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超英赶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全国报纸、广播电台在“大跃进”期间,积极热烈地宣传三面红旗,报道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宣传报道上出现严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宣传报道生产建设成就方面严重浮夸;⑵推广生产经验方面瞎指挥;⑶在理论、政策宣传上存在主观主义、片面性。
四、1976年10月,“四人帮”一举被粉碎,我国新闻事业从长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的口号。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

1978
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人民日报》等30家报纸转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宣传。1978年6月至11月,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了一批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报刊上开展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的顺利开展。
五、知识点:
1、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2、2002年12月6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3、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 本帖最后由 snshitou 于 2008-6-17 20:02 编辑 ]
    有人可爱,有事可忙,有梦可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59

    帖子

    598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265
    K币
    333 元
    注册时间
    2007-6-2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00:21 | 只看该作者
    想下载完整word格式的 请点此 希望我的一点努力 能给师弟师妹们带来些许帮助 当然 鼓励大家在本人笔记的基础上整理出适合自己背诵的个性化笔记 这个很重要 能在冲刺阶段助大家一臂之力!天道酬勤,师兄祝你们成功!!!

    中国新闻事业史.doc

    178.5 KB, 下载次数: 437, 下载积分: K币 -2 元

    有人可爱,有事可忙,有梦可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8-4-17
    板凳
    发表于 2008-6-17 15:49 | 只看该作者

    萬分敬佩 億分感謝~~~

    萬分敬佩 億分感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 元
    注册时间
    2008-4-12
    地板
    发表于 2008-6-17 1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0

    帖子

    8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82 元
    注册时间
    2007-5-26
    5
    发表于 2008-6-17 22:1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感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 元
    注册时间
    2008-6-17
    6
    发表于 2008-6-17 22:31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能说,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5

    帖子

    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80 元
    注册时间
    2008-6-4
    7
    发表于 2008-6-18 15:4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 元
    注册时间
    2008-6-18
    8
    发表于 2008-6-18 19:2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6 元
    注册时间
    2008-3-13
    9
    发表于 2008-6-18 20: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2 元
    注册时间
    2008-5-22
    10
    发表于 2008-6-24 11:50 | 只看该作者
    [qq:13]   谢谢噻~~~
    庚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17 16:42 , Processed in 0.117118 second(s), Total 23, Slave 22(Usage:9.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