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必背考点】音乐史——名词解释(第二弹)

[复制链接]

9

主题

9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30 元
注册时间
2022-1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8: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Hi 这里是可可的豆子收纳袋

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

被分到一颗由 可可姐 精心烘焙的

“高能量的可可豆”噢~

艺术考研不迷茫,可可学姐陪你上岸!

大家好吖~我是你们热爱分享艺术考研干货的可可学姐!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

艺术考研——必背考点

音乐史——名词解释

第二弹

名词解释,分点背更清晰、分点答拿分高

隋唐五代时期

十八、唐大曲

又称“歌舞大区”

1.唐大曲是一种歌唱、舞蹈、器乐并重的大型多段的歌舞音乐。

2.它源于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清商大曲。它是盛唐时期最辉煌的艺术成就。

3.大曲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于郊庙祭祀的雅乐大曲;二类是用于宴飨、重大节日的燕乐大曲;三类是源于宗教的道调法曲。

4.唐大曲的结构形式为“散序—中序—曲破”。

十九、法曲

1.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又名法乐,是佛教、道教法会使用的乐舞。如《霓裳羽衣舞》有大曲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2.唐代的法曲在保存汉族传统音乐与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音乐与道教音乐的成分,从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唐代宫廷燕乐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十、曲子

1.曲子萌芽于隋代,兴起于唐代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2.曲子的主要来源于民间传统曲调与外来音乐的曲调。

3.曲子的代表作有《阳关三叠》、《杨柳枝》、《望江南》、《竹枝词》等。

4.唐代曲子的歌词主要是齐言诗,到宋代发展成长短句,宋代又称“曲子词”、“词乐”。

二十一、变文

1.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2. 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使更多的百姓乐于接受,便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将佛教哲理通俗化,这种方式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底本叫变文。

3.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一般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再用韵文演唱一遍,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调,深受人们喜爱。

二十二、减字谱

1. 减字谱是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又称音位谱或手法谱。

2. 减字谱是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而不记录音名和节奏的记谱法。

3. 减字谱是古琴发展史上质的飞跃,晚唐琴家陈康士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使之流传于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未被取代,为保存我国的琴曲和琴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三、太常寺

1. 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朝太常寺是兼管雅乐和俗乐机构。太常寺包括太乐署和鼓吹署。

2. 太乐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燕乐,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与考核,以考核成绩的优劣决定艺人地位的升降,培养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音乐人才。

3.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鼓吹音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二十四、梨园


1.梨园是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梨园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教习法曲为主。

2.当时有三个梨园:

(1)设在长安宫廷中,主要表演法曲,其艺人由唐玄宗亲自指导;(2)设在太常寺中,主要试奏艺人们创作的法曲;(3)设在洛阳的太常寺中,主要演奏各种民间音乐。

3.当时宫廷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由30多个十五岁的孩子组成。

4.梨园与教坊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坊以习歌舞为主,而梨园以法曲及器乐演奏为主。

5.后世戏曲班社多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亦称梨园弟子。

二十五、梅花三弄


1.《梅花三弄》相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改编。该曲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绘,表现了梅花耐寒超俗的高洁品格。

2.全曲共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描绘了梅花静态和动态时的音乐形象。

3. 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由相同曲调在不同段落的不同音位上再现三次,故称为三弄,表现梅花恬静端庄的神韵。

4.第二部分:后四段,用富于动态的旋律塑造了梅花在严寒劲风中摇曳、坚贞不屈的形象。

二十六、霓裳羽衣曲

1.唐朝最为著名的大曲,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在杨敬述进献的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改编的,这是一首具有“西凉大曲”音乐风格的歌舞作品。

2.据白居易诗推断,《霓裳羽衣曲》的结构:散序为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全曲共36段。宋代姜夔根据古谱填词而作的《霓裳中序第一》被认为可能是《霓裳羽衣曲》中间的一段。

二十七、隋代“八十四调”

1.“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在龟兹音乐家苏袛婆“五旦七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旦”相当于“均”,指一个音列的定位,以何律为宫的音阶称为何均。“五旦”是指分别以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为宫的音阶;“七调”是以七声音阶的任一音位主音,可得七种不同的调式,因而苏袛婆的“五旦七调”在理论上可得35个宫调。

3.“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一方面说明外来宫调理论已被隋代大多数音乐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4 11:50 , Processed in 0.040516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