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社媒观察】“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土味再刷屏,你又双叒被洗脑了吗?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234

帖子

553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1
威望
2
K币
551 元
注册时间
2018-5-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自北大猫哥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



图片



最近,你是不是被这段魔性的视频洗脑了呢?



这位哥是云南傈僳族小伙“蔡总”(快手ID:云南傈僳小伙——蔡总,视频中的他留着狼尾发型,斜侧脸面向屏幕,随着魔性的BGM边对口型,边有节奏地点头,被网友戏称“为云南队上分”。



如今,#我是云南的#相关热搜话题获得了大量点击,这位小哥的快手直播首秀即收获了1277万人的观看。为什么这样的视频又一次洗刷互联网?这背后又是哪些考点呢?


模因与模仿
背后的传播游戏


模因在牛津英语辞典里被解释为“以非遗传的方式(如模仿)传递的文化元素”,理査德・道金斯则将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基因称为模因。

“我是某某的”正是这样一种模因,作为文化传播或文化模仿的基本单位,人们受从众心理驱使,炮制“我是某某”,等类似流行词,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像基因一样,以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在朋友圈和微博迅速走红。

很快,各大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纷纷跟进,推出各类模仿视频。表现为从普通网友到明星、官媒,从介绍家乡方言到招生宣传、文物科普的大众参与。
  

当然,这也意味着,互联网早已实现了“人人皆可发言”的技术民主。“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时代,如今天这样,能让普通个体拥有如此之大的话语权。”

从这之后可以看出,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重新分配了社会话语权,并因此改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大众获得充分话语权后,过去关于家乡的“集体记忆”的精英垄断被打破,亦被重新分配。

当然,这也契合了史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有一部分传播本身没有信息传播的特征,传播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能够带给人快乐、甚至使人达到忘我的投入程度。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也许没有传递实际有意义的信息,但却能使人们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每个人模仿类似的话,唱着类似的歌,本身就是快乐的传播过程。



#2

土味短视频屡出圈

乡土文化哪家强


去年风靡全网的“山东菏泽曹县666”刷屏,曹县一下子火遍全网。再到快手上,甘肃夫妇每天一遍的“甘肃不大,创造神话!”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当时@甘肃·炎阳 创作的一系列“甘肃战歌”,是一组充斥着各种标准意义上“土味元素”的短视频——喊麦、不明所以的舞蹈动作、略微失真的话筒音效、两元店风格的伴奏beat、有辨识度的地方口音——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断夯实着你对“西北农村”的刻板印象。


如今,“我是云南的”再次唤醒了网友们的土味记忆,成为新晋顶流土味短视频。

何为土味短视频?在热爱观看土味短视频的用户认知中,土味短视频是一种带着“土气”“乡气”“农村气”的,具备鲜明田园特征与农耕文明形态的“原始”文化产品。

而乡土文化,也正是通过这类土味短视频扩散至各个用户群体,向互联网文化中的精英阶层展示了社会的多元化与文化的本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既是互联网文化沟壑中底层用户获得的“庶民的胜利”,更是一种网民用户大规模的集体“寻根”。

学术上讲,土味短视频,是一种由三四线城市或乡村居民所生产出的原生态的内容创作产品。

一方面,此类土味短视频以一种大众文化产品的身份,维系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联结,同时又因其“土”“猎奇”“不高级”等特点成为大众流行文化下移的文化产品之一;另一方面,它是联通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关系的节点,以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传统的、质朴的景观营造,为大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空间。

土味短视频,往往是以非专业性、稚拙的、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血肉鲜活、更具私密性的日常生活。

例如,土味短视频中出现大量日常生活中方言、自创的发音等非专业术语的听觉符 号。如快手红人 giao 哥的“一给我哩 giaogiao”,这句话在他每段视频的结尾和中间都会出现,因为这句话太过搞笑洗脑,加上他疯癫的“饶舌说唱”,giao 哥从此一炮而红,成为了快手网红。

就内涵来说,“giao”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 但这种古怪、新奇别特别的发音从海量声音中脱颖而出,成为被人注意到,夺人眼球的新词新语,彰显其“土味”特征。又如,一位快手号叫郑口李葵二少的女孩,因为走路总是一颠一颠的,像是脚被烫到了一样,其实 jio就是脚的意思, 是一些地方的方言,因其趣味性也被网民挪用。


#3复制与连接
重建城乡二元分野的认同障碍


那么,这样的土味短视频传播,又能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呢?

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提出,现代制度的全球化及其导致的日常生活转型,对个人或群体的交往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我变成一种“反身性规划”,是经由可被修改的有关自我认同之叙述而实现和维持。

在乡村居民,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时,不可避免地会被当下大环境形塑,而土味短视频这一媒介正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连接,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依赖这一媒介产生了互动行为,让两个群体之间关于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区分更为明显。

伴随着城乡二元文化结构分野的日趋明显,在两种不同文化之下的身份认知也呈现彼此对立的状态。 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让大部分乡镇青年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排斥感”,让他们在这种动态交往与融入中,逐渐怀疑与消解自己的身份认同,造成了一种虽然人在乡村,但奇异的都市排斥感却充斥着日常的网络社交。


而在这种对立的身份认知下,乡村居民对城市文明与物质文化却抱有自己的美好想象,正如阿帕杜莱所说,电子媒体提供了崭新的资源和规则来建构想象中的自我和世界。

如今,人们都生活在城市里,用普通话去融入城市,这次现象级的方言模仿,暗合了每个人普遍的故乡情感,也弥合了城乡的错位。

无论是在外打工的还是,留在农村的年轻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与到这种传播家乡文化的短视频创作进程中来,成为家乡的代言人,比如说李子柒、丁真们,让人们见到家乡的美丽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像云南小伙蔡金发这样为自己家乡喊麦,为家乡打call的视频,一直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密码”之一。

参考文献:
胡百精《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   
孙玉婷《浅析抖音短视频奇观中的模仿行为》
九派新闻:《我是云南的》说唱触发方言模仿秀,你为家乡代言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5 18:01 , Processed in 0.03442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