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非全教育硕士 (教育管理、学科语文、现代教育技术) 333+885已录取最全初试全程经验贴 2022已上岸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语文上岸最全经验帖 万字长文 (9000字长文预警,慢慢看,谢谢) 我懂在职备考所有的艰辛,希望这篇近万字的最全经验帖能帮到你。 注:本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合理规划,切不可小马过河,刻舟求剑啊 目 录 一、本人情况 二、非全硕士与择校 三、备考经验 四、初试感受 五、弯路与教训 六、自用资源 致谢 一、本人情况 (一)考得如何 政治77,英语二78,333教育综合123,885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117:总分395。 男生第一上岸。 初试专业排名第8;复试结束依然第8,很有意思的巧合。 每科考试都感觉分数还有点提升空间。 不过我好像也还不错。哈哈哈。 (二)其他情况 我在东北某网红城市公立学校当老师,执教高三,在职备考,时间和精力比较有限。具体的进度和时间安排会在后面讲到。 裸考过一次文学学硕,落地成盒。四级450,六级327(说出来也不怕丢人,就是证明英语并不可怕) 高考文科生,本科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 典型ISTP 二、非全硕士与择校 (一)对非全硕士的看法 对于非全硕士,尤其是非全教育硕士,很多人觉得含金量不高,社会认可度比不上全日制。但是,自从在职研究生改制成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后,由于非全改为参加统考,从备考难度上来讲,非全日制要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即使竞争程度可能不如全日制,但统考成绩是实打实的同一套卷子考出来的,统考成绩背后所反映出的学习能力、学习意志与时间管理能力甚至反而要比全日制更强。此外,由于非全硕士毕业同样发双证,学历切切实实能够得到提升。近年来,考研竞争日益激烈,学历的提升成为全社会的趋势,对于有稳定工作以及需要收入支撑家庭的在职教师来讲,读非全教育硕士是最好、也是越来越必须的选择。一句话,大家都在考,早考完考都要考,晚考不如早考。我在考试结束后与建群考友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考非全的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追寻理想,弥补大学的遗憾;二是自我成长需要;三是增强自身择业竞争力。 (二)非全教育硕士的择校 对于广大教师同仁报考非全教育硕士时的择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学校的层次、学校所在地、初试科目、招生计划、全程学费、上课方式是集中授课(绝大多数)还是周末上课,甚至是否压分的口碑等等。推荐大家在研招网专业目录中选择非全教育硕士对应的专业,根据理想的院校层次,在所有招生院校中选择具有博士点、研究生院或自划线院校。 (三)非全教育硕士院校情况 以我报考的学科语文为例,根据研招网的专业目录,2022年招生的院校有很多,具有研究生院的有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3所,都是985高校,其中前两所属于自划线院校。 我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辗转多个单位,最终回到老家。我所在的东北小城地处偏僻,去哪都很远,所以我没有考虑学校距离的远近。 我想着考一次研究生总要考一个具有研究生院的学校,这个朴素的愿望让我的选择只剩下3所,而杭州、上海和长沙三者中,我更喜欢杭州,基本就锁定了浙大。说来也是有缘,我在大学毕业后曾经路过杭州,在西湖边写了首诗,没想到机缘巧合,三年过后有机会重来杭州问讯湖边春色,而且,我的车牌号里有HZ两个字母,更给了我一种心理暗示。我的择校就在这样看似严谨实际有些草率的过程中结束了。 (四)浙大非全教育硕士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有目标定得高远,才能让行动更有潜力,浙大是985高校,常年国内top5的综合性大学,层次没的说;同时是自划线院校,复试相对较早,哪怕止步复试,只要过了国家线仍然有调剂的机会。22年有两位不便透露姓名的考友:一位没过校线,后成功调剂到某211师范类高校;另一位复试止步,也成功调剂某211。 此外,我在备考过程中发现,相较于其他师范类院校,浙大非全教育硕士的题目相对灵活,但多数考查范围比较稳定,这两点都使得在职考友记忆的负担大大减轻。从这个意义上说,浙大非全教育硕士的难度不见得比其他师范类院校高很多。这样来看,性价比真的超级高。 此外,浙大学费便宜啊,相比于其他学校的非全教育硕士,浙大3年全程只要3W,一年一交。都是打工人,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不过浙大非全教育硕士是有报考要求的,三个专业都必须是中小学教师,有无编制都行,公办民办均可,教育机构不可,而且教育管理要求有3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不符合条件的考友请不要选择,以免没有复试资格,徒劳无功。如果进入复试,复试前需要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以及单位政审,如果单位不配合很麻烦,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沟通。 三、备考经验 (一)心路历程 大四那年,裸考某985古代文学,结果不太理想。毕业以来,虽然偶尔依旧有考研想法的萌动,又由于生活所迫,工作辗转,不了了之。这期间考研仿佛成了一个渴望而又不愿提及的话题,越是靠近就越是心生胆怯与羞愧,越是深藏心底就越是不甘承认自己的无能。相信很多应该有很多考研学子跟我有着同样的心态。直到22年的10月,这个想法再一次萌生的时候终于战胜了一切拖延、懒惰与退缩。 (二)备考时间轴与各科进度 10月 10月1日开始择校,研招网筛选了一下,翻翻之前在西湖写的诗,又看了一眼车牌上的HZ,半小时敲定浙大。 10月1日咸鱼买了凯程应试解析四本绿皮,后来发现浙大333除了常规内容,还考教育研究方法,凯程333没有,于是又咸鱼凯程311应试解析全套粉皮五本(现在还有,可转),有了这个就不需要买教育研究方法的教材了。到货以后,我把教育研究方法常见的名词解释敲成了word,反复背诵。 10月3号在京东上买了张剑黄皮书开始学英语(个人感觉不是很好用,他讲的我会,我不会的他没讲;听考友说考研圣经比较好,没求证过),等快递的时候找出之前的旧版《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开始背。 整个10月份就是英语单词反复拉锯;333先大略浏览了一遍,没有买笔记,自己手写框架,搭建记忆宫殿,做到每看到一个概念能知道在哪一科的第几章。 任何大量信息的摄入与输出都是要先搭建基本框架,然后补充细节。正如我的这篇经验贴,也是先写目录,再写细节,写论文也是一样。 333的全程备考思路是: 一、先看笔记(也可自己手写总结),熟悉考点框架。 二、看凯程解析,补充理解,遇到难点看网盘网课。 三、再回到笔记,删繁就简。 四、最后用极简背诵版,反复回忆提取,臻于化境。 11月 11月的时候核心单词背的差不多了,信心得到了极大增强,开始刷真题。本来雄心勃勃英一英二全入手,买完到考前才只做了英二。后来发现,其实只做英二完全够用,英一实在没必要。当你背完大部分单词的时候,很多题目当中的干扰项出的甚至有些搞笑。这个后面再详细说明。 11月的时候333内容基本都可以理解了,用自己的话能讲明白,但是术语背不准确。这时候要做的工作就是主要是结合往年题目,总结规律,猜出题范围,减轻记忆压力。把自己预测范围内的内容和术语不惜一切代价啃下来,然后反复提取,直到滚瓜烂熟。至于预测范围以外的内容,万一考了,只要做到有话可说即可。当然,最开始这个预测的范围要尽可能大一些,因为惰性,人总是由俭入奢易。不过,公认难啃的外国教育史法案之类的,非全时间有限,战略型放弃吧。 11月的885要结合往年题目上网搜寻自己觉得可能会考的教育热点,网上甚至会有很多现成的资料,我自己也有有搜集。实话实说,885的两本参考书已经意义不大了。这里也是一个坑,我不敢完全放弃参考书,花了五个通宵浏览了两本参考书,做到了理解但是背不出来的程度。后来又花了两个通宵,把我觉得重要的内容关键词敲出来,把书放下只背自己这个极简背诵版,当然这是在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背了才有用。当然最终这些真的都没考,不过也没有白费力气,我把这些理论用在上班时候要写的文章里了,显得很高大上。 11月同时准备政治,由于马原和史纲一些内容高中有基础,所幸没有全忘,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最头疼的是毛中特,分值高内容又多。用的材料主要是肖秀荣系列,这里又踩了一个坑,买了肖秀荣全家桶,发现并不能看完。真正有用的只有1000题和肖四肖八(虽然我背了肖四4套,大题还是没写明白),而且1000题可以用小程序代替,还不用翻书找答案,上班赶路等车吃饭都能刷,非常方便。但是这个因人而异,如果政治实在是不太懂,或者觉得太抽象可以买一本肖秀荣《精讲精练》,碰到不会的题找一找讲解,还不会就听听徐涛网课。 12月 12月任务比较重,我们跟考研初试的战斗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段了。 12月的英语要整作文了。我的经验是,作文要背范文,但是不要上来就傻背,要先在不同的考研辅导老师那找到一些范文,先背几篇不同题材的范文打底,然后你就会很神奇地发现这些范文中一定有一些可以通用的句子。寻找这些范文之间的相同点,把这样的万能句子背下来就可以了。以小作文为例:我背的资料里有一篇邀请信,其中有一个句子“ It will be an amazing opportunity to meet friends with shared interests.”这个句子放在任何邀请参加活动的作文中都不违和。 大作文更简单,所有主题无非好与坏两种,寻找表原因的万能句子和表建议的万能句子,比如结尾总结的时候可以说:“Talking into account what has been argued,I am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 will be a long-term existence and a dynamic momentum in the years to come,”如果好的现象后面可以说:“”which will be proved positive and should be encouraged by the social ethos and authorities (because that it is beneficial ...);坏的后面可以说:“which will be proved harmful and alert us that it is essential for 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is tendency doesn’t get out of hand.”一定要找到这种规律,事半功倍。 无论大小作文,都要在背了的基础上结合真题自己动手写一写,检验一下自己整理的万能句子好不好用,让自己对任何题材都能做到有话可说。 12月的政治从肖八开始,紧张的氛围就上来了。如果一直在用小程序刷1000题,肖八选择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熟悉后面几道时政题。身处偏远小城的我买的纸质版肖八还没到货,小程序肖八选择题就上线了,直接开刷,不会就蒙,结果除了当年第三套34以外,其他基本都是38-42。这一阶段错了也不要慌,反反复复背答案就行了。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在小程序里刷一刷其他政治老师的模拟卷,我刷了肖徐腿、米鹏、杨娅娟的选择题,感觉肖简单,腿较难,徐中等,杨娅娟选择题的分最低。大题我只背了肖四,到考场发现很多题不知道咋写,反而是选择题我做的最不顺的杨娅娟据说大题押得不错,不过这都不重要,反正我也背不完。 12月的专业课依然是反复背预测范围+寻找885的热点,不过重要的一点是要模考。要勤快不仅是林彪所说的当好师长的要求,也是帅哥我说的考高分必由之路。模考的意义在于:一是检验背诵熟练程度;二是测量每道题的作答篇幅(今年答题卡有框);三是把握自己书写的时间(这才是你最大的敌人);四是检查自己卷面的观感,同时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文具;五是模考中提取记忆的过程也加强了背诵。 整个备考过程中,我没有看过网课视频,全部用的纸质版资料。一是实在是没有时间,毕竟,着急是人的天性。(虽然主要是因为我开始的晚)二是课程只是帮助理解,记忆还得靠自己;而我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我就是记不住而已,这一点谁也替代不了我自己。 (三)在职备考每日时间安排 我是一个典型的ISTP,不像很多学霸擅长且乐于做计划,我的每日时间安排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摸索出来并且形成规律,然后自然而然的就延续下去了。这一点经验可能不太适用于很多考友,大家要按照适合自己、且能做到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时间,最高效地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该做计划做计划,该画表格画表格,bilibili有很多up主分享花花绿绿的计划表和艾宾浩斯记忆表。 我的每日时间安排如下: 早上6点起床,看昨天晚上临睡前的内容,一般是单词或者333背的不好的内容。 7点出门买早餐,路上吃,买小笼包,一口一个很容易吃,买素馅的,吃得快也容易消化。10分钟走到工作单位,在路上的时候可以选择听音频或者用小程序刷政治选择题,还可以脑中默写作文。 7点40打卡,有课上课,没课备课。拿废纸默写作文或者默写333框架。一定要重视默写,默写能够找到你记忆中提取不出来的部分,翻书再看,重点攻克。 上午下午常规工作就是批作业、备课做题,大概要用3-4个小时,偶尔去教师找学生单独辅导、谈心。每周5节课,每节40分钟。教育是个凭良心的工作,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忽略学生,要在尽到职责之后,再去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工作和学习分开去做,同一时间只专注做一件事。 中午11点-下午1点30午休,期间做英语真题、复习作文。 晚上4点40下班,回家马上投入学习,333+885和英语、政治隔天交替学习。后期333会越背越快基本每天晚上过完一科不成问题。 晚上12点睡觉,当然,很多时候做不到,实在太困了,有的时候会熬到后半夜2点到4点,这样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不来了。这里又是一个坑,很多时候熬夜并不能很有效率的学习,单纯的拉长学习时间,反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得不偿失,显然效率更重要。 周末会睡到自然醒,四门课轮流复习一遍,查漏补缺。 我的战线比较短,让备考尽可能短地影响我的生活,同时还能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我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除非给自己一个第一推动力,而人不是每一次都有这个智慧和勇气的。此时,我在睡着之前醒来,把这篇经验贴一直写到了天亮。 四、初试感受 我所在的城市没有考点,去年顶着疫情请假报备出市,独自开车80公里奔赴考场,一路听着肖四音频。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在去哪网订的酒店根本不存在。千辛万苦找到新酒店,开去的车的方向机又被冻坏了。考试结束在零下二十五度的冬夜一个人开着方向机漏油、没有转向助力的车回家,正常一个小时的路程,我走了两个小时。 去年一起考浙大的考友中,我这里是最冷的。考试那天阴云密布,第一科开考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雪,我踏着满地的雪花一个人默默走进考场,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一定能成功。 (一)政治 说实话,第一科不管真的假的,总要紧张一下。我是万万没想到走过了千山万水,最阴险的敌人原来在考场上。政治的选择题比较灵活,很多都是没见过的问法,在纠结的过程中,时间一点一点的溜走了,导致只背了肖四的我,在没怎么押中的情况下,只能一边思考一边写,这样本来就很耗时间,前面选择题又纠结得太久。最后大题字写飞了,选择题眼睛也看花了。极限二选一错了7分,连“我国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增长”的选项都没看出来,最后选择41;不过,旱区大题还是很给面子的。感恩共同富裕示范区,抱拳了。 (二)英语 从初二以来,我的英语就从来没好过。整个备考过程,我把英语看成最大的敌人,予以高度重视。直到上了考场才发现,不是我轻敌了,而是它轻敌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简单的完型。平时模考完型我已经战略性放弃了,我的大脑好像不太适合做这种题,每次只能对5个选择,拿3分,没想到真题对了18个,9分。阅读错了一个,在考场上最开始看阅读的时候,完全看不懂,什么是环保鸡蛋?环保鸡蛋怎么了?第一段将近一半的词不认识,又慌了,回头写作文,内容没问题,字写飞了。大作文快递会写,但业务不知道是business,写的operation,没加s,不知道扣没扣分。作文写完之后心理有底了很多,回头看阅读,发现难词只是幌子,并不影响阅读题干和原文定位,所有的题答案区间没有超过一句话的,要牢记阅读就是考逻辑和眼神,靠着教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的经验做完了。改错了一道题,38分。七选五,把motion看成emotion了,又改错2分。总的来说22英语二是真的简单,选择55,不过翻译和作文只有23分,可惜了这么好的机会,本来感觉至少能85的,一个英语学渣错过了翻身的机会。 对于英语我再多说两句,结合我做真题的感觉以及上考场的实战。我发现抛开词汇不谈,英语阅读甚至所有的阅读理解题都是一个解题思路。我在教高中语文语文论述类文本的时候总结了一些经验,竟然与唐迟阅读的逻辑暗合: 阅读理解题,细节题占绝大多数,要把原文按句号切片,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搞懂每一个句子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文章多长,句子的作用无非就是三种:观点句、解释句、举例句。最重要的信息往往蕴含在观点句中,如果题干考查的内容定位信息在原文的解释句或举例句处,那么答案一定就在与之对应的观点句中,只要把某个细节在选项中找到与观点句所对应的同义转述即可。 只要是依据原文选择正确或是错误的选择题,无非就是几个常见的设错类型,搞清楚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熟悉套路之后,不看原文只看选项就能大致判断出哪个选项比较靠谱。 作者态度、标题归纳等概括题型,从首尾段或者每段首尾句综合起来看就是答案。 (三)333教育综合 浙大的333整体上中规中矩,考的都会,时间不太够,想说的太多了,结果字又写飘了,最后到了我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程度。 浙大的333,主要考教育学原理,之前几年都是以十二院校《教育学基础》为准,今年又回归王道俊的《教育学》了,中外教育史只有思想家和思潮,22周年纪念也预测到了新学制,教育研究方法仍然是必考,教心依然缺席。整套卷题目范围相对集中,没有特别冷门的题目,主要靠临场发挥拉开差距。千万要好好写字啊。 (四)885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今年的885比较容易,很多与333内容交叉,教原教心的内容都有考查,网上的资料覆盖了大多数教育热点,主要考查比较火的教育改革新理论以及浙江省基础教育界的热点事件。理论+实践,这也正符合这门科目的名称。 五、弯路与教训 (一)心态问题 我深深懂得,在职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很容易因为压力太大而造成心态的波动,同时,与全日制考生一样,很多时候总是会怀疑自己能不能背下来,能不能考上。这些心态上的波动都是正常的。我在备考之前看学院官网上去年的初试成绩,感觉自己英语连70都达不到,非常忧虑。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考研不是九天揽月,也不是五洋捉鳖,它不是不可攀登的高山,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它只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尤其是对非全日制来说,我们的对手不是奥特曼,而是我们自己。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好每一天,踏踏实实地走,如果你开始得早,甚至不需要用尽全力,就一定能上岸,阳光万里。告诉自己,每年总要有人成功的,凭什么不能是我呢! (二)备考与生活 1.别忘了你的家人。的确,考研很辛苦,需要全神贯注,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但花点时间陪陪家人绝对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反而会让你身心愉悦。多与家人交流,既是对他们全力支持的回馈,也能让我们得到情感的关怀,更好地投入学习。我在考试期间的两个多月没做过家务,后来到了12月份妻子一个人做饭太辛苦了,干脆每天晚上两个人出去吃,顺便闲逛一会,也没有耽误上岸。一边走一边顶着零下二十度的寒风拿小纸条背教育研究方法的名词解释,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2.健康大于考研。学历很重要,但是即使考上研、读完研,人生还是很长,健康才是一生的本钱。我们可以拼尽全力,但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我们需要身体完成的任务越多,它就越需要更好地休息。保证每天至少六小时的睡眠,一定不要连续熬夜(虽然我此刻写帖子已经快熬到天亮了);每周安排时间放空、冥想、运动,保持身心健康。即使“手中有千头万绪,一次只能也穿过一整个针眼。”劳逸结合,才能高效,才能长久。 (三)温馨提示 1.遍数更重要。学习总时长等于=每部分学习时长*复习遍数。在学习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同一内容的复习遍数,比拉长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长更重要。大脑对反复出现的信息会增强敏感度,与其在一个内容拖太久,出现“看书马冬梅,合书马什么”这种情况,不如压缩每块内容学习时长,让大脑紧张起来,让自己忘一忘,再记忆,效果更好。英语单词尤其如此,速战速决,反复记忆。 2.拿出你的毅力。在职考研虽然不是难如登天,但也不是请客吃饭,它需要毅力和决心来对抗乏味的学习过程。决定走上一条路,既然离开起点,就要走到终点,无论几个月,请给追求卓越的自己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3.资料在精,不在多。吃透手中的资料比购买更多的资料更重要。不要因为焦虑而囤积资料。 4.尽早开始复习。在职考研本来时间就有限,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预料之外的事件占用时间精力,所以越早开始复习,越能游刃有余,不要等到后期工作、报名等一系列的事情混杂在一起打乱复习节奏而加重焦虑。利用好珍贵的暑假,打好333基础,迈过单词关。过了暑假,基本上就来不及看网课了。 5.不要追求把333全背下来。一来时间不够,二来没有这个必要。非全时间有限,要抓住主要矛盾,大胆舍弃,不要因为贪多背不完而影响心态,也不要因为战略性放弃而惶恐不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六、自用资源 (一)带背资源 我没有怎么用带背资源,包括空卡、蝶澈学姐等。我是把觉得需要反复记忆的东西敲成word,导入微信读书生成语音反复听,去年我把肖四四套卷大题中我认为需要记的关键词敲出来,既可以听语音,又可以打印出来随时背,一直到进考场扫码的时候才扔。 (二)微信公众号 政治 肖徐腿 杨娅娟考研政治 何凯文考研英语 考研斯基 不易学长 晶婷老师 空卡空卡空空卡 蝶澈学姐 Luck学姐考研 徐影老师(另有视频号) 凯程教育学(另有视频号) 潘潘说英文 苏一说了 唐迟老师 田静老师 333加油站(口诀助记,知识点自测) Bilibili上不要主页推荐什么都点,避免信息泛滥,不要没事就打开手机闲逛,消化信息比搜集信息重要。 微信小程序:阔智考研政治刷刷刷 需要付费9.9rmb购买 感觉很实用 致谢 初试到现在正好四个月,我用一夜回顾了整个初试历程,在这一段两个多月的征程中,我焦虑过,也彷徨过,我懂在职考研人的种种艰辛。幸运的是,这些艰辛不是由我们独自面对,我们有朋友的陪伴,有家人的支持。 感谢我的妻子在那段艰辛岁月中对我的全力支持,感谢她激活了我沉寂多年的理想之火,感谢她两个月的悉心照料与精神鼓舞,正如我在复试中准备的英语家庭介绍中所言:“Looking at her, I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the true meaning of marriage,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family”。 感谢这段岁月,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感谢这段时光,让我看到自己的潜力;感谢这段经历,成为我一生宝贵的回忆。 施工完毕,全文9679字,坚持看完的你辛苦了,迈出了上岸的天才第一步,备考过程中欢迎随时查阅。 by:帅哥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生活家。 一身诗意的有趣灵魂。 不想当厨子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好司机。 微信号:iwandered 小红书:一曲醉逍遥 公众号:却喜诗人吟不倦 复试经验未完待续 欢迎找我谈笑风生 2022年4月24日05:35:32 祝所有23届兄弟姐妹,追上理想中那个光芒万丈的自己,直挂云帆济沧海! It's gonna be a bright, bright sun-shining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