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课初试
网传的暨大参考书目有很多,但是不需要每本都买,每个都细看。我没有配齐完整的一套参考书,但是买了一份笔记。
暨大新传重点考察新闻学和传播学相关知识,广告的比重较少,题目相对简单,虽然广告的参考书目多,但是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查看。我的重点专业课书籍和笔记:《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史》《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老师版+采写编评四本。
3-6月期间,把参考书过了一遍,然后暑假正式开始的时候,结合相应笔记进行复习,自己在买的笔记上进行相应补充,笔记内容还是较为全面的,但是有的不够深入,后期自己补充。做笔记也因人而异,大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学长学姐的,各有各的好处。
7-8月也是实务练习的重要阶段,暨大实务题型多,分值大,不可不重视。新闻策划、消息评论、广告脚本、活动策划等都有可能成为考察对象。最好都熟悉一下,不需要每一项都精通,至少要了解其格式和大致框架。评论是这几项里最令我头疼的了,每次自己练习都写得乱七八糟。消息和评论练习我有和舍友相互批改,多写了几次也有所提高。初试的实务是短消息加评论和活动策划二选一,我果断选择了策划。但是评论仍然需要重视,因为逃得过初试,逃不过复试,近年复试评论都是必做...大家也可以找一个研友,一路上相互帮助,资源共享,方便很多的。
专业课准备光靠笔记和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热点和论文的补充,论文不用太早看,先打好理论基础。很多公众号都会推出热点集,也有相关书目,大家按需取用。我买了传播学小王子的知识图谱,但是里面都是表格,内容有些简单,感觉不如过去的版本精致,还买了另一个机构的热点书,质量不说,要价还高,还不让退货,当时真是气炸了。相比之下“新传芝士”的学长学姐整理每月热点公益发放给大家,真是太良心!
论文可以学习老师写作框架,做好笔记,老师们的论文都是很好的答题材料。
光输入不行,还要输出,我和舍友也有相互出题作答。在真正考试之前也进行了几次模拟考,考前模拟还是很必要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更加规范自己的答题。虽然模拟的时候总是做不完,但是真正到考场时,那种压力会逼迫着自己做完的!
关于复试
初试结束就放飞自我了,一心想着浪,在寒假期间也学会了吃鸡。直到2月15号查分日期来临时又莫名有些恐慌,甚至突然觉得自己过不了国家线,好在成绩出来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总成绩378,传播学排名12,最终的总排名是16。虽然我的排名是中等,但是大家分数差距特别小,相差俩分就相差了5-6名,我和第48名同学也只有10来分差距。
众所周知,暨大新传的总成绩=(初试+复试*2.5)/2,旅程仍未结束,初试只是为复试提供了入场券,复试中逆风翻盘、高分落榜,一切皆有可能,复试准备心理还是有些恐慌的,在家休息了几天便提前回学校了。复试的时候报了新传芝士性价比超高的复试圆梦班,内容丰富,有笔试面试模拟,简历修改、打卡口述练习,还有一对一的学长学姐,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有个人在旁督促再好不过了!
和我配对的是兔丸学姐,学姐会不定时地发消息提醒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因为当时自己的报考方向是传媒经济学,还向我推荐相关书单,简历修改方面也十分细心。
复试的准备相对于初试要轻松些,少了公共课,笔试题目也少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试早上九点多开始复习,晚上九点多结束。白天看论文和口试打卡,晚上模拟面试。
面试准备
1.自我介绍:简短即可,时长一分半左右,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获奖情况、实习经历、未来研究计划等,尽量做到滚瓜烂熟,但是说的时候不能过于死板,面带微笑。(嗯我有时候不自觉地就面无表情了╮(╯▽╰)╭)。
2.面试问题打卡:芝士圆梦班中有每日问题打卡,学姐们会针对个人回答提出相应意见,我们也可以据此改正,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的打卡表现有时候并没有很好)
3.模拟面试:因为我和舍友都在准备复试,我俩前后模拟了十几次,每晚花俩个小时进行模拟,中英文交替,相互提意见,勇敢地开口说,从一句话有着许多“嗯嗯啊啊”的语气词,到后来逐渐连贯的讲话。我俩相互问的问题中文问题主要是专业课问题和一些个人情况;英文问题是一些常规话题(为什么报考暨大、业余爱好、关于某一理论的看法...)除此之外了芝士的线上线下模拟也帮忙不少。
4.简历+作品集:简历上尽量呈现自己的优势,样式整洁大方即可,简历能让老师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你。我的作品集较为简单主要是本科期间自己的课程作业。在准备简历和作品集时,一定要填好自己埋的坑,我面试的时候就不小心掉进坑里了,后面细说。
面试现场:
学硕专业课面试持续了一天,英文面试是快一点结束的。专业面试时间大概每人15分钟,英语面试5分钟左右。两个面试同时进行,英面按成绩的倒序来,如果排在中间很可能两场面试撞在一起,但是没有关系,学长学姐会进行协调。嗯,我就刚刚好专业面试结束转场到英文面试。
面试时间感觉过得飞快,不过我的面试时间感觉的确也挺快的。11点十几左右专面英面同时轮到我,里面哪个同学先出来,我就去哪一个。两个面试结束,打开手机才11点40左右。不过面试的时候,几乎大家都觉得其他同学面了好久,而自己的时间过得飞快。
专面:
专业面试彭佳、刘涛和罗昕3位老师,刘涛老师占据c位。首先是刘涛老师发话:用两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然后位老师根据简历和作品集问相关问题。我的问题主要有:
1.实习经历的相关提问,之前有在某平台做听译,老师们问了些相关问题。
2.最近看的新传相关书籍,当时脑子有点懵没想到太多说了两本新传相关的书籍又补说了其他方面的书籍,回答得不算流畅。
3.既然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学习的技术有哪些,参加的比赛多不?
4.作品上的照片想表达什么?这就是自己挖的坑,当时在选作品的时候,过分注重画面美感而忽视了作品的内容,当时刘涛老师突然指着作品集上的那张钟楼的照片问我有什么意义,当时自己瞎扯了一通古代与现代的碰撞,没想到罗昕老师继续追问怎样体现呢?我没有底气地说着行人和建筑巴拉巴拉的。不久之后专面就结束了转场英面。
英面:
进去向老师投专面的中文简历还没从专业面试中走出来,用中文说了句老师好,之后马上改口,英面正式开始。
首先还是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黄雅兰老师问了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一不小心听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然后现场一顿乱说:大学生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回答完之后,老师惊讶地说着这是你的论文研究吗?突然意识到自己听错了急忙补了句未来计划。然后老师又继续问道那你想怎么研究,之后陈韵博老师就着我的回答继续问了知识付费的相关问题,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第二春,我从内容和用户方面说了几句,很快面试就结束了。
英文面试,不用纠结语法,语音语调,勇敢地说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就算是用简单词汇good、very都可以!
专面完当时感觉并不是很良好,老师问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回答,还有老师们捉摸不定的表情,真的让人感觉凉凉。但是千万不要管这些,面试过去就过去了,老师们的心思你别猜,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笔试准备
材料:暨大老师论文、专题论文、初试复习资料
复试笔试准备是简单过了一遍初试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还是看论文。跟随芝士,实务单独训练了两次,论述单独练习两次以及参与芝士两次模拟考试又练习了两次。
笔试现场:
笔试被告知不能戴手表,心里还是很慌的,其实笔试题目并不算难,但是由于自己的心理恐慌加上没有手表的焦虑。提笔做第一题的时候就没有多思考,看到题目立马就动笔,写得很乱且字迹潦草,有的知识点硬是没回顾起来,写第一题的时候心里想着这次要无缘暨大了吧。
好在第二题开始慢慢缓过来,按时完成了考试。所以啊,大家心态一定要稳,吸取我的教训,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就好啦~
我复试结束之后,还急忙参加了本校的调剂,好在调剂也通过了,刚好在暨大公布拟录取那一天发布,想着无论怎样总算是有学上了,但是还是更想去暨大啊。当时正好是清明放假前一天,教务办老师和我一起等待结果,没想到晚了近一小时发布,好在最终被录取了,付出终于有了结果,想想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啊。
最后的话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也许一开始的人很多,但是走到最后转头发现许多人都倒在了半路上。能够坚持长时间按部就班的学习也是挺厉害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在考研路上自己感动自己,学习讲究追求效率不比时长,在图书馆呆的时间久,并不代表学习得刻苦!
有心态崩很正常,重要的是及时调整回来。考研路上,大家都会紧有张、焦虑、想放弃的时刻。既然我们都一样,那就没有什么值得焦虑,恐慌了。考研总会有人被录取,那为什么不想想是自己呢!这句话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现在我送给你们~,20与21的考研er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