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国企后三跨金砖 二战复旦一起上岸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2 元
注册时间
2018-12-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叫余宝华,本科是天津一所双非工科院校。二战后刚通过2019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复试,初试总分 418。各科目:政治66、英二86、数三133、金融学综合(431)133。一战分数:总分272(66+85+67+54)。PO图如下。在那一刻我前所未有的开心,因为,只有天知道我背负了多大的压力。在此,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历程,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另外打算4.7号晚上开一场直播分享经验,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可以通过文末方式入场)请耐心看完,一万字干货。

一、个人经历

记得2014年底签完工作后,我和我爸打了一通打破时长记录的电话,他反对我去成都,觉得离家太远,而且居然认为成都会收到地震的威胁……不论怎么解释,他都不同意。鉴于大学期间表现还不错,我觉得我能在公司做的很好,甚至可能被送去学在职研究生或MBA之类的。那时候年轻气盛,并不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后来我向父亲立了军令状——请你给我五年,如果五年之内,我在外面闯不出来一番作为,我便乖乖听你的话回到老家发展,向生活低头,做一个普通人。他拗不过我,同意了。那份电话录音,我至今仍然保留着,偶尔它会在我的网易云音乐列表播放出来,在我累的时候扮演加油站的角色。

15年毕业后7月在成都一家国企报到工作,从事民航业技术性工作,18年7月正式离职。三年时间,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记得曾在16年向一个追过的女孩子说:我以后一定不会一直做现在的技术工作,现在只是为了挣钱积累资本供自己实现惊险一跃。今天,我想虽然称不上质的跳跃,但来到了一个更加综合的全新平台——复旦大学。

于是,16年底,我开始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粗略了解过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保险、甚至MBA,经过筛选,我选定了考研金融。有两个直接原因:第一是现实,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需要挣钱;第二是理想,因为大学期间许下的一个梦想——要胸怀经世济民之志,我认为如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融通资金加速发展,就是一种经世济民;另外还有一个间接原因:工作期间不能理解领导的一些决策和沟通方式,我认为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这正是经济学的一个术语。后来在知乎上咨询大佬,问了些朋友(当时工科背景圈里也没几个金融的),大佬给的建议是在国内如果要进好的金融企业,要么海归,要么清北复交这种一线名校(学历>实习>证书,当然有个好爹另说),加上自己本来的名校梦,便选定了这四所学校。后来发现复旦大学在复试阶段最不歧视本科背景。因此,头铁,说干就干。

毕业两年未曾接触过金融相关,在单位上又一直在学习技术和考试中循环度过。刚拿到专业教材两眼发懵,第一遍觉得这绝对是天书。每个字都认识,但概念和逻辑一点都看不懂,看完前面忘后面。于是边工作学技术,边学全新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前只听过凯恩斯,弗里德曼是什么鬼啊),还要重新捡起来大学的数学,同时在西安外派出差进行专业资质培训和参加执照考试(其实我的领导一直在栽培我)。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最后在连数学第一轮都没过完的情况下,我去参加了第一次考试。可想而知,全军覆没。

得知成绩后的我,万念俱灰。对于本身这份工作出于个人原因不太喜欢,但责任重大,我怕因为自己不喜欢所以不专注导致出事故,那是人命关天的事。适逢一位长我10岁左右的姐姐想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做保险行业,说实话,我很认可保险行业本身的专业和前景,但我思来想去,不想在毕业几年之后再花机会成本极高的几年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且还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自己却没有实质的硬核提升,总之风险太高。

考研是一个追梦的过程,有了第一次只要没死心,就会再找机会。之前一位研友看到我的初试成绩说我的公共课还可以的,可以再试一次。我自己仔细分析了一下,按照大学的基础,我的数学绝对远不止这个水平,而专业课吃亏在:一,一战在看天书;二,自己孤军奋战,躲在上班的角落、图书馆的角落(在区图书馆居然还被工作上的大领导撞见过,恰好还认识),晚上通宵工作,白天补完觉得继续学习,时间紧凑且安排极其不合理。就这样,我的身体从八块腹肌便成了四块(这点我真的很想吐槽自己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去锻炼,最后变成了现在的一块,哈哈哈),一战考试那天我还是请的病假去参加的考试,因为这样可以少扣点工资。

人呢,总要有舍才有得,在经济学来看,你失去的就是你得到另外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像我这样什么都想要,注定像那只下山的猴子一样,西瓜芝麻一个都捡不到。

我做好决定,辞职!那个通宵工作的夜晚,早上5点多我把辞职信交给主管,他瞌睡都醒了,也许是没想到过我会辞职,因为他一直在亲手带我培养我,在我心里,早已将他当成了老大哥,是那种真正的兄弟。我很幸运,工作以后能遇到一位这样年轻有为的老大哥领导。而后,因为个人原因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恋爱,原因是我没有了收入我无法保证她的幸福。就这样,我同时失去了一份工资不低而稳定的国企工作,也失去了我的初恋。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正打算背上行装前进,却没料到年近七旬的双亲说要出去打工支持我上学,那一刻我真的崩溃了,哭的像个傻子。那天下午我立刻就去找了领导,说要不我不辞职了,把辞职报告收回来吧(虽然上面的大领导都已经签字了),没有什么比父母的这句话更戳我的心窝子了。最后,各方对我劝说加上我父母同意放弃打工,我便坚定的离开了成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开始学习。

7月份离职后我回老家办手续,被农村家的民警耽误了一个半月,为了转户口以方便我今后确定考试所在地,各种借口办不了,我懂他们的潜台词,可是这种风气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党员坚决不能惯它,最后气得我直接一口气打到了省长热线去,没过多久就给我办好了事。由于是回家办事,所以没带多少书。此期间还是把带回家的高数上下和概率论课本过完了,看了考研机构的货银、国金和投资学视频。

言归正传:严格说来,我的复习时间是从8月23号开始的,前期一直在打基础。但鉴于是二战,所以数学和专业课有了些经验和底子,而CET 6的600+的我不担心英语(但我还是要讲讲英语该怎么学),同时作为认真学习过党的理论的党员,自然也就不虚政治了(哈哈哈)。

二、各科复习,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数学三:

资料使用:宇哥十八讲+李王全书+660题+张宇真题大全解+合工大共创超越5套卷+李永乐“6+2”+张宇四套卷+李林六套卷。

7.15到9月5号一直在过数学课本,在此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考虑工作三年数学都还给老师了。8月底的时候我还在看线代课本,我在复习的图书馆处问了陌生同学一道书本上的题,他说你可以不看课本直接刷全书的。但是,我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进度继续往前走。9月5号完成线性代数课本,6号开始听高数视频,配套宇哥的高数18讲和一战的基础班笔记。高数结束后做李王全书并配套视频。

老师选择:高数按个人喜好我选了宇哥,上课比较风趣幽默;而概率选了王式安,他讲的重点很清晰,解题思路明确,后来做题时表明学习质量也很高;线性代数选了李永乐,永乐大帝的地位毋庸置疑,对付数三绰绰有余。18讲刷了两遍,后来又翻了一遍,因为之前做了标记所以第三遍很快。而李王全书我只过了一遍,因为要看视频和复习强化笔记,时间太紧(只剩不到三个月)实在没空再看书,但偶尔会回翻知识点和错题。

视频方面:(视频是必须要听的),我动了点小心思,因为2018年是数学大年,而2019年是数学小年,所以在视频方面用了2018年的,毕竟以难的年份准备简单年份的考试,有益无害。而得益于一战做过的基础班笔记(没有强化班和冲刺班,因为一战连基础都没过完),我的基础班就没有做任何笔记而是直接用以前的(这给我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强化班全都一点一滴抄在了笔记本上。

时间安排上,9.6号每天早上8点开始学数学,先过昨天的笔记,再学新知识,保证那些知识点我是真的理解了会用了,而不是只抄写了一遍。学到12点1刻,吃完饭以后再看会数学。每天保证午休40分钟左右,下午开始专业课。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10月,4个小时学习时间太短任务完不成,我把一天4小时变成了一天8小时,把晚上的学习时间用来学数学。终于在10月23号完成了数学基础+强化。但那个时候,别人早就已经完成1000题、1800题、660题和真题之类的,甚至已经开始做模拟题了。我心里急过,可是急没用,受益于社会上几年的历练,我迅速摆正了心态。数学必须做习题,经学长推荐加上自己一战做过一小部分1000题,最后我选择了660题。对于基础打扎实了的,做660题很有必要,它能梳理很多概念上的模棱两可,而且可以扫盲到一些你未曾注意到的知识角落。一直做到10月底为止,但是我没有做完,只把选择题做完了,填空题没做。因为从10月15号开始晚上抽两三个小时分配给政治。到10月31号刷完选择题就没做后面的填空题了。所以严格地说,我没有完成市面上的任何一本数学习题集。

11月必须得见识真题了(其实已经很晚了),但由于后来去了上海报班,只做了8天的高数真题,完成了高数的大部分(级数和二重积分空着的没做,自己学的比较差,觉得宇哥也没讲好)。期间孤军奋战的感觉让我很难受,我可以忍受孤独,可是我无法忍受自己一个人耗掉大把时间去钻研一些简单问题(有时只是自己脑子转不过弯),因为时间很宝贵,于是在不认识周边任何人的情况下,我还是厚着脸皮偶尔问几位同学一些数学题(但很少)。在这个过程中我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数学的复习,总结如下:

①扎实基础刷课本(但现在的我不建议大家花大把时间再刷课本,因为多是在校生;而工作后考研的,也最好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度来安排,但战线不要太长)

②扎实基础跟视频(跟对老师很重要,而对不对要看你喜不喜欢,只有你喜欢了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③扎实基础刷全书(全书上的例题全都是老师们精心挑选和设计出来的,而且还有真题。对于第一次错误的做出标记,第二次还错的再次标记,不同的错误做出不同的标记,比如是完全不会,还是计算错误。反思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然后翻笔记直到弄懂,如果是计算错误,必须做到算对为止。

④学习成果要检验(理论始终是理论,如果不做题,得不到检验,那你可能永远没有真正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因为很有可能你的理解原来是有偏差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10月的最后8天做660题(做10题对10题答案,这样做题时的记忆是新鲜的)

⑤时间安排要灵活(不是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说在按照既定的计划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总有一门课程能够省出时间,把省出来的时间拿来补任务,而非沿着一条既定计划走下去。规划是静态的,管理是动态的)

⑥心态端正提效率(只要你稳扎稳打的走过来,如果实在不得已搞的进度慢了,只要在11月以前,踏踏实实学知识点做全书和习题集(最好真题也刷完),你的心态端正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就这样数学持续到11月8号开始的第二个阶段。

英语:(只看黑体字即可)

在9月份的时候,我抽出了约8天的早上,每天1个半小时做了4套题加详细对答案(不是通过占用数学的时间获得的,是通过早起挤出来的),当然作文没写过,新题型也只是写在草稿纸上。总而言之就是很草率,因为自己底子好,所以很早就决定不会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之所以提前做题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单词量退化了多少,能不能找到那种做题的感觉。结果发现确实有退步,有一些单词不认识但也不算多,于是定了目标,在应用和实践中学习——刷真题!另外每天早上会读40分钟英语,材料只用真题,在朗读过程中既能保持语感,熟悉单词(意义和用法),还能背诵发现的好词组好句子。

之后直到12月就没再做过卷子了,只是早上在读书(一天一次变成2-3天一次,因为要疼事件看数学),保持这份感觉和积累词汇词组好句子。

政治:

教材:肖大全套:精讲精练+1000题+真题大全解+肖八+肖四

因为一战的时候花了1整个月看精讲精练,肖大的精讲精练伴着1000题,一章一章边看边做,我发现很喜欢政治。从马克思开始(自己平时喜欢思考),到毛中特(关注实事新闻),还有近代史(自己看过只到清末的中国通史但正好缺乏近代史的知识储备)我都是很津津有味的看完的。只有思修法基、觉得看的头大但还是看完了。

而二战的时候因为开始的时间晚,自己又已经有了一战的基础。首先完全放弃政治不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为十九大知识点超多啊,但是要重新完全再来一遍?没时间。于是直接买来肖大的1000题(不小心第一次买了盗版,从此以后对盗版深恶痛绝),从10月中下旬开始,每天晚上做2到3个小时左右,做完一章单选对答案(要思考)把每题的答案解析看一遍,再做同一章的多选,根据之前看过的解析去答多选题,这样就重复加强了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在单选和多选中都容易做错的,而且明显是高频题的话,就在错题边上做笔记,把知识点重点明确区别出来。下次晚上做的时候我会复习前一天的所有题,其实就是遮住答案直接看题目同时脑中写答案,看一题对一题,错题做对了就pass,错了就看笔记,这样可以加强短期记忆。

而关于视频,跟的也是肖大的团队(很多上岸的同学推荐徐涛视频+肖大书本)。有人说政治课视频不重要,政治不同于数学,知识点不那么深奥。但是看视频的最有优势的地方是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分散非系统风险(我相信既然是学金融的,应该懂什么意思,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共信息你必须知道)。视频当中老师会强调重点知识点和不是重点的知识点,这样你可以大概知道哪些重要怎样更好分配精力。我相信今年五四运动绝对仍然是重点,当然建国70周年就不用说了。

关于看视频的时间,说实话我从来不会把自己学习的黄金时间花在看政治视频上,我看视频其实更应该叫听视频。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在往返学校图书馆过程中,在去吃饭的路上,在吃饭的过程中,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听着听着困了才把它关掉。1.5倍甚至两倍速播放。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11月8号第二阶段,我的1000题也刷完了马哲和近代史。

专业课:

教材:曼昆宏/微观经济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刘红忠投资学+朱叶公司金融。

认识并感受经济和金融:专业课对我这个三跨生我最头疼,教材对我来说就是天书。从一战说起,我的书在2017年3月1号到货,同时我也在3月初进入了股市,因为当时在工作也有点积蓄。进入股市的原因是,我不懂金融,不懂市场,虽然我没有任何任何知识和经验,但我必须进去感受市场的情绪波动。我可以从股市中感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感受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知道什么叫周期性行业,了解了什么是信息披露,看到各种财报,同时为了减少股市损失,我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最新消息,就这样我把自己同市场直接捆绑了起来。

教材怎么看:在二战开始,我仍然有很多知识点看不懂,但是因为一战看过至少都有了点印象,一开始我是抄书。后来学的时间长了发现货银其实最简单,我把之前抄书的纸全扔了,货银完全不用任何笔记,对货银课本完全熟悉后,在看专业课视频的时候把笔记写在书上就好了。对于国金,我也把抄书的纸全扔了,只专门做了各种模型的笔记,因为自己没能力去全面认识各模型的联系和区别,姜波克老师的这本书是精炼到了极致的,如果没有基础也没有人带你学的话,想掌握基本是天方夜谭。刘红忠老师的投资学,也是一本天书,太过注重数理推导,我觉得这应该是给博士级别上课用的,而且书上很多内容都不考,但已经列在书上了叫人不看又不放心,看了又看不懂更遭心。其实投资学这本书逻辑还是很清晰的,只能怪作者能力太高读者能力不足,无法完全接收信息。而公司金融,其实书也很不错(虽然有很多小错误),但针对跨考及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很难看懂,比方说给一个ROE,大眼瞪小眼,你完全不知道它是啥。因为复旦的老师认为既然你来参加复旦大学这种一流学校的金融专业,那就默认你有这个基础,就算没学过经济学,那也是你自己担心的问题,他不管。

7到8月在抄书,后来放弃了,改为(因为专业课是下午考试)开始看学习视频(持续到9月)。算上一战经历,我把货银课本看了至少5遍抄了两遍,国金看了4遍抄了1遍,投资学看了2遍,公司金融看了2遍,但前两本书的习题我都认真思考了,后两本书的课后习题我都没做。在此过程中我把货银和国金都跟着机构的辅导班视频学了一遍,并且跟着把视频的所有内容抄了下来,我有视频讲义但我都没有用,因为当一个逻辑清晰的人带着你学的时候,你只要把他的话抄一遍,你都可以学到很多(其实就像婴儿们牙牙学语,都是在模仿)。而货银和国金更需要你学习的是讲课老师的思路和整理的模型而并非他的讲义。9月底我完成了以上所有工作,成果就是树立了对于前两本书框架和基本记住了有什么模型,讲的是什么,自己能够推出来,即使有些推不出来,但看完笔记后就可以推出来了,也就是一定要懂。

到了10月份,我开始4天过一本书,这包括再看完一遍书,听完一遍强化班,过完自己的基础班笔记并加入自己的强化班笔记,视频都是1.5倍或者2倍速播放的(有些知识点已经很熟了,所以敢以2倍速播放)。当然也有6天才能完成一本书的,但那段时间,我可以沉迷学专业课4到6个小时而不觉得累。在10月18号,我结束了四本书这一轮的复习。于是马不停蹄,我开始放下课本,自己再过一遍专业课笔记,2到3天一门课或者一本书,进行绝对扫盲,保证知识点全都在自己的脑子里。在10月30号开始听冲刺班,因为冲刺班货银和国金主要是讲热点,而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主要画知识点框架并且讲解习题,我花了4天看冲刺班视频,并且在11月5号开始自己一个人跑到没有人的教室找到一块黑板开始自己的表演(就是拿上一本书放边上不看,然后自己在黑板上画知识框图,同时从10月20号开始做真题,做了三套真题和一套联考题,模拟过程中主要是要求时间,主观题和客观题强迫自己必须都做,即使不会也不能空白,必须写完。做完以后看其他机构给的主观题答案,去揣摩逻辑,吸收观点,变成自己的东西。也许想象不到,正是自己的这几套模拟题给了自己之后多大的帮助。

我每天保证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很多时候晚上洗澡关了灯都躺在床上听视频课,听到12点半到1点困得不行就停下来睡觉。

总结:

①课本必须多遍过:货银最少6遍,国金最少4遍,投资学和公司金融至少2遍(因为微观主要要多做题)。

②笔记必须多遍翻: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要获取这种专业课的思考逻辑,跟着讲课老师的思维去过并去模仿,是一种很好且快捷的方式。

③知识点必须都会:要做到知识点都在心中,即使又不会的,那就先记住。等到以后找人答疑。

④框图必须亲自画: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证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你都掌握了,此时的你已经战胜了90%的考生.

⑤真题必须动手些:真题在报班之前必须自己亲自做几套,而且要全真模拟,这样才能挖掘自己的盲区和感受考试压力,也更能激发你的潜力,并帮助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理解和运用。

11月8号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我在10月底11月初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于是报了个班,正是这个班才让我真正梦想成真。和老师(也是一个学长)约定了11月10号到位。再次重申,我之所以还剩这么点时间还要报班,是因为自己的基础已经打牢了,已经到了瓶颈期,我知道此刻的我需要什么。那天星期六,到了现场办完手续后,我就开始了第一堂模拟考试,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由于数学从来没做过套卷,也缺乏大量数学习题训练,但基础扎实也考到了100分,专业课拿到了105分。第二天开始讲课加讲解试卷。我在那感受到的气氛非常之好,这种气氛好到超出我的预期。在最初去过几次光华楼和经院自习以后,把自习大本营搬到了授课现场。

数学:

在来上海之前,我的数学笔记已经过了三遍。而和老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确实极度缺乏习题练习,而且由于已经到了11月12号,我只剩不到40天时间,如果按照平常人的一天做一套,第二天对答案,我的时间完全不够用。在经历了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后,我知道自己的基础已经打得够扎实,只是缺乏系统性训练,而且还没有掌握考试的重点,于是决定在这之后的40天内, 把数学学习时间全用在做模拟题上,一天一套,做完立刻对答案,到了晚上再做一部分真题,由于10月份已经把高数的真题做了大部分,所以晚上的任务就是做概统和概统的真题,但之前高数真题没完全做完(级数完全没做,二重积分也空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后面做卷子做积分一直算错)。由于安排的时间不足,所以整本真题大全解直到12月份10号左右才做完一遍,根本没有二刷的时间。事实证明只要你高质量做了真题,了解了考试方向,到底几刷并不重要,因为真题在你做多了模拟题之后,你会发现很简单。

至于模拟题,经学长推荐,我先做了10张共创,做完后发现共创的套路基本都是一致的,决定放弃共创,但我的水平又不够做超越,我转向了做永乐大帝的6+2(这是我最推荐的应该好好揣摩的卷子),完成以后,做了一套汤家凤的卷子,感觉这个出题风格我不喜欢,而且题目看起来还算容易,再次放弃,转向宇哥的四套卷,李林的卷子也做了两套(正是这两套,让我做到了一题今年考的真题),之所以没有做完,是因为没能保障每天上午都在学习,有时候会补补觉,适当放松,加上我报的vip班的模拟考题5套,我一共做了30套卷子,不过还是尽量保证每天上午完成一套,对完一套答案,对完答案并分析完,在卷子上做好笔记再在吃饭,这种做卷子的过程就是在模拟考试,3个小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做了6到8套以后,发现了题目的分布规律,知道了考试的重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回去翻全书和笔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然后继续做题,做到15套题左右的时候发现,此时最大的问题是我的计算能力,因为经常计算错误,常见的包括二重积分,线性代数计算矩阵,概率论最后一题写出似然函数反求估计量的时候,我非常头疼。此时我发现有一个也在学长授课现场自己的同学很少出现计算失误的问题,我便向他请教(其实平时也经常问他问题,比方说我们俩进度比较一致,一起做的共创)。至于计算问题怎么解决,就当作一个参加QQ群直播的福利。在用了这个方法之后,今年数学考试的时候,数学计算问题上零失误。

此外,题目做个10到20套,就大概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适当总结,做多不如做精。在转机回老家考试的时候,我在候机的时候把永乐大帝的6+2完完整整的复习了一遍,对照着之前自己的笔记,针对性的复习了知识点并掌握了这种方法如何应用。

政治:

在后期用肖八和肖四复习的,但因为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加上后期时间紧,肖四已经到手了,肖八还没做完,导致后来肖四大题没背完,只背了两套,要知道今年答题肖大基本等于都命中了啊。所以最后政治只有66,但是客观题有36分。所以,建议后期分配好时间,一定要背诵肖四(趁着肖大还能讲得动的时候)。还有就肖大的真题大全解没有必要全看,选择题挑十八大以后的做,大题挑着看几套马原和近代史的答题就行,主要看看怎么规范化答题。

英语:在后面把剩下的四套题做完了,也没花什么时间。不过作文一直没写,所以开始上手的时候写的有些卡顿。但是英语老师上课也讲了一些模板,我没用,最后作文还是自己写的。大作文我单是从构思到写到草稿纸上再腾到答题卡上就用了1个半小时,所以最后只剩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检查,时间有些紧,最后还真检查到了一些错误,改了答案。

专业课:

到上海的时后,我自己已经徒手画过货银、国金和投资学的框架,唯有公司金融没能做到,实在是因为自己时间没有合理安排而且微观金融没有学好,但正是这个原因,让我在后面的很紧凑的时间里又重新翻了两遍教材。所以,如果能够在前期合理安排时间,最好把所有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都自己画出来。

接下来就是做题,我的是先做真题,再做联考题。因为复旦真题的风格和题型已经开始

切换,所以为保证对最新真题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必须先做最新的真题(老题考的一些热点可能不太实用了,比如说巨额双顺差)。注意在做真题的过程必须全真模拟,注意时间要求、卷面要求。做完真题后,就可以做联考题了,这个时候我就没有再模拟了,因为第一是时间不够用了,第二是因为有些经济学的题目和金融大题不再使用,对这些计算题目和大题,超纲的计算题直接不看,过时的论述题直接看答案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就可以,这种答案价值不大,但可以帮助我们结合书上的知识点梳理书面语言和答题逻辑。但是联考题和老的真题上的超纲选择题可以做一做或者看一看,比方说像奥肯定率啊、IS-LM曲线斜率啊之类的,有助于我们积累答题素材和理解知识点。做完真题和联考题以后,建议至少再做两遍(这个时候论述题和简答题就不用写了,只要在脑中有明确思路就行,口述答案月也行。要做的是选择题和计算题),确保基本都会了。

但是宏观部分可以通过做真题、画框架和看热点解决,微观部分只做真题和联考题就完全不够了,必须大量做题,见识各种题型。因此,这里要感谢机构的老师,虽然上课时间不超过10天,但他给我们出了六套模拟题并讲解,还讲解了清华的真题,其中大量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只要认真听,足够覆盖我之前不是特别懂的部分。可以说没有机构的老师们,我的专业课要考133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12月的时候,除了自己总结模型,再次复述逻辑框架以外,可以适当再过一遍课本,此时一下午大概就可以过一门课了,省的像我那样由于时间紧,只能在临考前一晚上看两门课本,太累了。还有,就算到了考前一晚上,也绝对不要有放弃或者不相信自己的念头,你要做的就是拼命学和有逻辑的输出,仅此而已。

三、经验总结:

①择校方面,建议结合自己在校的成绩进行评估,虽然说本科成绩不好不一定考不上复旦,但从大概率上来说,考上复旦的,多是985/211,或者即使是双非,本科时成绩也是很好的。复旦金融报录比非常高,今年很多400+的神仙都被淘汰了,409和410真的在实力上差很多吗?并没有,其实也是运气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有书读。

②考研准备方面,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搜寻信息上,多加一些群,让群友和群主分享信息,当然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去了解的。

③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结合一些公开信息比方说报录比,自己做出准确的估算,成功的概率大概有多少。想清楚为什么要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有没有理由能够让你足够坚定。

④选定了目标院校和专业,后面就不要摇摆,更不要花时间去怀疑自己,尤其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如把时间花在看书上。

⑤备考过程中,有爱学习的研友最好,没有的话尽量自己学习,分开学习有问题时找个时间集中交流解决。对于女孩子,希望不要被外来因素干扰到自己的学习状态,比如说感情问题。

⑥该玩的时候完,该学的时候学。学的时候往死里学,要玩就怎么开心怎么玩,但请18个小时内玩完(18个小时是考虑到有人通宵追剧)。玩完之后收心去学习,24个小时之内必须保证至少6小时学习状态。

⑦很多人说到了11、2月份 的时候考不考得上自己心里其实已经差不多知道了,这都是扯淡。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在11月份的时候我还在如饥似渴的吸收知识,因为我知道我还远远不达标。我所要做的,就是去做去学去总结。

⑧初试以后你可能会觉得没做好没达标,但是不要慌,可能结果比你预想的好很多。

⑨即使进入复试,你会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总之它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未来的路还很长。祝大家能够圆梦。

四、最后的最后,打算在4月7号晚上20:00在QQ群里办一场直播,去优化完善和补充以上内容,分享这场战斗中的一些细节,并附送一些建议。此外,关于经济学院金融硕士复试的相关内容也会在直播里面讲解。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添加我的个人QQ号:591751714,支付课程费用19.9,会把你拉到群里。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在群里金肯恶搞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由于自己考过公务员,也在国企工作过,尝试过一战失败的痛,也体会了二战上岸的圆梦,所以我也会在群里分享这些经验。

希望大家都能够圆梦,希望到时候看到这篇帖子的和参加直播课程的,能有我将来的复旦校友。谢谢大家花费宝贵的时间看完这篇帖子。谨以此文纪念自己奋斗过的岁月。

如要转载请事先征得同意,否则翻版必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4 20:15 , Processed in 0.039280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