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天津某普通一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本科专业是档案学,备战19考研历时十四个月,所幸坚持到了最后,前天已成功被安徽大学图情档专业拟录取。去年备考在论坛搜集资料时,发现关于档案学专业的考研帖子极少,考研信息不好找,所以就想着等自己考上一定要写一些经验和总结,尽自己微薄之力来扩充一下这方面的信息量。 我不喜欢以“过来人”的高姿态说教,希望能以尽量真实、简单的话语总结出我的考研经验。最初决定考研,主要是因为我对档案学的研究确实很感兴趣,上大学时自己选择了这个有点偏冷门但实际上就业需求很大的专业,平时也喜欢看看专业期刊论文和相关书籍,所以选择报考本专业的学硕也是顺其自然的事。考研的过程主要还是备战初试的过程,我的一志愿院校是上海大学,虽然上大不给考试大纲,但是上海大学初试的参考书目分数线报考人数之类的信息官网上都有,都可以查到。而上大近三年的分数线每年平均涨十多分,去年8月,参考书目又新增了一本上大出版金波老师主编的《档案学导论》,结果这本书我拼命背完后发现初试的档案学概论科目几乎没考相关内容,考试还是以《档案学概论》为主。所以我也不知道2020考研《档案学导论》这本书会不会出题更多,希望学弟学妹们都注意下。至于英语一和政治的公共课,我比较推荐文都的何凯文老师和蒋中挺老师,我觉得利用好这些名师的资源和方法会在复习中事半功倍。 在考研过程中,我基本上一直是一个人在学校教室或者图书馆学习,需不需要研友看个人情况。因为在我看来,考研注定是一场孤独的、充满挑战的“持久战”,比如说,一旦决定考研,你得付出放弃出国、就业或恋爱等机会成本,要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从19年往后,考研的报考人数已创历史新高,人数只会越来越多,而国家线、校线也会相应的只涨不跌,那么考研的竞争程度只会越来越激烈,这个大家应该心里都有数。我的考研经验,也可以说是忠告如下: 第一,学习时不要把手机带在身边,远离手机,因为看手机只会分散注意力阻碍学习。 第二,如果不考数学,请早点开始背书,专业课的书要出声背,反复背,一直背到考前,毕竟专业课的300分能直接决定你的考研成败,报考学校和导师们也更看重专业课成绩。 第三,考研是场马拉松,是对身体和心理双重的耐力考验,早点养成自律的品质很重要,这比智商高更重要。我身边的小伙伴有考上的也有没考上的,考上的人有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律,自律其实就是把行动和坚持变成习惯的表现。考研其实不难的,只要你基本上每天都能执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不中断学习保持平稳心态,坚持到最后结果都不会差。就像长跑时,你顾及对手的情况没什么用,保持好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日积月累地朝着目标前进,抵达终点时,就会发现很多人不知不觉间都已经落在身后,真正到最后的人所剩无几,所以更要相信自己做得到,不用顾虑太多。 最后,我在上海大学复试被刷掉,参加了安徽大学的调剂复试,结果顺利地被安大拟录取。面对19年形势严峻的调剂局面,我还是很幸运地从一所211调剂到了另一所211高校。等待调剂通知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经历过的人都懂。调剂的感受就是“高分才是硬道理”,提前联系调剂老师固然重要,但成绩高才能排名靠前,最后才有可能调剂得上。 总之,我提供不了如何顺利的被一志愿录取的考研经验,但是根据个人经历,我就奉献出我已有的考研真题分享给大家。这些真题主要是我从其他渠道买来的,其中没有上大2006年和2011年的真题,2019年 的上大初试真题和安大复试真题是我考完后全部回忆写下来的,内容较可靠。我理解考研不易,也不赞成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所以不希望这些真题资料被用作商业用途,只是作为资源分享,让大家省出查真题的时间来多背背书,希望大家自觉遵守。 另外我只分享真题,不提供笔记、辅导书,这些东西的准备都是每个考研人备考必经的环节,花钱买不了捷径,希望你们多总结,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送大家一句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