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7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逆袭华东学硕的小哥哥告诉你的大实话~~~

[复制链接]

38

主题

52

帖子

20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204 元
注册时间
201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小伙伴都觉得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更新过华东师大的情况 其实啦 主要是我不太确定 华东师大的经验是要以什么样的学长学姐作为开始 今天呢 在这个有点雷阵雨的天气下 竟然被我找到了 那就是这篇二战双非跨考开始 因为这样的学长带来的经验更加会让作为阅读者的你有震撼感 我就是要这个效果~哈哈哈哈哈

一篇文章对自己是否有价值 取决于自己能否提取其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付诸实践 不然你就只是打着学习经验的幌子浪费时间 即便是一篇经验贴 你依然可以做笔记 世界绝不会让用心的人空手而归 开始~


也许你也曾怀疑自己 认为自己有着巨大劣势而不敢朝真心所向的学校前进 觉得低人一等 即便初试通过 也会被歧视而最终失败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我们身上都存在无限的可能 只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一定可以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
关于自己:
我是一个二战双非三跨 本科化学 属于理科 所以方向选择了偏向于理科的基础心理学
大学的时候首先接触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社会畅销书 虽然感兴趣 但也有许多困惑 于是想看看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到底在学什么 于是开始寻找专业书籍 但是我是理工大学 根本就没有心理学专业 所以整个的探索之路很是艰难 不断地接触后 我感到自己找到了兴趣所在 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 所以想 也只能通过考研来跨到这个领域

关于华东:
心理学强势的高校有很多 加上我喜欢上海这个城市 于是决心报考华东师大 好学校好城市好专业好老师 就是考研的意义 我知道自己劣势很大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 如果你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一味的用所退而求其次 差不多 也行吧的方式安慰自己 那就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当然 好学校竞争很激烈 今年华东基础 发教复试比例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9和1:1.8 因为初始分数都很接近 很多相同的分 自然是要多筛选一些人了 可是这对于进入复试的同学压力会更大 明明初试分数很高 却还是可能因为复试的失误而与华东失之交臂 这种失败令人惋惜 这样的事情确实是发生了 而我作为初试第14名 复试后最终名次第7 也算是逆袭成功
二战双非三跨 是什么让我击败那些本专业 好学校的学生呢 毫无疑问是在复试中的表现 举一个点说 复试的内容尤其是面试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课本 如简述fMRI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在课本中本来也是作为边缘考点的fMRI 大多数人可能只是知道优缺点 跟ERP MEG等技术的区别等来应付选择题 然后老师要求我使用fMRI设计一个实验 题目非常自由 课题方法都不设限 目的就是考察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和积累 若只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完全无法应对的 这里的应用实验设计其实是在文献中才会大量出现的内容 课本上只是基本的介绍而已 初试后 我阅读了中英文献加起来约100多篇 其中详细做了笔记的约20多篇 虽说看的方向只是按照我个人的兴趣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技术如fMRI fNIRS 于是这类题目对我来说便是将看过的内容简单陈述一下便可 当然过程中老师也会追问 但是有积累有准备让我从容应对 整个复试的专业问题老师必然是满意的
换位思考 老师为什么要招研究生 我要这个人有没有用 他来了能不能干得了这事 这就是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 录取你 就是帮他做研究 所以他研究的方向你懂得 他要做的事情你能做 这就足够 每年都有学生初试高分复试被刷 本科985211的学生也不例外 就是因为准备复试的时候太过于依赖自己已经比较熟练的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扩展 更有甚者不准备 以为自己是前几名稳稳能进 结果复试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老师需要的样子 那即便是本科厉害又怎样 这个人进来以后研究不了解 实验不会做 思路不开阔 说来说去都是课本上的内容 那淘汰你也是必然
来华东复试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名校的自信 不管你以前学什么 学得如何 只要你具备我要求的知识 能力 就要你 就带的动你 华东的老师见过太多好学生 高分学生 所以从来也不缺优秀生源 这样反而让老师们能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考察每一个人的水平 也就更不存在歧视的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决心来华东 请务必具有配得上它的蜜汁自信
有困难就克服 失败了就总结 考华东怕不怕 怕归怕 该上上

关于学习:
我认为学习最大的挑战就是提问 而学习是个输入的过程 提问就是输出 你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反映了你学习的深度 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抽象的 结论性的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地探讨结论背后的过程 它是怎么来的 与其相关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直接问老师自然是简单粗暴 但是老师的答案往往是简练的 口语化的 找到相关的文献或书籍则是更好的方法 举个例子 彭老师的《普通心理学》是312指定参考书 那么若有搞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去查阅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的对应知识点 每一科都有许多书可以参阅 不能拘泥于指定参考书的内容 往往这本书轻描淡写的结论在另一本书上却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但是 为了提高效率不必全本精读 作为知识扩展即可 你会发现最后帮你最多的 能突破自身瓶颈的反而就是这些扩展 专业课知识点多 杂,机械地背诵不仅效果差 加上近年来考试题目愈加灵活 更需要提高自己面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 在作答的时候不是背诵答案 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答案 会让批卷老师看到你的理解你的思路 对越难的题越有效 要记住你是不可能因为把简单的问题背滚瓜烂熟而考上研的 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再看看课本的描述 让自己的答案加入一些专有名词 看起来专业一点 而不像是大白话

关于公共课:
312统考公共课只有英语和政治 我是二战 所以是有一些基础 关于复习的时间节点在网上一抓一大把 我建议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即可 一般来说需要在英语上多花些时间 因为语言总是需要日常的积累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对于专业课公共课之间如何平衡的理解 也算是脱离了学习的具体内容 以我自己的复习经历做的总结 两个字 连续 当你决定考研 需要每天都拿出时间来复习 可是有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干扰你 所以 需要我们对自己每天的学习量 专注水平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从而使这些干扰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
首先拿出5-7天左右 保持正常的考研复习状态 但是需要详尽的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 并对自己的学习专注程度加以评定 有没有学10分钟 看5分钟手机 学的认不认真 有没有左顾右盼 这样在7天之后就可以计算正常情况下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 例如是8小时(上午3+下午2+晚上3,如果你考研复习时间都不到这个数就要努力了) 好 到这里你就有了一个基线时间 学习8小时 但更重要的是计算专注时间 比如其中5小时是保持专注的
当你遇到一些事情 占用了自己学习的时间 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基线时间来安排剩下的时间 保证每天都会保持5小时的专注学习 如果拿不出5小时 也要挤出时间学习一会 哪怕就看看昨天的笔记 错题 这一点特别重要 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类似于游戏的每日签到 不然你会发现 去自习室擦桌子的时候 书的位置竟能让自己回忆起上周的事 知识可以再学 但是这种失落感可能会怂恿你下周再来擦桌子
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计划的是如何在基线时间上加内容 例如一开始你可以提高效率 使专注时间从5小时变成6 再到7 亦或是增加学习的时间 从8小时增加到12小时 这是一个量的过程 制定每周的目标就可以了 一开始我们不是详细记录了一周的学习生活么 那么看看你自己在学习的时候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注意力吧 十有八九是手机 那么也许你该卸载一下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软件或游戏 对我来说 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去玩 但每次玩完的时候我都会卸载 直到下一次去玩的渴望超越了重新下载的懒惰 看起来这个循环很蠢 但却能训练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 提高专注学习时间 毕竟一般在自习室是没有WiFi的 正如杀死一首好歌的方法是单曲循环 花一上午的时间玩游戏到腻然后卸载它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最后 专业课 英语 政治=6 3 1 这样分配时间是比较均衡的 随着离考试越来越近可以适当提高政治的比例 专业课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6 元
    注册时间
    2018-7-16
    沙发
    发表于 2018-7-17 00: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讲出了考研的真正意义,是对心理学有热爱的人才能想到的,与当下大部分人是为了考研逃避就业或者给自己穿一个马甲形成鲜明对比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7 00:17 , Processed in 0.047695 second(s), Total 15, Slave 15(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