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3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要略——第八章 古代教育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24 元
注册时间
2017-5-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八章 古代教育
一、填空

1.中国的封建社会很重视教育,表现在: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2.“教”是会意字,意思是一手拿一根棍棒打一个孩子,孩子的头上还有被打的两个记号,说明其本意是以棍棒训子,令其遵循长辈的意志。“育”是形声字,它的篆书字形是个颠倒的“子”字,古人认为颠倒之子即不顺之子,也即不孝之子,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由此可见,“教育”二字的古意就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当然,培养的手段离不开棍棒政策。

3.最早把“教育”连起来用的是孟子。《孟子·尽心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在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统一,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制度。进入奴隶社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出现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向奴隶主贵族子弟单独传授礼乐和御射,教育开始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且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形成了奴隶社会的教育。据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庠、序、学、校都是那时学校的名称。但有文物作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殷商学校的名称有庠、序、学、瞽宗等。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庠、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学则属于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学,而瞽宗则可能是学习祭礼的学校。

5.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小学设在王宫南边左侧,大学则设在国都的南郊。周天子的学校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泮宫。当时的教育内容因国学和乡学而有所不同。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制度)、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等,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培养道德高尚、热爱人民、对人民有益的人。

6.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古书中说的“学在官府”,这是因为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他的儒学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当时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的是墨学。孔子以后,官学和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

7.战国时齐宣王曾在都城设立稷下学宫,并设有祭酒等领导人员,荀子就曾担任这个职位,他所作的《劝学篇》,称得上是我国最

早的教育学论文。

8.封建制度确立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兴办学校,招纳士子们就读。汉代的学校也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而以官学为最发达。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太学和鸿都门学,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郡国学和校、庠、序等。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鸿都门学是汉灵帝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立的一所专科性质的学校,在校主要学习辞赋书画,类似今天的文化艺术学院。汉代的地方官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汉武帝时只有郡国学,即郡与国的地方官学。直到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才明确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聚(自然村)设序。

9.魏晋南北朝时,晋武帝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国子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弟子入学,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这是晋代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设博士、助教等训教国子。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相当于大学下属的四个系科。

10.隋唐时统一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

11.唐代仅中央设立的学校就分为直系和旁系两类,通称为“六学二馆”。六学属于直系,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它们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于大学性质,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门学院性质。二馆属于旁系,都是大学性质,即弘文馆和崇文馆。弘文馆归门下省管辖,崇文馆直归太子东宫管辖,二馆学生资格高于国子学,仅限皇亲国戚及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旁系学校除二馆以外,还有太医署管辖的医学、秘书省管理的小学(二馆的预备学校)。直系除六学外,还有祠部管理的崇玄学(学习老子、庄子等)。唐代的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在入学分科考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各学分科都按其学习内容规定修业年限,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旬试、岁试及毕业考试,不及格必须重学,三次不及格者,延长学习年限九年;仍不及格,则勒令退学。唐代明文规定,学生要向老师行束脩之礼,所谓束脩,就是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敬奉的礼物。礼物轻重因学校的性质而异,国子学和太学,每人送绢三匹;四门学二匹,其他学一匹,绢之外还有还有酒肉,数量不定。送礼时还要还要举行一定的缴纳仪式,目的是密切师生关系。唐代六学中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就读,如新罗、百济、高丽、日本等国,其中以日本学生最多,对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12.国子监最初只是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习惯上称作国子祭酒,一般都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家学者担任。北京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学者姚燧。国子监的副职是司业,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务,类似今天的常务副校长。司业以下为监丞,坐绳愆厅办公;典簿,坐典簿厅办公;典籍,坐典籍厅办公,类似今天的大学图书馆馆长,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任此职;博士和助教,分坐博士厅和六堂工作,负责讲解经义,他们就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教师和讲师。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

13.书院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的书院是唐贞观九年遂宁人张九宗建立的书院,但只是一个私人读书治学的机构,还不是一个讲学授徒的机构。其后,见于史书记载的书院是唐开元六年的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三年设立的集贤殿书院,均设于宫中,用于整理和校勘国家藏书。大约到唐代中晚期,一些私人书院才开始教授生徒,引发了教育书院的诞生。

14.宋初四大书院有:湖南衡阳市的石鼓书院、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市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或者说有河南登封市的嵩阳书院(太室书院)而无石鼓书院。史书记载的宋初大书院有六个,分别是石鼓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茅山书院(江苏句容市),都因得到皇帝的“御赐”而名扬天下。

15.南宋四大书院指张栻主持的岳麓书院、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吕祖谦主持的丽泽书院、陆九渊主持的象山书院。此外著名的书院还有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书院,即鹅湖之会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的白鹭洲书院,文天祥曾就学于此;福建省尤溪县的南溪书院等。

16.元代由中央政府在燕京设立了太极书院。

17.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

18.古代的家庭教育最著名的例子是孟母三迁。从文献记载看,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最早应当始于西周。趋庭是古代承受父教的同义词,出自《论语·季氏篇》。

19.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颜之推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明清以后,家训更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20.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宋代)、《千字文》(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此外还有明代程登吉编写的《幼学琼林》。

二、名词解释

1.辟雍:指周天子的大学。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又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古书上说,“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天子设立的大学,规模较大,分为五学,中间为“辟雍”,又称大学,四周环以圆形水池,供天子举行飨射和自学;水南为“成均”,供习乐舞;水北为“上庠”,供习典书;水东为“东序”,供习干戈;水西为“瞽宗”,供习礼德;五学之中,辟雍最尊,故大学统称辟雍;四学之中,又以成均最尊。诸侯国的大学,规模则较小,按规定只能环以半水,故名“泮宫”。自汉代以来,大学内多设辟雍,供皇帝讲学,每逢皇帝来讲学,太学(或国子监)的官员和学生都要跪在泮水四周聆听。

2.颜氏家训: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一位叫颜之推的教育家,据说是孔子弟子颜渊的后代。他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很重视家庭教育。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有关尊老爱幼、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勤奋学习、节俭朴素等内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其后,便有“家规、家则、家箴、家约”等出现。

3.学塾教育:在清代的教育系统中,学塾教育比较发达。它不完全属于学校教育,又不完全属于家庭教育。但就其教育阶段而论,属于民间的小学教育,有蒙馆、家塾、族学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在办学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有钱人聘请教师在家教读子弟,称为“教馆”或“坐馆”;二、教师在家设馆教授生徒,称为“家塾”或“私塾”;三、地方出钱聘请老师在公用场所设馆教授贫寒子弟,称为“义学”或“义塾”。入学塾就读的学生叫作“学童”,年龄多在5至13岁之间;学馆的人数多寡不定,一般在4至20人之间;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个别教授。入学后先学识字,识至千字,开始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有直接教读四书的,一般先读《大学》,次《中庸》,再次《论语》、《孟子》。教读方法,是学童立于教师案旁,跟教师读,读熟后,学童自读,然后到教师面前背诵,背熟后才教新课。直到能熟读相当多的篇目,教师才逐句给学生讲解。除此之外,学童还要习字。学童读到一定程度后,会学习作对,以便为以后写诗做准备,其基本教材是《声律启蒙》。在读四书的基础上,童子们研读五经,学作“八股”,为以后科举应试做准备。学塾中的规矩极严,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如有违反或不敬,轻则罚立、罚跪,重则打手,笞臀。这种体罚制度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三、问答

1.简述明清国子监的制度等有关情况。

国子监在发展演化中与国子学合二为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到清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东与孔庙毗邻,这就是封建社会规定的“左庙右学”。走进它的大门——太学门,经过琉璃牌坊,就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辟雍殿,四周围绕一个圆形水池,叫作“泮水”,其名称和建筑布局都沿用周代大学的旧名和样子。自汉代以来,大学内多设辟雍,供皇帝讲学,每逢皇帝来讲学,太学(或国子监)的官员和学生都要跪在泮水四周聆听。辟雍以北是“彝伦堂”,意为法规和伦理之堂,是供学生们讲习经义的地方,类似今天的大礼堂。辟雍两侧,设“率性”、“诚心”、“崇志”、“修道”、“正义”、“广业”六堂,是学生们平时学习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教室。各堂的名称充分体现封建社会的基本要求,即重视伦理和道德,忽视专业和技能。彝伦堂两侧为四厅:典簿厅负责文书财会。绳愆厅负责制度和纪律,典籍厅负责图书资料,博士厅负责讲授经义,它们是国子监内的行政和教学管理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习惯上称国子祭酒。北京国子监第一任国子祭酒是元代的姚燧。国子监的副职是司业,司业以下为监丞(坐绳愆厅)、典簿(坐典簿厅)、典籍(坐典籍厅)、博士和助教(坐博士厅和六堂)。

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明清时代的监生没有唐代那样的出身限制,但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四类:举监,在京会试落地,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贡监,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就读的;荫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例监,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此外,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称为“夷生”。监生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是程朱学派注释的《四书》、《五经》以及《资治通鉴》等;八股文是必修课程。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班;一年半以后经考试,文理通顺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班;又一年半以后,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为高级班,再一年结业。

明代的国子监实行“会食”和“历事”制度。会食就是会餐,即掌馔(今伙食科长)预备桌椅器皿于馔堂,祭酒南向,司业北向,监丞、博士诸官东西向坐,监生则分东西两班坐其后,膳夫(今炊事员)一人管监生25人,进餐前先鸣铎(大铃)传唱:“食不语,坐必安。”这种 会食制度目的是培养监生们极严格的言行举止。历事则类似今天的实习,即将监生们分往衙门各司学习政事,熟悉政务,为以后任官做必要的准备。开始时为半年,后改为三个月,一般为白天实习,晚上归舍;实习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选用,补充缺官;中等的继续历事;下等的回监读书。明清入监学生的待遇极为优厚,衣食住全由国家供给;已婚者还可养其家小,未婚者赐钱婚聘,回家探亲还发给路费,等等。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却控制极严,凡上课、起居、饮食、衣服、沐浴及告假出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小有过失,即行处罚。对那些挟妓嫖赌、出入官衙、寻衅闹事者,还要按律惩治,轻者笞打,重则处死。

2.中国的书院文化。

书院的发展过程。

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些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而来的,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都与国子监与太学等有重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据地方志记载,最早出现的书院是唐开元年间遂宁人张九宗创办的书院,但只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讲学授徒的机构。其后,史书记载的于开元年间设立的丽正修书院和集贤殿书院,都设在宫中,也不用于讲学,而是整理和校勘国家藏书的场所。直到唐代的中晚期,一些私人建立的书院才开始教授生徒,引发了教育书院的诞生。

教育书院的出现和兴起是在宋代初年。

宋王朝建立以后,初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朝廷的主要精力还用于征服南方仍在割据的地方政权,无暇顾及文化教育问题,官学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后周遗留下来的国子监不过是一个空架子。而散居于草野之中的那些读书人,由于国家的初步统一和安定,又产生了强烈的进身要求,希望通过读书获得功名。书院教育就在这种历史契机下开始兴盛起来。宋朝统治者看到这些民办书院为之解决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培养的人才也有助于维护它的统治,于是从政策和物资两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这就形成我国书院教育的第一个高潮。此时出现了一些大的书院,如石鼓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茅山书院等。但为时不长,北宋的书院就沉寂和冷落下来。其原因是宋王朝把兴办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向官学,一方面是书院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其内政和外交的大量需要,另一方面是北宋的一些名臣如范仲淹、王安石等大力兴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多数读书人看到通过官学才有进身机会,自然不往书院求学,书院教育也就冷落下来。

南宋时,官学腐败,州县学校有名无实,而兴盛起来的理学又需要宣讲的场所。这时,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相继恢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教学活动,并亲自讲课,指导生徒,各地纷纷效法,蔚然成风,书院有了迅速的发展,数量众多,形成我国书院教育的第二个高潮。当时的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四个书院,因张栻、朱熹、吕祖谦和陆九渊的主持,称为全国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中心,被称为“南宋四大书院”。

元朝征服对书院的政策,一是提倡利用,二是加强控制,尽力使书院教育官学化。元朝建立以后,首先由中央征服在燕京设立了太极书院,这是一所官办的书院,与南宋书院的性质已截然不同。及至统一江南以后,许多南宋名儒不愿在元朝政府做官,退居山林讲学。元朝政府也不强其所难,反而给予鼓励和支持,因此,元代书院也比较兴盛,但元朝政府把书院的领导权控制在手里,书院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由政府委派,或经政府批准。

明代初年,转而注重官学,提倡科举,书院又一次衰落。明代中叶以后,政治黑暗,科举腐败,以王守仁、湛若水等为代表的儒学名士借书院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发动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教育重又兴起,成为书院教育的第三个高潮。这一阶段书院教育的特点,就是学术活动与政治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政治活动威胁到封建专制统治,于是书院屡遭禁限。著名的“东林学案”即发生在无锡的“东林书院”。当时书院的主持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以东林书院为中心,“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专权的宦官头子魏忠贤,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听讲,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被视为“东林党人”遭到残酷的镇压。苏州的“五人墓”和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记述了苏州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激烈斗争的历史事实。

清朝建立之初,怀疑书院为群聚党徒之所,曾极力加以抑制。直到雍正十一年才准许在各省省会设立一所书院,领导人由政府任命,经费由国家拨给,教育为科举做准备,这已完全成为官办书院了。

书院的教学方式。

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历代官学并无太大不同,但因为书院的发达与宋代的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历代书院都以研究和讲解理学为根本,也可以说,书院和理学是互为表里。其基本教材仍是《四书》、《五经》,辅助教材和参考读物则是理学家们的著作和语录,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伊川语录》、朱熹的《朱子语录》、王守仁的《传习录》、湛若水的《心性图说》等。

教学方法除教师讲授外,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学。各个书院都很重视学生自学。朱熹为此提出了六条读书原则:居敬持志(讲学习态度);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讲学习方法);切己体察,着紧用力(讲领会方法)。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宋明理学分作不同学派,所谓“讲会”,就是不同学派的学术斗争。“讲会”中最著名的就是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书院的组织。

书院的组织结构,开初比较简单,官学化以后,日渐复杂。以清代大书院为例,设有山长(也称洞主、洞正、主洞、院长、教授等)、副山长、堂长、管干、典谒、经长、学长、引赞、伙夫、门斗等行政和教学管理人员。山长是书院的最高负责人,管理全院事务,聘请海内名儒担任;堂长主管教务;管干负责财务和后勤;典谒负责接待;经长分管习经;学长分管习事(礼、乐、射、御等);引赞负责接引来宾;伙夫负责膳食;门斗负责门卫和夜间巡守。学生在院中分斋学习,斋即今天的教室。各斋的功用不同,有的专供习文,有的专供习武,有的供习艺等。书院的学规明确而又严格。第一个完整系统的书院学规是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历代书院大都依此行事,也有增订和补充。清朝康熙年间,贺来汤入主白鹿洞,拟定七条学规,分别是:专心立品、潜心读书、澄心烛理、虚心求益、实心任事、平心论人、公心求学,其中有一些直到今天还有借鉴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1

    帖子

    12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18 元
    注册时间
    2017-6-29
    沙发
    发表于 2017-6-30 0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6

    主题

    162

    帖子

    408

    积分

    Banned

    精华
    0
    威望
    2
    K币
    406 元
    注册时间
    2017-6-24
    板凳
    发表于 2017-6-30 16: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0 元
    注册时间
    2018-6-13
    地板
    发表于 2018-6-25 11:0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0 05:00 , Processed in 0.048274 second(s), Total 13, Slave 13(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