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345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国哲学] 17 复旦外国哲学复试经验贴

[复制链接]

6

主题

62

帖子

1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70 元
注册时间
2016-4-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2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复旦复试归来已经有几日,复试被刷,除了要解决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就是静静的思考人生了。
 
哲学专业不像金融,比较冷门。但是就哲学的学科中,外国哲学是很热门的,考复旦外哲的人不少,不过经验贴都是很久之前的了。既然如此,作为一个本科学新闻的人来说,怀着媒体人的情怀写下这些内容,希望这个帖子能够给接下来的考生一点帮助。
 
这个帖子写给跨考生,那些真心喜欢哲学并有意做学术的考生。诚然,复旦的名校头衔和规避就业风险也是部分考生考虑的要点。我是前者,不能说我完全不考虑后面两项,但其实我选择考研究生之前已经有一份相当好的工作。
 
考的复旦外国哲学专业,准备了8个月,非常踏实的学习:一开始每天学习至少8小时后期长达11.5个小时。花在专业课二上的时间非常多,一战初试358,英语一65,政治67,哲学综合知识101,外国哲学史125。这个分数不高,虽然复旦进复试的分数是345,但是13进4(有一个还是现场增加的,不见得明年还有这种机会)的超高刷人比例,你就知道初试分数当然越高越好了。而且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实力的,这个不要怀疑。尤其今年初试第一的同学考了415,专业课二竟然147(匪夷所思)。
 
入选的那四个学生,初试第一是211大学——上海大学,四年本科专业就是哲学,另外两个是同济大学的,专业不知但有一个外语考的是德语。对西方哲学稍微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德语对学外国哲学的重要性,毕竟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等哲学大牛都是德国人,而且德语确实很难......另外一个应该是初试成绩排名第二的,不太了解。刚刚看了这几天的帖子,发现415的同学也写了经验贴,大家可以对比着看,然后想想。
 
怎么说呢,其实被刷倒不是件很意外的事情。
 
反思自身,就自己的实力来说,确实不够格成为外国哲学的研究生。实际上,此刻我也对外哲不感兴趣了,因为通过这次经历,发现自己的秉性不太适合研究西方哲学。我很不喜欢思辨性的激烈论证,这次面试后非常坚定,不会再考外国哲学。点到为止吧,不希望用感性的经验误导你们,胡乱怀疑自己的能力,至于抒情的部分你们就当看散文吧,哈哈。只是建议不要只是因为兴趣就选择外国哲学,先思考清楚自己到底关注哪方面的问题。最好还是要找相关专业的学长了解,跨考学生一定要注意。
 
从考试流程说起,8点光华楼会议室报到。那天下着小雨,在楼下踱步十分钟,其实平常的个性是雷厉风行的,主要直觉已经告诉我这次估计不会太顺利,但我又不愿意承认。体内的两个我只好互相争论,躯壳的我最终选择散步平静心情......
 
会议室报道,第一感受看见大家其实很开心。因为进入复试已经很不容易,能见到考哲学的其他同学、能面见哲学学院的老师已经很高兴了。进入会议室之后,小小扫视了下每个专业的考生,早上是外哲、中哲、马哲、科哲,下午来面有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还有西马(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总之每个专业的考生气质不太一样。
 
研究院秘书老师先简单介绍考试的流程,递交材料核实材料,然后抽签面试的顺序。比方说我抽到11号,专业课面试就是11号,外语面试就是3号(外哲一共13个人)。做收集和核实的工作是学长们,叫号考试的是研究院老师。会提前一号告诉你,因为还要抽题准备。比方:外语考试,10号和11号一起进,10号进去面试,11号报数字抽材料,抽完以后坐在外面的走廊准备;专业考试也是提前一号抽题,但不是进教室,而是在答辩秘书手上抽题,抽两个题目选一个作答,抽完题也是走廊准备。注意,在会议室是可以看资料和用手机的,但是在走廊里等待的时候不可以用。
 
接着说具体的英语口试(两个老师):
 
我抽是康德的“现象”,A4纸大小的全英语材料,是哲学辞典上复制的,翻译的是框起来那部分。进去以后先做自我介绍,我理解有误,把重点放在表达自己对哲学的兴趣上,主要是讲自身经历。老师直接打断了,转而问我对哲学的理解和一些专业规划。确实,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讲感受性的体会,因为跨考哲学的,都是爱哲学的。还有个事情很尴尬,我提到自己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确实读了,而且重点部分仔细读了两遍。结果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怎么回事,老师问我《社会契约论》里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我没讲出来......因为读《社会契约论》的时候,我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的,感兴趣的是卢梭到底如何影响或者说哪里影响了康德?读着读着又对卢梭的“公意”产生了问题,所以老师问我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实在想不起来是哪一句话。出来之后,才想起应该是那句——人生而平等。但已经晚了,我也没什么好狡辩的,但我也不难堪。因为读了就是读了,没有撒谎,只是莫名其妙的给自己挖了个坑。
 
关于口译,读一句翻译一句,老师问的非常细致,你多翻译了一个词会问你材料中哪里体现了这个词,中间的衔接词也要翻译清楚,比如说in contrast这个短语衔接的是哪两个部分。材料不用全读完,大概读了三分之一就不用继续了。不过,事后老师还会就材料考核你一些哲学术语,比如我跳过了段首小字体,形而上学和认识论这两个名词,老师就抓住不放来问我。
 
换位思考,我确实表现的不好,在现场有点手脚慌乱。怎么会跳过那两个词我也是想不通自己,加上卢梭那个问题,估计老师以为我是那种运气好进复试的人吧。加上复试前天晚上,睡得不好,之前预料到了还特地带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催眠(很有效!),第二天醒的又太早,给自己化了个妆,倒不是臭美只是尊重这次复试。但就我感觉,似乎化妆反而拉低了印象分,毕竟刻板印象做学术的人是比较朴素的。这个很难说清楚,可以说准也可以说不准,也许是我太敏感。总之,去年那一年我自己学得问心无愧,我说了最后那段冲刺阶段每天高达11.5小时的学习。毕竟三跨考生,英语基础也不好。我的学习经历非常坎坷,大家所处的生长环境不同,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重要。
 
总而言之,基础薄弱、直觉不妙、方向不对等等原因是英语口试表现很不佳的原因。
 
说真的,外语面试自我介绍需要用心准备,至于口译和哲学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哲学几个术语,基本概念要能够表达,要有清楚的理解。虽然你不知道对不对,但是表达清晰很重要。最后,外语部分的补充:老师也没有特别为难,实在表达不出来的部分是可以用中文表达的。只是自己要把握好,既然是考外语最好还是用英语表达。外语虽然只占20%,但不要因为分数少就轻视,还不容易进了复试的人应该好好准备每一项考核。你我都知道,跨考生进复试不容易。
 
然后是专业课的面试(五个老师):
 
抽到的是康德的“共通感”和费希特的“知识三原则”。我是康神的粉,毫不犹豫选择“共通感”,其实这个选择早已埋下被刷的伏笔,哈哈哈。因为“共通感”是属于三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的部分,主要是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进去以后表达完观点,说完了现场有片刻的冷场。一个老师说你好像对美学比较感兴趣,我也很无奈。于是话题转向科研计划书,奉劝各位认真对待复试时候的科研计划书,在面试时这个很重要。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冷场的时候,科研计划书就是一个话题,老师会就你的计划书问你问题。恰恰,我对自己的科研计划书不够重视,面试前一天才写好的,也没有特别深入思考。所以老师发问的时候,明显感觉自己底气不足,最后的面试形式就变成了我一直谈论自己的体会,但老师并不在意体会,在意的是你对哲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最好的状态,应该是415考生那样的形式(在会议室里等结果的时候坐在他边上,问了他),他抽到的是现象学,老师争论的比较激烈(大家也可以去看他的帖子)。争论激烈,说明他的表达引起了老师的兴趣,总之像我这样冷场是很不好的征兆。自己都感觉到了格格不入的气场,不想多呆。
 
最后一步,大家坐在会议室等消息。复旦效率很高,马上计算分数就知道结果了。研究院秘书老师直接说名字,从报道到最后知道结果8点到11点半左右吧,非常快速。不过我也早预感到自己没戏,落选也不算很意外。难过当然有,但是正如和其他落考生的对话,如下:
 
A(摸着自己的心):你们难道不痛苦吗?
B和我:当然痛苦啊,但是没什么用啊,难道去死吗?
 
哈哈哈哈.....
 
早上被刷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下午的某一个专业进行二次面试。但说真的意义不大,因为下午的专业的面试进的人不多,不像外哲刷的这么厉害(至于外哲为什么要进这么多人,挺奇怪的)。总之,下午进复试的这些考生,人家是第一志愿,分数又高。当然有些专业是缺人的,但这不意味着你就能侥幸进入那些名额有缺的专业,关键在实力。
 
在准备二面的时候,跟上午被刷的同学聊了聊,一些很现实性的压力,还有接下来的打算。长长的走廊里,我们两个坐在黑色的椅子上,没什么激动的情绪。其实心里都知道二面希望不大,但还是坚持等到最后,按那个同学的话来说:“我们在等死刑的判决书。”
 
说真的,林林总总,百感交集,某一瞬间似乎体会到一种悲壮的美感。怎么说呢?我们这些三跨生,选择哲学,多少有点压力,家人是否理解?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起跑线又如何呢?既然选择哲学,希望跨考生要明白自己需要承担后果,尤其考的是复旦的外国哲学专业。名校不好考,尤其还是热门专业更不好考。光有热情远远不够,也太天真。

但我以为,我们这些跨考被刷的考生虽败犹荣。这不是抬高自己,我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无愧于心,跟那位同学聊过以后也很佩服他。坦白说,我不会因为外在的条件去判断一个人,有的人纵然是研究生但我并不认为他们具有研究生的实力和素质(不是指谁,是对某一群体的看法)。而且不要天真的以为这只是一次考试,这事关你多年来的知识素养,先天不足后天再努力也还是有风险的。所以有的人即使没有考上,我发自肺腑的尊敬他。对于我自己,只能说方向错了,弯路走了,努力过了,无遗憾。对于被录取的实力派学生,我也很敬仰,因为我知道那是实力不是别的。
 
至于你说本科学校好有没有优势,优势肯定有,但这种优势是一种素养的沉淀,而不是你们理解的优势。这种沉淀是跨考生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比较难追赶的,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性质相似。本校是肯定有优势的,毕竟先入为主没办法避免。风险投资的原则,懂吧?
 
初试的经验就别问啦,从前的经验贴足够了。但是像415那位同学帖子里写的看原著,我不敢苟同。对于一个本科是哲学的学生来说可以按他的方法,但是对于跨考生建议多看几个版本的哲学史,然后选择重点原著阅读。前半句我做到了,后半句是复试期间看哲学原著才有的体会。我的公共课分数不高没有经验可传授,哈哈。关键要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随时调整。
 
这次考研无悔,收获很大。考后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懂的人对号入座:超感谢你们!以上写的这些对于选择复旦外国哲学的考生来说,这些内容应该足够了。再次提醒,本帖主要写给跨考的考生,希望你们从我的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以上表达有极端之处可以反驳我。我还是很愿意接受正确的批评的。

最后,不知道那位跟我聊天的同学怎么样了?希望大家一切顺利吧。[酷]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11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10 元
    注册时间
    2016-4-27
    沙发
    发表于 2017-3-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楼主的经验非常中肯 其实想象中哲学的样子和真正要把哲学当作专业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8

    帖子

    3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367 元
    注册时间
    2013-6-6
    板凳
    发表于 2017-3-26 2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话我说出来你别生气。我觉得你最后说跨考生要多读几个版本哲学史然后选重点原著读是有问题的。你肯定读过社会契约论,但是为什么契约论第一句话你都说不出来呢?这个不是一时紧张忘记了的事情,因为你用原著去理解哲学史,就像你是带着卢梭对康德的影响去看卢梭,反而把卢梭扔了。这就是把哲学史作为基础然后去有条件地看原著的结果。其实老师问契约论最有名的一句已经是简单的问题了,毕竟没有问卢梭在契约论的行文逻辑的问题。其实看原著很简单,一字一句读就行了,反倒是先看哲学史再去看原著会特别难,因为原著里不会有像哲学史里一个一个知识点,所以看原著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去找那个修正过,压缩过的知识点。你想一想考卷除了名词解释其实根本不考知识点,而是用一个问题带出来另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著里很简单的思路,甚至只要看到原著导论和翻译者的序言就能回答的。
    其实哲学对跨考生特别不友好,因为专业性太强。我原先是历史系的,当初和你一样打算跨考,当时我硬生生把张志伟的哲学史手抄了一遍。但当我抄完的时候觉得哲学不应该是这样,我还不配学哲学,所以我大四转专业到哲学,本科读了六年。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异类,因为我了解跨考生的艰辛和本科是学哲学的优势,所以我知道跨考生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外环境的压力,家人朋友在不理解基础上的尊重,自己特别想争口气,对哲学所谓的认可和迷恋,但自己却时常怀疑哲学到底是什么,自己配不配学哲学……我觉得学哲学最重要的是心性,从跨考到最后以哲学为志业可谓一路艰辛,要克服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学业,家庭,前途未来,有很多不在自己把握范围内的东西,如果你彻底想清楚,那么静下心来多读几年书,今年考不上也不会放弃这条路,也不会首先人认定自己是跨考生所以没时间读原著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152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50 元
    注册时间
    2017-2-16
    地板
    发表于 2017-3-26 2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比中大外哲竞争激烈多了。[紧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2

    帖子

    1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70 元
    注册时间
    2016-4-27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22: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ynbss 发表于 2017-3-26 21:38
    有些话我说出来你别生气。我觉得你最后说跨考生要多读几个版本哲学史然后选重点原著读是有问题的。你肯定读 ...

    不会生气,特别感谢你能这样说。其实看原著的时候确实意识到了:看哲学史后先入为主的那些观念,甚至发现哲学史的书中梳理的部分观点和原著中要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至于卢梭第一句话,我觉得首先我觉得是我读书不够扎实。但换个角度,这种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呢?这句话去问高中生,也许也说得出来,高中历史里教过。我是那种发散性思维的人,对于这种记忆性的教条的东西很抵触,什么最有名最有意义之类的,为什么要考核这些东西?我知道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意图。但是既然我已经承认是自己读书不扎实,别的话就不扯了。

    你的意见特别好,对于坚决跨考外哲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你的学习经历,也说了本科读了六年,后来转到哲学。但现实的看,大部分跨考的考生至多一年的准备期(提早准备的先不说了),如果直接从原著入手,时间还真不够,得做好再战的准备。之前王德峰老师的哲学导论课里也提到过,说进入哲学有两种方式:一哲学史,从古希腊看到现代;二直接从康德入手。而你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但肯定也适用于一部分人。

    至于我自己,已经想清楚了不会再考外哲。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2

    帖子

    1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70 元
    注册时间
    2016-4-27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2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ynbss 发表于 2017-3-26 21:38
    有些话我说出来你别生气。我觉得你最后说跨考生要多读几个版本哲学史然后选重点原著读是有问题的。你肯定读 ...

    对了,补充下:我在看各版哲学史的时候,同时也在看北大教研室编的那套《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8

    帖子

    3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367 元
    注册时间
    2013-6-6
    7
    发表于 2017-3-26 22: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你先入为主了呀……老师问你最有名的那句,没说非要是第一句,但你卡壳了。如果是我,我不认为第一句最有名,我会说我所得认定最重要的那句,但绝不会说不出来。你站在老师角度想,他其实只是随便顺着你的话问一下,无论你说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但你没说出来。他的印象当然是觉得你说看过原著,但我问一个简单的关于原著的问题你没答出来。退一步说,这也不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是基本功的问题。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2

    帖子

    1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70 元
    注册时间
    2016-4-27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22: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ynbss 发表于 2017-3-26 22:25
    其实是你先入为主了呀……老师问你最有名的那句,没说非要是第一句,但你卡壳了。如果是我,我不认为第一句 ...

    我当时是在想有关“公意”的那些话可以回答。但我看书不是背书,背不出一句话。给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我答不出来,那我也不这么莫名其妙了。说这个无意义了,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自身找原因,这倒是个不错的律令。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8

    帖子

    3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367 元
    注册时间
    2013-6-6
    9
    发表于 2017-3-27 0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你最大的问题,没人让你背书啊。所有问题都是开放的,面试的时候教授们一开始都认为我的回答是错的,重要的是提出一个想法然后为之辩护,你却认为是在考你记忆力……这就是哲学史的思维模式,记忆力式的知识点加上自己的理解。其实都问你原著了,根本不需要靠你记忆力。哲学都是重构一个论证,而不是把大段文字背下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

    帖子

    6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68 元
    注册时间
    2016-7-24
    10
    发表于 2017-3-27 02: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ynbss 发表于 2017-3-27 00:01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你最大的问题,没人让你背书啊。所有问题都是开放的,面试的时候教授们一开始都认为我的回 ...

    我要你的微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5 23:39 , Processed in 0.041864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