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楼主: YX_er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复旦433税务135分,过来人谈谈考研、就业、还有留学

[复制链接]

2

主题

18

帖子

7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72 元
注册时间
2014-4-21
21
发表于 2016-4-15 14: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18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4 元
注册时间
2015-9-11
22
发表于 2016-4-15 15: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请问你的笔记chu shou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21:59 | 只看该作者
dizzy123 发表于 2016-4-15 15:04
谢谢分享!请问你的笔记chu shou吗?

可以,等我发完帖子整理一下,部分材料会给大家免费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18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4 元
注册时间
2015-9-11
24
发表于 2016-4-15 2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YX_era 发表于 2016-4-15 21:59
可以,等我发完帖子整理一下,部分材料会给大家免费共享。

好的,谢谢你。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3

帖子

23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36 元
注册时间
2015-2-15
25
发表于 2016-4-15 22: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蟹蟹,很有价值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53 | 只看该作者

2、做事情把握一个度,知道什么时候适可而止
如果你对比一些经验贴或者和周围的小伙伴的学习情况之后发现相同的投入达到的效果和进度有出入的话,除了自身的状态因素以外,那么可能的问题便是对于“度”的把握了。这一点其实比较难书面解释清楚,我来罗列几个情景:
(1)看一页单词书,逐一细看与只扫读自己的生词是两种层次
(2)同样的时间总量,注重过遍数反复强化与注重单词的记忆效果是两种层次
(3)看视频普通播放与倍速播放是两种层次,完整看完与跳进度看重点是两种层次
(4)厚厚的数学习题,每道题都做与筛选重点做是两种层次
(5)政治75数学100与政治65数学130是两种层次(此例子同样适用于同一科目里的不同题型或不同章节)
(6)阅读朋友圈的读法与做英语阅读的读法应该是两种层次(扫读与精读)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即考研一路上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你动脑子权衡。这里再强调一下老生常谈的大道理——二八法则:20%的事情需要你投入80%的精力,80%的事情只需要你投入20%的精力,然而不应该有任何事是值得你投入100%精力的(包括考研)。考研总分500分你拿到80%(400分)就已经是高分了,而若想贪得那另外的100分,即使付出额外的代价也是不一定成功的。这个道理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即是大家需要把握好每一部分的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哪部分是80%、哪部分是20%。


3、考研不应该是这段历程的全部
这一条是接着上一点引申的,而且后面阐述状态的时候会细说,这里稍微点一下。
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是需要有连贯性的,一旦某一阶段我们完全把它们放下,那么便会有遗失的风险(即失去本心),因此保持本心的一些习惯(诸如记录、反思、阅读等)需要始终保持者,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二八法则的20%部分即使比例很少,做与不做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另外就考研这件事本身来说,并不值得耽误我们这半年多一切的时间。我们还是有时间弹性来保有一定程度上的个人空间。并且就出路来说,我建议大家不要完全押宝于考研。前中期大家考研节奏也要紧张起来,这样整个阶段都能匀些时间给留学申请或者部分的校园招聘——给自己备一条后路。不要怕所谓的分心,统筹好了是可以兼顾(下文会提供一些例子)。并且适应多线操作不同的事情,是以后步入社会必备的技能。


4、善于统筹利用你所拥有的资源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之前给自己定过一个十二字准则,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扶持”。大家请明确即使是考研这样看上去很封闭的事情,也是需要充分利用外力的推动的。这里可以举的例子太多了:完整消化几集网课可以节省你大量苦思冥想的时间、最大化发挥研友之间的力量、学校图书馆相关的学术资源(你可是为此付了学费的)、借鉴前人总结的知识体系节省自己整理的时间等等。请时常跳出这个棋盘来审视问题,盘算自己手上已有的资源,衡量每一步行棋的最优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59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探讨一下考研应该具备的状态:
1、尽早确定报考的院校与专业
只有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备考效率,并且更加宏观均衡地制定备考计划。请记住当下考虑不清楚的事情只是单纯地拖到以后依然会犹豫不决,并且在这段时间你会不禁浪费很多时间去查询各个学校相关的信息。对于考研来说,单位时间的质量随着考研阶段的推进而不断提高,所以当下抽出整块精力来做选择是值得的。有些同学的想法是想等到暑假左右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抉择,我认为这对于专业课统考的同学们是可取的,而对于其他大部分考生,还是早些锁定目标,与相应的学长学姐建立稳定的请教关系为妙。尤其是对于考名校的同学,如果缺少做决策的能力与效率,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偏差。

2、保持专注
在学习过程中,请隔绝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感受你所学的内容。专注的状态是取决于心境的,它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大家可以记录并比较一下自己不同心境下的学习效率,天壤之别。因此大家在这一年的备考过程中请逐步探索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严格保持自己学习时投入的精神状态。我每天会通过每天中午的午睡、下午吃饭前会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晚上回到寝室时的热水澡,缓解了我的精神上的疲乏与心态上的波动,得以在一天的各个阶段保证比较高的学习效率。
我认为在保证通常情况学习状态稳定的前提下,遵从自己的内心是最高效的:状态亢奋的时候多学会,精神萎靡或者心境有较大波动时,不妨停下来去忙些其他的事情,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不仅效率比较低,并且吸收的效果也不好,适得其反。对于我来说,我会利用这段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朋友小聚一下、采购下个阶段的物资、补个觉之类的。所以我每周的休息时间是不固定的,而且我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倾向调整自习地点来刺激自己的效率。

3、兼顾,提高自己并行处理和切换任务的能力
这一点之前有提到,我们并不能以考研为借口而与外界隔绝,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计划让自己保有正常的人生状态,为考研的不确定性铺好一条退路。每天学习5个小时与9个小时有差距、9个小时与12个小时可能有差距,但是12个小时与15个小时则没有分别,甚至这额外3个小时的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学习效率曲线与税务专业课中最优税率的拉弗曲线都可以直观体现这个道理。强迫自己适应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这不仅仅是为了协调考研与其他事情的处理,考研的学习过程中各科内容的转换也是如此。

4、极端压榨自己的时间
压榨并不与上一点相悖,这里是指在每天所安排的学习期间中,我们要不择手段地榨取每一秒所能发挥的潜在价值。下面我根据我的备考情况举几个例子。
(1)同一时间段安排相似性质的任务,以此减少状态转换所带来的时间损耗。对于对答案等精神强度要求不高的任务,我放在零碎时间或者状态较差的时间段来完成。做题与对答案分开也相当于安排了一次复习。特别的,我会在午睡前看政治的知识点或者对1000题的答案(在加入政治这一科之前这段时间我用来学CPA。。),看到出现睡意的时候我可以做到闭眼就睡。
(2)我二战时的寝室与自习教室的距离大概是15分钟的步行,从5月初到初试,我在这段通勤过程中完成了英语单词的记忆、后期部分英语作文的背诵以及粉笔考研app1506道政治选择题及错题重做。
(3)我在学习期间不刷朋友圈、不回微信、不水论坛,这些内容基本上放在临睡前批处理。
(4)我在看考研公共课视频以及CPA税法刘颖基础班时都是两倍速播放,很少会有暂停。这里我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我本科室友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成长过程中欠缺很多资源。他利用大学的四年时光疯狂地汲取命运亏欠他的信息:从86版的西游记到最新的电影,统统1.8倍速播放(走音的那种,喜感而又励志)。如果有同学认为两倍速过快,那时因为还不适应,强迫自己逐步加速一段时间就可以了(我一个南大的学长跟我讲他室友看视频是3倍速)。倍速播放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效率会有额外的提高。这里推荐一下倍速播放不走音的软件:PC端用Potplayer,移动端IOS用OPlayer,Android用DicePlayer。
这里提一下如果能拿到学长的考研视频笔记并且字迹不是太难看的话,就不要再花费时间自己去做笔记了,效率能提高不少。
(5)我在过英语单词或者专业课一轮时速度很快。相应的,我会增加复习的遍数或者扩展其他相关的阅读量,每看一遍都有相应的重点。这样记忆效果反而会更好(其实我一直反感背东西,所以高中学了理,但是从历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我的“背功”其实是更可观的)。在今年专业课出题风格大变的情况下,我的成绩之所以比较稳定就在于我专业课笔记每一页的图像已经刻在我的脑子里了(其实我考试时专业课受到了上午数学崩盘的影响,做题速度过慢导致最后一道大题只来得及写完一半,正常发挥的话成绩还可以好一点)。我正式开始机械记忆专业课的重点是自11月27日,只背了一遍(不过当时确实感觉比较仓促了,正常的话还是建议大家背两到三遍比较稳妥)。
(6)举一个泛读的例子,2014和2015两年的《中国税制》与《税务研究》我只花了两个晚上就过完了,并完成了之前图片所示的记录。如果我之后需要回过头来精读关于某个知识点文章时,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快速检索到——做每一件事时明确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还是上文提到的“度”的问题。“度”的区别再加上刚刚讲的“专注”,往往就是大家投入相同的时间而与经验贴以及其他研友的学习效果与进度产生偏差的原因。

5、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
在这不到一年的备考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无论学习效果如何,请时刻保持充足的自信,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精神支撑。对于任何研友、前辈乃至机构的学习经验都不可以盲从,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惰。时刻都要进行辩证思考,通过质疑、验证和取舍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不二法门。

6、保证自己学习过程的客观性
每个人都有弱点、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有必要经常与研友进行交流与比较、给自己设置一个评价与调整体系,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客观有效的。

7、真正进入状态的考研应该是亢奋、激情的。祝愿大家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对每一项任务的成果满怀期待,享受考研过程所蕴含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3

帖子

38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7 元
注册时间
2013-2-24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21:58 | 只看该作者
3、规划
其实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规划的。一年之初确定好本年要做的几件大事和几件小事、每个月做好当月的主要安排,每周分解相应的任务,依次类推,层层递进。我对于每天的计划习惯采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每一页代表一天,从上到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如果需要安排后面某天的任务时,我就翻到那一页提前登记,行项目完成一项勾一项。不方便带本子的时候会考虑用wunderlist,比较了一下感觉这款产品是我最喜欢的GTD。
考研越到后面的阶段,规划越重要。我从9月份开始会自己做一份考研的月历,把需要完成的内容按每天可以进行的速度向后排列,这样对于各科节点的控制一目了然。另外每项任务需要采用的方法也需预先判断清楚,每种方法起效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什么,随着任务的推进不断进行调整。

4、超前意识
如果你当天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感觉自己的状态以及剩余的时间都很可观。那么建议这段时间再进一步,将后面的任务向前赶一赶。如此可以减少你备考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自己后面状态出现偏差时提供选择权。打过炉石jjc的同学可以感受下,站场抢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出牌的原则都是尽可能规避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对于我,宁肯考研中前期加强度让后期冲刺可能会有喘息的空间,而不是所谓的中前期慢热找状态后期可能时间告急。即使是现在考研初期,能在时间弹性范围内多做些积累就等同于为后面冲刺的黄金期增加时间。以终为始,你可以让考研中前期的单位时间质量无线逼近后期的冲刺阶段。这里再补充一点:状态好的时候依靠惯性顺便做一件事,与之后刻意为之相比,效率存在很大的偏差。

5、痕迹
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养成保留痕迹的习惯。这不仅仅是纪念,更是它们存在过的证明。我本科时候所参加的大多数活动、所取得的成绩都有相应的总结或纪念材料,所以我简历里每一个行项目都可以提供比较直观的例子。因此我在一战失利后的春招过程中,除了PwC(全国仅有一个补招岗,左右全是海龟)、红珏(只招女生)之外,我中途没有放弃的全部拿到了offer。
考研的学习过程中所经手的每份材料每一遍都需要有相应的痕迹。下面直接上例子:


以上是我在过CPA税法的时候(相当于专业课的中国税制)看书的痕迹。绿色的标记是看网课的时候随手勾的要点,批注绿色标注讲义的部分表明这部分需要再回顾一下网课讲义的部分内容,并且在讲义上把相应内容用黄色记号笔标注出来;黑笔部分大多是表明这里需要回顾教材对应的内容;紫色的部分是我10月份CPA临考前复习时标注出来的认为在考研初试前需要回顾的要点;橙色部分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要点或者是需要知识点串联的要点;蓝色部分是补充说明。层次、系统地标记就是我能够两倍速播放网课不需要暂停的原因,并且我后面复习的时候对于重点一目了然,非重点一扫而过或者根部不看。
这里推荐一款APP,IOS上的Notability(第二张图),配一个触屏笔还可以进行勾画和批注,方便资料的携带并且节省很多打印费用。
其实专业课其他内容以及公共课的勾画与上面的思路是相通的。这里补充两个要点:数学做题的时候(比如全书),我会把错一遍的题在题号下面划一横线,再错一遍我会在题号的左面划一竖线,再错就加一竖线,以此类推,一本全书每道题的区别就拉开了。另外做数学题的时候适当批注一下自己的思路。英语做题的时候题号标注方法相同,由于我最后会进行各种错题类型的总结,因此我会把每篇英语阅读错题的错因进行及时的批注。
关于标注什么的大家不要强迫症,比如划线一定要用尺子之类的,这都随意,效率是最重要的,随手标记的形式后面回顾反而会更舒服。

6、课外阅读
我觉得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每天保持聊胜于无的阅读习惯是必要的。阅读和思考有助于更新你的精神,使你保持客观冷静的考研视角。我高中时有幸和我们那届的省理科状元同班,他始终保持着课外阅读的习惯,临近高考之前也不例外(他当时读的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我给自己定过一个“双百计划”,每年读100本书,看100个视频。可惜这两三年过得比较波折,和这个数量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我会把每次读完的书以及视频更新在我的豆瓣上,以此激励我做进一步的阅读。考研期间读的书不多,但是零零星星也在读着。这里推荐几本我当时读过的并且可以帮助大家沉淀心态、有所启迪的书:《平凡的世界》、《教父》、《中庸》、《失控》。前两个是小说都会让你对理想对人生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后两部一个是古典名著一个是当代科普则可以让你从中提炼出可供考研借鉴的思路与方法。《中庸》讲求的修心以及做事时“度”的把握;《失控》中的“九律”则是自然万物的通则,尤其是其中的分布式思维对我二战时分解任务安排计划有很大的启发。

7、练字
这里提一下,字不好看的同学最好在现在买字帖练一下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有必要。同样的答案,阅卷时不同的字迹水平是会有偏差的,而考研在高分段差一两分是很致命的。我的情况是中文还可以,但是英文练得少比较难看,于是我买了一本字帖每天大概练20分钟,练出一定感觉后索性借何凯文每日一句的机会抄写练字。到初试之前,我的英文虽说不上好看,但能保证比较整齐了。

8、批处理
这一点上面说过,手机、采购、朋友聚会、本学期的课程等分批处理,节省精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15 08:30 , Processed in 0.054833 second(s), Total 9, Slave 9(Usage:7.2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