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8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情] 跨专业考研和考研成与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7

帖子

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66 元
注册时间
2015-4-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0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跨专业考研的意义何在?考研为什么会失败?
  考研是一次自主选择提升的过程,每个人的具体目的不同,绝大多数人的目的是提升自我价值,极少数是为了逃避找工作。因为我认为想去找工作的人不会考研,认为工作难的人考研的痛苦过程更是令你痛苦不已。
  我为什么考研?我又为什么跨专业考研?我首先要说,我是一名英语专业的男生,一个从高中开始地道的文科男,今年(2016年)考研跨考计算机专业。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我在英语专业的学习收到了极大的挫折,我选择的不是克服困难而是另起炉灶,不是收拾完废墟再去盖楼,而是去选择一片新的土地重新打地基。除了我英语专业学的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看到了包括英语专业在内许多文科专业的局限性,就是文科生学的和能做的事,理工科学生也能做,比如说文员、助理、管理、销售等,但理工科做的,比如说机械制造、软件开发、建筑设计、生物制药、精密仪器设计等工作文科生却无可能去做,因为根本就不懂。自身不足(内因)加上文科的局限性(外因)导致我想另辟蹊径去学习一门理工科去考研。
  此想法谈何容易,学习理工科意味着要学习不仅是文科生惧怕连本身是理工科的学生也惧怕的数学,还有要学一门以上你之前一点的看不懂的全是火星符号的专业课,但你想,大家都想避开数学,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数学可能会带来竞争压力小的好处。先开始有人推荐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但后来选择了计算机技术,主要原因是本校有计算机技术专业的考研点,电气工程没有。既然是文跨理,那么在选择学校时就以最稳妥的为主。
  学习的过程也是极其艰辛的,面对英语专业从未接触到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数学二)我思索了很久怎么学,最后选择从网上看视频学习,最后效果还可以,基础知识都学会了,可惜2016考研数学难度颇大,导致高考后第一次参加数学考试的我无的放矢,还好数学二分数线过了国家B区三分(差A区一分),这就为后来的调剂埋下伏笔。专业课也是网络视频,但是断断续续到考研前一天也没能系统地学习一遍。英语和政治就是见缝插针的学一下最后没有出现极端失误,安全通过了。
  初试结束后我基本是抱着一点希望也没有的态度走出了考场,数学考的太差,就算政治英语专业课全过,数学也不可能过了。我就浑浑噩噩的过了一个半月,等到成绩出来后才发现有一定线希望。数学刚好过了去年B区线,再加上今年数学剧难分数线肯定会下调,至少能调剂了。
  调理之路可谓是煞费苦心,我一共收到五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导致我都选择困难,最后去了我本校的兄弟学校成功被录取了。总而言之,如果从跨专业的角度考虑,我是成功的,但从学校的角度我是失败的,因为目的不同,最后的选择就不同。考研失败有两种人,一种是分数线没过,这类人我只能说再努力努力吧;另一种人是分数线未达到目标院校最后哪也不想去最后失败。一种是自然淘汰,一种是自我淘汰,人各有志,选择的权利都在自己,没有对错,考研的过程即艰辛又充实,是一群为最求知识而自我选择奋斗的年轻人的一场青春之旅,无论成败都是人生不可磨灭的财富,为今年所有考研成功的学子而送上祝贺,也为努力学习但没有成功的同学感到可惜。人生的道路要放开地去走,每一个人既是步行者又是开拓者,开拓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奔向辉煌。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2 元
    注册时间
    2017-12-11
    沙发
    发表于 2018-3-4 0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我可以问下什么学校吗我也想跨专业考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9 04:43 , Processed in 0.034415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