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考研”,这三个词,是我在人大念书每天都围绕我的词。 2013,2014,2015,认识了那么努力的你们,2016我还会在这里。 我考上当年,写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研经验——独孤九式】,两年的积累,我的心境不一样了,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 这个帖子是一个答疑帖,汇集了两年以来,许许多多的同学问我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你也可以把你的问题留下,加入我们。 这是一个专业课分析题,汇集了历年真题,考情变动。 这是一个导师咨询帖,想知道专业学术的新动态可以咨询我。 这是一个青春奋斗的帖子。 欢迎,人大所有公共管理类考研的咨询,我都略知一二。 1、 师姐,人大歧视二本院校的学生吗? 这是,我接触到的最多的问题没有之一。 首先,实事求是的说,任何一个学校、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身好,喜欢好学校的学生,这是肯定的,但是“喜欢好学校的学生”的反面不是“歧视二本学校的学生”。因为,客观的事实是,考人大的学生中有六成甚至更多成是二本院校的。 其次,在初试的时候,人大绝对没有歧视的。初试的保密工作做的是超级好的,不存在部分人说的,什么“人大不喜欢xxxx地区或学校的学生,就在改卷子的时候压这些人的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人大研究生阅卷都是导师阅卷,这些导师身处高位,犯的着为了XXX发错误冒险吗?录取张三跟李四跟他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初试尽情的努力发挥你的才干吧。 最后,复试。复试主要三个东西,专业课面试个人综合素质>学校>笔试。然后再结合初试成绩计算加权,加权公式最后决定录取。不得不说,存在部分人,背书做卷子很厉害,但是专业课面试的时候临场发挥不好。但是,初试成绩好的人,复试都是比较安全的。这一阶段,学校出身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不要一天天“二本、二本的”,之所以考研之所以选人大,不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出身么。那既然已经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了,就不要在乎自己的出身,因为那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情,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考研成功,考上人大。 2、 师姐,人大难考吗? 哈哈,这问题。每个问这个问题的同学,心中肯定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首先,人大很难考,考研的众多学校中,人大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请问金字塔是什么形状的呢?金字塔是三角形的,顶端窄底端宽,所以能爬上去的人那是少数。 但是,人大绝对比你想象中的容**。我是跨学校跨专业考的人大社会保障,在此之前对社会保障一无所知。但是,我对比了几个学校的社会保障考试题目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人大。因为,人大的考试题目比较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是校训。所以,对于基础不是很好或者是跨专业的人来说是比较好把握的。仔细、理解、背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师姐,你能给我讲一下人大社会保障专业与其他学校社会保障相比的优势吗? 前面说过,我是属于跨学校跨专业的选手。我粗略的查阅了几个学校社会保障专业学信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原谅我的肤浅,我只考虑顶级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选北京大学是因为北大专业课数目好多啊(原谅我是一个走捷径的人)而且,社会保障在北大沦为了社会学的附庸。清华啊,好高冷的名字啊,我怎么觉得这俩字跟民生的社会保障那么不融合呢,哈哈,开玩笑的,不选清华貌似是因为它考数三。 武汉大学。武大那是社会保障的王牌学校,老有地位了。我亲爱的敬爱的导师就是武汉大学毕业并在武汉大学执教多年后调入人民大学的。武大历史悠久,985高校,离我家还近,并且老师和学校的科研能力很强。但是,我还是没有选择武汉大学。我考研是为了开阔眼界,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最好找个好工作。武汉大学,不得不说,他的地理位置不行。 浙江大学。我很喜欢的大学啊,有木有哦,高中的时候老师让我考北大,我说我考不上,但是有信心考浙大,结果哎,浙大没去成,去了另一所985。考研我第一时间考虑的是浙大,结果,浙大的社会保障偏重精算(原谅我那渣渣的数学成绩)。而且,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中国的很多资源都是集中在“北上“的,“广深”都不怎么算的。所以,最后也是放弃了浙江大学。 Duangduangduang,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排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大学之后,我留下了人大。选它的原因,就是对比其他大学各自的优劣势得出的啦。 首先,它在北京。帝都什么都贵,能在这上大学,能接触到其他地方都接触不到的东西,能获得别的地方都没有的机会。 其次,它够好。在全国,谁不知道“北清人”。没进入那个阶层,是体会不到名校效应的,资源的聚拢效应。 最后,最重要的是,我能掌握它。人大在北京又怎么样,它够好又怎么样,我考不上都是白搭。人大社会保障的考试题目比较的注重书本和基础,虽然这几年慢慢的会灵活的变动,但是他的本质还是注重基础。 如果,你也有选择考研目标学校的困扰,不妨像我一样,列举几个条件是目标学校必须具备的,这几个条件必须是你不能将就的。地域、就业、学校名气、专业课考试风格是否适合自己。 4、师姐,我现在考虑xxx学校,但是我自己是很想考人大的,就是怕考不上,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前面,我们介绍了几所学校与人大的对比,我相信,每个人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都是久经纠结,历经多时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说一个大家都在说的问题“屌丝逆袭”。 大家都在说“屌丝逆袭”,屌丝,又称矮穷挫(表打我,我也是一个屌丝)。但是,我会告诉你,现实中,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富帅),登上人生巅峰的事情通常只会发生在高富帅、白富美身上么?社会为屌丝逆袭创造了什么机会呢。所以,很多人寄希望于通过考研,进名校实现自己的屌丝逆袭梦。但是,请各位同学清晰认识一件事情,那就是普通的大学高校的研究生是无法实现屌丝们的逆袭的,只会让你更屌丝。 首先,一般学校的研究生绝壁没有他们自己的本科生值钱。你觉得本科是清华北大的厉害,还是研究生才是清华北大的厉害(我们只说大多数情况)。研究生,其实在很多学校可以说是所有学校,待遇都是不如本科生的,因为人家是亲生的,你是过继的。 其次,中国的高校有很严重的等级序列。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同梯队的学校之间,差距不会特别大。但不同梯队之间差距,那是相当大的。我本科是山东大学,属于第二梯队,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很不错的学校了。但是,我来了人大之后才知道,以前是坐井观天。 最后,在前面两个原因的背景下,普通学校的研究生是生存现状是比较困难的。第一,普通的职位,待遇一般的职位,人家招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或者是好点学校的本科生就够啦,要你研究生何用。好的职位,人家为什么要你一个一般院校的研究生啊,那种待遇好职位发展好的岗位,用人单位是需要出身好的人,一方面是问了装门面,一方面是人家好学校的研究生确实是厉害呀。 上面的言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说的太过啦,过分夸耀人大这种好学校啊。哎……我可是冒着被喷子们喷的绳命危险说出这番话的。包括我自己在内,非第一梯队学校出身,研究生考上人大的人很多的,他们现在工作啊、人脉啊、今后的发展啊,那都是之前不能比的。还是那句话,站在食物链顶端,那才叫逆袭。在同一个平台蹦跶那是怎么回事? 好了,回答我们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都有逆袭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实现。注意,我用的是勇气和能力。当你在两个梯队的学校左右为难时:问问你自己能不能将就?问问你自己3年或两年之间后要的是什么或者更长远的将来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现在,在这个毕业季大家都有出路的时候要的是什么。)问问自己有能力实现吗?抓的住的才是真实的。 问完了,自己直觉的第一个答案,就是你该选择的那个目标。如果你要再继续纠结那就陷入死循环,无解。 5、师姐,社会保障专业与其他专业考研的对比? 这也是一个常问的问题。问的很好啊,我自己当年问过自己很多次。 首先,社会保障专业不是万金油专业,说实话算的上是冷门专业。咱们不能跟经济金融、律师这种热门的比,也不能跟统计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比(在这讨论的都是大学读文能选择的专业哈,理工科,对我来说是外星来物)。这个世界上有句话,叫做“现在你流的泪,就是你当初选专业脑子进的水”。所以呢,如果你能力真的很高,而且很喜欢数学,喜欢跟数字打交道,也很有信心的话,我建议是选择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毕竟,今后的10年是金融界的10年。虽然,都说经济、法律毕业生烂大街,呵呵,那是你没有见到顶级学府的经济、法律毕业生,他们进的行业和单位是我们普通人都接触不到的。但是,这个世界总是存在“但是”(嘿嘿,嘿嘿……)总有些人,不适合经济金融类、法学类专业。就像我,我不喜欢数学,虽然高中数学还可以,但那都是强撑的。我神经很粗,能用来抽水用的,我也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所以我还是选择一个平平淡淡的,但还是比较好的专业吧。 其次,社会保障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比较。企业管理、人资就业前景肯定比社会保障好啦。恩,无可回避的,就是经管类的专业考研都要考数学。好了,我相信你们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对的就是你们想的那样。我数学不好,我不选经管。 再次,社会保障跟同类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比较。前面说的社会保障跟万金油专业的对比,现在是跟同类公共管理类。公共管理是一个大类,下面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这几个专业就业前景(全国院校来看),排名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那,又有同学要问了,为什么不选人大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呢?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后面会讲到,那是因为我选择的是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社会保障啊。劳动人事学院在全国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最后,社会保障与语言类、新闻传媒类专业相比。社会保障跟着几个专业相比,撇去个人喜好和能力擅长不管,语言类、新闻传媒类的出路会更好。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说了一句大实话,那就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前景并不是很好,因为塔是冷门专业。这种冷门专业要想就业前景好(毕竟,目前就业好才是王道,别跟我说读研是为了进修,除了进修我们这些屌丝还需要生存,好伐)就必须与名校搭配,或者特殊的平台搭配。所以,人大、北大、清华、武大、浙大、南大、南开等这些学校的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前景还是很好的,其他一些普通学校的社会保障专业,我不得不说前景堪忧。 6、师姐,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出来都干嘛? 恩,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有人说,中国一流的学生就业了,二流的学生出国了、保研了,三流的学生考研了。恩,虽然,我不是跟赞成这句话(赞成的话,那我自己不就是二流学生了吗?哈哈哈)。但是,不得不说,就业确实是目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没有办法,谁让我们这一代人赶上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这个阶段呢。我对其他学校的社会保障研究生的就业不是很了解的,那我就说一下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事情吧。 考公务员。考公务员几乎成为了所有专业的考生都会经历的事情。而社会保障专业确实是考公大军中的一只骨干力量。而且,有人说越是冷门的专业越是不好就业的专业考公务员的人越多决心越大,像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专业的同学,要说了“我跟你什么愁什么怨,我躺着也能中枪”,O(∩_∩)O哈哈哈~。)等等。 去企业做HR。是的,HR。HR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职业,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好,职业通道会越来越顺畅。当初,我选择人大社会保障专业也是因为,我有个在北京外企高层的表姐,她很赞成我考人大社会保障,然后出来做HR。社会保障,之所以能够拿到HR这一职业的敲门砖,是因为它与劳动关系和企业五险一金社会保障关系有关。但是,各位同学,并不是每个学校的社会保障专业的人都能去做HR的。别忘了,还有人家正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存在。他们,分分钟在专业上碾压你社会保障。那,我们社会保障专业的人,如何生存呢,好了,还是那就话,我们不跟你拼专业,我们拼学校和平台。据我自己亲身经历,社会保障专业做HR比较受企业欢迎的,排在第一位的是人大,其次是央财、首经贸等(原谅我,我只知道北京院校) 去做企业做行政、文秘、产品或市场等。行政跟HR,很多人说是一样的,其实中间相差还是很大的,比如我们班的同学是绝壁不会将就自己去做企业做行政的。文秘的话,很多企业都需要,通常对口专业有中文、新闻,偶尔会有企业要社会保障的。产品和市场的话,那就是属于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从事的,门槛比较低了,但是做的好的话,那绝对是升职加薪最快的。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那么,有人又要问,人大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出来都干嘛去了。恩,我们出来90%都去企业做HR啦。企业性质集中在国企央企,行业各行各业(其实就是五花八门,嘿嘿),待遇,在全国研究生应届毕业生中算是上等吧。后面会专门说劳动人事学院的整体情况,介绍这个独特的存在。 7、师姐,八一八劳动人事学院吧? 好的,做过功课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全国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社会保障专业的考研会比人大的劳动人事学院的社会保障热。他的热门程度绝不亚于一般学校的金融、法律、企管等热门专业。那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的平台,就是人大和劳动人事学院。 首先,人大让社会保障这个专业进入了前面说的,大学的第一梯队。人大,地处北京,中国人民的大学,党一手创办的学生。他没有北大清华那么高大上神一般的存在,它很接地气,企事业单位都很喜欢人大的学生。 其次,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是当时的国家劳动人事部与人大联合创办的,所以学院的名字会叫劳动人事学院。它是全国唯一一个将所有劳动学科的专业集中在一个学院的特例。它的基本情况: 专业分布:现在研究生一共有四个专业,老母鸡劳动经济学、然后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劳动经济学授予经济学学位,劳关、社保、人资授予管理学学位。研究生考试中,劳经和人资是要考数学的,劳关和社保不考数学。招生人数上来看,人资最多,社保其次,再次劳经,劳关最后。 在人大的地位:人大的学院一共被归为五部,人文学部,社会学部、经济学部、法政学部、理工学部。劳动人事学院被归为经济学部,其就业率和质量历年都排在全校前三。在2000年前,劳动人事学院的财政大权是独立于人大的,劳人院为全国培养了众多的劳动学科的专家教授、为政府部门的培养了众多的劳动领域的干部、为各大企业培养了众多的骨干,很多中国垄断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优化都是劳人院做的方案。用句其他学院的同学的话,来说:为什么,每次来面试的时候,都被你们劳人院的人围剿?为什么面试官都是你们的师兄师姐? 8、师姐,人大公共管理学院是不是也有社会保障专业,他们有什么区别? 恩,是的人大社会保障两个学院都有。一个在公共管理学院,一个在劳动人事学院。区别: 首先,考试科目不一样。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考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学科基础(限定的管理学和社会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考社会保障、学科基础(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三选二,自由搭配)。也就是说,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保障是不考社会保障专业这门课的,考的是公共管理的知识。 其次,招生人数不一样。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招3-4人,因为公共的社会保障专业是隶属公共管理学院下的一个研究所的,跟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组成一个班。劳动人事学院的社会保障招生16-18人,独立成班。 再次,就业。两边的就业差不多吧,硬是要排序的话,那就是劳动人事学院吧。 9、师姐,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考试科目和用书是哪些? 首先,考试科目:社会保障考社会保障、学科基础(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三选二) 其次,考试用书:人大官网09年之后是不指定参考书的。我们一直沿用的是09之前的参考书。 社会保障——两本。郑功成教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保障学》,潘锦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会保障学概论》。 社会学——一本。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然后第四版,作为补充。 管理学——两本。方振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基础》第二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第11版。 经济学——一本。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 具体的,考试科目的分析和每本参考书的分析,请详见附件【专业课书目解析】 10、师姐,经济学难吗?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该如何选择更好? 恩,又到了做选择的时候了。哈哈,给了你选择的空间你反而纠结了。其实,说实话,很多的纠结,我相信大家心中肯定都是有答案的,只是想找个人给你心中的答案一个肯定而已。 社会学,用的书是郑杭生老师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书看起来通俗易懂,很多的都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建的现象,只是经过社会学家的加工变成了理论(我不是说,他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没那个意思哈~~~)。考试的,时候基本都是书上的内容,几乎不超出书本。 管理学,用的书是方振邦老师的《管理学基础》,罗宾斯《管理学》。这两本书,主要以方振邦的为主。考试内容,内容全部是书上的,但,这几年有点结合现实的管理实践,但是理论全是书上的。 经济学,用的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经济学比较注重理论的运用,一方面是用理解解释经济现象,另一方面是用理论进行计算。整体考试题目也基本跟课后习题差不多。会涉及部分数学,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数学。 我只能跟你说我理解中的每一科目,具体的搭配都是看自己擅长的。希望,你们能在我的陈述中找到信息,肯定你自己心目中的选择。 11、师姐,人大考研看重成绩吗?需要发文章吗?需要有科研经历吗?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会看成绩、科研经历,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还有什么比成绩更能衡量一个学生呢,至少,现在大家都在这么多,这个标准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作为学生,就该学习成绩好。我如果不是本科学习成绩好,初试复试成绩好,我想不会选到我现在的导师。 如果,你还来得及。那么,你要尽你的可能提高成绩,无论是以后考公务员、考研、去企业找工作,那都是要看成绩的。上海应届生落户打分中,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以后,北京户口也要实行打分制了,那么我想成绩,肯定是一个重要指标的。至于,发文章,那是一个比成绩更高的要求了,有这方面天赋的可以多写写,让老师帮忙发。科研,经历的话,有机会要多加入,以后自己的简历上也会好看点。 如果,你的成绩什么的都已经成定局。也没有必要担心,挂科的,也不用太担心,只要你在本科毕业之前补上就行。这个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 12、师姐,有必要报考研班吗? 首先,在你的时间和金钱允许的情况下,报班总比不报班好,这个大家都知道。有没有必要报班,大多都是纠结于两个原因:第一,自己专业课的书没看、公共课的书也没看,没时间报班,报了班也没什么效果。第二,辅导班挺贵的,金钱上有点紧张。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是纠结与没时间和精力,而不是金钱。那么我的建议是,向公共课这种,没必要报那种全程,从什么春季、暑期、秋季到冲刺、押题。这样全程报下来,多浪费时间啊。尤其是暑假之后,我是不建议花那么多时间,在辅导班身上,因为9月之后文科类的专业考研就该进入全面背诵阶段了。这个时候,再去上辅导班,一方面耽误时间,一方面会打乱计划。 其次,辅导班有效果,但肯定不是立竿见影的。辅导班老师所讲授的那些东西,其实最后还是需要你自己,经过思考,要动脑子的。所有的知识,无论是经过眼睛还是经过耳朵,都不会变成自己的,都必须经过脑子,才能变成自己的。 13,师姐,很多人说潘老师的书比较重要,那郑老师是不是不重要了? 恩,为什么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非得要,分出你我,非得要做二选一的选择题,而不是一加一的选择题呢? 是,最近几年社会保障的专业课,确实是有一部分题目是潘老师书上的。但,我不知道你们从哪得出的结论:潘老师的书重要程度高于郑老师的书的。 我来,分析一下这个误区的的来源啊。第一,潘老师的书,很多同学没有接触或者接触了没有认真复习,导致一出潘老师书上的题目,就有慌张。这就出现了两种效应,集群效应和扩张效应。集群效应,是指潘老师书上的题目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所以一传一,十传百,大家都觉得考试重心转移了。扩张效应,当出现潘老师书上的题目自己不会的时候,就开始事后回想,将这个不会的题目全部扩张到潘老师书上,认为,但凡是不会的题目就全部是潘老师书上的。而,你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看历年真题,有哪一年郑老师书上没出过题目?答案是,每一年郑老师书上都出了题目,年年如此。只是,前辈们都告诉你,郑老师的书很重要,然后你再复习的过程中很注意很在乎,导致你会。假设,有胆量的同学可以试一下,你不看郑老师的书,只看潘老师的书,你试试。 所以,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说,两本书都很重要,我们不要非此即彼,而是要相互融合。 14、师姐,潘老师的书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喂喂,问这个问题的孩子都拉出去枪毙五秒钟。你们可真是两极分化,一方面,有孩子说,潘老师的书重要,是不是郑老师的书就不重要了。另一方面,有人又感觉想偷懒,不知道潘老师的书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最低的要求:我给你们录制的潘老师书的那个视频里,标红了的部分,需要完全掌握。至于你要问我最高的要求,那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