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答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1748
威望
35154
K币
91129 元
注册时间
2011-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真题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并不容易,但公认为彼得•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1954 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从1978 年开始,伴随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一些大企业中试行这种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
(一)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一手段”链。
(二)强调“自我控制”。
   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刨造性的;如果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那么“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下应当是行力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促使人们尽力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三)促使下放权力。
    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气氛更有生气。
(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容易根据对员工的印象、思想和对某些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评价。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简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2、什么是德尔斐法
    答:德尔斐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城中有座阿波罗神殿可以预卜未来,故借用其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采用寄发调查表的形式,以不记名的方式证询专家对某类问题的看法,在随后进行的一次意见征询中,将经过整理的上次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专家,让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特别要求那些持极端看法的专家,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经过几次这种反馈过程,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趋向于集中,从而使调查者有可能从中获取大量有关重大突破性事件的信息。
   为了提高德尔斐法的预测效果,一方面要慎重地挑选专家组的成员;另一方面要将征询的问题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预测期间提出各种课题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二)对课题范围内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三)对各种科学技术决策、技术装备、课题任务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
   (四)对为了达到某个目标,需要采取的重大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实施和完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价。在提出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获得同类的和可以相互比较的回答,以便于在专家调查的最后阶段对评审资料进行数字处理和汇总。德尔斐法与其他许多预测方法不同,不是非要以唯一的答案作为最后结果。其目的只是尽量使多数专家的意见趋向集中,但不对回答问题的专家施加任何压力。这种方法允许有合理的分歧意见。兰德公司对德尔斐法的特征有过这样的说明:让作出相当极端的答案的人负责证明自己的意见,这会对那些没有确实可靠信息的人产生影响,使他们改变自己的估计而向中间靠拢;同时,也会使那些持不同意见又觉得自己有充分论据的人倾向于保留他们原来的看法,并为其辩护。
德尔斐法不是没有缺点的,有人认为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不够高,容易对不明确的问题(问题的两意性)过分敏感等。这些都需要预测者在提出问题和每一轮调查表的设计中特别注意防止。
3、什么是决策?
    答: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H.A.西蒙认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1)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3)对诸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4)对于付诸实施的抉择进行评价。决策过程的前三个阶段,与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基本步骤是紧密联系的。主要关心的是:问题是什么?备择方案是什么?哪个备择方案最好?显然,前三个阶段是决策过程的核心,然后经过执行过程中的评价阶段,又进入一轮新的决策循环,因此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一实施一再决策一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贯穿于全部管理活动的始终,即贯穿于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和控制活动之中。西蒙认为:“为了了解决策的含义,就得将决策一词从广义上予以理解,这样,它和管理一词儿近同义。”可见,广义的决策实际上就是管理的全过程了。
    西蒙的决策定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决策过程与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联系在一起,指出二者遵循的共同规律,从而为决策研究开辟出一个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但是,也应当注意到,自西蒙之后,一些管理学家过分地扩展决策的定义,甚至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是不恰当的。如果把管理看作只是做决策,无疑将会使管理的定义失之偏颇,既不便于对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科学的分类,也无法将许多实际上属于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进去。例如,领导者利用他的个人权威(性格、品德、价值观、威信等)对下级施加影响使之为组织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就不是一个决策过程。
反之,将决策都看作管理,又使得管理的含义过于宽泛。因为任何活动,无论是组织的还是纯属个人的,都有个选择和决策的问题。然而,家庭主妇到超级市场去选购商品与经理决定公司的投资方向,无论如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4、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答:法约尔1916年问世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然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企业之外,还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他的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的活动,而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这六种基本活动是:(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2)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5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6)管理活动(其中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在这六种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同样的,其他五项属于企业的活动也需要管理。
    2.法约尔的14 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简明的14 条管理原则。
1)分工。他认为这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有效地使用劳动力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各种机构、团体、组织中进行管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2)职权与职责。他认为职权是发号施令的权力和要求服从的威望。职权与职责是相互联系的,在行使
职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都是组织上的缺陷。
3)纪律。纪律是管理所必须的,是对协定的尊重。这些协定以达到服从、专心、干劲,以及尊重人的仪表为目的。就是说组织内所有成员通过各方所达成的协议对自己在组织内的行为进行控制,它对企业的成功与否极为重要,要尽可能做到严明、公正。
4)统一指挥。指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5)统一领导。指一个组织,对于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即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不能超越组织的利益。当二者不一致时,主管人员必须想办法使他们一致起来。
7)个人报酬。报酬与支付的方式要公平,给雇员和雇主以最大可能的满足。
8)集中化。这主要指权力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问题。要根据各种情况,包括组织的性质、人员的能力等,来决定“产生全面的最大收益”的那种集中程度。
9)等级链。指管理机构中,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这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违反它。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法约尔设计出一种“跳板”,也叫“法约尔桥”,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快速解决问题。
10)秩序。指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应该规定其各自的岗位,“人皆有位,人称其职”。
11)公正。主管人员对其下属仁慈、公平,就可能使其下属对上级表现出热心和忠诚。
12)保持人员的稳定。如果人员不断变动,工作将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13)首创精神。这是提高组织内各级人员工作热情的主要源泉
14)团结精神。指必须注意保持和维护每一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法约尔强调指出,以上14 条原则在管理工作中不是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部是尺度问题。在同样的条件下,几乎从不两次使用同一原则来处理事情,应当注意各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是灵活的,是可以适应于一切需要的,但其真正的本质在于懂得如何运用它们。这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
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也即“分寸”)。
    法约尔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可以也应该像技术能力一样,首先在学校里,然后在车间里得到。为此,他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管理理论,首次指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可以用于各个组织之中,他把管理视为一门科学。提出在学校设置这门课程,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宣传、普及和传授管理
知识。
综上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后人称他为“管理过程之父”。
二、论述题
1、影响集权或分权程度的因素除了受到管理者个性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
    答:1.决策的重要性。2.政策的一致性要求。3.组织规模。组织规模大,决策数目多,协调、沟通及控制不易,宜于分权;相反,组织规模小,决策数目少,分散程度较低则宜于集权。4.组织的历史。若组织是由小到大扩展而来,集权程度较高;若组织是由联合或合并而来,分权的程度较高。5.最高主管的人生观。6.获取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主管人员的素质及数量,也影响着权力分散的程度。主管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管理能力较强,则可较多地分权;反之应趋向集权。7.控制手段。通讯技术的发展、统计方法、会计控制以及其他技术的改进都有助于趋向分权。但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会出现集权趋势。8.组织营运的分散化。9.组织的变动程度。组织正处于迅速发展中,要求分权。原有的、较完善的组织或比较稳定的组织,一般趋向集权。有些问题的处理有很强的时间性,而且要随机应变,权力过于集中容易贻误时机,处理此类事项的权力应当分散,以便各管理环节机动灵活地解决问题。10.外界环境影响。决定分权程度的因素中,大部分属组织内部的,但影响分权程度的还有一些外部因素,例如经济、政治等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常促使集权。正如戴尔写道:“困难时期和竞争加剧可能助长集权制。”
2 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并回答对于这些问题分别采取什么管理方法?
    答:尽管主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作决策,但大量管理实践表明,一位主管人员整天忙于作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常常是一种管理不善的征兆。事实上,当问题已发生,还没有着手解决之前,应首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需要一项决策?”这里,思考的出发点,是正确判明问题的性质,即完全是属于例行问题还是例外问题。
   (一)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处理例行问题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不是要每次都作决策,而是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使得当问题重复发生时,不必再作决策,而只需根据已有的制度和规则按例行程序处理即可。
    管理者每天大量遇到的是例行问题。例如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等方面的问题。但为什么不少主管人员总把这些问题当作例外问题处理呢?为什么许多主管人员每天、每时几乎都陷在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决策中呢?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在于诸多的管理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某些
特点,使得仅根据是否具有重复发生的性质这一简单特征,还不容易判明哪些问题属于例行问题,以及复杂问题中包含的例行性成分。
   (二)例外问题。只有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例如,组织结构变革问题;重大的投资问题;开发新产品或打入新市场的问题;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问题;重要的人事任免问题以及重大政策的制定问题等。这类问题为数不多,但却是
真正要求主管人员倾注全部精力,进行正确决策的问题。
    处理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无论从决策的性质还是方法上来看,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决策。前者一般有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后者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最终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创新。
前面提到了例行问题、例外问题,西蒙从解决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出发,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并进一步指出,提高人们的非程序化决策能力,化非程序化决策为程序化决策,是今后决策研究的方向。
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的程度。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因而,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并非是真正截然不同的两类决策,而是像一个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在统一体的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而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我们沿着这个光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程度的各种决策。
除了可以从问题本身的性质出发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以外,还可以根据决策时采用的不同技术和方法来区分这两类决策。我们可以简单地按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以及传统式和现代式四种因素将决策技术分为四大类。

三、材料分析题
请回答该公司战略如何制定和实现?
    答:制定战略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极端重要而又非常困难的工作,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系统分析,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依据一定的原则。战略制定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以及战略部署和展开等环节。
制定战略的核心在于正确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认为,应当回答三个问题,即我们的企业是个什么企业?将是个什么企业?应该是个什么企业?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问一下: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的顾客购买的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当进入什么市场?”“什么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显然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即战略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竞争对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增长目标、产品结构、主要市场分布、市场地位和组织结构,以便从中掌握竞争对手的自我估价、战略方向、市场布局、竞争地位以及组织结构体现出的战略重点。
    2.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的分析。主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新产品和技术储备。设备先进程度、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销售队伍的素质和经验、销售组织与售后服务网、研究与技术开发投入比例等进行分析,以掌握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水平、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销售能力以及生产效率。
3.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收贫性、周转性、经营安全性、偿付能力、折旧率以及成长性,以掌握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结构以及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能力。
4.领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最高主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管理阶层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管理方式和竞争方式等。竞争对手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看到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制定竞争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2016考研er福利活动:专业课资料200元下载劵专硕复习攻略、院校选择技巧 名师告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5 00:40 , Processed in 0.041150 second(s), Total 8, Slave 7(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