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56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七届] 为南大奋斗的那些日子

[复制链接]

8

主题

34

帖子

993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4
威望
340
K币
653 元
注册时间
2012-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已分享过经验帖,既然举办征文,那便来凑凑热闹吧~
     距离复试过去已几十天,拟录取名单也公布了出来。这篇经历谈早已打算写一写,只是由于这样那样的事情,纷纷扰扰,难以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容我能够好好想一想,梳理思考回忆,从而给出一个不错的完本。早在考前,自己便做出承诺,若顺利考上,必将回馈,将某种特有的精神传承下去。现在总算有了时间,午后阳光斜照,远处的汽笛声,操场上青春跳跃声,混合着室友此起彼伏的打呼声,充斥着某种意蕴悠长的大学末尾气息,处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中的我,也总算能调整好思绪,好好谈一谈考研,谈谈过去这一年时间的种种过程和思考。细心的读者应该早已发现,我在这里用的是“经历谈”,如同Daniel先生去年引用的那个句子所言“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需求和适用。所以我打算在这里以一种尽可能详细和完整的笔触,勾勒出一条过去一年本人的考研线,以供诸位参考,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辩证地阅读,结合自身情况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择校
      关于择校,网上有不少谈择校的帖子,Daniel先生去年在论坛发表了两篇专门谈择校的文章,诸位可以看看,想必能有一些启发。建议重点读一读他的《择校经验分享》一文,总结的很全面,望各位能结合自己的思考,同时搜集资料,做出选择。可能是由于个人性格的原因,我择校并不困难,没有过多的纠结和犹豫。12年上半年自己比较忙,三四月份有几个考试,四月底和朋友出去玩了好几天,回来后即是五月了。意识到自己或许该想一想考研以及考研择校的事情。
      是否考研,这个问题最好回答。综合考虑了几方面的原因,很快我就做出了决定,非但要考,而且要考好。当年的高考,自己由于意外和后来的志愿填报失利与梦想擦肩,现在上帝给了我又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必须抓住。打定主意后,择校的事便开始凸显在面前,需要一提的是,除了择校,我还要择专业。我的本科是英语专业,虽然很多人都有着类似的刻板印象——英语专业的人英语都不错,但在我这里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成立,4年里,我对本专业系部机构、课程设置、老师上课风格等始终无法给予认可,自己又是那种不低头的性子,于是时间大部分花在了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对英语,维持在一个不挂科的水平足以。正是这样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英语专业兴趣的严重欠奉,跨专业成为我一个必要且必然的选择。
      首先决定的是专业。我平时比较喜欢看新闻,读评论,对媒体的运行以及各种报道方式也比较关注,其他的诸如策划、管理、宣传也都有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和了解,再结合一些因素比如考不考数学之类,我的选择很快就锁定在新闻传播领域。当然了,自己平时的关注和经验积累,与考研的专业知识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以至于那时候的自己对于“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三者的异同一直难以把握。不过我也没有过多的着急和纠结,准备花些时间了解下,再具体决定。
      其次是学校。一开始自己考虑过中科大,一方面是因为科大是自己孩童时代长辈们便一直夸如何如何好的学校,听闻我要考研后,科大是他们首先建议的学校;另一方面,12年我的一个师兄考入了科大的传媒系,要是选择科大,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和考察了科大的传媒系,时间不久,科大这个选择我便否决了,细说起来原因不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其实也可归结为一句话——不适合。当然不是说科大不好,而是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不适合的,我没有一丝的留恋。之后择校一度停滞,我陆续也查了一些学校,结合城市和其他一些原因,也很快否决了。五月下旬,被择校弄得有些烦躁的我决定出去走走,正好自己一直没去过南京,也想去看看大屠杀纪念馆,综合考虑之下,我便出发了。说来也巧,19日去的南京,逛了几个地方,20日上午去了中山陵和明孝陵之后,坐地铁在新街口附近下了车准备在市中心逛逛。走着走着发现有很多穿着相似衣服的学生从某个路口走出来,遂循着其源头走了过去,就这样,发现或者说邂逅了南京大学。以前自己或多或少也听过南大,但没有任何了解和关注能比得上这样走着走着路口转角的相遇,那天正好是南大的110周年校庆,欢声之下给其更添魅力。怀着一种类似于朝圣的心情走了进去,依次经过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北大楼、校史馆,心潮澎湃起伏,混杂着一种莫名感动和激动,始终充斥和冲撞着我。走的时候,我在南大校门口留了影,又买了件校庆的衣服。备战时,这两样一直悬挂在我书桌旁边,算是一种激励吧。毫无疑问,那时起,困扰我多日的择校问题便解决了。“南京大学,等着我。”离开的时候,我回头对南大说道。
      回来之后便是五月下旬了,身边不少同学早开始了准备,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开始看了,不过自己倒一点不急。南京之行,坚定了我考研的信心,帮助我决定了学校,那时候的自己,老怀大开,细细思考和总结了当时的状况,结合自己跨专业的事实,决定先得给自己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同时也在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之中做出决断。当时我买了一本圣才考研网主编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真题详解》,这书不错,笔记部分涉及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以及一些新闻实务,真题部分也收纳了近几年一些专业热门学校较重要的题目,有些给出了参考答案,对于那时候在具体专业知识方面几乎空白的我有很大的帮助。
      6月份,断断续续的,自己便开始看这本书了。当时每天学习时间并不太多,一些避不了的事情,加上一些交好的学长学姐6月陆续离开学校,免不了的各种聚会和离别,这本书的知识于我而言又是新的,所以整个6月份,就看完了这一本书。当然收获还是蛮大的,除了后面实务部分,新闻学、传播学和新闻史部分都看了一遍,在这过程中,知识框架逐渐模模糊糊开始搭建了,虽不成熟,但总好过一开始的一片空白。关于专业,也敲定了下来——传播学。这是个逐渐明朗的过程,没有所谓的割肉抉择和纠结难定,倒是颇有种水到渠成的味道。就这样,六月结束,正是入夏酷暑时,我的目标也定了下来,南大传播学,好的,我来了。一切敲定。
      之所以花了不少篇幅介绍我个人择校择专业的过程,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择校很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够选择一个自己真心喜欢能让自己打心眼里愿意为之奋斗的学校,对于后期的努力和坚持,重要且必要,比如在我个人备考的过程中,南大逐渐成为了一种情结,这种情结与物质无关,不物化,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和精神洁癖似的喜爱,为之奋斗,我甘之如饴。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今年复试的时候,我发现进入复试的跨专业考生是不少的,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传递了某种信号吧,即本科专业某些时候并不构成障碍,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愿意为之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关于择校,我就谈到这里,望能对诸君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初试
(一)专业课
       6月底定下南大后,我查询了南大的初试参考书(参考书问题在我择校过程中未成为困扰和考虑因素,在我看来,考研怕看书,那还不如不考),2012年的有八本,包括大众传播学、中新史、外新史、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广告、网传、广电、媒管,个人感觉还可以,体系分明,8本在我看来也不算太多,而且广告、网传之类的自己平时便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也不排斥。那么,下一步,买书列计划看书,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大传播学指定的参考书有些是较老的版本,有好几本在市场上已经绝版了(包括复试参考书),市面上卖的是复印版,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蛮纠结,虽然复印版字迹也比较清晰,但总归和正版有差距,但没办法,该看的书总归是要看的,我将其视为南大给我的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要是连这个都跨不过去,谈何要考南大?稍稍犹豫了一下,便也就释然了。同时在这里回答两个问题:1. 能不能购买其他人用过的正版书,这个问题我个人是不赞同的。看书的同时也包含着一个思考的过程,有的时候自己产生了某些想法或是思考,可以在书上标记或者注明,别人的书上不可避免的会充满属于别人的各种痕迹,这些痕迹在你看书的过程中,干扰和影响的作用往往是会大于正作用的,复印版虽然卖相不好,但字迹还是相对清晰,书页旁边的留白也较大,可以利用起来。2. 既然老版没有,可不可以用新版?这个问题我同样持否定意见。要知道,参考书的指定并不是随意选几本就公布的,其大都有一个讨论和选择的过程,每本书的各个版本都有差别,南大指定老版自有其理由。比如广告的新版比老版薄了很多,但南大指定的仍是老版;而网传由于需要信息的时效性,其指定的便是最新版。个中具体,还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权衡。
      7月初,临时来了些不得不去解决的事情,耗了我不少的时间。待到一切解决,已是中旬,我告诉自己,接下来,该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为考研让位和服务。暑假学校寝室关闭,留校的学生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搬住一起方便管理,结合考虑寝室只有我一人考研,环境也不好,于是我在学校里租了房,作为我考研备战的据点。房子离自习室较近,给我后来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我是7月18日上午开始看的第一本专业书,第一本选择的是大众传播学。一边看一边思考,加上一直比较关注热点时事,所以倒也不难理解。一本看完后便换了另一本。暑假天气很热,自习室里人多,更是热的不行,加上其中各种稀奇古怪的气味以及需要起早占座的特点,我没有选择在自习室里看书,而住处同样很热。权衡之下,我选择了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看书,凉快又安静,唯一缺点就是里面暑假断电,晚上看不了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八月之前,自己基本是早上7点到教室,中午十一点半回去吃饭加午休,下午一点半到教室,六点半天黑回住处。晚上时间一般是在看电影,以及——《中国好声音》——算是一天酷热“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娱乐吧,经常的状态是抱着半个西瓜一边用勺子挖着吃,一边吹着风扇,坐电脑前看节目,然后洗洗睡觉,或是去奶茶店买杯奶昔,和朋友一起绕着校园散步。那样的生活自己很喜欢,既充实又不劳累,酷暑中也调节好了状态,避免了很多人暑假可能产生的狂躁。
      8月1——10日,在老妈的反复念叨下我回了趟家,因为知道自己接下来肯定回家更少,上学期也没怎么回家,于是在家陪了爸妈十天。11日返校继续复习。7月的十几天我看完了大众传播学以及网传两本书,媒管和外新史开了个头,八月回校后由于教学楼内部装修,我转战到了图书馆自习大厅(还是没进自习室),在家的十天基本没看书,所以回来后晚上时间我也开始利用了起来,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超过10小时,时间也大都投在了专业课上。就这样,在9月开学前,我结束了媒管、外新史、新闻体系、中新史和广电,只剩下广告这本最厚的书,这本书放最后是担心13年换书,要是换了广告那可就亏大发了,所幸的是今年八本书都没换,只是加了一本胡翼青老师的《传播学科的奠定》。
     9月份开学后,图书馆人多了起来,为了不起太早占座,我转战至住处附近的一个由超市改造成的自习室,在那里一直驻扎至考研结束,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吧。业务和史论我是交叉看的,有时上午看业务,下午看史论,为了避免同质信息引起疲惫和兴趣消减,个人认为这样的交叉是必要和需要的。看书过程中我也是一个字一个字阅读,避免走马观花,与其看得太快看完后脑袋里留不住东西,还不如慢工出细活。同时看书过程中的状态调整也蛮重要,很多人看书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不少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和状态中,为避免如此,看书过程中我是带着思考阅读的,书中的某些理论和案例列举总能举一反三或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这样既能防止走神,又能加深理解记忆。而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走神了,也立即切断,转向面前的书本。另外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不要“读死书”,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知道,你看这些专业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积累,在初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看书也不是为了让作者的思想统治你的思想,不是为了把书本搬到试卷上,而是要产生自己的思考,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那样在后期复习中才能事半功倍,考试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说到这里分享一个考研过程中的小经历,9月份系里有个事情,作为毕业班不得不去,被耽误了不少时间,心里挺懊恼。而有个考研的同学却说,这样多好呀,终于有理由不看书了云云。给了我蛮大的触动。不少人其实是把看书和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的,尤其是考研期间强度大战线长的学习过程,更是被许多人视为折磨。个人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若把这一过程视为煎熬,那姑且不论最终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了,研究生生活丝毫不会比考研期间轻松,接下来的三年如何适应?就我自身而言,我从来不觉得看书多么痛苦,相反倒觉得蛮快乐,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天都能有新体会,能感觉到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考研是一个追随自己梦想的过程,看着自己距离梦想一天天变近,一天天进步,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了。对专业的兴趣和对梦想的追求相结合之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很享受和喜欢这样的过程。
      9月14日晚上,奠定的最后一个字看完。所有的初试参考书也正式看完了第一遍,进度不快不慢,身边也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做笔记什么的,不过我倒是一点不着急,其他人的进度偶尔关注下算是对自己的提醒便可,不需要过多的在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才是最需要的。考研第一阶段从7月18号到9月14号,去除中间回家的时间,差不多48天,每天的学习时间自己虽没有精确记录,但平均到每天不会低于8~9小时。第一阶段结束后,我抽出了几天时间总结了当时的各科学习状况,把下一阶段该做的事情一一列在了随身的小本子上,也算是个提醒。
      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下旬,十一假期也快到了,我也将要开始第二阶段的强化复习。主要任务也就是做笔记,进一步熟悉知识,为最后的冲刺作准备。当时的我关于怎么做笔记也犹豫了几天,因为十月份自己有些其他事情,很清楚没办法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甚至更少,其次公共课在这时也要提上日程了,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大部分时间投在专业课上。所以,第二阶段的复习安排格外重要。之前也从学长那里购买了笔记,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直接用是不合适的,毕竟那不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完全符合自己的阅读和复习习惯,另外要是缺失了做笔记这一过程,那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缺失了一个进一步加深的过程。几经权衡,最终决定第二阶段采取电脑打字+手写+现成资料修改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以打字为主,其他两项为辅。电脑打字为了不影响自习室里其他人,地点便选在了住处,好在那时候天气逐渐转凉,吹着风扇,倒也还较舒适。为了在打字时随时查资料,电脑是处在联网状态的,有些同学或许会想,这样会不会忍不住刷微博玩游戏什么的?这个就要根据个人习惯具体论之了,我平时不怎么玩游戏,对微博什么的也没到“控”的程度,加上个人自控能力较好,所以这种方式对我挺适合。自控能力不大好的同学还是最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做笔记可以说是对书本进行梳理和去粗存精的过程,“梳理”是将书本框架抓出来,再逐渐填充重要内容,方便自己后期冲刺时记忆理解和掌握;“去粗存精”意思是要去掉书中无谓的赘述——包括举例、引用等,同时把重要的、需要背诵记忆的提炼出来。一些经典案例或比较经典的引用句或是语句也可以写进笔记,答题时作为引用,会增色不少。也可以把历年真题在笔记中注明,对于一些常考点,还可以搜集些书本没有提到的内容作为补充,使之尽可能完善。比如段老师的《大众传播学》下篇关于理论的叙述有些地方不是特别完善清楚,就需要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意搜集补充了。
      十月份没出意料的涌来了不少事情,有些焦头烂额,也沮丧过,低沉过,焦躁过,不过自己都努力调整了过来,一旦发现自己状态不对,宁愿少看些书,都要想办法先调整。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我让自己明白,当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研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不必焦躁,好好加油,利用每一分时间来学习,自己会做好的。转眼间,时间进入十一月份,天气逐渐冷了起来,而考研的第二阶段,也伴随着天气的转冷而结束了。从9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接近50天的时间,这一阶段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平均下来差不多6~7个小时。笔记产出,对知识框架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和理解,万事俱备,只等着冲刺阶段好好背诵记忆最终升华了。
       说到笔记,最近也有些同学问我要不要买,要不要自己投入去做。后一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前一个问题,建议各位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再做决定。论坛里有许多专职卖笔记的,一份资料动辄七八百上千,淘宝上也有很多卖家,这些笔记为了防止盗版,加水印,红纸印刷,排版糟糕,而且有些答案相当不准确,拿来直接用不大适合。有时间精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梳理做笔记,没时间的同学可以选择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笔记,作为自己做笔记时的参考,实在没时间做笔记的,至少也需要对买来的笔记稍稍整理一下,使其符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剔除嘈杂和错误部分再加使用。这个过程,要是真做下来,你会发现,收获之大,会远超自己的想象。
       第二阶段结束后,我花了大概四到五天的时间,对真题和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搜集整理。毫无疑问,真题始终都是考研的不二法宝,啃透了真题,考研也就成功了一半。结合从学长那买来的资料,我梳理提炼了南大95年到12年的真题,以及其他诸如北大、中传、武大、复旦等学校的历年真题。以南大真题为主,其他为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南大的题目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初步发现这点之后,我又细细对真题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自己整理出了一些常考点以及考察热点,并搜集了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供冲刺阶段使用。其他的一些诸如三网融合、微博诸问题、网络犯罪、网络实名制等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我也作了一定的准备。这些资料经过整理后,打印装订了起来,不同于需要记忆背诵的笔记,这些东西理解即可,不说其他,单就其在枯燥冲刺过程中起到的调剂作用就让我颇为满意了。
      11月中旬,考研第三阶段开始了,这时距离考试还有接近50天的时间。考虑到自己是跨专业的考生,对于专业知识怎么着也是短时间的接触,为了拉近与本专业考生的差距,我决定在冲刺背诵阶段花更多的时间。那时候天气越来越冷,在外面背书风嗖嗖的直往脖子里钻,而住处因为某些原因也不是每天都能在里面背书,于是一周大概有四天时间我在住处背,其他时间便四处钻空,去还没人住的楼道里、树林中等等,或是在这段时间里安排需要进自习室看书的任务。笔记我大概背了三遍左右,容易背的放前,难背的放后。前20天相对来说我还是蛮悠哉哉的,进度也不快,花在公共课和看资料上的时间不少,背书也就慢了点。直到12月份,我才把中新史、外新史、大众传播学、网络、广电背一遍,最厚的广告还没开始(至于奠定、新闻体系、媒管一开始我便没打算背,准备抽时间再过一两遍就行了),看看时间表,不觉有点小着急,当然了,着急归着急,还是没有慌的。梳理了状态,列了计划,最后一个月的终极冲刺,拉开帷幕。
       自习室的管理员这时也给我们这些考研的开了绿灯,晚上书可以不带走,通宵占座什么的都可以,这让我早上不必挣扎爬起来抢座位(图书馆得五点起才有座,这里平时需六点半起),能够多睡会。那时候,我早上一般7点起,洗漱完毕后去自习室背到8点的单词,去吃早饭,之后直接回住处背书,下午接着背,约5点再回归自习室,4小时英语,1小时给热点资料,1小时政治。11点回住处后继续看政治至凌晨一到两点,休息。每天学习时间基本保持在15个小时以上,日日重复,说起来还是有点疲惫的。最后三十天,笔记大概背了一遍半,有一两本背不完是在考试前再偷空翻看的。中新史和外新史以及传播学,这三本是实打实的背诵,不带商量的那种,当然在通盘中也需要抓住主次,尤其是新闻史这块,不是每一种报纸每一个事件都是要背的,之前关于真题和热点的分析在这里就起到了作用,在主次和重要性上给了我一定的启发,也让背诵不那么全盘接受和枯燥了。比如其中我尤其注意算是押题的“黄色新闻”今年就有考到,那道题的分拿的很舒服。网传、广告、广电就要有选择性的背诵了,有些知识相对来说背诵的意义不大,性价比不高,不值得投大把时间进去(比如网传中介绍技术的那章,我就跳了过去),同样是结合之前的分析,有主有次的进行背诵。媒管、新闻体系、奠定我最后看了两遍笔记,把《新闻体系》中关于“自办发行”的内容记了几个案例(12年这有考到)。觉得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我从9月份之后慢慢养成了收集案例的习惯,主要是一些热点时事问题,记在随身的小本上,有空便翻开看看。也不需要记得多么详细,可以只是几个字一句话,只要自己能看懂,能迅速回想起时事件即可,这对答题很有帮助。专业课方面除了背诵,如上面所说,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热点问题和资料的整理阅读上,比如新闻伦理(这之前经常考)、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今年成功押中)、微博热点、三网融合、新闻评论写作等等,其中新闻评论我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每天上网看评论,偶尔还写写练笔,最后不曾想考了十几年的新闻评论今年换了题,不过现在想来,也还是没吃亏,毕竟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不管考没考,这份知识谁都拿不走。平时多注意积累,考试时,或多或少,或是直接应用或是触类旁通,总不会白来的。个中感觉,还需要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亲身体会之。(需要说明一下,我所指的押题,不同于一些考研机构那种广撒网或者碰耗子式押题,而是一种感觉,一般来说,考研进入深水区的同学,都会对考点大致有个把握)
      初试的9本书,复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在这里也简单谈谈。
      段京肃老师的《大众传播学》写的蛮有意思,据说是其上课的讲义整理汇总而成。上编谈到很多时下的热点问题,用的标题和语言措辞也都挺诙谐有趣,其中一些案例和观点阅读时映照现实,很能引起共鸣。这里还是要强调思考性阅读的习惯,我在读这本书时,旁边的留白写满了体悟和思考,虽然有些在考试时不一定能直接用到,但其胜在一种潜移默化培养思维的过程。各位不要把南大指定的这9本书视为仅仅为考试服务,其用意若是真如此简单,那就不会是南大了,除了考试,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视角上的启发和培养作用不容忽视,这就对我们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与现实中的一些情况相联系,同时对书中的某些观点也需要辩证吸收,全盘神化似的接受不是什么好事。本书下编总结了一些传播理论,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系统,跨考的学生若是有条件建议对照郭庆光的那本《传播学教程》瞅瞅,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本科期间大都开了传播学这门课,拿出来对照的看,逐渐搭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方便自己后期做笔记。
      黄瑚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市面上已绝版,买的复印版来看的。我没看过其他人写的新闻史(比如方汉奇的),初次接触,对其叙述风格倒还蛮喜欢。他以一种类似于讲故事的方式画出中国新闻史发展轨迹,阅读过程中不至于怎么枯燥。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总结性和条理性框架性上会差一些,比如《申报》在书中就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提到(95年和12年都考到过),这就需要在后期做笔记过程中自己加以总结和归纳,这也是一个熟悉和建立自身知识框架的过程。打个比方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老人在给你按时间过程讲故事,而你在听的饶有趣味同时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自身吸收。不过虽然这本书我学习的十分认真,但有的知识还是没有给予过多重视,比如关于国民党新闻体系方面我就没看太多(过去十几年基本没考过),结果今年简答里考了一个“中央社改组”的问题,算是一个小小的教训吧。
      《外国新闻传播史》刚买回来看那么厚还有点小戚戚然,后来伴随着阅读也就释然了。虽然看起来很厚,但其知识还是很有条理和框架的,主次分明。总论篇一定要认真学习,很多题目都是从里面出的,其知识也很有概括性,掌握好总论篇,对之后章节也相当有帮助。其他的重点把握美、英、法、德、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新闻史历来是考查重点,南大出题很少出那些很偏的知识点。但为了避免疏漏我还是把其他的小国家比如非洲、南美的内容都看了看,后期虽然没背诵但也过了一遍,好歹留下印象。还是那样,把握大框架,同时分主次掌握知识,这本书不难,当然后期背诵是必须得认真的。
      丁柏铨老师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是一本比较老的书了,可能是6月份时看过那本《考研笔记和真题详解》的缘故,我学习这本书时感觉并不困难。既然说是“体系”,顾名思义,也就是主要勾勒出一个中国当前新闻学研究的宏观框架和体系,掌握好宏观,再对一些细节稍加注意即可(2012年就考到了其中的自办发行热),另外其中新闻体制这块也需要稍稍关注下(今年关于这方面的题考了N道)。我看了一遍书整理了一下笔记,后期也没去背诵。
      《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一度抓狂过,尤其是在看到谈技术的那章,各种计算机专业名词,云里雾里。后来我改变了阅读方式,分主次,一边阅读一边在大脑里建立一个框架,一边看一边填充内容进去。网传部分每年出题都很活,估计是杜骏飞老师负责出题的。比如今年,真正属于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太多,反而出了不少时下的热点,比如微电影广告、微公益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随时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尤其最近两年微博、自媒体等等很热,更要给予重点关注。不读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是作为一个传播学考生,信息的获取和积累更是重要。脚踏实地学习书本,灵活掌握热点。
      《广播电视概论》同样是一本复印版的书,平时对这方面关注的不多,所以学习过程中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好在通过分析真题,发现其每年的考察内容蛮有规律,考察重点分布也比较集中,于是我采用同样的方法,通盘掌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构建框架填充内容。配合第三阶段的背诵,把握起来不难。
      《媒介管理学》我一直没有给予过多的时间,一方面因为其内容大都以理解为主,记忆型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去年的真题这本书几乎没考,所以我初期阅读了一遍之后,后期便没背诵,整理了笔记当是第二遍学习了,快考试时把里面谈到的新闻体制、所有制方面的内容又看了遍。出乎人意料的是,今年这本书考察内容相当多,好在我基本能把握,也算是有惊无险吧。个人感觉这本书不算太难,除了其中谈到边际成本、某些专有名词、管理学学派(这块我直接跳了过去)等方面有些难需要查查资料之外,其他都还好,可能与我之前对管理学知识关注过的缘故有关吧。书的质量也蛮高,除了一些小细节上的差错外,内容和观点都挺有新意,比如讨论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根源那节就蛮有意思,与我平时的一些思考很有共鸣(巧的是,今年这是作为一道大题考察的),一边看一边思考,后期配合一些记忆,把握应该不难。
      《广告策划与创意》这本书着实厚,六百多页,要是追求进度的同学看这书肯定会有种掉下去爬不上来的感觉。不过好在这书内容上不算难,很多东西较容易理解,知识点介绍也很详细,其中案例很充分,每章后还会有一个专门的案例介绍,掌握起来还是不难的。当然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比如今年就考了一个“头脑风暴法”,这我也准备到了,千万不要以为我是恰好背了这个知识点,我是把书中提到的关于“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内容都背了下来,最后这题才中了。厚积薄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框架+理解+记忆+坚持,这书能搞定的。
      《传播学科的奠定  1922~1949》,这是今年新加的书,南大胡翼青老师独著。这本书很有意思,很有思想,相当不错的一本学术著作。撇开具体学术观点不谈,其中对美国主流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施拉姆进行了梳理和解构,对美国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进行的追本溯源,对我一直以来接受的“灌输”相当有颠覆感,很多地方醍醐灌顶,很有启发。这本书我是作为一种享受去阅读的,前后大概看了三遍,最后一遍做了笔记,梳理出一个逻辑框架出来。没有去记忆什么,都是以理解为主,其中的知识今年初试中并没有考察,倒是复试的笔试题目几乎全部出自本书。这本书即使不考研也是相当值得阅读,我相信大家阅读之后应该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不在这赘述了。
      初试的几本参考书差不多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吧。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算是考研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借此和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目标感。考研是个战线长强度高的学习过程,有些同学甚至于提前一到两年便开始复习,战线一长,其中难免会感到乏力、疲惫、焦躁等,这时候就需要自己进行调整,坚定信心,强化前进的目标感和信念。我在考研期间,尤其是最后冲刺的一个月,强度很高,疲惫是肯定的,每次这样,我都会把之前找到的几篇南大考研经验帖和励志帖读上几遍,看看挂在墙上的南大照片和校庆的衣服,给自己加油鼓劲,这样下来几乎每次我都会忍不住热血沸腾。甚至于有一天晚上读完了一位南大学姐的分享帖后过于激动,拿着笔在墙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Fighting”,好在退房时和房东搪塞了过去。而我的一位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的朋友更是和我分享了她当年考研的心得,她说当年她就告诉自己一句话”要么考上,要么死“,虽不是真如此,但其中所包含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也深深激励着我。一些同学在考研期间动不动就把二战挂在嘴边,不论动机是什么,但这种心理暗示最好还是要不得。以我自身而言,我从未想过二战的事,也从没认为自己要二战会接受二战,也不喜欢那些常念叨二战的做法。未战先怯,此乃兵家大忌,要不得。考研,找到一种像信念一样的东西,朝着目标,佛挡杀佛,坚定,奋起,前行。
      其次,多积累,多思考。说这个,更多的是希望各位能把考研融进生活,化为一种常态性的存在。比如平日里偶尔上网,不要把时间花在娱乐和消遣上,可以趁这个时间多注意积累一些案例,看一些时下热点评论等等,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结合自己在书上看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印证。考研期间我有一个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面记了很多我的随感和一些积累的案例,偶尔拿出来翻翻,很有作用,这个本子伴随我走过了整个考研生活,记录了我每一分进步和努力,可以说是我考研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一直将其妥善留存下去。考研是个常态化的过程,除了在自习室里,其他的诸如上网、吃饭、散步等等零碎的时间都能利用起来,进步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厚积薄发,没有之前的厚积,之后如何“发“呢。
      再次,统治自己,善于发现快乐。之所以说“统治自己”, 是想在这里强调一种对自己的绝对控制,善于“控制”或者说“统治”自己,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计划执行、生活作息、旁杂琐事等善于去管理和掌控。比如说一些同学到了冲刺时期,每天仍要划出大把时间听从补习班的安排去固定地方在固定时间听着某些视频教程,效果暂且不论,至少后期的计划却要围绕着补习班的时间安排转,陷入某种被动。媒介管理中对于“管理”谈了不少,从其中一些案例也不难看出,若对自身缺乏细致有效的管理,或是容易为外界左右,被动行事,结果往往很难成功。另外考研的过程日复一日学习,和大学前几年相比娱乐活动少了许多甚至缩减为零,其难免枯燥,除了强化目标感之外,我认为需要善于从这枯燥中发现快乐。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考研的过程中不是没有快乐,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快乐的能力和心情,或者是雨后的清新空气、路边的嬉闹孩童,或者是英语阅读自测中某次错的很少,或者是写了一篇自己颇为满意的评论,这些都能让自己发现快乐,感到快乐。有一颗善于发现快乐的心,不仅对考研,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其也是好处多多的。
      最后,独立。本想了很多词,但在这里也许“独立“一词是最好的涵盖。它包括:1. 独行。考研期间很多人找研友,找同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但在这里我更希望强调一种”独“的姿态和能力。研友之间能互相监督自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互相拉后腿找理由松懈的情况存在,有时双方的互相交流,反而会给自己一种未来很黑暗,前途很迷茫的感觉。(有次和一个熟人吃饭,他得知南大的报录比之后大惊,对我说道,本以为我的希望够渺茫了,没想到你比我还渺茫,对此,我只能,呵呵)更何况,若一个人连这点自控能力、自治能力都没有,都需要外人来监督和提点,那何谈考研?何谈考南大? (当然如今很多人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的,比如我就相信有不少同学会连看完这篇文章的耐心都没有)我考研后期每天基本一个人独来独往,吃饭、打印资料、买水果,塞着耳机听着音乐,自得其乐。 2. 独思。这在前面也有提到,即独立思考能力。无论是看书学习,还是个人计划安排,都需要结合自身和现实状况,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不要人云亦云,或是对他人思想和观点无限拔高崇拜,或是对他人的计划安排无排斥模仿,这些都不可取。撇开考研不谈,考上之后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3.独-处。这里的独-处一方面是强调一种对独处的适应和把玩,“优秀的人大都善于把玩孤独”,若是怕寂寞,怕孤独,怕独处,那么,对于考研你还真需要好好思量思量。12年的冬天异常冷,南方也下了几场大雪,经常性的外面风雪交加时,我一个人缩在没人住的楼道里背书,风串来串去直钻脖子,唯一能陪你就只有手头的书本和墙角冬眠的几只小虫,那种环境相当折磨人。另一方面,我是强调一种为人处世中的独立,考研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找上门来,若是不懂得拒绝,事事参与,这不仅极大的耽误学习时间,也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这点,希望各位同学务必注意。
      好了,专业课差不多就说到这里,或许是跨专业的缘故,体会格外多些,希望各位能够领会个中意思,从而得到启发。


(二)公共课
      公共课我前期基本没看,主要是从10月份之后慢慢开始复习,最终成绩都还不错,没拖腿相反还给总分作了不少贡献。复习时间不长,在这里简单谈谈吧。
      1. 英语
      我本科是英语专业,有些人可能会想,那这还需要担心英语吗。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自从我做了一两套真题被彻底伤了后,我开始清醒,考研英语不同于本科期间学的专业英语,说起来考研更侧重于长难句的把握和词汇量的积累,加上我本科英语几乎也没怎么学,所以后来对英语我还是相当注重和努力的。
      英语我最开始买了两本书,分别是《星火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和《星火考研英语阅读精选120篇》,其中词汇从暑假7月18号后就开始看了,大概每天上午背一单元,下午背一单元,一整个暑假下来堪堪背了一遍,但记忆率感觉不高,效果也挺一般。阅读120篇也是在暑假开始做,一天一单元这样,里面的文章不怎么经典,我也懒得去总结词汇什么的,整本书做了一半就丢开了,感觉质量一般,也没什么收获,再继续浪费时间意义不大。9月份买了张剑黄壳子的那套卷子,着手做真题了。张剑的卷子是从2005年到2012年八年的,其中11年、12年我留作最后冲刺阶段自测用,所以主要就是05年至10年的题目,后来自己又补充了03、04两年的,算是总共凑了十年。
      英语真题绝对是宝贝中的宝贝,把真题用好了,考研英语基本也就不用担心了。我真题总共做了三遍,第一遍直接做的张剑的这套卷子,我是直接拿黑笔在上面涂涂画画的,有的同学会用铅笔写然后擦掉,我是感觉擦太浪费时间而且往往也擦不干净,卷子又不贵,也就没在这一块怎么纠结。我从05年卷子开始,依次推进,一开始的时候很难抽出三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所以只能把阅读、作文、新题型等分开做,每样付出完整的时间。说到这里我提醒一下,对于阅读,希望各位同学不要拆开来上午一篇下午一篇的,要做就一起做,并注意时间,后期也需要抽出两到三次完整的三小时用来做自测,这相当必要。每份卷子做完后,我会花比做卷子多得多的时间去订正、查询、整理,我买了个大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每次订正过程中自己不会的单词、短语、经典长难句等。以单词为主,用手机上的有道词典查询,记下意思后,也会稍带查询该词的其他几种形式比如名词形式、动词形式,有些动词还会查下其常用搭配短语,这些在本子上记下后在有道上也会顺手添加至单词本,可以利用平时零碎时间拿出来看看。十套卷子上总结出来的东西恰好写满了一个大本子,最后我就没看过那本《星火词汇》,而是每天抽出时间背一背这个本子上记下的词和短语,一段时间积累下来,词汇量进步很明显。
      关于真题,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上,阅读40分,“得阅读者得天下“不是没道理。第一遍做题我以积累为主,做题,改题,参考黄皮书中的解析,尝试自己分析错误原因,争取每道题都不留白,不留困惑。一般早上背本子上的生词,晚上做题目,一周差不多搞定一套,进度相当慢。除掉11年和12年的,八套卷子我大概到11月下旬才弄完一遍。当然了,收获不小,阅读的错误量也差不多稳定在五六题这样。
      第二遍我买的是一本只有题目没有解析的资料,这一遍做就顺手多了,第一遍积累的一些思考和经验也在第二遍里进一步印证,这一遍一方面是查漏补缺,一些以前一知半解碰巧做对的题成功暴露了出来,使得我能够进一步总结错题原因,关于每道题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并在做题中加以印证。另一方面,对生词和一些短语也在做题过程中再一次熟悉和记忆。
      11月份末,觉得在阅读的错误量还是太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于是我报了一个**网络课堂的英语冲刺班,感觉还不错。当然也不是里面每个老师的课我都认可,比如范猛讲的阅读我一点都不喜欢,又啰嗦又空,老调长谈,不过似乎他还蛮受推崇。其中朱伟讲的阅读和王江涛讲的写作不错,尤其是朱伟,他的方法很好用,课也不错,受益匪浅。我考研期间报的唯一一个班就是这个冲刺班,主要考虑到**英语起家,其必有过人之处,另外后期我的时间很紧,没时间也不会把我的时间交给补习班去安排,何况那些班也是以看视频为主。综合考虑之下,虽然价格稍微贵些,但**的网络课程质量还是不错的,时间方面我也能充分自主安排。当时我中午晚上把饭买回住处,一边吃饭一边看课程,或是晚上洗脚时,一边泡脚一边看视频,总之是把零散时间都利用了起来。冲刺班只讲了11年和12年的题,量并不是很多。我也抽出了两个完整的时间做了这两年的题,可能由于自己之前也做了不少工作,所以视频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在做题过程中很快引起了我的共鸣,具体印证之下,进步很明显。就这样,第二遍很快结束了。
      做第三遍真题时,时间已到了十二月中旬,距离考试也就十几天的时间。我倒也不急,又去买了本全考题的资料,这一遍就以总结规律,把握出题者思路为主了。之前两遍自己比较认真细致,所以第三遍显得轻松许多。考研英语的出题思路相当有规律性,尤其近几年差不多完全按照顺序出题,所以规律总结起来倒是不难,题型方面说起来我认为就主旨题和细节题两种,其他的分态度题,段落题blabla这样那样的题型感觉纯粹是给自己添麻烦。而做题方法也没那么复杂,像范猛就总结出N种做题方法,感觉太没必要。错误选项的设置可以好好总结总结,若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常见的错误选项就那么几种,其实是没什么新意可言的。每套卷子的每篇阅读错误选项以及正确选项挨个总结,再把十年的题放一起对比,很多东西,相当明了。按照读一题找一题做一题的方法来,速度和正确率基本都能保证。快考试时我找了份02年的阅读来练手,只错了一个,当时心情还是相当舒畅的。
      再说说新题型,个人感觉这10分是必须要拿到的,而且也不难拿到。新题型里的规律更是明显,难一些的如排序题和选句填空,简单些的比如段落主旨题,都不难把握。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不同,它的主旨和脉络往往相当清晰,而且也会通过一些细节,比如数字、副词、短语、变化形式等体现出来,只要找出这条线,这10分会很轻松。
      完形我一直没怎么放心上,有种说法叫完型通常靠天收,虽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其性价比偏低。所以完型我也就是每次订正时记一下生词,后期总结了点方法和应试技巧,考试时也算过去了。
      翻译我买了一本胡敏编的《考研英语翻译四步法》,做了大概一半,但感觉还是半吊子水平。后来也就没怎么再看,翻译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进步的东西,想着与其做这些往年的题,不如花时间多记些词汇,同时对构词法和词缀方面做些了解。考试时翻译感觉还行,估计至少一半分吧。
      对作文,我比较懒,平时没怎么写,直到考试前两周,我才开始有意的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同时背了一些范文,小作文大概背了五六篇,大作文四五篇这样,其他的熟读。买了两本考研作文书,其中《考研战略家  考研写作必背36篇》不错,一些好词好句都可以积累下,另一本张剑的《考研作文冲刺热点作文50篇》感觉太高深了,其中文章模仿都模仿不来,我看了几篇就丢在一边了。今年的小作文答题卡感觉有点问题,就五六行,去掉称谓和落款没法写什么内容,考试时有点郁闷。大作文是关于毕业生的选择问题,我写到后来有点刹不住,收尾感觉有点仓促,应该有点影响拿分。
      另外提一下长难句,张剑的那套卷子里附送了本《真题长难句解析》,那还是相当不错的,我认真从头做到位,自己拿个铅笔画画,再对照答案看看,长难句后来基本不成问题。要是感到有些吃力,建议同学们可以把英语中的主谓宾定状补语以及各种从句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再配合一定的练习,不难把握。

      2. 政治
      政治我认为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科目,不需要像英语投入大量的时间,只要方法得当,再适当花点时间,个人悟性不要太差,最后应该分都不会低吧。今年的政治卷子感觉不大难,考完后我还一度以为自己能上80,没想到还是缺了点。简单说说我政治的复习过程吧。
      9月份买了序列一,红宝书出来后也赶热闹买了本。这两本书一直在书堆里躺到九月下旬,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开始了。比较了一下,序列一因为是双色显示,主次也比较鲜明,红宝书一大页一大页字堆在一起,看不下去,于是直接舍了红宝书,抱着序列一开始啃了。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大学的思政课不是没去就是在课上干其他事,也没听过,所以看的还是比较慢的,尤其是马哲那章,一点一点啃,好在平时自己对哲学的一些东西不排斥,偶尔也喜欢思考一些比如意识和存在,否定之否定、矛盾等问题,所以学习起来倒也不至于一头雾水。
      十一月上旬的时候序列一差不多啃完一遍,为了保持延续性,习题册直接买的是序列二。序列二里的很多题就是把序列一中的蓝色字斩头去尾,做四个选项造成的,所以技术含量相当的低,题量很大,有些小题目比较偏,而且后面没有详细的参考答案解析,所以为了搞明白某道题的缘由,我经常性需要抱着序列一猛翻,一行一行找答案,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帮助我差不多把序列一又过了一遍。话说回来,序列二编的着实一般,用它的过程中几次产生想换书的冲动,肖1000呼声较高,但后来想想,题目毕竟只是辅助,看好书,理解记忆好了知识点,这些都不会是问题,加上序列二我已经做了不少了,后来也就没换。诸位在选择习题册的时候还是见仁见智的考虑下下,肖1000我没用过,也不好评价。序列二我是做完一节题后立即订正,把做错的标记出来,再查书弄清缘由,并做一些注解。
      由于是一边做题一边查序列一,所以进度也比较慢,弄完时已经是十二月份。当时时政一点没看,十八大开完有段时间了,对其还是零了解,恰好这时候序列三出来了,所以为了发扬我一条路走到黑的风格,我跑去买了本序列三。这本书总的来说质量还是不错的,时政知识比较全,后面的知识框架介绍也蛮可以。时政我一般是放到睡觉前当读故事读几页,框架方面我看的很细心,参照着序列一把知识框架又重新梳理了一遍,这遍结束后,我对政治的一些知识点分布差不多心中有数了。与此同时我把序列二做错的擦掉(我用的是铅笔)再做一遍,订正,把做错的再标记出来。这份工作一直到十二月底才完成,第三遍就只能把第二遍的错题看一下了。
      12月中旬我买了本人大赵政老师编的《2013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这有两种版本,薄一些的9块,另一本厚的14,我买了那本厚的。这书相当不错,对过去六年的真题进行了精析,更为重要的是,后面的大题其给出了做题思路,怎么分析题目、怎么组织答案、怎么措辞等等,每道题目后面的解析也很详细。离考试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着重啃了过去三年的真题,大概每两天分析完一套,感觉收获很大。在这之后,基本每年的考察重点我就心里有数了,据此对照着自身情况进行了查漏补缺。
      今年序列四差不多是考前二十天出来的,我照样跑去买了本,这样我序列四本也齐了,算是支持了下任老爷子(不明白很多人为何老是叫他奶奶)。序列四时政部分着重介绍了十八大的内容,总结的还是不错的,考虑到十八大的重要性,我将其通篇背了下来,考试时也有用到。至于后面的四套题,那就真不敢恭维了,说好听点是押题,不好听点那简直就是广撒网瞎撞,以期碰到死耗子。四套题的题量大的不可思议,事无巨细样样提到,题目设置的也很不像真题的风格,显得不专业。当时我的时间紧张,没时间在这上面陪着耗,所以我做完一套后就没看过后面的题了。肖四今年可能是怕盗版,出来的很迟,12月25日前后才买到手。买来后时间就不多了,所以那本真题写完后我就一晚一套的开始啃肖四,除了精研选择题之外,对后面的大题也算是熟悉题型,至少也把看《真题精析》中学到的解题思路试试手。1月3、4日我花了两天时间把四套题的大题答案都背了下来。考试的时候看到卷子立马我就笑开花了,肖四不愧是押题神器,今年至少押中两道大题,写的还是相当爽歪歪的。
      关于政治就写到这里,网上也有许多80+的牛人们写的经验贴,大家可以看看。总之政治这科性价比挺高,当然也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时间,大家结合自身情况平衡吧。
      最后谈一下报班的问题。有不少同学问我要不要报班。对专业课,我没有报班,相比较于把“身家性命”交给所谓“权威”去规划,我更相信自己,自己没时间,本校这边也没条件。要说建议,我也不建议各位专业课报班。其次是公共课,我就英语到了后期报了个**的网校冲刺班,其他的从来没考虑过,尤其是政治,收到的广告倒是不少。个人感觉,报班作用一般,不怎么有必要,主要还是靠自己,即使是报了,也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我前面所说,希望各位能明白我的意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考试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比往年都提前,我在考点周围订了房,1月4日中午收拾停当,坐火车赶了过去,辗转至宾馆已是下午四点,出去吃了晚饭看了考场,回去时已是六点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从4号下午我手机便开了飞行模式,因为偶尔还要用其查查单词什么的,倒也没彻底关掉。
      4、5号两天晚上可以说是我长这么大度过的最痛苦的时光。那几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4号过去的时候应该有点着凉,头很疼,加上晚上宾馆的灯光较昏暗,也没有配台灯,这导致我眼涨且酸涩。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天考政治和英语,我把序列二上的错题大致浏览了一边,把序列四中的十八大内容又背了一遍,肖四也背了三套,同时还留了一个多小时把英语作文背了一遍,等睡时差不多快一点了,头疼欲裂。
      或许是由于晚上睡觉开了空调,5号早上起床,头又疼又涨,但除了坚持我别无他法。洗漱后我一边吃早餐(我带去的面包)一边把肖四没背完的那套题又过了一遍,把前三套也顺便看了下。住处离考场差不多十分钟的路程,为了避免自己在路上胡思乱想,我塞着耳机,单曲循环着自己最喜欢的歌,一路走去了考场。今年的政治卷子个人感觉不是特别难,倒是时政题问了十八大中的一些具体型决议和成果,这个序列四完全没提,那题也就只能蒙了。大题肖四至少中了两题,写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另外要提一下的是,看了序列一前面的序的同学肯定记得,任老爷子推荐的时间安排是选择题80分钟,大题80分钟,20分钟检查。对此我只想说两个字,太扯。今年考政治时我本也是打算采取这时间安排的,于是选择题做的也就慢了些,花了将近70分钟才搞定,当时我还不紧不慢,又做一道大题后发现时间只剩不到一个半小时,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再后来,时间越做越急,最后两道题完全是一边看题一边写答案的。这或许也跟我备考时政治没有进行自测有关,所以在此建议各位,政治的时间一定要好好安排下,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符合自己的安排。
      中午回去吃了泡面(我肠胃不好,怕出去吃坏肚子影响考试,所以就吃泡面了)一边吃一边把英语的词汇过了一遍,之后又简单看了下背过的作文和准备的模版。由于头疼,抽了30分钟的时间午休了一会,醒来后感觉清醒了不少。
      下午的英语我觉着也不怎么难,考前我本是打算先做两篇阅读,再写小作文,然后再依次完成剩下两篇阅读和大作文的。没想到今年的阅读我做的非常顺手,前两篇做完后时间才过去15分钟,于是我决定一鼓作气趁着这种状态完成接下来两篇,第四篇稍微棘手些,其他都还好。阅读20道题,我记得不大清楚,估计即使不是全对,错的也不会超过一道吧。今年的作文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有点小坑。作文之后我做了新题型,为了确保10分全拿,花了一些时间。至于今年的翻译,我可是投了大时间,正因为这个分不好拿,所以才容易拉分,正好前面预留了时间,我做的超认真。完型仍然放最后,估计拿了四五分这样。
      晚上回去后吃完晚饭,我立马投入了第二天考试科目的复习。我是那种考完一门立马放下丝毫不去想的人,更不用说上网对答案了,这完全没意义。5号那天气温更低,头本就疼,考了一天试,头昏脑胀。不幸的是,本就昏暗的灯还坏了一个灯泡,可想而之当时的状态。但没办法,该看的还是得看。第二天的考试是上午史论,下午业务,于是我把史论放前,业务放后准备再粗略背一遍。从晚上6点,到凌晨1点,我几乎没间歇,背完了史论,业务也看完了一半。为了避免第二天起床头疼,所以即使有点冷,那天晚上我还是没开空调。
      果然,6号早上起来头疼好多了,趁着吃早饭又把史论部分浏览了一遍,不要小看这种浏览,比如说今年考到的一个“曾格案件”我就是在那天早上看到时默背了一下,加深了印象。今年的史论,我拆开信封看完卷子就无语了。相比较12年的题来说,难了不少,有些题也比较偏门,比如“中央社改组”(过去十几年国民党新闻体系几乎就没考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超纲题,比如简答中出了一个“童年的消逝”,对我这个跨专业考生来说,这个题我就是两眼一抹黑,最后考了十几年的我也下了大力气准备的评论题也换了。当时不由的苦笑起来,不过倒也没慌,毕竟这种大变动不是对我一个人,我不适应,其他人想必也好不到哪去,这时候要拼的除了备考积累程度之外,就是考场上的应变能力了。所以我不管会不会,都写上了,至少没留白。
      下午的业务一个样,相比较往年变动也蛮大,真正属于书本上的东西不多,有不少都是需要平日里积累的。最后一道广告题出的是给南京“青奥会”做城市形象宣传和比赛宣传的,这题按说我考前应该能猜中的,可惜我对南京这次青奥会一点没关注,写的时候还是有点小仓促,好在备考时在媒介策划方面我有过准备,所以这道题最后得分应该还可以。
      关于考试,有两个问题想单独拿出来提一下。一是答题,政治后面的大题最好把空白都写满,政治大家应该都知道改分时是按点给分,答少了扣分,答多不扣分,所以当你觉得题目没思路时(会写的当然唰唰唰不在话下),从宏观、微观、时间、空间、中外、上层下层等逻辑顺序思考一下,觉得稍微靠点谱的都写上,不管怎么样,政治平均分60+不是随便说说的;专业课的卷子是在信封里寄过来,答题纸是考场发下来的,三大张,共12页,既要答好,又要答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建议名解每道题300~400字左右,不要少于200字,简答每道600~700字,论述1000字左右。答题时条理很重要,总述后分条列举,每条再具体阐述,最好每条都能举出案例或学者观点或引证等等,这样会使答案显得条理清晰而丰满;其次卷面要保持干净整洁,每个论点最好也用序号标明,答题纸上是没有划线的,平日里写字喜欢“上楼梯”的同学需要注意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时间让你能够用尺子划线。总之如果你的回答同时具有外在美和内涵美,何愁拿不到高分?  第二是时间,无论哪科考试,时间都相当紧张,政治的时间安排我在前文提到过,英语的时间主要是按平日的训练和考试的做题顺序安排。而专业课,真就靠实打实的硬功夫了,我每场考试都是12页全部写满,前几页字稍大些,后面发现纸张不够了字体也就缩小了,写到后来基本是一边看题一边作答,一边写一边想,也不敢写错字,即使写了也是直接划掉(擦错字太浪费时间)。专业课我差不多一场考试就要写掉一根笔芯,笔选的是写起来最顺手的笔,笔芯什么的也都是在考试前装好(考试中换笔芯浪费时间),专业课集中在第二天,可想而知那天写多少字。下午在考业务的时候,写着写着我想掀桌子的心都有了,时间超级赶,题目又比较难,脖子、手臂、手指又很疼,当时我自我安慰的理由想来蛮好笑:不能这样,掀太浪费时间了!当然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手上写字是没停的。好在后来都坚持了下来,下课铃响了后,封了试卷交了之后,整个人感觉像是虚脱了一样,手臂没法伸直,右手拇指和食指有点肿,几乎没法动,给妈打了个电话一句话说不出来,没力气。说这些,也一方面想给各位提个醒,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写字速度和工整程度的训练,尤其是一边思考一边作答的能力,对公共课事先也最好多做几次模拟训练,从而做出最合适自己的时间安排,这一切放到考前去准备,总好过考场上无措。


四. 复试
      今年的初试成绩是2月22日下来的,一个蛮有意思的日子。大概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上网查了分数,输入准考号什么的之后,很是忐忑的点击了“查询”。当查询页面跳出来时我看到分数时,我瞬间被一种巨大的喜悦淹没,爸爸当时在我身边也很紧张,我忍不住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实话,当时着实很兴奋。尤其是后来通过老师问了一下,得知自己是前几名,感觉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具体分数就不透露了,两门公共课都上了75,业务上了130,史论没出乎我意料的有点低,但又出乎我意料低的有点不厚道,好在能远远过线,对总分也没太大影响。
      22号那天是正月13,查到分后我立马在网上买了复试书,在家里过了元宵节后,我便返校了,大概3月1日,我正式开始准备复试。
      复试有两本书,李良荣的《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以及史蒂文森的《认识媒介文化》。我首先看的是李良荣的那本,指定版已经绝版了,买的是复印版。这本书不难把握,不少东西之前在外新史中都有提到,倒是关于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客观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等方面介绍的不错,看的时候再结合一些时下现实问题,。后期我整理了份笔记,就抱着笔记看了,感觉不难把握。史蒂文森的那本,估计是翻译的原因,感觉相当晦涩难懂,这本《认识媒介文化》我足足看了一周,看完后感觉脑袋昏昏涨涨,留下来的东西反而不多。所幸之前学长送我份笔记,我以那笔记为原本,对照着书,把笔记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对我理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后来我也是看着笔记理解背诵的。
      除了书本,我去图书馆下载了一些当前最新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整理了一些时下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同时南大几个老师的文章我也都下载整理了出来,算是对他们学术思想的一个了解,假如复试中提到某些问题,不至于与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冲突。这些资料打印出来足足有十多厘米后,看完后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英文方面我也蛮认真的进行了准备,自己准备了自我介绍和其他的一些常见问题,找了专业老师给我修改,再一边背诵一边修改掉不顺口或不合适的地方,又请了同学来听,差不多定稿后和外教朋友约了时间,进行口语对练,他也给我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3月27日中午启程去的南京,和师兄见了面,聊了很多。第二天上午体检,在这里给各位提个醒,南大的体检通知上注明“体检当天需饮食清淡”,大家一定不要受误导吃早饭,我那天早上吃了点东西,结果测血压时一直测不准,着实麻烦了一会。中午和师兄吃了饭,聊了很多共同话题,感觉很不错,心情也比较愉悦。下午回到宾馆又复习了一下复试的两本书,把《认识媒介文化》的笔记又背了一遍,《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的笔记细细看了看,同时熟悉了一下口语和自我介绍。
      29号早上去参加笔试,八点缴费,然后被安排到一个大教室候考,大概近九点的样子,一个美女师姐和一个老师进来了,给大家发了卷子,大致分配了座位,考试就开始了。
      同样的,今年的笔试卷也是大变,相比较去年可谓是学术味十足,试卷刚发下来的时候考场嘘声一片,看来大家对这卷子都有点意外。题量相比较去年也大了,题目大致是:

      一、论述题(60%)
      1.试述冷战和二战对传播学科发展的影响。
      这题出自胡翼青老师的那本《传播学的奠定》,只要认真看了这本书,这道题的回答不算困难,我写的大概有两页纸,还是很多的。
      2.简要概述英国文化研究发展的脉络。
      这题应该出自《认识媒介文化》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不少,比如雷蒙德·威廉斯、约翰·菲斯克、斯图亚特·霍尔以及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组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思想等等,正好霍尔在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搞的就是文化研究这块,我也就索性把这些都写了上去。
      3.试通过贝尼格的信息革命理论分析信息革命与传播学科发展的关系
      贝尼格是谁我完全不知道,他的信息革命理论也不清楚。不过信息革命倒是知道一些,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胡老师的那本书叙述的较详细,于是我把信息革命的过程和传播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叙述,倒也写出了些东西。
      二、学术评论(40%)
      20世纪20年代杜威和李普曼的争论对后世传播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请就杜威和李普曼的争论与传播学科发展的关系写一篇800字的学术评论。
      这题同样是出自胡翼青老师的《传播学的奠定》,这书初试时没考,复试倒成为重点考察对象。好在我之前看这本书时很认真,理解型阅读,所以对这些知识点都不算陌生,杜威与李普曼的争论之前我也思考过,所以这道题回答的还蛮轻松。

      总的来说,今年的复试笔试题还是比较难的,要是对《奠定》看的一知半解或是不认真,那么想要答的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复试的两本参考书在这里考察的并不多,姑且当做是一种知识积累吧。
      下午是面试。去年的面试是新闻学在前,传播学在后,今年本来也是按这个顺序贴出的名单,新闻学的考生已经在排队等着面试,我们传播学的正在一边侃大山,突然就从里面传出消息说今年传播学放前,新闻学在后,气氛立马就紧张了起来。
      面试是按名次进场的,所以很快就叫到了我的名字,定了定神,我就进去了。
      面试是在一个大大的会议室中进行的,进去后老师会叫你坐下,今年依然是段京肃老师作为主考官,他坐在你的正对面,会议桌的两侧分坐了不少老师,我没具体数,但应该至少有七八位。我进去后,段老师看着我的资料说“嗯,英语专业,那直接问几个英语问题考察下口语吧!”可怜我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连露一露的机会都没有,接下来的英语问答可谓是惊心动魄,个中滋味,难以形容啊,所幸自己扛了过来。之后又有几个中文问题,分别是“对‘英语文化将主导接下来全球的文化走向’这句话怎么看”、“有人认为在二战后英语文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你怎么看”、“英语专业对你以后研究生学习的帮助”“最喜欢哪位社会科学家,为什么“。感觉今年面试还是挺难的,老师问问题也比较主动,问题内容和困难设置也很有专业水准。其实面试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人品和精神面貌,专业知识掌握倒是其次。首先,要阳光,自信而不自负,不卑不亢,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其次,不会的问题直接说自己不懂即可,不要撒谎,在大师面前玩小伎俩是相当玩火的一件事,比如要是你平时不怎么看书你却说自己喜欢看书,那老师随便问几个问题你就露出马脚了;再次,话不要说死,条理要清晰,要给老师一种你这个学生思维很有条理,说话看问题也不绝对,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印象;最后,不要紧张,低头说不出话或者是卡壳场面陷入尴尬都是大忌,同时要主动对老师进行议程设置,像我之前就是在自我介绍中留了些坑,都是我擅长且容易吸引老师注意力的东西,这样一来,至少我不会陷入被动,虽然最后没用着,但这种设置在后来的对话中也有用到。
      我的面试时间算比较长的,其他的一般也就5~7分钟左右,和其他的复试同学交流中也发现,今年的面试总体上是比较困难的,考察和注重的东西也有所侧重,今年传播学进复试的最后四位都被录了,刷的反而是两位排名并不十分低的同学,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郑欣老师和杜骏飞老师后来都在微博上分享了面试技巧,诸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


五、拟录取
      复试结束后自我感觉问题就不大,4月7日看到了拟录取名单,心情还是挺愉悦的。备战时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得知考上后会是怎么样的反应,是跑出去大喊大叫,还是在草地上遍地打滚,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自己却是异常的平静。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过程做好,水到渠成“,通过考研,不仅让我最终实现梦想,更是使我的心态成熟了许多,这些收获,我想会是我终生的财富。
      该说的也都说的差不多了,我总是想尽可能详细和全面的向各位介绍本人考研期间的各种经历和体悟,以期诸位有所帮助。不知不觉间写了两万多字,我可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文章,这也算是完成了我考前的那个承诺和心愿吧。诸位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QQ留言或是发邮件(我QQ是:1877924367,加我时请注明“南大2014考研“,非诚勿扰,谢谢。)我会尽力帮助各位解答。
      本文所述内容,仅供诸位参考,充其量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诸位能以独立辩证的思想阅读思考,得到某些启发。要相信,考研这段日子中,你承受的所有负担,都将变成未来的礼物,你经历的所有辛苦,都将照亮未来的道路。预祝各位2014考研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

                                                                                                                                        ——许夜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0 K币 +20 收起 理由
    考研论坛 + 4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2

    帖子

    678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1
    威望
    88
    K币
    590 元
    注册时间
    2011-11-5
    沙发
    发表于 2013-5-18 13:16 | 只看该作者
    备战时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得知考上后会是怎么样的反应,是跑出去大喊大叫,还是在草地上遍地打滚,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自己却是异常的平静。。。楼主的这句话我深有同感,我相信对我们来说这段经历日后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0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09 元
    注册时间
    2012-5-31
    板凳
    发表于 2013-5-25 19:29 | 只看该作者
    同是不喜欢英语专业准备跨考新传的,我的目标是厦大,好羡慕你已经考起了啊,我也要为14年加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885

    帖子

    3232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1
    威望
    41
    K币
    3191 元
    注册时间
    2012-4-6
    地板
    发表于 2013-6-21 22:58 | 只看该作者
    考南大的,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帖子

    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59 元
    注册时间
    2013-11-23
    5
    发表于 2014-1-14 11: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挺用心的~谢谢分享我也是英语专业的想跨考南大新闻学~15年考~但是对新闻的这个专业课有点小担心~毕竟是非专业的~现在还有点纠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9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92 元
    注册时间
    2014-3-6
    6
    发表于 2014-3-22 18:00 | 只看该作者
    学长 您本科很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8

    帖子

    103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03 元
    注册时间
    2014-2-6
    7
    发表于 2014-4-7 18: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英语专业  现在想跨考  想考南大人力资源管理  数学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9

    帖子

    9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93 元
    注册时间
    2014-4-6
    8
    发表于 2014-4-8 14:03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楼主,看了蛮有触动的,该好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118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18 元
    注册时间
    2014-4-18
    9
    发表于 2014-4-19 23:2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好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118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18 元
    注册时间
    2014-4-18
    10
    发表于 2014-4-19 23:25 | 只看该作者
    学妹15年考研南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 03:29 , Processed in 0.071096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Usage: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