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因为我是80后,你们有些人是90后的原因,我们在就文学考研问题上有许多的差异。关于要不要考研,为什么考研等许多问题上,我和许多同学之间不能达成共识。我在这里谈下自己的基本观点,接受交流和批评。 在我考研的那会儿,我是不带有许多很强的功利性的,因为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考上,我是把文学考研当作自己重新学习的一次机会。在我的大学前3年里,我感觉我没有学到什么的东西,在大三快结束的时候,我在想:我的父母含辛茹苦,送我上大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学如果只是在这样浑噩地度过1年,我还不如现在毕业;大学里面已经是在“混”,到社会上了更要适应现实,那就只能更加浑浑噩噩下下去;我还什么本领都没有学到,那我在社会上将怎么样立足,只能被别人压榨宰割……无数的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加上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偶尔聊天,大家相同的感触,让我不能不有所行动,去改变现状了。 改变,谈何容易?其实不过是一个自己的幻想罢了。大多数的老师,每天上课都在那里吹嘘如何适应社会,学识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的没用。作为文科生的我,数学不会,理科的东西不会,只能在文科中选择突破了。我本科是英语专业,很多时候想把英语学好,但每当自己深入欧美文学时候,我都找不到中国作为参照。连自己国家都完全不认识的人,怎么样去学习西方文化,并有所见解。这是一个绝大的讽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西方的东西,却把自己的老祖宗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在每天学习外语,我们在职场中只要每每外语好便可旗开得胜,然而我们却可以完全忽视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简体字都快不知道咋么写了,跟不必谈繁体字;国家在政治体制的需要下,对国内的历史用遮掩的态度敷衍了事,害怕民众知道了真相,中国人又何以在中西学的对比去实现超越,真正有所成就? 凭着高中学到的那点政治历史文化,我不懂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学不好英美的东西。于是,我准备学点自己国家的东西。文学是一个切入点,可以通过文学了解政治文化历史哲学,再加上一直对文学的爱慕,我选择了文学考研。文学本身不是目的,多看基本深刻的书才是我的目的,而多看几本书不能漫无边际的看,因此我选择以文学考研为动力,考上当然很好,不考上也无所谓,在一个大家都在混的时代,我算是踏实的人了,等到11年3月份成绩出来,考不上我再找工作也不是很晚,我相信,如果仅仅需要谋得一份工作,我还是有这能力的;要靠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反正也没有多大的希望,那就考北大算了。这是我起初的想法。 就这样,我踏上了我的文学考研路。当别人问我考什么学校的时候,我不敢告诉别人;当老师同学问我考什么专业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考中文,他们不解,觉得没前途,没钱途。不过一直以来很感激我的爸妈,不会在我人生选择上规定我一定要怎么走,他们给我充分的自由让我选择,他们一直以来的信赖和支持让我很是欣慰。文学专业研究生,的确因为它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不会像经济学、物理、电子产业的专业那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立马见效的利益,但正如蔡元培所说,表面上的无用,其实有着大用。文学的用处,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高谈文学的用处,是遗世守旧,不必多谈。但对于这一群想要考研的人来说,既然选择文学考研,便要想好自己以后从事职业的方向,自己考研的目的,自己是不是能再接下来的八九个月中耐得住寂寞,不向比较诱人的工作或者利益低头,如果你根本就做不到,即使你考上,也会是痛苦不堪的。对待它,需要用不同于世俗的眼光,它的价值在于你自身,而不在其他。 我的第一本考研书是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我是送2010年3月14号才开始复习的,这个我一直都记得比较清楚。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我本科不是中文的,在看书的时候,总是能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学习过程是相当愉快的。在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总是能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了文学史的大半江山,当时就对此肃然起敬,心想,这些人在20几岁的时候,跟我们现在也差不多,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作家诗人。带着对这些作家的追寻和疑问,现代文学的复习还比较顺利。然而文学史的书写,终究是只是一家之言,对于一个作家或者作品的提及,服从于编著者理论建构体系,对于有的重要的知识,有时候也就一笔带过,所以每天看文学史的复习是及其不科学的。对于此,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大量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关作家作品的材料,特别是一些最重要的原著作品,再结合一些论文,通过几遍的复习大致也就掌握了。 文学复习的过程,对于许多本科就是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在看教材的时候,感觉自己每一个知识点都已经学过,自己已经大致掌握,没有兴趣深入下去,这是中文本科上复习的大忌,这也是每年为什么武大有那么多跨专业考生考高分的原因。文学史的书写,只是历史的一角,在这本教材下,许多没有书写但是很重要的原始材料,对于丰富文学史的构建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将其忽略,必定不能还原历史,必定不能在复习的时候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建议不管是否跨专业的考上,都不要局限在教材,而需要把教材当做是一个大纲,在这下面挖掘其背后更深的东西,最直接的讲,就是要多读文学作品。一句话:死啃文学史教材,必定考不了高分。 本来是讲要不要考研的问题来了,有点扯远了。 毕业的出路,希望挣钱的同学,也大都不需要考研,因为它不会给你很快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最近有同学咨询于我:武大文学毕业生就业怎么样,具体到每个月挣多少钱等细节问题,对此,我表示很叹息,我不是清高,我不是说就业问题不重要,实际上它及其重要。我是有感于现在文学考研人的太过于强烈的功利目的,他希望以此撬开自己发家致富的大门。没有必要在这里死缠烂打,而应该去别的更有钱途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其实是更注重工作经验的,两三年的时间,可能在公司企业里面,你会有很大的突破,你挣的钱,实际上会比你上几年研究生出去的要多得多。温饱,生存,发展,文学研究生更多的是解决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自己精神层面上和国家学术发展的层面上的问题,与温饱、生存有关,但不是主要的,至少不是很好的出路。 有许多人考武大文学,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名校梦,在这很多人里面都存在,他们相信,名校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为了圆你的武大梦,你需要在考研的时候,更少地带些功利性的目的,把文学复习好,全身心的投入,融汇自己对文学的感悟,深入历史,深入作家及其作品,不要天天想着这能给我带来多少钱去复习,通过这样,逐步进入状态,每天生活在还原历史和解决自己的疑惑中,生活在感悟文字的魅力中,我想,这种复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在2011级的我们三个跨专业的男生中,比较文学的祥哥、古代文学的郑哥,和现当代文学的我,都是在这种状态下考过来的,我们都没有想过一定要挣到多少钱,而是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喜好,便忘我地投入其中,不去多想其他的顾虑诱惑,我希望你也是这样的人。 工作的问题,只要你真的学好了,在武大学几年,你到哪里找工作都好找。个人发展问题,特别是精神上还有追求的人,文学考研路会让你十分充实,即使你失败了,你照样收获了很多。要不要考,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追求,即使你是完全为了工作,只要你足够厉害,武大也不会拒绝你,但你抱着这样的目标,估计会影响你总体的复习效果,老师们更希望一些对学术有兴趣,能静下来踏实做学问的同学。 希望有志于学术和理想的同学,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的道路,继续努力向前冲,许多同学已经向前走了一大截,我和高兴陪伴这群同学一起前进。还在犹豫的同学,需要静下心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有兴趣,真的想来武大,或者是真的想找份工作等动力了,如果选择武大,不要让犹豫萦绕着你,就在你犹豫之时,其他人已经超过了你。想考研打酱油的同学,以现在武大文学考研的难度,是不会给打酱油者以任何机会的,没有广阔的阅历和知识背景,学术上的积淀,以及对英语政治公共课的平衡,再加上点难得的运气,是很难考进来的。 祝所有人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