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1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然地理学重点难点

[复制链接]

7

主题

29

帖子

122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0
K币
122 元
注册时间
2012-2-28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8:06 | |阅读模式
自然地理学重点难点
第一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自然地理学新定义的理解,对自然地理学性质的把握
第二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的质量、形状及其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对地表环境形成的意义,地球运动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表环境与地表系统的关系,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第二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教学重点:地壳的克拉克值,认识组成岩石圈的几种最常见矿物,弄清三大类岩石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在地面和地壳的比重,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应力椭球体,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岩石圈运动的判别标志,威尔逊旋回
教学难点: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
第五章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机理
第六章 水圈与水平衡
教学重点:水圈的水平与垂直结构特征,水圈的演化过程与阶段,水份循环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的相态转换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
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元素、物质、生物、系统组成,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以及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途径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理
第三篇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岩石 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侵蚀循 环理论的内容和局限性、剥蚀系统模式、河流作用与地貌、海岸地貌、河口地貌
教学难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形态反 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海气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黄土地貌;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
教学难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第十二章 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岩石—土壤—生物的联系,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大气圈的演化 与生命的起源、进化的关系,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生物与水的相互作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教学难点: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植被与水循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第十三章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传输;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平衡;跨越圈层的水循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
第四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划分标准与气候环境评估指标;生物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陆地生态群落与分布;地质环境评估的指标及我国地质环境特征;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土地的分级、分类、分等与土地评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评价原则与方法;土地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五章 地表环境预测
教学重点: 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岩石圈变化的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变化的趋势,气候变化的趋势,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趋势及其人类的影响;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与地面起伏的变化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水圈的变化趋势;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第十六章 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教学重点: 环境规划的原则;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与方法;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难点:以实例阐述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十七章 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教学重点:优化调控的理论基础与原理;优化调控的途径,常用优化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反馈与控制;常用
第一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自然地理学新定义的理解,对自然地理学性质的把握
第二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的质量、形状及其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对地表环境形成的意义,地球运动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表环境与地表系统的关系,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第二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教学重点:地壳的克拉克值,认识组成岩石圈的几种最常见矿物,弄清三大类岩石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在地面和地壳的比重,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应力椭球体,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岩石圈运动的判别标志,威尔逊旋回
教学难点: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
第五章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机理
第六章 水圈与水平衡
教学重点:水圈的水平与垂直结构特征,水圈的演化过程与阶段,水份循环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的相态转换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
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元素、物质、生物、系统组成,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 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以及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途径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理
第三篇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岩石 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侵蚀循 环理论的内容和局限性、剥蚀系统模式、河流作用与地貌、海岸地貌、河口地貌
教学难点: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形态反 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海气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黄土地貌;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
教学难点: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第十二章 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岩石—土壤—生物的联系,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大气圈的演化 与生命的起源、进化的关系,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生物与水的相互作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教学难点: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植被与水循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第十三章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教学重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传输;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平衡;跨越圈层的水循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
第四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划分标准与气候环境评估指标;生物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陆地生态群落与分布;地质环境评估的指标及我国地质环境特征;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土地的分级、分类、分等与土地评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评价原则与方法;土地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五章 地表环境预测
教学重点: 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岩石圈变化的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变化的趋势,气候变化的趋势,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趋势及其人类的影响;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与地面起伏的变化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水圈的变化趋势;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第十六章 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教学重点: 环境规划的原则;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与方法;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难点:以实例阐述环境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十七章 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教学重点:优化调控的理论基础与原理;优化调控的途径,常用优化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反馈与控制;常用

    10

    主题

    41

    帖子

    25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18
    K币
    241 元
    注册时间
    2011-6-25
    沙发
    发表于 2012-6-11 19:50 |
    谢谢楼主大人

    10

    主题

    146

    帖子

    1832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14
    K币
    1818 元
    注册时间
    2010-9-26
    板凳
    发表于 2012-6-12 18:11 |
    楼主,哪本书的?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6 23:17 , Processed in 0.050502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3(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