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337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电脑里的上大新闻传播考研资料都贴上来了

[复制链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大的影视学院今年非常热,分数很高,可能是因为今年报的人多,又都是高水平的考生,上大的名气和质量虽然不能和复旦之类的名牌大学比,但是在211里面也算是好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相信上海大学的新传的实力,就勇敢的报考吧!
有的资料是自己总结的,有的资料是在网上下载的,具体作者就不清楚了,反正是我硬盘上有的电子版我都尽量帖上来了,大家看着也方便。
我11年考上的,有什么具体问题要问,也可以加我企鹅号码:624211650{:soso_e10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4:48 | 只看该作者
    转]]考研经验
    主要说说专业课,今年上海大学出题特别灵活,相对于前几年的出题风格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转弯,很多知识指定参考书目上都没有。那2012年打算考上海大学的同学该怎么做了?由于我跨专业考的,所以按照我复习的思维给点意见吧。
    寒假,虽然这个时间段学习很没效率,但是逼着自己学还是能学点东西的。首先,英语背一下考研核心词汇还要研究下长难句,然后研究下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对于初次接触传播学的人打基础很好。
    关于参考书目,开学来后就要开始买上大制定的参考书目了,戴元光老师的《传播学通论》,郝雨的《新闻学概论》,许正林的《新闻编辑》,刘海贵和尹德刚合编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一定要买的。施拉姆那本《传播学概论》没必要买,根本不考,看看就行了。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也没有太大必要买,因为郝雨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就是按照那个体系编的,有点重复。新闻评论不用买,基本不考,有些常考评论的知识在《新闻编辑》那本书里有。去年新增的传播思想史并没有考,也应该作为重点复习,毕竟是新增内容。这些参考书目在暑假前最好能很细致地看完一遍,重在理解。
    等到上海大学新的大纲出来后,按照大纲要求内容复习,背诵记忆。
    根据今年上海大学的出题风格可以看出上大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了,而不是像以前只要死记就能得高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期刊杂志,一定要是有关学术的哦,而不是什么资讯类的。像《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传播》,《现代传播》这些都不错,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吧多关注些新东西,像媒体融合、网络传播之类的。此外对于07年以来的真题也要好好研究,了解上大的出题思路也是重要一计。
    下面再说说怎么看一本参考书目,方法我借鉴了传播小王子的读书法,他的经验是:一本书,你看十遍就够了。10遍,你要达到一个目标。10遍看完了后,你要在5分钟内能够把所有的考点看完。看不完?我教你这样做。
    第一遍:浏览,目的:熟悉书的内容,知道传播学/新闻学是干嘛的。
    第二遍:理解,目的:把书里你看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书里看不懂不是说这个人写书很牛,理论很深奥,而是——他的表达能力欠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非要用一大最没用的话写出来。你标记好了后,到网上百度下,或者你参考一下别的老师写的书,关于同样问题的表达,就明白啦。
    第三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始划重点(你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并整理自己的笔记。
    第四遍:结合考试大纲看一遍,把考试大纲上列出来的画出来,再整理一遍笔记。
    第五遍:结合往年的考试题,看书。这一遍,要求你在书上找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并且同往年的考试大纲做一个比较。把往年的每一届试题都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两个现象:第一,试题每天都有好多重复的,以前考过的试题还会再考;第二,考试大纲列出来的,你得往死里背了。
    第六遍:穷尽一切名词,简答,论述。把所有的能够出成这三种题型的地方,全部整理下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写在书的每一页的空白的地方。要求,一个句子,就用一两个字,或者词语概括起来,方便记忆。
    第七遍:第三遍整理笔记。笔记的要求:第一,尽可能的简单,就是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个名词解释,两三个词语概括一个简答论述;第二,要求你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大纲里列出来的东西,以前考过的东西全部整理进去。并用不同的标记标注明白。这个笔记是你以后复习的笔记重点之重点。你如果要买笔记的话,就买这种啦,可能就一页纸概括了一本书的考点。
    第八遍:看一遍书。这一遍你基本上就明白那些是重点和非重点了。这一遍有个很关键的任务:假如你考的2010年的研究生,你在读书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在特殊的地方标记出来此为2010年试题,哈~懂不?就是给自己出一份试卷了。我当年考试,猜到了60%以上的试题。包括一个50分的论述噢!!
    第九遍:扫盲运动。寻找盲点啊。把书里所有的边边角角看一遍。我记得有一年试题出了一个名词解释叫铅板,我找了书,发现就在书的左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出现过这个词,而且加了引号。由此我开始了一项扫盲运动。并提出一个口号书里所有加引号的词,都要当成名词解释来看……”
    第十遍:最后一遍。任务目标:考察自己的记忆的程度。看目录,在目录上根据有章节提示,把每一张里所有可能被出成名词,简答,论述的问题全部在大脑里回忆一遍。记不住的地方标记出来,看书。
    这十遍看完后,以后复习就看你第七遍整理的笔记了。五分钟保证你把所有的考点浏览一遍。入考场前,你就带几张纸复习就好啦。保证所有考点一览无余。
    小王子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整,十遍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我觉得6遍也差不多了,以上黄底的几个步骤是我觉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23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真题。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2,(缺)
      3,法拉奇
      4,小报大办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
      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
      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四、消息写作400字
      材料是关于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领导人会议和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什么非正式会议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25 | 只看该作者
    新闻编辑笔记
    第一章:
    一、
    1.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制作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2.编辑的分类:
    (1)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从事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包括联络作者等
    (2)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
    (3)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广播本身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4)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工作。
    (5)网络编辑:是指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型编辑门类,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链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二、
    1.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意义的新闻编辑实践最早应追溯到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刊号的序言是中文报刊第一篇阐明办报思想和编辑方针的序言。由此,宗教性、可读性、通俗性和篇幅短小成为早期报刊的基本特征。对其后的宗教报刊和中文报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版报刊,开宗明义、明确办报宗旨与编辑方针,成为近代以来中文报刊的鲜明传统。继传教士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外文报刊与商业报刊都十分重视编辑方针的确定
    近代国人办报意识的形成是受到了传教士报刊客观启发和社会改良的主观动机双重因素的影响。1872年创办于香港的《华字日报》几乎定下了此后国人办报的基调,即爱国主义。近代国人办报的最初动机,并非在于新闻性而在于知识性、时政性和爱国主义。此后的王涛和梁启超都是前后一脉相承的
    中文报纸的现代版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创办的中文日报《中外新报》,四开单面印数,竖排版。早期为周刊,后为双日刊,并首创双面印数。《上海新报》率先实行分版分栏的固定编排,随后实行新闻报道加大字标题,对中文现代报刊的定型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形成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这时具有较为系统的报纸编辑思想并能付诸实践的是《时务报》时期的王康年。其编辑业务改革主要是:
    (1)       报纸双面印刷
    (2)       版面分栏编辑
    (3)       文章句读加点
    (4)       增列导读目录
    (5)       倡导简短文风
    (6)       外地要闻需用电文稿
    梁启超也总结了自己的办报思想:
    (1)       宗旨定而高
    (2)       思想新而正
    (3)       材料富而当
    (4)       报事确而速
    梁启超的办报经验是19世纪国人办报业务的总结,也是中文报刊迈向二十世纪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中文报刊的业务探索在不同方面展开
    政论方面:197 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有首创之功 1896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更形成了时务文体 1898年 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又创时事短评
    版面方面:1900 《中国日报》率先将版面分为六栏 1904 《时报》进一步强化分栏字号、符号的功能
    栏目方面:《中国日报》创办时就设立了专栏《鼓吹录》,后来成为品牌栏目。
    标题方面:《时报》1912开始,采用复合型标题,功能上也有概括性、解释性、标示性、夸张性、比喻性等尝试
    图片方面:《申报》是使用照片和漫画的第一份报纸
    广告方面:《中外新报》创办伊始即有广告。
    20世纪初由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形成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这一时期在办报思想和编辑业务上有独创性的是香港《有所谓报》主编郑贯公。其具体做法是面向市井民众,办小报:
    (1)    文体民间化
    (2)    栏目多样化
    此时在编辑业务上还有所突破的有:
    英敛之的《大公报》:开办具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栏目
    狄楚青的《时报》:一改政论报传统,走大众化报纸之路,创办时事短评体例,大胆采用多字号排版,主次分明醒目等都具有报纸编辑的开拓性意义。
    五四运动开始中,在《新青年》杂志的影响下:
    (1)       新老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
    (2)       采用西式标点符号、
    (3)       报纸版面编排上出现了多种分栏形式
    (4)       头版头条由大总统令改为国内外重大新闻
    (5)       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
    (6)       一些大报进行了副刊革新,从不足一版办成多版
    中文报刊完成了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五四运动后,在现代报纸编辑业务上有创新贡献的是成舍我:
    (1)       采用小报大办、精选精编的半包方针
    (2)       采用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的编辑方针
    综合早期中文报刊的编辑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       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和革新,都积极借用了欧洲或日本报刊的形式
    (2)       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动因都在于满足读者需要,是报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报刊编排方式模仿苏联的编排方式。
    1956年汉字改革方案公布后,报刊改版为横排
    版面严格遵守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变化与和谐统一的形式,稿件标题图片不再忽大忽小,布局不畸轻畸重,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1992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报纸版面形式由小圆柔细转变为大方刚粗,强化视觉冲击力。版面以板块为主,粗黑线条为辅,行文很少拐弯,照片巨幅醒目。
    三、
    1中国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
    对新闻编辑,尤其是对中文报刊编辑的理论,归结与阐述仍然始自西方传教士。《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在《教会报大旨》中,就强调了确定编辑方针对报纸的重要性。
    在此影响下,国人办报者也陆续发表报学专论,如梁启超和郑贯公。
    1903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
    1913年,上海广学会翻译出版美国休曼的《实用新闻学》。
    国外新闻学理论的引入,意味着国人对新闻学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观念到理论转变的开始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徐宝璜主讲新闻学,其讲稿《新闻学》随后的出版,意味着中国新闻学的学科诞生。
    1919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改组后,徐宝璜增开报纸编辑课,这意味着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诞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影响的新闻著述中还有邹韬奋、储玉坤、恽逸群等对新闻编辑的专题论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诸多新闻学理论著作中,大都有新闻编辑的专章或专节。
    解放后的17年和文革十年,几乎没有新闻编辑方面的专门著述。只有1950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苏联格列波涅夫的《报纸编辑部的群众工作》一书流行
    1982年,由郑兴东等集体编著的《报纸编辑学》出版,是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放卖弄的教材。加上1984年叶春华编著的《报纸编辑》,成为了新时期编辑学方面的奠基之作。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既具有其传统规范性,又具有接受新兴理论的敏感性,但新闻编辑理论研究实际上总是落后于新闻编辑技术实践。直到1995年,新闻编辑理论研究才打破沉寂,蔡雯的《现代新闻编辑学》和吴飞的《新闻编辑学》先后出版。
    进入新世纪的新闻编辑业务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跟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报纸改扩版研究
    (2)       关于提高报纸版面的艺术性的论文
    (3)       制约版面编排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也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
    (1)       观念落后于实务发展,表现在受传统新闻体制影响,编辑的新闻报道的主导性强调不移
    (2)       理论落后于技术,新闻编辑的电子化事实上已经带来了新闻编辑业务上的一场革命,但编辑理论总结远远落后了,甚至显得保守
    (3)       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滞后,报类、版面上缺乏代表性
    (4)       大多想建立新闻编辑学,但尚未建立学理规范
    四、
    1.当前西方报纸版面编辑趋势:
    (1)       强化信息数量与质量的改版
    (2)       版面风格趋于简洁:追求清晰成为一种世界报纸编辑的价值取向
    (3)       纯净版面的追求:平面设计应寻求合理有效的传达功能。
    (4)       专刊多元活泼美观
    (5)       小开张大报的趋势
    (6)       扩大能刊登广告的版面空间
    (7)       版面设计的服务意识:提倡为读者服务和为市场服务的意识理念
    (8)       报网互动-放大新闻附加值
    (9)       语言的娱乐化与图片的色情化
    2.当前我国报纸版面编辑趋势:
    (1)大信息量:不仅表现在报纸整体上的不断扩版增厚,还表现在单元版面信息元得成倍增加,尤其是要闻版强化了大信息量
    (2)版面简洁:多采用板块结构,很少用底纹和花边,合并栏数,多用横题,分版表目
    (3)图像化:图片新闻、图标新闻已成为当代报纸版面必备的元素
    (4)强化新闻版
    (5)专刊、副刊的强化:
    (6)版面元素的个性化强化:与他们不同,成为报纸编辑的一致追求
    (7)横向编排成为主流
    (8)强化导读和新闻提示
    (9)人文化:以情动人营造情绪。
    第二章:
    一、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从报纸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从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角度来看,编辑、采写、通联并列为报纸编辑的三大门类,其中编辑具有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作用。
    (1)总串联:把报纸出版的不同工种、不同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联合起来,使报纸的出版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2)总合成:将报纸出版的多人劳动汇总起来,实现和完成组织宣传任务。
    (3)总把关:防止各种差错见报,以保证宣传和传播的质量。
    2.从报业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承担编辑方针的确定和对报纸的设计。
    (2)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负责各项生产环节的人员协调。
    (3)报纸编辑部门是单位新闻产品的制作、加工和组装中心,报纸产品的最后组装集成在编辑手中最后完成。
    (4)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提供给销售部门的最后产品是由编辑提供的,销售部门的销售状况也主要反馈给编辑。
    3.从传播学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新闻编辑首先扮演着把关人角色:我国编辑的把关原则主要有宣传原则、法律原则、真实性原则、版面原则、文法原则。
    (2)在现代大众传播中,编辑实际上又扮演着隐匿意见领袖的最初角色。
    (3)编辑同时又是接受意见反馈的主要通道:
         A.编辑常常是接触读者反馈意见的第一人
         B.给读者意见作出解释和回答的
         C.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调整和改善工作的具体实施。
         D积极进行受众调查,收集反馈信息
    二、新闻编辑的体制:
    1.编辑部:编辑部是新闻单位内负责新闻采写、编辑、通联和资料等新闻业务工作部门的总称,是新闻单位的核心部门,其内一般又有若干个专业部门组成。
    2.总编辑: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总编辑是主管编辑、采访和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总负责人和主要决策人。总编辑的职责有:A 制定编辑方针 B 审定报道方案 C 指挥实施编辑方针和报道方案 D 审定重要稿件和版面 E 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编委会:编委会是新闻单位编辑部工作的领导机构。凡是编辑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均由编委会讨论决定。编委会成员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若干名编委。总编辑为编委会负责人。在实行总编辑负责制的单位,编委会不仅领导编辑部,还领导经理部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编委会成员由新闻单位的主办机关任命。在我国通行的是总编辑负责制。即在总编辑主持下的编委会对新闻单位全部工作全面负责的领导体制。
    4.主编:报社内各个版的编辑工作的负责人。负责主持本版分工范围内的选稿、改稿、标题、组版等各项编辑工作
    5.编辑:根据工作时段不同,分为日班编辑和夜班编辑。根据职能性质,又分为稿件编辑、版面编辑、美术编辑、副刊编辑、专版编辑等。
    6.西方新闻决策机制:在决策机制上,西方国家大多是董事会制,董事会下设主持人,主持人下设主观媒介编辑业务的总编辑。
    7.英美编辑体制特点:
    (1)编辑部下设专业部编辑和城市新闻编辑,编辑部实际上是新闻业务的主导者
    (2)设立城市编辑,突出新闻综合性特点
    (3)记者受城市编辑的领导和指挥,有利于编辑意图的贯彻。
    8.日本的编辑体制特点:
    (1)设立各专业新闻部
    (2)在各分部中以编辑为核心,记者接受编辑的领导。
    9.台湾编辑体制特点:
    (1)业务实际上由编辑部、编辑组和编辑是三个层次完成
    (2)划分省市新闻版和地方新闻版,体现编辑内容的综合性
    (3)编辑部下辖采访组、编辑组、通讯组,统一调配记者。
    10人民日报编辑体制特点:
    (1)       版面是编辑部工作机制的核心与主体
    (2)       版面编辑自觉实现编委会意图
    (3)       版面编辑负有版面处理权,有稿件处理权,但无记者支配权,因此报道策划常需要借助编委会或总编室协调调度,或者由版面编辑亲自采访撰稿
    (4)       版面编辑常要承担本版需要配发的评论文章
    11.国内外编辑体制差异:
    (1)编辑部是按报道内容还是版面分工来设置。
    (2)编辑与记者的关系:平行关系、从属关系。从属关系有利于编辑思想的贯彻,在束缚记者手脚、限制记者视野;平行关系形式易于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利于采访与写作,弊在编辑核心作用软化,难于形成版面特色。
    12.报纸编辑流程:
    A文稿输入 B版面设计 C 组版 D 印刷
    13.编辑方针:广义的编辑方针包括办报方针、编辑方针和报道方针,是报纸编辑部工作的指南。办报方针由报纸的发行人制定。编辑方针由编辑部制定。报道方针依据编辑方针制定,有阶段性和专题性的区别。
    14.宣传方针:宣传方针可以由编辑部拟定成为编辑方针的内涵,即宣传稿件的编辑原则。还可以由专业部提出,作为对某一具体报道的宣传要求,属于报道方针的层次。
    15.办报方针:办报方针就是报纸公开表明的板报宗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不同时代报纸的不同性质。办报方针是由报纸发行人制定的,反映他们的目的立场利益和主张以至策略与方法。报纸的办报方针具有一贯性和一致,相对稳定,不易变动。
    办报方针的内涵:
    (1)       确定的办报宗旨或目的
    (2)       规定的报纸的性质、立场、任务和作用
    (3)       坚持的指导思想
    (4)       决定的报纸规模和设想的读者对象
    (5)       内定的报纸隶属关系
    16.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和现实情况对报纸内容、形式所做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读者定位、报道的范围和重点、报纸的水准以及报纸的风格。
    (1)       报纸方针确定的前提
    A.报纸内容
    B. 传播效果
    C. 广告
    D.传播者
    E. 读者兴趣
    F. 报纸长期战略
    G.读者构成
    (2)       现代报刊的功能定位
    A.信息传播
    B. 舆论监督
    C. 新闻解释
    D.读者引导
    E. 论坛提供,重视读者来信
    F. 娱乐释放
    四、编辑修养:
    1.编辑修养:
    (1)       理论修养:主要是指哲学理论修养、新兴理论修养。
    (2)       政策修养:政策指导
    (3)       职业道德修养
    (4)       专业修养
    (5)       知识修养
    2.编辑能力:
    (1)信息采集能力:其一是编辑自我的新闻敏感型 其二是社交能力
    (2)信息鉴别能力:信息鉴别能力来自编辑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敏感、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等素质。
    (3)组织能力:
    (4)创新能力
    (5)写作能力
    (6)操作能力
    3.编辑意识:
    (1)新闻意识:A.时效意识 B线索意识 C 指导意识
    (2)信息意识:新闻编辑既要有信息资料采集与积累的意识,又要熟悉现代信息采集的渠道与方式,还要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在职人员的信息意识,另一方面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选聘一批既懂编辑专业,又擅长信息获得和信息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编辑队伍中来。
    (3)政治意识:
    A.首先要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观察分析社会现实,正确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B.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真正起到群众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舆论工具作用,使媒介真正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和桥梁。
    C.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组织上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重要情况应请示。
    D 要有弘扬主旋律的意识
    E 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创新意识:A编辑制度创新 B 编辑观念创新 C 编辑技术创新
    (5)把关意识:
    A. 要把好政治关
    B.要把好法律关
    C.要把好版面关
    D 要把好策略关
    E 要把好质量关
    第三章 稿件编辑
    1.       稿件来源:报纸编辑部的稿件来源有三:本报记者和编辑撰写的稿件、通讯社每天播发的通稿、通讯员和社会上其他人士的来稿。因为来稿渠道不同,运行路线也不同。编辑写的稿件可用的交版面编辑组采用;记者稿件直接发给总编室和各版;社会来稿由群工部初步筛选分类后,转送专业部供选择采用。
    2.       稿件选择的意义:
    (1)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贯彻办报方针
    (2)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形成报纸的特色
    (3)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保证报纸所用稿件的质量
    3.       稿件选择的目的:
    (1)       判断稿件是否适用
    (2)       判断稿件的意义的大小
    (3)       发现稿件的潜在价值
    (4)       检查稿件有何缺陷
    (5)       确定稿件如何利用
    4.       稿件选择的标准:
    (1)       新闻标准: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2)       政治标准: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政府的重要决策
    (3)       宣传标准:正确性、权威性、针对性、新闻性、适宜性
    (4)       法规标准:禁止刊登:有关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内容、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力的内容
    (5)       道德标准:保护新闻源、避免受害者或无辜者受到困扰和伤害、不应过分渲染报道灾情、疫情以及各种暴力事件,以免引起读者的惊慌与恐惧、不应刊载有助于报社或个人获取私利的内容
    (6)       版面标准:轻重选择、缓急选择、协调选择、平衡选择:主题内容不可过分集中;对地区最好有所兼顾
    5.       稿件选择原则:
    (1)       定质原则:保证重要的新闻优先入选、保证新鲜的新闻优先入选
    (2)       定量原则:报纸版面容量在相当长时间内要保持固定
    (3)       定时原则:日报的版面以一天
    6.       稿件选择的方法:
    (1)       判断稿件内容的真实性
    (2)       判断稿件内容与读者的相关性
    (3)       判断稿件内容与政策法律道德的要求的一致性
    (4)       判断稿件内容与本报特点的一致性
    7.       稿件类型:
    (1)       刊用稿
    (2)       备用稿
    (3)       内参稿
    (4)       线索稿
    (5)       转交稿
    8. 稿件选择所应注意的问题:
    (1)       稿件处理要及时,不要拖延时间,尤其是时效性强的新闻稿件要及时作出决定。
    (2)       选择稿件要细致,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稿件,同时注意防止重复用稿。
    (3)       要要重视作者的附稿信,注意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9.稿件修改:稿件修改是对刊用稿的文字表述与篇章结构上所进行的校正、压缩、增补、改写等处理工作。其中较正式稿件修改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工作。
    10. 校正:所谓校正是指对原告不作大的改动,质对事实以及事实的表达等方面作个别订正,以求达到稿件表述的真实准确。
    11.稿件修改程序:
    (1)审读全文,分析稿件
    (2)设计方案,着手修改
    (3)检查复读,精益求精
    12.使用校对符号的具体要求:
    (1)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2) 勾画分明。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修正,不要在文中修改
    (3)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
    13.稿件编辑:编辑常用编稿方法有六种:修饰、压缩、摘编、增补、综合和改写。
    (1)修饰:是指主题、体裁、表现方法符合要求,编辑主要对文字进行加工、润色,使其既有文采,又简洁、形象。稿件修饰的前提是,保持原稿的新闻五要素完备,只是文字表达不太妥当,或者由于对信息内容理解不清楚而表意不充分,或者对书面语文字符号意义的理解有偏差。
    (2)压缩:主要是指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符合要求,缺点是原告篇幅太长。变编稿是对内容重复的材料作删除、缩短,突出精华。压缩的方法是删字、删句、删段、删节。压缩方法有;
         A.尽量保留信息量,把多余的信息符号加以删除,去字去词去句,而不损伤原意。
         B 保留主要信息内容,把次要的部分删掉。
         C 删去评论
    (3)摘编:摘编是为了突出主题和节约篇幅。摘编是对原稿进行剖析之后,发现原告不能全文刊登,但原稿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几部分内容有报道价值,于是把有关内容摘编出来发表。
    (4)增补:原稿的构成因素齐全,知识对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环境和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增加这部分材料可以增加新闻的价值。采用这一方法时,可以通知作者补充材料,也可以由编辑根据可靠的资料增补。主要有
         A 背景材料:用以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独特的环境,或用以对比、衬托、深化新闻主题
         B 知识材料:用以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及某些专用名词、专业知识作分析和解释,对重要事实加以补充说明或注释
    (5)综合:是把主题内容相同或相似,但报道角度不同的两篇或几篇稿件,重新改变成一篇新闻,以帮助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这种方法多用于动态新闻,少用于事件性新闻。综合方法中常见的新闻综述有两种情况:A对同一主题、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作全面的综合 B在一段时间内,把同一主题的连续报道、综合成片,做一次类似总结的综述。
    (6)改写:原稿的新闻构成因素齐备,但是信息材料中隐含着的新闻价值,没有恰当地提炼出来形成鲜明的主题,同时组织的逻辑性不强,或者体裁用的不合适。这样就需要重新改变主题思路和体裁,进行整体的改写。
      
    14.稿件配置:是指编辑按一定报道意图对稿件进行组装和编排,是继选稿、修改以后对稿件的最后一次编辑处理。稿件配置包括稿件的组织和稿件的配合。稿件的组织是指将具有某种共同性的稿件合编,组成统一的稿群。稿件的配合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决定刊用的稿件要配发的其他相关稿件,其主要形式有配评论、按语、图片、资料等。
    15.稿件配置的目的与意义:
    (1)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资源,丰富报道内容,全面反映报道对象,深化主题。
    (2)有助于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加强传播效果,满足读者需求。
    (3)有助于报纸版面优化,从整体上增强传播效果,表现报纸的风格特色。
    16.稿件配置的方法:
    (1)同题集中:是把内容相关联的稿件置于一个标题下集中发表。常见编排方法有:
    A 联合:相同的内容,或相同的报道对象,采用同题集中,突出其中同一的方面
    B 连续 几篇稿件是报道同一时间连续发展过程,采用同题集中,可鲜明揭示来龙去脉
    C 对比 把内容有矛盾性的稿件采用同题集中,通过标题的对比,揭示事物的矛盾性质,鲜明衬托使稿件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D 述评 把分别报道事实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采用同题集中
    (2)配评论和按语:配评论可以对新闻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说明和阐发,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揭示其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意义,从而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配评论还可以从更广泛的领域和全局高度阐明新闻事实的现实意义。配按语目的在于评论、证明、解释稿件的内容,意义与配评论一样,只是更简洁明快。
    (3)配资料:是指用过去发生的事实和现有的知识等资料,配合相关的新闻同时发表。资料是发展新闻的重要手段可以对新闻报道尽行注释,说明其意义价值原因性质以及今后的趋向。资料一类是事实一类是知识。
    (4)配图片:是指配合新闻发表各种新闻照片和绘画。图文配合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直接为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提供图像。还有一种是两者反映的具体对象不同,但都是一个总的主题,或属于相近的题材。
    第四章 新闻标题
    1.       新闻标题:是指在新闻正文之前,以醒目、概括和简洁的文字提示、概括或评价新闻内容的简短的文字。中文报刊中新闻标题的出现最早大概可追溯到1870年的《上海新报》,有报道标题“刘提督阵亡”,这是最早的一文一式标题。进入二十世纪初,逐步开始有大字标题,多行标题。
    2.       新闻标题的作用:
    (1)       揭示新闻内容:尤其是揭示新闻内容的最主要信息要素
    (2)       评价新闻内容:一定程度上表达标题制作者的评价和判断
    (3)       吸引读者注意:标题吸引读者之处在于新闻内容的重要、新鲜,但标题有其特殊的形式,首先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其形式点。
    (4)       表现编排意图:一方面运用标题,突出版面的报道中心和重点;另一方面显示版面区分的用意,表达新闻信息的轻重缓急情况等。
    (5)       梅美化活跃版面
    (6)       组织新闻内容:标题可以将相关或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主题。
    3.       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从结构上看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
    4.       单一结构只有主题。主题可以是一行或两行,两行主题称双主题。
    5.       复合结构是由主题加上腹题构成,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说明比较重要或比较复杂的新闻内容。其组合方式有:引题-主题构成式;主题-副题构成式;引题-主题-副题构成式。复合型标题在南北战争时期开始普遍采用。
    6.       标题的类型:
    按功能分:
    (1)       主题:复合标题中的主要部分,揭示新闻中最重要的、读者最关心的,核心的事实或思想。主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偏正、动宾词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见。主题共有四种类型:概括全文型、突出要点型、点名思想型、引起悬念型
    (2)       辅题:在复合型标题中辅助主题阐明新闻内容的部分,是引题和副题的总称。辅题是标题中的次要部分,字号小于主题以保证主题的突出。
    (3)       引题:在复合型标题中导引出主题的辅题,又称眉题、肩题。引体的作用主要是: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点明新闻事件的意义、提出新闻的来源或根据、烘托新闻报道的气氛为主题的叙述做铺垫。引题是唯一可以阐明抽象道理的部分,可以从叙事说理抒情三方面去充实和发展主题,正常引题不超过一行。
    (4)       副题:在复合型标题中用来对主题作补充、解释和印证,又称子题、副标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主要是补充次要事实、补充事情的结果以及补充新闻的背景、来源和根据等。主要用于以下情况:主题揭示出一个论断式的事实,副题就用论据式的事实来解释和印证;主题提出一项政策精神原则思想道理等抽象概念,副题就用具体新闻事实来印证;主题提出一个悬念式的疑问,副题就用新闻事实作答复。正常的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可以不止一行。
    (5)       插题:嵌在文字中的小标题称为插题,又称分题。通常使用较长的消息、通讯和其他文章中,具有分段和分类的作用。具体地说:帮助读者分析段意、介绍全文纲目、使读者可能选读其中的几段、使读者在通读全文中得到间歇减轻疲劳、美化版面。有三种类型:概括全段段意、突出全段重点、突出段内警句。
    (6)       提要题:在重要的长文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其作用是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比较详细地概括突出,使读者获知较多的较有系统的新闻概要。提要方式有:列举全文要点、摘录文内关键文字、概括全文要义。
    按虚实分:
    (1)       实题:A 从标题的整体来认识,以叙事为主的标题是实题。B从标题的部分来认识,标题中的虚实部分昰实题,说理部分是虚题。
    (2)       虚题:A 从标题整体上来认识,是指以说理为主的标题。 B 从标题的部分上来认识,是指标题中的说理部分。所谓虚题都是以虚为主、虚实结合的题。纯粹的虚题不是新闻标题。
    按形式来分:
    (1)       通栏标题:通通栏标题是与版面横度等长的特大标题,因其横贯全版各栏,故名。通常在版面的顶端,用于突出特别重大的新闻或文件文章,有时也作为大幅标语口号。作表语口号时可以重复刊登在几天的报纸上。中国当代报纸仅在发表特大新闻和重要文件文章时采用,严格控制采用次数。
    (2)       栏题:栏题为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因为这样加起来的稿件,性质相当于专栏,故名栏题。栏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全组稿件的思想实质,所以一般视作说理性的虚题。栏题还有使分散的稿件产生凝聚力壮大宣传声势的作用。
    按新闻文体分:
    (1)       消息标题:着重简要点出新闻事件的大概内容,用于简练多在8到10字之间。
    (2)       通讯标题:概括描写新闻报道的某一闪光点或特征,侧重挖掘新闻深处的思想,用语有文采、感人,多为复合式,有主题和副题。主题虚、副题实。
    (3)       特写标题:侧重描写新闻事实最精彩生动的场面与镜头,反映美。题式有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两种。
    (4)       评论标题:侧重阐述文章的主题,发掘论题的深刻哲理。题式有直接标出论点,或就论题提出设问,或正反点都提出来。
    7.拟题原则:
    (1) 以事实为依据:新闻标题必须严格地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来拟写,绝不能超出新闻事实的范围。
    (2)突出重要因素:新闻标题应反映新闻内容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
    (3)注意虚实搭配:实题重在叙事,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虚题重在说理、抒情、提示新闻事实中的精神、道理和思想。
    (4)雅俗应该得体:标题的雅体现在其文字的文学性,标题的素体现在其用语的流行性。
    (5)长短应该适当:强化信息的冲击力,同时美化、平衡版面。长题多用于引题之中,而主题、大标题应用短题。
    (6)题文一致:题文一致包括两个含义:标题中所揭示的事实必须与新闻内容一致、标题中的论断必须在新闻中有充分依据。题文一致的具体内容是:标题上不可添加新闻中没有的事、对于新闻中有关数量、质量、深度、广度等方面的提法要严格按照原文、原文只报道某一事实,标题不可以偏概全说成全局性事实、标题可以突出新闻中的某一事实,但不能以此歪曲整个新闻的基本事实、对事实的表达不能产生逻辑上文字上的歧义、虚题所提出的道理不可把事实无限拔高
    8.       标题的语体模式:
    (1)       叙述体:直接陈述新闻事实
    (2)       描述体: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
    (3)       疑问体:主题用问句,答案在副题之中或新闻文字之内
    (4)       感叹体: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9.       标题拟制目标:
    (1)       概括最新的内容
    (2)       广大读者所不知晓的内容
    (3)       新异的内容
    (4)       与广大读者关系密切的内容
    (5)       在社会上已经发生重大影响的内容
    (6)       事态正在发展将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内容
    (7)       与广大读者地理上、心理上接近的内容
    (8)       广大读者具有共同兴趣的内容
    (9)       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
    (10)   有利于解决社会迫切矛盾的内容
    (11)   对广大读者有教益的内容
    10.从正文提炼标题的方法:
    (1)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
    (2)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
    (3)省略消息来源
    (4)省略不必要的议论
    (5)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
    10.   标题常用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对偶、谐音、反复
    11.   标题的形式美化:
    (1)       配置得当:是指标题字号、字体、字形的配置,必须考虑到标题的内容及在版面上的地位
    (2)       排列有序:主要是指标题的版式上的布局要做到对称、均匀、有层次感
    (3)       疏密得体:紧凑之处紧凑处理,同时特别注意空白的恰当运用
    (4)       装饰适度:标题装饰讲究分寸
    12.   制作标题的要求:
    (1)       提高思想境界,增强新闻导向性
    (2)       深入钻研事实,增强标题个性
    (3)       提高学识修养,增强标题艺术性
    (4)       寻求最佳方式,增强制作标题技术性
    13.   标题编排艺术:
    标题编排元素与运用
    (1)       字号:在复合型标题中,主题比辅题的字号要大一至三号。引题位于主题之前,字号比主题小,引题一般不超过一行。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字号小于主题一行、两行。
    (2)       字体:标题字体根据新闻内容来选定,以一种字体为主兼有二到三种其他字体。标题以一到四号黑体或宋体为主,一到三号正楷为辅。一号以上避免用方体或仿宋体,以免过于浓重或失于消瘦。如同一版中,大部分标题采用一种字体,则单行题或专栏标题宜用另一种字体。
    (3)       字型:具体标题编排中,一般先定字号大小,确定字体和字型。标题字数多的时候,横题采用长题字,竖题采用扁题字。标题字数较少的时候,横题采用扁体字,竖体采用长体字。从全版考虑,当天版面上的标题字号大小总是大致由每条新闻的价值大小来决定,各题的变化则由字体和字型来具体体现。在文字方面,电头和按语标识多为楷体;评论文字多用楷体字;在标题方面,黑体字重于宋体和楷体。楷体字字面清晰,多用于引题或副题和通讯的题目。
    (4)       留白:标题两头应留有空白,空白占位视标题字号大小而定。一般情况,标题前后的空白是该标题字号的二分之一。以规则标题为例,标题上方与正文位置持平,成一直线。标题前后比正文短二字,标题下方距正文一行。三行题应有一定比例:除主标题占位少于正文外,肩题宽度前后少于主标题的一字半,副题的宽度少于主标题半字。肩、主、副题间留白要适当。他们之间的留白宜为主题字体的六分之一左右,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一。
    (5)       在字体运用上,黑体表示严肃庄重,重要新闻的标题多用这种字体。圆体、隶书多用于通讯和特写的标题。
    标题与版面元素的组合
    (1)       题文组合:即标题与正文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既要考虑文章,又要顾及版式需要。如盖文题、一般竖题、串文题、眉心题、包心题、旗式题、对角题、尾式题、腰带题、自由式题。
    (2)       题图组合:即标题与图片的组合关系。并列、重叠、交叉、连接、差叠、减缺等。
    (3)       题线组合:标题与线条组合的关系,这种组合可生成强调、辅助、限制等视觉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包围、穿插、分割、牵引、半包围等。
    (4)       题底组合:标题与底纹的组合关系,主要表现为覆叠、差叠、阴阳三种。
    (5)       题符组合:标题与标点符号的组合关系,这是标题效应强化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版面编辑
    1.       版面价值:版面是文、图组合成的整体外观形象。版面对报道内容安排适当,形式结构美观,就能够对读者产生吸引力,方便读者自由选择阅读,并能够通过各种版面元素的组织与表现稿件,编辑可利用此间接地向读者表示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版面的价值。
    2.       版面的功能:
    (1)       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对报纸发生兴趣,进而对版面上某一特别内容发生兴趣
    (2)       表现评价:新闻各不相同的价值度决定了他们在版面上的版位。
    (3)       方便阅读:使新闻和特写安排得井然有序十分方便阅读。
    3.       版面要素:
    (1)       纸张:新闻纸墨性强,平滑不起毛,有一定机械强度,适用于高速轮转机印刷,不足之处是久藏后易黄易碎。新闻纸规格,根据包装形式分为平版纸和卷筒纸两种。平版纸是切成单张的纸张,每五百张为一令。卷筒纸是适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纸张。根据报纸纸张不同,所构成的版面空间也不同。所谓版面空间是一个版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
    (2)       报头:刊登报名的地方称为报头,一般在头版的顶端偏左或居中。报头的规格有半栏的,有通栏的。报头除报名外,还有许多附加项目,包括日期、刊数、版数、刊号、主办单位、网址、天气等。报名是报头的核心,报名的形式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报头的作用有三:建立在读者心目中的品牌;报头本身具有艺术性;具有商业实用性:报头一方面是报纸的品牌与商标,富有商业召唤性;另一方面报头的特殊版位可以附带广告版位,创造商业价值。
    (3)       标题:标题有三项突出作用:提要信息;强化视觉;平衡版面。在提要信息方面,现代报纸标题已形成多种形式;在强化视觉方面,现代报纸用大字标题、粗黑字体或套红标题成为趋势;在平衡版面方面:大字标题与大图片错落编排成为现代报纸版面编排的重要手段。
    (4)       正文:正文是信息的主要目标载体,因此版面设计中正文的处理,应考虑读者的获得信息的方便和心理习惯,考虑到人的视觉和版面信息载量双重需求因素。中文报纸版面正文字号字体是5号宋体,版面以四开为主,版芯可容纳汉字14000个。
    (5)       图片:图像在版面上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大信息量;视觉的直观性;美化版面
    (6)       栏框线:栏是报纸版面划分的基本单位,竖排报纸是水平分栏,横排报纸是垂直分栏。框与线是报纸版面中分割区域的辅助手段,在现代报纸编排模块化中,框与线的作用得到强化。
    (7)       色彩:色彩的运用有三种功能:影响和统领版面的基调风格;引人瞩目、赏心悦目、增加美感;强化报道的倾向性。
    (8)       空白:空白的主要作用有:形成内容区分的独立性;平衡大标题、黑图片带来的沉重感;增强版面的节奏
    4.       版面的布局结构:版面的布局结构是版面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是版面保持整体的依据。版面布局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稿件的布局结构;二是题文图的布局结构。
    5.       六种版式结构:
    (1)    阶梯式结构:阶梯式结构的处理方式是以标题、图片为目标,以对角线为轨迹进行处理编排。
    (2)    包围式结构:以标题或者图片占领边角,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
    (3)    半包围结构:全黑结构的一种开放式,可以使C形 反C形 U形或N形
    (4)    对称性结构:对文字图片乃至标题进行围绕中心线的对称性编排。
    (5)    突出性结构:通过单张图片,或加长边、留白,或将图片文字处理成特殊图形,以达到一种强化与突出的效果。
    (6)    不规则结构:文字、图片与标题交错不规则编排,打破平衡性、方正性,文图互为穿插。
    6.       版面编排原则:
    (1)       简洁原则
    (2)       强化原则:所谓强化原则是指单个版面设计中,对所有信息元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应采用一定的手段,形成版面内的一两个视觉中心。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本版内各稿件内容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积极大胆地推出精神;表现出倾向;切忌重点太多。强化的方式有:版位强化、版式强化、标题强化、言论强化
    (3)       平衡原则:内容平衡、上下平衡、地区平衡、内外平衡、轻重平衡、软硬平衡、文图平衡、正反平衡、体裁平衡
    (4)       搭配原则:图文搭配、软硬搭配、大小搭配
    7.       版面规格:现代报纸版面有两种基本规格:其一对开报纸:一整张新闻纸对折平分后得到的二分之一面积 其二四开报纸:一整张新闻纸分为四份。现代对开报纸以竖排为主,每版由八个基本栏组成,约120行高,一个版面可容纳13000多字。
    8.       基本栏:基本栏是字数相对固定的等宽度栏,对开报纸的基本栏为每栏13字,栏与栏之间以一格字大小的空白隔开。
    9.       长栏:宽度是基本栏的整倍数。是我国报纸版面编排的一种传统方法。运用长栏不但能突出重点稿件,增加强势,而且能美化版面。
    10.   变栏:对基本栏进行分解。通常,变栏大于基本栏,至少不小于基本栏。
    11.   正文占栏长短的原则:
    (1)       党和政府发表的重要文件,排成整块,一般不要插入别的消息
    (2)       版面长短栏主要以基本栏为基础,短文不能占长栏
    (3)       版面编辑时,如需进行变栏,要根据文章的重要性及主次来安排,基本原则是重长轻短
    12.   报纸的基本风格:直列式、横列式、两者结合式
    13.   直列式:标题很少有超过两栏宽的,新闻从版面最上部排起,一直向下。在报纸内页,直列式的特征不大明显,因为直列式排列的文章要被广告隔断。直列式报纸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保守、可信、坚持传统。由于一栏或两栏的标题所占篇幅要比大标题或多栏标题少,所以直列式版面可以多登消息。因此直列式报纸能够登载更多消息。
    14.   横列式:排版和设计要多花时间。一个号得横列式版面要用明显的直列式元素作对比。
    15.   版面类型:
    (1)       集中型:把题材不同、报道角度不同、文章体裁不同而表现统一宣传主题的各种稿件集中编排在一起。优点是:中心宣传突出、气氛浓烈、气势较大、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可选用这种方法。
    (2)       综合型:综合型的报纸版面的特点是在一个版面上综合了不同主题的众多稿件,其中必有一两篇分量重的稿件,版面编排特别醒目。
    (3)       对比型:在版面编排中,将两条内容相异的稿件,或内容可以互相比照的新闻编排在版面的某个区间,在技术上采用空白、标题、线条等手段,将对比或比照的稿件组合起来,使版面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形成对比或比照。
    (4)       并列型:两条或几条报道内容分量相等的稿件,在版面编排时,赋予他们同等的版面地位,同等的标题字号、字体与字数,篇幅的大小和图片、线条的运用基本对等。
    (5)       对称型:几篇内容相近或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稿件,在编排时或给予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或四角对称。
    (6)       非规则对称型:
    (7)       交错型:一个版面综合运用了各种类型的编排方式
    16.   版面设计:版面设计是指将版得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落实到版面上,包括组版构想、计算稿件篇幅、画版样、版面技术处理和美化等
    17.   设计编辑的素质:
    (1)       必须是记者,必须懂得新闻价值,意识到读者的需求
    (2)       必须是图片编辑,会判断可能产生图片的情况,对照片进行挑选、剪裁、归类和刊登
    (3)       必须有艺术素养,懂得统一、对比、平衡和谐等原则。
    (4)       必须有排字工作经验,会处理字体,使字体清晰易读
    (5)       有报纸生产过程的实际知识
    (6)       能与别人合作
    (7)       有预见,有大胆试验的勇气
    18.   组版构想:设计版面前,编辑先要诵读一遍该版已选定的所有稿件,通过阅读、比较与鉴别,逐步形成一种组版思路。主要内容是:确定版面的头条和重点、把握版面信息量与用稿量、考虑稿件搭配与版面的布局。
    19.   版面设计步骤:
    (1)       分栏:对开报纸一般分8栏
    (2)       标题:避免标题碰撞的情况。标题和文字排列有四种情况:横题横文、直题横文、直题直文、横题直文
    (3)       围框:围框可以用线条,也可以用花边。线条占半个字或一个字,花边占一个字。框内两边的空白,多数情况下占半个字
    (4)       图片:图片的宽度可以以栏记,也可以以字计。可以做成两栏半、三栏加3字。图片如果插在文字中间,文字要让出一些。图片说明可横可直。
    (5)       计算:计算稿件篇幅一般以基本栏为计算单位。
    (6)       标记:画板次序一般是先画头条和重点稿件,再画一般稿件,先画图片、专栏和围框的框件,再画外形可以随意变化的稿件,先画版面四角和四周,再画版面中间的部位。
    (7)       转版:标题在要闻版,文在其他版;要闻版等摘要,全文登在其他版面。
    20.   设计原则:
    (1)    避免两个标题相碰
    (2)    不要把不相关的照片或图画并排放在一起
    (3)    在报纸内页,要避免靠近广告安排照片、图画或围框。
    (4)    避免题文衔接不当。
    21.   模块编排的意义:
    (1)       清晰简洁
    (2)       编排方便
    (3)       组合方便
    (4)       平衡方便
    22.要闻版编辑要求:要闻版一般是指头版或四版
    (1)要有策划
    (2)编出特色
    (3)编好标题
    (4)讲究配置
    22.   头条编辑:报纸的头条,是一种具有特写意义的编排形式。是经过选择的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其主要特点是:头头条的位置是全版的最优区间;头条在编排上通常居于全版强势之首,如标题突出、配图片、加线框、套色等。 横排报纸一般是上比下重要,左比右重要,左上最重要,右下最次要。
    23.   常见的头条处理方式:
    (1)       大头条: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主题,常编排为大头条。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加长、加大、加线、加色、加末标题,在长度上,横排八栏,配复式标题,常配发五栏彩色照片。
    (2)       小头条:三栏到五栏的标题的头条稿件为小头条。字号多为一号字
    (3)       双头条:同一天,两条同样重要的稿件常采用双头条方式。其标题长短及其字号大小、字体轻重等完全一样,标题一般采取竖放式,以显示他们在版面上的地位、待遇完全一样。
    第六章 报纸电子编辑
    1.       报纸电子编排:报纸的新闻电子编排,是指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及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对新闻稿进行录入、编辑、校对、排版和资料补充、传递等流程的一系列电子化操作。
    2.       报纸电子编排的特点
    (1)       编排速度快,信息检索便捷
    (2)       编排手段丰富,更能体现编排思想
    (3)       组版方式直观简捷,易于操作
    (4)       便于稿件编辑中的及时监控,加强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第七章 副刊专刊编辑
    1.       中国副刊的发展:中国报纸副刊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申报》、《上海新报》上的诗文小品、文艺性评述文字形式。1897年《字林沪报》随报附送的《消闲报》,被公认为我国报纸的第一个附刊。五四前后,出现了一些传播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附刊。1921年,《晨报》将刊登附刊的第七版定名为“晨报附镌”,以隶书书写,因隶书中无附字,编写成了晨报副镌,后因镌字不通俗,改为了晨报副刊,这是副刊名称的最初来源。《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京报副刊》在新闻史上被称为五四之后的四大副刊。随着社会发展,报纸所承载的功能增加,需要传播各门科学知识和各类实用知识,所以报纸需要在副刊的基础上再创造出一种新形式,用来介绍各项专业知识。由此,专业性副刊便应运而生了。在五四时期及20世纪30年代,相继出现了与文艺副刊有明显区别的专刊。专刊就是专门刊登某一方面材料的副刊。
    2.       专副刊的特点:
    (1)    多样性:专副刊的多样性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指一张报纸整体上应该具备形式多样的副刊与专刊;第二层是指专副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
    (2)    时鲜性:尽管专副刊文章的时效性不像新闻报道一般转瞬即逝,但仍需要结合时令变化,在人们关注的时期内刊登。副刊对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的论述、探讨,并提供背景资料、专业知识等内容来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一种特性。时鲜性体现在副刊文章内容所反映的三个方面:重要新闻、社会热点、时代精神。
    (3)    消闲性:报纸副刊体现消闲性来吸引读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图文并茂、安排巧妙的版面设计。二是隽永生动、趣味横生的主题内容。
    (4)    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专副刊的风格和内容要在空间上与一定的受众群相接近,体现乡土气息、地域特点。地域性包括两点:一是作品内容的地域性;二是作者的地域性。
    3.       专副刊的功能:
    (1)       愉悦功能:专副刊的愉悦功能是相应着专副刊的消闲性特点而生的,是为读者提供文化享受,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2)       服务功能:专副刊的服务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两项:一是提供各类知识;二是推进自身文化事业发展。
    (3)       互动功能:互动功能是指读者在专副刊上发表个人看法、传播个人所接触的事实,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以及办好报纸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感兴趣的问题的讨论,发挥读者的积极作用。
    (4)       导向功能:专副刊一般是以个人名义,运用侧敲旁击的方式,以巧妙手法间接地进行引导。专副刊潜移默化的导向能弥补新闻导向的不足。
    4.       副刊:广义的副刊包括除新闻、评论、广告外所有类型的专刊副刊。
    5.       广义的副刊:又可以大致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和专门性副刊。综合型文艺副刊内容广泛雅俗共赏,能够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同时在形式上一般以文学形式为主反映社会生活,是最早的一种基本副刊类型。专门性副刊即专刊。
    6.       狭义的副刊:狭义的副刊即指综合型文艺副刊,是报纸中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板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狭义的副刊又可以分为综合性副刊与文艺副刊两种。
    (1)       综合性副刊:综合性副刊是以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它的特点是既带有文艺色彩又有综合性。这种类型的副刊题材丰富,面向较为广泛的读者,具有普遍吸引力。
    (2)       文艺性副刊:文艺性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的固定版面,是反映文艺界人士创作活动与创作成果的副刊。这种类型的副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衍生发展成两类:一是每日出版的文艺性副刊,倾向于普及化、通俗性,比较趋向于综合性副刊。一类是按期出版的文艺性周刊,侧重于专门化、学术性,趋向于专业性副刊。
    (3)       专门性副刊:专门性副刊简称专刊,是报纸上用文章形式深入阐释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7.       专刊的类型:
    按选材范围来分
    (1)       专题性副刊:专题性副刊是指以某一专题为范围的副刊,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
    (2)       专业性副刊:专业性副刊是指以某种专业为范围,探讨学术和理论问题的副刊,主要传播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成为理论学术性副刊。
    按专刊题材内容来分
    (1)       新闻性专刊:新闻性专刊是对某一领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提供背景解释、深入剖析的专刊。
    (2)       学术性专刊:学术性专刊是探讨各类学术和理论问题的专刊。偏重从理论上对社会和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剖析,阐发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新见解,传播科学前沿的新知识。
    (3)       服务型专刊:服务型专刊是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性信息和知识的专刊。侧重从实用性方面提供信息与相关知识。
    (4)       社会性专刊:社会性专刊是以观察社会、探索人生为主要内容的专刊。以生动的事例和深刻的哲理,着重从品德修养方面探讨人生的真谛。
    8.       副刊的新发展:
    (1)    周末版:周末版是九十年代初一些省级机关报与部委主办的报纸在周末出版的一种新形式,是在原有副刊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别于原有副刊的新品种。除在第一版保留着一些新闻版的特点外,其他各版都是带有休闲性质的大型副刊或专刊。周末版副刊是在一个刊名下多个副刊的集合体。
    (2)    大周刊:大周刊是每周出版一次的大型专刊,是在原有专刊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别于原有专刊的新品种。大周刊各版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大周刊是某一类专刊专版的集结,容量大,系统性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反映同一个主题,为读者提供信息和服务,多按专业领域划分。
    9.       副刊的专栏:副刊的栏目主要由专栏构成。专栏,就是报纸聘约作者就某一方面、某个专题发表看法,其文章常发在报纸或副刊特定的位置,且有固定的栏目名称。按内容可分为新闻性专栏、评论性专栏、知识性专栏和综合性专栏。
    10.   副刊专栏的作用:
    (1)       体现编辑的意图与定位,便于作者和读者的识别与了解
    (2)       体现副刊与报刊的风格
    (3)       专栏的定时、定栏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群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11.   副刊专栏的要求:
    (1)       要有特色:副刊专栏的特色一方面要体现在各专栏之间科学明确的分工,即每个专栏有各自的专攻方向,立足点和着眼点都应有明确的定位,从而显示出不同个性。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在专栏选材的范围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稿源的情况、副刊各专栏的分工和刊期的长短来确定。
    (2)       要定时定量:栏目定时定量有利于与读者建立固定的阅读关系。定时定量的另一个要求是掌握好专栏的刊期和数量。专栏的刊期在确定了之后不应随意更动,而应让读者在固定周期内读到固定的专栏,加深其对专栏的印象。专栏文章过少过短,无法显现专栏作用;过多过长,会显得冗繁,使读者失去耐心。
    (3)       专栏间要注重搭配:专栏在组合上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突出栏目的定位特点,各专栏之间不需要太多联系。固定栏目与流动栏目在安排上可以拼贴组合,轮番上阵。固定栏目容易培养固定的读者群,打造品牌,流动栏目则能使版面内容更丰富多彩。
    12.   组稿的对象:副刊的作者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专家作者、群众作者
    (1)       专家作者:专家作者包括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以写作为职业的作家,是其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同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较强。副刊编辑组稿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专家作者。
    (2)       群众作者:群众作者是来自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普通人,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他们的文章真挚质朴,贴近生活。
    13.   组稿方法:
    (1)       个别约稿:个别约稿是编辑向作者单独约稿,是最常用的一种约稿方式。这样的约稿方式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要求明确,作者的稿件是量力定做的,既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与优势,又有利于满足编辑的特殊要求。
    (2)       集体约稿:集体约稿是编辑在同一场合向一批作者同时约稿的方法。一般在做大型专题时采用这种约稿方式。通常是事先编辑部定下大致选题范围,然后邀请一批作者共同探讨,议定选题,然后再确定各自承担的任务。这种约稿方式可以组织到一批稿件,各篇稿件之间既相互关联又重点明确,能把选题阐释充分。
    (3)       社会征稿:社会征稿是通过书面方式以统一要求面向全社会征求稿件的方式,一般是较为重大的选题。
    (4)       暗示组稿:暗示组稿就是利用副刊的版面语言进行暗示来组稿。副刊编辑通过对版面样式、新开辟的栏目、头条位置、标题大小等的安排来暗示组稿意图,使读者意会到编辑对副刊的定位,领会编辑的取舍标准,从而在没有明确约稿的情况下为副刊投稿。
    14.   对副刊编辑的要求:
    (1)       确定好文章选题
    (2)       统筹版面安排
    (3)       找准组稿作者
    (4)       建立良好的编著关系
    15.   副刊编辑应具有的素质:
    (1)       政治素养
    (2)       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历史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
    (3)       业务素养:坚持以质取稿、有较强新闻敏感、有较好社交能力、精通外语、熟练操作电脑
    16.   专刊的表现形式:
    (1)       报告文学类
    (2)       理论文章类
    (3)       实用文章类
    17.   专刊的编辑:
    (1)       重视策划
    (2)       更新观念
    (3)       注重广告
    18.   专刊的策划:
    (1)       专刊的新闻策划:A。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策划 B。根据特殊日子策划 C。围绕一个主题来策划
    (2)       专刊的专题策划:A。确定专题 B 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稿件
    (3)       专刊的专栏策划:A进行个性化的定位 B 专栏设置出新出奇 C 专栏为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与
    (4)       专刊的版面策划:版面策划要有视觉冲击力,敢于用图。根据专刊版面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版面风格。
    (5)       专刊的活动策划:做到引领读者形成互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强专刊的活力。专刊的活动策划要注意活动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八章 编辑言论
    1.       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纸编辑部观点的评论,是编辑部最重要的指导性言论。
    (1)       政治性社论:是指重点在于从政治上、理论上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论。
    (2)       思想性社论:是指基于地方或部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而重在提出全局性、思想性、观念性意见的社论
    (3)       工作性社论:是指重在指导行业生产管理领域工作实物的一类社论
    (4)       时事性社论:是指评论重要性节日、纪念日、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一类社论。
    (5)       论战性社论:是指对敌对性言论进行揭露、批判和驳斥的一类社论。
    2.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地位与影响仅次于社论,分署名和不署名两种,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多是传达-讨论的意见,也多由编辑部人员执笔。
    3.       短评:短评是配合新闻报道或者针对现实中新问题新现象而发表的评论文章,其规格不如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篇幅短小,大多在五百到一千字,版面一般以要闻版最常见,各专业版面也常配发短评,所以短评是编辑言论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4.       编者按:编者按是附加于新闻报道或新闻通讯的一种编辑言论,是编辑言论中最短小随机的一种评论形式。编者按的主要作用,是针对新闻报道或通讯中的材料、观点,编辑直接提出编辑的对正文内容的意见,或交代背景、指明实质,或肯定赞扬,或否定批判,对读者具有强化、引导、推荐的作用。
    5.       新闻提示:新闻提示是编辑言论范畴里新出现的一种形式,常常配发在国际报道或者比较专业的新闻导语前。内容或是观点摘要,或是背景材料的介绍。一般由编辑直接编写,或是从原文中摘录要点,主要起新闻引导作用、突出意义与主旨、补充背景材料,既具有信息性、新闻性,又具有知识性。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成为多版面报纸时代版面导读的有效方式。
    (1)       背景提示:介绍新闻背景、走向、影响及分析家意见
    (2)       提要类提示:主要目的在于导读,也可称为导读类提示,文字末尾要注明版面。
    (3)       摘录式提示:将原文中一些主要观点原话摘录出来,分条排列,让人一目了然。
    (4)       政治新闻背景提示:政治新闻背景提示主要是针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政治讲话的背景或意义的介绍或强调,有时也是内容要点的摘录等。
    (5)       国际新闻背景提示:国际新闻背景提示大多是针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大型新闻报道所配发的事件背景,来龙去脉,影响的提示,有时也称为引言。
    (6)       经济新闻背景提示:经济新闻报道常常是抽象的,充满专门术语,专业性强,常常需要针对一般读者配发阅读提示,也有针对新闻事件或意义的提示。
    (7)       体育新闻背景提示:体育新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满意度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比分报道,更多的是赛前的预测、赛中赛事变化的原因、赛后的分析与结论等。因此体育新闻也需要配发提示。
    (8)       文艺新闻背景提示。
    第九章 图片编辑
    1.       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图片是指报纸上出现的全部图片,包括插图、插画;而狭义的概念是指与新闻保持密切关系的图片,有新闻内容和价值。我们说的新闻图片是狭义的概念,即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       国外报纸图片的发展:在1754年殖民地时期的周报上,刊登了美国第一幅报纸漫画;1880年3越4日《纽约每日画报》刊登了第一张新闻照片。但在整个19世纪的报纸中,图片的作用不明显,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直到20世纪早期,新闻图片才在报纸上普遍存在。20世纪30年代,欧美报纸采用新闻照片数量增加,图文并重的思想开始萌芽;四五十年代,西方报刊对新闻照片的运用开始等同于文字报道;进入八十年代,西方报纸刊用新闻照片达到高潮。面对电视的新闻的强势冲击,报纸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掀起图像时代新潮。
    3.       中国报纸图片的发展:1854年1月出版的《遐迩贯珍》第一号上,刊载了土耳其与俄国宣战的消息,特绘了一张两国形势图,附于报道后,这是中国报刊最早刊登的新闻画。19世纪70年代,中国报刊开始采用年铜板镂刻照片;80年代,石印流行,画师开始根据照片绘制成单线条的图画供画报采用。1900年前后,照相铜板技术传入中国,国内报刊开始出现铜板印刷的新闻照片,新闻摄影图片作为文字报道的辅助手段从此登上报刊历史大舞台。1901年8月《万国公报》以半版的篇幅刊发的《醇亲王奉使过上海图》是中国近代报刊发表的第一幅时事新闻照片;《京话日报》1906年3月29日刊发的《南昌县江公召棠被刺的照相》的现场特写照片,是中国报纸刊登的第一张现场新闻照片。辛亥革命爆发到民国成立期间,是中国近代刊登新闻照片最多的时期。中国的彩色照片是在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最早刊出彩色照片的是《东方杂志》,它刊登了一张关于埃及出土的3500年前的艺术文物情况的彩色照片,这是中国报刊上刊登的第一张彩色照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后,一些学者纷纷在理论上提出要强化新闻摄影和图片传播的观点。随着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业内人士在用稿观念上逐步从重文轻图向图文并重转变。1990年至今,中国报纸传播大体经历了:加强图片报道-扩版-再加强图片报道-再扩版-厚报时代-读图时代 的变迁过程。
    4.       新闻图片的特点:新闻图片具有鲜明的新闻性,这主要体现在新、值、快三个方面。所谓新,是指新闻图片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变化着的各类新闻事件,或者是新近出现的新闻人物以及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所谓值,是指新闻价值。新闻图片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才会具有新闻的传播价值。所谓快,是指新闻图片的时效性,既是指新闻摄影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能及时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又是指越是突发性事件、重大事件,图片报道速度越快,新闻价值就越高。
    5.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
    (1)       新闻图片直观、醒目、有吸引力,有利于满足读者追求快速方便的读报趋势。
    (2)       新闻图片形象、多彩,细节真实,有利于满足读者的追求视觉、感官享受的欣赏趋势。
    (3)       新闻图片不仅是作为补充文字新闻的图示,而且是真实、有效地报道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新闻图片可以冲破语言文字障碍,能有效地满足低文字阅读能力读者和跨文字语言读者的阅读要求。既增强阅读性,又有利于开发潜在受众。
    (5)       新闻图片还可以美化活跃版面。好的图片本身就是艺术品,其色彩、线条、构图能有效地让整版文字改变单调、沉闷、压抑的气氛。
    (6)       新闻图片给读者的印象深刻,有助于读者记忆,也可供读者反复欣赏、仔细研究,作为直观资料保存。
    6.       图片类型:
    (1)       新闻摄影照片
    (2)       新闻图表
    (3)       新闻漫画
    7.       报纸图片的来源:
    (1)       新华社通告图片
    (2)       本报记者编辑的图片
    (3)       社会投稿图片
    (4)       历史资料图片
    (5)       网络上下载的图片
    8.       新闻摄影照片的基本原则:
    (1)       新闻摄影照片的中心主体应该清楚直白
    (2)       新闻摄影照片需要与新闻内容相关
    (3)       新闻照片需要配备图片说明
    (4)       新闻摄影照片要看起来自然、。不做作
    9.常用单幅新闻摄影照片类型:
    (1)预定事件照片: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拍摄的事件性的新闻照片
    (2)随机事件照片:即在事先没法预料,而在事发情况下随机拍摄的未经拍摄对象同意的图片。
    (3)特写照片:在某些大新闻事件中,或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对于局部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强化事件的结果及期待给读者的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9.       特写图片与以上两种图片的区别:
    (1)       报道图片侧重表现新闻六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而特写图片则侧重显示如何以及何故两个要素。
    (2)       报道图片特别注重时效性,要求越快越好,特写图片,比较而言时间性不太强。
    (3)       特写图片的题材较报道图片广泛。
    10.   专题新闻照片:专题新闻照片这种体裁的新闻照片是由多幅新闻照片组成的整体,各个照片围绕一个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表达主题,整体反映事件,共同完成报道。根据专题新闻照片的内容,可以分为新闻人物专题照片和新闻事件专题照片。新闻人物专题照片是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独到的纪实与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把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传达给读者。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生过程、高潮结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专题新闻照片在形式上主要分为四种:图片故事形式、事件聚焦形式、人文地理形式、主题集约形式。图片故事属于新闻中发现性质的社会新闻,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表现手法,通过场面加细节的表现思路来演绎新闻事件。事件聚焦形式又可以称为连续瞬间形式,是在我们的各类报纸中较常见的报道形式。人文地理形式这类报道的特点是要有大量翔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人文性,表现的是传播一种人文现象,一种地域的人文或自然景观,或者是真实地再现一种另类的生存环境与经济现象。因此,受众面较窄,一般以知识结构较高的阶层为主,但能创立媒体的形象和品牌。主题集约形式是一种摒弃传统专题单视点讲故事的方式,而是采用散点围绕一个主题拍摄后再由编辑整合成一组完整的专题。
    11.   新闻图表;新闻图表是指一种以图画或表格来反映新闻或新闻有关的背景内容的形式。1978年,美国《时代》周刊雇佣了奈吉尔-霍姆斯,它将文字说明与图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新闻图标这一战新的形势。
    12.   新闻图标为什么会得到大量应用:为了与电子媒介竞争,报刊不得不更注重报道的信息容量和质量,越来越多地提供新闻分析、新闻综述、新闻背景等深度报道,而新闻图表在内容上可以成为这些深度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又可以使这些深度报道更加爱通俗易懂。作为增加服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图表还可以使报道从整体上做到图文并茂,使报刊版面更加美观,从而增强报刊的视觉效果,使之更具吸引力。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以使新闻图标的设计制作、传送、接收以及排印实现了电脑化,从而为新闻媒介更广泛、更便利地使用新闻图标铺平了道路。
    13.   新闻图表是一种以图画或表格来反映新闻或与新闻有关的背景内容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1)       新闻地图:新闻地图有定位地图、说明性地图、数据地图三种。新闻地图在报纸上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配合文字新闻发表,只表明新闻事务的地理因素;二是作为独立的新闻地图发表,配发文字说明,着重从地理位置上来传播某类新闻信息的全面情况。
    (2)       比量表:将统计数字制表绘图,便于读者理解。比量表基本有三种:线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多用来表现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数值;柱形图用来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项目的大小多少;饼状图多用来比较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组成要素。
    (3)       示意图:将复杂的情况用形象符号指示出来,可以使复杂事物内容简化,复杂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14.   新闻漫画:新闻漫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讽刺与幽默的漫画语言,具象或抽象地对客观事实进行的绘画报道,具有很强的评论性与通俗性。新闻漫画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
    (1)       政治漫画: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现象或歌颂或讽刺的一种形式。
    (2)       生活漫画:主要是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或某些弱点进行夸张表现,进行善意的批评。
    (3)       国际时事漫画:主要是以漫画形式表现国际知名人物、国际政治领袖人物的特征肖像或国际政治关系中不协调现象等,其中最后一类多带有讽刺批判性。
    15.   新闻图片内容选择标准:
    (1)       要真实,即新闻形象要真;新闻的细节和人物的表情要真实、新闻发生的现场气氛真实。
    (2)       要新颖,包括事件反应快速、对象表现角度新颖、表现手法独特等。
    (3)       要独特,即对事件、对象、场景、细节的表现要有能引发读者共鸣的视觉冲击力。
    16.   新闻图片选择标准:
    (1)       四性: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这是一种原则性标准。
    (2)       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其中求新、求真是对新闻照片的基本要求,求活、求情、求意是新闻照片的艺术标准。
    (3)       三感:时代感、现场感、真情实感。
    17.   如何选择新闻照片:
    (1)       纵选:即纵向选择。纵向选择要注意新闻图片时序性和时效性。时序主要是讲序,即时间流向;时效主要是讲效,即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对社会能起到一定影响的有效事件。
    (2)       横选:即横向选择,是指新闻图片的社会性和覆盖面。新闻图片报道应在重点围绕中心事件的同时,兼顾其他所有事件,把不同方面的事件,通过不同表现形式反映到报纸版面上。
    (3)       精选:要避免摆拍的照片或者事后补拍的照片、用电脑或后期加工制作出来的图片。
    18.   照片的编辑:照片的编辑是指在报纸的版面内,对照片的技术编排与处理。涉及照片文字的分布和组合,照片的大小和形式。照片编辑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剪裁和编排。
    (1)       照片的剪裁:照片剪裁是指在照片编辑过程中为达到立体突出或形式完美而改善素材照片结构的技术处理手段。
    (2)       照片编排:照片的编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版面采用照片的帧数、幅面、形状、位置、文字匹配以及版面的平衡性等。
    19.   剪裁的作用:
    (1)       从内容上说,剪裁具有转换作用。剪裁有助于将新闻照片的摄影状态转换为新闻状态,也就是将新闻照片中最具有信息传播效果的主体部分突出出来,突出其信息性。
    (2)       从形式上说,剪裁具有修饰作用。可以去掉无景物,突出主题,使画面形式完美。
    20.   剪裁的原则:
    (1)       剪裁应遵循新闻传播的信息化原则,这一方面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信息,让细节更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       剪裁应遵循新闻照片传播信息的简洁化原则。
    (3)       剪裁应遵循适应性原则:照片的剪裁应与报纸的性质风格乃至匹配的版面和文章相适应。
    21.   剪裁的注意事项:
    (1)       在剪裁时要注意不能改变照片原有含义
    (2)       避免剪裁时剪去人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关键部位
    (3)       要尽量避免为了填充事先安排好的版面,将照片剪裁的奇形怪状。
    22.   照片编排的要求:
    (1)       应突出新闻信息性,在同时编排文字新闻和照片新闻时,应尽量选择照片新闻,让文字新闻更简洁。
    (2)       照片大小设计与位置安排应服从于版面的报道主题和价值倾向的要求。重要照片应安排在版面上的强势区。一般照片应靠近主题相关的文字报道。
    (3)       同一版面内不同主题、格调与氛围的照片应该分离。
    (4)       照片编排要构成版面向心力,即照片中主要人物的面相应该向着版心。
    (5)       同一版面有多幅照片时,应尽量多区域编排,力求版面平衡与对称。
    (6)       同一主题照片可以进行大小组合配置。
    23.   单独照片分类:
    (1)       独立照片:即照片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内容相对独立,可以作为单独的图片使用。这种照片的性质相当于一条新闻,编辑在编排时可根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宣传需要进行布局。在布局使用照片时,尺寸应尽量大一些,充分展现新闻的要旨。
    (2)       插图照片:是针对文字报道而言,处于配合补充的地位。插图除了活跃版面,增加美观程度外,主要是通过画面的形象性表现文稿的某个场面、情节、突出文稿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文意。
    (3)       美化照片:在版面中主要起美化装饰作用的照片
    24.   照片布局:
    (1)       两张照片多作L型或者T型排列。两张水平是照片的排列,一般会有一大一小,大的图片放上面,小的图片放下面。
    (2)       报纸常用的多幅照片的排列方法是C字结构,可以是正的C形,也可以倒着、倾斜着。
    (3)       对角排列式:把三张照片分别置于版面的两个对角和对角中间的版心位置,使三张照片处于一条线上。但三张照片的大小要各异,一般情况下,中间的照片要相对要大,突出视觉中心。
    (4)       平列式:把两张或两张以上照片基本上呈纵行或横行排列与版面上,整齐有序,庄重大方。
    (5)       咬合式:一张照片压着另一张照片的一部分,使照片之间互相咬住,连成一体。有助于强化照片的凝聚力。一般来说,照片被压的部分应该是画面上的背景部分,不能压盖主体人物。
    (6)       压盖式:用一张大照片作为底图,将几张小照片压在大照片的背景部分,小照片的四周用细黑线或细白线围上,与大照片背景部分隔开。
    25.   照片专题的编排:
    照片专题是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单元照片组合而成的。在版面上既要考虑视觉的均衡和版式的美感,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方便。
    照片专题一般分为事件类和故事类两种。事件类有一个事件发展的过程,而故事类则由几个典型镜像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照片需要截取表现与故事内容关键性的画面和极具代表性的瞬间组合反映主题。在编辑版面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对内容图像信息的重新整合。
    处理照片专版的编排时,要处理好主打照片和一般照片的关系,在一组专题摄影报道中,要有一副或两幅概括主题的主打照片。其余的照片要围绕领题照片去阐明主题,从不同角度丰富主题。
    26.   照片文字的作用:
    (1)       补充交代新闻图片所反映新闻事件中无法反映的新闻要素
    (2)       补充说明与图片相关联的背景资料、统计数字等
    (3)       凸显或深化图片着重表达的主题含义。
    27.   照片文字的类型:
    新闻照片文字类型包括成组照片的总说明文字、单张照片的具体说明文字和照片标题。总说明文字的内容一般用于说明报道的思想内容、相关新闻的背景情况,以及新闻的成因。但张照片的具体说明主要用于说明照片的新闻要素。
    专题照片一般有标题、总说明、分说明。标题要有较强的概括性。总说明是对该专题的概括性介绍,要写明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等。分说明是每幅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对总说明的补充和具体化。
    单图的说明应该较详细、清晰,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5W1H。
    直接的图文配合,照片表现的是文字报道中内容,图文相互照应,具有整体感。
    间接的图文配合,由于没有直接表现文字内容的照片,只能从照片资料库中选取与文字相关联的照片插入,这种照片的选取与文字的内容越接近越好。
    照片说明的排法有贴图式、插图式、文尾式、分离式、形位式。
    28.标题是新闻照片的眼睛,或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或解释新闻照片的意义或评论新闻事实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新闻照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28.   照片文字说明的编写:
    (1)       言简意赅,图文一致,不要重复画意,不要长篇大论。
    (2)       通俗易懂
    (3)       具有可读性
    29.   图表编辑:
    对于图表的编辑主要是对数据的精心收集和编辑,要检查所有的数据,并检查图标是否公正地表达出数据背后所被代表的意义,对于一些人们不熟悉的单位,需要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数字单位。要尽量简化图表,把焦点集中在最关键的事情上。确定图表的每一个部分都表示清楚,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根据版面编排到合理的大小和位置,同时也需要配有标题。
    第十章 新闻策划
    1.       新闻策划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媒介产品中新闻单元的策划,一是对日常进行的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
    2.       新闻策划的特性:
    (1)       创新性:新闻策划的创新就是要把新闻策划与新闻媒体经常运用的报道方案、报道计划、版面设计等区别开来,形成超越常规的独特巧妙的构思。一方面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正确运用各种新闻手段,在新闻运作方式、采编方式、写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从全新的视觉观照和透视新闻事实,或对新闻事实有新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2)       预测性:先于别人分析现实,预测未来,发现并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予以报道,应具有前瞻性,是建立在对信息和全局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一种预见性策划。
    (3)       群体性:新闻策划从方案的提出到计划的实施,都不是个人行为,是内外人员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产物,体现了媒体的整体素质。
    (4)       配置性:新闻策划对新闻信息进行资源配置,一方面有利于新闻策划对信息资源筛选,突出报道主题,新高新闻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新闻资源的价值增值,获得最佳深度效果。
    (5)       持续性:新闻策划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行为。这具体体现在:在策划之前,传播者首先要了解受众信息,掌握其心理需求,在策划运行阶段中,又必须时时接受受众反馈,在策划完成之后,还必须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3.       新闻策划的动因:
    (1)       适应市场所需,参与竞争所然。
    (2)       体现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       切合受众心理的传通追求。
    4.       新闻策划的作用:
    (1)       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
    (2)       有利于促进记者深入采访
    (3)       有助于深化报道主题
    (4)       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5.       新闻策划流程:确定目标-统一认识-制定计划(主题确立、人员分工、时间分配、工具安排)-方案的评估与调整-执行。
    6.       新闻策划者的个人素质:
    (1)       强烈的策划意识
    (2)       丰富的知识
    (3)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5)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7.       新闻策划的原则:
    (1)       取信原则: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要从事实出发,以事实说话,取信于受众。
    (2)       预见性原则:能够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见是策划的基础。
    (3)       创新原则:创新是新闻媒介在一轮轮竞争浪潮中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
    (4)       应变原则:新闻策划是众多因素考虑下的产物,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左右,也受如技术、人力、资金等媒介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8.       新闻单元:新闻单元指的是媒介产品中那些以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的部分。新闻单元策划主要包括,在媒介的整体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确定新闻单元在媒介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与规模、策划和设计新闻版面。
    9.       新闻媒介定位:是指根据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和重视程度,给予媒介产品一定的市场定位,使其以一种特色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并成为媒体抢占媒介市场,形成媒介风格的一种策略。媒介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和风格定位四个方面。
    (1)       受众定位:基于对媒介市场的分析,确定新闻媒介的目标受众。这是媒介实现市场占位的基础。
    (2)       功能定位:指确定新闻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基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媒介受众的数量和购买能力------媒介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满意度------媒介目标市场的占据情况-----媒介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比率预测
    (3)       市场定位:是指媒介经营者在发现一定的市场机会,并对新闻传媒市场作出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确定目标市场的决策策略。
    (4)       风格定位:是媒介为适应市场要求,满足目标受众需要,而在媒介产品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技巧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外部形象。
    10.   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新闻媒介的定位决定了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包括媒介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传播的水准和风格特色。
    (1)       对新闻传播的受众对象的准确把握:受众是媒介最终的指向,受众对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媒介的发展空间
    (2)       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准确决策:媒介传播的内容具体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报道的领域、报道的区域等,是媒介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
    (3)       对传播内容水准的恰当把握:传播的水准是一个综合指标,是新闻传播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涉及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语言文字图像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
    (4)       对传播的风格特色把握明确:传播的风格特色的形成,体现在新闻媒介产品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所树立的形象等方面,具体来说则是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表述方式、版面处理等细致之处。
    11.   新闻单元的组成部分:
    (1)       新闻版面的职能分工和新闻版在报纸上出现的固定位置
    (2)       各新闻版面的总体设计,包括版面名称、报道对象、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风格
    (3)       各新闻版面内容的细部设计:专栏名称、报道对象等。
    12.   如何设计新闻单元:
    (1)       把握好新闻单元在报纸中的地位和规模
    (2)       合理设计新闻单元内部结构
    (3)       保证新闻单元各部分风格的协调
    13.   新闻版面策划的原则:
    (1)       要坚持专版专刊的新闻性,因为新闻性是报纸的根本特性
    (2)       要闻版要创新
    14.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人员依托新闻事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对如何展开报道活动所进行的富有创意的设计。报道策划的内容具体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规划、对报道形式的设计,以及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先前决策,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新闻报道策划一般有两种方式:
    (1)新闻发生时,新闻工作者对如何报道进行策划
    (2)新闻工作者主动参与到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圆满和完善,之后再予以报道。
    14.   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必须遵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新闻策划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15.   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不同:
    (1)       尊重事实的程度不同。新闻报道策划以客观新闻存在为前提条件,而新闻炒作往往只反映事实的局部或某些细节,有时甚至以主观伪造的事实为依据。
    (2)       传播目的不同。报道策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而新闻炒得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人为制造卖点,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3)       选题侧重点不同。报道策划选题的题材一般意义比较重大,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新闻炒作则侧重轰动的市场效应和卖点,往往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新闻、娱乐新闻等通俗体裁。
    (4)       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同。
    16.   报道策划的类型:
    (1)       按报道策划的时间周期标准:
    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所做的常规性规划,引起事件具有周期性特点,一般做总体上的安排与部署,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
    非周期性报道:是根据需要,临时所做的策划。
    (2)       按报道客体发生状态的标准:
    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能够对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进行策划。
    非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无法预见的事件的临时策划。
    (3)       按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的标准:
    独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者并不介入新闻事件的发展,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报道,与媒介的其他社会活动无关。
    连动型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活动与媒介的社会活动相互关联,相互推动。
    17.   报道策划的具体操作:
    (1)       选题的决策:
    选题策划主要由三方面客观依据:
    第一,   可供传播的客体: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要被报道策划者所发现;
    第二,   受众的获知需求:新闻报道的选题要根据媒介的受众需求为根据,在决定要具体报道的选题。
    第三,   实现传播的条件:是否有可供传播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
    新闻选题的选题范围:
    配合式新闻选题:主要是指媒体为了服务、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而开展的新闻选题。
    可预见性选题:是指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
    不可预见性选题:是指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偶然性或灾难性的不可预测事件,事件发生过程无法预先得知或控制,策划更不可能提前进行。
    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媒体会主动设立一些议题来引起社会关注,或介入并推动某些新闻事件活动的发展来获得报道素材。
    新闻选题的共同特性:鲜明时代感、敏锐前瞻性、时效性、天然的预热性。
    怎样进行选题:
    首先,要善于发现新闻
    其次,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报道客体信息分析、报道主体信息分析、报道环境信息分析(政策性信息分析、竞争者信息)、报道受体信息分析。
    再次,着眼热点难点问题的选题策划。
    (2)       报道方式的分类:报道方式是一个微观和具体的概念,是指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和报道手法的整合。
    集中报道:集中报道是指在短时间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共同表现一个主题,形成较大声势的一种报道形式。集中报道多用于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
    系列报道:系列报道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块里,以某一新闻事件、人物为主线,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把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稿件融为一体,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报道。系列报道多用于阐释一些较为复杂的事件和问题。
    相关报道:是指在一定的版面内集合多篇报道,每篇报道阐述不同的主题,但这些主题既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相为补充,又各自独立,最终组成一个全景式的报道,产生极强的聚合效应,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优化。这类报道多用于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和活动。
    连续报道:是指根据事件或问题发展变化态势进行追踪,连续发出的报道。连续报道多用于报道重大事件、敏感话题或突发事件。
    组合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是将某一新闻事件各个侧面的报道及素材组合在一起,从方方面面对新闻进行透视的一种报道方式。组合报道适用范围较广,各种题材均可入题。
    互动报道:是指在报道活动中设立与受众互动的环节,吸引受众参与到报道活动中或是在报道中体现受众的反馈的报道方式。这类报道的报道内容多涉及社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政策、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等。
    媒介介入报道:媒介介入报道是指媒体直接介入到事件中,或主动策划促进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并加以报道的方式。
    媒介联合报道:媒介联合报道是新闻媒介之间相互合作的一种报道方式。主要是指不同媒体为了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就某一新闻选题进行统一的策划与报道。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同种属性的媒介之间进行的联合报道;二是不同属性媒介之间的合作。
    专题、专栏、专版、专刊报道
    (3)       报道方案和形式的设计:
    第一,   策划预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发现新闻报道线索,收集与分析各方面信息,确定报道选题以及传播的效果目标。
    第二,   围绕选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处理
    第三,   根据已掌握信息设计报道方案,确定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并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方案。
    第四,   方案实施后的修正阶段:实施情况和目标效果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报道方案的内容:
    第一,   报道范围与重点:报道范围规定了报道对象,报道面的大小,报道重点则规定了报道的核心内容。
    第二,   报道规模与进程:新闻报道规模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时间、空间、力度等方面所形成的报道的格局、形式或范围。报道进程则规定了何时开始、如何衔接转换、何时进展、何时结束等各个阶段。
    第三,   发稿计划: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具体包括确定稿件的标题、篇幅、内容和体裁,确定稿件的先后顺序。
    第四,   报道方式和报道的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将新闻稿件整合与报道手法整合的操作方式。尔报道最终在媒体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就是报道的表现形式。
    第五,   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报道力量配置是指新闻报道的人力、资金、硬件设施和技术设备的配置。而报道的运行机制是指为了实施报道而临时组建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17.目前报道策划存在的问题
    (1)报道策划的动机和分寸把握不当
    (2)对报道方式的选择不当
    (3)报道策划缺乏预见性和应变性。
    (4)报道策划体现过度的功利性
    18.如何把握报道策划的预见性:
    (1)提前策划报道方案
    (2)提前准备有关稿件
    (3)提前规划编排版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机电 + 3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45 | 只看该作者
    复试归来,献上今年新传复试题,希望对后来的童鞋有所帮助吧!
    今年的复试笔试总共三道题,两简答一论述。
    一、简答
    1. 分析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体现的传播思想。
    2.新闻传播媒体在确定核心受众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二、论述
    联系当前事件,论述我国ZF信息公开制度的路径和意义。

    总的说来,题不难,关键是活学活用,如果有些记忆偏差的话,希望大家及时指正!~
    PS:看到有些童鞋评论哪些学校比较公平,我也说两句,上大别的专业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就新传来说,还是很公开透明的,复试的三个小项 专业面试,英语面试,以及专业笔试的成绩都会公布,和初试成绩相加,按分录取。
    复试不是走过场,有刚上线的童鞋如果复试表现足够好的也会被录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45 | 只看该作者
    aimaquet 发表于 2012-5-10 18:45
    复试归来,献上今年新传复试题,希望对后来的童鞋有所帮助吧!
    今年的复试笔试总共三道题,两简答一论述。 ...

    新闻编辑笔记
    第一章:
    一、
    1.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制作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2.编辑的分类:
    (1)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从事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包括联络作者等
    (2)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
    (3)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广播本身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4)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工作。
    (5)网络编辑:是指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型编辑门类,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链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二、
    1.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意义的新闻编辑实践最早应追溯到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刊号的序言是中文报刊第一篇阐明办报思想和编辑方针的序言。由此,宗教性、可读性、通俗性和篇幅短小成为早期报刊的基本特征。对其后的宗教报刊和中文报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版报刊,开宗明义、明确办报宗旨与编辑方针,成为近代以来中文报刊的鲜明传统。继传教士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外文报刊与商业报刊都十分重视编辑方针的确定
    近代国人办报意识的形成是受到了传教士报刊客观启发和社会改良的主观动机双重因素的影响。1872年创办于香港的《华字日报》几乎定下了此后国人办报的基调,即爱国主义。近代国人办报的最初动机,并非在于新闻性而在于知识性、时政性和爱国主义。此后的王涛和梁启超都是前后一脉相承的
    中文报纸的现代版式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创办的中文日报《中外新报》,四开单面印数,竖排版。早期为周刊,后为双日刊,并首创双面印数。《上海新报》率先实行分版分栏的固定编排,随后实行新闻报道加大字标题,对中文现代报刊的定型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形成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这时具有较为系统的报纸编辑思想并能付诸实践的是《时务报》时期的王康年。其编辑业务改革主要是:
    (1)       报纸双面印刷
    (2)       版面分栏编辑
    (3)       文章句读加点
    (4)       增列导读目录
    (5)       倡导简短文风
    (6)       外地要闻需用电文稿
    梁启超也总结了自己的办报思想:
    (1)       宗旨定而高
    (2)       思想新而正
    (3)       材料富而当
    (4)       报事确而速
    梁启超的办报经验是19世纪国人办报业务的总结,也是中文报刊迈向二十世纪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中文报刊的业务探索在不同方面展开
    政论方面:197 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有首创之功 1896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更形成了时务文体 1898年 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又创时事短评
    版面方面:1900 《中国日报》率先将版面分为六栏 1904 《时报》进一步强化分栏字号、符号的功能
    栏目方面:《中国日报》创办时就设立了专栏《鼓吹录》,后来成为品牌栏目。
    标题方面:《时报》1912开始,采用复合型标题,功能上也有概括性、解释性、标示性、夸张性、比喻性等尝试
    图片方面:《申报》是使用照片和漫画的第一份报纸
    广告方面:《中外新报》创办伊始即有广告。
    20世纪初由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形成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这一时期在办报思想和编辑业务上有独创性的是香港《有所谓报》主编郑贯公。其具体做法是面向市井民众,办小报:
    (1)    文体民间化
    (2)    栏目多样化
    此时在编辑业务上还有所突破的有:
    英敛之的《大公报》:开办具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栏目
    狄楚青的《时报》:一改政论报传统,走大众化报纸之路,创办时事短评体例,大胆采用多字号排版,主次分明醒目等都具有报纸编辑的开拓性意义。
    五四运动开始中,在《新青年》杂志的影响下:
    (1)       新老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
    (2)       采用西式标点符号、
    (3)       报纸版面编排上出现了多种分栏形式
    (4)       头版头条由大总统令改为国内外重大新闻
    (5)       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
    (6)       一些大报进行了副刊革新,从不足一版办成多版
    中文报刊完成了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五四运动后,在现代报纸编辑业务上有创新贡献的是成舍我:
    (1)       采用小报大办、精选精编的半包方针
    (2)       采用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的编辑方针
    综合早期中文报刊的编辑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       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和革新,都积极借用了欧洲或日本报刊的形式
    (2)       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动因都在于满足读者需要,是报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报刊编排方式模仿苏联的编排方式。
    1956年汉字改革方案公布后,报刊改版为横排
    版面严格遵守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变化与和谐统一的形式,稿件标题图片不再忽大忽小,布局不畸轻畸重,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1992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报纸版面形式由小圆柔细转变为大方刚粗,强化视觉冲击力。版面以板块为主,粗黑线条为辅,行文很少拐弯,照片巨幅醒目。
    三、
    1中国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
    对新闻编辑,尤其是对中文报刊编辑的理论,归结与阐述仍然始自西方传教士。《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在《教会报大旨》中,就强调了确定编辑方针对报纸的重要性。
    在此影响下,国人办报者也陆续发表报学专论,如梁启超和郑贯公。
    1903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
    1913年,上海广学会翻译出版美国休曼的《实用新闻学》。
    国外新闻学理论的引入,意味着国人对新闻学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观念到理论转变的开始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徐宝璜主讲新闻学,其讲稿《新闻学》随后的出版,意味着中国新闻学的学科诞生。
    1919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改组后,徐宝璜增开报纸编辑课,这意味着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诞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影响的新闻著述中还有邹韬奋、储玉坤、恽逸群等对新闻编辑的专题论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诸多新闻学理论著作中,大都有新闻编辑的专章或专节。
    解放后的17年和文革十年,几乎没有新闻编辑方面的专门著述。只有1950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苏联格列波涅夫的《报纸编辑部的群众工作》一书流行
    1982年,由郑兴东等集体编著的《报纸编辑学》出版,是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放卖弄的教材。加上1984年叶春华编著的《报纸编辑》,成为了新时期编辑学方面的奠基之作。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既具有其传统规范性,又具有接受新兴理论的敏感性,但新闻编辑理论研究实际上总是落后于新闻编辑技术实践。直到1995年,新闻编辑理论研究才打破沉寂,蔡雯的《现代新闻编辑学》和吴飞的《新闻编辑学》先后出版。
    进入新世纪的新闻编辑业务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跟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报纸改扩版研究
    (2)       关于提高报纸版面的艺术性的论文
    (3)       制约版面编排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也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
    (1)       观念落后于实务发展,表现在受传统新闻体制影响,编辑的新闻报道的主导性强调不移
    (2)       理论落后于技术,新闻编辑的电子化事实上已经带来了新闻编辑业务上的一场革命,但编辑理论总结远远落后了,甚至显得保守
    (3)       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滞后,报类、版面上缺乏代表性
    (4)       大多想建立新闻编辑学,但尚未建立学理规范
    四、
    1.当前西方报纸版面编辑趋势:
    (1)       强化信息数量与质量的改版
    (2)       版面风格趋于简洁:追求清晰成为一种世界报纸编辑的价值取向
    (3)       纯净版面的追求:平面设计应寻求合理有效的传达功能。
    (4)       专刊多元活泼美观
    (5)       小开张大报的趋势
    (6)       扩大能刊登广告的版面空间
    (7)       版面设计的服务意识:提倡为读者服务和为市场服务的意识理念
    (8)       报网互动-放大新闻附加值
    (9)       语言的娱乐化与图片的色情化
    2.当前我国报纸版面编辑趋势:
    (1)大信息量:不仅表现在报纸整体上的不断扩版增厚,还表现在单元版面信息元得成倍增加,尤其是要闻版强化了大信息量
    (2)版面简洁:多采用板块结构,很少用底纹和花边,合并栏数,多用横题,分版表目
    (3)图像化:图片新闻、图标新闻已成为当代报纸版面必备的元素
    (4)强化新闻版
    (5)专刊、副刊的强化:
    (6)版面元素的个性化强化:与他们不同,成为报纸编辑的一致追求
    (7)横向编排成为主流
    (8)强化导读和新闻提示
    (9)人文化:以情动人营造情绪。
    第二章:
    一、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从报纸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从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角度来看,编辑、采写、通联并列为报纸编辑的三大门类,其中编辑具有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作用。
    (1)总串联:把报纸出版的不同工种、不同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联合起来,使报纸的出版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2)总合成:将报纸出版的多人劳动汇总起来,实现和完成组织宣传任务。
    (3)总把关:防止各种差错见报,以保证宣传和传播的质量。
    2.从报业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承担编辑方针的确定和对报纸的设计。
    (2)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负责各项生产环节的人员协调。
    (3)报纸编辑部门是单位新闻产品的制作、加工和组装中心,报纸产品的最后组装集成在编辑手中最后完成。
    (4)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提供给销售部门的最后产品是由编辑提供的,销售部门的销售状况也主要反馈给编辑。
    3.从传播学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
    (1)新闻编辑首先扮演着把关人角色:我国编辑的把关原则主要有宣传原则、法律原则、真实性原则、版面原则、文法原则。
    (2)在现代大众传播中,编辑实际上又扮演着隐匿意见领袖的最初角色。
    (3)编辑同时又是接受意见反馈的主要通道:
         A.编辑常常是接触读者反馈意见的第一人
         B.给读者意见作出解释和回答的
         C.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调整和改善工作的具体实施。
         D积极进行受众调查,收集反馈信息
    二、新闻编辑的体制:
    1.编辑部:编辑部是新闻单位内负责新闻采写、编辑、通联和资料等新闻业务工作部门的总称,是新闻单位的核心部门,其内一般又有若干个专业部门组成。
    2.总编辑: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总编辑是主管编辑、采访和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总负责人和主要决策人。总编辑的职责有:A 制定编辑方针 B 审定报道方案 C 指挥实施编辑方针和报道方案 D 审定重要稿件和版面 E 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编委会:编委会是新闻单位编辑部工作的领导机构。凡是编辑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均由编委会讨论决定。编委会成员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若干名编委。总编辑为编委会负责人。在实行总编辑负责制的单位,编委会不仅领导编辑部,还领导经理部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编委会成员由新闻单位的主办机关任命。在我国通行的是总编辑负责制。即在总编辑主持下的编委会对新闻单位全部工作全面负责的领导体制。
    4.主编:报社内各个版的编辑工作的负责人。负责主持本版分工范围内的选稿、改稿、标题、组版等各项编辑工作
    5.编辑:根据工作时段不同,分为日班编辑和夜班编辑。根据职能性质,又分为稿件编辑、版面编辑、美术编辑、副刊编辑、专版编辑等。
    6.西方新闻决策机制:在决策机制上,西方国家大多是董事会制,董事会下设主持人,主持人下设主观媒介编辑业务的总编辑。
    7.英美编辑体制特点:
    (1)编辑部下设专业部编辑和城市新闻编辑,编辑部实际上是新闻业务的主导者
    (2)设立城市编辑,突出新闻综合性特点
    (3)记者受城市编辑的领导和指挥,有利于编辑意图的贯彻。
    8.日本的编辑体制特点:
    (1)设立各专业新闻部
    (2)在各分部中以编辑为核心,记者接受编辑的领导。
    9.台湾编辑体制特点:
    (1)业务实际上由编辑部、编辑组和编辑是三个层次完成
    (2)划分省市新闻版和地方新闻版,体现编辑内容的综合性
    (3)编辑部下辖采访组、编辑组、通讯组,统一调配记者。
    10人民日报编辑体制特点:
    (1)       版面是编辑部工作机制的核心与主体
    (2)       版面编辑自觉实现编委会意图
    (3)       版面编辑负有版面处理权,有稿件处理权,但无记者支配权,因此报道策划常需要借助编委会或总编室协调调度,或者由版面编辑亲自采访撰稿
    (4)       版面编辑常要承担本版需要配发的评论文章
    11.国内外编辑体制差异:
    (1)编辑部是按报道内容还是版面分工来设置。
    (2)编辑与记者的关系:平行关系、从属关系。从属关系有利于编辑思想的贯彻,在束缚记者手脚、限制记者视野;平行关系形式易于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利于采访与写作,弊在编辑核心作用软化,难于形成版面特色。
    12.报纸编辑流程:
    A文稿输入 B版面设计 C 组版 D 印刷
    13.编辑方针:广义的编辑方针包括办报方针、编辑方针和报道方针,是报纸编辑部工作的指南。办报方针由报纸的发行人制定。编辑方针由编辑部制定。报道方针依据编辑方针制定,有阶段性和专题性的区别。
    14.宣传方针:宣传方针可以由编辑部拟定成为编辑方针的内涵,即宣传稿件的编辑原则。还可以由专业部提出,作为对某一具体报道的宣传要求,属于报道方针的层次。
    15.办报方针:办报方针就是报纸公开表明的板报宗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不同时代报纸的不同性质。办报方针是由报纸发行人制定的,反映他们的目的立场利益和主张以至策略与方法。报纸的办报方针具有一贯性和一致,相对稳定,不易变动。
    办报方针的内涵:
    (1)       确定的办报宗旨或目的
    (2)       规定的报纸的性质、立场、任务和作用
    (3)       坚持的指导思想
    (4)       决定的报纸规模和设想的读者对象
    (5)       内定的报纸隶属关系
    16.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和现实情况对报纸内容、形式所做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读者定位、报道的范围和重点、报纸的水准以及报纸的风格。
    (1)       报纸方针确定的前提
    A.报纸内容
    B. 传播效果
    C. 广告
    D.传播者
    E. 读者兴趣
    F. 报纸长期战略
    G.读者构成
    (2)       现代报刊的功能定位
    A.信息传播
    B. 舆论监督
    C. 新闻解释
    D.读者引导
    E. 论坛提供,重视读者来信
    F. 娱乐释放
    四、编辑修养:
    1.编辑修养:
    (1)       理论修养:主要是指哲学理论修养、新兴理论修养。
    (2)       政策修养:政策指导
    (3)       职业道德修养
    (4)       专业修养
    (5)       知识修养
    2.编辑能力:
    (1)信息采集能力:其一是编辑自我的新闻敏感型 其二是社交能力
    (2)信息鉴别能力:信息鉴别能力来自编辑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敏感、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等素质。
    (3)组织能力:
    (4)创新能力
    (5)写作能力
    (6)操作能力
    3.编辑意识:
    (1)新闻意识:A.时效意识 B线索意识 C 指导意识
    (2)信息意识:新闻编辑既要有信息资料采集与积累的意识,又要熟悉现代信息采集的渠道与方式,还要有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在职人员的信息意识,另一方面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选聘一批既懂编辑专业,又擅长信息获得和信息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编辑队伍中来。
    (3)政治意识:
    A.首先要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观察分析社会现实,正确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B.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真正起到群众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舆论工具作用,使媒介真正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和桥梁。
    C.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组织上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重要情况应请示。
    D 要有弘扬主旋律的意识
    E 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创新意识:A编辑制度创新 B 编辑观念创新 C 编辑技术创新
    (5)把关意识:
    A. 要把好政治关
    B.要把好法律关
    C.要把好版面关
    D 要把好策略关
    E 要把好质量关
    第三章 稿件编辑
    1.       稿件来源:报纸编辑部的稿件来源有三:本报记者和编辑撰写的稿件、通讯社每天播发的通稿、通讯员和社会上其他人士的来稿。因为来稿渠道不同,运行路线也不同。编辑写的稿件可用的交版面编辑组采用;记者稿件直接发给总编室和各版;社会来稿由群工部初步筛选分类后,转送专业部供选择采用。
    2.       稿件选择的意义:
    (1)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贯彻办报方针
    (2)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形成报纸的特色
    (3)       稿件的选择有利于保证报纸所用稿件的质量
    3.       稿件选择的目的:
    (1)       判断稿件是否适用
    (2)       判断稿件的意义的大小
    (3)       发现稿件的潜在价值
    (4)       检查稿件有何缺陷
    (5)       确定稿件如何利用
    4.       稿件选择的标准:
    (1)       新闻标准: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2)       政治标准: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政府的重要决策
    (3)       宣传标准:正确性、权威性、针对性、新闻性、适宜性
    (4)       法规标准:禁止刊登:有关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内容、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力的内容
    (5)       道德标准:保护新闻源、避免受害者或无辜者受到困扰和伤害、不应过分渲染报道灾情、疫情以及各种暴力事件,以免引起读者的惊慌与恐惧、不应刊载有助于报社或个人获取私利的内容
    (6)       版面标准:轻重选择、缓急选择、协调选择、平衡选择:主题内容不可过分集中;对地区最好有所兼顾
    5.       稿件选择原则:
    (1)       定质原则:保证重要的新闻优先入选、保证新鲜的新闻优先入选
    (2)       定量原则:报纸版面容量在相当长时间内要保持固定
    (3)       定时原则:日报的版面以一天
    6.       稿件选择的方法:
    (1)       判断稿件内容的真实性
    (2)       判断稿件内容与读者的相关性
    (3)       判断稿件内容与政策法律道德的要求的一致性
    (4)       判断稿件内容与本报特点的一致性
    7.       稿件类型:
    (1)       刊用稿
    (2)       备用稿
    (3)       内参稿
    (4)       线索稿
    (5)       转交稿
    8. 稿件选择所应注意的问题:
    (1)       稿件处理要及时,不要拖延时间,尤其是时效性强的新闻稿件要及时作出决定。
    (2)       选择稿件要细致,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稿件,同时注意防止重复用稿。
    (3)       要要重视作者的附稿信,注意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9.稿件修改:稿件修改是对刊用稿的文字表述与篇章结构上所进行的校正、压缩、增补、改写等处理工作。其中较正式稿件修改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工作。
    10. 校正:所谓校正是指对原告不作大的改动,质对事实以及事实的表达等方面作个别订正,以求达到稿件表述的真实准确。
    11.稿件修改程序:
    (1)审读全文,分析稿件
    (2)设计方案,着手修改
    (3)检查复读,精益求精
    12.使用校对符号的具体要求:
    (1)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2) 勾画分明。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修正,不要在文中修改
    (3)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
    13.稿件编辑:编辑常用编稿方法有六种:修饰、压缩、摘编、增补、综合和改写。
    (1)修饰:是指主题、体裁、表现方法符合要求,编辑主要对文字进行加工、润色,使其既有文采,又简洁、形象。稿件修饰的前提是,保持原稿的新闻五要素完备,只是文字表达不太妥当,或者由于对信息内容理解不清楚而表意不充分,或者对书面语文字符号意义的理解有偏差。
    (2)压缩:主要是指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符合要求,缺点是原告篇幅太长。变编稿是对内容重复的材料作删除、缩短,突出精华。压缩的方法是删字、删句、删段、删节。压缩方法有;
         A.尽量保留信息量,把多余的信息符号加以删除,去字去词去句,而不损伤原意。
         B 保留主要信息内容,把次要的部分删掉。
         C 删去评论
    (3)摘编:摘编是为了突出主题和节约篇幅。摘编是对原稿进行剖析之后,发现原告不能全文刊登,但原稿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几部分内容有报道价值,于是把有关内容摘编出来发表。
    (4)增补:原稿的构成因素齐全,知识对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环境和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增加这部分材料可以增加新闻的价值。采用这一方法时,可以通知作者补充材料,也可以由编辑根据可靠的资料增补。主要有
         A 背景材料:用以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独特的环境,或用以对比、衬托、深化新闻主题
         B 知识材料:用以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及某些专用名词、专业知识作分析和解释,对重要事实加以补充说明或注释
    (5)综合:是把主题内容相同或相似,但报道角度不同的两篇或几篇稿件,重新改变成一篇新闻,以帮助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这种方法多用于动态新闻,少用于事件性新闻。综合方法中常见的新闻综述有两种情况:A对同一主题、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作全面的综合 B在一段时间内,把同一主题的连续报道、综合成片,做一次类似总结的综述。
    (6)改写:原稿的新闻构成因素齐备,但是信息材料中隐含着的新闻价值,没有恰当地提炼出来形成鲜明的主题,同时组织的逻辑性不强,或者体裁用的不合适。这样就需要重新改变主题思路和体裁,进行整体的改写。
      
    14.稿件配置:是指编辑按一定报道意图对稿件进行组装和编排,是继选稿、修改以后对稿件的最后一次编辑处理。稿件配置包括稿件的组织和稿件的配合。稿件的组织是指将具有某种共同性的稿件合编,组成统一的稿群。稿件的配合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决定刊用的稿件要配发的其他相关稿件,其主要形式有配评论、按语、图片、资料等。
    15.稿件配置的目的与意义:
    (1)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资源,丰富报道内容,全面反映报道对象,深化主题。
    (2)有助于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加强传播效果,满足读者需求。
    (3)有助于报纸版面优化,从整体上增强传播效果,表现报纸的风格特色。
    16.稿件配置的方法:
    (1)同题集中:是把内容相关联的稿件置于一个标题下集中发表。常见编排方法有:
    A 联合:相同的内容,或相同的报道对象,采用同题集中,突出其中同一的方面
    B 连续 几篇稿件是报道同一时间连续发展过程,采用同题集中,可鲜明揭示来龙去脉
    C 对比 把内容有矛盾性的稿件采用同题集中,通过标题的对比,揭示事物的矛盾性质,鲜明衬托使稿件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D 述评 把分别报道事实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采用同题集中
    (2)配评论和按语:配评论可以对新闻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说明和阐发,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揭示其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意义,从而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配评论还可以从更广泛的领域和全局高度阐明新闻事实的现实意义。配按语目的在于评论、证明、解释稿件的内容,意义与配评论一样,只是更简洁明快。
    (3)配资料:是指用过去发生的事实和现有的知识等资料,配合相关的新闻同时发表。资料是发展新闻的重要手段可以对新闻报道尽行注释,说明其意义价值原因性质以及今后的趋向。资料一类是事实一类是知识。
    (4)配图片:是指配合新闻发表各种新闻照片和绘画。图文配合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直接为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提供图像。还有一种是两者反映的具体对象不同,但都是一个总的主题,或属于相近的题材。
    第四章 新闻标题
    1.       新闻标题:是指在新闻正文之前,以醒目、概括和简洁的文字提示、概括或评价新闻内容的简短的文字。中文报刊中新闻标题的出现最早大概可追溯到1870年的《上海新报》,有报道标题“刘提督阵亡”,这是最早的一文一式标题。进入二十世纪初,逐步开始有大字标题,多行标题。
    2.       新闻标题的作用:
    (1)       揭示新闻内容:尤其是揭示新闻内容的最主要信息要素
    (2)       评价新闻内容:一定程度上表达标题制作者的评价和判断
    (3)       吸引读者注意:标题吸引读者之处在于新闻内容的重要、新鲜,但标题有其特殊的形式,首先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其形式点。
    (4)       表现编排意图:一方面运用标题,突出版面的报道中心和重点;另一方面显示版面区分的用意,表达新闻信息的轻重缓急情况等。
    (5)       梅美化活跃版面
    (6)       组织新闻内容:标题可以将相关或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主题。
    3.       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从结构上看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
    4.       单一结构只有主题。主题可以是一行或两行,两行主题称双主题。
    5.       复合结构是由主题加上腹题构成,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说明比较重要或比较复杂的新闻内容。其组合方式有:引题-主题构成式;主题-副题构成式;引题-主题-副题构成式。复合型标题在南北战争时期开始普遍采用。
    6.       标题的类型:
    按功能分:
    (1)       主题:复合标题中的主要部分,揭示新闻中最重要的、读者最关心的,核心的事实或思想。主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偏正、动宾词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见。主题共有四种类型:概括全文型、突出要点型、点名思想型、引起悬念型
    (2)       辅题:在复合型标题中辅助主题阐明新闻内容的部分,是引题和副题的总称。辅题是标题中的次要部分,字号小于主题以保证主题的突出。
    (3)       引题:在复合型标题中导引出主题的辅题,又称眉题、肩题。引体的作用主要是: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点明新闻事件的意义、提出新闻的来源或根据、烘托新闻报道的气氛为主题的叙述做铺垫。引题是唯一可以阐明抽象道理的部分,可以从叙事说理抒情三方面去充实和发展主题,正常引题不超过一行。
    (4)       副题:在复合型标题中用来对主题作补充、解释和印证,又称子题、副标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主要是补充次要事实、补充事情的结果以及补充新闻的背景、来源和根据等。主要用于以下情况:主题揭示出一个论断式的事实,副题就用论据式的事实来解释和印证;主题提出一项政策精神原则思想道理等抽象概念,副题就用具体新闻事实来印证;主题提出一个悬念式的疑问,副题就用新闻事实作答复。正常的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可以不止一行。
    (5)       插题:嵌在文字中的小标题称为插题,又称分题。通常使用较长的消息、通讯和其他文章中,具有分段和分类的作用。具体地说:帮助读者分析段意、介绍全文纲目、使读者可能选读其中的几段、使读者在通读全文中得到间歇减轻疲劳、美化版面。有三种类型:概括全段段意、突出全段重点、突出段内警句。
    (6)       提要题:在重要的长文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其作用是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比较详细地概括突出,使读者获知较多的较有系统的新闻概要。提要方式有:列举全文要点、摘录文内关键文字、概括全文要义。
    按虚实分:
    (1)       实题:A 从标题的整体来认识,以叙事为主的标题是实题。B从标题的部分来认识,标题中的虚实部分昰实题,说理部分是虚题。
    (2)       虚题:A 从标题整体上来认识,是指以说理为主的标题。 B 从标题的部分上来认识,是指标题中的说理部分。所谓虚题都是以虚为主、虚实结合的题。纯粹的虚题不是新闻标题。
    按形式来分:
    (1)       通栏标题:通通栏标题是与版面横度等长的特大标题,因其横贯全版各栏,故名。通常在版面的顶端,用于突出特别重大的新闻或文件文章,有时也作为大幅标语口号。作表语口号时可以重复刊登在几天的报纸上。中国当代报纸仅在发表特大新闻和重要文件文章时采用,严格控制采用次数。
    (2)       栏题:栏题为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因为这样加起来的稿件,性质相当于专栏,故名栏题。栏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全组稿件的思想实质,所以一般视作说理性的虚题。栏题还有使分散的稿件产生凝聚力壮大宣传声势的作用。
    按新闻文体分:
    (1)       消息标题:着重简要点出新闻事件的大概内容,用于简练多在8到10字之间。
    (2)       通讯标题:概括描写新闻报道的某一闪光点或特征,侧重挖掘新闻深处的思想,用语有文采、感人,多为复合式,有主题和副题。主题虚、副题实。
    (3)       特写标题:侧重描写新闻事实最精彩生动的场面与镜头,反映美。题式有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两种。
    (4)       评论标题:侧重阐述文章的主题,发掘论题的深刻哲理。题式有直接标出论点,或就论题提出设问,或正反点都提出来。
    7.拟题原则:
    (1) 以事实为依据:新闻标题必须严格地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来拟写,绝不能超出新闻事实的范围。
    (2)突出重要因素:新闻标题应反映新闻内容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
    (3)注意虚实搭配:实题重在叙事,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虚题重在说理、抒情、提示新闻事实中的精神、道理和思想。
    (4)雅俗应该得体:标题的雅体现在其文字的文学性,标题的素体现在其用语的流行性。
    (5)长短应该适当:强化信息的冲击力,同时美化、平衡版面。长题多用于引题之中,而主题、大标题应用短题。
    (6)题文一致:题文一致包括两个含义:标题中所揭示的事实必须与新闻内容一致、标题中的论断必须在新闻中有充分依据。题文一致的具体内容是:标题上不可添加新闻中没有的事、对于新闻中有关数量、质量、深度、广度等方面的提法要严格按照原文、原文只报道某一事实,标题不可以偏概全说成全局性事实、标题可以突出新闻中的某一事实,但不能以此歪曲整个新闻的基本事实、对事实的表达不能产生逻辑上文字上的歧义、虚题所提出的道理不可把事实无限拔高
    8.       标题的语体模式:
    (1)       叙述体:直接陈述新闻事实
    (2)       描述体: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
    (3)       疑问体:主题用问句,答案在副题之中或新闻文字之内
    (4)       感叹体: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9.       标题拟制目标:
    (1)       概括最新的内容
    (2)       广大读者所不知晓的内容
    (3)       新异的内容
    (4)       与广大读者关系密切的内容
    (5)       在社会上已经发生重大影响的内容
    (6)       事态正在发展将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内容
    (7)       与广大读者地理上、心理上接近的内容
    (8)       广大读者具有共同兴趣的内容
    (9)       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
    (10)   有利于解决社会迫切矛盾的内容
    (11)   对广大读者有教益的内容
    10.从正文提炼标题的方法:
    (1)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
    (2)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
    (3)省略消息来源
    (4)省略不必要的议论
    (5)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
    10.   标题常用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对偶、谐音、反复
    11.   标题的形式美化:
    (1)       配置得当:是指标题字号、字体、字形的配置,必须考虑到标题的内容及在版面上的地位
    (2)       排列有序:主要是指标题的版式上的布局要做到对称、均匀、有层次感
    (3)       疏密得体:紧凑之处紧凑处理,同时特别注意空白的恰当运用
    (4)       装饰适度:标题装饰讲究分寸
    12.   制作标题的要求:
    (1)       提高思想境界,增强新闻导向性
    (2)       深入钻研事实,增强标题个性
    (3)       提高学识修养,增强标题艺术性
    (4)       寻求最佳方式,增强制作标题技术性
    13.   标题编排艺术:
    标题编排元素与运用
    (1)       字号:在复合型标题中,主题比辅题的字号要大一至三号。引题位于主题之前,字号比主题小,引题一般不超过一行。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字号小于主题一行、两行。
    (2)       字体:标题字体根据新闻内容来选定,以一种字体为主兼有二到三种其他字体。标题以一到四号黑体或宋体为主,一到三号正楷为辅。一号以上避免用方体或仿宋体,以免过于浓重或失于消瘦。如同一版中,大部分标题采用一种字体,则单行题或专栏标题宜用另一种字体。
    (3)       字型:具体标题编排中,一般先定字号大小,确定字体和字型。标题字数多的时候,横题采用长题字,竖题采用扁题字。标题字数较少的时候,横题采用扁体字,竖体采用长体字。从全版考虑,当天版面上的标题字号大小总是大致由每条新闻的价值大小来决定,各题的变化则由字体和字型来具体体现。在文字方面,电头和按语标识多为楷体;评论文字多用楷体字;在标题方面,黑体字重于宋体和楷体。楷体字字面清晰,多用于引题或副题和通讯的题目。
    (4)       留白:标题两头应留有空白,空白占位视标题字号大小而定。一般情况,标题前后的空白是该标题字号的二分之一。以规则标题为例,标题上方与正文位置持平,成一直线。标题前后比正文短二字,标题下方距正文一行。三行题应有一定比例:除主标题占位少于正文外,肩题宽度前后少于主标题的一字半,副题的宽度少于主标题半字。肩、主、副题间留白要适当。他们之间的留白宜为主题字体的六分之一左右,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一。
    (5)       在字体运用上,黑体表示严肃庄重,重要新闻的标题多用这种字体。圆体、隶书多用于通讯和特写的标题。
    标题与版面元素的组合
    (1)       题文组合:即标题与正文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既要考虑文章,又要顾及版式需要。如盖文题、一般竖题、串文题、眉心题、包心题、旗式题、对角题、尾式题、腰带题、自由式题。
    (2)       题图组合:即标题与图片的组合关系。并列、重叠、交叉、连接、差叠、减缺等。
    (3)       题线组合:标题与线条组合的关系,这种组合可生成强调、辅助、限制等视觉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包围、穿插、分割、牵引、半包围等。
    (4)       题底组合:标题与底纹的组合关系,主要表现为覆叠、差叠、阴阳三种。
    (5)       题符组合:标题与标点符号的组合关系,这是标题效应强化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版面编辑
    1.       版面价值:版面是文、图组合成的整体外观形象。版面对报道内容安排适当,形式结构美观,就能够对读者产生吸引力,方便读者自由选择阅读,并能够通过各种版面元素的组织与表现稿件,编辑可利用此间接地向读者表示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版面的价值。
    2.       版面的功能:
    (1)       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对报纸发生兴趣,进而对版面上某一特别内容发生兴趣
    (2)       表现评价:新闻各不相同的价值度决定了他们在版面上的版位。
    (3)       方便阅读:使新闻和特写安排得井然有序十分方便阅读。
    3.       版面要素:
    (1)       纸张:新闻纸墨性强,平滑不起毛,有一定机械强度,适用于高速轮转机印刷,不足之处是久藏后易黄易碎。新闻纸规格,根据包装形式分为平版纸和卷筒纸两种。平版纸是切成单张的纸张,每五百张为一令。卷筒纸是适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纸张。根据报纸纸张不同,所构成的版面空间也不同。所谓版面空间是一个版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
    (2)       报头:刊登报名的地方称为报头,一般在头版的顶端偏左或居中。报头的规格有半栏的,有通栏的。报头除报名外,还有许多附加项目,包括日期、刊数、版数、刊号、主办单位、网址、天气等。报名是报头的核心,报名的形式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报头的作用有三:建立在读者心目中的品牌;报头本身具有艺术性;具有商业实用性:报头一方面是报纸的品牌与商标,富有商业召唤性;另一方面报头的特殊版位可以附带广告版位,创造商业价值。
    (3)       标题:标题有三项突出作用:提要信息;强化视觉;平衡版面。在提要信息方面,现代报纸标题已形成多种形式;在强化视觉方面,现代报纸用大字标题、粗黑字体或套红标题成为趋势;在平衡版面方面:大字标题与大图片错落编排成为现代报纸版面编排的重要手段。
    (4)       正文:正文是信息的主要目标载体,因此版面设计中正文的处理,应考虑读者的获得信息的方便和心理习惯,考虑到人的视觉和版面信息载量双重需求因素。中文报纸版面正文字号字体是5号宋体,版面以四开为主,版芯可容纳汉字14000个。
    (5)       图片:图像在版面上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大信息量;视觉的直观性;美化版面
    (6)       栏框线:栏是报纸版面划分的基本单位,竖排报纸是水平分栏,横排报纸是垂直分栏。框与线是报纸版面中分割区域的辅助手段,在现代报纸编排模块化中,框与线的作用得到强化。
    (7)       色彩:色彩的运用有三种功能:影响和统领版面的基调风格;引人瞩目、赏心悦目、增加美感;强化报道的倾向性。
    (8)       空白:空白的主要作用有:形成内容区分的独立性;平衡大标题、黑图片带来的沉重感;增强版面的节奏
    4.       版面的布局结构:版面的布局结构是版面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是版面保持整体的依据。版面布局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稿件的布局结构;二是题文图的布局结构。
    5.       六种版式结构:
    (1)    阶梯式结构:阶梯式结构的处理方式是以标题、图片为目标,以对角线为轨迹进行处理编排。
    (2)    包围式结构:以标题或者图片占领边角,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
    (3)    半包围结构:全黑结构的一种开放式,可以使C形 反C形 U形或N形
    (4)    对称性结构:对文字图片乃至标题进行围绕中心线的对称性编排。
    (5)    突出性结构:通过单张图片,或加长边、留白,或将图片文字处理成特殊图形,以达到一种强化与突出的效果。
    (6)    不规则结构:文字、图片与标题交错不规则编排,打破平衡性、方正性,文图互为穿插。
    6.       版面编排原则:
    (1)       简洁原则
    (2)       强化原则:所谓强化原则是指单个版面设计中,对所有信息元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应采用一定的手段,形成版面内的一两个视觉中心。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本版内各稿件内容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积极大胆地推出精神;表现出倾向;切忌重点太多。强化的方式有:版位强化、版式强化、标题强化、言论强化
    (3)       平衡原则:内容平衡、上下平衡、地区平衡、内外平衡、轻重平衡、软硬平衡、文图平衡、正反平衡、体裁平衡
    (4)       搭配原则:图文搭配、软硬搭配、大小搭配
    7.       版面规格:现代报纸版面有两种基本规格:其一对开报纸:一整张新闻纸对折平分后得到的二分之一面积 其二四开报纸:一整张新闻纸分为四份。现代对开报纸以竖排为主,每版由八个基本栏组成,约120行高,一个版面可容纳13000多字。
    8.       基本栏:基本栏是字数相对固定的等宽度栏,对开报纸的基本栏为每栏13字,栏与栏之间以一格字大小的空白隔开。
    9.       长栏:宽度是基本栏的整倍数。是我国报纸版面编排的一种传统方法。运用长栏不但能突出重点稿件,增加强势,而且能美化版面。
    10.   变栏:对基本栏进行分解。通常,变栏大于基本栏,至少不小于基本栏。
    11.   正文占栏长短的原则:
    (1)       党和政府发表的重要文件,排成整块,一般不要插入别的消息
    (2)       版面长短栏主要以基本栏为基础,短文不能占长栏
    (3)       版面编辑时,如需进行变栏,要根据文章的重要性及主次来安排,基本原则是重长轻短
    12.   报纸的基本风格:直列式、横列式、两者结合式
    13.   直列式:标题很少有超过两栏宽的,新闻从版面最上部排起,一直向下。在报纸内页,直列式的特征不大明显,因为直列式排列的文章要被广告隔断。直列式报纸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保守、可信、坚持传统。由于一栏或两栏的标题所占篇幅要比大标题或多栏标题少,所以直列式版面可以多登消息。因此直列式报纸能够登载更多消息。
    14.   横列式:排版和设计要多花时间。一个号得横列式版面要用明显的直列式元素作对比。
    15.   版面类型:
    (1)       集中型:把题材不同、报道角度不同、文章体裁不同而表现统一宣传主题的各种稿件集中编排在一起。优点是:中心宣传突出、气氛浓烈、气势较大、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可选用这种方法。
    (2)       综合型:综合型的报纸版面的特点是在一个版面上综合了不同主题的众多稿件,其中必有一两篇分量重的稿件,版面编排特别醒目。
    (3)       对比型:在版面编排中,将两条内容相异的稿件,或内容可以互相比照的新闻编排在版面的某个区间,在技术上采用空白、标题、线条等手段,将对比或比照的稿件组合起来,使版面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形成对比或比照。
    (4)       并列型:两条或几条报道内容分量相等的稿件,在版面编排时,赋予他们同等的版面地位,同等的标题字号、字体与字数,篇幅的大小和图片、线条的运用基本对等。
    (5)       对称型:几篇内容相近或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稿件,在编排时或给予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或四角对称。
    (6)       非规则对称型:
    (7)       交错型:一个版面综合运用了各种类型的编排方式
    16.   版面设计:版面设计是指将版得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落实到版面上,包括组版构想、计算稿件篇幅、画版样、版面技术处理和美化等
    17.   设计编辑的素质:
    (1)       必须是记者,必须懂得新闻价值,意识到读者的需求
    (2)       必须是图片编辑,会判断可能产生图片的情况,对照片进行挑选、剪裁、归类和刊登
    (3)       必须有艺术素养,懂得统一、对比、平衡和谐等原则。
    (4)       必须有排字工作经验,会处理字体,使字体清晰易读
    (5)       有报纸生产过程的实际知识
    (6)       能与别人合作
    (7)       有预见,有大胆试验的勇气
    18.   组版构想:设计版面前,编辑先要诵读一遍该版已选定的所有稿件,通过阅读、比较与鉴别,逐步形成一种组版思路。主要内容是:确定版面的头条和重点、把握版面信息量与用稿量、考虑稿件搭配与版面的布局。
    19.   版面设计步骤:
    (1)       分栏:对开报纸一般分8栏
    (2)       标题:避免标题碰撞的情况。标题和文字排列有四种情况:横题横文、直题横文、直题直文、横题直文
    (3)       围框:围框可以用线条,也可以用花边。线条占半个字或一个字,花边占一个字。框内两边的空白,多数情况下占半个字
    (4)       图片:图片的宽度可以以栏记,也可以以字计。可以做成两栏半、三栏加3字。图片如果插在文字中间,文字要让出一些。图片说明可横可直。
    (5)       计算:计算稿件篇幅一般以基本栏为计算单位。
    (6)       标记:画板次序一般是先画头条和重点稿件,再画一般稿件,先画图片、专栏和围框的框件,再画外形可以随意变化的稿件,先画版面四角和四周,再画版面中间的部位。
    (7)       转版:标题在要闻版,文在其他版;要闻版等摘要,全文登在其他版面。
    20.   设计原则:
    (1)    避免两个标题相碰
    (2)    不要把不相关的照片或图画并排放在一起
    (3)    在报纸内页,要避免靠近广告安排照片、图画或围框。
    (4)    避免题文衔接不当。
    21.   模块编排的意义:
    (1)       清晰简洁
    (2)       编排方便
    (3)       组合方便
    (4)       平衡方便
    22.要闻版编辑要求:要闻版一般是指头版或四版
    (1)要有策划
    (2)编出特色
    (3)编好标题
    (4)讲究配置
    22.   头条编辑:报纸的头条,是一种具有特写意义的编排形式。是经过选择的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其主要特点是:头头条的位置是全版的最优区间;头条在编排上通常居于全版强势之首,如标题突出、配图片、加线框、套色等。 横排报纸一般是上比下重要,左比右重要,左上最重要,右下最次要。
    23.   常见的头条处理方式:
    (1)       大头条: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主题,常编排为大头条。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加长、加大、加线、加色、加末标题,在长度上,横排八栏,配复式标题,常配发五栏彩色照片。
    (2)       小头条:三栏到五栏的标题的头条稿件为小头条。字号多为一号字
    (3)       双头条:同一天,两条同样重要的稿件常采用双头条方式。其标题长短及其字号大小、字体轻重等完全一样,标题一般采取竖放式,以显示他们在版面上的地位、待遇完全一样。
    第六章 报纸电子编辑
    1.       报纸电子编排:报纸的新闻电子编排,是指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及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对新闻稿进行录入、编辑、校对、排版和资料补充、传递等流程的一系列电子化操作。
    2.       报纸电子编排的特点
    (1)       编排速度快,信息检索便捷
    (2)       编排手段丰富,更能体现编排思想
    (3)       组版方式直观简捷,易于操作
    (4)       便于稿件编辑中的及时监控,加强管理、提高工作实效
    第七章 副刊专刊编辑
    1.       中国副刊的发展:中国报纸副刊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申报》、《上海新报》上的诗文小品、文艺性评述文字形式。1897年《字林沪报》随报附送的《消闲报》,被公认为我国报纸的第一个附刊。五四前后,出现了一些传播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附刊。1921年,《晨报》将刊登附刊的第七版定名为“晨报附镌”,以隶书书写,因隶书中无附字,编写成了晨报副镌,后因镌字不通俗,改为了晨报副刊,这是副刊名称的最初来源。《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京报副刊》在新闻史上被称为五四之后的四大副刊。随着社会发展,报纸所承载的功能增加,需要传播各门科学知识和各类实用知识,所以报纸需要在副刊的基础上再创造出一种新形式,用来介绍各项专业知识。由此,专业性副刊便应运而生了。在五四时期及20世纪30年代,相继出现了与文艺副刊有明显区别的专刊。专刊就是专门刊登某一方面材料的副刊。
    2.       专副刊的特点:
    (1)    多样性:专副刊的多样性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指一张报纸整体上应该具备形式多样的副刊与专刊;第二层是指专副刊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
    (2)    时鲜性:尽管专副刊文章的时效性不像新闻报道一般转瞬即逝,但仍需要结合时令变化,在人们关注的时期内刊登。副刊对时下人们关心的问题的论述、探讨,并提供背景资料、专业知识等内容来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一种特性。时鲜性体现在副刊文章内容所反映的三个方面:重要新闻、社会热点、时代精神。
    (3)    消闲性:报纸副刊体现消闲性来吸引读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图文并茂、安排巧妙的版面设计。二是隽永生动、趣味横生的主题内容。
    (4)    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专副刊的风格和内容要在空间上与一定的受众群相接近,体现乡土气息、地域特点。地域性包括两点:一是作品内容的地域性;二是作者的地域性。
    3.       专副刊的功能:
    (1)       愉悦功能:专副刊的愉悦功能是相应着专副刊的消闲性特点而生的,是为读者提供文化享受,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2)       服务功能:专副刊的服务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两项:一是提供各类知识;二是推进自身文化事业发展。
    (3)       互动功能:互动功能是指读者在专副刊上发表个人看法、传播个人所接触的事实,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以及办好报纸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感兴趣的问题的讨论,发挥读者的积极作用。
    (4)       导向功能:专副刊一般是以个人名义,运用侧敲旁击的方式,以巧妙手法间接地进行引导。专副刊潜移默化的导向能弥补新闻导向的不足。
    4.       副刊:广义的副刊包括除新闻、评论、广告外所有类型的专刊副刊。
    5.       广义的副刊:又可以大致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和专门性副刊。综合型文艺副刊内容广泛雅俗共赏,能够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同时在形式上一般以文学形式为主反映社会生活,是最早的一种基本副刊类型。专门性副刊即专刊。
    6.       狭义的副刊:狭义的副刊即指综合型文艺副刊,是报纸中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板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狭义的副刊又可以分为综合性副刊与文艺副刊两种。
    (1)       综合性副刊:综合性副刊是以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它的特点是既带有文艺色彩又有综合性。这种类型的副刊题材丰富,面向较为广泛的读者,具有普遍吸引力。
    (2)       文艺性副刊:文艺性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的固定版面,是反映文艺界人士创作活动与创作成果的副刊。这种类型的副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衍生发展成两类:一是每日出版的文艺性副刊,倾向于普及化、通俗性,比较趋向于综合性副刊。一类是按期出版的文艺性周刊,侧重于专门化、学术性,趋向于专业性副刊。
    (3)       专门性副刊:专门性副刊简称专刊,是报纸上用文章形式深入阐释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7.       专刊的类型:
    按选材范围来分
    (1)       专题性副刊:专题性副刊是指以某一专题为范围的副刊,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
    (2)       专业性副刊:专业性副刊是指以某种专业为范围,探讨学术和理论问题的副刊,主要传播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成为理论学术性副刊。
    按专刊题材内容来分
    (1)       新闻性专刊:新闻性专刊是对某一领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提供背景解释、深入剖析的专刊。
    (2)       学术性专刊:学术性专刊是探讨各类学术和理论问题的专刊。偏重从理论上对社会和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剖析,阐发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新见解,传播科学前沿的新知识。
    (3)       服务型专刊:服务型专刊是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性信息和知识的专刊。侧重从实用性方面提供信息与相关知识。
    (4)       社会性专刊:社会性专刊是以观察社会、探索人生为主要内容的专刊。以生动的事例和深刻的哲理,着重从品德修养方面探讨人生的真谛。
    8.       副刊的新发展:
    (1)    周末版:周末版是九十年代初一些省级机关报与部委主办的报纸在周末出版的一种新形式,是在原有副刊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别于原有副刊的新品种。除在第一版保留着一些新闻版的特点外,其他各版都是带有休闲性质的大型副刊或专刊。周末版副刊是在一个刊名下多个副刊的集合体。
    (2)    大周刊:大周刊是每周出版一次的大型专刊,是在原有专刊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别于原有专刊的新品种。大周刊各版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大周刊是某一类专刊专版的集结,容量大,系统性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反映同一个主题,为读者提供信息和服务,多按专业领域划分。
    9.       副刊的专栏:副刊的栏目主要由专栏构成。专栏,就是报纸聘约作者就某一方面、某个专题发表看法,其文章常发在报纸或副刊特定的位置,且有固定的栏目名称。按内容可分为新闻性专栏、评论性专栏、知识性专栏和综合性专栏。
    10.   副刊专栏的作用:
    (1)       体现编辑的意图与定位,便于作者和读者的识别与了解
    (2)       体现副刊与报刊的风格
    (3)       专栏的定时、定栏以及相对稳定的作者群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11.   副刊专栏的要求:
    (1)       要有特色:副刊专栏的特色一方面要体现在各专栏之间科学明确的分工,即每个专栏有各自的专攻方向,立足点和着眼点都应有明确的定位,从而显示出不同个性。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在专栏选材的范围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稿源的情况、副刊各专栏的分工和刊期的长短来确定。
    (2)       要定时定量:栏目定时定量有利于与读者建立固定的阅读关系。定时定量的另一个要求是掌握好专栏的刊期和数量。专栏的刊期在确定了之后不应随意更动,而应让读者在固定周期内读到固定的专栏,加深其对专栏的印象。专栏文章过少过短,无法显现专栏作用;过多过长,会显得冗繁,使读者失去耐心。
    (3)       专栏间要注重搭配:专栏在组合上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突出栏目的定位特点,各专栏之间不需要太多联系。固定栏目与流动栏目在安排上可以拼贴组合,轮番上阵。固定栏目容易培养固定的读者群,打造品牌,流动栏目则能使版面内容更丰富多彩。
    12.   组稿的对象:副刊的作者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专家作者、群众作者
    (1)       专家作者:专家作者包括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以写作为职业的作家,是其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同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较强。副刊编辑组稿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专家作者。
    (2)       群众作者:群众作者是来自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普通人,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他们的文章真挚质朴,贴近生活。
    13.   组稿方法:
    (1)       个别约稿:个别约稿是编辑向作者单独约稿,是最常用的一种约稿方式。这样的约稿方式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要求明确,作者的稿件是量力定做的,既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与优势,又有利于满足编辑的特殊要求。
    (2)       集体约稿:集体约稿是编辑在同一场合向一批作者同时约稿的方法。一般在做大型专题时采用这种约稿方式。通常是事先编辑部定下大致选题范围,然后邀请一批作者共同探讨,议定选题,然后再确定各自承担的任务。这种约稿方式可以组织到一批稿件,各篇稿件之间既相互关联又重点明确,能把选题阐释充分。
    (3)       社会征稿:社会征稿是通过书面方式以统一要求面向全社会征求稿件的方式,一般是较为重大的选题。
    (4)       暗示组稿:暗示组稿就是利用副刊的版面语言进行暗示来组稿。副刊编辑通过对版面样式、新开辟的栏目、头条位置、标题大小等的安排来暗示组稿意图,使读者意会到编辑对副刊的定位,领会编辑的取舍标准,从而在没有明确约稿的情况下为副刊投稿。
    14.   对副刊编辑的要求:
    (1)       确定好文章选题
    (2)       统筹版面安排
    (3)       找准组稿作者
    (4)       建立良好的编著关系
    15.   副刊编辑应具有的素质:
    (1)       政治素养
    (2)       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历史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
    (3)       业务素养:坚持以质取稿、有较强新闻敏感、有较好社交能力、精通外语、熟练操作电脑
    16.   专刊的表现形式:
    (1)       报告文学类
    (2)       理论文章类
    (3)       实用文章类
    17.   专刊的编辑:
    (1)       重视策划
    (2)       更新观念
    (3)       注重广告
    18.   专刊的策划:
    (1)       专刊的新闻策划:A。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策划 B。根据特殊日子策划 C。围绕一个主题来策划
    (2)       专刊的专题策划:A。确定专题 B 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稿件
    (3)       专刊的专栏策划:A进行个性化的定位 B 专栏设置出新出奇 C 专栏为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与
    (4)       专刊的版面策划:版面策划要有视觉冲击力,敢于用图。根据专刊版面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版面风格。
    (5)       专刊的活动策划:做到引领读者形成互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强专刊的活力。专刊的活动策划要注意活动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八章 编辑言论
    1.       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纸编辑部观点的评论,是编辑部最重要的指导性言论。
    (1)       政治性社论:是指重点在于从政治上、理论上阐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论。
    (2)       思想性社论:是指基于地方或部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而重在提出全局性、思想性、观念性意见的社论
    (3)       工作性社论:是指重在指导行业生产管理领域工作实物的一类社论
    (4)       时事性社论:是指评论重要性节日、纪念日、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一类社论。
    (5)       论战性社论:是指对敌对性言论进行揭露、批判和驳斥的一类社论。
    2.       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地位与影响仅次于社论,分署名和不署名两种,不署名的评论员文章多是传达-讨论的意见,也多由编辑部人员执笔。
    3.       短评:短评是配合新闻报道或者针对现实中新问题新现象而发表的评论文章,其规格不如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篇幅短小,大多在五百到一千字,版面一般以要闻版最常见,各专业版面也常配发短评,所以短评是编辑言论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4.       编者按:编者按是附加于新闻报道或新闻通讯的一种编辑言论,是编辑言论中最短小随机的一种评论形式。编者按的主要作用,是针对新闻报道或通讯中的材料、观点,编辑直接提出编辑的对正文内容的意见,或交代背景、指明实质,或肯定赞扬,或否定批判,对读者具有强化、引导、推荐的作用。
    5.       新闻提示:新闻提示是编辑言论范畴里新出现的一种形式,常常配发在国际报道或者比较专业的新闻导语前。内容或是观点摘要,或是背景材料的介绍。一般由编辑直接编写,或是从原文中摘录要点,主要起新闻引导作用、突出意义与主旨、补充背景材料,既具有信息性、新闻性,又具有知识性。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成为多版面报纸时代版面导读的有效方式。
    (1)       背景提示:介绍新闻背景、走向、影响及分析家意见
    (2)       提要类提示:主要目的在于导读,也可称为导读类提示,文字末尾要注明版面。
    (3)       摘录式提示:将原文中一些主要观点原话摘录出来,分条排列,让人一目了然。
    (4)       政治新闻背景提示:政治新闻背景提示主要是针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政治讲话的背景或意义的介绍或强调,有时也是内容要点的摘录等。
    (5)       国际新闻背景提示:国际新闻背景提示大多是针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大型新闻报道所配发的事件背景,来龙去脉,影响的提示,有时也称为引言。
    (6)       经济新闻背景提示:经济新闻报道常常是抽象的,充满专门术语,专业性强,常常需要针对一般读者配发阅读提示,也有针对新闻事件或意义的提示。
    (7)       体育新闻背景提示:体育新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满意度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比分报道,更多的是赛前的预测、赛中赛事变化的原因、赛后的分析与结论等。因此体育新闻也需要配发提示。
    (8)       文艺新闻背景提示。
    第九章 图片编辑
    1.       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图片是指报纸上出现的全部图片,包括插图、插画;而狭义的概念是指与新闻保持密切关系的图片,有新闻内容和价值。我们说的新闻图片是狭义的概念,即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       国外报纸图片的发展:在1754年殖民地时期的周报上,刊登了美国第一幅报纸漫画;1880年3越4日《纽约每日画报》刊登了第一张新闻照片。但在整个19世纪的报纸中,图片的作用不明显,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直到20世纪早期,新闻图片才在报纸上普遍存在。20世纪30年代,欧美报纸采用新闻照片数量增加,图文并重的思想开始萌芽;四五十年代,西方报刊对新闻照片的运用开始等同于文字报道;进入八十年代,西方报纸刊用新闻照片达到高潮。面对电视的新闻的强势冲击,报纸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掀起图像时代新潮。
    3.       中国报纸图片的发展:1854年1月出版的《遐迩贯珍》第一号上,刊载了土耳其与俄国宣战的消息,特绘了一张两国形势图,附于报道后,这是中国报刊最早刊登的新闻画。19世纪70年代,中国报刊开始采用年铜板镂刻照片;80年代,石印流行,画师开始根据照片绘制成单线条的图画供画报采用。1900年前后,照相铜板技术传入中国,国内报刊开始出现铜板印刷的新闻照片,新闻摄影图片作为文字报道的辅助手段从此登上报刊历史大舞台。1901年8月《万国公报》以半版的篇幅刊发的《醇亲王奉使过上海图》是中国近代报刊发表的第一幅时事新闻照片;《京话日报》1906年3月29日刊发的《南昌县江公召棠被刺的照相》的现场特写照片,是中国报纸刊登的第一张现场新闻照片。辛亥革命爆发到民国成立期间,是中国近代刊登新闻照片最多的时期。中国的彩色照片是在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最早刊出彩色照片的是《东方杂志》,它刊登了一张关于埃及出土的3500年前的艺术文物情况的彩色照片,这是中国报刊上刊登的第一张彩色照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后,一些学者纷纷在理论上提出要强化新闻摄影和图片传播的观点。随着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业内人士在用稿观念上逐步从重文轻图向图文并重转变。1990年至今,中国报纸传播大体经历了:加强图片报道-扩版-再加强图片报道-再扩版-厚报时代-读图时代 的变迁过程。
    4.       新闻图片的特点:新闻图片具有鲜明的新闻性,这主要体现在新、值、快三个方面。所谓新,是指新闻图片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变化着的各类新闻事件,或者是新近出现的新闻人物以及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所谓值,是指新闻价值。新闻图片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才会具有新闻的传播价值。所谓快,是指新闻图片的时效性,既是指新闻摄影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能及时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又是指越是突发性事件、重大事件,图片报道速度越快,新闻价值就越高。
    5.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
    (1)       新闻图片直观、醒目、有吸引力,有利于满足读者追求快速方便的读报趋势。
    (2)       新闻图片形象、多彩,细节真实,有利于满足读者的追求视觉、感官享受的欣赏趋势。
    (3)       新闻图片不仅是作为补充文字新闻的图示,而且是真实、有效地报道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新闻图片可以冲破语言文字障碍,能有效地满足低文字阅读能力读者和跨文字语言读者的阅读要求。既增强阅读性,又有利于开发潜在受众。
    (5)       新闻图片还可以美化活跃版面。好的图片本身就是艺术品,其色彩、线条、构图能有效地让整版文字改变单调、沉闷、压抑的气氛。
    (6)       新闻图片给读者的印象深刻,有助于读者记忆,也可供读者反复欣赏、仔细研究,作为直观资料保存。
    6.       图片类型:
    (1)       新闻摄影照片
    (2)       新闻图表
    (3)       新闻漫画
    7.       报纸图片的来源:
    (1)       新华社通告图片
    (2)       本报记者编辑的图片
    (3)       社会投稿图片
    (4)       历史资料图片
    (5)       网络上下载的图片
    8.       新闻摄影照片的基本原则:
    (1)       新闻摄影照片的中心主体应该清楚直白
    (2)       新闻摄影照片需要与新闻内容相关
    (3)       新闻照片需要配备图片说明
    (4)       新闻摄影照片要看起来自然、。不做作
    9.常用单幅新闻摄影照片类型:
    (1)预定事件照片: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拍摄的事件性的新闻照片
    (2)随机事件照片:即在事先没法预料,而在事发情况下随机拍摄的未经拍摄对象同意的图片。
    (3)特写照片:在某些大新闻事件中,或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对于局部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强化事件的结果及期待给读者的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9.       特写图片与以上两种图片的区别:
    (1)       报道图片侧重表现新闻六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而特写图片则侧重显示如何以及何故两个要素。
    (2)       报道图片特别注重时效性,要求越快越好,特写图片,比较而言时间性不太强。
    (3)       特写图片的题材较报道图片广泛。
    10.   专题新闻照片:专题新闻照片这种体裁的新闻照片是由多幅新闻照片组成的整体,各个照片围绕一个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表达主题,整体反映事件,共同完成报道。根据专题新闻照片的内容,可以分为新闻人物专题照片和新闻事件专题照片。新闻人物专题照片是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独到的纪实与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把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传达给读者。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生过程、高潮结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专题新闻照片在形式上主要分为四种:图片故事形式、事件聚焦形式、人文地理形式、主题集约形式。图片故事属于新闻中发现性质的社会新闻,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表现手法,通过场面加细节的表现思路来演绎新闻事件。事件聚焦形式又可以称为连续瞬间形式,是在我们的各类报纸中较常见的报道形式。人文地理形式这类报道的特点是要有大量翔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人文性,表现的是传播一种人文现象,一种地域的人文或自然景观,或者是真实地再现一种另类的生存环境与经济现象。因此,受众面较窄,一般以知识结构较高的阶层为主,但能创立媒体的形象和品牌。主题集约形式是一种摒弃传统专题单视点讲故事的方式,而是采用散点围绕一个主题拍摄后再由编辑整合成一组完整的专题。
    11.   新闻图表;新闻图表是指一种以图画或表格来反映新闻或新闻有关的背景内容的形式。1978年,美国《时代》周刊雇佣了奈吉尔-霍姆斯,它将文字说明与图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新闻图标这一战新的形势。
    12.   新闻图标为什么会得到大量应用:为了与电子媒介竞争,报刊不得不更注重报道的信息容量和质量,越来越多地提供新闻分析、新闻综述、新闻背景等深度报道,而新闻图表在内容上可以成为这些深度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又可以使这些深度报道更加爱通俗易懂。作为增加服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图表还可以使报道从整体上做到图文并茂,使报刊版面更加美观,从而增强报刊的视觉效果,使之更具吸引力。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以使新闻图标的设计制作、传送、接收以及排印实现了电脑化,从而为新闻媒介更广泛、更便利地使用新闻图标铺平了道路。
    13.   新闻图表是一种以图画或表格来反映新闻或与新闻有关的背景内容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1)       新闻地图:新闻地图有定位地图、说明性地图、数据地图三种。新闻地图在报纸上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配合文字新闻发表,只表明新闻事务的地理因素;二是作为独立的新闻地图发表,配发文字说明,着重从地理位置上来传播某类新闻信息的全面情况。
    (2)       比量表:将统计数字制表绘图,便于读者理解。比量表基本有三种:线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多用来表现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数值;柱形图用来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项目的大小多少;饼状图多用来比较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组成要素。
    (3)       示意图:将复杂的情况用形象符号指示出来,可以使复杂事物内容简化,复杂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14.   新闻漫画:新闻漫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讽刺与幽默的漫画语言,具象或抽象地对客观事实进行的绘画报道,具有很强的评论性与通俗性。新闻漫画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
    (1)       政治漫画: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现象或歌颂或讽刺的一种形式。
    (2)       生活漫画:主要是选取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或某些弱点进行夸张表现,进行善意的批评。
    (3)       国际时事漫画:主要是以漫画形式表现国际知名人物、国际政治领袖人物的特征肖像或国际政治关系中不协调现象等,其中最后一类多带有讽刺批判性。
    15.   新闻图片内容选择标准:
    (1)       要真实,即新闻形象要真;新闻的细节和人物的表情要真实、新闻发生的现场气氛真实。
    (2)       要新颖,包括事件反应快速、对象表现角度新颖、表现手法独特等。
    (3)       要独特,即对事件、对象、场景、细节的表现要有能引发读者共鸣的视觉冲击力。
    16.   新闻图片选择标准:
    (1)       四性: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这是一种原则性标准。
    (2)       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其中求新、求真是对新闻照片的基本要求,求活、求情、求意是新闻照片的艺术标准。
    (3)       三感:时代感、现场感、真情实感。
    17.   如何选择新闻照片:
    (1)       纵选:即纵向选择。纵向选择要注意新闻图片时序性和时效性。时序主要是讲序,即时间流向;时效主要是讲效,即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对社会能起到一定影响的有效事件。
    (2)       横选:即横向选择,是指新闻图片的社会性和覆盖面。新闻图片报道应在重点围绕中心事件的同时,兼顾其他所有事件,把不同方面的事件,通过不同表现形式反映到报纸版面上。
    (3)       精选:要避免摆拍的照片或者事后补拍的照片、用电脑或后期加工制作出来的图片。
    18.   照片的编辑:照片的编辑是指在报纸的版面内,对照片的技术编排与处理。涉及照片文字的分布和组合,照片的大小和形式。照片编辑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剪裁和编排。
    (1)       照片的剪裁:照片剪裁是指在照片编辑过程中为达到立体突出或形式完美而改善素材照片结构的技术处理手段。
    (2)       照片编排:照片的编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版面采用照片的帧数、幅面、形状、位置、文字匹配以及版面的平衡性等。
    19.   剪裁的作用:
    (1)       从内容上说,剪裁具有转换作用。剪裁有助于将新闻照片的摄影状态转换为新闻状态,也就是将新闻照片中最具有信息传播效果的主体部分突出出来,突出其信息性。
    (2)       从形式上说,剪裁具有修饰作用。可以去掉无景物,突出主题,使画面形式完美。
    20.   剪裁的原则:
    (1)       剪裁应遵循新闻传播的信息化原则,这一方面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信息,让细节更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       剪裁应遵循新闻照片传播信息的简洁化原则。
    (3)       剪裁应遵循适应性原则:照片的剪裁应与报纸的性质风格乃至匹配的版面和文章相适应。
    21.   剪裁的注意事项:
    (1)       在剪裁时要注意不能改变照片原有含义
    (2)       避免剪裁时剪去人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关键部位
    (3)       要尽量避免为了填充事先安排好的版面,将照片剪裁的奇形怪状。
    22.   照片编排的要求:
    (1)       应突出新闻信息性,在同时编排文字新闻和照片新闻时,应尽量选择照片新闻,让文字新闻更简洁。
    (2)       照片大小设计与位置安排应服从于版面的报道主题和价值倾向的要求。重要照片应安排在版面上的强势区。一般照片应靠近主题相关的文字报道。
    (3)       同一版面内不同主题、格调与氛围的照片应该分离。
    (4)       照片编排要构成版面向心力,即照片中主要人物的面相应该向着版心。
    (5)       同一版面有多幅照片时,应尽量多区域编排,力求版面平衡与对称。
    (6)       同一主题照片可以进行大小组合配置。
    23.   单独照片分类:
    (1)       独立照片:即照片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内容相对独立,可以作为单独的图片使用。这种照片的性质相当于一条新闻,编辑在编排时可根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宣传需要进行布局。在布局使用照片时,尺寸应尽量大一些,充分展现新闻的要旨。
    (2)       插图照片:是针对文字报道而言,处于配合补充的地位。插图除了活跃版面,增加美观程度外,主要是通过画面的形象性表现文稿的某个场面、情节、突出文稿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文意。
    (3)       美化照片:在版面中主要起美化装饰作用的照片
    24.   照片布局:
    (1)       两张照片多作L型或者T型排列。两张水平是照片的排列,一般会有一大一小,大的图片放上面,小的图片放下面。
    (2)       报纸常用的多幅照片的排列方法是C字结构,可以是正的C形,也可以倒着、倾斜着。
    (3)       对角排列式:把三张照片分别置于版面的两个对角和对角中间的版心位置,使三张照片处于一条线上。但三张照片的大小要各异,一般情况下,中间的照片要相对要大,突出视觉中心。
    (4)       平列式:把两张或两张以上照片基本上呈纵行或横行排列与版面上,整齐有序,庄重大方。
    (5)       咬合式:一张照片压着另一张照片的一部分,使照片之间互相咬住,连成一体。有助于强化照片的凝聚力。一般来说,照片被压的部分应该是画面上的背景部分,不能压盖主体人物。
    (6)       压盖式:用一张大照片作为底图,将几张小照片压在大照片的背景部分,小照片的四周用细黑线或细白线围上,与大照片背景部分隔开。
    25.   照片专题的编排:
    照片专题是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单元照片组合而成的。在版面上既要考虑视觉的均衡和版式的美感,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方便。
    照片专题一般分为事件类和故事类两种。事件类有一个事件发展的过程,而故事类则由几个典型镜像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照片需要截取表现与故事内容关键性的画面和极具代表性的瞬间组合反映主题。在编辑版面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对内容图像信息的重新整合。
    处理照片专版的编排时,要处理好主打照片和一般照片的关系,在一组专题摄影报道中,要有一副或两幅概括主题的主打照片。其余的照片要围绕领题照片去阐明主题,从不同角度丰富主题。
    26.   照片文字的作用:
    (1)       补充交代新闻图片所反映新闻事件中无法反映的新闻要素
    (2)       补充说明与图片相关联的背景资料、统计数字等
    (3)       凸显或深化图片着重表达的主题含义。
    27.   照片文字的类型:
    新闻照片文字类型包括成组照片的总说明文字、单张照片的具体说明文字和照片标题。总说明文字的内容一般用于说明报道的思想内容、相关新闻的背景情况,以及新闻的成因。但张照片的具体说明主要用于说明照片的新闻要素。
    专题照片一般有标题、总说明、分说明。标题要有较强的概括性。总说明是对该专题的概括性介绍,要写明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等。分说明是每幅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对总说明的补充和具体化。
    单图的说明应该较详细、清晰,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5W1H。
    直接的图文配合,照片表现的是文字报道中内容,图文相互照应,具有整体感。
    间接的图文配合,由于没有直接表现文字内容的照片,只能从照片资料库中选取与文字相关联的照片插入,这种照片的选取与文字的内容越接近越好。
    照片说明的排法有贴图式、插图式、文尾式、分离式、形位式。
    28.标题是新闻照片的眼睛,或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或解释新闻照片的意义或评论新闻事实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新闻照片的表达和传播效果。
    28.   照片文字说明的编写:
    (1)       言简意赅,图文一致,不要重复画意,不要长篇大论。
    (2)       通俗易懂
    (3)       具有可读性
    29.   图表编辑:
    对于图表的编辑主要是对数据的精心收集和编辑,要检查所有的数据,并检查图标是否公正地表达出数据背后所被代表的意义,对于一些人们不熟悉的单位,需要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数字单位。要尽量简化图表,把焦点集中在最关键的事情上。确定图表的每一个部分都表示清楚,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根据版面编排到合理的大小和位置,同时也需要配有标题。
    第十章 新闻策划
    1.       新闻策划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媒介产品中新闻单元的策划,一是对日常进行的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
    2.       新闻策划的特性:
    (1)       创新性:新闻策划的创新就是要把新闻策划与新闻媒体经常运用的报道方案、报道计划、版面设计等区别开来,形成超越常规的独特巧妙的构思。一方面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正确运用各种新闻手段,在新闻运作方式、采编方式、写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从全新的视觉观照和透视新闻事实,或对新闻事实有新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2)       预测性:先于别人分析现实,预测未来,发现并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予以报道,应具有前瞻性,是建立在对信息和全局的准确把握基础上的一种预见性策划。
    (3)       群体性:新闻策划从方案的提出到计划的实施,都不是个人行为,是内外人员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产物,体现了媒体的整体素质。
    (4)       配置性:新闻策划对新闻信息进行资源配置,一方面有利于新闻策划对信息资源筛选,突出报道主题,新高新闻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新闻资源的价值增值,获得最佳深度效果。
    (5)       持续性:新闻策划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行为。这具体体现在:在策划之前,传播者首先要了解受众信息,掌握其心理需求,在策划运行阶段中,又必须时时接受受众反馈,在策划完成之后,还必须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3.       新闻策划的动因:
    (1)       适应市场所需,参与竞争所然。
    (2)       体现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       切合受众心理的传通追求。
    4.       新闻策划的作用:
    (1)       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
    (2)       有利于促进记者深入采访
    (3)       有助于深化报道主题
    (4)       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5.       新闻策划流程:确定目标-统一认识-制定计划(主题确立、人员分工、时间分配、工具安排)-方案的评估与调整-执行。
    6.       新闻策划者的个人素质:
    (1)       强烈的策划意识
    (2)       丰富的知识
    (3)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5)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7.       新闻策划的原则:
    (1)       取信原则: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要从事实出发,以事实说话,取信于受众。
    (2)       预见性原则:能够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见是策划的基础。
    (3)       创新原则:创新是新闻媒介在一轮轮竞争浪潮中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
    (4)       应变原则:新闻策划是众多因素考虑下的产物,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左右,也受如技术、人力、资金等媒介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8.       新闻单元:新闻单元指的是媒介产品中那些以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的部分。新闻单元策划主要包括,在媒介的整体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确定新闻单元在媒介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与规模、策划和设计新闻版面。
    9.       新闻媒介定位:是指根据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和重视程度,给予媒介产品一定的市场定位,使其以一种特色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并成为媒体抢占媒介市场,形成媒介风格的一种策略。媒介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和风格定位四个方面。
    (1)       受众定位:基于对媒介市场的分析,确定新闻媒介的目标受众。这是媒介实现市场占位的基础。
    (2)       功能定位:指确定新闻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基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媒介受众的数量和购买能力------媒介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满意度------媒介目标市场的占据情况-----媒介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比率预测
    (3)       市场定位:是指媒介经营者在发现一定的市场机会,并对新闻传媒市场作出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确定目标市场的决策策略。
    (4)       风格定位:是媒介为适应市场要求,满足目标受众需要,而在媒介产品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技巧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外部形象。
    10.   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新闻媒介的定位决定了媒介的新闻编辑方针,包括媒介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传播的水准和风格特色。
    (1)       对新闻传播的受众对象的准确把握:受众是媒介最终的指向,受众对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媒介的发展空间
    (2)       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准确决策:媒介传播的内容具体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报道的领域、报道的区域等,是媒介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
    (3)       对传播内容水准的恰当把握:传播的水准是一个综合指标,是新闻传播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涉及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语言文字图像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
    (4)       对传播的风格特色把握明确:传播的风格特色的形成,体现在新闻媒介产品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所树立的形象等方面,具体来说则是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表述方式、版面处理等细致之处。
    11.   新闻单元的组成部分:
    (1)       新闻版面的职能分工和新闻版在报纸上出现的固定位置
    (2)       各新闻版面的总体设计,包括版面名称、报道对象、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风格
    (3)       各新闻版面内容的细部设计:专栏名称、报道对象等。
    12.   如何设计新闻单元:
    (1)       把握好新闻单元在报纸中的地位和规模
    (2)       合理设计新闻单元内部结构
    (3)       保证新闻单元各部分风格的协调
    13.   新闻版面策划的原则:
    (1)       要坚持专版专刊的新闻性,因为新闻性是报纸的根本特性
    (2)       要闻版要创新
    14.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人员依托新闻事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对如何展开报道活动所进行的富有创意的设计。报道策划的内容具体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规划、对报道形式的设计,以及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先前决策,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新闻报道策划一般有两种方式:
    (1)新闻发生时,新闻工作者对如何报道进行策划
    (2)新闻工作者主动参与到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圆满和完善,之后再予以报道。
    14.   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必须遵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新闻策划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15.   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不同:
    (1)       尊重事实的程度不同。新闻报道策划以客观新闻存在为前提条件,而新闻炒作往往只反映事实的局部或某些细节,有时甚至以主观伪造的事实为依据。
    (2)       传播目的不同。报道策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而新闻炒得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人为制造卖点,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3)       选题侧重点不同。报道策划选题的题材一般意义比较重大,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新闻炒作则侧重轰动的市场效应和卖点,往往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新闻、娱乐新闻等通俗体裁。
    (4)       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同。
    16.   报道策划的类型:
    (1)       按报道策划的时间周期标准:
    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所做的常规性规划,引起事件具有周期性特点,一般做总体上的安排与部署,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
    非周期性报道:是根据需要,临时所做的策划。
    (2)       按报道客体发生状态的标准:
    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能够对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进行策划。
    非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无法预见的事件的临时策划。
    (3)       按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的标准:
    独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者并不介入新闻事件的发展,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报道,与媒介的其他社会活动无关。
    连动型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活动与媒介的社会活动相互关联,相互推动。
    17.   报道策划的具体操作:
    (1)       选题的决策:
    选题策划主要由三方面客观依据:
    第一,   可供传播的客体: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要被报道策划者所发现;
    第二,   受众的获知需求:新闻报道的选题要根据媒介的受众需求为根据,在决定要具体报道的选题。
    第三,   实现传播的条件:是否有可供传播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
    新闻选题的选题范围:
    配合式新闻选题:主要是指媒体为了服务、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而开展的新闻选题。
    可预见性选题:是指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
    不可预见性选题:是指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偶然性或灾难性的不可预测事件,事件发生过程无法预先得知或控制,策划更不可能提前进行。
    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媒体会主动设立一些议题来引起社会关注,或介入并推动某些新闻事件活动的发展来获得报道素材。
    新闻选题的共同特性:鲜明时代感、敏锐前瞻性、时效性、天然的预热性。
    怎样进行选题:
    首先,要善于发现新闻
    其次,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报道客体信息分析、报道主体信息分析、报道环境信息分析(政策性信息分析、竞争者信息)、报道受体信息分析。
    再次,着眼热点难点问题的选题策划。
    (2)       报道方式的分类:报道方式是一个微观和具体的概念,是指新闻编辑对新闻稿件和报道手法的整合。
    集中报道:集中报道是指在短时间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共同表现一个主题,形成较大声势的一种报道形式。集中报道多用于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
    系列报道:系列报道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块里,以某一新闻事件、人物为主线,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把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稿件融为一体,达到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报道。系列报道多用于阐释一些较为复杂的事件和问题。
    相关报道:是指在一定的版面内集合多篇报道,每篇报道阐述不同的主题,但这些主题既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相为补充,又各自独立,最终组成一个全景式的报道,产生极强的聚合效应,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优化。这类报道多用于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和活动。
    连续报道:是指根据事件或问题发展变化态势进行追踪,连续发出的报道。连续报道多用于报道重大事件、敏感话题或突发事件。
    组合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是将某一新闻事件各个侧面的报道及素材组合在一起,从方方面面对新闻进行透视的一种报道方式。组合报道适用范围较广,各种题材均可入题。
    互动报道:是指在报道活动中设立与受众互动的环节,吸引受众参与到报道活动中或是在报道中体现受众的反馈的报道方式。这类报道的报道内容多涉及社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政策、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等。
    媒介介入报道:媒介介入报道是指媒体直接介入到事件中,或主动策划促进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并加以报道的方式。
    媒介联合报道:媒介联合报道是新闻媒介之间相互合作的一种报道方式。主要是指不同媒体为了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就某一新闻选题进行统一的策划与报道。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同种属性的媒介之间进行的联合报道;二是不同属性媒介之间的合作。
    专题、专栏、专版、专刊报道
    (3)       报道方案和形式的设计:
    第一,   策划预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发现新闻报道线索,收集与分析各方面信息,确定报道选题以及传播的效果目标。
    第二,   围绕选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处理
    第三,   根据已掌握信息设计报道方案,确定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并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方案。
    第四,   方案实施后的修正阶段:实施情况和目标效果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报道方案的内容:
    第一,   报道范围与重点:报道范围规定了报道对象,报道面的大小,报道重点则规定了报道的核心内容。
    第二,   报道规模与进程:新闻报道规模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时间、空间、力度等方面所形成的报道的格局、形式或范围。报道进程则规定了何时开始、如何衔接转换、何时进展、何时结束等各个阶段。
    第三,   发稿计划: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具体包括确定稿件的标题、篇幅、内容和体裁,确定稿件的先后顺序。
    第四,   报道方式和报道的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将新闻稿件整合与报道手法整合的操作方式。尔报道最终在媒体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就是报道的表现形式。
    第五,   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报道力量配置是指新闻报道的人力、资金、硬件设施和技术设备的配置。而报道的运行机制是指为了实施报道而临时组建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17.目前报道策划存在的问题
    (1)报道策划的动机和分寸把握不当
    (2)对报道方式的选择不当
    (3)报道策划缺乏预见性和应变性。
    (4)报道策划体现过度的功利性
    18.如何把握报道策划的预见性:
    (1)提前策划报道方案
    (2)提前准备有关稿件
    (3)提前规划编排版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机电 + 3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47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绪论
    1.    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拉斯维尔公式明确地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种研究,也是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
    作为应用科学。先有术后有学。传播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勃兴于50年代。一般认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学科体系看,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 理论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第二, 学习和研究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理论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传播从应用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突飞猛进,要求新闻传播科学无论在应用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加强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三, 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部分和历史部分来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部分可以说是其认识工具和入门途径。
    3.    如何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第一, 要认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第二, 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所用。
    第三, 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4.    理论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方法:
    第一, 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对当前的传播政策保护下的现实传播现象进行概括与提炼,从中做出经验性的总结或理论性的描述。这种研究在于说明现存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偶尔也论及现存的一些不足,提出若干纠正的举措,但绝不希求突破传播政策允许的框架。
    第二, 先导性研究:是从社会大环境,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互动进程中考察现存的走势、强势与弱势。这种研究往往很少顾忌当前传播政策的制约,而着眼于世界大传播与基本传播规律的考量。由于这种研究常常是超前的,所以较多时候会碰撞现行政策的禁区。
    5.    理论新闻传播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 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对于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以概念为媒介,运用判断、推理手段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和抽象,揭示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为特征的理论思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经常应用的主要方法。
    第二, 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定性分析是判断测试各类事务性质属性的分析方法。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事实的价值,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新闻和意见的种种特征,都宜采用这种方法加以科学判断。定量分析,不仅要测试对象本身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考察其在同类事物及全局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定量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必须找到这种对比素质及其信息,才能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被测试物做更广泛的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新闻事业的变迁、布局,新闻体制的优劣及改革,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功能等研究,较为适用。
    第三, 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因此必须紧紧地联系经济与政治背景,展开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第四, 此外,研究传播内容的时候,可借助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的对比研究法;研究传播者,可使用守门人个案研究法、来源可信度研究法;研究受众,可使用动机研究法、收视率调查法;研究媒介,可借助媒介生态研究法、媒介通道研究法;研究传播效果,可借用媒体计划、媒介功能与反功能、议程设定等方法。

    6.    新闻传播学至今还没有科学体系:
    第一, 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过于年轻,发展又过于超速,研究者们还无法驾驭它的演进过程中的种种规律,研究资料的积累过于浅少。
    第二, 新闻从业者以致新闻研究者过于重术而过于轻学,对于技巧改进和媒介功能的功利主义追求往往大于对基本规律的研讨与基本理念的完善。媒介的有意与无意的错位运作与短期效应,常常压抑了媒介的有机发展,给人以理念的误导与规律的漠视。
    第三,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缺少自己的学科语言、学科体系与学科方法,常常由于过多地借用其他学科的语言、体系与方法,而损减自己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个别阶段曾经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或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1.    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在人类的太初年代,面临着强大的外敌。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灾难,人们以原始的道德感和维系社群联络的血缘关系,本能或自觉地把新近发生的事实通报给本部落的其他人。正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必须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正是这种生理上的需求,刺激了最初的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新闻的起源,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是: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2.    新闻欲:
    格劳德认为:想知道人及事物的欲求,是由于希求生存的保证或安全化而促成,而形成的原始的冲动。
    约斯特认为:报纸是适合于探求新闻报道的人类性的一般需要和欲望的东西,报纸不是创造它的需要的;反过来说,需要是常存在着的,而报纸乃是它的必须的产物。
    约斯特还认为:人类对新闻的嗜好并不是文化发展后才产生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着一个传播消息的说话器官,和一个接收消息的听觉器官,这两个东西不仅是生着而已,永远在想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人类同时又被赋予了无穷的好奇心,创造了一种对事物不断的兴趣
    杉村广太郎在《新闻概论》中说:欲知道、欲使人知道 欲被人知道是一种共通的欲望。由这种欲望才产生了新闻纸。由欲知道的愿望产生了读者,由欲使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了新闻纸,由欲被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了新闻的广告。
    3.    群居说和好奇说:
    按照心理学者的说法,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派生过程。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所以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有同样价值,他也是形成报刊的根本条件。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    对群居说和好奇说的批判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一旦离开了他人,就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与种种猛兽,无法克服他力所不及的困难与灾难。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则又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播行为发声的本质动因。群居的本能,成了传播行为产生的中介的、次位的原因,而不是本质的、原始的动因。人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样离不开生存与发展这一本质动因。人的好奇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可见,人们好奇心产生的动因,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生存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关注。人们对这些因素的关心,调动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因此,好奇心只是人们传播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传播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因,仍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5.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一, 陈述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忠实报道,尽管报道者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不免掺入他个人的看法及评价,但传播该事实的信息,是新闻的主体与受传者欲获知的主要内容。新闻传播的信息主题,是一种客观信息。
    第二, 具有新意:新闻总是同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新闻是对变化着的生活的记录,新闻的活力,来自生活的不断变动,来自生生不息的事物的永恒的运动。
    第三, 报道及时:常规变动即量得运动中,缺少足够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可称之为普通事实;而当量变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会出现质的变化,质变出现时的事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称为新闻事实。接着该事务又回复到一般量得变动之中,又成为普通事实。报道及时是新闻的运动态,具有新意是新闻的静止态,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操作上的主要保证。
    第四, 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全社会闻知,为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6.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1.    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
    第一, 新闻传播者是消息流通的动力
    第二, 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
    第三, 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
    第四, 新闻传播者是社会公众的教师
    2.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从新闻传播者同物质世界的关系方面来看
    第一, 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以全社会为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心理
    第二, 思想敏捷,视野开阔,及时把握外界的变化和变化的脉搏
    第三, 以独特的新闻手段向公众报道第一手资料
    第四, 以社会的新闻传播者面目出现,完成社会教育者的使命
    第五, 以巧妙的手法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服务,自觉地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
    第六, 落笔成章的写作能力
    第七, 有效地运用一切传播的技术手段
    第八, 同时新闻传播的职业特征也有短处,即由于不直接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反应领域极其广泛的群众社会实践,并且做出判断、分析和评判,这就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第一,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传播工作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极强的工作
    第二, 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永远是创造性工作
    第三, 新闻传播工作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有时还是一种体力劳动
    第四, 新闻传播者的报道和言行,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的检验和群众的监督
    概括来说,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点是:同实际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政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同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报道者,又是社会活动家。
    3.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有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
    第一, 素质: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    政治素质:这是新闻传播者的基本素质。是指新闻传播者在大量错从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所具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    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新闻传播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素质。主要包括: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有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第二, 修养:新闻传播者的修养是指,新闻传播者为了工作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一般包括,理论、知识、道德三个方面。
    1.    理论修养:较高的马克斯主义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将其贯彻在实践始终;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
    2.    知识修养: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有:新闻传播者在实践中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对自己分工报道的行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基础知识有,同新闻传播者日常工作有关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
    3.    道德规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4.    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规范的表现:
    第一, 社会责任
    第二, 真实全面
    第三, 客观公正
    第四, 遵纪守法
    第五, 坚持真理
    第六, 廉洁奉公
    第七, 增进友好
    第八, 团结合作

    5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一, 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1.    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2.    忠实地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    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不遗漏重要的信源与信息
    第二, 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这时,新闻传播者最重要的角色责任在于正确把关,合理控制新闻信息的流量和流向。所谓正确,即新闻传播者对信息的选择与加工取舍有法,增删有援,令新闻调控机关、受传者和传播者自己三满意。新闻传播者其次的角色责任是制作加工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并使其快捷传播。
    第三, 信息反馈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这时的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是,全面地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6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分为一般权利和角色权利两种。一般权利,是指新闻传播者同非专业传播者即普通公民一样,依法享有从事传播新闻信息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权利。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主要有: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秘匿权、著作权、人身安全权等。
    第一, 知察权:新闻传播者的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第二, 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具体内容包括决定和实施编辑方针,行使信息、讯息和新闻作品的取舍、加工制作、调配等业务权利,自主经营与管理媒介的权利等。
    第三, 传播权: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送达至受传者的自由。
    第四, 新闻传播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与批评的权利。
    第五, 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第六, 著作权: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第七, 人身安全权:新闻传播者享有特殊的人身安全保护权

    7.    新闻传播者责任和权利的统一: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就难以完成社会和民众赋予他们的使命。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普通的公民。他们不仅应该享有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也应该享有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新闻传播者只有充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和职业权利,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责任,完成国家和民众交给他们的任务。新闻传播者也只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才有资格享受这些权利。
    8.    新闻传播者的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新闻他律,是指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传播者得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
    新闻自律是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它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新闻自律指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传播者在道德上所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目的是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和民众尽责。
    在民主社会里,新闻他律同新闻自律是统一的,缺一不可。新闻他律为的是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新闻自律也是为了运用充分的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尽责,履行好自己的职业使命。在这里,外界强制性的法律监控是不可缺少的,是第一位的。但新闻传播者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加自觉地、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9.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新闻传播者的来源不外乎三个:一是通过正规的职业教育 二是以师带徒,有资深记者手把手培育 三是从各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聘 通过短期培训上岗。
    现代新闻传播教育源于美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可追溯到内战后初期。1869年华盛顿-李大学曾举办印刷工兼编辑培训班。
    美国正规的新闻传播教育始于20世纪初。俄克拉荷马州中央州立大学新闻系于1903年建立。四年制的新闻教育1904年首创于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1908年,密苏里大学开办了美国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美国大学授予新闻学硕士学位始于30年代。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于1934年开始授予新闻-哲学博士学位。美国新闻教学和科研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报学阶段、新闻学阶段和大众传播学阶段。
    中国在新闻教育开设之前,新闻从业人员沿袭英国等西方国家做法,以师带徒。中国正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进入20年代后,中国高等院校新闻教育开始奠定基础。从1920年到1929年间,全国共有十二所大学相继创设新闻学系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创办新闻教育事业。1946年到1949年,先后办有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北联合大学新闻系、华东新闻干部学校、新华社新闻训练班等。建国后,新闻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教育有了快速发展。
    10. 新闻的终身教育:是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我国现行新闻终身教育的方法有业务培训、脱产进修、定期轮训、岗位学习等。此外,还有个人安排或新闻媒介机构组织自学。

    11. 新闻社会教育:新闻社会教育是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地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普通中小学课堂,传播新闻学常识,参观新闻传播机构,组织阅读视听新闻传播媒介。

    第三章 新闻传播内容
    1.    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2.    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本源问题,指新闻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接收的新闻与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3.    生活中的事实事实与新闻传播中的事实的差别:有着本质差别。生活中的事实,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发现它而传播于他人,变成新闻。新闻传播中的事实,称为新闻事实,严格说来,新闻传播中的事实,既含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的主观信息。这是因为,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出去才是新闻。客观事实本身并没有价值特征,人们对事实的报道常常带有对它的评价,新闻总是反映着不同报道者的价值评价的差别。
    4.    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映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这种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
    5.    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6.    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从表面上看,新闻似乎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实际上,在事实的选择,叙述事实的角度,甚至用词遣句之间就隐含着某种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种立场与倾向。
    7.    新闻的价值:传播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对收受者信息缺乏的满足程度。
    8.    媒介的社会规范功能:新闻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传递着各种价值观,传播者以各种公开或隐匿的方式散步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被报道事物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观的传播和价值判断的显示,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价值教化。
    9.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10. 新闻价值要素:
    第一, 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其二,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
    第二, 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就是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要素,是由受传者的求近需求心理决定的。
    第三, 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称为显著性。
    第四, 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利害关系决定的。心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所致。
    第五, 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
    11. 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受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
    12. 新闻的传播效果:即新闻公开传播之后引起广大受传者的共同兴趣和广泛关注的程度。
    13. 新闻的传播价值: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
    14. 宣传价值:宣传事实中所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
    15. 审美价值:审美对象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
    16. 符号与信号的区别:信号和符号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在传播学中,两者却是有区别的。符号是人们生活经验抽象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只有人才能创造符号,理解符号的意义。符号是人类意义范畴的一部分,而信号是物质存在的一部分,两者引起不同的反应。信号引起的是与某事物是否存在有关的反应,符号引起的则是关于事物的概念。在实际运用中,两者的功能也不同。信号仅仅是某种物理的或实体的存在,符号则具有功能性价值。因此,信号是低级的、简单的信息载体,符号是高级的、复杂的信息载体。
    17. 符号语言:运用各种符号和标志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形式称为符号语言,它是人类传递信心的主要手段。广义的符号语言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体姿、表情等,狭义的符号语言则单指图画和实物标志。
    18. 新闻传播符号:新闻传播使用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语言符号指口头语言-话语和书写语言-文字。非语言符号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
    19. 讯息: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
    20. 新闻选择: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
    21. 新闻选择的意义是:
    从新闻传播的数量看,每时每刻发生的事实,总比所有新闻媒介能够承载的新闻事实的信息要多得多。从新闻传播的质量看,传播者和决策者总要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的首要依据,受传者也总是以自己特定的标准取舍新闻,从而使新闻选择成为不可避免。从新闻媒介的生存发展看,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没有正确的新闻选择,新闻媒介既不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又不能完成创办人赋予的使命。
    22. 新闻传受主体的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的重要主体是传播者。对传播者来说,选择即把关,因此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新闻传播的每一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
    对受传者来说,选择即满足。在四处涌来的新闻信息洪流中,受传者只选择自己关注、与己有关的信息加以消费。受传者所追求的是最巨大的传播通道与最广泛的选择领域,尽可能多的直接传播和尽可能少的多级传播,最少障碍与干扰的接收通道。
    23. 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施拉姆提出,选择的或然率等于
    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
    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使受传者感到满足的可能性,费力的程度指使用某种传播途径的难易和所花费的精力。要提高受传者选择某种传播途径的或然率,就要降低分母值,提高分子值。
    24. 新闻选择的依据:
    在实施新闻选择过程中,传播者要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传播环境包括媒介生态和传播生态两个方面。媒介生态指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传播生态指新闻体制、法制、规章、社会心理等与传播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交通、通讯、物资供应等同信息物质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
    传播控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党、社会集团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制裁等手段的控制,也包括社会舆论与行业组织的控制,还包括内部新闻自由体制的控制。
    直接影响新闻传播者进行新闻选择的因素有:
    第一, 党性原则要求和党的宣传工作纪律
    第二, 法律、法规和有关新闻传播的专门法律文件
    第三, 社会主导价值观
    第四, 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取向
    第五, 行业规范
    第六, 本媒介编辑方针与风格特征
    第七, 社会公德水准与社会心理承载力
    第八, 相关媒介新闻选择惯例的比较把握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1.    新闻传播过程的静态考察: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传者
    第一, 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源泉,事实还是新闻传播的检验人。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基本的一个环节。
    第二, 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造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第三, 新闻受传者:新闻受传者是新闻的接受者、消费者,是一次性单向传播的终端,受传者能否收受新闻,是传播过程中终结的决定性环节。
    事实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端、本源、根据;新闻传播者是传播的中介、主体;新闻受传者是传播的终端、完成者,也是主体,或曰第二行为主体,没有后一个主体,传播就没有目标,没有对象,也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2.    新闻传播过程的动态考察:
    一般情况下,新闻传播中传播者的主导性时十分明显的,但在动态运作中,传播者A的自主地位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
    第一, 首先是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传播者和他们所在的媒介,总是要受到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所施加的影响。
    第二,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传播过程不是从AB一次完成,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这一方面是由于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运动的一个阶段结束了,另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新闻传播的对象又是包罗万象的,这一事物的运动的状态还没完结,另一事物的运动状态又开始了。很难存在单一的从AB,不和其他传播交叉并进的一次性传播。另一方面,传播者也不会把自己的使命锁定在一次单一的传播任务上,他们总是千头万绪的同时开展许多事物。
    第三, 再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受传者常常同时使用多种媒介收受新闻信息。不同媒介报道与评价同一信息中的些微差别和效果优劣,受传者都能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对之进行议论和褒贬,他们不仅会养成特定的择取媒介的阅听习惯,还会反过来影响媒介的运作。
    第四, 最后,策新闻传播的过程还表明,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时候,她他们是互换运作的。
    3.    新闻传播通道:新闻信息经过加工后以文字信号、图像信号、电子信号等方式,传输给受众终端所经过的道路。新闻传播的通道包括一切传播媒介的信息承载物。
    4.    新闻传播通道的要求:
    对传播通道畅通的基本要求:通道通过能力强,频道宽,信号功率大;通道无障碍,干扰小;通道使用寿命长。
    衡量新闻传播通道质量的客观标准:新闻信息受传者能够获取与新闻传播者发送的尽可能相同的重复信息,信息保真度高,受到噪音干扰少,使信宿信息与信源信息尽可能吻合。
    5.    新闻信息流量:即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信息流通量,指单位新闻通道中新闻信息的传输量,核计流通的信息量,一半指有效信息,不计入无效信息与虚假信息。
    6.    新闻信息量:指消除了不确定性,并剔除了无用信息、虚假信息以后对于受传者有用的信息的量。新闻信息量的实质,是新闻的信息功能的度量。
    新闻作品信息量=                                                       P65 公式)


    新闻信息量=                                                              P66公式)
    7.    单向传递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受传者、所传递信息的内容
    8.    单向传递的特点:
    第一, 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
    第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第三, 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递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
    第四, 单向传递由于是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第五, 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反应。
    第六, 在单向传递中,由于受传者的反应不能及时返传到传播者那里,因此传播者对自己的传播效果无从了解,更无从调整,因而这种直线式传播是低效的、盲目的,难以实现传播者与手穿着之间的真正沟通。
    9.    双向传递: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10. 双向传递的特点:
    第一, 主要通过语言进行
    第二, 不限于信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第三, 在双向传递中,交流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则是为了改变双方的行为。
    第四, 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的传递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
    第五, 在双向传递中,也可能出现特殊的心理障碍,但由于反馈意见及时回流给传播者,令传播者不断调整修正,可以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新一轮的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第六, 在双向传递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的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的兴趣与主动性。
    第七, 在双向传递中,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的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3 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是双向传递得以实现的基础。

    4 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大众传播信息流动中产生的反馈,可分为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两种。所谓无效反馈是指不为传播者接收从而也无助于改变其传播行为的反馈。所为有效反馈,即受传者发出并为传播者感知,从而产生相应反应的反馈。
    5      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传播者的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的运动,这种偏离运动的发生与加剧,会使传播目的与社会大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距离。负反馈使传播目的与社会效果接近。传播者可以利用负反馈调节传播行为,使传播活动更符合传播者的目标。
    6      真性反馈和假性反馈:真性反馈就是受传者对接收到的给定信息的真实反映,公开表示反对或赞成。假性反馈所反映的是受传者经过伪装、掩盖了真相的心理假象。
    7      外反馈和内反馈:外反馈是指外部力量产生的反应,也即受传者对所收到的传播者输出的讯息的理解与反应。它是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成为传播者调节传播的目的性行为的主要根据。内反馈既包括宾我对主我的信息反映,也包括传媒组织内部被动人员对主动人员的信息反应。这种反馈一般产生于受传者外反馈之前。

    第五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1.    新闻传播有五个基本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
    2.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


    3.    新闻真实的原因:
    第一, 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第二,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新闻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丧失新闻传播的意义。
    第三, 如实报道新闻,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也是这一科学方法论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
    4.    如何做到新闻传播真实性:
    第一, 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这其中包括:1 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的5W都要引之有据 2 不仅要素完全真实 而且对这些要素的细节描绘,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丝毫合理想象 3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材料,也要求有可靠的来源
    第二, 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第三, 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5.    不真实新闻的成因:
    第一, 新闻提供者:从新闻线索和所谓新闻提供者考察,大致有三种情况: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爱吹不爱批;喜作表面文章。
    第二, 新闻采制者:1 采访不深入,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或者道听途说,信笔为文;编稿不核实,真稿假编;这些大部分属于作风问题造成的。2 思想片面,随心所欲,大话绝话连篇 3知识贫乏 不辨真伪 轻信上当 不负责任 4 没受过专业训练 分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区别 常常用文学创作方法报道新闻 5 追名逐利 凭空捏造 无中生有
    第三, 新闻把关人:把关人从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策考虑,违反新闻传播规律。
    6.    新闻失实的防治:
    第一, 从思想上认识新闻事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真正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一定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
    第二,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第三,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
    第四,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第五,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7.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新闻传播的完全真实,要求做到事实真实、总体真实,并努力揭示所报道事实的真相与本质。这需要:
         第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第三, 新闻传播中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
    第四, 新闻传播流量的科学控制
    第五, 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
    第六, 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
    7.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
    8.    新闻必须客观的原因:
    第一, 首先是因为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第二, 其次还因为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
    第三, 还因为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的新闻倾向性,易于被受传者接受
    第四, 最后还因为,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得标志之一。
    9.    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
    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
    10.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11. 新闻公正性的原因:
    新闻传播之所以应持公正立场,首先是因为传播者与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时人对它的种种评价的客观情况。
    新闻传播之所以应持公正立场,其次是因为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所以传播业者应该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以同样的报酬条件取得传媒的使用权。
    12.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
    第一, 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只是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
    第二, 新闻传播者不以自己的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批评、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第三, 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资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13. 不公正报道举证:
    第一, 偏袒一方 压制另一方
    第二, 强扭事实 片面报道
    第三, 主观武断 强加于人
    第四, 不给更正 难以申辩
    第五, 作者加权 读者无权
    14.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工作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所有这些立场、观点与倾向,都必须牢牢地建筑在可靠的公正性之上。否则,失信于民、为社会所不认同的媒介或媒介工作者,它的倾向性是无人会接受的。
    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如果不尊重媒介的公正性,不以公正性为倾向性之前提,那么这种倾向性也是无法实现的。不公正的倾向性,也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有的新闻报道,倾向性倒是十分鲜明,但这种倾向性所持的根据,以及作者对于这些事实的诠释与说明不公正,或者对于不同意见者不能给予公平争辩的机会,那么这种倾向性,是不能争取到认同者与支持者的。
    总之,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范畴,我们应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15.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是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16. 新闻传播为什么要全面:
    第一, 首先是因为,只有向受众全面地提供事实与情况,尤其是意见与看法对立的事实与情况,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
    第二, 其次是因为,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
    第三, 还因为,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17. 新闻全面性的科学含义:
    对于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与把握:
    第一, 对一件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具体细致的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做出交代或说明。
    第二, 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纵向与横向的全方位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既不隐恶显善,又不隐善显恶,使公众能够毫无障碍地获得关于这些社会现象的总体资讯和全部看法,以便通过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得出他们自己的印象和结论。
    第三,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的报道,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即便是少数人的意见与看法,或者在传播者看来是错误的而不加认同的意见与看法,也应无保留地向公众公开报道,而不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社会公众。
    18. 新闻传播不全面的揭露防治:
    第一, 报道事实 只顾一面忽略另一面
    第二, 评论事实,只讲一面无视另一面
    第三, 分析报道社会现象 只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
    19. 新闻报道选择与全面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是通过全面考量各种事实,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而后实施的,因而,选择是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传播者常常通过提供各方面的事实,让受众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因而获得充分的传播效果。
    因此,正确的选择,总是同提供较多的较全面的报道并行的。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性与全面性的统筹安排,正确决策,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了新闻的倾向与立场,又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自己的声誉与形象。
    20. 新闻报道典型与综合的关系:
    典型报道是必要的,正确的典型报道,对于有重点地贯彻党和政府的宣传意图,鼓舞与激励民众的进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典型的选择,同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将各方面事实进行反复细致的比较分析是分不开的。而且,重视典型不等于不要综合,综合报道可以为受众提供广泛的、多方面的情况与事实,也是不可缺少的报道形式,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都是不可缺少的。
    21. 新闻传播的快捷性:新闻传播具有快捷的特点与要求,这种要求,可以用时间性与时效性来概括。时间性指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也就是该新闻传播越具价值。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间差,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22. 新闻传播要求快捷性的原因:
    第一, 首先是因为,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这瞬间的变动不及时抓住,事实就会时过境迁。
    第二, 其次是因为,新闻事实是层出不穷的,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
    第三, 还因为,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
    第四, 最后还因为,新闻竞争目前已经十分激烈,而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报道时机:是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传播实践告诉我们,选择报道时机,应注意发表时的环境与背景,读者的兴趣和注意的变化,此外还要考察是否与实际生活及重大政策等步骤相配合,既不要超越发展的阶段,也不要落后于工作的开展。
    24. 如何正确把握报道时机:
    首先,要求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和从政治上把握事实;
    其次,要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快即快,该压即压,既要有目光,又要有本事,需要快的时候,能倚马可待,立即脱稿。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1.    媒介形式:媒介的物理特征和工作原理称为媒介形式
    2.    传播媒介分类:传播媒介可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的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的技术手段。
    3.    传播媒介的衍进:
    第一, 人类的传播是先有面对面的传播,再发展到通过媒介的传播。
    第二, 在通过媒介的传播中,先有书写媒介,再有电子媒介。
    第三, 在电子媒介中,先有有线的电子媒介,后有无线的电子媒介。
    4.    从人类传播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得出四点结论:
    第一, 传播媒介的衍进,使人类可由纯粹的声音传播,发展到声音与文字的传播,再衍变为拥有声音、文字及影像的传播,传播媒介逐渐精致丰富。
    第二, 由于造纸及印刷技术的发明,以及录音、录像机等现代化的媒介问世,使得传播的讯息能够一代代地保存、留传,知识得以累积,文化得以薪传,于是传播得以打破时间的囿限。
    第三, 当人类从在石壁、石柱雕形刻字进展到在竹木及纸上书写,并进而运用电子传媒时,其意义是:人类已由搬不动或难以移动的媒介,转向可以轻易移动的媒介,打破了空间的藩篱。
    第四, 知识原由少数精英分子把持。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形态超越时空的限制,促进知识大众化、平民化,导致社会的权力分散,社会的结构也起了根本的变化。
    第五, 传播媒介发展史也是一部传播科学技术史。人类传播由口头到书写再到电子媒介,几乎可以说是科技文明的贡献。
    5.    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
    6.    报纸: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期刊则有定期与不定期之分,但每期板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装订成册,顺序编号出版,其中以刊载时事性材料为主的,归入新闻传媒之列。而从出版史考察,报纸是从期刊发展而来,而期刊又是从书籍分化出来的。
    7.    报纸和期刊的不同:
    从出版周期看,报纸的周期短,期刊的周期长。
    从出版速度看,报纸迅速,期刊较慢。
    从提供新闻的量来看,报纸由于期刊短出版快,提供的新闻远比较长时间才出版一期的刊物要多得多
    报刊同期刊不同,主要的区别在各自刊载的内容不同。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期刊则以刊载时事性文章和评论为主。
    8.    广播: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广播从传播手段看又可分为两大种: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作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作有线广播。

    9.    广播媒介具有很强的优势:
    第一, 对象广泛。
    第二, 传播迅速
    第三, 功能多样
    第四, 感染力强
    10. 电视: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
    11. 电视的特点:
    第一, 视听兼备
    第二, 传播迅速
    第三, 功能全面
    第四, 受众广泛
    第五, 选择保留性差
    12.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一般指它的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13.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第一, 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
    第二, 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和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以促进社会机制的运转。
    第三, 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四, 娱乐功能:摆脱工作和现实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14.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  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指导生活;传播知识  普及教育;提供娱乐  裨益身心。
    15. 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

    16.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

    第一, 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的文化修养,改善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结构。
    第二, 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第三, 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
    第四, 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
    第五, 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第六, 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17. 新闻文化: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种,压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的内涵,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
    18. 新闻文化的特点:
    第一, 强烈的政治色彩
    第二, 鲜明的价值判断
    第三, 深刻的哲学思辨
    第四, 特殊的商品性
    第五, 作品形式的精美性。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1.    媒介机构的特点:有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给传播对象,媒介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与自律都比较活跃。
    2.    媒介机构:凡是存在这些要素、机制等结构的新闻传播媒介,就是媒介机构。
    3.    媒介组织:把这些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一个系统,一个团体,就是媒介组织。
    4.    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它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5.    早期新闻传播时期的特点:
    第一,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一般不经过专门的媒介机构
    第二,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基本上是一种有明确而具体对象的定向传播,而没有面向整个社会的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规模小,传递速度慢,社会影响也不如现在大
    6.    新闻传播事业的形成: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这些地区,商贸发达,市场繁荣。至14世纪,威尼斯城等地成为东西方贸易活动的中心枢纽。从事商贸的大批商人,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商品行情、船舶班期、道路状况和天气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先在威尼斯,后在罗马,出现了一种由采访者组成的收集收集消息的机构,出现了一批手抄报纸。这种机构的服务对象,手抄报纸的读者,便是那些需要商务消息的商人
    15世纪中叶,古登堡发明铅合金活字印刷术,早期的印刷报纸也随之出现。印刷报纸比之手抄报纸,可以大量复制,迅速发行,所以到16世纪,德法英等国先后出现了不定期出版的单页印刷报纸,而进入17世纪以后,欧洲不少国家都有了经常出版的报纸,现代报业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
    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由手抄到印刷、由单页张到双页张以至多页张、由不定期到定期以至周报、日报等形式上的演革和进化,而且由于报纸本身所具有的可以经常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特点,逐渐被不同的阶级用作进行思想和舆论斗争的工具。报纸的性质也随之有了变化,报纸由主要满足社会经济生活需求的工具,变为具有包括在思想舆论战线进行斗争职能的多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介。
    7.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一般规律:
    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报纸,正是适应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后社会对新闻的大量需求而问世的。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之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社会中,社会规模扩大了,社会变动急速加剧,生产的社会化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加强了,不断造成社会对新闻的广泛、及时的需求。于是,报纸的问世成了社会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仅使报纸的产生具有社会需要的动因,而且还为报纸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物质条件。人口的集中,大城市的出现,各类学校的兴起,以及交通、通讯、印刷和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为报纸的创办创造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动因和条件,第一,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即社会条件。
    从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物质条件物质生产力和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形式,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即社会条件,则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因而每个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每个阶级所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这个时期和这个结集的思想意识的反映。
    8.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动因带来的启示:
    第一, 要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第二, 研究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的动因,既要看到物质条件的重要,又要看到社会条件的作用,因为后者决定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集中体现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新闻传播事业的种种规律。
    9.    考察新闻传播事业性质的视角:
    第一, 哲学视角:新闻传播事业属于观念形态即社会意识形态。新闻传播事业不是经济基础,虽然它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但从本质上看,从主体部分看,它属于上层建筑,它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这一经济基础。
    第二, 政治学视角:在阶级社会里,在物质上占据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由于其便利地位,再加上实行统治和追求利润的需要,往往同时也占据着进行精神生产的资料。这种情况下,他们所从事的这种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社会属性,也就由此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是结集的舆论工具的看法。
    第三, 经济学视角:新闻传播媒介,是由组织成新闻传播机构的人们将观念形态进行物化的产品,其中包含着新闻传播者等人的劳动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闻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新闻具有商品的属性;报纸等新闻传播媒介也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经济学视角考察,新闻传播事业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
    第四, 文化学视角:从文化学视角观察,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大文化的亚种,是大文化系统下的子系统。从物质文化这个角度看,新闻传播事业的生产同一般物质资料的生产有不少共同之处。新闻传播事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被管理体制,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的政治文化特色尤其明显。从意识文化考察,记者的采写,编辑的制作,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播出,其精神文化即意识文化的属性清晰可见。
    10.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是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在经济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一定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
    11. 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从三个层次逐次认识
    第一, 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的特点,新闻传播事业也都具有。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
    第二, 新闻传播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但不同于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机器)。
    第三, 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式中,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又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
    一、      新闻传播事业比哲学、文学、艺术等更接近政治,因为它直接宣传和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为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服务,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十分明显。
    二、      新闻传播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强。
    三、      新闻传播事业主要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所谓新闻手段,是指新闻、评论、图片等新闻文体和编排方法及传播形式的总称。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表达无形的意见,即用事实说话。
    12.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
    第一,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或舍、新闻报道的详或略、报道时机的抢或压,甚至所报道的新闻的真与假来体现
    第二,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赞成或反对、提倡或贬斥、肯定或否定、颂扬或抨击来体现。

    13. 新闻传播事业的舆论性:
    在阶级社会中,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一致态度。
    新闻传播事业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选择和梳理,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的、有组织的舆论,这种舆论即为新闻舆论,同新闻传播媒介的立场和利害关系大致上是一致的。
    14. 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新闻传播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舆论,刊载广告。
    15.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工人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的总称
    新闻注意新闻传播事业的主体是工人阶级政党所创办的新闻传播事业,党报是其中的主力部队,它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16.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 就所有制而言,社会主义的各种新闻媒介机构,尽管经营的方式各种各样,但他们都属于人民所有。
    第二, 就运行和操作而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由国家根据法律统一管理,服从执政党的领导,具有共同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既要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针,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17. 以正面宣传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指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广大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使反映进步思想、代表社会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称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
    18.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 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还要求社会宣传要热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业绩。
    19.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
    第一, 依法创办出版与电子媒介机构
    第二, 新闻媒介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禁载条例
    第三, 新闻媒介机构对船舶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
    第四, 新闻媒介机构的其他责任
    一、      新闻媒介机构应当依法或按照有关行政机关规定,发表有关法令、文告、通知以及公益性广告及资料
    二、      新闻媒介机构必须依法保障其下属的新闻传播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新闻传播者提供相当的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及其他合法权益
    三、      新闻媒介机构必须维护自己的新闻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 新闻传播事业的权利
    第一, 依法创办媒介机构,自由决定其运行及停办
    第二, 新闻媒介机构根据法律及有关规定,可要求国家机关、政治部门及司法机关接受采访,并提供有关文件及资料
    第三, 新闻媒介机构可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及地区内,公开发表、传播、出售、征订自己生产的印刷媒介或电子节目。
    第四, 新闻媒介机构可以依法跨媒介、跨地区发行及传播,同其他媒介展开竞争,自主发展
    第五, 新闻媒介机构可依法行使对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批评监督权,就国家事务及社会事务发表负责任的言论及意见
    第六, 新闻媒介机构领导人或领导人制定的人员可独立行使本机构的人事、财务、经营、管理、分配、福利、奖惩等媒介机构内部的职务。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1.    受众: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1.    受众的角色特征:
    第一, 新闻传播者传递新闻信息时,对自己受传者的认识是模糊的
    第二, 在现代社会,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又往往兼收其他媒介
    第三, 新闻信息传播的接收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的需求、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
    第四, 新闻传播期待中的社会作用能否奏效,除了取决于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及意见的数量与质量外,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
    第五, 在新闻信息的传受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
    第六, 在现代生活中,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总是某个借机、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中的一员。
    第七, 受众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收受新闻信息之后,由于一定的心理需求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
    2.    受众的社会角色定位: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流程中的终端,是新闻媒介及其承载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对于新闻媒介、新闻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本身的检验人。受众是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给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的起始者。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
    3.    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
    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接纳,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能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其所在的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此基础上,进而获得他们所期待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或其他的功利收益。
    新闻传播者对于自己受众的这种角色期待,是建立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的。如果传播者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受众的各种对于信息的需求,并能对这种种需求的合理性进行适当的把握,新闻受传行为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将会演化为真正的角色行为。
    新闻传播者对受众还会提出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他们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收受之后能够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且自觉地按照这种规范标准去解释社会现象和判断他人及自己的行为,根据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办事。
    还有的新闻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可以把这种角色期待称之为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
    4.    现实受众: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现实受众。
    5.    潜在受众: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是潜在受众
    6.    隐在受众:隐在受众是接受美学的用语。美国美学家伊瑟尔指出,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已被作者设计在作品的结构中,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心目中乙阴险着特定的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受众接受新闻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势或行为定势,已经隐含于作品的内容之中了,而这种内容是由新闻传播者依据主题需要而经过精心选择与制作的。隐在受众,实际上是由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共同制造出来的。
    7.    传播环境:传播环境包括媒介自环境和媒介运作的大环境。
    媒介自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新闻报道体制。
    媒介运作的大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状况。
    8.    受众的认知能力:指受众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即认识和理解新闻信息的能力。
    9.    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要求受众识别传播者使用符号的意义,确定该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识新闻真实与被反映事实的现象真实之间的差异,新闻作品所表现的个体真实同社会生活中该类事实总体之间的差异。
    10. 新闻文本的分析:主要要求受众分析并显示原始文本的逻辑结构,辨别文本的主要思想与次要思想,从中分析出传播者陈述该新闻事实的主体,特别是那些不言明的判断,那些传播者欲言或不欲言的看法。
    11. 新闻根据的分析:要求受众认识该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的依据
    12.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与关心的信息,也会主动避开和排斥那些同自己观念与态度相悖的信息,或那些与己无关和不感兴趣的信息。这种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13. 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
    可以从改进新闻传播的功能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入手
    功能性因素主要是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内容
    结构性因素主要是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形式
    14. 受众的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一方面,受众同传播者可能在文化背景及阅听环境、情绪、态度、动机和经验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受众的理解过程中,往往要加入许多个人的心理因素。
    一般情况下,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必然遵循着传播者编码时给定的逻辑思路进行,但受众在这些符号的刺激下,有时会激发出自己的新的情绪和想象,产生新的态度和动机。
    这种情况表明,信息的实际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载体中,而且在一定程度还存在于受众主观的创造性理解中。当然,受众对信息理解的创造性发挥,必须有理、有利、有节,不许以不损害信息的客观性为前提,不能毫无根据地听凭主观想象任意驰骋。
    15. 受众的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指人脑对于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的取舍,人们常常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有用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对这部分的记忆印象深刻,选择性以及的心理机制是出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选择性记忆在信息记忆的倾向上,不仅受着受众的态度、情绪、需要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着信息传播的环境、形式和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16. 如何增强受众的信息记忆:
    第一, 为受众提供良好的收受新闻信息的环境
    第二, 在版首和节目开头安排最重要的信息,使受众对第一印象记忆深刻
    第三, 通过强势处理的方式,烘托重点新闻,突出最有价值部分的内容,给受众更强烈的感官冲击等。
    17. 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一致的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称之为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
    18. 影响受众从众欣慰的心理因素:
    第一, 知觉情境:情境明确可辨,从众倾向较小;情境模糊不明,从众倾向较大
    第二, 群体力度:群体人数越多,内聚力越强,成员意见越趋于一致,对群体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
    第三, 人格特征:自信心、自尊心和智力较低者,易于从众。
    19. 受众从众心理的影响:
    受众接受信息中的这种从众现象,对于新闻传播有一定的好处,主要是便于尽快使受众态度定型,新闻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但从积极的角度考察,受众的从众行为也有害于新闻传播活动,它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和勇气。
    20.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
    第一, 求知心理:对新情况、新知识、新变动信息的认知渴望,是人的动机心理的反映。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和新闻信息,首先是为了了解外界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动并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和新闻信息,其次是为了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需要
    第二, 求新心理:求新,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
    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活动中体现于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手法新。
    第三, 求同心理:是指人的追求赞同或追求从众的心理现象,在受众的信息接受中,表现为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
    求同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遇到的类似过去的认知对象会产生亲切感;人的观念在被人认同之后会使已有的定势得到强化,所以受众总是主动地追求赞同,追求认同,追去从众。
    第四, 求异心理:有机体遇到奇异刺激物或新环境时会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求异心理不是出于得益动机,而是一种无专门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和满足。
    第五, 求趣心理:求趣心理是一种得益心理,指人们对于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对于有趣的事实,常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情况,也是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对该事实的使用价值与欣赏价值的认同
    第六, 求美心理: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指向:包括新闻内容的美和新闻形式的美
    21. 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
    所谓心理调谐是指通过对传受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的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态。心理调谐的前提是:交往过程中人们需要的性质及其满足的程度接近。
    进行心理调谐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受众,针对他们的需要状况、心理状况进行协调;第二,要运用心理机制,巧妙地进行协调。
    22. 受众的权利: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受众,首先是社会一员,他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受传者又是付酬获得媒介即阅听权的,所以他有权利要求媒介提供同其付出的费用相当的消息服务及其他承诺的服务。如果受众是某个集团的成员,而他接触的又是这个集团制作或播出的媒介,他还有权要求该集团提供集团成员接受机关媒介应有的服务。最后,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终端,他还有权要求传播者尽到作为信源的责任,向作为信宿的他提供所承诺的服务。
    第一, 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信息权、参与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权、参与学术研究和参与传播媒介工作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权及学术自由权、著作权等。
    第二,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作为付酬阅听的消费者,受众有权要求新闻媒介按时提供一定信息量的媒介,并且保证所传递信息的质量,即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报道的信息。
    第三,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作为机关媒介的受众,如果也是该集团的成员,则享有该集团成员的权利。他有权要求机关媒介公开报道该集团决策层的行为和领导人的品行,有权对集团的决策与领导人的行为提出批评,有权在媒介上监督集团的政策与工作。如果受众是付酬接触这些机关媒介的,他还享有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
    第四,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他们有权要求得到传方的尊重与重视,有权要求传播者提供清晰、可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新闻信息,保障信息通道的畅通,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改进后继传播行为。
    23. 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
    第一, 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受众必须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不滥用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等权利,不向他人散步淫秽、低级、庸俗的信息及制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
    第二,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受众应按时足量交付订阅费用,如实报告视听状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媒介,不侵害媒介及其制品的权利,维护自己所接触的媒介的声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受众应准时足量交付订阅费用,积极使用机关媒介,提供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参与机关媒介的推介工作,维护机关媒介的声誉,不侵害媒介及其作品的权利。
    第四,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积极接触和使用媒介及其信息,及时回传反馈信息,明确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为信道的畅通做有益工作,为媒介的推介尽自己的努力。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1.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2.    传播效果的意义:
    第一, 首先在于,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
    第二, 其次在于,为着传播致效,对新闻传播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具体的、必要的要求。
    第三, 还在于,传播效果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最集中的领域,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纲。
    3.    新闻传播效果的八个方面:
    第一, 信息共享
    第二, 情趣养成
    第三, 知识传承
    第四, 情绪宣泄
    第五, 审美感受
    第六, 价值认同
    第七, 态度改变
    第八, 行为转化
    4.    新闻传播效果类型:
    第一, 按效果显现状态分:
    显性效果:从受众情绪变化、态度转变、行为转变中可以感受到的效果
    潜性效果:思想上有所触动,但在情绪、态度、行为上暂时尚无流露,需过一定时间,继续接受同样信息传播以后才会公开显现的效果
    第二, 按效果显示时间分:
    即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的效果
    延缓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进行一定的选择、消化、思考以后才出现的效果
    第三, 按效果存在时间分:
    暂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不久又消失的效果
    持久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时或过一段时间后显现的效果,由于信息作用力持久,或受众留下的刺激印象深,这个效果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第四, 按效果社会作用分
    正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效果
    负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第五, 按信息内容和指向分:
    规范效果:受众接受社会规范性和惩戒性信息后出现的对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的效果
    确认效果:受众接受权威性和提示性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行为具有评价作用的效果
    共鸣效果:受众接受情感色彩强烈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作用的效果
    理解效果:受众接受知识含量大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表示理解的效果
    享用效果:受众接受实用性强的信息后出现的直接受用的效果
    第六, 按信息的社会冲击力分:
    个别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支队个别人产生的效果
    一般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有一定反响但力度并不很大的效果
    社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的效果
    第七, 按信息社会影响所在领域分:
    沟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使该信息得以扩散的效果
    宣传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表示理解和接受劝服的效果
    教育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思想上受到触动的效果
    艺术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得到审美享受的效果
    5.    传播致效原则:
    第一, 信息必须有利于受众集中注意
    第二, 目标必须利于受众行动
    第三, 来源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
    第四, 方式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
    第五, 环境必须利于受众接受劝服
    第六, 针对个性利于受众听从劝服
    6.    新闻传播者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第一, 新闻传播者的形象:新闻传播者的社会地位、资格阅历、业绩荣誉等外在形象,对于塑造美好的职业形象、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十分重要。
    1社会地位 新闻传播者如果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握有一定的权力,受众对其所传播的信息服从指向明显
    2 资格阅历 有相当资格和阅历的人担任传播者,会受到受众尊重
    3 业绩荣誉 业绩表现好、多次获得荣誉的传播者
    第二,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
    1品质 新闻传播者的品质优秀,对受众会产生很强的号召力
    2 特长 受众对于具有某些特长的传播者所发布的相关专业的信息,接受可能性大
    3 立场 立场对于传播者十分重要 不仅关系到传播着自身能否贯彻媒介方针 而且直接关系到同受众立场是同位还是错位
    4 感情 传播者如果尊重受众 关心受众疾苦 重视受众要求 往往可以同受众形成一种亲近的感情
    5 心理 传播者应有良好的心态 要善于发现和克服自鸣得意 轻易激动 恐惧上扬等消极心理
    6 生理 一些先天造成的生理因素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
    7.    信息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第一, 新闻信息的捕捉
    首先,新闻传播者对于自己将要报道或有关部门指示要报道的信息,心目中应有明确、清晰的标准,即掌握一定的报道方针和关于这些消息的价值取向
    其次,要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信息
    最后 对于捕捉到的信息,要严格地进行鉴定
    第二, 新闻信息的选择:
    首先 要选择真实的信息,这里的真实是指宏观真实
    其次 要选择同编码的主体相关的信息,舍弃无关或无关紧要的信息
    再次 要选择典型的信息 要用有代表性 有说服力的信息,言简意赅地表达主题 揭示所报道事实的本质
    最后 要选择新鲜活泼的信息
    第三, 新闻信息的加工:准确、鲜明、生动 还必须符合简洁编码的要求。
    8.    传播致效对信息传递的要求:
    第一, 给定信息的治疗:
    1 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必须具备有用性,在法律和有关行政规定的范围内,广泛提供受众所需求的信息,扩大报道面,加大信息量
    2 传播者发送信息的数量必须适中。传播同类信息过量,受众会感到厌烦。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过于简单,或者传播者故意隐匿了某些最重要的信息,产生信息饥渴,受众会对造成信息饥渴的传播者和媒介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从整体上损害了以后的信息传播效果。
    3 传播信息迅速及时 也是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4 信息传播还要求经济实惠 即受众能够以较少的付酬获得较多的信息,从而降低单位信息的成本 这样也就相对的提升了新闻信息的质量。
    第二, 信息通道的质量: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  优化通道的质量  也同传播效果密切相关。
    1 以不同符号编码的信息应选用不同的信息通道
    2 信息通道应该顺畅,无噪音或少噪音干扰
    3 信息通道的质量,既有硬件的要素又有软件的要素。硬件主要是指媒介的物理性质。软件,既是指传播者的信息传播技巧 也指国家对信息控制时兴的政策。
    第三, 传递方法的选定:
    经验表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结合,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结合,多种媒介互动传递,是行之有效的新闻传递方法。在新闻传递中,把上情下达同下情上达结合起来是达到上下沟通的主要办法。
    9.    传播环境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第一, 传播的社会环境,指在传播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其中有传播者结成的关系,受传者结成的关系,以及传播者与受传者结成的关系。在个体与团体之间,个体对团体往往有从众指向,团体对个体有约束作用。新闻传播要尽量争取同团体的目标与价值观一致,以增强从传播效果。由于社会团体很多,各种团体又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新闻传播者要尽可能地去主导主流价值观,团结最大的团体和更多的团体,同时又要耐心地说服持不同价值观的个人赞同传播者的态度,以争取最大的传播效果。
    第二, 自然环境:新闻传播活动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特殊的景观等传播空间。新闻传播活动无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
    第三, 心理环境:当传受双方都处于心理调谐的状况下,尤其是受传者处于愉悦、积极的情绪下进行新闻传递时,传播效果往往是良好的。
    10. 新闻受众对传播效果的意义:
    第一, 受众的背景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每个受传者都以独特的社会背景与个人背景接触新闻媒介与新闻信息。如果一部分受众的利害关系相近,他们对同一条信息也会采取相近的态度。
    第二, 受众智力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传者的智力表现在对编码的识别、理解上。不同的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与利用也不同。对于编码的信息含量和文化价值等要求,智力高的要高于智力低的。对劝服信息的认知,智力高的受众,对所接受的信息理解得多,思考得多,而智力低的受传者,则偏重于即刻接受,并会很快产生态度的改变。
    第三, 受众个性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每个受传者都有自己特殊的性格、气质和能力,具有较强攻击性的或因循守旧的人,不易接受他人的劝说。自卑怕羞,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接受他人的劝说。这两种人,对于新闻信息接受的难易也不同,前者不轻易表态,后者则即刻表态并产生态度的转变。
    11. 传播效果因素小结:
    新闻来源即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新闻传播效果对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
    信息传递对新闻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
    传播环境对新闻传播效果也有影响,媒介生态说着重研究的就是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传播对象是新闻传播效果的体现者,使用与满足、使用与依赖理论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受众同传播效果的密切关系。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1.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
    第一,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物质技术前提
    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社会生产,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腾飞,是新闻传播继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二, 新闻传播运行的民主政治前提:
    开放和开明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保障新闻传播活动有机运行的又一个必要前提。以言论、出版、新闻自由为标志的新闻传播领域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力地保障和推动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广泛的公民权利和新闻自由权利,必须通过立法,依靠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
    2.    新闻自由概念:
    国际社会的新闻自由概念,其理论来源有两个,一个是17世纪英国革命前后的一些启蒙思想家,另一个是18世纪美国独立前后的一些政治家。
    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最早提出了出版自由的思想。
    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在《革命法制和审判》一书中,将出版自由内涵归结为两点,一是发表对立意见的自由,二是批评政府官员的自由。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宽容异教论,即社会应容纳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
    美国政治家杰斐逊以政治宽容论发展了洛克的思想。19世纪,这一思想又发展成了思想的公开市场。
    美国律师汉密尔顿提出的保障新闻自由的原则,把出版自由口号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权利联系起来。这一职业权利的核心是,批评政府的报纸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构成诽谤罪。
    英国社会学家边沁提出公开所有官员的行为以便对权力进行监督的主张,进一步把新闻自由权利引进舆论监督的领域。本世纪初,产生了绝对权力的概念,这一概念指公民享有批评政府的绝对权利。
    分权学说是由英国激进派领袖李尔本提出的,洛克发展了这一学说。
    法国启蒙思想家又将其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政体主张。
    杰斐逊认为三权分立还不够,应将报刊的舆论监督功能作为第四权力。
    由于报刊依靠政府津贴的弊病日见明显,英国报人科贝特提出了报刊独立的思想。另一报人德兰进一步发展了科贝特的思想,提出,政治家的人物是缄默,报纸的任务是说话,进一步发展了新闻自由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闻自由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学者和报人提出的社会责任论,主张新闻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战以来,国际社会关于新闻自由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一系列关于新闻自由的国际文件和联合国文件里。
    3.    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规定:
    新中国第一个大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九条规定: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禁止利用新闻进行诽谤,破坏国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动世界战争。这是社会主义中国队新闻自由的第一次立法保护。
    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虽然我国现行宪法没有直接提到新闻自由,但宪法里的言论、出版自由,完全可以理解为包括新闻自由。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七条,《澳门特区基本法》第二十七条,分别有港澳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
    同时,任何自由都是以不侵害他人的自由为条件的。中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在中国,对于公民依法享有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民法、刑法及《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行政法规,对新闻自由有进一步更为明确的规定。
    我国目前尚无新闻法,出版法和广播电视法等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法律。因此,从法理上说,也还没有新闻传播工作者和新闻媒介机构的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一般情况下,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新闻出版行政机构颁布的行政法规调节的。
    4.    新闻传播调控:主要指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流向与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

    5.    新闻传播调控的意义:
    实施新闻传播调控总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最优化,以最经济的办法,传输最多的信息,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
    第一, 实施新闻传播调控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走向适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使他们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第二, 时事新闻传播调控的第二个目的,是国家为了监管媒介机构履行其编辑方针
    第三, 时事新闻传播调控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引导新闻媒介机构的新闻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使新闻媒介经营的社会效益能够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
    6.    新闻传播调控的途径:
    第一, 控制生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的物质生产资料
    第二, 控制广告的流向和流量
    第三, 控制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第四, 控制节目的播出和接收
    第五, 控制发行
    第六, 收取高额营业税和保证金
    第七, 制定新闻检查和惩处法规
    第八, 规定新闻宣传纪律
    第九, 通过舆论的力量倡导新闻职业道德
    7.    中国实施新闻传播调控的规范:
    第一, 政党调控
    第二, 政府调控
    第三, 法律调控:
    1 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的条文
    2 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制定的监管新闻传媒的专门法规和其他法规中的相关条文
    3 各地新闻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新闻传媒的规定与章程
    第四, 集团调控:各种社会集团的调控监管
    第五, 行业调控
    8.    新闻传播调控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第一, 加强新闻传播调控法律体系建设
    第二, 公正执法,加强对新闻传播调控的监督
    第三, 建立维护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权利的组织
    第四, 加强法制意识,提供新闻传播调控的科学性
    9.    如何做到新闻传播调控的法制化
    第一, 首先要学习、熟悉和掌握同新闻传播行为与经营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行为行之有据,不误踩法律类去
    第二, 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第三, 要经常关注和研究其他媒介机构所涉及的新闻官司,从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
    第四, 各新闻媒介机构应设立法律顾问,请法律专家把关和建立自我监控制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机电 + 3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帖子

    167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1
    威望
    90
    K币
    77 元
    注册时间
    2011-11-1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4:49 | 只看该作者
    我尽量做成附件传上来吧,又多又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809

    帖子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follow your heart

    Rank: 8Rank: 8

    精华
    1
    威望
    22842
    K币
    28851 元
    注册时间
    2004-5-21

    考研论坛2012年下半年优秀版主考研论坛2012年上半年优秀版主考研论坛2011年下半年优秀版主考研论坛2011年上半年优秀版主

    9
    发表于 2012-6-23 1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爱我上大,分享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91 元
    注册时间
    2012-5-12
    10
    发表于 2012-7-7 00:0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42:}师姐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1 19:31 , Processed in 0.111738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1(Usage:8.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