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拿到录取通知书到现在,一直很懒,这才整理了自己的思绪,一来回报论坛的学长,二来可供后来人参考。 一、起点 我06年高考,因本三学费高改读大专,在校期间自考本科,到09年12月拿到本科证,10年10月报名。之所以自考,是为了可以跨专业和避免加试。我属于典型的三跨考生,从工科跨到文科(城镇规划专业跨到新闻学专业),B区到A区,自然也就跨校了。 二、目标 最初想考山师,到去年八月底一咬牙把目标换成山大,重新买了参考书。我知道这有多大的风险,竞争激烈自不必说,一旦无法过线,调剂都成问题,因为基本没有学校可以接收专科生或自考生调剂的。 三、复习 我的复习从九月份开始,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国庆节辞职专心复习,到考试整整三个半月。边工作边复习很累,所以九月份效率一直很差。英语单词记不住,真题一团糟,专业课七本书,还有政治…… 一个月的时间,我把专业课过了一遍,笔记整理出来了。政治是头天看,第二天做题。英语复习的迷迷糊糊,一直找不到门路。 到十月中旬,我把政治过了一遍,专业课笔记做了一次补充,英语只做真题。 十月十六号开始,进入了专业课背诵阶段,差不多每科一天一章;政治主攻哲学和政经部分;系统地背英语单词。 每天早六点二十起床,十分钟洗漱完毕。六点半到七点温习昨晚背的单词,七点到七点半吃饭,七点半到九点看政治。九点到十二点,专业课一,一门课一小时。下午一点半开始复习英语,每天两篇阅读,完型、翻译、新题型轮流做,然后朗读,既解乏又练语感;到十二月份每天一点开始,半小时练习写作。三点半或四点开始复习专业课二,广告学最重要,报纸编辑、新闻写作、评论部分轮流复习。 晚上七点到八点看政治,八点到九点回忆一天的专业课知识点,查漏补缺,九点到十点半背英语单词、阅读、作文等。 三个半月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作息进行的,每天中午散步半小时,偶尔休息个周末,庆幸的是没有生过病。此外,我觉得,考新闻学的同学,新闻写作和评论要经常练习,仅仅看书是不够的。写多了,到了考场才能发挥出来。 四、初试 准备那么久,就为了12个小时。经历过才知道,考研很恐怖。好几年没有这么紧张的考试了,每门课写的手麻,脑袋发胀。 答完政治,觉得很不妙,应该是自己复习的不到位,该背的没背好,只考了74分。英语没有预想的难,先做阅读,文章读得懂,却对选项没把握,然后写作文,最后完型有十个没来得及做,蒙的。专业课一答的还好,真题有很多重复的,当然也考了很多感觉不是重点而忽略复习的知识点。专业课二是最痛苦的,有三十分的概念题从未见过,是超纲的内容,尽量争取发挥性题目答好,这科居然考了116分,大大超出了期望值。 五、复试 复试很痛苦,专业课面试我第二个进去的,不到两分钟就结束了,出了考场,预料了自己失败的结局。真没想到会这么快,觉得自己准备很多却都没来得及表现。6号出了拟录取名单,果真没有自己。 六、调剂 在朋友的帮助下赶紧联系校内调剂,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失望的消息,威海分校的答复模棱两可,霎时间觉得自己这么久的付出在瞬间变得一文不值。校外调剂的希望更是渺茫,无数学校明文规定不接收同等学力或非全日制本科生调剂,电话联系不是不通就是没名额再就是不接收。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大概是因为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就预料到了,所以不那么难过。这让我更深刻明白,在中国,重门第的观念不是轻而易举可以改变的。我甚至想,也许这就是命。起点那么低,自己非要选择跳那么高,摔得重也怨不到别人。 七、转机 就在我几近放弃的时候,一位导师找到我,说向上打了申请报告,不过只是一线希望,他只能尽力而为。没几天,威海分校又有了二次调剂的机会,总校的名额也批了下来,是自费的。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我选择了威海分校,虽然远出了六百公里,但是减少了两万四千元的培养费。 八、结语 考研是一场赌博,对那些需要借助考研翻身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搭进去的是青春。青春不是资本,而是资源,越用越少。所以,希望选择了考研的同学能摆正心态,要考就抱着坚定的信念。 考研也没那么困难,记住毛主席的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每天跟自己比,按部就班,切莫贪多。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最后,希望每一位考研学子都能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