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62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录入]简明中国古代史

[复制链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俺看书有个坏毛病,喜欢一边看一边敲字,估计是以前练五笔的时候留下的后遗症。
从今天看古代史,顺便把大师的作品录上来,每天敲多少字不定,如果不出差基本上每天都会录,筒子们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放俺一个人玩吧。要是不合社区规定麻烦版主通知俺,以上~
今天看的是秦朝,之后会按次序一直来,秦朝之前的会放到最后再看(抖~)

秦朝(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结束了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的战争,建立了秦王朝。秦朝颁行了若干新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或

政策,措施,为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

虽然只存在了十四年,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定制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

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

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

皇帝制  在西周、春秋和战国前期,只有天子称“王”,是全国的最高统

治者。至战国中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经极度衰落,各诸侯也相继

称王。秦王政消灭六国,统一全国,诸侯争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

。秦王政自认为功劳高于古代所有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就让大臣

们讨论此事。大臣们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

议秦王政称“秦皇”。秦王政决定取古代“三皇”之“皇”和“五帝”之“帝”,

合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

者的尊号。皇帝自称为“朕”,同“余”、“我”。秦王政还废除旧“谥法”,

规定称他为“始皇帝”,他的子孙和后人继皇位者,依次称二世皇帝,

三世皇帝……。这就是“秦始皇”一名的由来。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如郡守、县令等,都由皇帝任免,都按

照皇帝的律令或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到皇帝手中,凡调动士卒五十

人以上,必须持有皇帝的虎符为凭,才准调动。否则,就是违法。

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

处理庶政。此只见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

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掌宗庙

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

;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宗室谱

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

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如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修

治宫室等。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

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郡县制 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普

遍实行郡县制度。初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

守,掌政事和军事;另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

为中央派遣之监察官吏。郡下设若干县,主要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

设“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长”,令(长)掌政事和军事;另有丞,掌

文书,刑法;尉,掌军事。县以下有若干乡,乡以下有若干亭,亭以

下有若干里,里就是村落。《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曰:“大率十里一

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三老掌教化

,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缴缴循禁贼盗。”里的头人为里正。乡、亭

、里官吏要由当地富庶人家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封建国家依

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这套制度

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

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

用。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没用了这一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48 | 只看该作者
    2.实行统一经济、文化政策
    秦始皇大力实行有利于封建地主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助于巩固新建王

    朝统一和安定的经济、文化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实行土地私有制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始皇下令“使黔首

    自实田”。就是要人民向政府据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这是秦王朝

    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法令。这个法令的推行,实现了土地私有

    制的法典化,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统一货币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下令废除六国旧货币,制定新的

    统一的货币。新币分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重二十四两)为名;

    铜钱为下币,圆形,中有方孔,面文有两字,曰“半两,重如其文。”旧

    币的废除,新币的实行和货币的统一,消除了过去由于币制复杂而造成

    商业交换中的困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铜钱的价值单一,交换方便;

    圆形中孔,规格一致;个体轻巧,便于携带,是一种进步的币制形式。

    自秦朝至于清朝末年,此种币制形式一直被采用。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旧度量衡,以原泰国的度量衡制为基

    础,向全国颁行新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及标准器。当时所下诏书文曰:“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在历代发现的为数众多的秦权

    和量器上,都带有这一诏书的全文。这说明了秦始皇对于统一度量衡一

    举是很重视的。
    统一车轨  秦始皇还在全国范围统一车轨,大车的两轮之间,皆宽六尺

    ,史称“车同轨”。这样,便于在大路上运行。这一措施对发展交通运输

    一起了促进的作用。
    统一文字  华夏文化的文字,本来是同源的,在商和本周的八百余年间

    ,有很大的发展。可是至春秋和战国时期,由于长期分裂割据,诸侯各

    自为政,独立发展,这就影响到文字的发展。所以秦统一之后,在全国

    范围面临的情况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样的情况不仅严重妨碍

    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一种严重的易于分裂割据的因素。秦

    始皇有鉴于此,命李斯主持进行文字改革工作。办法是以原泰国的字体

    为基础,参照六国的文字,制定字形固定、笔画简省、书写比较方便的”

    小篆“(也叫做秦篆),作为规范化的文字,推行于全国,从此统一了文

    字。狱吏程邈(MIAO)又根据民间已行用的新字体,造隶书,字体方

    正,笔画更简省,也更便于书写。到西汉初年,隶书已成为通行的字体

    。秦始皇和李斯并统一文字,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对祖国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也发

    生了极好的影响。
    二、镇压反动势力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国家,对六国旧贵州和政治上的派,采取

    了残酷镇压的政策。
    迁徙豪富  秦灭六国之后,政府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及南阳

    、巴蜀等地,以消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文献记载,仅被迁到秦的

    国都感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有些旧贵族被逮捕关押,大量的

    旧贵族或与他们有关系的旧官吏、士人,隐姓埋名,四处逃亡。在秦灭

    六国时,六国的许多兵器流散于民间,或被埋藏起来。
    修治驰道 秦始皇为了在全国范围加强统治,为了调发士卒和转运粮饷方

    便,又大修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至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

    西至今甘肃东部,南至今湖北、湖南,北至今河北和山西北部。驰道宽

    广五十步,每隔三丈,植树一株,用铁椎(chui)大夯打路基,使驰道

    平坦坚实。还修直道,自云阳(今陕西淳化)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

    市西),“堑(qian)山堙(yin)谷”约一千八百里,这是志为加强北面

    的边防而开通的。
    秦始皇在统一后至他去世的十一年中,曾五次到各地巡游。巡游所经之

    路,都扩修为驰道。第一次是巡察秦的西北地区,临近边境;其他四次

    是东巡旧楚、齐、燕、赵、韩、魏等地区,都东至东海之滨,南至江南

    ,北至北边长城沿线。每次巡游都历时约一年。他巡游时曾在峄(yi)

    山(今山东邹县境)、泰山、琅邪(今胶南)等处立碑,谴责旧六国统

    治者的黑暗统治,互相攻杀,歌颂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业。还

    申张秦法,宣扬威德。这些活动对威慑旧贵州势力,巩固统一起了重要

    的作用。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

    人的残酷镇压。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

    宴会,博士仆射(ye)周青臣在为始皇祝寿时,称颂秦始皇“神灵明圣”

    ,并说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始

    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当场

    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迎。他说:“殷,周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

    辅。”他批评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说如果发生大臣篡权之事,无以自

    救。他又讥讽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当场进

    行了批驳,他指责淳于越是“愚儒”,还谴责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

    当世,惑乱黔首。”“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率群下以造谤“。他认为这样一群儒生是一种危险势力,建议始皇坚决制

    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主要内容:(1)史书除《

    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2)《诗》、《书》、百家语除博

    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3

    )偶语《诗》、《书》都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4)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5)若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全国

    范围发生了焚书事件。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由于有些儒

    生和方士对始皇不满,说他”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认为他们”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就把他们逮捕,严加拷问。先

    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镇压

    政治上的反对派之举,这些人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多向往西周的制度

    ,反对现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可是秦始皇的镇压是野蛮的,

    残酷的,不问情节如何,一概焚烧,一概诛杀,这是一种暴行。对于中

    国的古代文化是一种极严重的摧残。


    今天出差,周五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116

    帖子

    2322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312
    K币
    2010 元
    注册时间
    2009-1-18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 13:5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啊这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7:0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史不小心删了,改录现代史(我还真是随便哪……)


    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中国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

    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古代的中国,它的经济和文化,在很长时间内,

    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只是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它才一

    步一步地落后了。一八四O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英,法,德,美

    ,日,意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原来封建的中国,逐渐

    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封建势力的支持者,封建势力是

    帝国主义支配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二者结合在一起,严重地阻碍着中

    国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

    盾。近代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

    的。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

    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反对

    英国侵略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夜,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

    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七十多年的英勇斗争。其中太平天国运

    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这期间出现的三次革命GC。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

    它从一八五一年开始,前后坚持了十四年,革命势力扩大到十几个省,

    建立了号称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

    侵略者。但是,这次运动终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一

    九OO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

    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

    反帝爱国的高度热情和伟大力量。但是,它也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

    联合进攻所扑灭。一九一一年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

    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

    民族主义革命的最高峰。三民主义是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推翻了帝

    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是,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革命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篡夺。中国

    人民仍旧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之下。
    从一八四O年到一九一九年七十多年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

    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

    亡中国。但是,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说,这一系列的革命斗

    争又都失败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没

    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扶植起来的大独裁者袁世凯取代清朝,

    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在一九一二年三月篡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以后,残酷镇压

    革命民主势力,逐步建立独裁统治。一九一三年十月,袁世凯强迫国会

    选他为总统。随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一九一四年五月,他废除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反动的《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一九一五年,为了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登上

    皇帝的宝座,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十二月

    ,他公然恢复君主制,自称“中国帝国皇帝”,预定在一九一六年元旦举

    行“登极大典”。袁世凯的丑恶行径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他被迫宣

    布撤销帝制。同年六月六日,这个反动的政治怪物,在全国人民的唾骂

    声中绝望地死去。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寻找和扶植一派军阀,充当

    自己的工具。北洋军阀分裂成几个派系,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云

    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的军事头目,也各个拥兵自固,扩张地盘,

    成为地方军阀。中国出现了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这样又增加了帝国主

    义操纵中国内政的机会。在北洋军阀系统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

    首的皖系(因段是安徽合肥人,安徽简称皖)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因冯是直隶今河北河间人)。皖系军阀长期地掌握北京政府(名义上的

    中央政府),控制着安徽,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并一再利用北京中

    央政权排斥异己,扩张地盘。直系军阀主要占有江苏,江西,湖北,直

    隶等省,经常联合反皖势力,同皖系进行争斗。另一个大的派系是以张

    作霖为头子的奉系,割据了东北三省。直系军阀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皖系奉系军阀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此外,还有盘踞江苏徐州一

    带的张勋等。非北洋系的是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和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

    。前者盘踞云贵,后者占有两广。二者都接近直系,并与英美帝国主义

    有勾结。因为各派军阀无何止地争斗,它们控制的地盘常常变动,势力

    此消彼长。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在国务总理兼陆军

    总长段祺瑞手中。一九一七年初,日本促使段祺瑞对德定点,以便借此

    进一步控制中国。段祺瑞则企图借参战名义,得到日本的贷款,扩充武

    力,消灭异己,所以极力主张参战。背后有英美势力的黎元洪因害怕段

    派势力过于扩张,于已不利,反对参战,并解除了段的国务总理职务。

    六、七月间段暗中支持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接着,段又实行“讨逆”

    ,驱逐了张勋。由冯国璋继任大总统,段仍以国务总理名义总揽大权。

    段对内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对外于八

    月十四日对德宣战。
    为了扩充实力,段祺瑞在宣战之后,公开或秘密地向日本大量借款,以

    出卖国家主权为交换条件。仅一年时间,段向日本借款即达五亿日元。

    一九一八年五月,日、段以反对苏俄为名,订立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

    协定》,使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驻兵及战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之权。大批

    日军以“共同防敌”为名开入“满蒙”。同年九月,段政府在山东问题秘密

    换文的卖国文书上,对日本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无耻地表示“欣然

    同意”。
    南方的军阀为了抗拒段祺瑞的武力统一,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先后宣

    布暂行“自主”。
    在讨袁战争爆发后,一直逗留上海的孙中山,看到“张勋虽败,而段祺瑞

    等以假共和易真复辟”,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设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恢复

    《临时约法》和国会。一九一七年七月上旬,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随

    后,受孙中山影响而脱离北京政府的海军也南下广州。孙中山在广州联

    合南方各省宣布“自主”的军阀进行护法活动。八月,孙中山在广州如今

    国会非常会议。九月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陆荣廷,唐继

    尧任元帅。
    对南方护法军政府,段祺瑞主张“讨伐”。一九一七年十月,段祺瑞派直

    系军队进入湖南,南方的军队也弄入湖南对抗。但直系军阀刚勾通南方

    军阀,主张与护法军政府和平解决,以排斥段祺瑞。十一月,段被迫辞

    职。但皖系势力仍然很大。同时南方政局也发生了变化。滇桂军阀与孙

    中山联合,本意是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巩固自己的势力。直系主和之议

    一起,滇桂军阀便企图与直系妥协,排斥孙中山。一九一八年五月,孙

    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职务后,被任务为参战督办,并组织了以王揖唐为

    首的安福俱乐部。段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并勾结奉系军阀入关声援

    ,迫使冯国璋于一九一八年三月又任命他为国务总理。段复职前,冯国

    璋已命令曹锟等进攻湖南。曹锟,吴佩孚取得了胜利,但段却任命皖系

    张敬尧为湖南督军。曹吴对此极端不满,便停止军事进攻。八月,吴佩

    孚等通电主和,南方军政府表示赞成。同月,冯国璋因受皖系排斥,以

    总统任期以满为理由,自行辞职。但北京政府实际上仍由段系把持。南

    方军政府初则反对北京的选举,接着也主张和平。一九一九年二月,双

    方代表在上海开和平会议,但随便就陷于破裂。
    在军阀统治下,广大人民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军阀之

    间的连年混战更给整个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无穷的

    灾难。祸国殃民的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紧侵略,不能不激起

    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国正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
    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

    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向被帝国主义压抑摧残

    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空前的和发展。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九年

    的六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三百七十九家。以棉纺织业而言,一九

    一五年有工厂十二家,纱锭五十四万四千余枚。一九一九年工厂增加到

    二十九家,纱锭六十五万九千余枚。一九二O年的本国棉纱产量比一九

    一二年增长三部以上。再以面粉业而言,一九一四年以前,面粉每年都

    入超,从一九一五年起变为出超,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每年出超二百

    万担到三百万担。全国面粉厂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二一年由四十多家发

    展到一百二十多家(其中有少数外国资本的工厂)。一九二O年的面粉

    产量比一九一二年增长四倍以上。其它如缫丝、火柴、造纸、卷烟、肥

    皂、制革等轻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重工业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是很难得

    到发展的,但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九一七年上海成立了

    和兴钢铁公司,一九一九年扬子机器公司在汉口设立炼铁厂。中国机械

    采煤量(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各矿产量除外),一九一三年为五十四万多

    吨,一九一九年增加到三百一十二万多吨。
    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

    点。第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非常

    薄弱。第二,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中,外国资本的比重仍然

    大大超过本国资本。第三,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占绝对优势。另外

    ,在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了它在华的经济势力。

    除了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外,日本垄断资本还在中国增设了许多新

    的企业。日本在华的企业投资,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九年间,由三亿

    八千多万日元增加到八亿八千多万日元。日本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巨大的压力和障碍。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

    步扩大。中国的产业工人在一九一三年只有六十多万人,到“五四”之前

    ,达到了二百多万人。中国工我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基本

    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

    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自己特殊的优点。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

    但很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汉、青岛、广州、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

    都集中了十万至数十万的工人,而且其中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五百人以上

    的大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的情况使它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

    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

    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

    何别的阶级都更为坚决和彻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

    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是最革命的

    。中国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

    联系,便于在斗争中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国工

    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

    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从它诞生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反搞压迫者剥削者的斗争。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工人的斗争日益增长。据统计,一九一四年

    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工人罢工一百零八次。特别是从一九一六年

    以后,罢工次数逐年增加。一九一六年罢工十七次,一九一七年二十三

    次,一九一八年增加到三十次, 一九一九年仅一月到五月,即达十九次

    。在这几年内,罢工的规模, 参加的人数和斗争的激烈程度,都大大超

    过了以前的罢工,形成为自发斗争的高涨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1

    帖子

    25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30
    K币
    224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1
    5
    发表于 2010-1-17 02:21 | 只看该作者
    筒子们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放俺一个人玩吧。

    樓主先生敲字的排版,看的好辛苦[em:15]
    你是谁,与我相随,一河孤水,淹没心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10:16 | 只看该作者

    2

    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自第一

    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圈套规模的罢工斗争中,斗争锋芒往往指

    向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如一九一六年上海太古、怡和轮船

    公司船员的罢工,一九一七年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的罢工,一九

    一八年上海日华纱厂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一九一五年湖南乾城大王岩煤矿工人的罢工和武装反抗,一

    九一六年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工人的罢工,都具有反对封建

    军阀的性质。一九一五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的低制日货运动和

    一九一六年反对法国强占有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的斗争,是这

    一时期两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府的

    运动,上海、天津等地的工人都积极地参加了斗争。
    在这一时期,工人在罢工中已开始互相支援,举行同盟罢工,

    并开始成立近代工会组织,这是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进步。一

    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三年间,工人已经开始组织了一此比较原始

    的工会,但不久都被破坏了。一九一六年后,又重新成立了一

    些工会。在一九一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中,工会组织还

    代表工人向资本家提出复工的条件,其中一条就是资本家不得

    干涉工会的活动。
    以上所述,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正在迅速地成长。领导中国革

    命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了它的肩上。虽然,在五四运动前,

    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级,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还是作为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

    随者参加革命的。但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

    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建立工人阶级的革

    命政党,准备了阶级基础,为中国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

    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一九一五年后,民族资产

    阶级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抵制日货运动。而一部分努力探求

    改变中国现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的知识

    分子,则在革命形势推动下,掀起了一个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

    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一九一

    五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发表

    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历数当时中国社会的

    黑暗,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口号,要求青年大胆解放思想,

    敢于怀疑那些从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陈腐观念,以求实进取

    的精神奋起自救。《青年杂志》自一九一六年二卷一号起改名

    为《新青年》。这个杂志联系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
    了,成为逐渐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指的是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

    态度。陈独秀认为中国要脱离落后状态,“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看到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

    的民主政治,因而大张旗鼓地宣传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他们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易以"自由地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

    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李

    大钊在一九一六年九月发表的题为《青春》的文章中,号召青

    年“冲决过去的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青春中

    国之再生”而顽强战斗。
    新文化运动的宣传者们大力提倡科学。他们主张用科学态度对

    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排除虚妄迷信和盲从,打破“宗教

    上、政治上、首先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

    以坚持真理的精神,树立“真实合理的信仰”
    辛亥革命失败后,伴随着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在文化思想

    领域里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因此,批孔便成了新文化运

    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九一六年九月,康有为上书北洋军阀

    政府,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鼓吹以孔孟伦理为

    立国精神。为此,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连续发表文章,予

    来历驳斥。他们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尊孔必将

    导致复辟。儒家伦理与民主政治是势不两立的,将“孔教”列入宪

    法,就是专制复活的先声。李大钊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甲寅》

    日刊上发表的《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阐明一切自然现

    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

    自异”。他坚定地表示:为了确立新道德,破坏旧道德,“虽冒毁

    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鲁迅是稍后投入新文化运动的,但他

    一出现便立刻成了反封建斗争中最彻底的思想家。一九一八年

    四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无情地揭

    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大胆地指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

    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鲁迅写了许多犀利的杂文,从各个方

    面对旧社会、旧礼教发动了攻击,尖锐地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尊

    孔复古派、“国粹家”、“道德家”和遗老遗少们。吴虞等人也参加

    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倡

    导者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他们力图通过文学革命,把向来宣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改造

    成为适合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学。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在

    《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此后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不仅在形式上

    而且在内容上要进行一次革命,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

    之类的封建文学及“满纸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老八股。鲁迅的小说

    和杂文,出色地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

    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它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

    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

    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

    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

    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

    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时

    代的主流。在这同时,新文化运动也为各种各样的外国的哲学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传播到中国,敞开了大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严重的缺点。由于这个运动的领导

    者和参加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他们忽视甚至轻

    视人民群众,把运动只限制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虽

    然实际上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但在开始时却宣称“批

    评时政,非其旨也。”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工农好群众中去,

    没有同广大人民对军阀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结合起来,这就限制

    了它的实际效果。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认为中国文化一切都坏

    ,西洋文化一切都好。这种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在后来产生

    了不良影响。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

    个性主义,这在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有巨大的革命意义

    ,但是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了。初期新文化运动不可

    能为中国指出一条真正获得解放的道路。

    ————————————————————————————
    囧不好意思俺用写字板敲的,那俺下次改WORD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9 11:43 | 只看该作者

    3

    五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正当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在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历十月二十五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用暴力推翻了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GC,在西方和东方的许多国家里,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统治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运动。
    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帝俄政府同外国订立的压迫别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革命爆发后的第三天,十一月十日,上海《民国日报》就在要闻专栏内,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为题,报道了“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倒克伦斯基政府”的消息。中国人民知道了,在俄国,工人阶级和主要是出身于农民的士兵掌握了政权,成立了“劳兵政府”。这个政府和迄今世界上任何政府都不同,它实行“最激烈之纯粹社会主义”。上述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初步了解,构成了当时所说的“俄国式革命”这一概念的内容。中国人民从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希望。开滦煤矿的工人希望“工人之国”早日到来。中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了趋势的同情和欢迎。他指导下的《民国日报》,在一九一八年元旦的社论中说:“吾人对于此近邻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一九一八年夏,孙中山曾致电苏俄政府和列宁庆贺他们的成功,并“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一月,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论文。在这些文章中,李大钊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指出了这个革命的伟大历史意思。文章写道:“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它“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通心理变动之显兆”。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十月革命和世界革命运动的GC,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因而他们开始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看法,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必须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这种认识在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的论文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他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中,指出军阀、官僚、贵族等一切旧势力都将在群众运动的潮流中被淹没。李大钊初步提出了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指出要改造中国社会,“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号召革命知识分子到最受压迫生活最痛苦的工农群众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
    不仅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群众运动的重要性,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对劳动人民的看法上也有所改变。一九一八年三月,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以《劳动》命名的杂志。同年十一月,著名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在一次集会的演说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十月革命和当时世界各国不断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等群众革命斗争的方式,强烈地吸引和感染着中国人民。人们深切地感到要摆脱被压迫的屈辱生活和拯救国家的危亡,必须由人民自己起来“直接解决”。陈独秀以前看不起人民群众,也不注意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的,这时他也看到了发动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必要性。他在一八一九年初发表的《除三害》一文大声疾呼,号召国民起来,去同危国害民的军阀、官僚、政客进行斗争,认为“对于这三害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每周评论》的某些文章也强调人民自己起来采取直接的行动,主张“叫民众亲自解决政治问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从十月革命的光辉实践中,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从一九一八年到五四运动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已经开始传播。在这一时期,李大钊连续发表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他在解释什么是布尔什维主义时指出:“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为宗主的”。他组织“马客士主义研究会”,集结了一些进步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十六号,摘译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并在文前的按语中说:“这个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的劳工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有些报刊还先后发表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传记材料。通过这些报刊的介绍,使更多一些的中国人开始对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他们的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之,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09-12-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1:42 | 只看该作者

    4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一九一九年一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拟定对战败国的“和约”。参加会议的有二十七个国家,但会议实际由英、美、法、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强国操纵。这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中国由于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所以作为战胜国之一,由南北政府派出陆征祥(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驻美公使)、王正廷(参议院副议长、南方军政府代表)等五人为全权代表,出席巴黎和会。
    和会在讨论处理“德国以外之德国权利及利益”问题时,中国的山东问题是一个重要事项。对此,日本无理地向和会提出:“日本政府以胶州湾租借地及铁路,并德人在山东所有其他一切权利,德国应无条件让予日本”。日本并对中国政府进行威胁恫吓。
    巴黎和会召开后,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取消中日间的密约,收回山东的主权。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和恃强恫吓,中国人民无比愤慨。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蛮横,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呼吁国民“发抒义愤,以为外交后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向和会送交了对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直接归还中国。同时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并提出:“希望条件”七项,即: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由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都在中国拥有多种特权和利益,因此,对于中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和七项希望条件,便以“不在和平会议权限以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关于山东问题的讨论,主要在英、美、法、日、意五国间进行。日本既已造成武装占领的事实,又以中国曾有“欣然同意”的换文为理由,坚持霸占山东。中国代表曾吁请英、美、法等国予以支持,但终因他们与日本有着共同利益,而拒绝了中国的请求。最后,由英、美、法三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由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和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所造成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成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反动政府的镇压
    巴黎和会开幕之后,全国都注视着会议对山东问题的处理。当中国外交处于不利情况的消息传来时,即有不少地方集会发通电,表示抗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的内容传到中国后,全国愤慨至极,一场反帝爱国的革命风暴便爆发了。
    五月三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学校派代表参加了大会。先由北大新闻研究会报告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经过和当前形势,继由各校学生代表发言。发言者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痛陈亡国惨祸在即,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决定办法四条:1.联合各界一致力争;2.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3.通电各省于“五七”国耻纪念日,举行游行示威;4.定于星期日(即四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的大示威。
    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为外交次长)、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为驻日公使)、章宗祥(驻日公使)三个卖国贼。集会讲演后,学生们出发游行示威。一路散发传单,做爱国宣传。《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队伍先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被外国巡捕无理拦阻。学生们义愤填膺,乃在悲愤的口号声中走向赵家楼的曹汝霖住宅。北京高师学生匡互生从临街窗口跳入曹宅,打开曹宅大门,群众一拥而入。学生们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并放起火来。大批警察和宪兵赶到后,逮捕了三十二人。五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举行罢课,进行爱国活动和营救被捕同学。六日,正式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学生爱国运动开始有组织地向前发展。
    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得到了全国各界的支持和关切。军阀政府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出后,各界人士纷纷抗议。上海、天津等地以团体和个人名义要求翻译学生者第日数十起。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和全国的抗议,使北京军阀政府十分震惊。四日晚,由国务总理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付的办法。同时交通部下令电报局禁止学生拍发电报。五日,教育部下令各校,严禁学生参加爱国运动,有不守约束者立予开除。六日,大总统徐世昌训斥军警镇压不力,下令加强弹压,对不服弹压者即逮捕惩办。七日,又下令禁止召开国民大会。但同时,北京政府又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于七日释放被捕学会,企图熄灭群众的怒火。
    但是,革命的怒火已经压制不住了。五四以后,各界群众在北京学生带动下,都陆续行动起来了。七日,上海六十多个团体两万人举行国民大会,并游行示威,通电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及中日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之后还由大会发起团体组成上海国民大会事务所,负责商讨各项事宜。五月九日,上海各学校全体停课一天。从这天起,上海各界开始抵制日货。十一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十四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等地的学生和各界群众,以及留日学生,都有集会、游行等活动。爱国运动从北京迅速向全国发展。
    北京政府在被迫释放捕去的学生以后,看到各校已经复课,便对学生继续进行镇压。五月八日,徐世昌下令警察厅将释放的学生送交法庭审办。随后北京检察厅传学生预审。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军阀政府威逼下辞职离京。接着徐世昌又命令北京军警机关和和省督军、省长镇压学生运动。
    面对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北京学生继续坚持斗争。学生们强烈抗议军阀政府对爱国学生的“传讯“,并要求政府明令拘留蔡元培。为了争取全国学生的支援,扩大爱国斗争的联合行动,北京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去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宣传联络。同时和天津学生联合会共同致电上海等七个城市的学生联合会,提议组织中国学生联合总会。五月十一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教职员联合会正式成立,和学生们一起参加爱国斗争。五月十三日,北京教职工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共同向军阀政府提出警告,要求迅速答复学生们的爱国要求,否则学生将全体罢课,教职员将全体辞职。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在这时纷纷向军阀政府提出辞呈。
    在这种形势下,北京政府仍然不肯接受学生的爱国要求,反而妄图分化教职员和学生的联合,压服学生的爱国运动。一方面明令挽留蔡元培,一方面又发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与此同时,北京政府对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等:“请求辞职”表示慰留,并在国务会议上,通过了在和约上签字的决定。
    于是从五月十九日开始,北京学生再次全体罢课。罢课以后,学生们组织“救国十人团”,开始讲演活动。除在城区外,还分赴昌平、南口、长辛店等地进行宣传。同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出版了《五七日刊》等刊物,扩大爱国宣传。还组织护鲁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
    学生爱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使帝国主义大为恐慌。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驻华公使,联合向军阀政府施加压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发出警告,催促军阀政府加紧镇压学生运动。六月一日,徐世昌下令查禁学生联合会,四日,学生更大规模地出动讲演,又被捕去八百多人。五日,学生出动数千人,怒涛汹涌,军警已无法拘捕。
    北京学生罢课以后,天津、济南、上海、武汉、长沙、南京、苏州、杭州、开封、安庆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罢课,并进行示威、讲演、抵制日货等活动。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各界知识分子纷纷参加到运动中来。全国报界联合会要求:“严惩四凶”(曹陆章和徐树铮)。上海日报公会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惩办曹陆章。无锡报界要求“收回青岛”。济南律师公会要求对曹陆章诸贼“提起公诉,以正国法”。至此,群众运动已经扩展到了全国。
    以上是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运动以北京为中心,主力军是青年学生。广大学生群众的英勇斗争,震动了封建军阀的统治。他们的斗争充分显示了革命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但这时,运动存在着很大的弱点,就是只限于知识分子,基本上没有工人市民参加,因而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072

    帖子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精华
    0
    威望
    946
    K币
    10011 元
    注册时间
    2008-11-17
    9
    发表于 2010-2-21 12:25 | 只看该作者
    张教授的这本书当教材 备考挺好 学术价值就很有限了 观点实在是太陈旧了 最有意思的是张教授在序言里坚持已经被学界抛弃的五阶段论 还对其他理论大加斥责 真是固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7 06:19 , Processed in 0.04480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