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7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师大文学理论真题及出题点分析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226

积分

Beggar

精华
0
威望
-90
K币
-136 元
注册时间
2009-3-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试题类型总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入学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题型分析
  据我们的研究,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的试卷题型可以得到以下肯定的答案。
1、        试题满分150分,要求考生在18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        试题共分三大部分,如下:
一、文学常识:(大约50个,每个1分,共50分)
(一)        写出所给作品的作者(30个,30分)
(二)        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的篇名(20个,20分)
二、简答题:(6个,共60分)
三、论述题:(两个,或者三选二,40分)
3、        此试卷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各占一半的题量和一半的分值。三大部分之
间也是现代文学一半,当代文学一半。而且,就当代文学而言,“二十七”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也大体上各占一半题量、一半分值。
4、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考察范围特别广泛,建议考生一定要多下功夫。第二
部分简答题一般答案在能在教材中找到,要点要全面,要点以下稍加分析即可。第三部分是压轴的论述题,一般也有个人发挥的余地,回答完教材上的可以适当增添一些自己从其他教材上看到的你认为有道理的见解。简答题和论述题考生可以根据分值分配答题时间。
5、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教材上没有
明确答案的试题,比如2004年综合论述第二题要你分析《李双双小传》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找不到答案,这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来组织答案,或者参考其他教材。一般而言,现代文学的部分都能在《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中找到答案,当代文学部分可能会出现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的情况。在此,我们建议考生可以参照复旦大学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不妨看看,很有意思,也有助于考研。如果考生想提高在现代文学上的能力可以看看北京大学出版社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6、        现当代文学出题基本规律是按体裁。文学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散文和
戏剧都会考到,具体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也基本如此。具体规律分析见后文。
7、        山师大改卷相对宽容,请各位考生坚定信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与写作试题题型分析
文学理论与写作是文学类的公共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学、美学、电影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等专业都考。
满分150分,要求考生在180分钟内完成。共分两大部分,一是文学理论部分,二是评论写作,两部分各占一半的分值,即各75分。
文学理论部分:又分三大部分,(一)简答,3个,每个10分,共30分;(二)论述,1个,20分;(三)综合,1个,25分。
文学理论部分出题的基本规律是:文学的四要素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和文学消费与接受四部分都会考到,一般每部分一个题,侧重第四部分文学消费要接受,所以此部分一般会出两个题。具体的出题的规律见后文。
评论写作的分析,我们辟专章介绍。
               
     二 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真题
说明:2002年前的考研是三门课,加之2004年前的文学理论还有语言学的部分,所以2004年以前的显得题目少一些。(以后不考语言学部分了,我们删除了)
山东师范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话语  情节  象征型文学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共鸣  心理批评  陌生化 二、简答题      1、作为文学生产客体的社会生活有什么特殊性?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如何?      3、如何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的观点? 三、 论述题: 结合中外文学理论,论析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陌生化  象征性文学  审美意象  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
1、关于文艺摹仿自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有何不同。      2、如何处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4、文学批评诸形态中,语言批评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题
1、 举例说明,文学话语(语言)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之间的区别。      2、阿尔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指出:“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面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一面它又 属于社会现实,属于这个社会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它最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你认为这番话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解。
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创作动机  抒情作品  风格  情节 共鸣 二、简答题
1、结合作品阐明文学话语的多义性。     2、结合作品论述诗的结构特征。     3、何谓艺术发现?其心理特征是什么?     4、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如何?托尔斯泰是如何阐释这一问题的?
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文学  意境  灵感  艺术形式 二 、简答题: 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点。 三、 论述题:论文学批评的标准。
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专业课试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话语具有意识形态性?        2、何谓“诗艺的真实”?        3、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 、论述题        1、举例说明文学意境虚实相生的特征。        2、阐述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考试科目:评论写作
一、        读下面的作品,写一篇评论文章,要求如下: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1500字;
3、可以从某一角度进行评论,不必面面俱到。
二、        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此题只由报考文艺专业企业   
审美文化方向的考生选作。)
桔    子
   作者: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一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读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一九一九年四月)文洁若 译
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试题
一、        文学理论
(一)、简答(共45分,每小题15分)
1、文学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质是什么?
2、艺术灵感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3、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论述(25分)
联系文学批评的实践,阐述审美批评的基本特点。
二、        评论写作(50分)
说明:阅读下列短篇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篇幅1000字左右。
          冯   前
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1945年,我回到晋察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他说,其实我们在1939年就见过了。他那时在晋察冀的一个分区工作,我曾经到那里采访,得到了一本油印的田间诗集,就是他刻写的。不过那时他还只有17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     冯前为人短小精悍,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写短评之类的文章。     这家报纸进城之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他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7任总编的领导。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提拔得很快,人称少壮派。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     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很合得来,比其它几任总编,应该更没有形迹。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并且是候补官职的清华要地。总编升擢就是宣传部长,再升,则为文教书记。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但从此,我们之间的交谈,也就稀少了,虽然我们住的是邻居。我写了什么新作品,除去在报纸发表,要经他审阅,也就很少请他提意见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7月见,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转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室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到了俱乐部,一下车,一位在大会工作的女同志知道我很少出来开会,就神秘地说:“你也进来了?一进来,可就出不去了。”   
学习一开始,那种非常的气氛,就使我在炎热的季节,患起上吐下泻来,终于还是请假出来了。   
冯前在学习班做了重点发言,批判了文教书记,也就是他的老上级,提拔他担任总编的人。学习结束后,一天夜里,他叫他的女儿到我屋里传信:那位书记自杀了。这时,我已经被指为是这位书记的死党。   
在机关,我是第一个被查封“四旧”的人。我认为,这是他的注意。当时的文革,还是在“御用”阶段,主事的都是他的亲信。查封以后,他来到我的屋里看了一下,一句话也没有说。也好像是来安慰我。当天晚上,又派人去收了我从老区带来的一支手枪。   
不管怎么样抛我,我总不是报社的当权派。他最后还是成为斗争的重点,被关了起来。后来,我也被关了起来,有传说,是他向军管会建议的。不过,他的用意是:我太娇惯了,恐怕到了干校,生活不能适应,先关在这里,锻炼锻炼。如果是这样,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在我去干校的时候,一大捆行李,还是他替我背到汽车上去的。   
我重友情,每逢见到他在会场上挨打,心里总是很难过。而他不仅毫无怨言,也毫无怨容。有一次,造反派让我们在报社大门安装领袖大像,冯前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操作,我在下面照顾过往的行人。梯子颤颤悠悠,危险极了,我不禁大声喊:冯前,当心啊!   
他没有回答,手里的锤子,仍在当当的响着。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的,是不合时宜的。   
每逢批判我的时候,造反派常叫他做重点发言。当着面,他也不过说我是遗老遗少--因为我买了很多古书。架子很大,走个对面,也不 和人说话。其实,我走在路上,因为车马多,总是战战兢兢,自顾不暇,就是我儿子走过来,我也会看不清的。   
我听过他的多次检查,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升官要诀:一、紧跟第一书记;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   
可惜这次“革命”,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进行,使得有一些有政治经验的官员,也捉摸不到头绪,他所依靠的第一书记,不久也自杀了。冯前承认自己失败了。随即向造反派屈服,并且紧跟。     
在运动后期,我们一同进入毛主席思想学习班,有一个造反派头头跟着。学习期间,不断开批斗会,不过是在结尾时喊喊口号。他发言时,却别出心裁:事先坐在最后一排,主席一唱名,他一边走,一边拒收高呼口号,造成全场轰动,激起激昂的场面,使批斗会达到出乎意外的GC。   
在互相帮助时,我私下给他提了一个意见:请他以后不要再作炮弹。他没有说话,恐怕是不以为然。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他提意见。   
他曾向我解释:
“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都是免不掉的。”
我也没有答话。我心想,我不知道,我如果掉在水里,会怎样做。在运动中我是没有按过别人的。     
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去上班,又在家重理旧业,养花养育。他劝告过我两次,我不听。一天,他军官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牌。但是我闭口不严,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了,这时冯前忽然看见墙角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的那种小泥盆,大声说:  
“这里面有金鱼!”
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选传出的两条罪状。军官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没有理他就走了。   


芸斋主人曰: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对冯前的印象是:大风派。谁得势,靠水;谁失势,整谁。也有人说,以后不搞运动了,这人有才干,还是可用的。如果不是年龄限制,还是可以飞黄腾达的。后之论者,得知人论世之旨矣!
山东师范大学200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试题
一、文学理论
(一)        简答下列问题(10分,共30分)
1、        诗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3、        何谓阅读期待视野?
(二)        试论题:述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变异(20分)
(三)        综合题:谈谈你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理解(25)
二、评论写作(75分)
请阅读下列文章写一篇文学评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1500字。.
高等教育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过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小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此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子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很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个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过来吧!  
山东师范大学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与写作试题
文学理论
一、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小说的特点。
2、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创造性的活动?
3、为什么在文学接受中需要填空和对话?
二、论述题:文学批评的作用是什么?(20分)
三、谈谈你对“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句话的看法。(25分)1
评论写作:(75分)
请根据下列文章写一篇文学评论,字数不少于1500字
黄   鹂
——病期琐事
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
“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
“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
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962年4月)
山东师范大学200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与写作试题
文学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剧本的特征是什么?
2、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3、        何谓接受心境?
二、         联系作品分析说明造成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的原因。(20分)
三、        谈谈你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25分)
评论写作:(75分)
说明:共二题,只作其一即可。第二题仅供报考文艺学专业企业审美文化方向的考生选做。
一、阅读下面散文,写一篇评论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1500左右。(75分)
胡杨的感悟
捂着一颗憧憬的心,走过弯弯曲曲的旅程,终于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被三毛曾经哽咽感叹的饱含“前世乡愁”的沙漠铺展在眼前,太阳高悬在一碧如洗的蓝天,没有一片白云,也没有一丝风儿,沙漠表面除了昨天留下的,被吹皱成波浪的痕迹,闪着金色的光辉流淌至天边外,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平和,舒适。冥冥之中,一种来自天籁的安抚,悄然荡进了我的心里,那是在梦中千百次呼唤着我的胡杨。
站在沙漠的边缘,我不敢再往前跨出一步,因为斜射的阳光里胡杨树洒落在沙漠表面的倩影,正在安静地熟睡,以至于不经意间踏上的足印,就可以残酷地伤害胡杨美丽的梦境,野蛮地剥夺连续的生存权力。胡杨粗壮的树干总打着不可思议的遒劲之结,引领着那些光秃秃的枝条,虽然弯曲却是奋力地向天空延展着,并向我叙述着她那如同弯曲枝条般曲折的经历:我的祖先是第三纪的孓遗,带着见证了楼兰,尼雅和喀喇墩古文化的沧桑,步履艰辛地追逐着沙漠里难得的水脉,来到了你的眼前。我终于有了一个兴奋的理由,在风儿运动的永恒中,胡杨呈现的景象是美丽和新颖的。有微风迎面吹来,树叶和沙粒受到抚慰而渐渐激动,原本的波纹在缓慢扭动,把新鲜的阳光掺进了树叶和沙层的深处,景象新颖的气息就在如此相间交融中,揭开了胡杨制造新颖的帷幔。先前的波纹,甚至骆驼或是人留下的脚印,在寂寞中逐渐被覆盖,新颖的精神,就是在如沙漠般的寂寞之中,借助胡杨的记忆而孕育,诞生,成长和回归自然的。胡杨演绎着新颖,同时也召唤着我的心灵向往,于是我以为,如果有一天,自己被社会的汪洋无情地冲上人生的沙滩,所有的爱与情已是无穷的荒漠,迎面而来的是流言的浊浪,惟有舞动的胡杨叶能够填平灵魂的缝隙,惟有胡杨的寂寞能够抚慰心里的伤口,拭去辛酸的泪滴,因为胡杨树是心灵的医生,可以用时间这把手术刀,成功地剔除思想中的浮躁与污垢,让我的胸怀变得宽厚通达,使受伤的心复归于冷静与安宁。
天空中有大片的云层慢慢飘浮至我的头顶,风力在加强,起初还仅只有表面的沙粒,伴着低声的吟唱,在沙漠的上空轻舞飞扬,紧接着在演变为狂风的恣意下,沙漠顿时爆发出汹涌的沙浪,遮天蔽日,强大的能量和疯狂的呼啸,把掩盖在沙砾表面的薄纱撕得粉碎,生命瞬间被纠缠,即使对于一株生长在沙漠边缘的胡杨,被纠缠的命运也是难以把握的。也许是沙漠的风总无定向,胡杨树总是七歪八扭,极自然地将身子连打上几个结,顶着几枝疏落的叶儿,精神抖擞地耸立着,虽然沙漠因为风的作用而使河流的变迁相当频繁,所以胡杨无法知道,在这样的命运里,沙漠的深浅到底在何处。尽管沙漠不止是赐予苦趣和幸运的元素,很多时候还是阻隔生命意义的罪魁,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呈现出了生与死的对比,同时也映衬出了胡杨生命的精神意义,生的时候就要随心所欲地生,而一旦死亡降临,就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自然。诚然,生死为自然的事实,但如果具有了超越生死的观念,就不会被生死桎梏,我从沙漠中处处留下过胡杨曾经驻足的痕迹里,清晰地寻到了胡杨被沙漠肆意催残中仍然尽情演绎出自由的绝伦精彩,在这样的沙漠里,唯一的目的,唯一的方向,唯一的连续努力就是生存。它们的生存意志如此纯粹,于是,当它们的生命到了尽头,就连那无情的风沙也无法堙灭它们曾经为生存而努力过痕迹。不蓄意强调生的事实,只是一心一意地生——生——生,这才是生的真谛。
此刻,一颗沙生的匍匐状植物,被流动着的沙漠动摇了原本浅薄的根基,在狂风恶狠狠地带动下,时而被抛上黄沙弥漫的天空,时而被重重地摔在沙漠上痛苦地翻滚,人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走进沙漠,虽然不象这株植物漂浮不定,可是情形也不会好多少的,因为真实的行走是绝对有限的,不仅要支付被时间抵消的精力,忍受被沙砾埋没的痛苦,还要为钻进鞋里的沙子烦恼。其实,即使是走在平坦的路上,自己也要不时弯下身躯,倒掉有碍于前进的鞋窠里的沙子,这就是一种自我的排解,正如伏尔泰“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那粒沙子”所言一样,人生中的许多不顺或不幸而致的忧郁,很多时候就是这粒沙子——麻烦的象征所引起的。沙砾虽小,但它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直到把人击倒。由此可见,善事调整,是人走向灿烂辉煌的重要心理素质。眼前的每一棵胡杨,仿佛读懂了人类调整心态的意义,于是为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也将它们的形态做了许多的改变,比如枝上长毛,把幼嫩树叶的表面积缩小至细如柳状等等,同时还将各自庞大的根系,深入到沙漠下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的水源中吸收着幸福的养分,从而牢牢地守护着沙漠上这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的领地,并从根本上避免了沙生的匍匐状植物“流浪”的命运,成为沙漠上唯一能够见证历史岁月,形成浩瀚森林的乔木树种。
先前遮天闭日的沙层暴已经过去了,然而留在我心里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迪克森在《后人类》中所描述的“死气沉沉的荒野”——环境被污染破坏的可怕后果,连同沙层暴的呼啸,仍隆隆地彻响在并不遥远也比非虚幻的天际。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我们自己已经陷入了资源枯竭,物种灭绝,森林消失,土地沙化以及海洋污臭等的泥潭里难以自拔,更为可悲的是,当灾难已经悄然降临的时候,就连胡杨林阻挡流沙,抗击干旱,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努力的同时人类依旧恣意破坏而心痛得流下的“眼泪”,也被熟视无睹,我分明清楚地看见,无论是在被用于扎墙的支柱,马车或驴车的垫板,房屋的门窗框架,甚至是奢华地用作捕鱼的卡盆船的材料,被残酷支解了的胡杨木,仍竭尽全力地为了实现阻挡沙漠曼延而奋力呐喊,仍坚守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崇高品德和志向。几座沙丘之间,偶尔可以看见一片难得的河谷,边上长着如栗如缨,状似翩翩起舞的红柳,自然界中哪怕就是胡杨树的一枝一叶,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是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就象被胡杨呵护而得以良好生长的这片红柳一样,所以人类应该做的就是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努力保护生态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万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为保护自己的生存而努力了,“胡杨节”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摘下一片胡杨的叶子,含在嘴里轻轻咀嚼,就会尝到一股咸味,原来胡杨能够把沙漠中的盐分吸收,储存在叶子和树干里面,从而起到改良沙壤的作用。在风干的日子里,被胡杨存储的盐分,会渐渐地通过树皮的裂缝外溢,形成白色的块状结晶,远远看去,就象是胡杨流下的泪水。沙漠带着新的波纹,复归于平静,一切又进入幻想的梦境,只有我手中虔诚地抓捏着的这白色块状的盐结晶物,还不时悄悄从指缝间滑落,过程中留下美丽的直线或是稍显弯扭的曲线,我轻易就被阳光折射出盐粒的金**惑所迷惑,一份随心所欲从心灵本就应该具有的出口飘逸到自然之中。如果说胡杨的轻盈身影是沙漠灵动的本质,那么给心灵留一个出口就是生命精巧的传奇,指缝成了手中盐粒滑落的出口,因而盐粒得以恢复原本的韵味,智慧则是心灵的出口,有了这个出口,我们就有了一个生命的调节器,让成功以后的自以为是和失败时的一无是处的不良情绪,经由心灵出口,顺利得到排放。在这样的排解中,我开始领悟了冥冥之中胡杨树传递出的精神真谛,并俨然感觉自己与胡杨渐渐融为一体。
三、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家人格美建构。
山东师范大学2007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与写作(回忆版)
说明:2007年的试题都是通过参加考研的同学回忆出来的,基本上是全的。(因为具体的试卷要到暑假后才能知道,到时候再给告诉您。)
文学理论部分(75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2、文本是一种召唤结构
3、报告文学的特征
二、论述题(共45分)
1、论述文学虚实相生的意境。
2、谈一谈你对象征型文学的认识。
评论写作部分(75分)《老树》(暂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写一篇评论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1500左右。(75分)。《老树》(由于暂时不确定《老树》是哪一篇文章,所以以后告知您。)

三 文学理论真题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历年真题分析
(▲▲▲▲▲为重要程度)
说明:童庆柄的《文学理论教程》有修订版和修订二版,山师大招生简章说哪个版本都可以。我们使用的是修订版。两个版本有少许出入,不过基本一样,注意一下就行了。同时建议您同时参考童庆柄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教案》,是一本教师使用的教案书,和《文学理论教程》相配套的。
第一编 导论 (略)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他▲(98年论述:文学活动四要素)
         第二节:(略)
         第三节:(略)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第一节:文学概念辨析(略)
     第二节: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98名词解释:话语;99年论述:文学性质;02年简答:文学意识形态性;03年简答:文学普遍性和特殊性;05年论述涉及到)
     第三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98年简答: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99年论述:文学的性质;03年简答:文学的特殊性;04年论述:文学的审美性;05年涉及到)
    第四节: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01年名词解释)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略)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07年文学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学创造的客体▲▲(98简答:文学客体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99 简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模仿说比较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04、05简答:创作的更加自由性等)
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        信息储备
二、艺术发现▲(00简答:何谓艺术发现?心理特征?)
三、创造动机▲(00名词解释:创作动机)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机心理机制(00简答:情感;01名词解释:灵感;03
简答:灵感的特征及产生原因;06简答:直觉的作用)
二、构思方式▲▲▲(98、99名词解释:陌生化)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原则
   第一节:艺术真实和艺术概括▲▲(02简答:何谓“诗意的真实”)
   第二节: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01名词解释:艺术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06

    帖子

    2412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1
    威望
    50
    K币
    2362 元
    注册时间
    2008-8-13
    沙发
    发表于 2009-3-28 01:49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4539

    帖子

    8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8Rank: 8

    精华
    28
    威望
    41762
    K币
    39760 元
    注册时间
    2008-7-7

    考研论坛2010年上半年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09-4-28 14: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注意:1.请勿重复发帖!
                 2.回帖是一种美德,但谢绝恶意灌水!
                 3.请发帖前注意查看置顶的帖子,善于使用论坛搜索功能!


    好好走,在有生的日子里!
    坚持到底,相信柳暗花明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11 06:55 , Processed in 0.04916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