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75528|回复: 2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小小熊版文史要点500条

[复制链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诗歌——一种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凝练而丰富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要求分行排列的文体。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文学体裁。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有韵诗和无韵诗等。

2、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一种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歌都属于古体诗。它的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五言、六、七和杂言体,以五古七古居多。

3、        律诗——近体诗一种。格律严密。源于南朝,盛于盛唐。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其中六言比较少见。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上下句平仄相对。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4、        绝句——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有五言、七言两种,源于魏晋南北朝的歌谣。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间的意念和感受,广为使用,创作最繁荣。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龄和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以外,还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此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5、        韵文——泛指用韵的文体,同散文相对。如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

6、        散文——古代区别于韵文、骈文的一种文体,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称散文。今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之外的文学作品。

7、        先秦散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包括论说文和说明文。甲骨卜辞和铭**是雏形。《尚书》是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春秋》。《国语》《战国策》。战国时分成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影响。

8、        文笔——1、泛指文章、文辞。如东汉王充《论衡•超奇》里,以文章为文笔。后来又称文章的写作技巧为“文笔”。2、六朝人区分文体为文、笔。把无韵的文章称为“笔”,有韵的作品称为‘文’。后人论文也有区分文、笔的,如清代阮元主张有韵偶者为文,无韵散行为笔。

9、        语录体——是一种古代诸子散文文体,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和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和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简明深刻,语约意丰,有许多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流传后世。

10、骈文(四六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骈俪文。它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讲究平仄、韵律和谐。重视用典和藻饰。总的来说重视形式技巧而忽视了内容表达。唐以后,骈文形式完善,宋代一般称四六文。

11、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与诸子散文相比,更注重具体的实际政策方针,而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讨论政治原则;既继承了战国散文纵横驰骋的气势,又具有战国散文所缺少的事饬谨严的风貌;更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身在其中的热情。例如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和晁错的《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晁错的政论文比贾谊的文章更细密严谨,切合实际,文采和情感则稍逊。

1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律师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又分为律师、绝句、排律三种。

13、乐府——汉代诗歌一种,乐府为汉朝掌管音乐的官府,搜集整理民乐俗曲,故名。两汉乐府体裁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自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浓厚,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怨歌行》

14、汉赋——汉代文体。直接受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影响,是汉代主要文学样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内容有五类:城市宫殿类,游猎类,记行类,述志类,咏物类。汉赋思想性一般不高,艺术上呆板,形式主义严重,但客观上反映了汉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贵族的审美,具有一定认识价值,对于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5、词——中国古代的长短句歌词。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时期。词以宋称,体现宋词的重要地位。词兴起于唐代,盛于宋。主要作家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由唐入宋的过渡;多风格的繁荣局面;蜕变。到南宋时,宋词与民间抒情小调,蜕变为曲,为元曲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代,词在写实、抒情方面还存在局限,但有特殊的艺术个性,宋代艺术家在这一领域尽展其才。

16、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

17、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期,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包括散曲和杂剧。

18、散曲——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散曲分为散套、小令两种。在语言方面,口语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19、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20、笔记(宋代笔记文)——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属野史。起始于魏晋,可分为鬼怪神仙、历史琐闻和考据辩证类。《搜神记》。考据辩证类居多,宋《梦溪笔谈》清《日知录》。笔记所载,多琐碎,但较官修史书生动,其中很多为正史所不载。

21、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译本为“大品”。后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晚明小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松散、文笔轻松且有情趣。晚明小品在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小品文极盛一时,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是最早刊登小品文的杂志。此后的“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们或夹叙夹议地讲道理,或生动精炼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具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 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科学小品、历史小品等。

22、诸宫调——宋金元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所以称为“诸宫调”。它是由说唱、歌舞到戏剧的演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23、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等有密切的关联。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语用和发展规律等问题,以及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24、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由社会因素而引发的语言变异、变体等语言现象进行社会研究的一门新兴边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25、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规范化的语言不会妨害语言的发展,不会束缚个人的语言风格,同时推广标准汉语不杜绝或者禁绝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26、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闽、粤、客家、闽南方言等,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是 北方方言

27、行话——1、各行业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如“图纸”、“会诊”等。指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和制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寡人”等。

28、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或补充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通俗化,是指现在汉语要少用文言词语和 的语言,提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正确的方言 和外来语。 口语化,则是强调现代汉语的语言交际功能,方便交流。

29、口语和书面语——同一语言的两种既紧密联系又明显区别、相互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形式。口语也叫“口头语”,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是人类用用最广、最早的语言形式。书面语也叫“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

30、术语——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1、缩略语——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谈话或写作中使用,以省时省力,在具体运用时要特别注意规范。

32、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构成,概括出六种造字方法,称为“六书”,它们是 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和假借。

33、四声(古今义)——古四声为“平、上、去、入”,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4、外来语——也叫“借词”或“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也即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里吸收过来的词,或音译为汉语语音形式、或意译为汉语语音形式,或音译意译兼而有之。

35、成语——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从形式上来说,绝大多数成语是四字的,结构定型,一般不能随意换字或移动语序。从意义上来说,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信息丰富。是熟语的一种(熟语是语言中起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

36、谚语——谚语是一种大众口头流传的、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也称俗语。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的结构长短不一,但大多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单句的形式,有的是复句的形式,所以,谚语一般可以单独成句。在意义方面,谚语表达的多是经验之谈,含义深刻,对人有劝戒和警示作用,且通俗易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熟语的一种。

37、词类——汉语的词首先根据是否能作句子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另外还有两类无法归入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词类:拟声词和叹词。

38、实词和虚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八类。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39、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指出“谁”或“什么”。主语一般用在谓语前面,表示已知的确切的事物。

40、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41、宾语——述语由动词性成分充当,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宾语是述语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

42、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43、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44、补语——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45、句子和句子形式——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由词或词组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且具有特定语调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形式是将语调去掉之后对句子进行句法结构分析的结果。

46、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研究修辞的语言学分支就是修辞学。

47、消极修辞——两大修辞手法之一,又称一般修辞。消极修辞是遵守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采用平实记叙的表达方式,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侧重于理解,适应题旨。

48、积极修辞——两大修辞手法之一,又称特殊修辞。积极修辞是不受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的限制,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生动形象为目的,侧重于情感,迎合情境,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的动人力量。

49、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比喻又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强喻、反喻、博喻等。

50、比拟——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就叫比拟。

51、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这叫夸张。

52、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

53、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言的实际应用主要是进行交际对话,就是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明确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语用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语言学。

54、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到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包括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等。语境在语用学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用学就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

55、元音和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发音时各部分发音器官都保持均衡紧张,气流在口腔内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56、本字——一是表本义的字,同借字相对。二是指“初文”,文字学上指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独体字居多。

57、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58、声符和意符——声符也叫“音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形符也叫“义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声符和意符原来本身都是独立的字。

59、语言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60、语言三化——口语化、规范化、通俗化

61、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产生基础是远古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如《山海经》等。

62、《尚书》——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是上古,“书”是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为“上古的史书”。又称《书》。内容是记载商、周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63、先秦寓言——是指先秦文学中一些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说明一定道理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多为哲理寓言,有法家寓言和道家寓言之分。高度文学性,所以逐渐流传。《孟子》、《庄子》、《韩非子》中都有。具有比喻性质,但在当时尚未形成独立文体。

6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三百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五百多年复杂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雅颂是朝廷和宗庙的乐歌,大多出于贵族之手。《国风》160篇诗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65、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在《大雅》中使用较多;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但这种事物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66、古谣谚——中国辑录古代民谣和言语的专书。清杜文澜辑。保存上古至明代的谣谚。由各地区各时代劳动者和少数民族的作品和古代王臣、文人、僧道的创作。主要以农事、气象、风土等为主,有些直接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带有讽刺或赞美。 (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先秦诗歌除《诗经》、《楚辞》以及“逸诗”外,还有些歌谣谚语,它们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

6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共242年的故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该书语言简练,记事有严格的倾向性,书中记录的日蚀、地震资料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最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笔法。现存《春秋》分别载于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后两部书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思想史之重要资料。

68、《左传》——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编年体。传为鲁人左丘明作。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左传》在文学性方面比《春秋》有很大增强,出现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左传》擅长叙写战争,应对辞令,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69、《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录西周、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以记载议论为主,但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思想比较驳杂,重在纪实,比《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有所发展和提高。

70、《战国策》——国别体史料汇编,刘向整理。记述战国谋士游说或辩论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文思开阔,寓意深刻。其主要艺术特色是:1、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2、文笔多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3、说理论辨,言辞犀利精辟。4、善用比喻,、夸张、寓言等多样化修辞手段,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

7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语言集,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所作的。《论语》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其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发人深省,历来为士人诵习,文学影响极为深远。
72、《墨子》——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墨家经典著作。《兼爱》《非功》为主要篇目。《墨子》散文虽然保留对话形式,但基本上以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作者已自觉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又常用设问、比喻、设难之法,使论述得以深入;还多用比喻,以求文意通晓。

73、《孟子》——孟子及其门人的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孟子主张“仁政”、“性善”,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捍卫者自居,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孟子》基本为对话体,文章以善辨著称。文字明白易懂,寓意深刻,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74、《庄子》——庄子及其后学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作者庄周,宋国人。《庄子》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其文章大量运用寓言阐述道义,自觉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词汇丰富,富于抒情意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75、《荀子》——荀况的著作集,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用于概括。他的文章长于说理和辩驳,经常运用对偶和比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76、《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作者韩非,韩国贵族,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从主张变革、反对复古的历史观出发,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他的说理散文风格独特,思想犀利,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77、《吕氏春秋》——吕不韦集中门客所著之书,出于众手。各记所闻,以儒家为主,兼及各家。全书体例一致,结构完整,组织严密,语言生动。运用寓言和比喻。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内容丰富,含有深刻的哲理,形象新明,文学色彩浓郁。

78、楚辞——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成为专称,指以战国对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是一种韵文形式。这种诗体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而来,又是南北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想象丰富、风格瑰丽,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基础。由于《离骚》为代表作,故又名骚或骚体。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离骚》《九歌》《九章》。

79、《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

80、《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术原著,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

81、国学——“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小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学 ,主要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子音)、训诂(释义)

82、《古诗十九首》——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内容多为中下层文人的漂泊之苦和相思之情,表达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团聚的愿望。真实记录了失意文人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总的来说比较单薄,没有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疾苦,但艺术成就突出。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83、《孔雀东南飞》——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创作于东汉,描写劳动人民对封建礼教进行最后抗争,歌颂了至死不渝的爱情。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不衰。其民歌色彩浓郁,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明代王世贞称它为“长诗之圣”,对后代影响深远。

84、秦汉散文——秦朝留下来的散文很少,主要有《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两汉散文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
85、贾谊——西汉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思想博采异说,而折诸儒家。主要社会政治主张反映在《治安策》《过秦论》,分析透彻,文笔犀利流畅。

86、晁错——西汉政论家,看到匈奴侵扰严重、商人兼并农民土地等问题,先后上书主张加强边防,重农抑商,与民休息。《论贵粟疏》《晁错三十一篇》,议论犀利,分析深刻。

87、《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该书记事起于黄帝,终于武帝。取材丰富,材料选择谨慎,堪称第一步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通史。开辟的纪传体对后来史书影响深远。文字生动精炼,写人叙事形象鲜明,对后来的散文和传记文学影响深刻。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第一次以人为本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认识到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才是人的历史活动的潜在动机;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

88、王充和《论衡》——东汉唯物思想家。哲学上认为物质性的“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说;伦理上主张道德起源于人类物质生活进步;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较全面的阐述了逻辑论证问题。无神论著作《论衡》,总结前人基础,建立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强调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在文学上强调真实。该书评述了东汉以前各种学说,有一定价值。

89、班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博学,一生致力于史学,他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缺憾,乃“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65篇,为其子班固后来撰写汉书奠定了基础。

90、班固——东汉史学家、辞赋家,著有《汉书》、《两都赋》等。《两都赋》体制宏大,写法上铺张扬厉,完全模仿司马相如、杨雄之作,是西汉大赋的继续。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都受他的影响。

91、《汉书》——中国纪传体西汉断代史,首创断代史,对后来影响大。首次创立《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反映当时官职制度和变迁。其中的志最为人重视,系统记载法律制度等的沿革。还有中国现存最早书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研究西汉的重要典籍。

92、司马相如——东汉辞赋家,字长卿,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子虚》、《上林》二赋,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在汉赋的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以华丽的词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问回答的形式,大肆铺陈宫苑的壮丽和帝王生活的豪华,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特点,从而确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

93、东方朔——汉武帝时赋作家,他的《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虽未以赋名,却是两篇散体赋,对以后述志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94、桓宽《盐铁论》——西汉后期政论文集。西汉宣帝时,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不仅保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史料,也具体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形式上,《盐铁论》是汉赋主问客答形式的改造和变化,有创新意义。文章结构严密,语言质朴,并常以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比喻增强其论点的说服力。

95、枚乘与《七发》——西汉辞赋家。字叔。枚乘的《七发》是赋体散文,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客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而文中的“吴客”显然是枚乘自己的化身。。《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大赋的体制。它通篇是散文,偶然杂有楚辞式的诗句,且用设问的形式构成章句,结构宏阔,辞藻富丽,从汉初的所谓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96、嵇康和《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博学,擅长诗文音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代表作,对虚伪的儒家法礼制度以及礼法之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美学哲学著作,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认为音乐属于客观事物,哀乐属于内心情感,与音乐无关。

97、李康《运命论》——三国魏文学家。《运命论》探讨国家命运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穷达首个人的“命”与时代的“时”摆布,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

98、陈寿《三国志》——西晋史学家。分《蜀书》《魏书》《吴书》,纪传体。其文笔和史学备受推崇,《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史记》并称“前四史”。

99、杜预《左传集解》——西晋文学家、军事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曾撰《善文》50卷,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

100、鲁褒《钱神论》——西晋文学家。《钱神论》是词赋问难之体,论钱之妙如神。语带谐谑,恣肆酣畅,精彩之处颇多。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22:29 编辑 ]

※ 编辑:lizhicuc 于2009-5-21 00:54 编辑本文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1 | 只看该作者
    101、陶渊明《归去来》《桃花源记》——晋宋时期文学家。渴望进取,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儒道思想矛盾,时隐时退。后期毅然辞官隐居,后期诗歌成就很高。有饮酒、田园、咏怀三类。《归去来》是陶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宣言,描写了他隐退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生动自然,引人入胜。《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曲折反映了随现实的不满,对现存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102、郦道元《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著名地理著作、散文。集6世纪以前中国地理学大成,又是山水散文佳作。行文以散体为主,对后世山水散文有巨大影响。

    103、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佛教著作,东魏杨衒之撰,记述了当时洛阳佛寺兴衰,提供了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104、曹丕《典论.论文》——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爱好文学,有成就。《典》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评论了建安七子在文学才力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文学社会地位,推动了文学的繁荣,是中国文学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标志。

    105、陆机《文赋》——西晋文学家、书法家。《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专著。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对于构思中的想象和灵感等方面的问题,有许多精辟见解。

    106、挚虞《文章流别论》——西晋文学评论家。所著《文章流别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为中国文章总集之始。其中既有关于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的专论,也有文章的作用和文章评价。对南朝文学理论有着重大的影响。

    107、葛洪《抱朴子》——晋代道士,医学家。《抱朴子》有仙道学说,兼收诸子学说,还记载了很多炼丹之法,是魏晋时期道教丹鼎派集大成之作,也是化学冶炼的著作。

    108、刘勰《文心雕龙》——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继承发挥了儒家的文学思想,认为儒家经典是一切文体的本源;初步建立了文学史观念;分析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从创作的各个环节总结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初步建立文学批评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奠基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著作。

    109、萧统《文选》——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南朝梁太子萧统编选。有诗歌、词赋、杂文三类。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著作的区分。

    110、汉魏六朝小说——中国小说萌芽。小说的概念最早见于刘歆《七略》。分志人志怪两种,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特别是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有着直接重要影响。

    111、《搜神记》——志怪小说代表作。东晋干宝编撰,多为灵异怪事或民间传说。情节简单,设想奇幻,富浪漫色彩,暴露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反抗者的斗争。

    112、《世说新语》——志人小说代表作。南朝宋刘义庆撰,记述南北朝时期人物的遗闻轶事,文字质朴,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很大。

    113、建安文学——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年代及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被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坛以曹操父子(曹植、曹丕)三人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 玚 、刘帧)为代表。他们的诗歌高扬政治理想、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的短暂、渴望建功立业,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劲有力,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114、竹林七贤——指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西晋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竹林七贤不仅在思想上有见地,在文学上有也颇有盛名,且个个是好酒之人。也称“竹林名士”。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115、阮籍《大人先生传》——三国时期魏国思想家阮籍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文章,是一篇有价值的散文。托名大人先生,阐发其“胸怀丰趣”。 文章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制是社会出现祸乱的根源,“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主张无君,向往没有君臣之制的自然无为社会,宣传了“不以物为累”的消极人生观。

    116、范晔《后汉书》——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以文采著称于世。

    117、木兰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当中。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其作者不详。一向被认为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118、古文运动——唐宋时期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代表有“唐宋八大家”,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硕的成果。始于韩愈,提倡继承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提倡“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文以明道”,目的在于复兴儒学。还承认个人情感在散文中表现的合理性,反对骈文刻意模仿,内容空虚。宋代进一步开创了平易流畅、骈散结合的古文新体,并为后代所遵循直到被白话所替代。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推倒骈文的绝对统治,恢复散文自由抒写,对实用散文和艺术散文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强调道对文的支配性,从而取消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这在文学观念上是重大倒退,进而导致了作家个性收敛,对文学的发展加上了沉重的束缚。

    119、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倡导者和领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文章,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复兴儒道;强调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文以载道;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不平则鸣”的观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散文和诗歌创作实践中成就卓著,《师说》《南山诗》《昌黎先生集》。散文气势充沛,诗歌奇特雄伟。

    120、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的严谨性,强调作家道德修养,推崇先秦两汉文章。在诗歌方面的主张也代表了进步倾向。论说文、山水游记等散文成就很大《捕蛇者说》《永州八记》,诗歌《梦归赋》,文集《河东先生集》

    121、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122、古文——以文言写作的散体文,唐韩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供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采用的散文,称之为古文,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123、时文——流行于一个时期的文体。唐代指科举考试采用的律赋,北宋时指骈俪文,明清指八股文。古文运动时与古文相对而言,律赋骈偶化、声韵化,对偶工整。

    124、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因晚唐小说集《传奇》而得名。内容多述奇闻轶事,标志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与汉魏六朝小说相比,内容更多记载人间世态,反映社会生活。篇幅加长,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多为散体,多四字句,句法整体,沿袭六朝志怪小说传统。经历了前、中、后三个发展阶段。《南柯太守传》《莺莺传》《柳毅传》等。影响深远,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

    125、《唐宋传奇集》——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编。收录脍炙人口的名篇。

    126、敦煌歌辞——唐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大多为唐五代时期所作。符合乐理原则,能演奏和歌唱,歌词大都源自民间,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感情。有征战、爱情和妇女生活内容。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

    127、敦煌变文——唐代俗讲文学底本,说唱文学体裁,因变文在敦煌千佛洞发现而得名。主要是散韵并陈,说唱相间的体制。内容有佛教故事,历史故事或当代故事。《伍子胥变文》、《降魔变文》。以变文为代表的唐代通俗文学,是后世话本、词话、弹词、戏曲的先驱。变文实质上是通俗叙事文学,说唱相间为主要艺术特征,是戏曲和通俗小说的重要渊源之一。

    128、敦煌变文集——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敦煌变文集》共8卷﹐按故事内容分类编排。1至3卷为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或对话体的歷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舜子变》﹑《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王昭君变文》等﹔4至6卷为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如《降魔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第 7卷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等﹔第 8卷为《搜神记》﹑《孝子传》。全书取材广泛﹐辑录甚丰﹐7﹑8两卷实已超出变文范围﹐是研究敦煌变文和通俗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129、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130、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著名诗人,号称“诗圣”。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131、刘禹锡和《竹枝词》——字梦得,中唐时代杰出诗人。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132、白居易与《新乐府》——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33、温庭筠词——本名岐,字飞卿,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134、李煜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文学家,世称李后主。诗文俱佳,尤精于词。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135、魏征二疏——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在文化事业上颇有贡献。曾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他的散文开始由骈体向散体转变,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是此年四月所上论时政之第二疏。此疏之核心内容为规劝唐太宗“十思”。规劝唐太宗“十思”,即认为唐太宗“失思”。

    136、李华《吊古战场文》——唐代散文家,擅长古文,和萧颖士齐名,同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论文主张“尊经”、“载道”,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所作《吊古战场文》,描写战争残酷景象,表达人民的和平愿望,情挚语哀,惨恻动人,颇为后人传诵。

    137、初唐四杰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载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38、孙樵《读开元杂报》——字可之,唐代散文家。孙樵曾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家。他是晚唐坚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一位代表作家。有《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他的文章好奇尚怪,语言深奥,如《书何易于》、《书田将军边事》、《书褒城驿壁》等,大都反映了唐朝政治和社会现实,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讲究构思,注重词采,风格奇崛。《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新闻报道的记载,其中并附有作者的政治评论。

    139、杜牧《阿房宫赋》——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凭借此文中了进士。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阿房宫赋》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有积极的意义。语言骈散相间,用韵灵活,富于音乐性。此赋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议论化倾向,
    140、段成式《酉阳杂俎》——段成式,唐代小说家、骈文家。字柯古。《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介绍了许多唐代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为后来社会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史料。鲁迅先生称此书:"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至以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独创之作。"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

    141、皮日休《皮子文薮》——皮日休,字逸少,唐代诗人、散文家。小品文善为寓言和短论,诗与陆龟蒙齐名,工于五言,诗风质朴,气势刚健。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142、罗隐《谗书》——罗隐,唐代文学家。诗文俱佳,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笔下多讽刺时政、关注民情之作。《谗书》收入的小品**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罗隐自称意在“警当世而戒将来”。其文嬉笑怒骂,涉笔成趣,语言明快犀利,富于艺术性。

    143、 婉约派——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144、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145、柳永词——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北宋著名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146、李清照词——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147、辛弃疾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的独特风格。

    148、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继承汉与古文运动精神,提出以文明道,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从实际出发提出平时的散文理论,自己的创作成就也很高,尤以散文最著名。《醉翁亭记》《归田录》《笔说》《试笔》开宋代笔记文创作先河。赋和诗歌也有特色。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

    149、苏轼——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对文学创作倾毕生精力,重视文学社会功能,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生活感受,敢于革新独创,在诗、词、散文方面都取得独到成就。《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石钟山记》。

    150、苏洵——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文章多为军事和政论,《衡论》《六国论》,论点鲜明,论据有利,语言犀利,抒情散文不多。

    152、苏辙——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擅长政论和史论,《六国论》《三国论》,以古鉴今,针砭时弊。赋也相当出色《墨竹赋》,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153、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倡导者。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文章以论说见长,也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154、曾巩——北宋散文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

    155、陈亮——陈亮,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著有《酌古论》,才气超逸。其哲学论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作文章,说理透辟,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传世。

    156、白朴——白朴,原名恒,字太素,号兰谷。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57、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晚号“东篱”,有“曲状元”之誉。 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158、王实甫——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杂剧完整地保留下来的仅有13种。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和《丽春园》、《芙蓉亭》等。《西厢记》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出色的喜剧,被称为杂居之冠。《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

    159、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是元代科举制度废除后,知识分子走向民间与艺人结合的典范。《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场面生动,文辞质朴。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

    160、三国志平话——宋元讲史话本代表作之一。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蹟多本民间传说﹐如庞统变狗﹐诸葛亮是庄农出身﹐刘备在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把头颅拿去招安﹐虽非事实﹐然为人民所乐道﹐表现了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某种愿望。全书以诗作结﹐说“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天下最後还是属於姓刘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封建正统思想。

    161、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

    162、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163、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朝和清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股”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164、刘基——刘基,字伯温。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元末所著诗文大都收入《覆甌集》。刘基是一位儒者,他的诗文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儒学中积极的因素,表现出对于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怀和个人追求事功的愿望。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如《卖柑者言》等。

    165、王世贞——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诗文名于世,后七子之一。鉴于台阁体文风不振,他提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所作诗文,也多为复古模拟之作,但往往失于藻饰。晚年深有所悟,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诗文以恬淡为宗。又好史学,以史才自许。著有《艺苑卮言》。

    166、徐霞客游记——明代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徐弘祖的旅游日记,共20卷。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167、汤显祖《牡丹亭》——汤显祖,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民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168、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最先从“民主”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明夷”本为卦名,是光明消失,黑暗来临的情况。这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也是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希盼。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169、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70、魏禧——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炼,叙事如绘。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

    171、唐宋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既推崇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曾。主张文从字顺,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唐宋派指出复古派的要害在于缺乏自己的思想灵魂,但是始终未能根本改变文坛局面。清桐城派继承了传统。

    172、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袁中道,袁宗道,袁宏道。因籍贯为湖广公安,故名。给复古派有力的打击。他们反对抄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建功,但是他们在现实中消极避世,创作题材不够宽广,因而实践未能与理论同一高度。

    173、《三国演义》——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基础上撰写。以三国时期历史为基本内容,着重描写魏蜀吴三国纷争和兴衰。对封建社会历史面貌和统治阶级本质特征描绘细致。擅长战争描写。包含了封建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艺术成就很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代表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174、《水浒传》——明代章回体长篇小说,施耐庵著。在民间传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基础上加工而成。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茅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场面宏伟壮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剥削和压迫,肯定和歌颂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但是“招安”也显示出其阶级思想局限性。人物形象塑造生动,情节紧张,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富于表现力。

    175、《西游记》——明代章回体长篇神话小说。吴承恩作。以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史实为依据,通过加工神化,描写孙悟空保护师傅唐僧历尽艰险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神话形式歌颂正义和勇敢,鞭挞黑恶势力,曲折的反映出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情节生动奇幻,人物语言具有鲜明个性。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

    176、《封神演义》——明代长篇小说。作者许仲琳或陆西星,以宋元话本和民间传说为基础。通过描写周武王伐纣灭商,肯定文王、武王的仁政,鞭挞商纣王的荒淫残暴,表现了作者主张仁政反对暴君的思想,说明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托古讽今,反映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宿命论和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想象丰富,艺术形象生动,但人物缺乏个性,情节雷同荒唐。
    177、《金瓶梅》——明代长篇小说,兰陵笑笑生。借《水浒》武松杀嫂为引子,通过对封建市侩西门庆的罪恶生活的描述,暴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具有深刻认识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主流。之前的小说多为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的家庭和人物为题材,使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逐渐成熟,为《红楼梦》的出现作了铺垫。缺乏鲜明的爱憎分明感情和严肃的批判态度,大量色情描写,有宿命论和虚无观念。

    178、三言二拍——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编纂的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恒言》。白话拟话本小说集。冯博学多才,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多取材于古往今来的奇闻轶事,有劝惩之意。部分作品反映明代商品经济和发展和市民意识的形成,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暴露统治者的荒淫,但消极迷信成分较大,继三言后最有影响的白话小说集。但不及三言 。

    179、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文体特点:分回标目,段落整齐,收尾完具。一般用工整偶句做回目,概括基本内容。篇幅较长。明清近代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的形式。
    180、拟话本——明代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模拟话本形式写作的通俗文学。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181、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特点是:比起话本来,它们的篇幅大大加长了,主题思想比较集中,情节更为曲折,尤其在人情世态的描绘上比话本丰富,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划更细腻丰富。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一般不如话本的直接尖锐,语言上文言成分增多,没有话本鲜明生动。

    182、李贽和评点学说的内容——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反对礼教、抨击道学,有唯物主义倾向,反权威和偶像崇拜,要求尊重个性和个人权利;对物质生产相当重视,对人欲表示充分肯定,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
    183、评点为古代文学评论的一种形式。《世说评语》为小说评点发端。李贽关于《水浒》的评点有广泛影响,词后评点广泛流行。
    184、张岱和小品文——晚明散文家,沿袭共安派。作品题材广阔,涉及山水景物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小品文是散文品种之一。书写自有,篇幅简短,文字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多种功能。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杂记随笔。
    185、全祖望——清代学者、文学家。全祖望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勤奋攻读,博通经史,为清代浙东史学名家。全祖望写了不少传记散文。碑铭如《忠介钱公第二碑铭》、《二曲先生窆石文》、《亭林先生神道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铭》、《厉樊榭墓碣铭》等,是记叙清代重要人物和学术文艺的重要文章。但全祖望某些持论也有偏激之处。全祖望的诗歌多注意评骘人物,表彰忠义,但嫌议论过多,笔较质直。

    186、洪昇《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187、孔尚任《桃花扇》——《桃花扇》是一部历史剧,作者以数十年的工夫探求历史的真实性,达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的程度,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历史舞台的一部“信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桃花扇》的重要主题,作者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188、毛宗岗——清代文学批评家。对《三国演义》进行删改,取代旧本广为流行。情节上变动很大,尊刘抑曹的观念和天命思想加强,表现技巧,文字修饰也有提高。

    189、王夫之——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在哲学方面,认为气是宇宙本原,气有聚散,但无生灭,是永恒无限的实种方法即格物和致知是互相补充的,不能互相偏废。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强调行的主导作用,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他还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

    190、叶燮—— 清代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因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叶燮的诗论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以及辩证法思想,他实际上试图把文学创作建立在反映论的基础上,并试图解决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问题。他的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清代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91、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目录学家,中国方志学的创立者。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幷称史学理论名著。所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学术趋向。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流弊。其学说至清末始爲人重视。

    192、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方苞创。主要由刘大櫆和姚鼐,因都是桐城人,故名。以义法为中心,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强调“义理,考证,文章”合一。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文风简明清晰。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在清代文坛影响极大,对矫正文风起了一定作用。
    193、阳湖派——清代乾嘉年间散文流派。代表人李兆洛、张惠言等,因籍贯得名。接受桐城派主张,致力唐宋古文,又提出文章要取骈散二者之长,兼学诸子百家,主张不像桐城派那样拘谨狭隘,与桐城派互有短长。
    194、曹雪芹和《红楼梦》——清代小说家。清代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水平。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封建家族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道德、文化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奴婢形象,展示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典型环境,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还歌颂了贵族青年的叛逆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艺术成就辉煌,博大精深。
    195、《儒林外史》——吴敬梓。小说。写明代生活,展示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为中心,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讽刺封建官吏的昏庸和封建地主豪绅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腐朽。人民在这种社会秩序下灵魂被扭曲。
    196、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清代文学家。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广泛,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迫害和人民的反抗;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反对封建礼教,歌颂真挚爱情和婚姻,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是历史传奇和传记的结合。
    197、《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作者李汝珍。描写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和其中一人之女寻父的故事,记叙了多国风光风俗,容量庞大,结构独特,颂扬了女性的聪明才智,肯定女子社会作用。描绘出一个官民平等的理想社会,揭露不学无术的虚伪,手法多样化,但小说人物刻画较差。
    198、《东周列国志》——明清时期小说。余邵鱼著,冯梦龙改编,描写春秋战国列国故事,把分散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融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批判昏君暴君,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歌颂名君名臣,每一故事独立成篇,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生动。也宣扬了封建伦理。

    199、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清代学者,文学家。博学多才,擅长考证训诂。总纂《四库全书》,著有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内容较多涉及世态,叙述简明质朴。
    200、金圣叹(金人瑞)——清代文学批评家,学问渊博。主要在小说戏剧点评上。将《离骚》《史记》《庄子》《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逐一评点,未完成。提高了小说、戏曲地位,见解精辟。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17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5 | 只看该作者
    201、李渔——清代戏曲家,小说家。创作大量戏曲小说。《里翁十种曲》。《闲情偶寄》在戏曲理论批评上的成就超越前人。
    202、王士祯——清代诗人。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偏重技巧和意境追求。《带经堂集》《香祖笔记》

    203、袁枚——清代诗人,评论家。与赵翼、蒋士铨为乾隆三大家。主张性灵说,抒写性灵。《随园诗话》《续诗品》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并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机巧等体会。

    204、龚自珍——在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成就以散文、诗、词著名。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他是清代第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

    205、魏源——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诗人,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他曾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50卷,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

    206、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却矢志不渝,坚信“滔滔江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

    207、曾国藩——晚清政治家、文学家,利用桐城派私立门户,创立湘乡古文派。对桐城派古文有继承发展。论学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讲究“经世济时”之道,纠正了桐城派脱离实际的文风,讲究修辞技巧,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曾文正公全集》
    208、湘乡派——近代古文散文流派。曾国藩为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桐城派”并且扩大了其影响。标榜“义理,考据,辞章”,并加入“经济”,内容更加面向社会现实。为文奇偶并用,舒展雄厚,多宣传封建道德,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工具。
    209、梁启超——近代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创《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倡导“诗界革命”,诗作很多,抒发变法失败的愤慨,有大量新体散文,为新民派代表人物,《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批判封建道德,宣传进取、自由,行文舒畅、感情充沛,形象。
    210、新民派——又称新文体或报章体。的散文体裁,是文言变白话的一种过渡文体。梁启超创。因在《新民丛报》倡导而得命。主张文章平易畅达,条理清晰,宣传改良和爱国,打破散文、时文、古文、韵文的界限,是中国传统文言文的一次解放。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29 19:14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5 | 只看该作者
    211、谴责小说——晚清小说一种,鲁迅将大量出现于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小说为谴责小说。题材广泛,大都表现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对封建最高统治报幻想,流露浓厚封建意识,辛亥革命后衰退。故事连缀成篇,缺乏中心,艺术成就不高。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212、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李伯元著,共五编60回。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触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213、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214、刘鹗《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写技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能用贴切的语言,出色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三、精巧的结构艺术。小说以游记的形式,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215、曾朴《孽海花》 ——《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同时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216、侠义公案小说——近代小说的一种,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固定格式的长篇小说,有《七侠五义》《小五义》《施公案》等,情节跌宕起伏,对封建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希望寄托于“清官”“侠士”,宣传封建统治阶级的威力,提倡忠君。

    217、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的第一次思想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时期,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输入中国,特别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为代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前后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观点为主,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其性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走上了新阶段,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为主,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此时已经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18、白话文学——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学,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作为正宗的文学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进一步涉及文学内容的变革。鲁迅也强调思想革新在建设白话文学中的重要性《狂人日记》《孔乙己》,经过倡导者们的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先白话诗歌,后散文和小品文),白话文学遂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

    219、乡土文学——泛指乡村生活为题材,有浓郁乡土文学气息和地方色彩的文学,特指中国20年代的一个文**流。主要作家彭家煌、许钦文。其创作是相连和乡愁的综合体,作品以故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当时农村落后萧条,封闭落后的现实,艺术上写实。鲁迅《故乡》《阿Q正传》,后来乡土文学一直有发展几十年。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29 19:16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6 | 只看该作者
    220、左翼文学——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运动。提倡阶级文学,要求文学为革命服务,宣传马克思主义。左联成立后进一步兴盛。鲁迅《故事新编》;矛盾《子夜》《林家铺子》,田汉、夏衍等。题材和主题上有很大创新,反映革命者的英勇、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觉醒和后来的抗日救国等。30年代的文学创作主流
    221、文艺大众化——20~30年代的文学运动,由于无产阶级文学兴起,革命作家开始注意新文学脱离群众中的问题,试图找到一条文艺和大众结合的道路,由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有了一定的实践,纠正了新文学欧化倾向。但有把文艺大众化理解成文艺形式大众化。
    222、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口号。30年代文艺界提出“国防文学”“国难文学”“民族自卫文学”。(见“大众文艺化,左联,鲁迅)
    223、《狂人日记》——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白话写成的小说,小说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表达出“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理想
    22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是整风运动的一个部分。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和创作的经验教训,指出文艺中心问题是“为群众的问题”,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大群众中去,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号召相应,出现了大量解放区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1、明确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问题,强调指出,实现工农兵方向的关键在于彻底转变立场,深入斗争实际,逐渐把立足点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2、明确地解决了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3、深刻阐明了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它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艺不是简单地抄袭生活,而是应该指导生活,促进生活,推动生活前进;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阐明了文艺和文学遗产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古今中外法”,后被总结概括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5明确地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它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人性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文化从属于政治,但反过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提出了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其要点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文艺批评有政治和艺术两个标准;必须进行文艺问题上两条战绩的斗争,既反对修正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有无历史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7、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着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错误思想和文学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了扼要分析,提出中肯批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意义:系统深刻地总结了“五四”以来我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第一次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问题,为我党制定了一条比较完整,切实可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路线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武装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是进行思想与路线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发行世界观,发行文艺的战斗纲领;在国际上对于世界的进步文艺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25、解放区文学——指自1931年我党在瑞金中央苏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到1949年建国前这个时期的文学。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的现代文学根据政治的领属关系,形成了三种形态:一是“解放区文学”,一是“国统区文学”,一是“沦陷区文学”。代表解放区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两部著名作品是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丁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都获过斯大林文学奖。

    226、上海“孤岛文学”——抗日战争时上海地区的抗日爱国文学运动。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处于包围中,犹如孤岛,故名。一些文艺工作者,纷纷转入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步文学活动中。整理出版《鲁迅全集》,创办《鲁迅风》《文艺新潮》《戏剧杂志》等期刊,写下大量杂文,戏剧以《夜上海》为代表。小说,报告文学和文艺理论发面也有大收获。鼓舞了上海的抗战士气,是抗战文艺的组成部分。

    227、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文化运动主力,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陆续还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写了很多杂文和论文,解剖“国民性”弱点。杂感集《热风》,论文集《坟》,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编订《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发起左联,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十字街头》《前哨》《译文》,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留下宝贵丰富的精神遗产。

    228、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文学团体,创办于1921年1月,创办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作为会刊,成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园地,反对文学作为消遣品和个人发泄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发表新文学作品,同时致力于外国文学的介绍,大力宣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文艺理论,这也是该社团许多作家信守的创作方法。
    229、创造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后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另一个文学社团,成立于1922年6月,主要成员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新思潮》等刊物。早期反封建文化,主张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后期与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30、太阳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阿英、孟超、夏衍等,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的共产党员。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一起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除理论宣传外,创作更注重现实的工农革命题材,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刊物有《太阳月刊》《时代文艺》等。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19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7 | 只看该作者
    231、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以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和其他进步作家为基础,发起人有鲁迅、夏衍、阳翰笙、郁达夫等人,左联成立是革命文学时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跨入一个新阶段。它重视理论批评,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组织过“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积极参加文艺界的论争,如与梁实秋的“人性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的论战;它组织领导作家的创作活动,培养了大批的文学新人,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如丁玲、张天翼、柔石,左翼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茅盾;缺点有:受党内“左”倾路线影响,组织上存在教条主义,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导致某些概念化、公式化作品的出现。《萌芽》《拓荒者》

    232、语丝社——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语丝》得名。没有机构。《语丝》以杂感、短平、随笔为主。反封建文化,抨击北洋军阀统治,主张革命文学,但内部思想各有不同。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新月社——现代文学社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推行新诗格律化,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推广国剧和西方诗歌戏剧。在新诗创作方面成绩突出。有《新月》,思想倾向上有一个逐渐右转直到与进步文艺运动相对抗的过程

    233、鸳鸯蝴蝶派——现代文学流派。发端于20年代上海。辛亥到五四时期全盛。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而得名。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驳杂。刊物有《礼拜六》。一般认为是一个病态消极的流派,但也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包笑天,张恨水,徐枕亚。

    234、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235、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236、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

    茅盾作品——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腐蚀》。《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霜叶红似二月花》。散文《白杨礼赞》。

    237、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38、闻一多——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239、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通讯散文《寄小读者》。译作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精品。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20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7 | 只看该作者
    240、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对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241、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完成的规模最宏大的作品,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包含着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留下了一座伟岸的纪念碑。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242、沈从文——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早期作品集《鸭子》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24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作家,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244、洪深——中国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1930加入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洪深一生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作品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时代特色鲜明 。如《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鸡鸣早看天》等。他还著有大量理论批评著作,介绍西方话剧知识。洪深的主要成就在舞台艺术方面。他30年间先后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 李秀成之死 》、《法西斯细菌》、等大小剧目约40个。他重视戏剧的社会效果,且富于创造性,为中国的话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45、欧阳予倩——中国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他早年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如《鸳鸯剑》、《潘金莲》、等,获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1937 年上海沦为孤岛后,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演出了《梁红玉》、《桃花扇》等京剧,抗战胜利后把京剧《 桃花扇 》 改编成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他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且话剧中含有戏曲精华,戏曲中蕴有话剧特色,为中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

    246、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247、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一些理论、思想问题,毛泽东作了剖析,并且提出文艺界开展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发表的《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48、《江格尔》——蒙古族大型英雄史诗,以英雄江格尔命名。全部虚构,浪漫主义。 249、《格斯尔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蒙古秘史》《格尔斯传》“蒙古古典文学大三高峰”,描写格尔斯降生人间为民除害。 250、《嘎达梅林》——蒙古族叙事长诗,依据嘎达梅林起义创作。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21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09 | 只看该作者
    251、《格萨尔王传》——藏族长篇英雄史诗。藏族人民集体创作,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 252、《阿凡提的故事》——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为主人公的维吾尔民间幽默故事的总称。 253、《阿诗玛》——彝族长篇叙事诗。刻画了彝族分支撒尼青年的可爱形象。 254、《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讲王子召树屯与孔雀神女的爱情故事。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21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10 | 只看该作者
    255、物语文学——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条被屏蔽了,自己查一下吧

    256、俳句——日本古典短诗,由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俳谐一语来源于中国,大致与滑稽同义。俳谐连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较多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雅淡,比和歌更为精炼,由于诗短,容易背诵和随时吟咏,日本从事业余创作的人很多,现代俳句也很发达。

    257、夏目漱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作家。少时喜欢汉诗文,后受西方文学影响较深,一生著有大量诽句和汉诗。但成就最大的是小说。长篇《我是猫》,中篇《哥儿》,短篇集《虞美人草》,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井上靖——战后日本作家,创作大量小说。获过芥川奖。报纸小说《涨潮》《化石》,历史小说《楼兰》《敦煌》《杨贵妃传》,随笔小说《我的母亲》《桃李记》。

    258、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普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作为诗人,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这些作品多半以爱情、自然、游乐为内容,带有模仿性质。但这时他已在吸收前人和当代诗歌的经验,逐步打破陈规,为他的诗歌创作建立了基础。1820-1824是普流放南俄的时期,也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全盛时期。他本人也承认受到拜伦的影响,《高加索的俘虏》等诗歌颂个性自由,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描绘了南俄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感情。《茨冈》是普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但人物性格同社会的关系比较明确,环境的描写合乎实际,因此已带有现实主义成分。1825年起,他走上了现实主义。后期长篇叙事诗多取材于历史,在《青铜骑士》指出,彼得大帝时代的专制制度在俄国的发展史上虽然起过促进作用,后来却变成了反对人民、阻挠进步的障碍。普最重要的诗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奥涅金对上流社会感到不满,但又是这一社会的产物。他远离人民,精神空虚,生活缺乏目的。批评家们指出,奥是“他所处的环境中的多余人”,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所谓多余的人的典型。作者认为奥涅金的怀疑和冷漠,理想主义的热情,都无补于当时的实际。女主人公塔吉雅娜才是普塑造的一个最为动人的形象,具有俄国人民的精神丰富、首选纯洁和坚忍克制等的特点。童话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有《上尉的女儿》,描写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普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文规范。别林斯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259、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诗人。一生受俄当局流放迫害,写下大量诗作和小说。纪念普希金之作《诗人之死》,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波罗金诺》,浪漫主义诗作《童僧》《恶魔》,作品揭露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讴歌俄罗斯壮丽山川和纯朴农村生活。

    260、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作家。《猎人笔记》是屠的成名之作,主题是农奴制下农民同地主的关系,在大自然景色的背景上,以深厚的人道主义,表现俄国农民的民族特征,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才华,描写他们在农奴制下贫困无权备受侮辱和压榨的情况,揭露地主的假仁慈和凶残本质。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屠的主要特点。创作的极盛期50-60年代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时期过渡到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转折点,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罗亭》多余的人典型)。为贵族阶级唱挽歌,屠的长篇《前夜》反映了50年代末俄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表明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已逐渐从贵族黑心入平民知识分子手中。《父与子》中,屠找到了“新人”,父与子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平民知识分子同贵族之间的矛盾。在农奴制改革后沙皇政府猖狂反攻时期,屠的思想发生危机,创作转入低潮。对社会斗争感到厌倦,企图遁入艺术和美的世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CN地》最直接最广泛地反映社会运动,他对革命民粹派的自我牺牲的激情表示敬意,但又怀疑他们的斗争目标和方法,赋予主人公涅兹达诺夫以哈姆雷特的特征。他忠于现实主义原则,有时甚至能超出贵族自由主义立场的局限。屠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笔下的主人公很多和祖国命运密切相关。他对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屠是真正的语文艺术家,对俄罗斯语文规范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忧郁的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的哀愁。他的创作技巧和心理分析艺术对西欧和斯堪的纳维亚作家颇有影响。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22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368

    帖子

    4267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38
    威望
    2753
    K币
    1514 元
    注册时间
    2006-9-19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1:11 | 只看该作者
    261、井上靖——日本作家。短篇小说《斗牛》写于1947年 ,1950年荣获芥川奖,这使他踏上了专业作家道路。大致可以分为报纸小说、历史小说和随笔小说3类。报纸小说是指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作品有《涨潮》、《冰壁》、《崖》、《化石》、《夜声》和《榉树》等。历史小说是指取材于历史的小说,包括国际历史小说和日本历史小说两部分。前者大部分是有关中国的,如《天平之甍》、《杨贵妃传》和《孔子》等,后者如《淀殿日记》和《后白河院》等。随笔小说是指以作者自身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作品有《孤猿》、《桃李记》和《我的母亲》等。生前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曾多次访华,是第一个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的日本人。

    德永直——日本小说家。1929年,取材于这次罢工的长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街》问世,轰动文坛,作者因而成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没有大阳的街》、《妻啊!安息吧》、《静静的群山》第一、二部(1949~1954),短篇小说《蛤蟆》、《熬煎》、《来到农村的文工队》(1950)、《锛儿头》(1950)等。

    262、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幼年去田庄度夏,也接触到农奴制度的实际,父亲因虐待农奴,被农奴殴打致死,此事给他留下强烈印象。1847,陀和别林斯基等人决裂,主要原因是文艺观上的分歧。他不能接受别关于文学的使命的主张,即文学应同专制农奴制度进行斗争并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理想,他认为这是“强加给文学的,有辱于它身份的使命”。先后9年的苦役和军营生活,对陀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丰富了生活知识, 积累了文学素材,同时,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思考也更趋于深刻,富于哲理;另一方面,流放生活使他远离俄国先进阶层,当时的他的癫痫又加重了精神上的抑郁。再加上1848革命失败,各国反动势力的猖獗,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的社会主义理想幻灭,更加强了他思想的危机,结果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渐趋反动。他摒弃社会主义信念,用宗教的精神来解释人民的理想,提倡逆来顺受,宣扬人人都有罪孽。1866《罪与罚》给作者带来了空前的声誉,小说以社会犯罪及由此而引起的道德后果为题,描绘了当时俄国可怕和社会贫困和社会生活的无出路状态,显示了金钱对于各类人物性格的毁灭性的影响。这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据正是俄国的这个末世社会。这个形象的积极意义在于揭露资产阶级所谓“强有力的个性”的反道德的本质,指明那种蔑视群众宣扬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理论的反动性和反民主的实质。但作者同时也企图用主人公的“超人”哲学的破产来证明任何以暴力消除邪恶的办法都不可行。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这种带有宗教偷色彩的主张,也正是作者所谓“正教观念”,表明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同革命民主主义者直接进行论争。陀一生命运多舛,城市各阶层人物在资本主义冲击下产生的众生相,在他的笔下都有独特的表现。他更多地是用一个艺术家、心理学家、道德家的眼光来观察社会生活,而较少象一个社会学家那样来分析现象。他擅长通过人物的自身感受,内心分析以及近乎乖张的行动所体现的时代气氛来造成别具一格的真实。他反对资产阶级的激情,揭露的倾向,深入描写人的心理的现实主义艺术,对许多进步作家起了良好作用,另一方面,他的消极思想,他创作中的非理性、直觉主义的成分,他的醉心于病态心理的描写,使他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
    263、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了罕有的广度。他以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托的艺术博大精深。首先,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历史的事实事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托的艺术力量是真实,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它总是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他还善于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斧凿痕迹。托的风格主要特点是朴素,它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托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巨大影响。法朗士、罗曼罗兰、德莱塞、萧伯纳、高尔斯华绥都受过他的熏陶。《安娜卡列尼娜》取材19世纪6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揭露了上层社会的罪恶和贵族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愿望。《复活》是长期艺术思想探求的总结。

    264、契诃夫——小说家、戏剧家。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乐和痛苦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信。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提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他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契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小说《黑衣教士》《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变色龙》《套中人》)

    265、高尔基——俄罗斯、苏联现实主义作家。积极投身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创作大量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描写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积极投身各项社会主义文化活动,并进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研究。他的作品很多流传到中国,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266、法捷耶夫——苏联作家,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投身无产阶级文学事业。《毁灭》给作者带来声誉,表现了革命意识和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对周围人们的影响。《青年近卫军》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267、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静静的顿河》以顿河地区和萨克社会剧变为题材,找重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经过。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场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的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被开垦的CN地》《一个人的遭遇》

    268、索尔仁尼琴——苏联作家。一生具有很大争议性,主要思想是反对苏联的集权统治,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作品多表现苏联集中营和监狱生活,揭露苏联对思想政治犯的迫害。《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病房》《古拉格群岛》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家。很多作品在国内遭禁但是得以在西方出版。

    269、歌德——18、19世纪德国诗人,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研究自然科学,并参加政治活动。他的抒怀诗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一生从未停止诗歌创作。有一部分是应景之作,并不给人以真挚感情的爱情诗,而且思想有一定保守和妥协性。但有更多的名篇,从青年时期热情的迸发到晚年对于事情深刻的观察与体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诗人。此外,他的诗歌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内容的不同运用和发展了从古希腊以来的各种诗体,发挥了德语的最大功能。《浮士德》悲剧是歌德最主要的代表作。既是歌德“巨大的自白”里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也可以是一部有首有尾的诗集。跟他的抒怀诗一样,这部悲剧里运用了欧洲所有的诗体,表达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歌的大部分文艺创作中都贯穿着一种有扩张、有突破、有限制、不断变化、永不停滞的辩证思想。这种思想是从歌的个人经历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形成的。从个人生活来看,歌要求个性解放,蔑视现实的庸俗社会,在有限中寻求无限。可是他诗人的气质有时又感到痛苦,要冲破限制。歌的荣誉主要建立在《少年》和《浮》第一部上,后期作品往往不被当时人们接受。他的诗歌影响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德语诗歌。


    [ 本帖最后由 努力的小小熊 于 2008-8-17 01:23 编辑 ]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请勿发站内短消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2 16:34 , Processed in 0.060295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7.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