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861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农业大学导师信息汇总及各院系简介

 关闭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了解导师的朋友可到这里查询:

动物科技学院

http://cast.cau.edu.cn/power/

动物医学院:
http://www.cau.edu.cn/dwyxy/faculty/

工学院:
http://coe.cau.edu.cn/xyjs/dsjj.htm

经济管理学院:
http://www.cau.edu.cn/cem/shizi.html

理学院:
http://202.112.170.141/teacher/default.asp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http://cab.cau.edu.cn/main/?go0=teacher&all=1

人文与发展学院:
http://cohd.cau.edu.cn/cohd/plus/teacher.php?tid=8#8

生物学院:
http://cbs.cau.edu.cn/szll2.asp?column_cat_id=43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http://spxy.cau.edu.cn/Teacher/index.html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http://www.cau.edu.cn/water/index.php?sort=1&id=szll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http://www.ciee.cn/xueyuan_gk/shizi_ll.php

资源与环境学院:
http://www.cau.edu.cn/zihuan/mslist.php


以下是各学院简介:


一、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成立于1993年,它的前身是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21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就设有畜牧学科;1923年,北京农业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其畜牧学科改为畜牧学系,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畜牧学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与辅仁大学农学系合并成立了北京农 业大学,北大、清华、华大三校的畜牧学系合并成为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1993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经农业部批准,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的基础 上,组建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1921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畜牧学科至今,先后有崔步瀛、张贽、汪国舆、吴仲贤、张仲葛、汤逸人、安民、吴常信、张沅等教授任系主任,1993年起由吴常信教授担任院长。
    学院本科教育设“动物科学”、“草业科学”等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草业科学和畜牧生物工程4个硕士专业,以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和草业科学3个博士专业;有畜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草业科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1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授和研究员3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2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导师40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专家4人。具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国家级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家禽测定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站——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动物遗传育种、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和草业科学3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还有5个部级研究中心——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和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有教学实验中心1个,校内实习基地10个,校外实习基地18个,其中。此外,2个国家一级学会秘书处(中国草学会和中国马业协会),10个二级学会秘书处(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动物数量遗传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养牛学分会、养猪学分会、动物繁殖学分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种子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挂靠本院。这些中心、实验室、野外站、实习基地和挂靠学术团体,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学院始终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05年,项目总经费额4394万元。  
    “十五”期间,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承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2多项;国家科技攻关等省、部重点项目2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13项,其它项目100多项。已经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登记动植物新品种3项,申请发明专利35项。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已派出学生和访问学者60多人,到10多个国家进行学习和合作研究。目前学院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的10多所大学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 本帖最后由 画船听雨 于 2008-7-19 15:10 编辑 ]

※ 编辑:画船听雨 于2009-2-21 21:15 编辑本文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47 | 只看该作者
    二、动物医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遵循“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艰”的指导思想,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己任,以高新科技为先导,以一流的师资为保障,以传统兽医学科为基础,朝着建设一流研究型兽医学院阔步前进。
    兽医学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03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排名全国第一名;二级学科有基础兽医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药理毒理学、病理学)、预防兽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学)、临床兽医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中兽医学),2001年基础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兽医生物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是2002年新增的研究生教育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1986年、199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家畜传染病学1993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动物医学院下设基础医学系、预防医学系、临床医学系和继续教育系,设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基础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含P3实验室)、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预防兽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动物研究所、教学动物医院,以及中国兽医杂志编辑部。

    学院现有全日制农学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兽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兽医生物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五个二级学科。研究生教育从过去单一的硕士、博士培养模式变为现在的普通硕士、普通博士、硕博连读、直博和提前攻博(5年)等培养方案。设有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础兽医学系
    基础兽医学系由动物病理学教研组、药理学与毒理学教研组及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组组成,是国家重点学科。
    动物病理学教研组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2名。在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30余人。开设有动物病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动物病理学进展、病理生理学实验技术、细胞超微结构及超微病理学、光镜及电镜细胞化学、比较病理学等课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禽重要疾病发病机理及病理诊断方法的研究,畜禽营养代谢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鸡腹水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蛋鸡J型淋巴白血病的研究,淡水鱼类疾病的病理学及环境公共卫生方面的研究等。主持国家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教材5部,出版专业书籍30余部,培养已毕业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80余名。
    药理学与毒理学教研组拥有博士生导师、教授2名,副教授3名,高级实验师2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兽药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及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细菌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环境毒理学等。其中“马杜霉素和阿维菌素等15种兽药在动物组织中残留的研究”项目获2001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研组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已指导博士、硕士毕业生35名。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挂靠本组。

    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组由解剖学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和生殖免疫学实验室等组成,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承担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生物学专业的动物形态学教学,开设有动物系统解剖学、动物局部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动物机能形态学、动物神经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动物胚胎学等课程。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4部,由陈耀星教授主讲的《动物系统解剖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和生殖免疫学,并在禽脑结构与功能、鸟类视觉形成机理、黏膜免疫的神经调控机制、哺乳动物子宫局部免疫调节等取得显著成果。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出版有《大熊猫解剖》、《北京鸭解剖》、《北京鸭脑定位图谱》等科研专著,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

    预防兽医学系
    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由从事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毒学和兽医寄生虫学五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人员组成,包括教授(博导)7人、副教授(硕导)5人、讲师4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6人,其中有12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拥有硕士学位,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研究队伍,预防兽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挂靠在寄生虫学教研组。

    在教学方面,设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免疫学、畜牧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进展、动物传染病学专题、高级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分子病毒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生物技术与应用、分子免疫学进展、家畜寄生虫学、高级寄生虫学、寄生虫学专题、免疫寄生虫学、寄生虫学实验技术等。其中家畜寄生虫学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猪、鸡、羊、牛、犬等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承担 863”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奖励。同时也注重与基层兽医站、养殖企业等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受到广泛好评。

    临床兽医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系成立于1993年,临床兽医学系集教学、科研与临床服务于一身,包括外科学教研组、内科学教研组、产科学教研组、中兽医学教研组和教学动物医院。从创立之初,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教研人员遵循临床系教授必须参与兽医临床实践的宗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此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的工作理念,系主任民主选举产生,日常事务由系主任和各组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共同处理。

    临床系以“科研、教学和临床三结合”作为发展的主要原则。兽医教学医院的长远目标是使其成为全国兽医临床研究中心并最终成为世界认可的兽医机构,为学生提供更高标准的教育。在过去的五年中,临床系提供150,000200,000元作为“兽医临床研究基金”推进临床研究,支持一些相关的科研项目,取得的结果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兽医眼科、泌尿系统外科、整形外科、骨折内固定、小动物麻醉、胸腔术、皮肤病学、 关节学、肿瘤学、真菌感染学、中草药方剂、针灸、恶性肿瘤学、马病学、奶牛病学、临床营养、小动物毒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临床兽医学系共有32位教师,其中有教授3名,高级兽医师4名,副教授10名和讲师6名。开设了30多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编写有4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出版了许多兽医临床相关的书籍。此外,许多教师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科研项目课题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床系为临床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了“马氏临床兽医学奖学金”。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中兽医学分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等学术团体挂靠于我系。
    临床兽医系网址:www.cauvet.com

    导师信息:
    http://www.cau.edu.cn/dwyxy/faculty/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三、工学院
    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本着优化学科院系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中国农业大学整合工学门类部分骨干学科专业群,于20027月由原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研究院三个单位组建成立了工学院。工学院以发展中国农业大学的工程学科、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任务,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将率先向研究型学院转变。


    学院下设农业工程系、车辆与交通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系、机电工程系、农业工程研究院、中日农机维修培训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工约16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48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在校学生23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人。


    工学院拥有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装备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5个博士点,以及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8
    个硕士点。其中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为部级重点学科。在三年一度的“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农业工程学科20032006年均排名第一。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两个本科生大类,共有8个专业、12个专业方向。


    “现化农业工程装备技术”是“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工程与信息化”是“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学校八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

        学院有优良的科研传统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一起抓,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科研和工程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第1号发明专利就诞生在这里;近年来,获得过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许多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和专项奖励等。学院在农业工程领域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也有所建树。目前,学院科研的主要方向有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农业工程装备、畜牧与饲料饲草工程、生物质资源转化加工与利用、机电一体化、车辆人机工程、检测与控制技术等,承担着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许多部门、地方或企业的委托研究项目,以及大量的研制开发和工程设计规划建设项目等,年度研究开发经费保持在千万元左右
    作为一个崭新的学院,工学院将继承学校一贯的优良传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时代的挑战,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办出特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导师情况:
    http://coe.cau.edu.cn/xyjs/dsjj.htm

    新建 ACDSee BMP 图像.jpg (56.82 KB, 下载次数: 47)

    新建 ACDSee BMP 图像.jpg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2 | 只看该作者
    四、经济管理学院
    五、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待补充……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3 | 只看该作者
    六、理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由原应用化学学院、工程基础科学部、信息学院的部分专业于2002年合并而成,下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应用力学四个系。学院拥有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国家化学理科基地)、农业部农药化学及使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职教师140人,教授30人,副教授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70%45岁以下教师约为77%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及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理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学工作:

    理学院为全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类本科生公共基础课47门,为本院开设专业课116门。2006年总标准学时为62834.5,是我校承担教学工作量最大的学院


    在教学工作中,学院特别强调两个并重与两个支撑,即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及专业课支撑公共课、科研支撑教学。同时学院强调高水平的教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目前所有教授、博士生导师均开设本科生课程。


    5年学院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及学校的各类教改项目26项,发表教改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科研工作:

    5年主持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国际合作及横向项目共260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300篇,
    2007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的数量名列学校各学院之首。


    学科建设经费4510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58部;申请发明专利29项,授权10项;成果鉴定7项;获得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个,完成新型施药机械产品2个。


    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二等奖2项。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手性农药环境行为、高效施药机具、系列微乳剂及微胶囊剂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

    理学院设有农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农药学、农产品安全及运筹与管理3个博士点;数学、化学、力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药学、农产品安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固体力学、应用数学、运筹与管理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应用数学、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博士生73人,硕士生148人,本科生918人。

        近几年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多名本科生、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收录论文,大多数博士生发表3篇以上SCI收录论文。
    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国际数学建模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考研率、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通过 “大学生村官” 、“红色1+1等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导师简介:
    http://202.112.170.141/teacher/default.asp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4 | 只看该作者
    七、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简介
    农学系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下属系级单位,原为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创建于1959年。为全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创始单位。

    本学科点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硕士、博士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以绝对优势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是“211工程”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二、科研方向
    高产栽培与土壤微生物
    作物无公害栽培
    宏观农业
    耕作学
    农业生态学
    作物营养生理(生态)
    作物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态与区域农作制度管理
    农业信息技术
    免疫技术
    作物品质与化学调控
    资源环境高效利用
    保护性耕作
    农田生态安全
    作物栽培信息化技术(包括作物生产管理决策系统、作物模拟和计算机视觉)
    生物信息技术
    三、研究课题及成果
    九五”期间农学系共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农业研究课题121项,累计科研经费29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20次,申请专利8项,获得国家新产品证书2次,累计科技成果推广面积1.2亿亩;共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CSCI收录论文160篇,SCI收录论文2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9部。

    目前在研课题47项;经费总计1991.8万元 。其中国家科技攻关、973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21项,国际合作课题6项。


    植物遗传育种系
    植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科点之一,国内最早设立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国家首批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是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依托单位。植物遗传育种系建有“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培养作物遗传育种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博士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处于同类学科前列;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经费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我系现有“作物遗传资源研究与种质创新”、“作物育种原理与新品种选育”、“作物杂种优势和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利用”、“作物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和“作物基因组研究”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2002~2004)来承担国家级项目如“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重点、面上项目)、“攀登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转基因专项、“跨越计划”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省市项目等81项,总经费7096.01万元。2002~2004年间公开发表论文176篇,其中SCI收录27篇;出版著作6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项,国家专利2项,国际专利1项;通过国家或省市品种审定玉米、小麦和旱稻新品种26个,其中10个玉米或小麦新品种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或品种权保护。所获研究成果以及或正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植物病理学系
    植物病理学系是中国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近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植物病理学科是 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首批 211 重点建设学科。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和《植物病理学报》挂靠本系。先后在本学科工作的知名植物病理学家有戴芳澜、朱凤美、俞大绂、林传光、周家炽、裘维蕃、王焕如、陈延熙、沈其益、刘仪、李季伦、曾士迈等。此外,狄原渤、沈崇尧两位教授先后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植保官员。

    本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教授中有国家一级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首批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1 。首批“ 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另外,有6名外聘讲座教授,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基金获得者1人。


    本学科具有承担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实力。“十五” 期间,主持或承担国家973(首席专家)、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人才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新)世纪人才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和校企合作项目,科研总经费超过5千万元人民币,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科技奖励。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院所有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子植物病理、植物病毒、植物病害流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种子病理与药理、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原线虫等。本学科为研究生先后开设 30 余门方向课,为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植物病害流行学、采后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种子病理学、植物抗病性、杀菌剂原理及应用等。主编或副主编教材数部。 2005 年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和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士、硕士、博士 博士后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国内外教学、科研、管理和推广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2 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本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

    植物病理学系本着理实并重、宏微对应的科学发展观,将继续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 “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新的贡献。

    昆虫学系
    学科发展史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点是一个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方向齐全、 教研并重的昆虫学高级人才培育基地,是国内首批昆虫学博士点、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点、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点。200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在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二级学科中名列第一。刘崇乐院士、一级教授周明牂博士和陆近仁博士、赵善欢院士、钦俊德院士、陆宝麟院士等我国现代昆虫学先驱曾在此任教,为我国昆虫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虫学系是在原北京大学昆虫学系、清华大学昆虫学系及华北大学昆虫教研组师生队伍和设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我国现代昆虫学科的主要发端之一。其昆虫学教研历史可追溯到京师大学堂时期,20世纪30年代有关教师就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刘崇乐院士、一级教授周明牂博士和陆近仁博士、陆宝麟院士等我国现代昆虫学先驱曾在此任教,为我国昆虫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成为国内第一批昆虫学博士点

    1988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和国内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点

    199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点

    200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在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二级学科中名列第一

    2002年全国12校一级学科第一(病虫药)
    〖总体目标〗
    继续在总体上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使2-3个主要研究方向达到亚洲先进或领先水平,1-2个方向的部分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分支学科方向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十五成效〗
    科研项目:承担国家“973”、“863”等项目122项。

    科研经费:3831万元。

    发表论文:635篇。

    SCI论文:144篇,是“九五”期间的13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一

    培养学生:硕士174名,博士134名,博士后8名。

    获得奖励:省部级以上的奖励8项,专利9项。

    专著教材:26
    〖国际合作〗
    “十五”期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6项,实际国际合作资金400多万元,主办或参办国际会议5次,在国际会议上或国外大学做报告63人次。每年有近30国内外专家前来讲学,所有教授与学术骨干均有稳定的国外合作伙伴,每年有2-4位年轻教师赴国外进修或进行合作研究。

    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系

    一、简介
    农药与植检系源于80年代曾士迈先生提出“植保系统工程理论”,以及农业部在植保“病、虫、草、鼠”综合治理的方针而设置的。

    经过10几年的运作,基本涵盖了植保各分支学科,已成为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具有特色的建制。现6个分支均已在全国性专项学术学科组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植保学会中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共4名,其他相关学科理事3名,专业杂志编委会成员3名。

    二、科研方向

    三、研究课题及成果
    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863计划 2项(参加)、国家10.5攻关1项(参加)、国际合作研究1项(参加)、省、部项目4项(参加)

    已发表论文:被SCI收录5篇,国家核心期刊收录30篇以上。

    蔬菜学系
    一、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蔬菜学科是该校成立较早的学科之一,该学科是教育部批准硕士学位授予点最早的学科之一,2000年园艺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准后可以同时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蔬菜系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并聘请方智远院士为蔬菜学科客座教授。蔬菜学系现设有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蔬菜栽培生理与分子生物学、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三个实验室,还拥有现代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教学和科研基地


    二、科研方向
    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包括品质育种、生态育种、抗病育种、抗虫育种、抗逆性育种,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育种新方法新途径探讨,种质资源创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目前,已育成甜(辣)椒、黄瓜、番茄、姜、山药、洋葱、甜瓜等多个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后受到好评

    蔬菜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重点研究黄瓜、番茄、生姜、甘蓝等蔬菜作物的光合生理、水分生理、抗逆(主要是低温、弱光、连作障碍等)生理、品质生理、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的细胞及分子机理;进行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遗传转化,细胞信号的传递与转导等。此外,该方向对蔬菜安全生产体系与控制进行研究。

    蔬菜设施环境与无土栽培:
    主要针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研究园艺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及其调控原理与技术;研究设施内逆境及其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机理及调控措施;研究高产高效的无土栽培形式、营养配方、营养液管理等技术措施。

    三、研究课题及成果

    蔬菜学系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课题、北京市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多项研究课题通过成果鉴定并获奖。育成的农大系列甜辣椒、黄瓜、萝卜、番茄等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发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承担和参与的研究项目10多项,研究内容涉及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栽培生理、环境调控、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等。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图书70多本,申报专利近10项,主编面向21世纪教材《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等国家级教材。


    果树学系
    一、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我国设立最早的高校果树学科之一,拥有硕士和博士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历次农业部级、国家级重点学科评审中皆名列果树学科前茅;是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果树系现有教职员工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师资队伍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1名。果树系现设有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实发育生物学及采后处理技术、果树资源收集与种质创新、果树生长发育系统调控与高效栽培等4个方向实验室和“211工程”开放实验室,“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有集研发、教学、示范推广为一体的中国农业大学临漳果树试验站,并拥有校区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已经成为我国果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及科技研发的重要中心。

    二、研究方向
    1、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着重开展营养、水分和盐碱胁迫等逆境条件下果树生理生化、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包括果树营养(铁、磷、钾、钙)高效基因型砧木和品种的筛选以及高效吸收、运输和利用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果树水分及盐胁迫逆境生理与分子机理;果树细胞逆境信息传递;果树系统逆境信息传递;果树逆境蛋白及基因功能组学研究。

    2、果实发育生物学及采后处理技术
    重点进行果实发育和品质调控的细胞和分子机理,果品采后成熟衰老机制、贮藏生理、遗传控制理论以及保鲜加工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果实形成机制及发育调控;果实品质调控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果实保鲜、贮藏、运输技术研究开发;果实采后激素调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果品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3、果树资源研究与种质创新
    着力于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核心种质的构建及果树的种质创新研究,包括建立北方重要果树的高效再生和转化体系以及优异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体系;在建立苹果属植物、樱桃、桃和葡萄等多种果树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重要果树核心种质的构建;果树自交不亲和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理;果树胚挽救与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果树新优品种及砧木选育。

    4、果树生长发育系统调控及高效栽培
    主要进行果树生长发育的系统调控基础理论和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果树童期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果树花芽分化的细胞学及分子机理;根系发育及其与环境互作的分子机理;果树光合作用和碳、氮代谢;果树早实、丰产、优质栽培的系统调控技术体系(含设施栽培果树);果树栽培数值模拟及专家系统构建;果品有机生产规程及果品安全;果树生态生理。

    三、研究课题及成果
    本学科“十五”期间共承担研究课题87项,科研经费共计4757.5万元,其中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项目所占比例大。鉴定科研成果6项,其中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和基因专利授权各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312篇,其中SCIEI刊源论文46篇(累计影响因子62.337)。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苹果砧木1个,适于集约化栽培的柱型苹果新品种5个。

    种子科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种子科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在我国种子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诞生的,其目的是为我国的种子产业培养高级 科学技术人才,同时开展种子领域内有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23月得到教育部批准,20027月率先在全国招生。目前种子科学系在加强本科教学的同时,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内的种子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种子系现有教工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现任系主任王建华教授。主要研究方面有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系统和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贮藏加工处理新技术、品种和种子的宏观管理、小麦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等。目前种子系承担国家、省市、部级科研项20余项,在国际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05年审定小麦新品种1个。主持高教出版社“十五”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出版规划项目“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骨干课程教材建设,主编《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等教材。副主编或参编出版《植物转基因品种鉴定原理与技术》、《种子健康测定原理与方法》、《种子经营与管理》、《中国北方专用小麦》等其它专著教材10余部。


    此外,种子科学系自成立以来,通过合作研究和举办国际会议,已与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巴西San Paulo University、波兰Poz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等学校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关系。


    观赏园艺与园林系
    暂缺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6 | 只看该作者
    八、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村发展学院等院系(部)基础上组建的。学院下设发展管理系、国际教育系、社会学系、法律系、科技管理系、媒体传播系、外语系和社会科学部。学院附设有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农民问题研究中心、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农业遗产与农业文明研究中心、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农业教育技术中心、中国当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咨询机构。学院同时承办《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文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合正规教育、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长期的对外合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潜力无限。学院现招收农村发展、社会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区域发展管理、国际商务英语、传播学等方向和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学院还设有中荷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本科、本硕联读和国际农业工商管理硕士)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项目。学院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农村发展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理论与运用,社会发展理论,农村社会保障,环境经济与农村资源管理,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村法制与政策,农村技术发展、推广与传播,全球化与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农史与农业科学技术史、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教学与研究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农学、管理学七个一级学科门类,囊括了对中国未来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几乎所有的前沿学科。
    原农村发展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与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欧盟、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过的发展援助机构和福特基金会等国际资助机构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导师信息:
    http://cohd.cau.edu.cn/cohd/plus/teacher.php?tid=8#8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7 | 只看该作者
    九、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由原农学、兽医、植保、气象、畜牧等5个系的生物学相关教研组和专业组建而成,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生物(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植物科学、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系和1个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基础兽医学(与动物医学院共建)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生物学院也是我校“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部分科研设施已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2人,副教授5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群体2个。
    学院具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植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7个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科教学设有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了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650余人,博士研究生36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473人,硕士研究生95人,博士研究生和直博生628人,已成为我校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理科基础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973项目”6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近200项,年到位科研经费近4000。建院以来共获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30项,其中陈文新院士等完成的“中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宁教授等完成的“猪高产仔数FSHβ基因的发现及其应用研究” 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院还在CellNaturePNASPlant Cell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研究论文。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与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如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a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Texas 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导师信息:
    http://cbs.cau.edu.cn/szll2.asp?column_cat_id=43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1:01 | 只看该作者
    十、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由原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于1995年合并而成,20027月前学院一直分东西两个教学科研区,20027月实现实质性融合,学院全部迁往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并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三个系和四个研究中心,三个系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和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四个中心分别是:葡萄酒研究中心、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日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学院现有14000平米的实验办公大楼,除各教授实验室外,还有500人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资料室、计算机室、开放实验室等硬件设备。
    目前学院拥有食品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7个硕士点。食品科学和工程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一,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各一个,此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学院(系)院长(主任)联谊会、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中国园艺学会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分会和葡萄酒分会均挂靠在我院。
    学院现在已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体系,研究领域涉及畜水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果蔬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理论与技术,粮油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和品质检测技术,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应用技术,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资源开发,现代农产品流通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转基因食品的理论方法、检测技术和安全性研究;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的分离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果蔬食品的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学院的宗旨就是立足于解决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实际需要,倡导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我国农产品的加工业和食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学院现招收食品科学专业、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工学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和硕士生;招收水产品加工专业工学博士生和硕博连读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医学硕士生。招收生物工程(食品生物工程方向、葡萄与葡萄酒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2003年招收博士生54名、招收硕士生119名(其中硕博连读生16名),招收本科生173名。现在校研究生人数377名,其中硕士260名,博士117名,在校本科生1056名。另外学院现招有工程硕士65名,农业推广硕士97人,成人教育专升本90名。
    学院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引进项目、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教委、科技部、农业部、霍英东基金等资助的科研课题,另外还承担着企业、部门间的横向课题和其他多项国际合作课题。
    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与上海爱普公司、南京雨润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北京汇源集团、新疆屯河集团、英国联合利华、瑞士雀巢公司、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保持着经常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食品生物技术系简介
      食品生物技术系是在20027月经学科整合成立的。现教职工总数2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5名。下设四个学科组: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生化工程、葡萄酒;两个研究中心: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葡萄酒研究中心;四个实验室: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工程实验室、感官鉴评室。系主任孙君社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酶与发酵工程;系副主任生吉萍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采后生理。
      本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采后生理与生物技术;
       2.食品安全评价及检测;
       3.食品微生物学;
       4.生物反应器及产物分离纯化技术;
       5.酶与发酵工程;
       6.葡萄栽培与酿造。
      本系设有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下设生物工程、葡萄与葡萄酒两个专业方向,专门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读本科生21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
    本系承担有"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部省市课题、横向课题等121项,获奖79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办公地址:食品大楼446
    联系电话:01062737131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在原食品科学系及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27月正式成立,下设果蔬与饮料加工、畜水产品加工、粮油食品与植物蛋白加工、食品工程等4个学科组。目前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系主任崔建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系副主任任发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
    教学及科研方向主要包括:果蔬加工理论与技术、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粮油与植物蛋白加工理论与技术、天然产物提取与食品添加剂、新食品资源开发、现代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功能食品、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食品品质与食品安全控制、现代农产品流通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
    学生培养特色:本系设置的本科专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包括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国际竞争和我国食品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传统食品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强调融入现代食品开发与加工理论与技术,并扩展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得毕业生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通过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在现代食品加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工程设计、设备管理等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系设有14个教授实验室,内容涉及本系科研及教学的各个领域,另外还设有果蔬加工、功能食品、肉品加工、乳品加工、现代分离技术、食品工程装备等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4,000m2
    科研课题:本系承担了大量纵向及横向科研与开发课题,其中,6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4项国家十五重大专项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
    办公地点:食品大楼338
    电话:010-62736638
    食品营养与安全系简介
    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最年轻的系,也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兴学科方向,其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是营养学和食品安全。本系现有教师14名,包括1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营养,副系主任陈敏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化学。
    营养学方向包括食品营养、公共营养、人类营养三个方面,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价值及其评价检测技术、食品中各功能成分的结构和配合对食品感官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因子的开发利用、平衡膳食设计及营养强化技术、人群营养状况的调查、评价和干预技术、食物与营养政策和效益分析、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等。
    食品安全方向主要研究食品中危害或潜在危害人体健康因素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有害因素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危害分析与评价技术等。
    本系设有"食品营养与安全"本科专业,专门培养掌握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食品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及食品生产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包括:人体机能学(人体生理、生化与病理生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等。
    办公地点:食品大楼414
    电话:010-62736243.
    办公地点电话及主要负责人
    系、所
    姓 名
    职 务
    办公电话
    电 子 邮 箱
    食品生物技术系
    孙君社
    主 任
    62737131
    sunjsh61@163.com
    生吉萍
    副主任
    62737131
    pingshen@cau.edu.cn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崔建云
    主 任
    62736638
    fooddept@cau.edu.cn
    任发政
    副主任
    62737547
    renfazheng@263.net
    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 
    何计国
    主 任
    62736243
    hejiguo0870@sina.com
    陈 敏
    副主任
    62736243
    minc19@163.com
    葡萄酒研究中心
    段长青
    负责人
    62737304
    chq112@cau.edu.cn
    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黄卫东
    负责人
    62737535
    huangweidongcau@sina.com
    中日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薛文通
    负责人
    62737734
    xwt@cau.edu.cn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罗云波(兼)
    负责人
    62736479
    yunbol@public3.bta.net.cn

    1.JPG (20.56 KB, 下载次数: 50)

    1.JPG

    2.JPG (28.02 KB, 下载次数: 45)

    2.JPG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5298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精华
    20
    威望
    15502
    K币
    26738 元
    注册时间
    2007-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1:02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建于195810月。1987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系,1994年撤系建院,1995年随着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简称水院。
    学院下设四个系、三个研究中心、一个国际培训中心、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科研技开发实体。四个系分别是:水利工程系、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系、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三个研究中心分别是: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际培训中心是: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二个科技开发实体分别是: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公司、北京市先飞农业工程高技术公司。
    2002年,面积7000平方米的学院科研实验大楼在学校各学院拟建与在建的实验大楼中率先投入使用,学院还拥有多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硬件设备、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室等。
    学院共有89名教职工,其中教师69人,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4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博士学位者占教师人数的52%。 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水土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流体机械及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结构工程。其中,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是农业部和北京市的重点学科。同时还在农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等专业培养硕士和博士生。从1998年起,还招收包括工程硕士、推广硕士在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现招收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现有在校研究生302人,其中博士52人,硕士250人,工程硕士103人,在校本科生1298人,学生总数达1600人。另外,学院现招有成人教育函授生(包括专升本学生)337人。 四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包括部长、省长在内的大批人才。因良好的的培养质量和极大的社会需求,学院各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五年来,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一直居学校前列,每年均在90%以上。2004年,水院各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超95%。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方向)的一次就业率一直居中国农业大学各专业之首,每年都达到或接近100%。
    学院始终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的科研领域涉及节水、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力机械、农业生物环境、城镇规划、农村能源工程、土木建筑等,参与了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获得国家、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教材奖60余项,获国家专利32项。目前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62项。仅2002年,进入学院的纵向科研经费达575万元,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76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9篇。
    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多次接待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教师中半数以上曾在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西班牙、俄罗斯等国长期工作、学习或讲学。伴随着中国农业大学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的迈进,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正以崭新姿态跨入快速发展时期。

    师资力量:
    http://www.cau.edu.cn/water/index.php?sort=1&id=szll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5 03:03 , Processed in 0.060325 second(s), Total 10, Slave 9(Usage: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