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701+802初试备考经验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8 元
注册时间
202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14: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情况
我报考的是厦门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其中701语言文学基础125分,802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120分,都不算特别高分,但基本满足了专业课的要求。我自己复习期间看了很多经验贴,它们或多或少都帮助过我,所以也希望我的小小心得能传递这份力量。公共课方面我只是低分飘过,所以以下只从专业课角度入手,谈谈怎么复习,分为方法篇、复习规划、701和802的阅读书目及具体建议。

二、方法论
701和802综合了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美学、评论写作,在这样浩如烟海的知识里穿梭,找到正确的方向是最重要的,考研尤其如此,在有限的时段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只有「全」是拿不到高分的,对于落实到卷子上的每道题来说,还一定要「细」和「深」。
说到底,考研初试阶段仍然是应试的,是以写到纸面上的答案为评分依据,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自己学到最后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再根据目标倒推,来找到适合的方法、制定切实的计划。
专业课高分的目标需要的是「较好的答案」,而不是完美的答案。什么是「较好」,就文学而言,其实有两个(我自己总结的)判别方式:
一是「标准答案」,即老师出这道题想要看到的、教科书里明确写定的、表明你专业基础素养的答案,具象化而言就是高中老师批卷子时给“得分点”的那种答案,所以这部分一定要准确、严谨、不能有错误,而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做到「较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抓住核心概念、表达权威观点即可。
一是「别人的答案」,即和你考同一张卷子、和你的考卷同时被老师审阅的别的同学的答案,我们需要做到比其他人写得「较好」,这才是拿到高分的关键,无论是在答案中结合理论、广泛举例,还是观点新颖、论证精妙,只要我们比其他的卷子更亮眼,它必然会反映在分数上。
综上,专业课需要贴近「标准答案」,超越「别人的答案」,才会有优势。相应的,对于大综合来说,我们当然不可能精深每一门学科,所以需要首先满足所有题的标准答案,再选取一两个熟悉的领域来脱颖于别人的答案。就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了现当代文学和美学作为优势项,保证它们的答案旁征博引、史论结合,而我所不擅长的世界文学保证不出错便万事大吉。
进一步来说,我们组织「标准答案」需要的是背书、背书和背书,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它要贯穿考研的始末,并且越早开始越好、背得越熟越好,它能确保我们拿到基础分,或者说,能不能过国家线、能不能有上岸的机会,看的就是这一步。而要超越「别人的答案」,则要多看作品、论著、前沿研究,针对不同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古代文学就要多背诗词、定评、风格及其继承关系,现当代文学则要读小说、看专著、结合思想史、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等等,而这些决定了我们的专业课分数的上限。
因此,复习的方法首要仍是老调常谈的背诵,无论是背书、背笔记、背思维导图,把知识扎实地学进去,永远是最重要的事。而后,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互相参照,加之专攻某一个方向,深入了解、广泛阅读,才能在众多报考者中有自己的竞争力。
 
三、复习规划
我自己前期是有计划表的,从一月份到九月份,包括月计划、周计划和每天的时间安排,主要是为了把握复习的进度,以免到了某个时间点该看的书没看完、该背的笔记没背完、各个科目精力分配不当导致有的被落下等等。但拖延是人类的本质,flag立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要被拔掉的(……),最开始的想法当然不可能一比一落实,大部分时候都是计划理想、执行拉跨。不过规划仍然很必要,无论是整体大方向,还是具体到每天的早中晚,否则大综合很容易变成一团乱麻。
另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计划不只是用来「安排未来」的,更是用来「复盘过去」的,尤其是最初的摸索阶段,我们要在月末或是某本书复习完一遍此类的时间节点,回望过去的经验,摸清自己学习的能力、节奏、习惯、弱点、不足等等,这样才能发挥所长、避免重蹈覆辙。我自己是一月份到五月份,每个月末都会写文字的复盘,按「找到计划没有完成的问题所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力有限还是态度懒散–找到解决办法:减轻任务量或者加强自我管理–依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下阶段任务」来整理思路、避免问题延续。
以上是总论,接下来我想结合自己的复习规划,尽可能简洁地理清这一年都要做些什么,分为两个方面:「整体复习思路」和「各个复习阶段的时间节点」,因为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与学习环境不同,所以经验无法复制,大致参考一下即可。     
 
(一)整体复习思路
如前所述,为了最终在卷子上能够接近「标准答案」,我们此前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背诵做准备,但考研不像期末复习,它记忆量大、体系性强、参考书目多、考试范围广,为了能够记住,前期工作和背诵一样重要。
1.整合、分析、标画「真题」。尽管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确定的重点,但根据真题出现的位置和频率,仍然可以区分出重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这也将成为我们复习侧重的依据,比如厦大古代文学最喜欢考唐代,现当代文学近两年频考诗歌流派,这都是需要关注的。因此,在第一遍看书之前、之中或之后(取决于你进展到哪一步),需要把有参考价值(厦大09年改了大综合,那么重点关注改革后)的真题,都标注在目录和答案所在的书页上,后期则要标注在背诵笔记上。这个步骤越早越好,最好从开始复习起就要熟悉真题,因为这才是我们最后要实打实面对的,而一遍遍看书、背诵,其实也会潜意识思考和组织这些题目的答案。当然,真题只是指引,前期的复习一定要兼顾到每个角落,文学大综合在理论上是没有所谓“偏”题的,所以常出真题的部分要重点掌握,不常出题的部分也不能一扫而过。
2.熟悉、理解、记忆「参考书」内容,形成「框架笔记」。这是第一阶段需要做的事,除非本科基础知识极强、阅读范围极广,不然参考书大多都是陌生的,考研可以说是从零开始,面对空白一片的领域,我们要先形成大概的印象。教材是一定要读的,单靠背诵笔记既不可能建立完整的体系、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不可能答出饱满的内容、确切的直观描述。教材最少要看一遍,视大家的阅读速度和知识吸收程度不同,可以根据时间确定看几轮教材,我自己是看了一遍现当代文学史(但看了多种不同版本)和西方美学史,两遍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三遍世界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以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阅读,这里聚焦到第一遍看教材,我觉得最有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框架笔记,或者说思维导图,这份框架的详略可以依据自己的笔记习惯,但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科有整体、全面、准确的认识;二是辅助后续背诵记忆,便于回忆教材内容、查找相关知识点,也避免有所遗漏。同时,无论是文学的“史”还是语言学和理论的“体系”,它们都有很多“历史性”和“结构性”的结论,当我们在框架中熟悉历史的发展脉络、结构的对应关系,就能为背诵减轻很大的负担,也可以在答题时想起更多参照和视角。
3.整理、补充、修改出一份适合自己的、确定的「背诵笔记」,接下来,背、背、还是背。无论是买来的学长姐笔记,还是自己写的笔记,都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就背的。学长姐的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写的又难免疏漏,因此,以一份较为权威的笔记为底本,参照其他笔记、教材、网课、专著……整理出一份适合自己也适合考试院校的、方便背诵的、尽量全面而有所拔高的背诵笔记,是进入背诵前最重要的。尤其是,参照的笔记可以有很多,但最后背诵的需要是只此一份确定的笔记。不像看教材和读论著,我们需要思维的发散、学术的辩难,背诵时不同笔记之间的区别和相似,只会阻碍和干扰我们记忆。那么一份及格的笔记是什么样?我认为至少包括:明确而条理清晰的观点、简略而方便记忆的例证、贴合而适当拔高的拓展,最后一方面可以不直接体现于笔记,但最好可以简要标记,以便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确定下来笔记后,我们就进入最难以攻克的背诵环节了。
4.背诵,但不止于背诵,穿插于枯燥的记忆过程间,还要适当「拓展」。可以是看目标导师的论文、就学习过程中某个感兴趣的方向或问题深入了解、不熟悉的或重要的作家去知网搜篇论文看看、随机点开一篇有趣的学术期刊公众号推文,也可以是读喜欢的学者的论著、读教材中提到但没有展开的作品的前言后记、对照其他院校参考书看如何评价同一个作家作品等等,无论是当做放松还是有计划地系统学习,都要保持开放的、学术性的思维,所有考场上的灵思泉涌都不是天赐,而是广泛阅读带来的必然馈赠。
 
(二)各个复习阶段的时间节点
这其实是最因人而异的部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习惯、节奏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看教材,多看几遍自然也就形成了记忆,有的人喜欢背确定的答案,笔记背熟了才安心,也有的人喜欢多读多想,从不同专著和作品中自己总结规律……等等等等,所以前期先认识自己就很重要,不过以我的个人经验而言,还是有几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是「暑假」,考研复习的黄金期,大多数人都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暑假结束前要看完教材、整理出笔记,不能把太多的工作量挤压到后期(顺便在我看来,暑假前都可以算作考研复习的前期,而再度开学就进入后期了)。
第二个是「九月份」,无论如何都要开始背诵了,文学大综合的背诵量远比想象的要大,背诵的成效也远比想象的要小,我自己是没有算背诵了几轮的,轮数不重要,背会为止,背熟为止。
第三个是「考研前的十天」,公共课当然也非常重要,但这十天必须要完整过一遍专业课背诵笔记,虽然考研战线很长,但应试终究要依靠瞬时记忆,你在考前十天背的内容是最有性价比、最能决定考场答题完成度的,绝对不能偏废。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的所有复试规划都是参照我自己的复习经验,不会适用于每个人。同时,无论什么样的规划,不要只是把它们当成任务,重要的不是把真题标了、把教材看了、把笔记背了,重要的是「学会」、「记住」,而非仅仅「完成」。所以我从来没有在意有几轮复习、背几遍书,我只需要关注我哪里不会、哪里会,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对于习惯了考试的我们,其实这最简单的逻辑就够了。

四、[701语言文学基础]看什么书、怎么看书
厦门大学的考题比较基础,相应的,想要在分数上有区别度,答案就要拉开差距,所以和背诵相当,看书也需要提上日程,以下介绍一下我自己看的书和不同科目的复习方法:
 
1.古代文学
书目建议:只需要看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四卷。
厦大的特色是直接把袁本教材的一二三级标题作为题目,这就决定了它考的是基础、中心的内容,只要读熟教材,考场上不会出现全无头绪的状况。偶尔提升难度,要么是标题比较偏,如“杂剧的南移与衰落”;要么是相似内容对比,如“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不同风格”,总体上考察难度比较稳定,没有超纲题、少有偏怪题,属于背了就一定拿分的项目。但古代文学内容多,尤其是21年出了戏剧、23年出了小说之后,基本没有可以“战略性放弃”的部分,只能多花时间精力。
复习方法:文史并重。
所谓“文”是文学作品本体,体现在叙事手法、艺术特点、作家风格、人物刻画等方面;所谓“史”是历史发展脉络,体现在政治经济、继承影响、演变历程、复古革新等方面。厦大古代文学这两方面的出题数量几乎相等,所以复习既要宏观把握,又要细致分析。同时,唐代是绝对重点、诗歌是相对重点,可以多加关注这两部分。
 
2.现当代文学
书目建议:能多看就多看。
现代文学还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经典化”,当代文学则彻底是“未成定史”了,所以现当代文学的教材很容易见出编写者的性格偏好,这对学科来说是其特色,但对考试来说未免不是阻碍。我备考期间没有看完广为流传的“官方”参考教材,即朱栋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厦大现当代不像古代,会直接从确定的书目出题,所以不妨选择更完善权威的教材作为底子。现代文学首推钱理群等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它的时代分期、章节体例、作家作品评价都很清晰确切、重点分明,适合从入门到精深。当代文学建议结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与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洪重视历史主义的外部研究,将当代中国的文学制度、作家群体、话语权力剖析得透彻明了,陈则偏向审美趣味的文本细读,具体到一本小说、一首诗来以小见大,对没时间读作品的同学很友好。此外,学有余力可以看看陈思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和《新文学整体观》(关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补充现代文学小说部分》、陈晓明的《表意的焦虑》(补充八九十年代)、李怡的《中国新诗讲稿》(补充诗歌补分)……不同的书对应不同的问题,大家可以评论或私信我,针对你们困惑的地方我再推荐专著或论文。
复习方法:抓大放小。
厦大现当代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具体作家作品的题了,尤其是当代文学还没有达到“经典化”的历史长度,因此考察文学思潮、流派、类型、题材是最保险的,事实也是如此。复习现代文学仍要关注重要作家,当代文学则可以适度地侧重于主要文学思潮,如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现代、先锋、新写实、新历史等,但“十七年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是确定的,这部分复习需要具体到小说。同时,厦大近两年频出诗歌流派,大概也是因为主要小说思潮已经考察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可以多关注下还没考过的诗歌、小说、散文流派,以及从来没出过题的戏剧部分,厦大应该不会总是自我重复,需要警惕。
 
3.世界文学
书目建议: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和马工程的《外国文学史》,加之涂险峰《外国文学》做补充。
从厦大出题来看,真正的参考教材已经转向了马工程,22、23年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两道题,都可以在马工程上找到确定、分点的答案,而李明滨只提了一下的普鲁斯特在马工程却有专章。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先阅读《简史》,因为它的突出优势是精炼、明晰地梳理出了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十分适合入门和准确定位作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后,找到一本马工程的笔记,去记忆它有明确“第一、第二、第三”此类分点的答题框架,其实就可以了,因为两门书在水平相当(意思是一样的差),不需要像袁本古代文学一样精析、死记。辅助读本是涂险峰的《外国文学》,这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它的作用是哪里不会找哪里,当你发现《简史》里缺少的、答案简陋离谱的,就去这本书里找,也可以根据每个章节后的附表按图索骥,组织出质量较高的答案,比如《简史》里没有详写的《追忆似水年华》,我是在涂本里学到了“无意的记忆”、“柏格森的绵延”等说法,这才在考场上答出有效的内容。同样的,没有时间读作品,可以用刘洪涛的《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补补功课。
复习方法:相互引证。
就我自己而言,世界文学并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把它定位在“不拉分”的科目,在这门课我付出的精力并没有古代、现当代那么多,而我偷懒的方法是:多思考、多联系、多发散。世界文学史中的大多作品是可以放在一起对比答题的,比如同为自然主义的福楼拜和左拉、同为西方精神象征的阿喀琉斯、浮士德、堂吉诃德及哈姆雷特,或者同为人道主义的狄更斯和雨果……题目中出现其中一个时,完全可以联系其他作家作品让我们有话可说。另外,十九世纪后文学和哲学/文学理论极其适合互为参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卡夫卡与荣格、乔伊斯与柏格森等等,这也能让答案丰富起来。所以学习世界文学不能死板,保持思维的开放和灵敏很重要。另,注意是“世界文学”而非“西方文学”,相信大家在看过22年石破天惊的《源氏物语》后已经明白了(……)。
 
4.语言学及现代汉语
书目建议:黄廖版《现代汉语》、叶宝奎《语言学概论(第三版)》、叶宝奎《语言学概论学习参考(厦门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好说的,黄廖本是经典教材,需要注意的是《语言学概论》和《学习参考》的版本,概论要第三版,这是厦大最新在用、表述最贴合老师习惯的版本,学习参考的重要程度不必说,语言学部分的绝大多数真题直接出自其中,一定要买厦门出版社版本的,我买的应该是2005年版,似乎2007年版也可以。
复习方法:追求性价比。
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在整个701中分数占比最高、学起来最容易,没有比这更送分的项目了!我自己前期看了一遍《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后期背的《现代汉语》课后习题和《学习参考》,尽管很多人说可以直接背学习参考,但我认为看一遍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完全无法理解叶宝奎自己的体系及其论述的重点。看一遍教材后,多背几遍学习参考就行了,每次一两天就能背完,性价比极高。尤其是考前,把最后一天尽量就给语言学这两门,它们值得。
 
 
五、[802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看什么书、怎么看书
整个802相对于文学史教材虽少,想学通学懂却更难,不过只要付出精力,还是会一点一滴显现的。
 
1.文学理论
建议书目:杨春时《文学理论》。
这里的文学理论仅指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中的,评论写作要用到的具体理论会在后面说。此前杨本《文学理论》在802中稳定占据至少50分的内容,有些年份甚至两道论述题都从这里出,可见其重要程度。但23年论述题却全都是美学的内容,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初试复习至少需要将美学提高到和文学理论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减少对文学理论的重视)。就应试而言,非文艺学方向的同学可以不必多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了,和古代文学一样,杨春时老师的论述就是“标准答案”。
复习方法:建立体系。
看过这本《文学理论》的同学应该知道,杨春时老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系统,这也是不必看其他教材的原因。简单来说,杨春时老师擅长“三分法”,无论是“原型层面、现实层面、审美层面”,“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纯文学”,还是“无意识、非自觉意识、自觉意识”等等,只要我们跟随教材学会、记住这个系统,其实有相当大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已经掌握,也可以通过整体来推导出某个具体的答案。所以我建议文学理论一定、一定要画思维导图,效果拔群。深入而言,杨春时老师的“后实践美学”之底色,其实是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如果想进一步理解文本,也可以适当了解这两方面内容。总体来说,多看几遍教材、背熟名词解释、理解体系逻辑,文学理论不算802的难点。
 
2.美学
建议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易中天《破门而入》(新版本更名《美学讲稿》)、邓晓芒《西方美学简史》。
阅读顺序是:先看易中天,可以说《美学讲稿》是最好的美学入门书,通篇都是人话,描述也很准确,尤其是康德的部分,讲得清楚明白。其次是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皇皇巨著,但其实只是看着多,内容并不艰深,朱光潜深入浅出,内容细致、扎实、严谨,尤其是美学比重、考察方式变化的如今,教材是必须要至少读一遍的,但需要自行屏蔽清除其中的时代烙印。最后以邓晓芒的《西方美学简史》补充,它胜在框架完整、叙述要而不繁,在后期没有精力重读朱光潜的情况下,邓晓芒这本是最好的教材,其中某些说法和朱光潜有差异,用哪个都行,选自己能记住的,把逻辑写清就都没问题。
复习方法:长线逻辑。
长线逻辑既是复习方法,也是答题方法。复习中,美学的内容不像文学史,它难背、易忘、抽象性强、概念严格,需要理解很多次、背诵很多次,是个长线作战的科目。而且就23年的出题方式来看,对美学的考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理论复述,而需要准确的理解、对比、应用了,但好在考察的范围仍是常规的重要美学家。答题则需要在卷面上展现“长逻辑”,不能只是概念的罗列、拼凑,比如温克尔曼的真题,就需要从“古希腊神学目的论的客观美学–温克尔曼的新古典主义美学观念–其对黑格尔艺术哲学史分期的影响”的脉络梳理,移情说的设问更需要我们了解立普斯的推导过程,以展现其逻辑上对他者天然的排斥。以上都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能轻易放过自己,不能只求大致了解、基本明白,需要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美学是802中相对较难的内容,即使到了后期仍不能脱离书本、只背笔记,我们不能赌两道论述都出美学究竟是意外还是未来的常态,所以美学还是要更加重视。
 
3.文学评论写作
建议书目: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三版)》、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四版)》、朱立元《当代西方文字理论(第三版)》等等。
如果只看一本,那就是赵炎秋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里面简单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理论,分析了它们如何用于文学批评写作,并附有范文,非常实用。余下三本都是文学理论的介绍,其中《新编》主要选录了理论的原文,马本和朱本都是以史的方式简述各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有精力可以通读,没有精力就当工具书,可以从中挑选几个比较万能的理论傍身。或者也可以直接去知网,搜索你感兴趣的理论,看别人是如何运用这个理论分析文本、组织结构的,也是很高效的方法。
复习方法:各显神通。
文学批评与写作是综合的考察,既要看知识储备、阅读范围、学术素养等硬件,也要看你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等软件,而方法就是扬长避短、各显神通。以23年的巴赫金为例,擅长世界文学的可以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分析、西方小说发展至复调的历程,擅长现当代文学的可以写鲁迅/莫言小说的复调性、“众声喧哗”与华语语系,擅长文学理论的可以写存在主义与人的主体性、德里达的延异……答案并无定式,只要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论证扎实、分析得当就行,当然,如果想要高分,还额外要有亮点。虽然无论擅长哪门科目都有发挥的空间,但最贴切、最合适的内容还是使用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分析,因此我们至少要有自己擅长的几个理论,否则只能是“我赌你枪里没有子弹”了。另外,限时练笔和批改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熟悉自己的写作速度,二是了解自己的水平、缺陷,及时更改、进步,如果有相熟的专业课老师可以找老师指导,或者直接找考厦大的学长姐,多练多改,实战才能发现问题。另外需要注意,近几年考的都是“文学批评的批评”,就需要更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所以要好好学美学,尽量还是多熟悉几个文学理论流派和理论家、哲学家。

以上就是我复习的大致经验,如果有未尽或没说清楚的问题大家可以评论或联系我。顺便出厦大初试复习资料,也可以单科或全程一对一辅导,欢迎询问,价格可商。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7 03:12 , Processed in 0.039408 second(s), Total 10, Slave 9(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