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23年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招生咨询会

[复制链接]

756

主题

790

帖子

4080

积分

入驻机构

精华
0
威望
2
K币
4078 元
注册时间
2021-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为青岛大学所属二级学科性学院,坐落于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学院于1992年开办体育教育专业,2013年组建青岛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并入体育学院组建为新的青岛大学体育学院。2017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授权点。学院设有田径、足球、健美操三支高水平运动队;中国健美操协会健美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青岛大学健美操运动发展中心、青岛大学水上运动发展中心。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师资力量



1、整体介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教授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2人、国际级运动健将3人、国家级运动健将1人。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教yu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规划研究项目4项、市厅级研究项目20余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孟宪欣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三级,青岛大xue运动健康促进与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负责人,青岛大学体质测试中心主任,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小球教研室主任,青岛大学网球队教练。2006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及学历,现就读于亚当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运动训练与健康促进、体育经济方面研究。获得过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青岛市高校体育协会优秀个人奖、山东省高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在《体育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其他学报及杂志社发表论文10余篇,青岛市双百课题1项。



陈浩副教授,2000年12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保健及适应性体育的理论与教学法专业,获得教育学副博士学位。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担任国家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重大研究项目瑜伽项目组组长;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能康复保障专班专家。近年以瑜伽教学、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运动康复锻炼及手法治疗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讲研究生课程《体育保健与康复》。



郭磊副教授,青岛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中国篮球协会会员,中国篮球协会C级教练员,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等级考评员。2006年6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公共体育服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邱方晖副教授,体育学院系副主任,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五级。2019年6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运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相关领域研究。在《Biolog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Neurosciece》、《Brain Research》、《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邓以华副教授,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科研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2011年6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院获得体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发展战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持国家民族委员会资助课题、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课题省部级2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资助课题、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市厅级3项;获得“全国十三届xue运会”论文报告会“一等奖”、青岛市社科“新秀奖”等多项奖励;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方群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四级,国家一级运动员足球专项。2020年8月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xue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运动行为学相关课程的建设,研究关注长期运动对于儿童脑功能和认知功能发展的影响。近三年在运动健康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一区文章2篇。基于脑科学的跨学科应用,结合脑电技术与职业安全,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公共卫生领域发表SSCI一区文章2篇。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研究10篇(SCI/SSCI)。



李阳副教授,男,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五级。2013年6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20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训练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项。李阳副教授和刚才说的方群副教授,都是我们体育系的副主任。李阳副主任主要是分管研究生工作的。



原阳博士,男,青岛大学卓越人才。2017年6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运动心脏相关领域研究,在体育与医学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体育学第一位《体育科学》1篇、发表SCI论文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963,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JCR二区论文三篇。





郝月蓉博士,2020年7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4年公派到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交流半年。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和体育人文方面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教材编写2部,发表核心等期刊论文以及会议论文10余篇。





张双双博士,201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xue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健康与人体科学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学,运动影响骨骼肌结构功能的相关研究。参与北京体育大学校级重点课题两项,北京体育大学与航天城横向联合/省部级单项一项;在《 IJERPH》、《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车同同副教授,男,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四级。2021年12月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18-2021年间曾在中国篮协实习,在北京体工队任兼职体能、科研教练,参与国家体操队体能测试,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加压训练师国际认证,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促进健康、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在《体育科学》、《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Sustainability》、《Electronics》等上发表 CSSCI和SCI论文共10余篇。



李岩松副教授,男,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四级。2022年6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Appetite》、《CurrentPsych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





三、研究生教育



1、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教育硕士045112学科教学(体育)

符合毕业要求学生免试认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资格证

基本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

本学科植根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土壤,结合新时代教育背景,致力于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策略、体育教育技术和方法论、体育教育活动的评价、运动训练与竞赛等。主要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厚实的体育专业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普通中学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师。

2、培养方式

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指导研究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学院导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每位导师仅辅导一至两名学生,学生与老师沟通多,进步快。

2、双导师制

学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聘请经验丰富的省级优秀中学教师为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指导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支持研究生到校外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3、课程设置

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理论课以16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以32学时为1学分。

修习总学分不得少于40学分(含实践环节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他培养环节10学分,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非学位课。结合当前体育学研究热点和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开设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学校体育研究、人体运动机能发展与评价等课程。

4、毕业去向

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行政部门、体育企事业单位以及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团体或继

续攻读博士学位。2019级应届毕业生田树栋同学被山东大学录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5、考试目录






四、问题解答



1、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什么区别?

运动训练有专门的运动训练的专业方向,体育教学是在教育的大方向下的体育科目。



2、有运动健将证书会优先录取吗?

有运动健将证书的话我们会非常欢迎。但是首先你要通过初试进入复试,在复试阶段会有加分项。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有运动健将证书我们就会优先录取,我们会综合考虑,看你的其他方面有没有弱项。



3、哪个方向对技能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我们本身就是学科教学下的体育方向,整体上对技能是有要求的。但是对运动技能的要求可以看个人专项,你个人对某一方面有强项都可以,毕竟我们要考虑到将来的体育教学。



以上信息来自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7 04:58 , Processed in 0.037247 second(s), Total 11, Slave 9(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