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工] 【复习笔记】23华工《830生物化学》考研知识之三羧酸循环...

[复制链接]

742

主题

1043

帖子

3496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1
威望
32
K币
3464 元
注册时间
2021-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工引路人 于 2022-8-30 12:08 编辑

三羧酸循环(一)
乙酰 CoA 经一系列的氧化、脱羧,最终生成 CO2、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 循环。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
①糖酵解产生丙酮酸(2 丙酮酸、 2ATP、2NADH)
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
③三羧酸循环(CO2、H2O、ATP、NADH)
④呼吸链氧化磷酸化(NADH-----ATP)
原核生物:①~④阶段在胞质中
真核生物:①在胞质中,②~④在线粒体中
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如下。

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 CoA
此反应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这是连接糖酵解与 TCA 的中心环节。

(1)丙酮酸脱氢酶系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多酶体系,位于线粒体膜上,电镜下可见。
E.coli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脱羧酶(E1) TPP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E2) 硫辛酸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FAD、NAD+
此外,还需要 CoA、Mg2+作为辅因子
这些肽链以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在碱性条件下,复合体可以解离成相应的亚单位,在中性时又可以重组为复合体。所有丙酮酸氧化脱羧的中间物均紧密结合在复合体上,活性中间物可以从一个酶活性位置转到另一个酶活性位置,因此,多酶复合体有利于高效催化反应及调节酶在反应中的活性。

(2)反应步骤
① 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
②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使羟乙基氧化成乙酰基
③ E2 将乙酰基转给 CoA,生成乙酰-CoA
④ E3 氧化 E2 上的还原型二氢硫辛酸
⑤ E3 还原 NAD+生成 NADH

(3)丙酮酸脱氢酶系的活性调节
从丙酮酸到乙酰 CoA 是代谢途径的分支点,此反应体系受到严密的调节控制,此酶系受两种机制调节。
① 可逆磷酸化的共价调节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EA)(可被 ATP 激活)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EB)
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无活性)
去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有活性)
② 别构调节
ATP、CoA、NADH 是别构抑制剂ATP 抑制 E1CoA 抑制 E2NADH 抑制 E3





欢迎加入华工考研交流qun:964611060 一起学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9 00:55 , Processed in 0.03254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