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6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哲学] 北大校内中国哲学史期中考试评分标准(侵权则删)

[复制链接]

2

主题

26

帖子

30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09 元
注册时间
201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都是网上收集的,去年很晚才发现,我电脑资料放的乱,今天才找到,赶紧分享给大家。(跨考哲学一路走来深知其中的不易,也感慨一些前行者和其他网友的无私分享,当然有些人收费的也是应当的)。

中国哲学史(上)期中试卷2013
参看答案在附件当中。
评分标准大致 如下:
1 名词解释严格按参考答案,凡答错都不给分;
2 简答题答错的,根据所写的内容,酌情给3-4分,但将道通为一答成老子“道生一”、“生之谓性”答成孟子思想则不给分;
3 论述题给分比较宽松,只要答得有理,都给分,不拘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忠恕
  ·语出《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2分)
  ·“忠”指“尽己之心”,“恕”指“推己及人”。“忠恕之道”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是一致的。(3分)

2、玄德
  ·语出老子《道德经》。(2分)
  ·“玄德”是老子关于“德”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所谓“玄”是幽深的意思,“玄德”即深远、深刻的“德”,超乎传统的“明德”。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可见其思想核心在于无为,所以玄德思想涉及到老子政治哲学、社会思想以及伦理学诸多方面。(3分)

3、天志
  ·语出《墨子》。(2分)
  ·“天志”即衡量、裁断一切的标准,“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钜,”也是包括天子在内的所有的人应该遵从的原则或规范。(3分)

4、本心
  ·语出《孟子》。(2分)
  ·“本心”相对于“放心”而言。其机体内容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四端”,就是“良知”,因此它是理解孟子性善论的重要概念。孟子常说的“操则存,舍则亡”,“反求诸己”,都基于这种意义上的“本心”。(3分)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仁由己
  ·由孔子提出(2分)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分)
  ·“为仁由己”指行仁应是自觉主动的,实现仁依靠于个人的努力,并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具体而言:①为仁的动力来源于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一个人愿意,就有可能成就仁。②为仁需要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为仁本就是个人的道德追求,因而应当要求自己而非他人,成“仁”的着手点应是自己。③在这里,孔子之所以强调“仁”的重要性,乃是要人们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把“礼”这种外在的约束,通过“仁”的德性修养而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6分)

2、道通为一
  ·语出《庄子》(2分)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梃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齐物论》)(2分)
  ·“道通为一”是庄子“道”论及其齐物思想中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具体而言,“道通为一”者,即在“道”的层面上,在“道”的审视下,万物在经验世界、经验事物范围内的分判都是没有实际意义和真确价值的,都可以化去。在庄子看来,把这种分判化去,将万物看作是齐同的,则合于“道”,进达于“道”。庄子区分了“以道观物”和“以物观物”,在物的世界中,万物都有其不同于他物的固定性质和特点,因此会“自贵而相贱”;在道的世界中,万物之间的分别都是可以通而为一的,则“物无贵贱”,庄子由此而提出“道通为一”。(6分)

3、生之谓性
  ·《孟子》中告子所持论(实际上这一观点比较普遍)。(2分)
  ·孟子性善论就是针对告子“生之谓性”的一种反驳。告子认为,“生之谓性”,人性本无所谓善恶。“性”是本来具有的一种生理本能,“食、色,性也”,对于本能来说,告子认为是无所谓善恶的,或者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的。(4分)
  ·首先,告子举例说,“性,犹杷柳也;义,犹桮棬也”,“性犹湍水也,绝诸东方则东流,绝诸西方则西流”。也就是说,“性”是原材料,仁义是后天加工的结果。善于不善,全在于后天的引导,就如湍水被引向东则东流,引向西则西流。湍水本无东西之向,正如“性”本无善、恶之分,全在于后天的引导。(4分)
  
4、白马非马
  ·由公孙龙子提出,是公孙龙子《白马论》的中心思想。公孙龙子谓“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 “白马非马”指出了一般和个别的区别,也指出了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的不同。
(2分)
“白马非马”的论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这是从概念的内涵方面来论述,“马”指形,“白”指色,二者性质不同,两种属性结合之后的“白马”自不同于单一属性的“马”。(4分)
·从概念的外延方面论证,“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这是说,如果你去求取一匹马,黑马和黄马都是你求取的对象。但当你要求取一匹白马时,黄马和黑马则不是你所求取的对象。“马”和“白马”二者的外延不同,因此,白马非马。(4分)
·或者,按照课上所说,该命题揭示了感觉的疏离与矛盾。
  
三、论述题(3选2)(每题20分,共40分)
1、儒墨之间的相互批判
  首先,墨家对于儒家的批评包括:
  ·以“兼爱”批评“仁爱”。儒家主张亲疏远近和贤贱差等之别,爱有差等。墨子则坚决反对,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是其身”,要“爱无差等”。在“爱”之先后顺序上,儒家主张“推己及人”,墨子主张要“先从事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之亲”。总之,墨家批评儒家“差等之爱”为自私,认为这会导致“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所以要兼以易别,以“兼爱”代“仁爱”。(4分)
  ·墨家批判儒家的“厚葬久丧”论和对儒家对“乐”的重视,认为“厚葬”浪费,“久丧”浪费劳力,乐“亏夺民衣食之财”,因而要节用、节葬、非乐。(2分)
  ·墨子批判儒家之“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主张“尚贤”,认为应当“官无常贵,民无常贱”。(2分)
  ·墨子批判儒家的天命观,认为“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主张“非命”,强调人自身的努力。(2分)
  其次,儒家对墨家的批判包括:
  ·孟子认为,墨家主张“兼爱”,是“无父”之行。在孟子看来,“兼爱”有悖于人的天性,“兼爱”要消除“亲亲”的差别,就必然导致对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爱。只会让天下人皆“怅怅然”。(4分)
  ·孟子批评“节葬”有悖于人心人伦,在孟子看来,之所以“厚葬”、“久丧”,乃是人之“不忍人之心”使然。如果漠视父母之丧,不慎终追远,必然导致人们漠视父母家人,乃至彼此漠视。(4分)
  ·孟子认为“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墨子杨朱之言“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使得人们不知何所措手足,终将导致“率兽食人”。(2分)

2、儒道之间的相互批判
  ·道家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批评了儒家的仁义观念。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认为“仁义”乃是道之不行之后产生的,是对于人性的戕害,绝仁弃义才可复归于自然状态。庄子云儒家“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毁道德以为仁义”,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违背了人的本真,将导致“天下脊脊大乱”。(4分)反之,儒家重仁义,反对道家所提倡的合于道的自然状态。《论语》中多处论及仁与行仁的重要性,孟子更明确提出人若无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则非人也。(4分)
  ·政治方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批评儒家所提倡的“仁政”以及礼乐制度。例如,老子主张“绝仁弃义”、“小国寡民”,认为“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圣人之治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庄子言儒家“以诗礼发冢”,而至德之世应当是“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4分)反之,儒家重礼乐,提倡仁政……(举例具体说明)(4分)
  ·道家亦以合于道的圣人、至人等理想人格否定了儒家的理想人格。例如,老子认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家反对儒家之圣人、君子对于世间道德和秩序的关切,主张摆脱各种名望、地位、道德的束缚,效仿“道”之无为而辅万物之自然。(4分)
  ·就处世态度而言,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儒家主张为仁、尽性以合于天道等……
  ·道家的理想之世的状态为“小国寡民”、“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等,儒家推崇尧舜之世……
  
3、由“濠梁之辩”看庄子与惠子的思想特点
  ·观察事物的方式:
①庄子——超越感性与理性的、直觉式的把握;“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惠子——逻辑思辨的方式;(4分)
②庄子——超越主、客二分,“以道观之”。
  惠子——主客判然有别;(4分)
③庄子——否认名、实的确定性,主张合于道
  惠子——重名实之辩,“强于物”;(4分)
  ·境界:
      庄子——在审美境界下讨论“鱼乐”,着重在体道的境界下体察“天地”之“与我并生”,“万物”之“与我为一”。
      惠子——在理性思辨下讨论“鱼乐”,关注物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词;(4分)
  ·关于论辩的态度
      庄子——轻论辩,否认论辩有绝对的胜负,“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
惠子——好辩,“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4分)

论述题灵活掌握,不一定用比较细致的得分点衡量,论述是否清晰有条理也是一个考核的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6 元
    注册时间
    2022-6-13
    沙发
    发表于 2022-6-30 1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帖子

    30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09 元
    注册时间
    2011-1-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09:0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详细的评分答题模板没有了,其他的答题资料还有的。如需要可加V 要别三武别零零别要陆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9 02:53 , Processed in 0.034447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