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89|回复: 0

[新闻] “童年的消逝”之后,“六 · 一”到底是儿童节还是成人节?总之......节日快乐!!!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234

帖子

553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1
威望
2
K币
551 元
注册时间
2018-5-14
发表于 2022-6-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十多岁刚上中学时,好像就已经不屑于过“六一儿童节”了。



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只想对大家说——节日快乐!



谁还不是个孩子呢?


图片

#1 成人儿童节


不知从何时起,过“六·一”的成人已经比儿童还要多得多了。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在二战后为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几十年过去,儿童节褪去了那些肃穆庄重的色彩,剩下的多是单纯的快乐。每年六一,学校总会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家长们也会送玩具礼物,或陪孩子外出游玩。不过就在这十年间,过儿童节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起来~

“因为我是个宝宝”“今天记得去幼儿园接我”“一起去吃儿童餐吧,带玩具的那种”……每逢六一儿童节,各大社交媒体上总会掀起一波不亚于520、双11的过节热潮,纵观整个互联网,从主流媒体,到个人的朋友圈,怎么少的了并不是给儿童看的“儿童节特辑”内容?


六·一,不止是儿童节,更是成人节。

#2 童年的消逝

每当成人们谈及“欢度儿童节”,我的新传DNA总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今天,成人和儿童的界限真的模糊了,就和尼尔·波兹曼所说的一样。


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已经变得含糊不清。

他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印刷术创造了成年人的新定义,成人指有能力阅读的人,相应的,儿童指欠缺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以达到成熟的成人,这就产生了关于儿童的概念。

印刷术起了隔离成人与儿童的作用,使儿童无法了解社会的秘密。对儿童来说,最大的秘密是性,其次是金钱、暴力、疾病、死亡、社会关系等等。印刷术大大限制了儿童了解社会秘密的可能性。当儿童渐渐长大,成人将按其发展阶段逐步透露这些秘密。

但是,电子媒介改变了这一切。比如电视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相当原始、又难以拒绝的选择,它取代了印刷文字里的线性逻辑,也让精英话语权边缘化现象在某些场合发生。电视模糊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每个人都有机会观看电视。正是电视所具有的这种“没有分别的可接近性”,彻底腐蚀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分界线。电视不要求它的观众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观看的技能,也不要求读者具备复杂的心智技能,这导致其结果就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儿童难以成长为成熟的成人,而成人则开始儿童化。

尼尔·波兹曼认为正是电子时代破坏了童年概念赖以生存的土壤,在电子媒介下,社会已经没有了“秘密”,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便同时分崩离析,孩子们通常还未来得及提问,就已经被电视上给的一堆答案困住了,他们不再依靠成人获取信息,而是从电视节目摄取和吞咽“知识”,于是好奇被愤世嫉俗和狂妄自大所代替,这时我们的身边便没有儿童了。

如今,尼尔波兹曼口中的“电视”,可以换成“网站”、“电子游戏”、“短视频”等任何新概念,通过这些新媒介,成人世界的战争、暴力、混乱可以肆无忌惮的涌入儿童的世界,印刷时代所塑造的“童年”在新时代就这样消逝了。

那么如何抵御“童年的消逝”呢?尼尔·波兹曼认为学校要身先士卒地抵挡电子世界的侵袭,家长则要限制子女暴露在媒介前的时间,并监督子女接触的媒介的内容,帮助他们认识媒介的价值和局限。波兹曼说:“这样的家长不只是在帮助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童年,而且在抵制整个时代对童年概念的摧毁,不夸张地说那些坚持记住童年的人将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


#3 成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还有另一层涵义:成年的消逝。他认为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婴儿期——成人化儿童——老年期。电视以图像符号为特征的新童年文化推广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品质,不再要求成人与儿童在文化特征上有明确的分野。图像无须遵守任何证据、规则或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图像可以看作是认识上的一个倒退。成人在电子世界里逐渐退化,又重新回到心理年龄上的童年。


大家应该都能发现,尼尔波兹曼自始至终都站在一个批判的视角审视新媒介:儿童变的早熟,而成人却沦为“巨婴”;如今似乎已经没有儿童,又似乎人人皆是儿童,从这样的角度看,“儿童节”也确实变成了“成人节”。

图片

但是,波兹曼也多次强调,“童年”、“成年”本就是在印刷时代被发明的概念。既然是概念,那就是发展的,或许“童年的消逝”也是必然的,只是如何“消逝”,社会应如何引导,这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当下露骨的媒介内容对儿童的过早侵蚀,再比如刚刚引爆舆论场的“人教版小学教材”事件,抵御“童年的消逝”,现阶段依然是我们必须付诸的努力。

而说起“成年的消逝”,成年人们欢度儿童节或许和尼尔波兹曼所言根本无关,而仅仅是因为“成人的快乐很奢侈,而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和愈发火热的儿童节一样,“爷青回”成为近年的热词,各种考古、重温童年经典也成为了各路媒体、平台的流量密码,也正是因为在社会的重重压力下,“童年”、“青春”显的尤其可贵,它承载了美好而温暖的回忆,成为人们想要回归并守护的最后一寸乌托邦式的精神净土。

总而言之,尼尔·波兹曼口中的“童年的消逝”,不管是一种“概念化的社会事实”,还只是一场“成年人的自我哀叹”,这一问题都需要整个社会认真对待,“童年”也确实值得我们守护;

而至于“成年”......今天就让它随风消逝吧~儿童节快乐!

参考文献:
刘徽:正在消逝的童年——读《童年的消逝》
刘蕙:从《娱乐至死》到《童年的消逝》——网络是否模糊了儿童与成年的界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19 03:16 , Processed in 0.036817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