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23年山东大学660历史综合考情分析(含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808

主题

1037

帖子

3140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0
威望
2
K币
3138 元
注册时间
202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介绍

山东大学(山大,Shandong University),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由中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大学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历史文化学院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36项。

《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2014)与《中西中古税制比较研究》(2015)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历史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世界历史》、Antiquity、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等权威期刊。

《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获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儒学高等研究院

儒学院同仁在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为标志的中国传统学术领域精心耕耘,取得一批具有时代高度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汉语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科技哲学等学科以深厚的功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特色,受到学术界广泛赞誉。其中,史学理论、文献学、民俗学、先秦两汉文学、近代汉语、杜甫研究居海内外领先地位。

儒学院秉承山东大学古典学术研究的深厚积淀,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等特色学科为支柱,成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支撑和“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学研究机构。儒学高等研究院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学术活动的主办方,正向着建设成为世界儒学重镇、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东北亚学院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是山东大学的重点建设单位。2017年起,东北亚研究入选山东大学“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科体系中的新兴交叉学科。东北亚学院现设有国际政治与经济系、朝鲜韩国系和日本系三个教学单位,设有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韩国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东北亚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中心、东北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亚太学会东北亚研究会秘书处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

专业设置及报录比

历史文化学院



儒学高等研究院



东北亚学院



首先来看历史文化学院,这是今年的招生目录。我们只需要关注中国史和世界史就可以了。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我们考的都是同一张卷子,也就是660历史综合,既要考中国通史,也要考世界通史。在初试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只有在复试以及考上研究生之后的研究方向,才会有区分。

2019年山东大学公布的报录比作为一个例子,中国史报名168名同学,一志愿上线28个,最终录取16个;世界史一共报名25名,上线6个,录取5个。

很明显,中国史是比较热门的专业,而且竞争也会比较激烈一些。但是大家需要注意,世界史上线6个,录取5个,最终刷掉了1个,但录取是不包括调剂名额的,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中国史一志愿没有成功的同学,还可以走校内调剂路线,调剂到世界史。

其实相对于世界史来说,我更推荐大家去报考中国史,当然是不考虑兴趣的前提下,我更推荐去报考中国史,因为它招生人数更多。

接下来还有儒学高等研究院,下设一个跟我们历史学有关的就是中国史。它的中国史和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史有一点不同,它侧重的是对史学理论、学术史,还有史学思想等等这方面的研究。他在初试的时候考的也是660历史综合,只有在复试以及后面研究的时候才会体现出差别。

儒学高等研究院今年招生10人,中国史一志愿招生是上了5个同学,剩下的5个名额给到了调剂生,这五个调剂生基本上都是从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史过去的。

所以相对于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来说,我不太推荐同学去报儒高,因为它不太保护一志愿,比较倾向于留出一些名额给校内的调剂生。

东北亚学院设了一个世界史。东北亚学院是在威海,不是在济南的校区。世界史每年只招一两个学生,就更不推荐大家报考了,因为要不录取的是一志愿的幸运儿,要不然一志愿一个都不录走调剂,所以不太建议大家冒险去报考。当然,除非你对朝鲜半岛史、东亚史以及东北亚的民族史特别感兴趣,而且你本身实力特别强,你可以去试一下。

历年分数线



2019年的时候,山东大学的校线划在了330分,山大校线2019年的时候比国家线只高了5分,20年的时候高了1分,21年高了9分,今年高了整整24分,而且校线360分是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过于焦虑,因为今年山大的卷子比较简单,也比较基础,而且稍微了解过的同学应该都清楚,今年的报考人数激增,所以相应水涨船高,校线也会上涨。只要大家努力的去复习,过校线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2023年会不会延续这么高的分数呢?在我看来是一定会的,因为今年有很多人被刷下去了,想再去报考,所以说大家要心里面绷着一根弦,你们的对手不仅仅是应届生,还有往届的一些学长学姐。

专业科目介绍

初试.公共课

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科目满分100分,有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分析题。

英语

英语科目满分100分,其中阅读40分,完形10分,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以及大小作文,其中大小作文30分。值得注意的是新题型部分,有七选五、排序和段落填空,每年都不是确定的,所以大家都需要准备。

初试.专业课

660-历史综合

历史综合考试的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考查目标包括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辨析和解读;分析解答问题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考查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范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范围中。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的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时代、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佛教及其传播、孔雀帝国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及其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三世纪危机、古代罗马文化
7.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
8.中世纪的西欧
民族大迁徙、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十字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9.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帝国
10.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1.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2.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史综合部分
世界近代史的上下限、近代世界联系加强的步骤、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近代早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重要作品(或思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法、西三国君主专制制度(或绝对主义王权)的形成、宗教改革的起源与扩散、重商主义和主要的商业战争、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3.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的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的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立法、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4.近代的亚非拉
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莫卧儿帝国的兴衰、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反殖民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旦齐马特”
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5.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关系、俾斯麦外交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美日扩张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欧洲两大军事同盟、地区危机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6.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8.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德国赔款问题、一战后的欧洲安全问题谈判、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甘地主义、凯末尔革命与世俗化改革、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改革
9. 经济大危机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化
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罗斯福“新政”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民族独立国家的曲折发展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4. 当代的科学与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代的哲学新流派、当代的经济学新流派、当代史学新流派、当代文学新流派

复试

历史文化学院

一、复试方式
为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复试工作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  
复试前,考生要准备好2个网络视频设备(2部手机或1部手机+1台带摄像功能的电脑等),一个用于近距离视频面试,一个用于监控复试场所,设备使用方式和操作规范见附件(1-3)。
复试方案中所列的复试项目,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外语听力等,全部通过网络方式进行。

二、 复试内容和录取办法
(一)复试内容
学术型
复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外语听说能力等。综合素质主要指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实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礼仪等。
1.复试笔试科目
(1)考古学:中国考古学
(2)中国史:中国史专题
(3)世界史:世界史专题
2.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1)中国考古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文物卷》(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编写组,栾丰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中国史专题:
《中国古代史(第5版)》,朱绍侯等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3)世界史专题: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复试面试内容
以面试方式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专业为单位组成复试小组,逐一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对考生进行初试外语口语和听力进行测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专业学位
复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指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外语听说能力等。综合素质主要指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实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礼仪等。
1.复试笔试科目
(1)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中国考古学
(2)图书情报专业:信息管理基础(80%) + 思想政治理论(20%)
2.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1)中国考古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文物卷》(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编写组,栾丰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版。
(2)信息管理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宋恩梅、赵一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二)录取办法
1.根据各项考试得出的成绩利用下面的计算公式得出复试成绩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2×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满分100分。
2.根据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最终成绩
各学科专业(除图书情报专硕)录取公式
拟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满分为100分。
图书情报专硕录取公式
拟录取成绩=初试成绩÷3×50%+复试成绩×50%,满分为100分。

儒学高等研究院

一、复试方式
笔试(采用网络面试形式进行考核)与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满分50分,面试成绩满分50分,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满分5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满分100分。

二、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史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史
民俗学专业:中国民俗史
文艺学专业:文艺理论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史专业:中外史学思想史专题

三、复试面试内容
专业知识、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综合素质。

四、拟录取排名方法
(1)按照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分专业按录取成绩排序录取。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2)排名录取顺序:
一志愿上线生按专业单独排名优先录取。
校内调剂考生按专业分别排名,按名次先后录取。

五、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科学技术史:《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版)1995年版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版;《自然科学发展史纲要》,潘永祥、李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民俗史:《中国民俗史》,钟敬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史》,祁连休、程蔷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学原理》,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古代汉语》,郭锡良等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裘錫圭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古文阅读:《古代汉语》,郭锡良等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中外史学思想史专题:《西方史学史》,张广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史学史》,乔治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王学典、陈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史学史研究入门》,张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年。

东北亚学院

复试考核按照本方案进行,原笔试使用远程网络方式,采取随机抽取试题,现场口头作答的方式进行。

一、世界经济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外语听说能力。
2.复试笔试科目
世界经济概论,西方经济学。
3.复试面试内容
由各专业复试小组具体确定,一般注重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综合素质考查。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宏观、微观),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池元吉、李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5.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第三版),佟家栋、周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国际投资学》(第二版),卢进勇、杜奇华、杨立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6.拟录取排名方法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5%,满分100分。
按总成绩分专业排列拟录取名次。
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二、国际政治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外语听说能力。
2.复试笔试科目
国际关系理论,当代国际关系。
3.复试面试内容
由各专业复试小组具体确定,一般注重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的考查。
4.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罗伯特•杰克逊和乔格•索伦森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袁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拟录取排名方法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5%,满分100分。
按总成绩分专业排列拟录取名次。
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三、亚非语言文学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笔试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考生对韩国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用韩国语作答。
面试包括韩国语专业知识考查和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两部分。根据考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语言的准确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打分。
2.复试不指定参考书目。
3.拟录取排名方法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5%,满分100分。
按总成绩分专业排列拟录取名次。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四、朝鲜语口译
1.复试方式及内容:
复试包括笔试、口试、面试三个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
笔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中韩/韩中笔译能力。将依照翻译的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得体性以及语言质量进行判分。
口试:主要考查考生的韩国语听力能力和中韩/韩中口译能力。根据考生的口语流利程度、语音语调、表达的连贯程度、思维的清晰度、口译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度进行打分。
面试:由复试小组具体确定,一般注重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的考查。
2.复试不指定参考书目。
3.拟录取排名方法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40%+口试成绩×40%+面试成绩×20%,满分100分。
按总成绩分专业排列拟录取名次。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五、世界史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外语听说能力。
2.复试笔试科目
东北亚关系史,东北边疆史。
3.复试面试内容
由本专业复试小组具体确定,一般注重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的考查。
4.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乐浪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不指定参考书目。
6.拟录取排名方法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5%,满分100分。
按总成绩分专业排列拟录取名次。
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备考资源

参考书目



(1)首先《中国古代史》两册是朱绍侯版本的,《近代史》是李侃,《现代史》是王桧林和郭大钧,《世界史》的是吴于瑾、齐世荣版,一共是11本教材,大家直接搜历史学考研11本教材就能搜到。

在使用这些参考书目的时候,因为11本教材是很多的,相信大家现在备考的时候也会觉得太多了读不进去。首先我们最晚在5月份之前要通读完11本教材,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线的前提之下,我们读书一定要有详有略

什么地方详呢?政治史、战争、改革、经济上的重大政策,这些一定是要详细去读的;什么地方略呢?譬如说像汉朝时期的民族,书里面对每一个民族都会进行详细的论述,你不需要仔细去读,大概看一看就可以了。

(2)建议大家最好去搭配课程或者是资料书进行梳理,不然你有可能陷入到一个怪圈里面,就是你最开始读书的时候,是想好好的去吸收这些知识的,到后面却越读越迷失了,读了半天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那课程和资料书就起到一个给你疏通思路,梳理逻辑的工作,这样的话对我们的读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我们目前还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拿着教材一直背,现在读书的时候做总结、去吸收就可以了。

(4)参考书目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能钻牛角尖,有不懂的小知识点放过就可以了,或者可以去问学姐学长,让他们帮你去解答,节省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问题上。

如果你觉得书里面某一些观点跟你不一致,这个时候不要管自己心里面是怎么想的,因为我们现在一切都是为了初试应试,大家最重要的是了解书本,要读懂书本,一切以书本为准,以书本为基础。

红宝书



资料包含内容:知识点、历年真题及答案
内容全面详实,涵盖所有考察题型
结合历年真题, 时效性强
高分研究生上岸法宝

经验分享

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首先我是3月中旬开始备考的,一直到4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提前准备,要打好基础。

准备什么呢?对学校你要了解清楚,报考哪个学院的哪个专业要了解清楚。而打好基础就是指的看书。

第二阶段,强化阶段。5月份开始,一直到8月底。这四个月我们要做的是全面理解,夯实基础,把书去读厚,把你已经在脑子里面存的基础丰富起来,理解它,夯实你的基础。

第三阶段,提升阶段。9月到11月底这三个月,大家要区分重点了,譬如说对政治史要更加关注一些。同时要把书读薄,把此前四个月庞杂的知识浓缩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去进行记忆,去进行二轮三轮的复习,甚至到四轮的复习。

第四阶段,冲刺阶段。12月初一直到考研,这不到一月的时间大家要做两件事,一个就是模拟考试,另一个就是重点突破。怎么重点突破,就是一轮一轮的去复习,不断地去巩固,拿着此前默写的东西也好,拿着思维导图也好,去自己回忆,不断地去滚动复习。模拟考试的话就需要自己去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也比较陌生的地方模拟一下考试时的情景。

经验分享

第一,读课本的时候不要抄书,不用拿着书背,理解至上、记忆次之、笔记再次。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一章的内容,能不能全部记忆下来不太重要,能不能把它工整的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就更不重要了。

第二,做笔记的时候工整即可,不需要追求多么的花哨。要做到逻辑至上,详细次之、形式再次,就是说我们的笔记一定要有一个逻辑,要有自己的大框架,是否详细可以商榷,如果你懒得写那么多,你可以简写。

第三,选择论述题和名词解释的辅导书时,选择“一家之言”即可,买一本就可以了,没必要光一个名词解释就买很多辅导书,没有必要。


第四,如果大家要看网课的话,高效听课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10 08:40 , Processed in 0.05447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