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5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 2022届二本院校一战上岸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经验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22-4-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本科的院校是广东一所以金融为学校特色的二本院校,汉语言专业相对边缘和弱势,在去年四月份前,也没有想要考研的打算,所以我文学的专业基础是相对较弱的在。备考的旅途中,可能要比另外一些上岸的同学经历了更长路途的跋涉,但可能也因此有更多的风景可以分享。在备考这个过程中,由于上大的命题方式与其它学校的巨大差异,创意写作这种新兴学科的特殊性,让我在信息收集和备考策略上吃了不少的苦头,甚至在距初试一个星期前还发现自己有一本特别重要的参考书不小心漏掉了,经历了一番兵荒马乱心惊胆战的疯狂补课。可以说信息的匮乏让备考的过程就像在黑夜里狂奔。好在,网络上一些师兄师姐留下的经验贴和书单为我照亮了一部分的路程,这也是让我写下这一篇经验贴最原初的感恩之心。不过与师兄师姐的许多只分享经验的帖子不同的是,除了经验,我还想更细致地记录下备考过程的教训和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让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能更从容专注地提升自己,而不是在信息不足里彷徨和恐惧。
下面我将从择校篇,专业课备考篇、公共课备考篇、学习资源篇和心态感悟篇五个部分细致地记录下我的一些教训与经验,文章估计会很长,不是考上大创写的朋友可以直接划到后面的公共课等三个篇章,只想了解上大创写一些独特信息的朋友也可以只看前面两个篇章,一些只是好奇备考过程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划到最后。
一、择校篇
择校方面我其实能够分享的经验不多,在去年二月末第一次看到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学科的介绍时我便被捕捉住了,上大创写的学科理念、学科水平、考核方式、地理位置,就业方向几乎完美地符合我的期望。虽然那时候看到的2020年400分的复试线也确实有些吓到我,我尝试去对比其它的院校想找一些可能把握更大一些的院校作为目标,但最后却不得不承认除了上大,别无选择。下面我列举上大创写学科的一些比较独特的地方和我为什么觉得适合我的重要原因,择校的师弟师妹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一起考虑。
1. 上大创写学科有网络文学方向。我有过网络文学的创作经验, 平时的创作风格也偏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创作风格较为适合。
2. 上大创写的文学观念十分开放,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只是纯文学,还有许多和当下社会联系十分密切的课题,如文学的公共服务化、文学的产业化、AI写作等。相较于纯文学研究,这些我更感兴趣。
3. 上海大学的初试考核内容,不需要背诵大量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那些知识性的东西(当然一定的背诵作为学习手段也很重要),而是侧重考核理论的运用和知识面的广度,这种考核模式我更擅长也更喜欢。
4. 上大创写重视理论的构建,在创写这一新兴学科的理论研究是上大可以说是TOP1。就读上大,未来在学术研究上可能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觉得能够参与一个新兴学科的构建,本身就是很酷的一件事。
5. 上大毕业后拿的是文学硕士学位,学费与艺术硕士相比要便宜很多,而且如果有想考公考研的朋友,文学硕士相对来说有利一些。调剂的时候上大专业课给分高一些,而且可以调其它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些优势
另外上大位于上海的区位优势、全国唯一的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全国唯一的创意写作博士点这些网上可以搜到的信息,我就不赘述了。创意写作这个专业与传统中文系很不同,全国很多高校里的创写专业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优点和侧重点,比如北师大创写的作家资源是真的让人艳羡。各位师弟师妹们在择校时一定要仔细去了解各个学校的具体信息,从考核方式、研究方向去找寻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去找寻与自己理念相合的同道者。
二、专业课备考篇
上大创写的出题方式很灵活,考核内容很广,而且不是考核哪几本书,而是考核文学研究的能力思维和基础知识面的广度。专业课备考要从研究真题开始,真题的研究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反复研究的宝库,要从真题出发去找到自己要复习的重点,并磨炼和真正提升自己的文学能力。另外,上大初试的考试内容与导师的研究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要养成关注导师重要论文的习惯,对老师研究的重要问题,最好有自己的思考。
我从真题和老师的研究方向出发,主要分这几个部分进行复习。
(一)文学史与文学理论
上大真题里直接单纯考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很少,但不意味着不考察,在论述题和文学批评都能折射出的是你整个的知识体系和文学素养。我的本科专业基础较差,为了弥补自己在知识体系上的不足,我在前期(4月到7月)把,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学习放在了第一位。
文学史我看了欧丽娟老师的文学史网课,并且把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的四本)、《现代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史、西方文学史这些教材当课外书初略地泛读了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一些重要作家的风格和特色,为做文学批评也做了一些准备。
文学理论方面我因为个人本身就特别感兴趣,所以花了更多的时间,我把B站上杨宁的老师的所有课程都看了一遍,做了笔记,并在之后不断地思考和复习。并且精读了马工程的《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两本教材,还有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还花了一些时间看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这些哲学原著。这个过程花了很多的时间,基本上第一轮复习的复习主体就是做这些了。或许从最终考试成果看投入产出比有些不值,但是给我原本摇摇欲坠的基础打下来一个较好的根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文学思维进步很大(身边一些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在那几个月绕着学校风雨长廊一圈圈的漫步沉思中,我对自我、人生和未来研究的意义上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一部分学习因为考试不是直接考核到,所以师弟师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和原有基础,适当调整复习的比例。
(二)创写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主要是阅读了一些创写的书籍,以理解和更新认知为主,在二轮复习时,我以《故事工坊》、《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问题》、《创意写作学理论》三本书为核心,结合其他的一些创写书籍,整理出要背诵的重要概念和要熟读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两个文档。在第三轮复习的时候就以这两个文档为重点复习对象。这一部分也是唯一需要背诵的内容,不过内容不会很多,我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背诵自己整理的文档,可以说考上大创写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可以不用背那么多东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和练习。是的,要练习!
(三)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在历年真题中三百分占到了120分,可见其重要性。上大的文学批评考核内容很广,从历年真题上看,除了散文,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现代诗、唐诗、宋词都考过,而且考场上要写的字数很多,大概在一个小时十五分钟要写一千五百字(今年好像少了一些)。如此广的考核范围和如此大量的输出,需要通过练习,学习对各不同文体和时代文学的批评,并不断积累批评的素材和理论。
我进行这方面学习的方法是,在九月份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时,小说在前期阅读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毕飞宇《小说课》。文论在之前文论课的基础上再深挖一下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相关文论。古诗词在最开始我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词的赏析,所以古代诗歌方面,我阅读了《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词的方面我阅读了叶嘉莹的《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宋词三百书鉴赏辞典》。现代诗歌我阅读的是孙玉石的《中国现代诗导读》和《我在北大课堂读诗》。到后期十月末十一月的时候,我开始和我的搭档两个人一起限时做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每周大概训练三次,因为她不用做小说批评分析的准备,所以我们主要以诗歌批评的练习为主,每次写完我们彼此评论、彼此鼓励,最重要的是批评创作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流,当你有读者认真阅读的时候,你练习起来的动力会强劲许多。一个好的搭档,也可以让你不断启发你的思维,激发你的灵感。到后期,我把一些在批评中非常好用的理论、说法整理成时时温习的素材文档,辅之以适当的背诵进行记忆,
(四)专题研究
上海大学导师的研究内容,除了创意写作之外,还有网络文学、非虚构写作、影视文学和儿童文学的研究。除了儿童文学在真题中还没有考核过之外,其它都考核过相关的问题。我在研究完真题发现,虽然这些考核的范围特别的广,但是专题研究不会考得特别的深入,主要做好的是了解基本的概念、常识、常见问题,并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就好。我的复习方法是泛读选读了一本影视编剧的书和一本讨论非虚构文学的书,并结合老师的论文整理了非虚构和影视文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又因为我对网络文学特别感兴趣,我的毕业论文也与网络文学有关,我尽可能地阅读了网络文学研究的几本著作和一些论文,在网络文学这一方面深入拓展了自己。我在网络文学这一方面较为深入的了解,虽然在初试中因为没有考核到网络文学而没有能够展现出来,但是在复试中给我的复试表现加了一些分。
(五)写作
写作我能分享的经验不多。最大的经验就是考前一定要进行限时模拟,可以结合创写的理论提高自己构思故事的速度,考场上时间紧张,平时要多练习,以免考场出现写不完或者慌乱时水平发挥失常。
      综上,上面的经验分享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上大创写是考核能力而不只是考核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有千千万万种方式,师弟师妹们可以选择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考上大就这点好处。但是也不能只凭兴趣,在内卷如此厉害的考研环境下,既要真正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应试。复试的时候要先抓住基本盘,在基本盘稳固的前提下再去深挖自己喜欢的方向。
三、公共课备考篇
考上大,绝对不能偏科,不能偏科,特别是严重偏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卷到404了,偏科还想过线就只能准备专业课考150了。上大的公共课总分至少考个140,150是相对比较好的分数,而要考到150,在大旱区的上海是有压力的,所以考上大创写的孩子们一定要在公共课上多投入些时间,多讲究策略。
(一)英语
我英语是71分,不算好不算太坏的一个分数,我考英语时那天因为在酒店幽闭学习太久心理出现失衡,写试卷全程手一直控制不住地在抖,算是有些失常的,正常来说以今年的难度大概75,76才算正常发挥。
我刚开始英语基础不好,而且复习策略一塌糊涂。2021年六月份我考六级才考了360多,那时候还挺天真地不刷考研题,觉得刷六级题练英语跟刷考研题练英语区别不大,结果两个月里六级没过,考研英语也没学到。背单词拿着单词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背着,背完一轮掩上书发现自己背了个白茫茫一片的大寂寞。暑假在家两个月除了偶尔兴趣驱动看点文论和作品,英语也基本停摆,所以我英语实际是九月份开始的复习。那时候已经感受到压力了,跟朋友到处取经,买辅导书,找靠谱的网课,穷尽努力、人力和智力去提升自己的这个短板。
单词背诵方面:推荐用墨墨背单词。我的建议是除非自制力非常好,不然不建议用单词书,因为单词书需要你自己制定固定时间回顾的复习计划,不然等你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前面你肯定忘了。用手机背怕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分神玩手机,就开强制专注模式,只给自己留下一两个APP学习用。手机系统没这个功能,也可以用番茄to do这些时间管理软件.
阅读理解题:推荐 **+唐迟网课辅助。**的优点是有搭配每个句子详解的解析本,缺点是答题逻辑分析不太清楚。我对考研阅读的学习心得是最重要的就是逼自己去读懂文章,刚开始太难,就用**的解析本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磨,去把文章里不懂的生词一个个查词后收藏好(建议用有道网易英语APP),每次做阅读前就拿出来看看生词。在做完几篇阅读后,可以去看唐迟最开始的几节网课学习他教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整理成笔记,然后如果还不太懂怎么运用技巧就多看几节,但个人感觉没有必要一直看,太费时间,把时间用在挖掘文章生词和读懂句子更重要,在遇到理解特别困难错很多的文章,再去看唐迟对应的网课讲解。我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前期刚开始一篇阅读做一个钟还能够错三个四个的,但后期一张卷阅读常常只错一两个。
新题型、完型填空:推荐宋逸轩的网课,很短,听前面几个钟头学一下答题思路和技巧就可以。新题型各种题型都要练习,各个题型的真题很少,刷题要珍惜,完型填空我感觉拿七八分很容易,后期我就听了会网课刷了一两道题就基本可以拿七八分,但要再高就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属于入门容易精深费时,性价比不高。
翻译:推荐唐静的网课。翻译贼难,感觉学了很多东西,但还是做不出题,是我唯一一个没有攻克的题型,建议考试时也把它放后面。如果复习的话,时间充足可以投入大量的时间练一下,如果时间不是很足,建议掌握一些简单技巧就不要再投入了。提升难度很大。
作文 : 作文我跟的老师是周思成,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他的上课风格(有点李佳琦),但后期很佩服他的逻辑思维和清秀外表后那种刚强的劲,他的思维极其优秀。他教授的作文模板灵活度也特别的高,能够写出很复杂很华丽的文章,语法讲解也很透彻,但是因为太过复杂,词语语法太过高级,所以学习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基础差时间少的同学来说不友好。我的搭档跟的是石雷鹏的课,她的反馈是石雷鹏的课比周思成要好上手,但模板相对没有那么高级。适合基础一般时间一般的同学。
英语的学习上我借助了很多网课,网上对于看不看网课的意见参差不齐。我个人的感受是网课肯定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只是利用不好确实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看网课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些名师千锤百炼过的答题技巧和思维,但技巧永远只是辅助,思维只能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看几节课认真学习老师好的思维好的技巧就足够了,不要长时间泡在网课里,要警惕没有思考以为看老师做题就相当于自己做题的无效学习。
另外看网课不一定就是额外花时间,反而有时候是省时间的一种方法,通过看网课可以很快的掌握做某个题型的方法和技巧,我的真题其实有很多没有做完,但是除了翻译之外其它题型我基本都是吃透理解的了,即便是只做了一两道的完型填空也是如此。这就是网课帮我节省的时间了。这也说明了学习一定是要以获得某种能力做到某种效果来衡量,不要以学习量来衡量。
(二)政治
政治的学习是我最顺利的一科,也是比较有信心的一科,在考前做肖八最高我做到了38分,初试时选择题也只错了三分。
我政治的学习是在九月中旬开始。那时每天花两个小时左右看网课和刷一千题。政治的马原部分一轮复习特别重要,我采取的策略是听网课和看书同步进行,以听网课为主,听完课在红果树的思维导图做一下最重要笔记作为温习,并练习前一天的网课对应的一千题内容并根据错题复习一下前一天遗忘的内容。马原的网课我听的是腿姐的课,这一部分因为基本全是重点,所以徐涛的课和腿姐课都差不多,徐涛的课细致些。近现代史、中特:这一部分内容极其庞大,但出题是有规律可以押题的,强力推荐用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搭配腿姐的网课进行复习,并跟之前一样上完课的第二天做题巩固。这一部分不用全都学,相信腿姐,跟着腿姐讲课的内容学习重点就够了。思修因为比较简单,我只看了腿姐的关于法基部分的一两节课。这就是我的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我根据背诵手册把之前的内容看了一遍,一些难点考点理解了一遍。三轮时进入冲刺期了,在这个时期,时政我跟腿姐的冲刺课恶补了一下,选择题背诵利用走路的时间、刷牙的时间反复听腿姐的带背音频,把一些特别容易混的知识点听熟悉了,并且配套肖秀荣的八套卷反复刷题,反复检查自己的遗漏处。大题本来是想腿姐+肖秀荣四套卷的,但因为出现遗漏了一本重要教材这种乌龙,最后时间很紧张,只背了四套卷,和在考前看了一遍腿姐冲刺背诵手册的马原原理部分。四套卷的背诵很枯燥,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一些博主做的辅助记忆的梳理,我那时候就用的是空卡空卡这个Up主。
政治大题的背诵往年好像只背肖秀荣四套卷就够了,但今年的大题有很多到压不准,建议师弟师妹们至少把腿姐的冲刺手册中马原原理都背了,有时间的话再结合腿姐的背诵内容。
政治的网课腿姐的风格偏活力和正能量,腿姐最大的优点我觉得是(漂亮,划掉,虽然腿姐确实漂亮)是很注重应试,讲课时就注重真题的练习、解题技巧的训练、重点知识的初步带背,所以上腿姐的课上完课就很会做题,而且对命题老头的出题方向和逻辑有自己的把握了。腿姐课堂的信息量也因此显得特别饱满,每次听完常常会觉得很累,但确实很有收获。网上强推的政治组合课程是徐涛的强化课+腿姐的技巧课,但我个人的经验是 看腿姐的强化课就够了,基础可以打得很扎实,而且强化课上学的解题技巧就差不多了,二轮复习靠刷真题和强化冲刺手册的复习就足够,不需要学习特别多的技巧,毕竟政治的难度真不算太高。
政治是一门特别讲究投入与产出性价比的课程,因为政治记忆性的原因,基本只能放后面复习,但后期复习压力又很大,政治的考试特点又属于没学很烂,稍微学一点就可能考很好,疯狂学也可能只是比稍微学好高那么一丢丢的分数的独特属性,所以政治的学习方法就特别重要了,怎么样学又不至于瘸腿又不至于做的努力打了水漂是一个需要平衡的东西。
我的政治复习时间线
看腿姐强化课(9月中旬到10月下旬)→再读冲刺背诵手册(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看腿姐冲刺课和听音频带背(11月中旬到12月初)→背肖四(考前两周)
四、学习资源
上腿姐的网课时,腿姐给我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你以为你的尽力只是刻苦就足够了吗?你是否真的穷尽了你身边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一切资源至少应该包括:网络资源,身边的朋友、学校的老师,网络上能接触到的师兄师姐。资源信息的收集过程其实是对综合素质的一个磨炼的过程。为了解的各校的信息,有一个研友哈哈哈地跟我说考研真的把她逼成了社牛。这也是考研对人锻炼的一部份。
渠道和物的方面:好用的笔记软件 石墨文档(操作很简单,而且可以和搭档一起协作,共享),强推的公众号“各校创意写作考研”“安大网文研究,””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研究“,网课资源可以公号上找,也可以直接在拼多多上买,各种电子书也一样,当然有财力能够支持正版的朋友还是支持正版。
人脉方面:首先营造一个好的复习环境吧,考研时要注意多回馈宿友,你考研别人照顾你的作息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觉得这种应该是理所当然不用承人情的。另外学校的老师,包括各种课堂分享的机会,都可以当做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论文早准备早写一些,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不用把学校的学习看作和自己的备考相冲突的事物。另外,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互相陪伴的研友,对备考的幸福感和帮助都特别大。
五、心态感悟篇
“如果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你不会成功,你还会不会出发?”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少年时读《悟空传》时那个桀骜而悲伤的悟空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记。
去年的三月,我走到人生的三岔口,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逼仄但平坦的路途,一条是走在黑夜的悬崖边上的险径,但险径过后,有我想要去的远方。
但我的理智告诉我,你走不过去的。
三月份时我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朋友抱怨过我很想考上大创写,但那学校的分实在太高太难考了。那个本科院校比我好的朋友也应和着我,说:"确实不太可能考上,我们学校里一堆从大一大二开始备战考本校的人都怕考不上,我们学校才一本呢就已经卷得不行了。“那朋友可能觉得我只是随口说说,所以也按自己对考研的了解随口说说,但那时笑着的我眼神黯淡了下去。
最开始的那个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考上的可能,而外界的声音,也在一遍一遍地强调着这个事实。
但心中还有一个声音,一个很微小但却始终在挣扎的声音。
“如果一开始你就知道你不会成功,你还会不会出发?”
为什么要出发呢?因为我想要改变。
我是一个责任感很强但却极其理想主义的人。责任的压力与对理想的坚持不断地割裂着我。
从小,我背负着家庭沉重的责任,我知道我应该努力在应试中博一个好的前途,但我却始终无法接受应试教育对我的驯化,甚至在年少时连学习应试技巧的有限让步都不愿退让,我虔诚乃至愚蠢地相信,学习应该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而不仅是社会规训,学习虽然令人劳累但应该是快乐的,学习赋予我们的应该是智慧而不是套路。我在我高中那所很好的学校里因为在文科方面的天赋被人称作文科小天才,但小天才不会考试最终就只能走到了二本。踏入二本院校的我,是痛苦而坦然的,我想,如果考试机制里容不下我,那么或许社会上会好一些吧。
我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地往外跑,我想做新媒体,因为这个行业入门容易而且和我喜欢的文学有些相关,但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以二本学历进入这个行业底层的时候依旧为这个行业价值观的混乱而感到痛苦,我以为新媒体的文章应该是为人们提供有趣有价值的内容,但为什么更多的是依靠人性的弱点来强制地捕捉人的注意力。为了生存,是的为了生存,大量的新媒体公司行走在法律规范的边缘去发文,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我不敢说它不合理,但是它给予不了我价值感,当我写出那一篇篇充满噱头和引导性,但实质却是空虚的文章时,我常常问我自己,如果是以这种文字为生,这种职业,我真的配的上说是因对文学的热爱而从事文字工作吗?或许放弃文学另选一个以文学无关的职业是更好的选择。
但我的心底有一股压不住的戾气,或许那个踏碎凌霄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始终我心里某个隐秘的角落活着,用通红滴血的眼睛看着我。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思维与学习理念是错的。
但。
理想主义最大的痛苦在于,你相信你是对的,但你不得不承认你所坚守的美好在这个混沌的世界确实是不可实现的,而这种不可实现又似乎就定义了你的正确其实就是一种愚蠢,所以理想主义者永远都在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肯定,即便这种肯定只是自己的自我欺骗,即便这种肯定也是愚蠢。
如果你相信,文学是智慧的学科,那些腐朽干枯的学术僵尸不是文学,那些死记硬背出来的所谓知识都是障碍,学习的本质是人对抗蒙昧的本能追求而不是人将自我工具化,那么如果给你一段时光,你能不能去纯粹地只以自我的完善和追求智慧为目标去实践你所坚信的?
这就是支撑我决定踏入创写的最初的一种愚蠢的自我肯定的追求。我推掉了实习,婉拒了一伙很优秀的师兄师姐一起创业的邀请,给自己身上贴了一个“重在参与考研党”的标签,而后带着对考研一无所知的了解踏上了这场旅途。
那旅途是快乐的。
因为我一无所求, 只是纯粹地去拥抱我所热爱的,去思辨,去写作,去完善和展现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同样纯粹的人——比如我的搭档,一个站在大书架下,抱着七八本大部头的文学书籍,抬头望向其它书籍时眼睛还会闪闪发光的女孩,一个对真切热爱着文学的女孩。
在备考的最初数月里,除了建构一个基本的文学研究知识框架的模糊概念外,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热爱而学习着,与书籍辩论,与老师探讨,与搭档倾诉我的文学理想,我不断地建构又不断地拆解自己,在那一段时间里我甚至有一种每时每刻我都在重组的错觉。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学习生活。我应和着我的内心渴望前进着,像一片蜷缩的叶子只是想要展开。
真正决定正式开始考研,是放在暑假前,按照我原本的重在参与考研党计划,我本该在暑假继续我的实习,但我不愿意,我撕下那个给我做掩护的“重在参与考研党”的标签,跟父母、姐姐、搭档们宣告了我的正式考研的决定,那时似乎昂扬澎湃的,但那时我甚至不知道我的不愿意是不是对就业的一种逃避,因为这种纠结,与因为疫情而不得不返家,以及返家后嘈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事情,整个暑假我重又落入自我怀疑、堕落、迷茫的那种生活,断断续续地学习又一次次地放弃,在那两个月里学习到东西极少。师弟师妹们如果可能,还是不要在暑假回家备考,家庭的复杂性与舒适性,对许多人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域。
九月份的归来,我首先及时弥补的是信息不足的漏洞与英语学习的短板。那时经过近半年的学习上大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只是热爱与证明自己的学习理念这么简单,它已经重叠了我的未来规划、工作规划,承载了更多更复杂的实际意义。而我对真题搜寻、分析,对公共课学习的计划落实,也让考上大这个模糊的目标开始有了一些清晰的轮廓。我对抵达这个目标的距离有了一些自己的把控,而稳步推进的计划也让我开始有了一些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向一些朋友学习了很多应试的技巧,备考的方法,尝试非常实际地往自己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多筑下几块石头,在理想的学习与实际的应试之间做平衡。
随着时间的流逝,复习进度不断推进,似乎距离上大越来越有可能,但得失心越重就越容易干涉到自己的心境。有人说,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灯亮起来之前,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洗干净了。而上大的考试尤为如此。曾经和考法学的朋友聊过,他说我们专业考完试出来对过答案基本就知道自己几分了,但你们是三重不确定,不确定考试范围,不确定评分的松紧,不确定竞争对手,在考试前,你怎么知道你的文学批评能力是否已经及格?你怎么知道你的写作能力又是否能够得到老师的欣赏?高度开放性的试题在让上大可以不用死记硬背太多知识的同时,给上大的考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整个过程确实如同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在考试前我永远也不知道我时候已经抵达了我的目标。
支撑着我走下去的,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语:“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信息不足与考试性质的天然波动性,让备考时对自身的预估变成了一种信息不足的盲猜,无论是觉得有希望还是绝望,不过都是一种虚妄,我能做的就只是认认真真地用力洗我的衣服,注重在这个过程中的历练和成长。
我用这一句话,做了我半年多的微信签名。
这种黑屋子的状态一直持续着,在考完初试后,我依旧不知道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但我想我已经对得起心中那个桀骜不逊的齐天大圣了,现在,只是凡人的我应该继续去为我的柴米油盐而奔波。在休息了几天之后我便赶紧开始找实习弥补我因为考研而耽搁了一些的求职,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将自己当做一个落榜生来对待,那个寒假里我学了些编程,找了一份在传媒公司运营小说公众号的实习,又因为一直想要逃离新媒体,跟姐姐在学习一些产品经理的知识,我几乎全频地运转着我自己,像是要证明我的考研不是一种对就业的逃避,又像是要对过去一年任性选择备考的时光的一种补偿。我想我已经够幸福够任性了。
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为自己明日可能遭遇的打击构建防御,在信里,我刚开始否定我过往的所有人生,似乎这样就可以以忏悔来割裂自己与明日的关系,但最后却又否定了否定了自己的自己,我被痛苦地悬置,只能等待着那只落地的鞋子。
鞋子落地了,404,一个有些可笑的但却让我欣喜欲狂的数字,一个超出我预料的数字。
但喜悦是短暂的,而后是漫长的煎熬地等待分数线的时间,曾经以为的不错的分数在风波诡谲的2022年似乎突然不算什么了,等复试线出的那天我真的感觉2022年偏爱小概率,十年来没坠毁过的飞机都能在今年坠毁,那么我这个中国语言文学大类第八名排创意写作第五名确实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而后侥幸进了初试,又侥幸通过了复试。是的,我认为是侥幸。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曾经很不理解张悬歌曲中的这句歌词,但真正经历过这场竞争残酷的选拔,才发现这不是什么生活的真理,只是对无常的一种感叹。我自信我的能力值得通过上大的考核,但是在残酷的内卷时代,我觉得如果没有加上那最后的一分运气,在那样的竞争力,我随时可能差之毫厘地落选。我们这些上岸者,某种程度上都是幸运儿。
我曾经思考过我这样一个侥幸的幸运儿有什么样的资格来写这一份经验贴,但后来我想通了。因为当我分享经验时,我不是自认我博学或者说优秀而分享出的这份经验,而是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想要坚持一些东西的人们的脆弱与渺小。我想要帮助别人,不是因为我的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共同渺小。与我认为人类在渺小中应该团结起来。或许依旧帮不了什么,但希望我的这份渺小的善意,能够给予渺小的温暖,那便足够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22-4-1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有需要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考研资料或者考研辅导、咨询的师弟师妹们可以联系我。微信号是kuzhan13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23 02:22 , Processed in 0.043419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