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0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 奥运会今年不考不可能!奥运精神、奇观美学与奥运政治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518

帖子

1358

积分

入驻机构

精华
11
威望
-28
K币
1386 元
注册时间
2021-3-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每个人都必须有进行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不受任何歧视,并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



享受奥林匹克宪章所规定的权利和自由,不得有任何歧视,如种族、肤色、性别、性倾向、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见、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



——《奥林匹克宪章》



图片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这个夜晚的国家体育场流光溢彩,圆形舞台化为一台“留声机”,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场上的“唱针”被拨向舞台中心方向。



激光刻印在舞台,清晰勾勒出冬残奥项目的形象轮廓。这一刻,残奥运动员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在“留声机”上不断重现:一次次奋力跳跃、一次次全力冲刺、一张张真挚笑脸,来自全球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挑战极限,用行动表明身体残疾并不阻碍前行的脚步、无法阻挡奋进的征途,谱写出一曲生命赞歌。

时间仅仅退回三周,还是这里,冬奥会闭幕的那个夜晚,“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FAMILY”的烟火在鸟巢上空盛放,而就在这段间歇中,一场战争爆发。一个多月里,奥运再次汇聚了时代的光与暗。



#1

光与暗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吗?


去年东京奥运会闭幕之际,我们曾发出感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类似的感叹似乎依然适用,北京承办了一届精彩而圆满的冬奥会,人们尽最大能力释放着善意,却似乎依然驱赶不散天空的阴霾。

在冬奥村,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在社交媒体上,比如比赛间歇不忘吃豆包的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同样化身干饭人的美国滑雪名将肖恩·怀特,还有被志愿者感动流泪的美国小将特莎·莫德等等,不管是远道而来的运动员,还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民,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对方释放的善意。

而在中国选手徐梦桃拼搏四届冬奥终于圆梦夺金的时刻,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美国选手阿什利·考德威尔却冲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激动的说:“桃桃!奥运冠军!为你骄傲!”这一刻,没有国籍与文化的隔阂,人与人最真挚的情感相连,超越一切,这就是奥林匹克。

图片
徐梦桃夺金后与对手紧紧相拥

奥林匹克不止突破中美的隔阂,还能超越俄乌之间的仇恨。在去年东京奥运会的女子跳高比赛上,俄罗斯女运动员拉西茨科妮夺金牌,乌克兰女运动员玛胡奇克摘得铜牌,赛后两名女运动员微笑着相互拥抱庆祝,俄奥委会与乌克兰的国旗交相辉映。

图片

东京奥运会,俄乌运动员同框照引起争议



而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中,类似的画面重现,获得银牌的乌克兰选手阿布拉缅科与获得铜牌的俄罗斯选手布罗夫紧紧相拥,而冬奥会闭幕式的宣传片中也正以这个画面作为结尾,意味深长。


图片
北京冬奥会,俄罗斯与乌克兰运动员再次相拥

一幅幅温暖人心的画面掠过,不仅让人湿润了眼眶,在某一刻我不禁想:“或许天下一家的口号是真的。”但现实很快就否定了一切。

北京冬奥会仅仅闭幕四天,一场战争掀起滔天巨浪,并很快波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无关政治”的奥运。IPC(国际残奥会)官方一纸禁令,拒绝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参加本届北京残奥会,已经入住北京奥运村的运动员只能黯然回国,而乌克兰则在本届残奥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二,他们似乎倔强的提醒着整个世界,乌克兰依然存在。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奥运会“有关政治”,从短道速滑比赛后中韩双方的争吵,到台湾运动员因为身穿大陆训练服被台当局处罚,再到去年东京奥运时各方政治角力。不论奥林匹克的光辉如何闪耀,头顶的阴霾都实实在在的笼罩而下。不少人问:奥运会到底怎么了?又或者,这就是奥运奇观本来的面目?


#2

被制造的奇观

奇观美学:作为现代性表征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一下奥运这场人类社会的“奇观”。

奇观(spectacle)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艺术家和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奇观社会”的理论中提出的。德波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继承,指出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中人们被媒体工业所制造的各种奇异景象所包围,成为被动的受众,无法理解真实的社会关系更无力参与改变社会的行动。

奇观是产品过剩和媒体爆炸时代的产物,是商品和意识形态的推销者为了争夺消费者和受众眼球所发展出来的手段。它在形式上体现为对技术的崇拜和对宏大美学的推崇,而在内容上,它鼓励对现存秩序的无条件认同和服从。一个被奇观所统治的社会是一个文化上集权的社会,虽然它的表现形式不像政治集权社会那样直接和暴力。

图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北大新传学院的吴靖老师认为对“奇观”的批判理论可以作为我们理解现代奥运的路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始于19世纪末贯穿于整个20世纪并且继续兴盛于21世纪,它的沉浮与西方现代性的历史息息相关。20世纪是西方现代主义计划遭遇重大挫折又不断自我调整的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既是这个现代性工程的一部分,也是试图对其进行救赎的社会运动。定期举办的奥运会制造和传播了一整套影响深远的符号神话、仪式和奇观,期望用国际主义代替沙文主义(或者用资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代替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用自我牺牲和奉献代替极端个人主义,用人的潜能的开发代替机器对人类生活的控制,用共同体代替大众社会,用民主的参与代替精英的垄断。

但这些乌托邦的理想并不能总是体现在奥运会的仪式和奇观之中。体现国家主义乃至种族主义、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对技术的崇拜和对强权的臣服的各种奇观不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占据了奥运会舞台的中心。

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就是现代性的不同侧面相互纠结、相互斗争的历史。奥运会实际上就是现代性自我再现的平台,对其的历史和文化分析不能脱离开西方现代性特定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语境。


#3

脱不开的政治

奥林匹克的困境



于是当我们再次审视作为奇观的现代奥运,或许也就不奇怪其为何难以摆脱“政治”。


吴靖老师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以国际主义和全球一家为理想的运动,但实际发生的历史却使20世纪的奥运会具有坚硬的民族主义,乃至国家主义的内核。

主办国通常都会将奥运会当作塑造国家对外形象、展示国家实力和进行公共外交的平台,不遗余力地将奥运会的各种仪式涂上本国文化的色彩。而奥运会以国家为单位计算奖牌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升国旗、奏国歌等仪式,也使得参与国将奥运会作为国家实力竞争的舞台。尤其是身处战争、危机或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国家更希望通过奥运会来对外确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对内促进国族认同和凝聚人心。

图片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俄罗斯用绚烂的艺术与文化积淀,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家形象。

有批判学者认为奥运会虽然有休战的传统,但它却在符号层面延续了而不是解构了导致战争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切中了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要害的。国际奥委会虽然一直强调其意识形态的中立,但却无法避免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主办国或参与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文化武器。

图片
纳粹符号遍布,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政治化的巅峰

另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模仿古希腊的奥运会,以业余体育和自我牺牲、自我超越为精神取向。但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加深,赞助商对国际体育活动的干涉和塑造力越来越强。在赞助商的眼中,体育本身的精神内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对大量受众的吸引使其成为产品营销的最佳平台。在商业势力的影响下,体育活动越来越职业化和娱乐化,公平竞争和自我超越的体育精神在商业大潮面前蜕化成一句漂亮的口号,成为体育异化的遮羞布。近年来与奥运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盛会形影不离的兴奋剂、残害对手师徒反目、收买裁判等丑闻,无一不与商业化对体育的异化有关。异化了的体育还变成一种少数精英参与、大众被动观看的娱乐体育和舞台体育,离顾拜旦将体育作为培育现代世界公民手段的初衷越来越远。

图片
东京奥运剪影:满满一面墙的赞助商

最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的报道一方面提高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能够及时全面、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真正使得奥运会成为一个全球符号,凝聚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政治理念的人们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和政治和商业势力一起,成为改造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导力量。电视转播对戏剧性和娱乐性的追求,促使各国际体育组织不断修改比赛规则、提高比赛难度,使其更加适合消费主义环境下追求刺激和新奇的电视观众。对于电视转播机构和赞助商来说,奥运强调的“重在参与”并不重要,“重在观看”才是奥运会的精髓所在。


综上所述,在不断发展的新传播媒介与消费主义浪潮下的新商业模式加持之下,奥运本就不可能如初衷那般纯粹,更远远谈不上“无关政治”。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奥运会都将继续作为这样一种政治性的奇观存在,供各国角力,谁也无法免俗。

这样的认知我们甚至可以拓展到文学、艺术等各种领域,毕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可是,还是希望我们能每次多努力一些,努力超越政治,超越一切隔阂,这样理想主义的追求,或许也正是奥林匹克的价值所在——在人类滑入深渊的岔路口上点燃一炬圣火。


本文关于奇观与奥运政治的观点来自:

吴靖《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3 03:09 , Processed in 0.034901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