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0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22云南大学考研346体育综合冲刺阶段知识点回顾!

[复制链接]

572

主题

648

帖子

2814

积分

入驻机构

精华
99
威望
2
K币
2812 元
注册时间
2021-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大考研校 于 2021-12-3 16:41 编辑

​Lucky学姐:
20级一战上岸云大体育教学专业,初试成绩310+,346体育综合初试成绩200+,熟悉云大346体育综合出题规律及考察范围,有较好的初复试备考经验。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竞技体育
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1)竞技体育形成的动因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学因素;

(3)社会学因素;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3)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16年真题)

(4)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开性

(6)观赏性

(7)功利性

5)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了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6)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6、17年真题)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1)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1)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

(2)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3)使专项训练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从各专项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未知和认识不清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理论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3)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竞技体育地位与作用;

(2)运动训练目的、任务、特点;

(3)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

(4)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5)身体训练;

(6)技战术训练;

(7)心理、智能训练;

(8)训练过程计划和控制;

(9)运动员选材;



4)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1)本源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

5)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联系?
运动训练学通常是指超专项范围的,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普遍问题的理论体系,即一般训练理论。阐明具有相似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性的理论体系,即专项训练理论。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带有广泛适应性的共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6)运动训练的目的及任务
目的: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任务:
(1)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2)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3)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4)提高自我训练的能力;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1、运动成绩(20年名词解释)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

1)竞技水平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1)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及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

(3)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①竞赛规则,如标枪重心前移、三分球、每局得分等;

②评定手段(电动计时)

③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3)竞技能力
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形式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表现在专项竞技过程中。(16年真题)

4)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
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5)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
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在训练中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训练水平也指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见,训练水平是个多义词,而竞技能力的含义专一、明确;

训练水平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较竞技能力更具体地表达运动员所达到的程度。



6)训练水平
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在训练中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训练水平也指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它反映了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21年真题)

8)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构成要素发展大都呈现不均衡状态。



9)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充效应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的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与不足,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10)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的整体性和各子能力的关系?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竞技能力结构中的整体性            

(2)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3)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4)竞技能力结构的“木桶原理”

11)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0年真题论述)

(1)运动员状态诊断的重要作用?(19年真题论述)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了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②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③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2)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效激发运动训练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②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1)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以及训练负荷诊断构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训练负荷指标的建立构成。

(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①运动成绩诊断 :上一训练过程的运动成绩,即比赛名次和竞技水平;

②竞技能力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具有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的诊断;

③训练负荷诊断:负荷强度和负荷量

(3)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①运动成绩指标:比赛名次和竞技水平。

②竞技能力指标:

a.单因素特征模型

b.多因素特征模型

c.总体特征模型;

③训练负荷指标;



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运动训练原则:
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2006版)

(1)定义
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满意的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践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
①训练目标的导向性和训练内容的趋向性;

②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和训练行为的专项性;

③竞技能力的层次性和训练手段的选择性;

(3)训练学要点
①科学设立长远的目标与阶段的训练内容;

②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③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④根据比赛的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2)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1)定义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为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
①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激励运动员参赛动机;

②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和动态性要求准确实施有效控制;

(3)训练学要点:(18年真题论述)
①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③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④训练计划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1)定义
依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
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②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③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和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训练学要点
①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②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

③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1)定义
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竞技能力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能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
①人体机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

②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

③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效的要求;

(3)训练学要点:(16、19年真题)
①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

②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

③科学地探究负荷的临界值;

④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措施;



5)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1)定义
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20年真题)
①人类社会生活的集群性需求;

②运动训练实践的多变性与多样性;

③运动员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3)训练学要点
①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②共性内容与个性安排相结合;



6)竞技需要原则(2000版本)

(1)定义
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原则。

(2)科学基础
①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②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③现代训练专项化发展的趋向;

(3)训练学要点(如何贯彻竞技需要原则)
①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②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③按照竞技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④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7)有效控制原则

(1)定义
是指要求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是准确把握和控制运动训练活动各个方面或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节,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2)科学基础
①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②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

③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3)训练学要点:(如何在训练中贯彻有效控制原则)
①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②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③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8)周期安排原则

(1)定义
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即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2)理论依据
①物质运动周期性普遍规律;

②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③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3)训练学要点:(如何在训练中贯彻周期安排原则)
①掌握各周期的序列结构;

②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③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和变异因素的关系;

④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9)适宜负荷原则

(1)定义
是指将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科学基础
①适应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②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3)训练学要点:(如何在训练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
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②渐进式增加负荷的量度;

③科学地探究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④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⑤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10)区别对待原则

(1)定义
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原则。

(2)科学基础
①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②运动员个体特点的多样性;

③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3)训练学要点:(如何在训练中贯彻区别对待原则)
①科学认识个体差异的特点;

②科学认识不同项目特点;

③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④教练员应及时准确掌握运动员具体情况;



11)适时恢复原则

(1)定义
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依照训练的统一计划,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

(2)科学基础
①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②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3)训练学要点:(如何在训练中贯彻适时恢复原则)
①准确判别疲劳程度;

②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最后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按部就班,踏踏实实走到最后。

预祝考研er们考研顺利,一战成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6 19:51 , Processed in 0.052588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