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91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北京电影学院2020考研真题 艺术基础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5

帖子

157

积分

入驻机构

精华
9
威望
2
K币
155 元
注册时间
2021-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电影学院2020考研真题
艺术基础(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2.法兰克福学院派
3.元杂剧
4.《悲剧的诞生》
5.《离骚》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创作中想象的作用。
2.《步辇图》的作者、创作朝代及表现主题。
3.什么是第四堵墙,简述戏剧和电影的关系。
三、论述题
1.结合中国文学史中作家及作品,谈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结合电影或者电影史谈谈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1913年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西方现代主义其各美学流派虽观点驳杂,重形式轻内容是其普遍的理论倾向,他们追求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在贝尔看来,审美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种纯形式的情感,人们在审美时,不需要生活的观念和激情,只需要对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间的知识,审美是超然于生活之上的。基于这种认识,贝尔否定叙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类作品只具有心理、历史方面的价值,不能从审美上感动人。他尤其称赞原始艺术,认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看不到精确的再现,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自体和终极实在本身。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把握这个“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握这个“实在”,只能在纯形式的直觉中,才能把握它。
这个理论是“纯形式论”,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贝尔并没有说清楚何为“意味”,所以该说法仍有缺陷。
解析:提出者、含义即评价即可。

2.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代表人物有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该学派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同时,还受到了黑格尔、康德、弗洛伊德和浪漫主义等众多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内容是:文化工业、机械复制主义、大众文化等。法兰克福学派开创了传媒批判理论的先河,对于传媒研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各种学派的传媒和文化研究取向。
解析:时间、代表人物及观点,最后简单说一下影响。

3.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题材上,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歌颂忠良,鞭挞奸佞;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等。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从体裁上分为悲剧、喜剧;从题材上分为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社会戏、神话戏。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
解析:时间、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

4.尼采的代表作品,书中从论述希腊悲剧的诞生人手,展开对艺术和美学的看法。书中的思想深受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但克服了悲观主义,认为艺术不是对人生的解脱,而是对人生的征服。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所表达的悲剧艺术观念:第一,艺术是对梦境的模仿,悲剧艺术代表希腊人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第二,艺术欢乐源于酒神狂醉的忘我体验。人们在悲剧合唱队里获得个体生命消失的体验,实现了对终极命运的消解。第三,希腊悲剧是阿波罗形象与狄俄涅索斯精神的结合物,阿波罗形象是希腊悲剧的舞台形式,狄俄涅索斯精神则是希腊悲剧要表现的思想内容。第四,悲剧的功能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获得暂时的解脱。
解析:人物及观点即可。

5.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解析:作者、特点及影响即可。

二、简答题
1.解析: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不同。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则是人们头脑中新创造的形象。
心理学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艺术鉴赏中的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常常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欣赏想象。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常需要观众运用化静为动的想象力,使静止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活动的视觉形象。齐白石画中的虾之所以让人感到游动嬉戏,都是由于鉴赏者的想象使艺术家注入到作品中的生命力重新复活。影视艺术的欣赏离不开想象,如苏联著名导演罗姆的影片《十三人》,描写红军战士穆拉托夫奉命穿越沙漠去找援军,荧幕上并没有表现主人公,而是通过脚印,死马等意象来让观众想象这位战士的艰辛。音乐艺术的欣赏更需要想象,因为音乐虽有其特有的形象性,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抽象性,需要听众通过想象来进行审美再创造。音乐中的标题,正是给听众提供了乐曲的基本内容和想象的基本方向,给听众的想象以提示和指引。如《离奇的故事》是写一群天真的孩子正在聆听一个稀奇古怪的传说。文学艺术,尤其需要想象。因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直接感知的只是代表语言的文字符号,必须通过想象和其它心理功能的共同作用,才能把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想象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艺术创作绝对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同样也无法进行。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把想象看做形象思维的中心,他们都十分强调想象在审美和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想象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发挥想象力,成为人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解析:在教材上都有,先解释想象的含义,再谈在艺术创作中想象的作用,用例子来论证。

2.解析: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阎立本的绘画,一是线条刚劲有力,二是色彩古雅沉着,三是人物神态刻画细致。《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步辇图局部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
解析:作者、朝代、主题之外还需要分析画作,可以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入手。

3.解析:
戏剧术语。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墙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第四堵墙的概念,是适应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的表现生活环境要求所提出的。戏剧与电影有着浓厚的关系,戏剧的产生要早于电影很多,所以最开始,电影是模仿戏剧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电影的源头与戏剧的关系,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戏剧有着很大的关联,中国电影最早叫影戏,梅里爱也最开始从戏剧中学习布景、化妆等带入电影中去;电影导演的产生;剧本的写作;镜头的分幕;戏剧改编成电影(开心麻花)等。

三、论述题
1.解析:
文学上的继承与创新,可以套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的程序。艺术概论是这样的: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和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前人在艺术作品中所要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人的艺术中都有所继承。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等;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艺术作品的形式对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继承关系表现的更明显突出。张大千曾说,他对从石涛开始上溯明、元、宋诸家的艺术形式的继承,“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临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线条,进而了解规矩法度”;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艺术种类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艺术种类又是发展的,艺术创作方法也是代代继承的。
艺术继承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文艺复兴时期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后者继承并完善前者的敏感造型、焦点透视以及注重情节故事的艺术风格;另一种是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宗白华先生指出:“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都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追摹着古希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二十世纪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要避免“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极端观点。
创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艺术发展过程中创新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和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希腊艺术的内容是美和健康的人,产生了静穆和谐、庄重典雅、深沉含蓄的表现形式。中世纪的内容是神,产生了轻盈高耸、飞腾向上、瘦骨嶙峋、峻峭清冷的建筑形式。再次,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自我的超越。齐白石以超越他人为己任,创造出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胡佩衡想踏着他的脚印走时,他指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不仅超越他人,还要超越自己,“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最后,从创新的程度来说,创新可以区分为同一风格延续中的创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创新。潘天寿师承八大山人,又超八大山人,对八大山人艺术风格某些方面进行创新,但不是艺术风格的根本变革。而所谓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创新,实际上是对某种艺术风格的根本变革,例如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代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代替中世纪的艺术风格。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李可染指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创新。创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创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创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创新的继承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
将其中的“艺术”变为“文学”,然后举例论证。

2.解析:
电影史来论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先说两者关系,即艺术与政治息息相关,艺术中可以反映政治,政治影响艺术。论据很好找,中国十七年电影四起四落、文革时期电影、主旋律电影、苏联政治电影扥。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两者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3

    帖子

    93

    积分

    入驻机构

    精华
    3
    威望
    2
    K币
    91 元
    注册时间
    2021-3-8
    沙发
    发表于 2021-3-8 19:33 | 只看该作者
    介绍的 真的很细致 楼主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5-5 07:55 , Processed in 0.034869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