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4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必备冲刺名解25 | 议程设置、议程建构、议程融合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10

帖子

48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2
威望
2
K币
484 元
注册时间
2020-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议程设置
背景+内容+主要观点+特点

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理论是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1972年《舆论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的。他们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高度对应关系,他们得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背景)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媒介议程设置过程,本质上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纵和控制的过程。(内容)

主要观点:

❶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议题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议题,以及先后顺序;

❷ 大众传媒对议题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议题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❸ 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媒介接触量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❹ 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主要观点)

其特点:

❶ 着眼于是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它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

❷ 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所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是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❸ 议程设置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作业”的机构。传媒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应,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其报道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判断;

❹ 议程设置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传媒、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议程设置过程是事件的推动者为了获得媒介工作者、公众和政治精英而不断进行的斗争。(特点)



02、
议程建构
背景+内容+步骤

“议程建构理论”是由朗氏夫妇研究美国水门事件于1981年所发展出来的理论。(背景)

议程构建是一个整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互相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内容)

该过程分为6个步骤:

❶ 报纸突出报道某些事件或活动,并使其引人注目。

❷ 不同类型的议题需要不同种类、不同分量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❸ 处在关注焦点的事件或活动必须加以“构造”,即给予一定范围的意义从而使人们便于了解。

❹ 媒介使用的语言也能影响人们对一个议题重要程度的感受。

❺ 媒介把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事件或活动与政治图景中易于辨认的次级象征联系起来。

❻ 当知名人士、可信人士参与议题讨论,议程构建的速度会加快——舆论领袖。(步骤)



03、
议程融合
背景+内容+过程+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大众媒体设置议程的能力开始下降,单一而普遍的公众议程正在减少,或者说影响议程设置过程的中介因素正在增多,变得更加复杂。其实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一直执行着大众传播效果的过滤和中介作用,新媒体给这一过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线上的虚拟社群。因此,仅从传播者的角度孤立的研究议程设置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并结合整个社会环境来考察议程设置的中介因素。(背景)

麦库姆斯和肖在1999年又提出议程融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认知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人们为了融入某个群体,会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介,以使自己的议程与该群体的议程保持一致相融合。(内容)

具体来说,议程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❶ 决定群体归属;
❷ 是否具有该群体所需要的信息;
❸ 定向需求;
❹ 媒体接触;
❺ 议程设置第一层;
❻ 议程设置第二层。(过程)

该理论一方面说明传媒议程设置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解释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在新媒体环境下拯救了“议程设置”理论。也就是说,只要受众愿意接受并寻求大众媒体的引导,大众媒体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议程设置效果,议程设置效果本身并没有消失。议程融合理论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体在受众细分化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发展)


04、
网络议程设置(NAS)
背景+核心观点+特点与贡献

随着技术不断更迭以及媒介生态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受到了新的挑战,麦库姆斯及其中国学生郭蕾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以解释新闻业在基于媒介融合和社交媒体而变得日益“网络化”的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是如何继续发挥其效用的。(背景)

其核心观点是: 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 新闻媒体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或者“怎么想”,同时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核心观点)

相较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和属性议程设置理论,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无论是在理论框架还是在研究路径上都有了重要的突破,顺应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❶ 首先是引入了“共现”这一概念,强调以关系为核心;

❷ 其次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取代“频率”(frequency),成为衡量要素显著性的主要标准。“度中心性”在网络分析中刻画的是一个节点的关系数量总和,度中心性的值越高,说明这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❸ 最后,NAS 理论提供了一个具有统摄性的框架,能够将客体与属性进行整合性的分析。(特点与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5 22:50 , Processed in 0.032893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