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5763|回复: 1

[经管] 一战北大光华金专初复试双第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2 元
注册时间
2020-8-11
发表于 2020-8-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简介
个人背景:我本科来自北京某高校统计专业,应届考生,参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专硕考研。初试总分427分,排名第一;复试91分,排名第一。初试各科分数如下:政治67、英语83、数学145、专业课132。
比赛:我本科期间的比赛以数学建模为主,分别获得美赛M奖及国赛北京市一等奖。
实习:本科期间我有2份与BA相关的实习,一个是头部互联网公司商业数据分析实习,一个是金融科技公司数字化战略实习。
报考动机:本科原本打算出国读书,后来因为一些个人及客观的因素就放弃了,开始准备考研。我本科是学经济统计的,所以选择的目标项目聚焦在金融、统计方向。考虑到不想放弃本科经济+统计的优势,所以最后选择了北大光华的项目。虽然在备考过程中,因为新的一年的招生计划没有公布,所以其实一直做两手准备:一个是北大光华,一个是北大数院+经院金砖。(当时总有人放风说北大光华缩到个位数,就心态有点儿崩)这两个项目都考统计,所以其实双修难度没有那么大。等到出了结果之后,就安安心心地放下其他学院的内容,专心光华的专业课了。所以我感觉,总体而言,我的择校比较轻松,虽然中间有一些波折,但总体还是比较坚定的。
以上就是我考研择校的心路历程啦。感觉算下来,一个是要考虑自己的意愿,只有想上才会想去考;其次就是考虑自己的背景,我这边之前的实习和比赛都是和数据相关的,所以与这个项目的切合度较高。
初试
19年1-5月份我在实习,所以正式开始备考是在5月中旬,报了KC的半年特录班,因为的学习环境比较好,考研的都聚集在一个班里面,而且因为有模拟考试的存在,可以实时给自己一个反馈,看看进度怎么样,不过不要以为辅导就可以不学习了,所以就懈怠了,这样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不过我早在19年初就开始收集备考资料了,同时我本科的课程可以说完全覆盖专业课的考点(数理统计、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所以我整体进度方面不会太紧张。不过考研经验这种东西还是自己摸索的最好,别人的不一定合适。以下是各科复习的详细情况:
初试复习:政治
我政治考了67分,整体来看不太高,所以就不给大家说了,参考意义不大。不过我想说一点:真的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政治上面。而且真的没有必要去看政治的视频,太花费时间。我感觉,看看《精讲精练》然后直接做模拟题就够用。政治这个科目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很明显,是一门很难下60,也很难上80的科目。具体的经验大家可以去参考其他的学长学姐,我这里就不献丑了。
初试复习:英语
我英语考了83分,其中客观题扣了1.5分,其他全扣在作文和翻译上面了。我会由备考策略及时间安排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英语备考其实只需要用到历年真题,我当初英语的复习资料是黄皮书英语真题及解析。近些年考研英语的难度是逐年下降的,风格也有一定变化,不会像早些年扣一些很细节的地方(10年之前题目正确率太劝退了)。难度下降这个我感觉就不用多说了,对于风格变化这点,我是这么认为的:前几年的题目过于注重逻辑,而缺失了英语训练的本身:我们学习英语,并非要像掌握汉语一样对文章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这个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去交流,去看懂其他语言的人们在说些什么。所以整体来看,对于逻辑的考察在逐年下降,更多的是要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读懂文章。
我做英语阅读的方法就是先通读文章,然后根据整体印象去做题。我之前也见过有些人分享经验,说去找题目与题目之间的矛盾点,再去找文章对应的地方……我试了试,感觉不太适合我,不过据说有很多人会这样去做题,可以参考一下。这一块儿是我感觉在做英语上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坏处是对于题目的逻辑感比较差,但好处是——快。我这次考试阅读+新题型大概用了半个小时完成,其实就是归功于这种对内容整体的把握。英语归根结底就是单词积累,建议大家多背一背单词,背单词前后做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时间安排上,我在暑假前主要背单词,然后之后便开始真题的练习。先准备客观题就好,等到10月份再开始准备作文就可以的。阅读做真题即可,可以视个人情况做1-2遍(真心建议大家起码做一遍真题)。作文从10月份开始学习写作思路并开始积累就好,其次就是要开始练字了,工整的字体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作文成绩。我从语料、结构、段落逻辑方面对英语的两篇作文进行了总结。然后综合自己之前的积累把上考场时用的最顺手的模版整理了出来(其实按照自己的模版写,不会产生背不过的现象),这里大家就自己多准备就好。我采取的策略是直接做题然后去思考错误的原因,我当时也因为某些题目实在自己想不通去听过唐迟老师的,不过我感觉估计我的做题逻辑和唐老师的不太一样,所以发现也没有能解答疑惑。视频课这种就因人而异吧,照自己的情况来即可。
初试复习:数学
数学部分其实就需要你大量的去练习,没有什么其他的技巧。我个人比较推荐直接上手全书自己做题积累,通过改错来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数学复习的方法大同小异,就是做题+总结,考研的数学不会考很难的东西,创造性的内容考察的不多,更多的是抽象及计算的能力,所以做好足够的训练并及时调整反馈,就没有问题的。
其次,每天一定要做数学练手,不然会手生。我就是在9月份的时候发烧+智齿发炎,加上拔牙后那几天比较痛苦,所以就没有看数学,结果回过来感觉做题的手感差了很多。这么看来数学的学习其实需要一个坚持的过程
我整体的备考过程在数学上是这么分布的:
前期就是全书:李王全书+李范全书(7月份之前)
我刷完李王之后,期末考试也差不多结束了,就全心投入到李范全书上去了,因为已经做过一本全书了,有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所以在做第二本全书的时候方便很多。当时从早到晚全花在全书上,大致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写完第二本全书。
接下来就是一个很关键,但是也很痛苦的过程,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过程:刷660(全书后,7月份之前)。
这本书,就一个特点:定义,李永乐老师会把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定义的问题搞出来,然后一次次改变我的旧有错误的理解,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有的时候一道题能想上2个小时。虽然考试不会这么考,但是这些定义是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础的,掌握了之后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更加重要的帮助。
接下来是真题阶段(暑期阶段)
不要去听别人说真题有多难,做了之后会发现比全书上的简单多了……所以这个可以提前的。不过我是做到了14年截止,后面的几套留到11月份才做的,这里注意下。
暑期时期呢,不能像之前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数学上了,专业课、英语的复习要提上日程来,所以我每天上午2-3个小时给数学,就是做做真题,还有类似于330这种的练习册。
最后就是:李范400题+张宇4/8+李林4/6+剩余真题(冲刺阶段)
以上是我当时写过的卷子。总体来看,我感觉都挺值得做的。李范出的那5张卷子挺好的,出的题目覆盖的知识点很全面;今年张宇老师的4/8难度下来了,而且压中了数三最难的一道题,不得不说,张宇老师今年很强。李林老师就不用说了,买下来多做做没有坏处的。
其他的如陈文灯老师、毛纲源老师的书就可以当工具书看看,老一辈大师们留下了一些技巧有时间可以学习一下,扩展思维。
初试复习:专业课
BA专业课微观+统计。总体来看,微观考试风格固定,难度逐年下降;统计这个变化还是比较大,19年和20年的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20年风格也变了一些,感觉更偏数理统计了)。专业课的复习,很容易让感觉摸不到重点,建议真题要早看,哪怕不直接做,也可以大概清楚侧重的方向。
a) 微观
我认为微观最应该看的书是范里安和平新乔18讲这两本。其中,以范里安为重点进行学习。我第一开始更加习惯于18讲的风格,毕竟用算式和符号来描述微观现象更为简洁;但随着微观学习的深入,才逐渐意识到范里安这本书的好处,范里安对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光华的微观题目其实对于“微观”本身考察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只要你会把题目抽象成各种算式并进行求解就足够了。而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在于,在有限时间和计算量的前提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思路。与其通过KKT条件进行大篇幅的讨论,不如借助一些巧妙的图形、结论来辅助判断,我认为出题人更想考察的便是后者。
除此之外,在某些章节(如一般均衡)上,因为这些书讨论的不太深,所以我还参考了一些高微的书籍,如范里安高微、蒋殿春等等。不过,在我看来,高微的书并不是必需的。首先是光华考试肯定不会达到这种难度,看这种书比较耽误时间;其次是我更多把这个当作一种工具书来看待,对某个部分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下,仅此而已。希望在备考微观的过程中大家不要舍本求末,还是以范里安为重即可。
b) 统计
统计部分由2块组成,分别是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我当初参考的教材是茆诗松,应用回归分析(何晓群),伍德里奇。20年光华统计部分风格变化比较大,加大了在数理统计方面的侧重,这个谁也想不到。我当初以为会在计量部分加大难度,结果后期就没有再看数理统计,考试的时候完全吃本科的老本了。对于21年及之后的考试侧重点,大家谁也不清楚,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两手抓,不要顾此失彼。
光华的统计本身不难,困难的是要实现答题步骤的规范化并梳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这个部分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动动笔,整理答题的模版及思路,对应试有一定的帮助。
复试
今年比较特殊,我们采取的是网络面试的形式,所以估计对后续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当时面试老师每人问了我一道题,围绕我过去的实习、比赛及项目,进行针对性地提问。老师设问因人而异,主要让我描述了之前实习和比赛中做过的项目,同时老师基于我所使用过的模型、方法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探讨模型结果及改善方式。整体复试过程感觉有惊无险吧,虽然在老师问我为什么不直接留在业界还要继续深造的时候担心复试要凉,但是最后也获得了91分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整场的发挥的。
综合来看,BA的复试就是围绕个人经历来进行设问的。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及个人陈述,并展示给老师你的闪光点,我认为这个就是复试准备中最关键的内容。
总结
经验帖仅仅是对我过往经历的陈述及反思,要批判地看待。不要因为看了别人的经验贴过分激动,突然萌生奋起的想法;也不要因此而感到恐慌,甚至妄自菲薄。在考研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听见自己的声音。
因为疫情原因,当一切最终结束的时候也已五月下旬了。虽然考试的过程中存在遗憾,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也算是对得起这一段考研的时光了,下一个阶段继续努力。
最后,祝未来的考生们继续努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8

帖子

38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2
K币
382 元
注册时间
2017-7-6
发表于 2020-8-13 0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长是来自985或者211的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3-29 13:23 , Processed in 0.037136 second(s), Total 8, Slave 8(Usage:6.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