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普通二本三跨在职备考上岸北大财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2 元
注册时间
2020-6-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1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考研路从考研帮开始,千山万重终于顺利上岸后,我也选择回到了这里和小可爱们分享的所有经验。备考前,我像很多同学一样,疑惑本科背景不占优势能否报名校?在职备考难度究竟有多大?此刻,仅以以我个人的真实案例,在这边经验贴中帮助大家解答。

我一路走来,感觉像是陷入了无止境的困难重重,但是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尽我所能,积极寻求帮助,并不断总结经验,全力做好“军备竞赛”。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正在备考或者准备开始的你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温馨提示:全文约59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12分钟。想咨询更多资讯的,文末会留有我的联系方式。)
00 前言
01 考前灵魂提问
02 个人情况
03 政治篇
04 英语篇
05 专业篇
06 心态篇

前言
Hey,小可爱们,当你们在师兄师姐的经验贴中流连时,正是你人生一段特别经历的开始。对于经验贴我迟迟无法提笔,主要原因是反复琢磨自己能给你什么,毕竟我的个人情况和其他师兄师姐有不小差别。最后还是决定尽可能把备考全程的得失都捋一遍,但愿你们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现在这个时间点,你们已经能看到大部分上岸的往届和本届师兄师姐所写的经验贴,阅读这些经验贴时,有两点我认为至关重要:

首先,他人失败的经验往往会比成功的经验更有参考价值,毕竟在正确的事情上我们各有各的正确,但是所犯的错误总是惊人的相似;

第二,每位师兄师姐的性格、学术背景等个人情况都有差别的,所以你需要对自己有个充分的判断,比如认清自己优势和不足,再去对标接近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汲取对你有价值的信息。


1
考前灵魂拷问
如果你还在犹豫考不考研以及如何择校,有三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考不上你会怎样?

我始终认为,考研是一段路程,而不是目的地,你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打开那个你所渴望的世界关键的一扇门。考研是需要时间、精力、体力甚至金钱的全情投入的,备考期间每个人内心都会经历无数场暴风雨(很快你就能体验到这种抓马),只有足够的底层动力,才能在遇到各种花式障碍时,支撑自己走下去,而前面三个问题,会有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底层动力。

另外,“报不报班”也是很多小可爱会在考研前纠结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这可以从你的性格、学习能力和行为风格去考虑。因为我是在职备考,所以没有图书馆、没有研友这些外部条件的支持,主观上自己性格也较为内向和被动,另外我工作已经好几年了,单凭自己很难找回纯粹的学习状态,所以我选择了报班。(小可爱们在选择工作室时,一定要再三判断工作室的资质,避开文字游戏、虚假营销的陷阱。)
我个人尤其喜欢工作室每月一次的仿真模拟测试,真正把人的手速和脑速“逼”出来了。虽然我的发际线随着模拟的次数增加而越来越高,体重也不断飙升,但是这确实我最能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因此收获也最大。每次考试我都能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或者其他不足,然后立即恶补。长期以往,能感觉到自己知识面不断拓宽,个人答题风格在悄然形成。

02
个人情况
我本科毕业于普通二本英语专业,专业表现中上,四六级裸考飘过。毕业后在基层媒体工作了几年,备考也是全程在职。二战准备时间约从6月开始,但真正进入状态比较慢,主要因为在职备考时学习计划反复被外界打乱,期间还因为备考雅思专业课中断了大概两个月。

所幸一战所付出的努力在二战中作了补充,心态和学习节奏在备考后期也算稳住了,最终笔试成绩为:政治70+,英语75+,专业一115+,专业二110+。

03
政治篇
政治一战60+,二战70+。

一战的时候政治还是下了比较大力气的,考虑到自己时间精力有限便报了腿姐的班,9月底就开始准备。最后冲刺阶段排山倒海似的背诵甚至压榨了专业课复习时间,最后却只考了60+。回忆性价比如此低的原因,主要是考场上时间没把握好,最后两道大题只剩十来分钟。

二战时对待政治就像半弃养状态(你们千万不能这样),大概11月才开始。同样是用了某姐的资料。考前刷题经常处于低分状态,最夸张的时候选择题只做出20分,当时研友还建议我盲选估计还能高分点(捂脸)。

但最后的成绩70+,就个人而言,反而比一战收效大,总结了以下两点:

一是回答主观题必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并且在考场好掐好时间做题,比如选择题和5道答题全都控在30分钟;

二是精简背诵。政治越到后期可压可背的越多,极其挑战人的时间和心理素质。我自己在冲刺时通常是“一看都会,一背马冬梅”,最后都担心政治单科不过线。因此,背诵资料切勿贪多,如果报班跟了哪个老师,沿用他的资料已经足够。

就选择题而言,押题卷多做几个老师的也无妨,保持刷题手感同时尽量全面涉及知识点。我最后只做了肖四和腿四,数量不多,但会要求自己质量,比如每题在正确选项之外,把另外三个错误选项涉及的知识点也过一遍;而准备主观题时,建议不必过分迷信押题。

其实市面上那几位名师都能压中题,但怎么讲解答题比押中题更重要。大家背诵前,可以先准备答题的思路,再挑选背诵的材料。比如我在史纲大题的思路就是三个词:昨天、今天、明天。无论它怎么出题,这个就是我的答题框架,剩余的就是掏出我背诵的内容填充血肉。

04
英语篇
英语的重要性从笔试到面试贯穿着整个考研过程。我虽然是英专,但毕业后没从事过与英语相关工作,着手准备英语的时间也晚了些,开始做真题已经是11月了,所以最后成绩也平庸。在这里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首先,关于背单词。我学生时代就没有背单词的习惯,反而是工作这几年用一些APP刷刷单词保持眼缘。去年备考雅思前先测了自己的词汇量,结果发现够用之后便没有专门背单词。所以大家在开始前也要有个客观的自我判断,同样可以先测自己的词汇量,在决定背不背、怎么背。我虽然不会单独背单词,但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会收集起来,对其中的重点词汇重点记忆。

其次,英语试卷分为完形填空、阅读、翻译、大小作文这几块。完形填空考察的是语法,阅读考察的是你读没读懂(所以遇到几个生词并不影响你做题,别担心),因此应对这两块的关键还是扎实的词汇和语法。至于翻译,英语二翻译不难,但自己在练题的时候要仔细对照标准答案,你和标答有出入的地方,极可能就是扣分的地方。至于作文,由于我写得偏保守,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三,关于练题。练习英语真题我建议早开始,哪怕保持低频率,因为语言是无法像政治那样靠最后强攻速成的。练题只需做真题不必做模拟题,英语一英语二都要做,并且最好在开始就习惯每部分掐时间完成。刷题重点在阅读,毕竟占分大。英语一难在生词多,英语二难在问题绕, 很多题目难在看上去是四选一实际上是二选一。通常一篇阅读的五个问题都是按顺序对应自然段的,我习惯先看问题再看文章,带着问题中的关键词回去原文中找答案。此外,大家平时可以多注意自己集中错的是哪类题,对症下药找问题和对策。

我开始得晚,最后只够仓促刷完一遍英语一和两遍英语二真题,大家引以为戒。英语虽然不会决定你最终能不能上北大,但有可能助你关键的一臂之力,这也是一个在英语上吃了亏的英专学姐发出的肺腑之言。

05
专业篇
1
参考书单汇丰官方参考书目:
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18年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

约翰·彼得斯《交流的无奈 : 传播思想史》何道宽 译, 华夏出版社,2003年

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 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

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展江主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李丽颖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群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以上是官网于2020年5月发布的最新版本的官参,较2019年的版本稍有变动。近两三年的官参每年都会有小幅变动,难度和时尚度也随时上涨。大家购书时注意选择最新版本。


除官参外,我个人用书还包括:

传播学: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许静:《传播学概论》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李彬:《传播学引论》

新闻学: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社会研究方法: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其他:
杨奕等:《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
李普曼:《舆论》
勒庞:《乌合之众》
费孝通:《乡土中国》
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

关于阅读,如果基础较为薄弱,可从基础书籍入手,一则培养兴趣打牢基础,二则避免一开始就被进阶类的书本造成不必要的打击从而影响状态。以传播学类书籍为例,《传播学教程》、《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和《网络传播概论》都是值得反复阅读、提取精华的基础及重点书目,其他书籍的发散或补充都应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上。我就曾因在备考初期过早阅读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而对自己的智商产生长达半月之久的怀疑,最后顿悟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先放弃。

2
笔记
一战的时候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笔记,这是致命的。虽然一些学长姐的笔记或者培训机构的笔记质量不错,但仅仅看而不动手是很难真正内化为己所用的。不做笔记还有个弊端——考研后期节奏相当紧张,如果你每想到一个知识点都只能面前摆几本书咔咔咔翻找,既费时间又消耗心情,显然不利于冲刺。

因此,二战时,我从八月份开始着手笔记,重点在传播学板块的总结,也包含部分热词、专题的笔记。笔记运用的资料包括上面提及的参考书、论文以及一些良心公众号的推文。整个做笔记的过程经过了若干次推倒重来,内心接连崩溃,但个人的知识体系确实在这个过程建筑起来了。笔记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我在冲刺阶段复习传播学时,基本只看自己笔记,其他书本只做求证和补充。

我最初做笔记时不知从何开始,便直接从5W的思路出发。有了初始逻辑,勇敢下手再逐步耐心地去调整出个人风格。至于笔记是手写还是电子版,个人偏向电子版,因为笔记是一个持续性地修改完善过程,很可能考前一天两天你还会想添加点什么,电子版显然更能配合你的成长。

笔记无需过分在乎形式,你用什么APP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去保持一个总结、反思的状态。

3
交流
我在备考过程,好些个醍醐灌顶的瞬间都是在和师兄、研友交流的时候发生的。每一位过来人都有自己长处和特点,这些很多时候源于他们互不重叠的思维风格。怎么去“运用”师兄师姐这些宝藏资源?显然,我不能直接把师兄脑子换给自己,但我可以拿某个话题去交流想法。

我也是在交流中发现,有时候万事俱备,就差有股东风推你一把去更高的地方看得更远,但这股“东风”不会从天而降,还是得自己主动、积极去找。学长姐们大都也是在前辈们的帮助下成长起来,越战越强的,因此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备考经验后也会非常乐于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但是谨记一点,高质量的问题才有助于你获得高质量的答案,尤其在双方时间宝贵的情况下,联系上学长姐时尽量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



4
真题
真题是最珍贵的复习资料,我个人在二战期间以朝圣的心态刷了一遍后又严肃分析了一轮。

模拟考训练的更多是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尽可能拓展你的知识面,让你保持在一个战斗状态。而真题,则可以让你更直观地感受到本专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此外,做完真题也要找准有针对性的参考答案,市面上有些公众号的提供答案更像浑水摸鱼,你们自己要慎重选择。不过呢,即使刷遍真题,考场上你还是会碰到自己没见过的题,比如去年334卷子刚发下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发错了?”,还花了几十秒再三确认和镇静下来。考完才知道,这个大大的问号几乎存在所有人的心中,但所有人还是一样完成了试卷。所以,看到不会的,最重要是稳住自己,心里默念:要难一起难,大家都一样。

备考的一年,你会成为“时尚弄潮儿”,业界和学界有什么风吹草动,你都需要迅速去跟进,我觉得这也是媒体人的基本修养——不断去提高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我相信考题还会继续千变万化,你可以做的是找到以往真题中重要核心知识,这些才是你的制胜武器,所谓的押题,我还是那句话,不迷信也不必要。

5
阶段性总结
二战前我首先对自己一战所犯错误做了一次总结,以提醒自己切莫重蹈覆辙。

二战期间经历了雅思、出差、加班等事情打乱学习计划,为此,我在工作室的两次模考就曾从第一直接跌至倒数。而在外界环境不友好时,总结的习惯对我帮助甚大。通常我会从两方面去手写总结,一是会看IHOUR(我唯一用的计时APP)中的记录,对一段时间学习成果、计划实施的总结;二是对自己情绪、学习状态的总结。

前者让我看到自己做到什么以及还没做什么。毕竟日复一日的备考,有时候就像机械劳动,尤其当没有一个参照系让我对照自己做对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时,无力感会汹涌来袭。总结使我无意识地,把过去自己变成未来自己的参照系,更多去关注自己做了什么,手写下来(一定要手写)自己的收获和进步,真的会给自己信心坚持下去。

至于后者,阶段性学习会挤压很多难以排遣的情绪,但很多时候你把情绪写出来,已经解决了一半。那剩下的一半怎么办?接受它,让它存在,无需责怪自己情绪不好耽误学习啥的。之后你将会经历的焦虑、紧张、失望、无助等等,这是所有人共通的情绪,我们都是这样成长的,你也一样。

6
心态
考研是体力活,体力是需要心态支撑的。

我记得面试前一晚的深夜,我还给自己心理系的师姐打了个电话,因为我那段时间状态一直不好很难调整。当时师姐告诉我“永远没有所谓的最好的状态,你当下的状态就是最合适的状态,所有的焦虑、紧张都是身体为了帮助你应对环境所调试出来的”。我也没有印证她是否纯粹安慰忽悠我,总之失眠已久的我终于在考前一晚睡着了。

一年365天不可能每天阳光灿烂,我们的情绪也和天气一样,随着学习状态的上坡和下坡,谁心中都会发生暴风雨、地震和海啸。这时你可以放缓速度,只要始终前行,步伐暂时小些不打紧。我每次难以应对自己沮丧或焦虑时,都会画一幅曼陀罗(源自心理学家荣格的一种心理疗法)整理情绪,或者在月色下听歌暴;每结束一场模拟考,我会拉着“女朋友”出去大搓一顿,当作给自己的缓冲或奖励……总之,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反抗它,但要尽快转移注意力别一直盯着它,比如我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是的,你现在很焦虑,但你仍然可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然后逐渐把自己的关注点从情绪转移到学习中。

写到这里,我仍在反思还有什么可以在这短短几千字里给予你们。因为我曾在前辈的经验贴中受益,也得到过学长姐们的帮助,所以当我今天幸运地变为你们的师姐时,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你们变得更好。

考研对我最大的意义让我找到了遗失已久的专注、努力、自信的自己。我已经工作好几年,其中在基层媒体的工作让我有过很多失望,但这些失望并未使我对媒体工作的热爱减温,反而更坚定我经营这份事业信念;也正是这份激情支撑我克服一切重回学生的状态去拼搏。直至今日,我仍觉得“梦想”是个美好的词,无论它如何被商业化地贩卖,正如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里的那句话“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是梦想带着我勇敢地敲开了北大的大门,我相信决定考北大的你,也是怀抱着自己的梦想出发的,你要加油,我在北大等你!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既然你知道要去哪里,又何必在乎路有多远?

最最后,我想和你做个约定,来年上岸时,请你随时回来这里给我报个喜。

(个人联系方式w x:catcatpari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6-3 01:09 , Processed in 0.041760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