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7924|回复: 13

[其他] 与海洋有关的专业考研院校及导师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2

帖子

151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2
威望
1
K币
150 元
注册时间
2012-12-29
发表于 2014-7-2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海洋有关的专业考研院校及导师
  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
  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温家宝总理是该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是地质院校中的老牌劲旅,师资雄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凭借这些优势于2004年创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设置的院系之一,也是目前首都北京70余所公立高校中唯一的海洋科学院系。学院建有海洋地质博士点、海洋地质和海洋化学硕士点,设有海洋石油天然气(含气体水合物)资源、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环境等多个专业方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有海洋相关专业的学院有两个,分别是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的地质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特别是在地球物质科学、地球表层科学和地球动力学三大学科群的研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地球科学学院目前开设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等海洋相关专业,在地球科学学院厚实的地学基础上建立,有强大的后盾。资源学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质学院的矿产地质与勘探系,资源勘查类学科群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势学科群,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资源学院主要开设的是海洋地质,研究方向偏向于资源矿产的勘探和研究,研究范围广,实力强。
  导师推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方念乔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质、大地构造学、沉积地质学、海洋化学
  胡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新世生态地质与环境、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矿山复垦
  苏
  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圈层作用与化学
  赵
  教授、硕士生导师
  深源岩浆及矿产、海洋矿产、矿产资源评价
  郑求根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海底构造和矿产资源、边缘海盆地与能源、石油构造分析、盆地分析与模拟
  姜正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边缘海盆地与能源、石油构造分析、盆地分析与模拟
  丁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学与古海洋学
  辛仁臣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储层与地层岩性圈闭预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陈红汉
  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源地质工程、海洋地质
  何
  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源地质工程、海洋地质
  焦养泉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矿产普产与勘探、海洋地质
  梅廉夫
  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源地质工程、海洋地质
  任建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矿产普产与勘探、海洋地质
  王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矿产普产与勘探、海洋地质
  胡超涌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
  (其他相关导师详细信息请查看学校网站详细介绍)
  考试科目分析:
  总体来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是个新设立的学院,有一定的知名度,报考人数较多,考试难度较高,参考书目主要有:《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写,高教出版社,第5)、《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编)、《沉积学》(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海洋相关专业是分属于两个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是老牌专业,报考人数较多,竞争较激烈。考试科目主要有:《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教出版社,1999)、《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有机化学》(徐寿昌,高教出版社,1993,第三版)、《海洋地质学》(李学伦等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等。
  这些参考书中,地质方面的参考书,记忆性的内容比较多,重点在于理解。化学方面计算的比重比较大,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对于不同专业的考生来说,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本科就是地质相关专业的考生,选择地质方面的参考书有优势;非地质专业的考生,选择一些记忆性知识的参考书更加合适,比如《海洋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等;而接触过化学的考生,选择《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也是不错的选择。选择报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数学,北京的地大只考高等数学,学校自主出题,相比数学二难度降低了不少;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势同样也在数学,武汉的地大不考数学,负担大大减轻,但是两门专业课的难度比北京的地大一门专业课的难度要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参考上述信息进行选择。
  二、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学院现有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等硕士点,古环境研究、海洋沉积、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综合地球物理等主要研究方向,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学科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在海洋古环境研究和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面,已居国内前列。同济大学在地学领域拥有雄厚坚实的基础,所包容的地学学科非常齐全,对海洋相关的地质专业是极大的支持,其中尤以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地震学等研究比较出众。
  导师推荐: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郑洪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四纪地质与过去全球变化、构造运动与过去全球变化的关系、海陆相互作用、古地磁学与环境磁学
  纪友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矿产普查勘探、油藏描述
  刘志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秦建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然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固体地球物理
  王汝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学、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研究
  翦知缗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
  廖宗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
  邵磊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沉积地球化学
  张玉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孢粉藻类
  蔡进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沉积学和石油地质
  赵泉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学与古环境
  周祖翼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
  考试科目分析:
  总体说来,除了政治、英语是必考科目外,专业课可以有所选择。具体说来,海洋生物学要考普通化学(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普通地质学中的一门,比较而言,普通地质学内容不是特别多,记忆量要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少,考生可以考虑优先选择。复试科目是《海洋生物学》(相建海,科海出版社,2003),难度相对不大,而且这些专业在以前都不是热门的专业,录取率较高。
  海洋地质要考数学二与普通化学(海洋)中的任一门和普通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这两门专业课,这两门专业课难度较大,而且又是同时考,所以广大考生要提前准备,多看往届考题,总结重点考试内容,把握考试要点。复试科目是综合地质,参考书有:《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构造地质学》(徐开礼等,地质出版社)、《海洋沉积学》(王琦等,科学出版社)、《石油地质学》(张万选,石油工业出版社)等。这几本参考书每一本都很有挑战性,更何况是同时考,可以看出复试难度大,要认真准备。不过书里有些内容是相通的,可以抓住主要的,放掉次要的,提高复习效率。
  海洋化学要求在基础生命科学与普通化学(海洋)任选其一,或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普通地质学》任选其一,与海洋地质相比,难度小多了。主要难点在复试,复试科目是综合海洋化学,参考书是:《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地质出版社,1995)、《化学海洋学》(郭锦宝,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分析化学》(张云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分析化学原理》(吴性良、朱万森、马琳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多、内容庞杂是主要的障碍,但只要认真复习,掌握主要知识点,稍微扩展一下就可以拿下复试。
 三、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开设有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三个专业,是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院校之一,其中海洋地质专业是国内办学最早和培养学生最多的学科,在中国海洋地质界享有胜誉,师资力量雄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沉积学、应用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海底矿产资源与成矿作用等,其中海洋地质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我国各高校中唯一由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发展而来,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海洋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海洋地球物理本科专业。地球物理的就业市场比较广,与海洋地质学结合后的海洋地球物理学在就业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
  导师推荐: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翟世奎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海底成矿作用及海洋地球化学研究
  吴建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质与海洋工程地质
  曹志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
  热液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成因学与成矿规律、海洋地质、现代成矿作用与成矿环境探测技术
  李巍然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组学、应用矿物学、岩石化学、海洋沉积学、沉积物地球化学
  赵广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石地球化学和海洋地球化学、岩石大地构造学、现代海底成矿作用
  杨作升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学及海洋沉积地球化学、陆架及河口动力沉积学
  李广雪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口海岸和陆架海环境地质和工程环境
  考试科目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类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多数是指定科目。但指定的参考书内容比较基础,大部分是记忆性的知识,复习难度一般,不过《地球物理学简明教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要多关注一下,理解性的知识占有较大比例。另外《地震勘探原理》(陆基孟,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为二选一,《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王兴泰,地质出版社,1996)和《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陈仲候,地质出版社,1993)、《地球物理学简明教程》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第三版)(陈希哲,清华大学出版社)、《物理学(第四版)(马文尉,高教出版社,1999)为四选一,这部分知识内容均为理解加记忆性的,最好是参照往届考题的内容,抓住重点来复习。
  四、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地理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设有海洋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有海岸带研究、海洋环境、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南京大学的地质专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是海洋地质学坚强的后盾,因此,其海洋相关专业实力不可低估。
  导师推荐: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王颖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岸海洋动力地貌与沉积学
  高抒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动力学、海岸地貌学、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河口海岸动力学
  潘少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海洋放射性应用、海洋物理勘测
  汪亚平
  教授、硕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动力学、海洋工程、自然地理学、物理海洋学的交叉领域
  王汝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体古生物学、古气候和古海洋学研究
  考试科目分析:
  目前南京大学海洋科学系只有海洋地质学一个专业,业务课考试科目有高等数学甲或普通地质学和海洋科学导论或自然地理学,参考书为:《高等数学讲义(上、下册)(樊映川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地理学》(杨达源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等著,商务印书馆)、《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编,地质出版社)。这些指定的参考书知识点均为记忆性的,复习难度较小。
五、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下设有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中心等6个单位。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获批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海洋科学被国家授予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2年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学科。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学科门类齐全,主要有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等专业,每个专业底下都设置了多个研究方向,划分细致,也便于考生选择。
  厦门大学为2008级硕士设立了高额的奖学金,这在其他高校中是比较少见的。
  导师推荐: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蔡立哲
  教授
  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和底栖动物毒理学
  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质与海洋工程地质
  戴民汉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物地球化学,涵盖的区域涉及河口、近岸、海洋及地下水,目前主攻海洋碳循环
  弓振斌
  教授
  海洋分析化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食品化学
  洪华生
  教授
  近海生源要素和有机物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岸带综合管理及海岸地区可持续发展
  黄凌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生态学、微型生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赤潮科学
  焦念志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微型生物学、流式细胞学、分子生态学
  李春园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
  刘广山
  教授
  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海洋同位素测量技术
  雷怀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地质、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油气地质学、沉积学和天然气水合物
  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81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从事海洋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不仅名师云集,而且导师一般都能申请到比较大的项目,补助也比较丰厚,各个单位对中科院的毕业生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如果你有实力,没有理由不选择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开设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专业在国内是比较出众的,而且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广泛,与美国、加拿大,挪威、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以及国际上著名的海洋科研机构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海洋地质学科还参与了ODPMARGINSINTERRIDGELOICZ 等许多相关的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的工作,在国际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其毕业生去向广泛,包括高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国内外博士后研究、公务员等。
  导师推荐:
  姓名
  职位
  专业方向
  张盾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水腐蚀环境下各种金属材料腐蚀机理、应用电化学方法测定海洋腐蚀和污染介质的浓度、燃料电池氧气电极材料的研究
  宋金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应用海洋化学研究
  李焰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腐蚀与防护
  孙虎元
  教授、博士生导师
  防腐蚀涂层新技术、海洋腐蚀自动监测与遥测、海洋腐蚀检测机器人、智能腐蚀传感器、阴极保护电场数值计算与优化设计模拟
  赵卫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学海洋学、应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环境化学
  吴时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水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构造、海洋地球物理研究
  李安春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与矿物学海洋沉积过程、环境变化和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与沉积响应
  黄海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岸带及近海海洋地质调查、海岸岸滩稳定性研究、海洋遥感与 GIS 应用及数模分析
  胡敦欣
  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海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通量
  侯一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非线性水波动力学,随机海浪理论,地球流体中的非线性波动,海洋环境动力要素的数值模拟和数据同化技术
  王凡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海洋环流动力学
  袁东亮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陆架环流动力学、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气耦和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的研究
  庞重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海洋环流、海洋物质通量与循环、陆海相互作用
  王凯
  博士生导师
  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研究
  何宜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海洋微波遥感和海洋遥感应用,特别是海洋成像雷达
  王法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气候动力学
  魏恩泊
  博士生导师
  海洋环境复合物的物性理论和应用研究 、海洋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海洋非线性动力系统反演理论和方法研究
  孙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地球流体中的低维结构、海洋和大气环流的斜压平衡态理论
  曾志刚
  研究员
  海底热液活动研究
  阎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沉积动力学、海洋工程地质学、海洋测绘、海洋探测技术
  考试科目分析:
  物理海洋学的考试科目是高等数学A、流体力学或普通物理B或数学物理方程。这些都是一些老大难的课程,考试难度大,需要有很好的数学和物理功底,而且报考的人数一般也比较多,竞争十分激烈。
  海洋化学的考试科目是环境化学、分析化学或物理化学。这几门科目中,除了物理化学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外,环境化学、分析化学涉及的计算都比较少,因此考试难度一般,但是竞争激烈,报考的难度不小。
  海洋地质主要考普通地质学,这门课对地质基础有点要求,中科院的导师一般会选择有地质学基础的学生,跨考难度不在初试上,而是在导师面试与选择上,所以考生要谨慎跨考。
  小贴士
  海洋科学包含着很多专业,海洋地质学、海洋沉积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河口海岸学、海洋调查与监测等,对考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如果报考学生人数比较多,导师选择余地比较大,会倾向选择本专业的考生或者有相关基础的考生,因此跨考的考生在这些方面要慎重考虑。不过对大部分院校来说,报考海洋科学方向的考生不是特别多,而且在初试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同学被淘汰,进入复试的考生一般录取率也是比较高的。
  海洋科学方向的学科一般是需要出野外、做实验和出差,所以女生要有心理准备。一般情况下,导师是不排斥女生的,只要有兴趣和健康的身体,女生做地质研究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由于中国的海洋科学还不是很发达,因此海洋科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国外留学,国家也优先支持这些国内落后的专业去国外留学。而毕业生的出路,除了留学还有一些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国家单位、大小公司以及ZF部门等去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是中国最古老的大气科学系或气象系之一,1946年在清华大学建立气象系,1952年全国院校
调整清华大学气象系的师生并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成立气象专业。1958年北京大学成立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扩展为大气物理学和天气动力学两个专业。1998
年大气物理学和天气动力学两个专业合并为大气科学专业。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物理学院,大气科学专业进入物理学院,建立大气科学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大学大气学科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在国家气象局、各省市气象局、国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的管理岗位和科研人员中,有一大批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大气学科。他们为我国的气象教育、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0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成立,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继续肩负着为中国气象、环保、海洋事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任,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的一些热点研究问题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简介: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现有教职员工近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2人兼职),教授8人
  
(2人兼职),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和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已占教师人数的75%以上。
  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大气科学系,使这支队伍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他们辛勤工作,教书育人,勇攀科学高峰。近5年来,我系承担科研项目100项,其中发表SCI、SCIE论文90余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项,全国青年气象奖项4项。
  他们辛勤工作,教书育人,勇攀科学高峰。近5年来,我系承担科研项目100项,其中发表SCI、SCIE论文90余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项,全国青年气象奖项4项。 
  大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大气科学研究地球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与这种运动变化相联系的各种大气状态的演变。各种天气、气候现象,特别一些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现象,例如高温、寒潮、暴雨、洪涝、
   
干旱、大风等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的研究就是大气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酸雨、沙尘暴、光化学污染等也都是大气科学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对全球气候、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研究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地球环境,都不可能置海洋于系统之外。随着人口膨胀,陆地资源日渐匮乏,海洋蕴藏的化学、生物、动力和矿产资源已日益受到重视。
  大气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伴随的天气、气候和环境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数学、物理、化学是大气科学的基础学科。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对海洋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又不可能离开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基础学科。
  这些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向前发展。同时,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也会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拥有实力雄厚的基础学科,因此,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拥有光明的未来。
历史
  1946年清华大学建立气象系成立。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清华大学气象系的师生并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成立气象专业。
  1958年北京大学成立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扩展为大气物理学和天气动力学两个专业。
  1998年大气物理学和天气动力学两个专业合并为大气科学专业。
  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物理学院,大气科学专业进入物理学院,建立大气科学系。
  2009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大气科学系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决定:北大在建设好大气学科的同时,建立物理海洋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将现在的“大气科学系”改名为“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建立 “海气相互作用与大气水循环实验室”,力争尽快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将来争取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基础;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海洋所和青藏高原所等单位的合作,把北大在基础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上述单位具有的较大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自身特色。
  几十年来,北京大学大气学科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的和杰出的人才。这里名师荟萃,竺可桢、李宪之、赵九章、涂长望、谢义炳、顾震潮、陶诗言、周秀骥、赵柏林等著名科学家先后在此执教或兼职。这里人才辈出,在二千多名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英才。叶笃正、郭晓岚、谢义炳、任阵海、曾庆存、赵柏林、丑纪范、李泽椿、黄荣辉、吴国雄、吕达仁、丁一汇等都在这里学习过。在国家气象局、省市气象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领导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大气学科。他们为我国的气象教育、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新开海洋系
  划个小岛搞研究,与舟山共建“海上浙江”
  2009年  早报讯 昨天上午,浙江大学与舟山市签署了共建“海上浙江”示范基地协议,“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同时揭牌。按照协议,舟山市将以“零租金”的形式,支持浙大在舟山的一个小岛上开展“海上试验场”和科技示范岛的建设。
  据了解,这座小岛名叫摘箬山岛,隶属于舟山市定海区,位于定海南8公里,岛上大部分居民已在前几年迁走。“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成立,意味着这座陆域面积2.34平方公里的小岛,即将成为国内第一个“海洋技术海上公共试验场”。舟山市市长周国辉认为,舟山的资源、产业优势和浙大的人才、科研优势相结合,将产生乘数效应。
  “浙大校歌的第一句就是‘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浙大所有校区的名字里也都有‘水’,但作为一所学科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海洋科学却是浙大在理工科领域的唯一缺项。海洋系成立后,‘上天、入地、下海’的专业就都全了。”浙大校长杨卫说,新成立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将包含船舶工程、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动力、海洋物理等专业。
  虽然具体招生方案还未出台,但杨校长表示,今年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是参照浙大按大类招生的方式,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放在工科大类中,对海洋非常向往的工科学生,可以在大二时选择该系的相关专业,“今年初步计划招收60名本科生和60名研究生,教师力量估计在30位左右。”
厦大海洋系六十岁 将成立海洋技术工程系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瑛慧)这艘航船,曾被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如今,迎着海洋世纪的东风,它将再度出港。昨日,来自全国海洋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校友欢聚厦大,共庆厦门大学海洋学建系六十周年和厦大海洋学科创立85周年。

    厦大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从那时起,厦大就开始了海洋生物的研究,厦大美籍专家莱利教授1923年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厦门同安刘五店海区产的文昌鱼;厦大科学家还发现了嘉庚水母等海洋生物新种。

    厦大海洋系也是我国两极海洋科学考察的重要力量之一,共有14位师生参加9次南极科考,5位师生参加2次北极科考。

    在庆祝大会上,厦大还宣布成立海洋技术与工程系。这是学校整合了海洋系原有的水声专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力量,建立的一个新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
历史:
      1946年,中国高校的第一个海洋学系及第一个海洋研究所(中华海洋研究所)在厦门大学宣告成立,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同年6月开始招生。海洋学系创办初期,按英美模式组织教学工作,学制4年。学习重点是海洋生物学,兼航海、水产方面知识。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第一个海洋学系课程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生物学系与海洋学系发扬私立时期的传统,主要以海洋生物为研究重点。
    1950年,原兼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主任的郑重教授担任海洋学系主任,在我国首开《浮游生物学》课程,并于当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会水生生物组委员。唐世凤教授转任中国海洋研究所所长。
    1950年,海洋学系辗转到龙岸办学,中华海洋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接管,沈嘉瑞研究员任主任,之后内迁无锡太湖畔,建成中科院水生所,厦门大学海洋研究所遂成为水生所厦门海洋生物研究室。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部分师生被调整到山东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和大连、上海海运学院,海生研究室也于1954年被撤销,并入生物学系。
    1955年,海洋生物教研室主任郑重、副主任金德祥二位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始招收海洋生物学研究生,这是全国同行中最早培养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李少菁、许振祖等均为此期间的研究生。
    20世纪50年代后期,多年从事海洋水文物理和海洋化学研究的何恩典先生、李法西教授分别筹建了海洋物理教研室和海洋化学教研室,这为我国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科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石。1959年,在“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声中,由中科院福建分院与厦门大学合作,组建了福建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副校长张玉麟兼任所长,郑重、何恩典二先生任副所长。在当时“研究在所,教学在校”的原则下,各学科专业方向逐步明确,并开展编写教材工作,促进专业自身建设,各专业专门组在有限经费内都能积极按学科需要筹建一些实验室。至1965年间,海洋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
    在三年困难时期福建省海洋研究所更名为“华东海洋研究所”,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被调整到国家海洋局,即现在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文革期间,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1970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学专业与原集美航海学校合并,复建厦大海洋学系(上世纪70年代中期航海专业脱离厦大复办集美航海学院),由陈文沛任筹备组组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1971年招试点班,学制2年。
    1972年,始招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同年9月,郝殿新(军代表)出任党总支书记。1973年,海洋学系由何恩典副教授任系主任,李玉清任党总支书记。前后设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水声学3个专业,继续招收3年制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海洋学科3个专业全面招生,学制改为4年。1978年何恩典教授继任系主任。1980年起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教学、科研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实验生态生理生化实验室成为厦门大学重点建设的理科重点实验室;组建了亚热带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获得中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郑重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办评定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4年,海洋化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李法西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并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停顿多年的对外学术交流也重新恢复,派出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与深造。1980年以后,海洋生物学专业开始接受索马里、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984年,李少菁教授接任系主任,海洋学系逐步建立海洋学科课程新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加强了海洋学、电子学、计算机等课程及教材建设,重视实验室与海上实践及毕业论文环节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培养质量,同时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到1987年8月,教职工总人数达151名。
    进入1990年后,海洋学各专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成为国家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学科;“物理海洋学”获批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获准建设“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批立项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海洋化学与应用技术”两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历史成就了厦大海洋学系——中国南方海洋教育基地之美誉。
  60年的风风雨雨,60年的口传身授笔耕,汗水化作甘露,浇灌得桃李满园,心血凝为沃肥,培育了群葩映辉。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海洋学科的高级人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伍献文,曾呈奎,陈宜瑜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长江计划学者1名,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带头人1名、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福建省“闽江学者”2名,培养的硕士、博士达590多人。开创了我国海洋科学先河,被誉为我国海洋科学的摇篮,他们为我国21世纪的海洋科学事业的兴旺发达,共同谱写更为辉煌的乐章。
教学与科研特色
    海洋学系现设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2个本科专业和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管理等6个研究生专业。1993年获批参与生物学系主持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培养基地建设,1998年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海洋学系拥有海洋生物学专门化实验室、海洋化学专门化实验室、海洋技术专门化实验室等。科研设有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生物生理和生物技术、海洋动力数值计算与遥感信息处理、化学海洋学、海洋调查仪器管理中心等5个研究室。
    海洋学科的本科教育历史悠久,60年的教学历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一系列具特色的课程,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质主干课程3门,研究生优质学位课程3门。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3个校重点学科。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尤其是:一、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是我国海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发祥地和海洋生物学家的摇篮,曾培养出了伍献文院士、曾呈奎院士和陈宜瑜院士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该学科现有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鱼类生物学、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动物生理学、海洋微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等研究方向,其中在海洋浮游动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海洋生态学、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和鲨鳐类生物学、海洋动物趋光生理、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和病害防治以及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和变态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走在国内前列,海洋浮游生物学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近5年,海洋生物教研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市科技计划等一系列研究课题9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3部。二、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厦门大学海洋化学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洋化学专业,也是我国海洋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发祥地。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海洋化学学科点已形成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和留学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素质优良、学术梯队年轻化、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2005年通过本科优秀教学评估。该学科点在研究方面也保持其传统优势和特色,先后参加了南北极、大洋矿产资源等多项全国大型综合海洋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攻关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学科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任务。“九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及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等10多项。三、厦门大学物理海洋学学科以东南沿海特别是台湾海峡为重点研究对象,突出亚热带海洋环境研究和河口近岸海洋动力研究的特色,跟踪当代物理海洋学科进展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手段、观测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海洋环境、河口近岸等物理海洋学问题,为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目前承担着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科研任务,是“211工程”海洋遥感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国家计量认证单位物理海洋学实验室。1983年开始培养物理海洋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物理海洋学学科的博士生;已形成以培养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的高层次的教育体系,成为国内物理海洋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四、厦门大学海洋地质学科紧扣新世纪海洋地质发展战略所概括的全球变化、资源、环境和海洋地质灾害等,以海洋和陆地交接地带为研究对象,以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为主攻研究方向,弘扬“海洋地质过程与机理、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地质环境与保护”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重视海洋地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综合研究。目前,已形成三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海洋环境地质方面,开展海洋沉积物组成和生物组成及记录,海洋有机无机沉积体系的动力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常规和非常规条件下的成矿地质作用与环境响应,海岸带地质作用与环境保护等前沿领域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方面:开展海洋地质作用和沉积物发育过程研究;分析沉积环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建立海底成矿与稳定存在分布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体系;进一步查明海底成矿机理与资源分布规律;进行海底矿产、油气资源的分布范围和资源量精细评价研究;海岸工程地质方面:海岸带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分类;海岸带海底沉积物的地层结构;海岸带不同类型土质的稳定性分析。近几年已承担或正进行多项国家级国家科技攻关、“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五、厦门大学海洋物理学科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洋物理专业。在学术奠基者何恩典教授指导下,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倡导培养学生良好科研道德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致力于海洋声学、水声遥测遥控、浅海声信道特征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与厦门大学通信工程系合作,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和教学人才,鼓励青年学子开拓海洋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的海洋学研究突出亚热带海域特色,积极推动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主要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08项目,以及国家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和地方ZF委托项目。在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鱼类学、同位素海洋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水声和水下信息传输、海洋管理科学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且在海洋经济动物增养殖及病害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共有30多个研究项目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目前,海洋学系海洋各学科种类齐全、调查和实验先进手段,拥有大型仪器、设备、近海调查船和海洋动物增养殖试验基地,可供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实习以及科学研究使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海洋学系立足区域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学科研人员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和支持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邀请境外科学家前来进行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罗德岛大学海洋学院,南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加拿大国家海洋研究所、法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巴黎第六大学、莫斯科大学、日本东京水产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以及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台湾海洋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保持经常性的教学、科研合作和人员交流。通过多方努力,建立了与台、港及国际同行开展实质性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开放平台,并与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2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平等互利的合作研究关系,并成功举办多次海洋教学、科研国际会议。
未来与展望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沐浴新世纪的曙光,迎来了60华诞。回眸发展历程,我们充满自豪与骄傲,对前辈们的业绩、拼搏精神和对我国海洋教学与科研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深怀崇敬之情。回首往昔,有峥嵘与梦想;审视今天,兼容自信与自知;前瞻未来,托起光荣与辉煌。
    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海洋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所在的今天,《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把海洋科技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海洋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并成为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海水淡化、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等应用技术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主题;海洋技术被列为前沿技术,成为国家超前部署的五大战略领域之一。这一切对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而言,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学科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在前人奠定的坚实基础上,以目前海洋学系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等国家、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为基础,进行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型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国外留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海洋科学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实施并完成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建设计划、厦门大学与福建省ZF共建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的各项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开发利用近海资源,发展蓝色产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扩大海洋学科国际学术交流与教学、科研协作,注重与港、澳、台海洋界科研合作,在深化开展区域性海洋学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南沙、南大洋、南极和北极海区的海洋科研考察与研究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靠我们去打拼。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21世纪的紧迫任务。发展海洋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海洋教学、科研要先行,这就为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希望与挑战同在。作为培养从事海洋科研工作人才队伍的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将更加发奋图强,弘扬老一辈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迎接未来,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深信,厦门大学的海洋学科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0 元
注册时间
2014-2-26
发表于 2014-8-2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赞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

帖子

5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58 元
注册时间
2014-5-10
发表于 2014-12-15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 元
注册时间
2014-12-21
发表于 2014-12-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啦!感激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 元
注册时间
2014-12-21
发表于 2014-12-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受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4 元
注册时间
2015-2-17
发表于 2015-2-17 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更棒,要是有科研院所的资料就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7

帖子

2050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050 元
注册时间
2015-11-8
发表于 2016-3-2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啊,还有没有中山大学关于海洋地质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12 元
注册时间
2017-2-17
发表于 2017-3-6 0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的复试参考书是哪些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22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24 元
注册时间
2016-4-21
发表于 2017-3-6 0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手][拍手][拍手]

来自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5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2
K币
56 元
注册时间
2017-3-3
发表于 2017-3-6 1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3-28 18:42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Total 20, Slave 20(Usage:7.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