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28553|回复: 72

[公管与经管] 公共行政学笔记 张康之版

[复制链接]

222

主题

7268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昌大】——门僮 【公共管理】【管理学】——左右护法

Rank: 8Rank: 8

精华
35
威望
45349
K币
57534 元
注册时间
2014-3-14

2018年优秀版主2017年优秀版主2015年下半年优秀版主2015年上半年优秀版主图漫专属池塘2014年下半年优秀版主Joke2015考研必胜

发表于 2014-5-1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065140115 于 2015-2-10 14:31 编辑

公共行政学-张康之版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是政府中的机构和人员为了政府运转的有序化和条理化以及社会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而作出的程序化、制度化行为选择的总和。
2、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这一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3、公共行政:是指现代政府特别是狭义的政府(即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4、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以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5、公共领域: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
6、公共性: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基本范畴,公共性主要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指政府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应根据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以求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政府产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
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是由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54年11月号上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所给出的。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8、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一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也应包括占支配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
9、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行政体系客观结构系统的要素。
10、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调节系统,是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
二、问答题。
1、试分析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①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②公共管理强调价值与责任;③公共管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④公共管理行为必须依法做出;⑤公共管理知识的广泛性。
2、简述公共领域的形成。
答:①亲身传播的方式
②传统大众传媒
③网络
3、试分析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
答:⑴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⑵对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①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4、试分析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
答:⑴统治行政。在农业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行政理所当然地是国家实现其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手段。行政活动过程的统治、压迫功能是特别地残酷与不加掩饰的。当然,此时的行政机构甚至还没有从政治权力机构中分化出来,这是一种“混权”的状态,行政事务是直接由权力机构行使的。从而充分显示出了行政的政治统治性质。由此,可将这一时期的行政模式概括为统治行政模式。统治行政模式是政府一经产生就存在的一种较为低级的和原始的政府类型。
⑵管理行政。以管理为目的的行政称作为管理行政。管理行政是对现代行政职能方面的描述,就其性质而言,这种行政也可以称作为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政府出于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通过自身管理的途径而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管理行政也就是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现代形式。
⑶服务行政。服务行政是政府公共部门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至上理念、以回应公民需求,实现公民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服务行政的特征:
①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
②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
③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
④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
⑤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5、试分析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答:⑴建构阶段
①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
②古德诺在1900年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
③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官僚制理论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一切技术性问题。
④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⑤最早对公共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则是美国学者——怀特和威洛比。
⑵行为主义阶段
①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引入行政学研究中来并被人们逐步接受,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主义阶段。
②从理论渊源上讲,行为科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1927年到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③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直接影响了行政研究的进程,许多行政学者开始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其中,以西蒙(H. A. Simon)的行为主义行政学派较具影响。  
⑶公共政策阶段
①关于公共政策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A.拉斯维尔(H. D. Lasswell)和卡普兰的观点;
B.政治学学者伊斯顿(D. Easton)的观点;
C.政策论研究者戴伊(T. R. Dye)的观点;
D.决策论研究者安德森(J. E. Anderson)的观点。
②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除以上提到的学者,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
A.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 E. Lindblom);
B.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德洛尔(Y. Dror)。
⑷新公共行政阶段
①新公共行政的理论观点
A.新公共行政理论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
B.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C.主张改革、入世、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D.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E.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F.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⑸新公共管理阶段
①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
②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突出代表是“重塑政府理论”。
③新公共管理运动表明,公共管理中是贯穿着两个发展方向的,即公共管理的双重维度:管理主义的复辟和服务行政的兴起。
6、试论述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客观结构和价值结构。
答: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
①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
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一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也应包括占支配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
②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
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行政体系客观结构系统的要素。
③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
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调节系统,是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
第二章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也可以称为行政工作人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二是指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具体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制度:是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的制度化,它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进行依法管理,是人事行政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管理较为完备的形式,是人事行政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人事行政发展的一般趋势。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或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5、法律责任:所谓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人员因违反法律义务而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6、道德责任: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负有的道德义务以及违反道德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7、责任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向国家立法机关和执政党负责,同时积极回应并满足公民的各种诉求,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伸而言,责任政府包含着对不负责任的各种行为加以制裁和控制的一套机制。
二、问答题。
1、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答: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①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首先在于这种职业的公共性。
②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还在于这种职业是服务于公民、服务于全社会的。
③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在于这一职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
④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必然会反映在对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从业要求上。这种要求体现为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两个方面。
2、简述人事行政的内容。
答:人事行政的内容: ①公共行政人员的录用;②公共行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③公共行政人员的保障;④公共行政人员的使用。
3、简述人事行政的模式。
答:人事行政的模式:①以恩赐官职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 ;②以“政党分肥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 ;③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行政模式
4、简述公务员制度的结构特征。
答:公务员制度的结构特征: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③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④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⑤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5、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职位分类制度
②录用和聘任制度
③考核和培训制度
④职务任免制度
⑤职务升降制度
⑥奖惩制度
⑦交流与回避制度
⑧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
⑨工资福利保险制度
⑩申诉控告制度
6、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答:⑴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
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⑵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
所谓行政人员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人员因违反法律义务而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行政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
①根据责任引起的原因,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行政侵权责任;
②根据责任的功能和目的,分为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
③根据责任的性质和内容,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
④根据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
⑤根据问责主体,分为行政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权力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司法机关认定和追究的责任。
⑶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
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负有的道德义务以及违反道德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的内容:①公正;②仁爱;③求实;④宽容;⑤节制。
7、简述行政问责制的含义。
答: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8、简述行政问责制的类型。
答:行政问责制的类型:①按问责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②按问责时机不同,分为常态问责和非常态问责;③按问责事件的形式不同,分为对积极作为的问责和对消极不作为的问责;④从控制的来源和程度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将公共行政问责制划分为四种类型:官僚型问责、法律型问责、专业型问责和政治型问责。
9、简述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
答: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①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②行政问责制有助于形成自觉负责的行政理念 ;③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抑制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
10、论述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的关系。
答:⑴责任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必须向国家立法机关和执政党负责,同时积极回应并满足公民的各种诉求,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伸而言,责任政府包含着对不负责任的各种行为加以制裁和控制的一套机制。
责任政府具有如下特征:
①责任政府是有限政府
②责任政府是高效政府
③责任政府是民主政府
④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
⑵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实现的重要机制,没有问责,责任就无法落到实处。而问责就需要明确政府的不同责任。
⑶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的政治责任
②政府的行政责任
③政府的法律责任
④政府的道德责任
11、简述行政问责的范围、程序和后果。
答:⑴行政问责的范围应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决策失误、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行政失职、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多种情形。
⑵行政问责程序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保障。不同的行政问责主体在实施行政问责时的程序应有一定的差异。
⑶行政问责的后果是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落实承担行政责任的种类与形式。
第三章 公共行政的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官僚制:官僚制(Bureaucracy)一词是指现代国家条件下以相对专业化的行政人员为主体所构成的政府的一系列制度、体制、组织结构和原则的总和。
2、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就是典型的行政组织设计,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机构改革的丰富内涵
①从基本概念中加以理解
②从互相联系的有关概念的区别中加以理解
③从历次机构改革的任务中加以理解
在很多情况下,机构改革在实质上也就是行政改革。
3、官僚制组织:是建立在法理型支配基础上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科层分级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
二、问答题。
1、论述官僚制组织理论。
答:⑴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组织的结构性要素
②组织的行为程序要素
③组织行为结果
⑵韦伯提出了分别与三种权威相对应的组织形式:
①卡里斯玛型组织
②传统型组织
③法理型组织
2、论述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答: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①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
    ②等级制
    ③规则化
    ④非人格化
    ⑤技术化
    ⑥公、私分明化
    ⑦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⑧职业化原则
3、论述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答: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和人员所构成的实体性存在,是为了实现行政目标而按照一定权责关系组合在一起的具有合理结构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活动群体。
特征:与其他组织相比,行政组织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①公共性;②政治性;③执行性;④权威性;⑤法治性。
4、论述行政组织的分类。
答:行政组织的分类:①根据管辖的地域范围,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的、地方的和基层的行政组织。 ②按照权限性质,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③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行政组织可以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监督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派出机关。
5、论述行政组织的要素。
答:行政组织的要素:
①组织成员 ②物质因素 ③职能目标 ④机构设置 ⑤职位设置 ⑥权责划分
⑦法制规范 ⑧技术和信息
7、论述行政组织的结构。
答:行政组织的结构所指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①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②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8、简述人力资源的概念。
答: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或“人事行政”的概念,就是基于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的考虑,“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公共部门中引入“人力资源”的全新理念,不但有助于建立科学完备、运转协调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体系,而且对于其他部门的相应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9、论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新特征。
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新特征: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投资回报率和效益。
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视为“社会人”。
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10、论述人力资源发展的动力。
答:人力资源发展的动力:
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
②现实的激励因素
③偶发因素
11、简述机构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机构改革的理论基础:①传统的组织变革观是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结构主义是从结构分化、功能整合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变迁的。以结构主义为指导的机构改革是对组织结构的根本调整,是质变,而非量变,是突变,而非渐变。 ②构成主义指导下的机构改革则是渐变的过程。构成主义的组织变革观认为组织的机构改革实质上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大张旗鼓的。在机构改革实践中,渐进式改革意味着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渐进式改革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实现改革的阶段目标,通过阶段性的调适,最终实现机构改革总目标。  
12、简述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答:广义上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狭义上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13、论述编制管理的运行机制。
答:编制管理的运行机制:
①运用行政指令,严格规范调控;
②引入经济手段,进行激励调控;
③健全法制,实现法治调控。
14、论述编制管理对机构改革的意义。
答:编制管理对机构改革的意义: ①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②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③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第四章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权力:是国家的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一种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强制性力量。
2、行政权力体制:是指在行政系统内部围绕着行政权责的划分、运行和维持而形成的各种制度化的关系模式的总称。对于行政权力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①行政权力体制是行政体制的一部分。②行政权力体制的内容是行政系统内部的各机构、人员之间的权力关系。③行政权力体制是一种制度化的关系。
3、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在行政学中也称作为行政授权体系,是根据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而对行政权力进行自上而下分配的方式。
4、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是行政权力在同级行政机构、部门和行政人员之间制度化分配的方式,是行政权力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5、抽象行政权力:是指行政体系中的那些法律制度化的权力,它是一种规范的、有着充分的法律制度保证的权力。
6、具体行政权力:是指行政体系中的那些存在于一定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的由个人或个性化的机构或部门所执掌的并用来处理一切具体的事务的权力。
7、集权制:指的是这样一种权力体制,其中中央或上级机关掌握最终或最高的决策权,地方或下级只拥有上级赋予的执行权;中央或上级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指挥、监督和干预地方或下级的活动,地方或下级要完全听从中央或上级的命令。
8、分权制:指的是这样一种行政权力体制:地方或下级的行政权力来自于法律的授权;在权限范围内,地方或下级有相当高的自决权,中央和上级仅处于监督地位,不能任意干涉。
9、首长制:如果领导机关的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一人(首长)手中,并且由此人对行政领导机关的决策负责,我们就将这种行政权力体制叫做“首长制”。
10、委员会制:如果领导机关的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两个以上的人(委员会)的手中,并且由他们对行政领导机关的决策共同负责,我们就将这种行政权力体制叫做“委员会制”。
11、单中心体制:就是在各个行政机构行使的行政权力中间,存在着一个行政权力中心。拥有权力中心的行政机关承担着权力分配者的角色,其他所有机关的行政权力都由这个权中心派生而来,并受其等级节制。
12、多中心体制:是指在各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中间,并不存在着单一的权力中心,各个机构拥有的行政权力之间相互分离、平行行使,不存在等级节制的关系。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权力的分类。
答:行政权力的分类:
①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可以将行政权力分为羁束的行政权力和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
②根据行政行为的模式,将行政权力分为行政立法权、许可批准权、行政确认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
③根据权力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可以把行政权力划分为报酬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知识性权力。
2、论述行政权力的政治内容。
答:行政权力的政治内容:据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是不同的,政治权力是决策权力,而行政权力是执行权力,是由政治权力所确定的,是对政治决策的执行权力。但是,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影响着的权力。在国家的权力体系中,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3、论述行政权力的管理特征。
答:行政权力的管理特征:
①公共性 ②执行性 
③有限性   ④系统性
⑤动态性
4、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⑴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
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在行政学中也称作为行政授权体系,是根据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而对行政权力进行自上而下分配的方式。
⑵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
行政权力的横向结构是行政权力在同级行政机构、部门和行政人员之间制度化分配的方式,是行政权力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5、简述抽象行政权力的特征。
答:抽象行政权力的特征:①就权力主体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整个行政权力体系所属的整个组织;②就权力的存在形式而言,抽象行政权力往往公开表明自己的性质;③就权力的作用范围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与整个权力体系的作用范围相一致的;④就作用效果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由于是一种理念性的权力。
6、简述具体行政权力的特征。
答:具体行政权力的特征:①就权力主体而言,具体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组织中的管理阶层或个人;②就权力的存在形式而言,具体行政权力极力淡化或隐藏自己的根本性质; ③就权力的作用范围而言,具体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整个权力体系作用范围的每一个具体的部分或环节;④就作用效果而言,权力主体的好恶、积极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负责还是粗枝大叶的处世精神,都决定着这种权力发挥作用的效果。
7、简述判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主要标准。
答:集权制和分权制是权力纵向配置的反映,是依政府层级而展开的权力线,判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主要标准:
①地方或下级行政权力的来源。
②地方或下级与中央或上级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权力的数量。
8、论述集权制和分权制优缺点。
答:⑴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政令统一,目标一致;力量集中,便于处理紧急或重大事件;权力完整,指挥灵便;执行效率高等。
缺点:信息环节多,传输缓慢,容易失真;管理单一、僵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忽视地方差异,呆板统一,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忽视下级积极性,造成下级的依赖和低效等。
⑵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缺点: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不利于集中资源,统筹和全面发展;过度分权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9、论述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劣。
答: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是机关内部的权力关系的反映,考察的是行政权力在领导机关组成人员之间的分配。首长制的优点有: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指挥统一;有利于保守秘密等。其缺点有:决策失误容易发生;容易形成专权和独断,造成腐败等等。与之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在于:群策群力,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强;相互监督,防止权力垄断;合乎民主要求等。其缺点有:协调困难,决策缓慢;责任分散,决策容易冒险;容易造成领导机关的内部矛盾等等。
10、简述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答: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①行政首长负责领导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②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都有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③本级政府或部门的重大决策,需要经过领导机关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行政首长要尊重集体讨论的意见。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①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特征;②责任明确;③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效率。
11、论述单中心制和多中心制的优劣。
答:①从功能上看,单中心体制更有利于保持政府行动的一致性,有利于政令的统一,从而适用于政府的管制功能;②而多中心体制更有利于迎合公民需求的多元化,有利于行政的创新,因而适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五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2、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3、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这一职能模式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者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处在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的有机统一的关系中。
4、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5、民主行政:是指政府的行政机关(区别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管理中的民主制度、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
6、治理理论: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二、问答题。
1、简述政府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答:政府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①执行性     
    ②多样性     
③动态性
2、论述正确地确定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
答:正确地确定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①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②政府职能是组织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重要基础;③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政府管理效能的表征和检验标尺。
3、论述政府职能体系。
答:政府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教育职能 ④社会服务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     ②组织职能
③协调职能     ④控制职能
4、论述政府职能的模式。
答:①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②在近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两种主要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我们依次把这些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称作“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和“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5、论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
答: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①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与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共同之处是,都介入市场运行中去对经济进行于预,而且都表现出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②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与保护型或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充分的主动性和先导性。 ③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中的行政应当是服务行政。
总之,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征在于它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
6、论述我国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内容。
答:我国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形成的。我国政府的引导职能从两个方面在全面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其一,政府需要在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中发挥引导功能,确立起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合作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变指标约束为信息导向,变行政推动为市场拉动,做到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其二,政府在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过程中,着重于战略方向的把握,通过“元战略”的确立而实现对治理过程的总体引导。
7、简述经济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经济管理机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的管理活动。
经济管理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经济性管制、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8、简述政治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政治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的管理过程。
政治管理包括国防管理、司法管理、公安管理、外事管理等。
9、简述文化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公共行政学所说的文化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的管理过程。
广义上的文化管理,包含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以及狭义上的文化管理、体育管理与卫生管理。
10、简述社会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的管理。
社会管理包括人口管理、民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11、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性。
答:⑴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⑵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可以引申出其基本属性:
①非政府性。
②非营利性。
③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12、论述民主行政的意义。
答:民主行政的意义体现在:①民主行政是人们自我实现的机制;②民主行政有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合法性;③民主行政是控制政府失灵的有效机制;④民主行政能实现行政效率与民主的有效统一;⑤民主行政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减震器。
13、简述民主行政与参与治理理论。
答: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公众参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讲,公众参与即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举的活动,即由公民参与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的过程,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在政治学的表述中,我们也称作为公民参与。而广义上的公众参与除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外还必须包括所有关于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也就是民主行政参与。
14、简述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答: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①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是指非政府组织为了影响治理过程而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所有参与行为。
②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③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制度化与否,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
④根据对治理过程参与的主动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分为主动参与方式和委托参与方式两种。
⑤根据在治理过程中的联合方式,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单独参与、联合参与以及与政府合作参与三种。
第六章 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特定的行为规范(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3、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4、选任制:是一种通过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这种选举方式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5、委任制:也称任命制,是依法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主管部门经过考察了解,直接任命所需人员以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
6、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7、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8、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班子,是由若干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公共行政领导集体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般有法律或规章制度规定的任期限制。
9、行政领导方式: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程序和方法。也有人称之为领导风格。
10、行政协调:是协调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11、行政协调模式:是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不同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权力的类型。
答:行政领导权力可被归纳为两个具有分别不同性质的层面,即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①强制性权力是基于组织的正式领导职位而获得的权力,也可以称之为法定的权力。法定的权力包括:惩罚权、奖赏权、人事权、监督权、协调权等。②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2、论述行政领导的作用。
答:行政领导的作用:
①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②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③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3、分析行政领导者及其职位、职权、职责。
答:行政领导者及其职位、职权、职责:①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占据正式的负责任职位,具有相应的职权和职责的行政人员。②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动的基础,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领导者的职务。③行政领导者所拥有的职权是依法定程序授予给行政领导者的,为法律所确认,受法律保护,对部属具有相应的约束力。④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的责任,或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的行政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①选任制是一种通过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这种选举方式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②委任制也称任命制,是依法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主管部门经过考察了解,直接任命所需人员以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③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④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5、论述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的内容。
答:作为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比一般行政人员更高的各个方面的条件,即具有胜任领导职责的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行政领导水平的高低,并决定着行政领导活动的成败。由于行政领导活动的层次和领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行政领导者也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为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6、论述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的内容。
答: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就是要求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的比例要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7、简述行政领导方式的分类。
答:行政领导方式的分类:
①依据行政领导者的权力控制程度,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均权式。
②依据行政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以人为中心的行政领导方式、以事为中心的行政领导方式、人事并重的行政领导方式三种。
③依据行政领导的指挥模式,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
8、简述行政协调的模式。
答:行政协调模式是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不同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①目标与利益协调模式
②思想与行为协调模式
③公共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模式
9、简述行政沟通的含义和种类。
答: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在其内部以及行政系统内外之间,凭借一定的传播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行政沟通的种类:
①依据行政沟通的渠道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②依据行政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③依据行政沟通有无反馈可分为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10、简述行政监督的含义。
答:行政监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方面,行政监督是行政体系内部的监督,即行政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体系,如上下级之间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等;另一方面,是行政组织外部的其他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如立法监督、群众监督、政党监督等。
11、论述行政监督的特征。
答:行政监督的特征:
    ①行政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②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③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④行政监督过程的公开性
⑤行政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12、简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答: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
①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②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
③行政监督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力量
④行政监督是科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⑤行政监督是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
13、简述行政监督制度。
答: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
①御史纠察制度   
②言官谏诤制度   
③地方监察制度
现代行政监督制度:
①立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②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③司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④社会力量的行政监督
⑤政党监督
14、论述行政监督方式。
答:行政监督方式:①质询 ②弹劾  ③不信任表决 ④申诉与控告
⑤报告与汇报 ⑥预算、决算与审计
⑦检查、调查与视察 ⑧工作考核
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行政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2、政策分析:要实现科学的行政决策,就必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这就是所谓的政策分析。
3、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公共政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第二,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第三,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第四,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4、行政执行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行政执行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评估的组织准备、实施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5、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一般说来,是指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手段的系统工程,具体地说,就是指用电子计算机或数据处理系统来处理办公室的各种事务,是一个服务于办公人员的“人—机”系统。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
答: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从决策的主体来看,只有掌握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第二,从行政决策的内容来看,行政决策是一种公共决策。
第三,从行政决策的约束范围来看,行政决策方案一经公布,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四,从行政决策的目的来看,任何行政决策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
2、论述行政决策的类型。
答:行政决策的类型:①国家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与基层行政决策。这是根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划分的。②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这是按行政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来划分的。③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这是根据决策者基本决策思路的不同来划分的。④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有无先例可供遵循来划分的。
3、论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答: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占有着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②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技能。
③重大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4、论述行政决策的原则。
答:行政决策的原则:
    ①信息原则 ②系统原则
    ③预测原则 ④择优原则
    ⑤创新原则 ⑥可行原则
⑦民主原则 ⑧动态原则
5、论述行政决策的程序。
答:行政决策的程序:
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个阶段,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
第三个阶段,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
第四个阶段,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6、论述政策分析方法。
答:政策分析方法:
    ①系统分析方法
    ②定性研究方法
    ③定量研究方法
7、论述行政执行的过程。
答:所谓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行政执行工作的基本过程由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组成。
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执行计划活动和一般准备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加强行政执行中的监控。总结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执行情况的评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8、简述机关管理的含义、任务和特性。
答:机关管理是指对行政机关内部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所进行的管理。
机关管理的主要任务:
   ①参与政务
   ②处理事务
   ③搞好服务
机关管理的特性:
   ①事务性
   ②复杂性
   ③技术性
9、简述机关管理的内容。
答:机关管理的内容:
    ①公文处理
    ②机关档案管理
    ③会议管理
    ④信访工作
    ⑤机关后勤事务管理
⑥机关环境管理
10、论述办公自动化的任务。
答:办公自动化主要承担信息采集与记录、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检索的任务,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网,形成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各个部分的功能有机地配合和协调,连续地运转,发挥整体功能。
11、简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层次。
答: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①事务层办公自动化
②管理层办公自动化
③决策支持层的办公自动化
12、简述我国办公自动化要坚持的原则。
答:我国办公自动化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按需配备原则
②提高办公效率原则
③人机结合原则
第八章 公共行政的保障
一、名词解析。
1、公共决算:是年度公共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2、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
税收制度由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种和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法律责任等要素构成。
3、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和社会公共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或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有以下形式: ①税收收入 ②债务收入
     ③企业收入 ④其他收入
4、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分类:
①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②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5、依法行政:是指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即狭义的政府,应当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行为。具体地说,依法行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一,行政主体和行政权限法定
第二,行政程序法定
第三,行政公正
第四,责任行政
6、行政法律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基于行政权力所实施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7、公共行政的方法:是指公共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贯彻管理思想和执行管理功能,以提高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手段、技巧等的总称。
8、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社会成员因失业、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从广义来说,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9、财政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了有计划地调节社会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通过资金再分配给予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一种财政性特定补助。
10、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资金往来。
发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原因主要有:
   ①纵向财政不平衡
   ②财政的横向不平衡
   ③公共产品的外溢性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方式:
   ①无条件的一般性补助
   ②有条件的专项补助
   ③有条件的配套资金补助
二、问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的含义与职能。
答:公共财政是国家的各级财政管理部门,为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遵循经济及财政管理规律,对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是作为政权组织和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
②公共财政的分配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③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公共财政的职能:
①筹集资金
②配置资源
③收入分配
④宏观调控
2、简述公共预算的含义与作用。
答:公共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政府预算、财政预算等,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的需要所编制,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某一年度内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公共预算的作用:
①财政保证作用
②调节控制作用
③反映监督作用
3、简述公共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答:公共预算编制工作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它包括拟定、审查、汇总和批准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指标体系数字的全过程。
我国的公共预算编制过程一般是在预算年度开始前的几个月内进行公共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对公共预算控制指标进行测算,进一步编制出公共预算草案,最后由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和批准。
4、简述公共预算的执行和预算执行的任务。
答:公共预算的执行,是把公共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是预算年度内国家实现预算收支的重要工作。
预算执行的任务:
①组织预算收入的执行
②组织预算支出的执行
③组织预算收支的平衡
④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
5、简述国家税收的含义。
答:国家税收简称税收,在历史上又称赋税、租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6、简述税收的分类。
答:税收的分类:
①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
②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与配赋税。
③按税收的计税依据划分,可分为从价税与从量税。
④按照税负是否转嫁来划分,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⑤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类。
7、简述税收制度的作用。
答:税收制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收入和预算收入的重要保证。
第二,税收制度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
第三,税收制度是调整分配关系的手段。
第四,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
第五,税收制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保障。
8、简述转移支付的含义。
答:转移支付是一种最直观的收入分配制度,即通过将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的手中来进行收入再分配,而无需由政府进行公共供给和公共生产。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政府间转移支付。
9、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和特点。
答: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的特点:
①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②采购目标的非营利性
③采购行为的规范性
④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⑤采购活动的政策性
⑥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10、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
答: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①竞争性原则
②公开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按采购方式的公开程度可以将政府采购的方式分为两大类: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
11、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答: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⑴确定采购需求
⑵选择采购方式
⑶签订采购合同
⑷履行采购合同
⑸效益评估
12、简述行政法律制度的含义和构成。
答:行政法律制度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和。
行政法律制度的构成:
①法律
②行政法规
③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等
④规章
⑤法律解释
13、简述行政法律制度的内容。
答:行政法律制度的内容:
第一,有关行政主体的法律制度,涉及行政组织制度、公务员制度等;
第二,有关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涉及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有关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涉及行政程序法等;
第四,有关行政违法和行政责任的法律制度,涉及行政赔偿等;
第五,有关行政救济的法律制度,涉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
14、论述行政法律行为的作用。
答:行政法律行为的作用:
①规范社会,维持社会秩序
②仲裁利益纠纷,缓和社会矛盾
③提高行政绩效,促进社会发展
15、简述公共行政方法的分类。
答:所谓公共行政的方法,是指公共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贯彻管理思想和执行管理功能,以提高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手段、技巧等的总称。
①从涵盖面宽泛与否的角度,可以将行政方法划分为广义的行政方法和狭义的行政方法。广义的行政方法包括行政方法、行政技术、行政程序。狭义的行政方法即指上述传统的非技术性的行政方法。
②从行政方法的政治和自然属性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政治性方法(如法律手段等等)和自然方法(如数学方法等等)。
③从行政方法作用的层次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和具体的特定的操作性方法。
16、简述行政方法的作用。
答:行政方法的作用:
①行政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的桥梁。
②行政方法是执行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③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17、简述行政方法现代化的特征。
答:当代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的趋势综合体现为公共行政方法的现代化。公共行政方法的现代化具有如下特征:
①系统性      ②技术性
③定量化      ④主导性
⑤理论性  
18、论述经典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经典行政方法
   ①行政指令方法
   ②经济方法
   ③法律方法
   ④心理行为方法
19、论述新兴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新兴行政方法
    ①系统方法
    ②网络规划技术
③ABC重点管理法
第九章 公共行政的效率
一、名词解释。
1、绩效:一般解释为成绩、成效,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它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词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及成效。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政府绩效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①政治绩效  ②经济绩效
③社会绩效  ④文化绩效
3、绩效管理:就是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绩效标尺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公共部门组织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
要正确把握绩效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管理是一个运作系统
第二,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
第三,绩效管理是一种改革手段
4、标杆管理:公共部门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效率的概念。
答:行政效率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机械效率阶段、社会效率阶段、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阶段。
行政效率是行政工作的效果与消耗之比,即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产出或效益之间的比例。
由概念我们可以知道行政效率是:
①行政资源
②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益
③行政效率是一种比值
2、简述行政效率的构成。
答:⑴内部效率。其核心是将行政管理视为对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而管理效率的获取,取决于对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的高度利用。
⑵整体效率。要提高行政整体效率,就必须打破旧的行政结构,进行行政要素的系统重组。
⑶外部效率。外部效率从行政系统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着眼,关注的是行政管理活动“对谁有效率”的问题。
3、简述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
答: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
⑴外部因素
①政治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因素
④地理因素
⑤科学技术因素
⑵内部因素
①组织因素
②人员因素
4、简述效率追求的双重效应。
答:①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②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③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
5、简述片面效率观的偏误。
答:①片面效率观使测评往往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
②片面效率观使人专注于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活动的价值前提。
③片面效率观使人陷入了“为求成功而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
④片面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6、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
①讲究结果导向
②注重组织绩效
③重视动态管理
④强调战略管理
⑤关注系统管理
7、简述绩效管理的程序。
答:绩效管理的程序:
①明确组织的使命
②制定绩效计划
③持续性的绩效管理
④绩效衡量与绩效评估
⑤绩效追踪、学习与改进
8、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标杆瞄准的类型:
①内部标杆瞄准
②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③行业内标杆瞄准
④跨行业标杆瞄准
⑤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9、简述标杆瞄准的程序。
答:标杆瞄准的程序:
①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
②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③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④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
⑤持续改进
10、简述绩效测评的内容。
答:绩效管理必须以结果为导向,所以,需要通过绩效测评为确定绩效结果。
几种绩效测评方法:
①绩效考核
②预期效率比较法
③公共服务费用测定法
④时效测定法
⑤功能测评法
⑥要素评分法
⑦标准比较法
第十章 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环境:是指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以及对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行政环境指的是对行政系统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②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行政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
2、文化环境:是指由一定的世界观、理想、信念、伦理、价值、心理、文化程度等构成的综合体。
3、行政改革:是指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技术、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有意识地创新、发展和调整的过程。
4、行政改革的模式:就是在行政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行政改革的方式。
5、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可能受到破坏状态,是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6、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环境的类型。
答:行政环境的类型:
①从规模和层次的角度,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
②从管辖区域上分,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③从不同作用上分,行政环境可以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
④从环境内容上分,行政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类。
2、简述构成行政环境的环境要素。
答:⑴政治环境
  ①国家政权制度 
  ②政党制度   
  ③社会组织结
  ④法律制度        
  ⑤政治文化
⑵经济环境
  ①经济制度    
  ②生产力水平
⑶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由一定的世界观、理想、信念、伦理、价值、心理、文化程度等构成的综合体。
文化因素渗透到行政系统的各个领域,对行政行为、行政体制以及行政职能等都产生广泛的影响。
3、简述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答:在行政学内部,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里格斯将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分为三种模式:
①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②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③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4、试简述行政改革的动因。
答:行政改革的动因:
⑴外部动因是指行政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行改的动力。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④技术
⑵内部动因指的是行政系统内部所引起的改革动力。
①行政组织的演化②组织分工的细化
③行政权力的异化④行政文化的僵化
5、简述行政改革的目标的含义和特性。
答: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改革者所确定
的行政改革所要取得的结果。 行政改革目标具有以下特性:
①指向性  ②具体性  ③主观性  ④客观性
6、试简述危机管理的模式。
答:危机管理的模式:
⑴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①危机的避免; ②危机管理的准备;③危机的确认; ④危机的控制;
⑤危机的解决; ⑥从危机中获利。
⑵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
①缩减阶段;   ②预备阶段;  ③反应阶段;  ④恢复阶段。
⑶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五阶段模式
①信号侦测阶段;②准备及预防阶段;③损失控制阶段;
④恢复阶段; ⑤学习阶段。
⑷国内学者的四阶段模式
①监测、预警阶段;②预控、预防阶段;③应急处理阶段;④评估、恢复阶段。
7、简述政府危机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的要件。
答: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的要件:
    ①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危机应对计划;
    ②设立危机协调机构,构建危机应对系统;
    ③增强危机应对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④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危机管理法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wuyue338 + 3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1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10 元
注册时间
2013-4-1
发表于 2014-5-1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65140115 于 2015-2-10 14:32 编辑

小小郭郭来了k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115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4
K币
111 元
注册时间
2014-4-7
发表于 2014-5-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65140115 于 2015-2-10 14:32 编辑

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3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30
K币
106 元
注册时间
2013-5-9
发表于 2014-5-1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65140115 于 2015-2-10 14:33 编辑

每天一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8 元
注册时间
2014-5-12
发表于 2014-5-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管理学的嘛 类似这样的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主题

7268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昌大】——门僮 【公共管理】【管理学】——左右护法

Rank: 8Rank: 8

精华
35
威望
45349
K币
57534 元
注册时间
2014-3-14

2018年优秀版主2017年优秀版主2015年下半年优秀版主2015年上半年优秀版主图漫专属池塘2014年下半年优秀版主Joke2015考研必胜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若风 发表于 2014-5-20 17:22
有管理学的嘛 类似这样的  谢谢

有 自己在论坛找找,估计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2

帖子

951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684
K币
267 元
注册时间
2014-5-21
发表于 2014-5-21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14 元
注册时间
2014-4-14
发表于 2014-5-24 0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1

帖子

462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156
K币
306 元
注册时间
2015-4-5
发表于 2015-4-10 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谢谢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7

帖子

8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80 元
注册时间
2015-3-16
发表于 2015-4-13 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18 13:51 , Processed in 0.066602 second(s), Total 9, Slave 9(Usage: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