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38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84

帖子

7506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11
威望
1990
K币
5516 元
注册时间
2010-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考试时间:115日上午   科目编号:571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出理由,将错误的命题改正过来。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差异的根本区别在于需求曲线变化形态的不同。
答:该观点错误。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理由如下: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录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Ⅰ中,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由2元逐步上升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600单位逐步地减少为300单位时,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由B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 ,经过CD点,运动到E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图Ⅰ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3)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图Ⅱ加以说明。
图中原有的需求曲线为D1。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都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0,原来的需求数量为D1曲线上的Q1,需求增加后的需求数量为D2曲线上的Q2,需求减少后的需求数量为D3曲线上的Q3。而且,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生的需求增加量Q1Q2和需求减少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譬如说,它们分别是由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2.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的变化。
答:该观点错误。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变化。理由如下:
(1)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变化。在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线约束已知的前提下,就可以分析消费者对最优商品组合的选择。具体的做法是,把前面考察过的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第二,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均衡点有: 。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预算线发生变化,从而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图Ⅰ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在其他条件不变而仅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位置,并由此可以得到收入一消费曲线。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轨迹。
图Ⅱ   收入—消费曲线
3.如果一条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那么,它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必然也过原点。
答:该观点错误。如果一条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那么,它的平均产量曲线必然过原点,但是边际产量曲线不经过原点。理由如下:
1)劳动的总产量TPL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如果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则
2)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当总产量 时,平均产量APL     也必然为0,此时的生产要素投入为0。所以,平均产量曲线必然也过原点。
3)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当生产要素投入为0时,劳动的总产量TPL的斜率为正,而不是0。此时的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大于0的正数,所以此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曲线不经过原点。
如图所示:
图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4.既然垄断厂商的产量确定原则也是MR=MC,那么,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将会是MC曲线所代表的曲线。
答:该观点错误,垄断厂商的产量确定原则是MR=MC,但是垄断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理由如下:
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总是大于MR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例如,在下图(a)中,MC曲线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和边际收益曲线为MR1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Q1,价格为P1。当需求曲线移为d2和边际收益曲线移为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1。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在图(b)中,MC曲线仍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MR2=SMC的两个均衡点E1和E2(为同一均衡点),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   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由此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其理由跟上面对垄断厂商不存在短期供给曲线的分析相同。
5.交换的契约曲线是所有可能的交换的契约的轨迹。
答:该观点错误,交换的契约曲线代表交换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所构成的曲线。理由如下:
1)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Y,其既定数量为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B。下面用一种叫做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工具来分析这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的数量 ,盒子的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的数量 OA为第一个消费者A的原点,OB为第二个消费者月的原点。从OA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OB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B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交换的怕累托最优
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如aa对应于消费者A的消费量(XAYA)和消费者B的消费量(XBYB)。下式成立:
                                                
换句话说,盒中任意一点确定了一套数量,表示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且满足上式。因此,盒子(包括边界)确定了两种物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特别是,在盒子的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X,在盒子的水平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Y
由于OA是消费者A的原点,故A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向OA点凸出。图中ⅠA、ⅡA和ⅢA是消费者A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ⅢA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而ⅠA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OA点向右移动,标志着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OB是消费者B的原点,故B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向OB点凸出。图中,ⅠB、ⅡB和ⅢB是消费者B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ⅢB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而ⅠB代表较低的效用。一般说来,从OB点向左移动,标志着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增加。
2)现在在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选一点表示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初始分配。例如,选择一点a。由于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故点a必然处于消费者A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同时也处于消费者B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消费者AB分别有一条无差异曲线经过a点。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或者在a点相交,或者在a点相切。假定两条无差异曲线在a点相交(如图111所示,点a是无差异曲线ⅡA和ⅠB的交点)。容易看出,a点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因为,通过改变该初始分配状态,例如从a点变动到b点,则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从无差异曲线ⅡA提高到ⅢA,而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并未变化,仍然停留在无差异曲线ⅠB上。因此,在点a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当然,在点a,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帕累托改进。例如,从a点变动到c点,则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不变,它仍然在无差异曲线ⅡA上,但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却得到了提高:从无差异曲线ⅠB提高到ⅡB。而如果让a点变动到d点,则消费者AB的效用水平均会提高。由此得到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总可以改变该状态,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人的状况变坏。
另一方面,如果假定初始的产品分配状态处于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如点c上,则容易看出,此时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它们均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改变c点状态只有如下几种可能:向右上方移到消费者A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则A的效用水平提高了,但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却下降了;向左下方移到消费者B的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则B的效用水干提高了,伹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却下降了;剩下来的惟一一种可能则是消费者AB的效用水平都降低。例如,从c点移到g点或f点,都属此种情况。由此可得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任何改变都不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人的状况变坏。
3)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不只是点c一个。点b和点e以及其他许多未在图111中画出的点也都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都代表帕累托最优状态。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VV′,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设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
         Q=10-2P
试求价格P1=2P2=4时的消费者剩余各为多少。
解: 时,
消费者剩余为:
时,
消费者剩余为:
    2.在某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500个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都是:
         STV=0.5q2+q+10
    1)求市场的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400p,求市场均衡价格。
解:1)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
所以,边际成本函数为:
平均成本函数为:
一阶导数为:
时,平均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
所以,厂商的长期供给函数为:
则市场的供给函数为:
2)市场的供给函数:
市场需求函数:
当市场均衡时,
市场均衡价格为:
三、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下面依照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分别加以说明。
(1)基数效用论的解释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 ,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Ⅰ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图(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 ,边际效用为 ,则相对应在图(b)中得到 点,在 点,需求量为 ,商品的价格为 ,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Ⅰ  需求曲线的推导
2)序数效用论的解释
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由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图Ⅱ(a)中,PCC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均衡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关系,把每一个价格及其对应的需求量绘制到(b)图上,就得到消费者需求曲线D,从图上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图Ⅱ  需求曲线的推导
2.时间因素是如何影响供给弹性的?
答:1)商品供给弹性的含义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等。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时间因素对商品供给弹性的影响
在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众因素中,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但是,在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3.什么是纳什均衡?为什么纳什均衡并不与帕累托最优相一致?
答: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由纳什于1950~1951年提出。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人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以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述,纳什均衡可以表述为:
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 ,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为 ,那么为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 ,其中 为第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略。这时候, 就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这个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博弈可能会有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还有—些博弈根本没有纳什均衡。
(2)纳什均衡并与帕累托最优不一致的原因
当社会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这个社会就处在一种理想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其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运用效率。它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运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浪费现象。即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它是指如何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能够做到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运用资源,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是高效率的,也可以说,这种效率就是帕累托效率。
而纳什均衡得出一个悖论:单个人的最优选择却没有导致全局最佳的结果。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如价格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纳什均衡”证明了一个道理:非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困境无法解脱。“纳什均衡”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了挑战。斯密认为:“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而“纳什均衡”却证明:从利己的目的出发,结果却是损人不利己,他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赫姆斯特姆发现了一个“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在“预算平衡”的团队中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不可能性定理”,这个定理后来被证明意味着“利润最大化”与“帕累托最优”是矛盾的。
所以,纳什均衡的效率低于帕累托最优均衡的效率,纳什均衡的状态不是帕累托最优,纳什均衡并与帕累托最优不一致的。
4.简述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基本内容。说明为什么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答:1)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基本内容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资本生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用劳动的最后生产力说明劳动的收入——工资,用资本的最后生产力说明资本的收入——利息。利润是企业家收入,在动态经济中存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也是资本家降低工资和要求削减赋税的有效手段。
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直接将“边际”因素应用到包括土地在内的每种要素上面,如资本,劳动,以及后来的管理,技术等等。在此,新古典的这种“嫁接”功能主要归功于克拉克。即借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主要使用边际分析法,通过把要素组合方式,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三个方面相联系来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其中,市场供求因素和要素之间的技术关系(如生产函数)是决定要素价格的关键条件。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产品价值决定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工资和利息也各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如工资收入已定则利息为其余额,如利息收入已定则工资为其余额。一个企业的情况如此,全社会的情况也是如此。克拉克认为,这种分配的原因是任何社会都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共同创造了财富,也就要求共同参与财富的分配。正像商品价格受边际效用规律支配一样,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决定也将遵循边际规律,即分别是由资本与劳动的最后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2)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原因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5.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为什么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答: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从以两个方面来分析:
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但又有 ,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再假定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论述题(该题10分。)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ZF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原因。
答: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使ZF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ZF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
调节实现的经济均衡是一种事后调节并通过分散决策而完成的均衡,它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此产生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经济总量的失衡。在粮食生产、牲畜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更会发生典型的“蛛网波动”。此外,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在个别产业、个别市场中可以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但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却可能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如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作为理性的个人自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增加支出购买商品,而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所产生的效果便是集体的非理性选择——维持乃至加剧通货膨胀;同样,经济萧条时,也会因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减少支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维持乃至加剧经济萧条。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就需要ZF运用计划,利用财政、货币、信贷、汇率、优惠、制裁等政策措施。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适时改变市场运行的变量和参数,以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若干重要领域进行投资来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
(2)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
因为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同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些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联合、合并、兼并的手段,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导致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使其不能发挥自发而有效的调控功能,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即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也就成为纯粹的假设,因此垄断被视为市场经济的“阿基里斯之题”。这就需要ZF充当公益人,对市场主体的竞争予以适当的引导、限制,如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控制垄断程度等。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百年来的经验教训多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这对市场秩序不健全、转轨中的经济体制还带有某些行政垄断痕迹的我国来说,ZF对于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程序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这突出表现在ZF应立足制度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规范体系和政策框架,加颁行全国性的反垄断法与已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配套,防止可能发生的并遏止已经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垄断。
(3)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或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也就是说,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消弱或消除,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弥补。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性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即消费公共教育、公用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公共产品而不分担其成本,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来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司空见惯的随处抽烟等。这类外在效应和搭便车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意识形态信念和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以及在公共场所不准吸烟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车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正是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它性和非对抗性特征,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减少,于是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大家都可以消费。这样一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固然需要成本,这种费用理应由受益者分摊,但
另一方面,“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策谁来得到它”,即公共产品的供给一经形成,就无法排斥不为其付费的消费者,于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如前所述的经济外在世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搭便车者”。更严重的是.既然若此,人人都希望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而自己坐享其成,其结果便很可能是大家都不提供公共产品。而缺乏必要的公共产品,就不能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大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需要ZF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和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管。
(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一般说来.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奉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的市场分配机制却由于各地区、各部门(行业)、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人的自然禀赋、教养素质及其所处社会条件的不同,造成其收入水平的差别,产生事实上学的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市场调节本身不能保障充分就业,而失业现象更加剧了贫富悬殊,这对经济持续增长是个极大的出协:少数巨富控制经济命脉;潜在的资金外流;众多的贫困者导致社会总消费的不足,从而市场难以发育等等。更严重的是,过度的贫富分化“不仅削弱了社会的内聚力,而且培养了不公正,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维系社会的政治纽带。民众……进而可能要求发生激烈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动”。经济比较落后、收入偏低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可能会造成民族矛盾的激化。
(6)市场不能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实现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方式及其目的的实现固然受到市场各种变量(原材料成本、价格、可用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等)的支配,并且这些变量以其特有的规律(即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自发形成的市场运行规律,亦即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它通过主体的独立意志、自由选择、平等互利等一系列市场原则表现出来。)调整着他们的行为,自发地实现着某种程度的经济秩序;但是作为经济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又总是在密切、广泛、复杂、细致的经济联系中进行竞争,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当事人自己以及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市场主体产权边界和利益界限的机制,更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这就需要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后盾的ZF充当仲裁人,设定体现和保障市场原则的“游戏规划”,即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明晰界定和保护产权关系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再进一步地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容易诱发人们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对此,市场主体更是无能为力。只有ZF运用国家暴力作后盾才能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如通过资格认定、行政许可等制度预防经济违法犯罪的发生,并严格依法查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此外,在制定适当的对外政策,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开拓本国商品市场和吸引外资,保护本国总体的和长远的经济利益等方面,ZF无疑也具有市场所无法承担的而又为现代市场经济良性运行所必需的功能。
上述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失灵,为ZF干预经济活动让出了空间,也正因为如此,ZF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经济。问题是,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要通过ZF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和ZF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影响AS曲线斜率的因素。
答:总供给曲线AS指劳动市场均衡时(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情况下),经济社会的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影响AS曲线斜率的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的长短
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的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①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因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直线,斜率无穷大。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生产要素的存量增加、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②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定价格水平出发的直线,斜率为零。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③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的原因为:不完全预期、完全货币幻觉和货币工资刚性。
(2)人们对价格水平变动的预期
在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很稳定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会因为人们对价格水平变动的预期不同而不同。又由于人们对价格水平预期可能会因为调整时间的长短不同而不同,所以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会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什么是内在稳定器?说明它对经济的影响。
答:1)内在稳定器的含义
内在稳定器,亦称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ZF采取任何行动。
2)内在稳定器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首先是ZF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ZF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ZF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ZF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由此西方学者认为,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其次是ZF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ZF的转移支付,它包括ZF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ZF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ZF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ZF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内在稳定器的最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抑制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二、论述题(本最10分)
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说明如何用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
答:1)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宏观财政政策是指一国ZF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务政策是有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②财政主体指的是政策指定者和执行者。政策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影响作用。
③宏观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首先,这个期望值,受政策作用的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超出政策功能所能起作用的范围取值是政策功能的强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也无法实现。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财政的基本特点,我国财政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价相对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收入的合理分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悬殊太大,又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
第二,经济适度增长。适度的含义就是量力而行。
第三,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④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广泛地影响到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和其他更为具体的财政政策目标。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财政收支及其差额的机制,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能协调地和明显地反映ZF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补贴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在现代各国的财政政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的优点是灵活性和针对性,这是其他财政政策手段所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
⑤宏观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实施存在如何从政策工具变量到政策目标变量的转变过程,简单的说,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的复杂过程。
(2)利用宏观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
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是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过剩的主要是“私人物品”。其成因主要是:消费品供求不对路;全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减少;居民消费心理向未来倾斜;消费预期受买高不买低的影响;高层次消费品价格高;居民投资热情降低等等。我国自从1997年改革开放以来,所执行的财政政策都是“积极”的,都是“放水养鱼、放权让利、藏富于民”的“积极”宽松的财政政策,财政从统收统支、全面统管,到收缩范围、实施“公共财政”都是旨在调动广大企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却不是完全从这个意义来讲的,它既不同于上述的放权让利的“积极”,又不同于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当前,我国利用宏观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应采取以下财政措施::
①扩大赤字,增支也增税
凯恩斯经济学中所说的积极扩展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以增加ZF支出、减少税收的方法来扩大有效需求,解决就业问题。而我国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ZF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支出以满足ZF投向公共基础建设领域和启动内需的需要。然而,同时非但没有减少税收收入,而且税收还有了很大的超常提高,这是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
②立足长远,调整结构,深化改革
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立足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而采取的应变之策,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战略调整。这又与西方的一般扩展性财政政策不同。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基本结束了长期供给不足的“短缺”局面,由资源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这就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将面临内需乏力、需求疲软的状态,这就必然迫使我们要从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调整经济结构。为此,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在增加税收、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则以国家宏观战略为依托,将增加支出的范围限制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发生。同时也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缓解社会矛盾营造了缓冲的空间。如抽出大量财政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制、费税关系等领域的改革,缓解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以此从长远角度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
③短期杠杆,化解风险
这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着眼于运用国家短期定向的资金投入来启动内需,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以此发挥财政投融资的杠杆带动作用。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化解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比如2000年增发的特别国债就是用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而且在增发国债的过程中也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1999年又从财政资金中拿出数百亿元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支持四大银行清理不良资产,改善大中型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不良债务,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心至诚,情必真,行必善,志必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270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70 元
    注册时间
    2011-10-23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3 22: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帖子

    32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29 元
    注册时间
    2011-10-21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4 23: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人。。。多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84

    帖子

    7506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11
    威望
    1990
    K币
    5516 元
    注册时间
    2010-9-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夲亽油菜埖 于 2014-1-27 11:37 编辑
    什么也不做 发表于 2012-10-24 23:10
    楼主好人。。。多谢啦

    心至诚,情必真,行必善,志必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帖子

    329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329 元
    注册时间
    2011-10-21
    5
    发表于 2013-7-22 23:07 | 只看该作者
    wangyanhuijia 发表于 2013-6-8 17:13
    西安交大经金学院  275630816

    谢谢楼主。。。不过很遗憾差一分没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84

    帖子

    7506

    积分

    高级战友

    Rank: 4

    精华
    11
    威望
    1990
    K币
    5516 元
    注册时间
    2010-9-5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2:2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也不做 发表于 2013-7-22 23:07
    谢谢楼主。。。不过很遗憾差一分没考上。

    我去年还差五分呢。。。呵呵,加油,欢迎一起交流
    心至诚,情必真,行必善,志必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19 22:06 , Processed in 0.057556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7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