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楼主: houlai00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黄、廖版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63

帖子

1055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690
K币
365 元
注册时间
2009-7-26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7: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莫小双 于 2009-8-8 07:53 发表
谢谢,可惜不是附件,下起来有点麻烦,不过呢,好东西就不怕麻烦啦~~

[em:40] 因为 开始时不能用上传附件,等都整理完了 ,我再把完整的文件传一遍吧。
慕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5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56 元
注册时间
2009-8-11
22
发表于 2009-8-11 10: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43 元
注册时间
2008-4-8
23
发表于 2009-8-12 11: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好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1055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690
K币
365 元
注册时间
2009-7-26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21:34 | 只看该作者
106.句子分析例解: 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研究句子本身,对句子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分析,把各个结构成分以及其间的关系描写出来,并且依照句子的特点归纳出类型,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即描写它是什么,状况怎么样。动态分析是兼顾人们怎样使用语言,例如语境、语序不同、变换、省略等情况,以解释句子结构为什么这样。通过句子分析,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自觉运用各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
当前语法研究强调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相结合,这有助于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句法指句子结构方式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语义指语义特点、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意等,语用指使用语言的情况,例如语境、移位、省略、重读、句类等。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大点,例子)
107.常见的句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二)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女神》的出现,为新诗运动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旁。
(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例:*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二、残缺和多余
(一)主语、谓语、宾语残缺
例:*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二)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三)主语、谓语、宾语有多余
例:*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四)定语、状语、补语多余
例:*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真正具备了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三、语序不当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二)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三)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四)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五)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一)两句混杂
例:*听了张莲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二)前后牵连
例:*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五、歧义:句子总是运用在特定的语境里,应该只有一个意思。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听者读者误解,这种语病就称为歧义。
(一)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
例:*那五箱书,准备青岛第一中学图书馆吗?
(二)词语与词语关系不明
例:*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第八节
复句
(略)

108.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补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所谓结构上互补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109.复句的类型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解说关系
4.选择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
2.条件关系
3.假设关系
4.因果关系
5.目的关系
110.紧缩句: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复句的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好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111.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分句之间缺乏密切联系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三)关联词语应用的错误
慕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36

帖子

1137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0
威望
125
K币
1012 元
注册时间
2009-7-12
25
发表于 2009-8-13 10:4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虽然今年不考研
但是已经开始看现代汉语
这个笔记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3

帖子

324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32
K币
292 元
注册时间
2008-1-20
26
发表于 2009-8-13 16:26 | 只看该作者
麻烦楼主可以做成附件的形式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42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0
威望
0
K币
426 元
注册时间
2009-8-10
27
发表于 2009-8-14 14: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笔记很好,很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1055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690
K币
365 元
注册时间
2009-7-26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0:2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节
句群(略)
112.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113.句群的类型:并列、顺承、解说、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目的、假设、条件、衬附句群。
114.句群运用中常见的语病:前后脱节、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答非所问、重复多余。
第十节
标点符号
第五章
修辞(略)
115.修辞: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严格地说,“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116.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分、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二是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对语言活动给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了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辞格
117.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失误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一)
比喻的种类:
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中间用“像、仿佛”一类的喻词。例如:
  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
 
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
  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①没有喻词的比喻:诗歌中常用这种比喻形式起兴。
 
强喻:程度不等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例如:
  
我看见蝗虫遮天蔽日
  向农民争夺粮食
  
而地主比蝗虫更凶
  甚至掠夺去妻女
  (邹荻帆《乡音》)
 
反喻:否定方式的比喻,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不像"。例如:
  人非木石,岂能一味谈理,碍于情面而偏过去了,在这里正有着人气息。(鲁迅《送灶日漫笔》)
博喻:博喻就是用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三)比喻的作用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四)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
  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118.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就叫比拟。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一)比拟的种类: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
拟物: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例如: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茅盾《冬天》)
  "蛰伏"是动物的行为,这是把人当作动物来写。
 (二)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比拟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
  用以比拟的人和物必须具有相似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比拟和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但是有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
  比拟的重点在"",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

119.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做借代,也叫做“换名”。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一)借代的种类
  
特征、标志代本体:用本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的名称。例如: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的名称。例如:
  方鸿渐从此死心不敢妄想,开始读叔本华......(钱钟书《围城》)
  这里是用叔本华代指他的作品。
  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例如:
  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胜利,又将为血泊所淹没。中国往何处去?(刘白羽《红太阳颂》)
  具体的"血泊"代指抽象的战争。                      Next
 
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春天,树木开花了,是晴明暖和的天气,早晨大路上还充满了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巴金《能言树》)
  "褴褛的衣服和光赤的脚"代指穷人。
  结果代原因:用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茅盾《林家铺子》)
  "汗透棉袍"是累的结果。
(二)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反面人物。
  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
(三)借代和借喻的不同
  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但是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120.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甲事物一般是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是是抽象的,多数在后。
(一)拈连的种类:
1、全式拈连:甲乙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例如:
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得自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
2、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流过
121.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叫夸张。
(一)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
  母亲已经哭得再哭不出声,几天间老了几十年。(何继青《哭歌》)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
瑞雪兆丰年。看着这漫天飘舞的雪花,大家已经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
(二)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

122.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涉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式。
  (一)双关的种类
  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青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答李淑一》)
  """"是双关辞格,明指杨花、柳絮,暗指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例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新中国成立后,有家理发店写的春联)                  

(二)运用双关应注意的问题
  双关的意思要明确,不能有歧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要含而不露,又要让读者清楚地明白要表达的含义。
  运用双关要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尤其是在构成歇后语时,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含蓄而忽略了思想健康。

(三)语义双关和借喻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受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123.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
 (一)仿词的种类
音仿:使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例如:
11
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这就是利用同音词""""仿造词语。)
义仿:换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例如: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小众化"就是换"大众化"中的""""而造的词语。                                                      

124.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反话"
(一)反语的种类
以正当反: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例如:
  可见穿的是长衫,即使不是"高等华人",总该是属于上等的。(鲁迅《推》)
  "高等华人"的人格实际上是非常低劣的,在这里表达了对穿长衫者的讽刺。
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例如:
  小陶气愤地说:"这些死人!只管看着干什么,还不把你们的雨衣扔过来。"(徐怀中《西线轶事》)
  "死人"是气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见到战友时的亲切感。
(二)运用反语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反语要认清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
  运用反语应改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125.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一)婉曲的种类:
1、婉言: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
2、曲语:不直接说出本意,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共烘托本意。

例如: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126.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一)对偶的类型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例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对偶的两部分,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串对: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假设,条件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
127.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这叫排比。
 (一)排比的种类:

1
、句子排比

2
、句子成分排比
(二)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项的并列对称。
 
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
排比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128.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叫层递。
 (一)层递的种类:
层递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按照事物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去排列。例如:
  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2、递降:

例:产品都要有质量标准,首先是国际标准,其次是国家标准,此外还有部颁标准、行业标准、最不济也应当有个企业标准,现在有些不法商贩,专搞伪劣假冒,什么标准规范都不讲,不严格治理怎么得了。
(二)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的结构往往相同或相似,常用相同的词语。
层递在内容上是递升或递降的,事物之间是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排比的内容是并列的,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相关的问题。

129.
顶真:用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做顶真,也叫蝉联、联珠。
  例: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
  
130.回环:也叫回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
  例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例2: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顶真与回环的区别:
  顶真和回环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根本上的不同。
  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不同)。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131.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一)对比的种类:
  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例如:
  我的声音低如呻吟,她的声音高如咆哮,惊动楼道里各家人,都出来观看热闹。(张宇《垃圾问题》)
 
一体两面对比: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例如:有的人太自私,对公事敷衍了事,对自己的私事却一丝不苟。
  (二)对比和对偶:对比和对偶都是成对的,但是又有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形式结构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

132.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也叫衬托。

(
)映衬的种类:
     1、正衬: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例如:
  我站在那个有路可上的近二千米的山顶,极目眺望,在湛蓝的天穹之下,那一望无际、形态各异、连绵不断的山外有山的吕梁山脉的蓝色连山,好像成了北武当山的天然屏障。我虽不能设想传说中的真武大帝的自得其乐,但也感到心胸开阔,有时,山鹰在天空里从容飞翔,我仿佛也能体验它的自由感。(王朝闻《北武当游》) 这里用壮丽的山色衬托作者开阔的心情。 

2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如:
  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路遥《人生》)
  这是以"老黄猫的呼噜声"从反面衬托窑里的安静。   

133.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一)
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它词语出现。

2
、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
134.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135.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设问和反问都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它们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
136.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经常应用到文艺语体中。
通感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去获得具体生动的形象。
例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37.警策: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

警策的种类:
1、
主宾重复判断:用判断词“是”使主语和宾语重复,突出强调了语意。
例如:年轻人就是年轻人。
2、
表意相反相成:从表面上看互相对立,从实质上说互相联系,矛盾统一,表意深刻。
例如:他的世界又小又宽广,他的路径又短又漫长……(方敬《图书管理员》)
3、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表面上好像没有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联系紧密。
例如: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夏衍
《包身工》)
138.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语体的分类多种多样,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慕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1055

积分

中级战友

Rank: 3Rank: 3

精华
3
威望
690
K币
365 元
注册时间
2009-7-26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0:41 | 只看该作者
到今天为止,终于把笔记整理完了,多谢大家的支持!上传了一份完整的附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
另外:我用的教材是前几年上大学时用的,不知道新的版本有没有太多变化,希望学弟学妹们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以确保准确性,谢谢!

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doc

268 KB, 下载次数: 1287, 下载积分: K币 -2 元

慕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精华
0
威望
0
K币
29 元
注册时间
2009-8-14
30
发表于 2009-8-14 23:49 | 只看该作者
真的辛苦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25 02:18 , Processed in 0.053845 second(s), Total 9, Slave 9(Usage: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