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威望195
K币153 元
注册时间2008-4-8
在线时间19 小时
最后登录2009-12-7
一般战友
- 精华
- 1
- 威望
- 195
- K币
- 153 元
- 注册时间
- 2008-4-8
|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
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_____或_____表征。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按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6、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7、已知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项目(是非题)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PH=0.85和PL=0.35,则该项目的难度为_____,区分度为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
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A、联结性陈述知识;B、联结性程序知识;C、运算性陈述知识D、运算性程序知识
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A、4遍B、6遍C、8遍D、9遍
10、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2、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3、“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客观性()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6、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7、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8、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9、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10、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11、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1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1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1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15、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16、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17、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而顿悟式解决问题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18、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1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20、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四、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积极聆听;2、产生式;3、变式;4、最近发展区;5、皮格马利翁效应
五、简答题(共27分)
1、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6分)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有何建议?(8分)
3、根据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你认为应如何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6分)
4、对学生品德培养,你有何建议?(7分)
六、论述题(18分)
分别述评西方两大派学习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学习理论和迁移理论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
1、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即_____、_____和_____。
2、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______和_____。
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动力、______和______组成。
4、元认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即_____和_____。
5、品德不良的转化经过三个阶段:_____、_____和_____。
6、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托尔曼D、斯金纳
2、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对
3、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B、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C、态度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品德大;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4、客观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B、出题简单和方便
C、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D、可以避免学生作弊
5、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A、学生的智力开发;B、教师的教学活动;C、学生的学习活动;D、学生的心理健康
6、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A、联结性陈述知识;B、联结性程序知识;C、运算性陈述知识;D、运算性程序知识
8、根据陈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9、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
10、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1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1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1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2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学习;2、组织者;3、移情;4、品德;5、控制点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对超常儿童教育,你有何建议?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请你分析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三)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和____构成。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过程。
3、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______和______。
4、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_____和_____。
5、测验的效度有三种:______、_____和_____。
6、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最适当的理由是()
A、问题可以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注意;B、问题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C、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D、问题可以对不认真的学生起惩戒作用
2、“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应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对
4、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5、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作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7、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华生;C、桑代克;D、赫尔巴特
8、“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客观性;B、移情作用;C、敏感性;D、心胸豁达
9、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左右。
A、50%;B、60%;C、70%;D、80%
10、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事例或案例;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1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11、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2、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13、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1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15、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16、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17、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18、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1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4遍()
20、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认知地图;2、知识的表征;3、发散思维;4、高原期;5、CAI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2、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
3、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4、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命题原则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论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四)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陈述性知识学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根据编制时是否经过标准化程序,可把教学测验分为_____和_____。
4、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_____和_____。
5、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动机分为_____和______两类。
6、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解决问题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
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B、陈述含糊不清;
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2、关于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B、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无关;
C、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D、教师的智力太高,反而抑制其教学效果
3、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
4、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
A、6遍;B、4遍;C、3遍;D、2遍
5、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C、经济实用;D、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
6、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
7、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8、课堂里学生间的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B、导致紧张和焦虑;
C、不利课堂气氛活跃;D、不利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9、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B、低创造性与高智力的学生是学业成就的强有力获得者;
C、高创造性与高智力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D、低创造性与低智力的学生则被许多防御机制所困扰
10、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
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3、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4、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5、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6、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7、运动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很大的区别()
8、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或品德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9、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影响策略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策略应用效果的反省认知()
10、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11、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12、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13、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14、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15、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16、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17、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我们都一致地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才能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1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19、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
20、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同时品德又是行为情境相似性的函数()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2、认知结构;3、成就动机;4、替代强化;5、教育机智
五、简答题
1、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2、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有哪些?
3、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简要说明智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现代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
2、分析品德心理结构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五)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组成。
2、加涅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3、程序性知识是以_____来表征。
4、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有_____、_____和_____。
5、关于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种。
6、已知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项目(是非题)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PH=0.85和PL=0.35,则该项目的难度为_____,区分度为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D、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2、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B、冯特C、赫尔巴特D、桑代克
3、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接受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
4、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5、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根本的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说B、概括说C、共同元素说D、定势说
6、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
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7±2个组块;D、9±2个组块
7、发现式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D、太耗费时间
8、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9、“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心胸豁达B、敏感生C、移情作用D、客观性
10、课堂里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A、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B、不利于解决新的复杂问题;
C、忽视了个别差异;D、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出现较教育心理学为早()
2、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没有重要区别()
5、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6、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7、一般来说,例—规法优于规—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规一例法教学。()
8、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善于应用一般解题策略,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而且不易出错。()
9、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但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会有创造性的表现。()
10、习惯论把复杂的动作技能看成是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形成。()
11、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身教与言教。()
12、品德是个人性格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13、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分,但迁移不能自动发生。()
14、可以把“举一反三”看成侧向迁移。()
15、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16、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不同于教材知识准备,前者是学习与成熟结果,后者主要是学校教学的结果。
17、由于发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发展涉及的范围大于学习的范围。()
18、按马斯洛的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强调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习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19、任务分析法是从目标出发,一步一步倒推的分析法,有助于鉴别达到教学目标的先决能力。()
20、从测量技术上看,测量某门教程的良好试卷的项目,应该是该教程的样本,因此项目的选择应符合取样原理。()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信度;2、学习策略;3、接受学习;4智商;5、学习风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说明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的关系。
3、说明动作技能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区别。
4、在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应提供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0分)
比较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并阐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六)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_____和____两类。
2、发散思维的三种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
3、最普通同时也最重要的教学媒介是______。
4、按迁移的内容来划分,迁移分为_____和_____。
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用_____表征也可用_____表征。
6、布卢姆等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级,即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随大流”现象的适当解释是()
A从众B服从C模仿D感染
2、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
3、在维纳的归因模型中,属于内部而不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B、努力C、难度D、运气
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马斯洛D、班杜拉
5、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左右。
A、80%B、70%C、60%D、50%
6、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
7、工作记忆就是()
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8、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A、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9、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A、记忆术B、做笔记C、复述D、编码和组织
10、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目标的主要缺陷是()
A、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B、没有反映学习类型
C、不够具体明确D、忽视了内在心理变化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师改卷有时前紧后松,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环效应来解释。()
2、实验表明,教师的智力同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微弱相关,可见教师的智力并不是胜任教学的重要因素。()
3、斯金纳是程序教学的创始人。()
4、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媒介越生动、形象,则教学效果越好。()
5、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和加涅的最佳迁移结构都强调学习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性。()
6、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有效手段是提供的教材能最大限度地引起“观念冲突”、“认知不协调”或“认识的不确定性”。()
7、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校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是开设某些有助于思维品质训练的课程。()
8、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学习定义性概念,但必须伴有概念属性的例证。()
9、在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中,智力技能表现在学生有很高的目测能力。()
10、只有保持人际间互惠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
11、初入学儿童在习字时运用书空形式帮助记忆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练习形式()
12、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发现学习过程()
13、学生在修改文章时易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易发现他人的错误。()
14、加涅的高级规则学习与解决问题不是同质概念。()
15、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设计变式练习。()
16、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17、从学习范型看,记忆电话号码属于配对联想学习范型。()
18、对同一概念,不同的人的理解总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一现象可以用认知学习的同化论来解释。()
19、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
20、富于攻击性和退缩反应的学生,往往都是适应不良的学生。()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迁移;2、智慧技能;3、问题解决;4、观察学习;5、元认知策略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说明发现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2、说明集体学习的优缺点
3、说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4、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有哪些措施?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比较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2、试述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七)
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
1、根据学习结果,加涅和布卢姆都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_____或_____表征。
3、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概念的三个特征可概括为_____、_____和_____。
4、按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把迁移分为_____和_____。
5、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_____和_____。
6、测验的效度有三种: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论文式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B、评分客观、省时;
C、可以避免学生考试作弊;D、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能力。
2、关于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焦虑水平高,学习效率好;B、焦虑水平高、学习效率低;
C、低焦虑水平,学习效率好;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3、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
A、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B、成人每天浏览报纸;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幼儿初入幼儿园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
4、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5、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
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6、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而影响学习。
A、品德B、成就动机C、智力D、焦虑水平
7、下列不属于教学媒介的是()
A、教材B、投影仪C、黑板D、上课铃声
8、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体会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高尚品质”其错误在于()
A、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B、含糊不清
C、没有陈述内在心理变化D、只描述了学生外显行为变化
9、提出“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奥苏贝尔D、布鲁纳
10、下列不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C、宁愿做企业家而不愿担任专业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2、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3、尽管早期学习论有许多缺点,但其大部分结论可以用于解释学生的课堂学习()
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5、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精确陈述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6、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学习。()
7、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9、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
10、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据批判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家。()
1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总有迁移现象存在。()
12、凡是反应速度快的学生都属于冲动型学习者。()
13、学习不良者的智商低于正常水平。()
14、动机变量与认知变量不同,在学习期间它只能以集中精力、加强注意来促进和加强学习的进行,在保持阶段,它只能通过影响可利用性阈限来影响学习结果的提取。()
15、“先行组织者”是促进知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一种有效教学技术()
16、选择教学媒介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环境和代价等。()
17、在任何文化环境中,权力主义的领导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8、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19、知道学生在一项测验中获第几名比知道他实际得多少分更有价值。()
20、测验中的题目难度越大,辨别力越高,难度越小,辨别力越低。()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程序性知识;2、效度;3、过度学习;4、发现学习;5、动作技能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说明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区别。
2、根据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如何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说明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4、简述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三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比较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八)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元认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_____和_____。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按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两种:______和_____。
5、动作技能形成分三个阶段:_____、_____和______。
6、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客观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B、出题简单和方便;
C、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D、可以避免学生作弊
2、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好;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D、不管学习任务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4、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象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
5、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6、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7、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缺点是()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D、太耗费时间
8、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B、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无关
C、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
D、教师的智力太高,反而抑制其教学效果
9、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目标的主要缺陷是()
A、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B、没有反映学习类型
C、不够具体明确D、忽视了内在心理变化
10、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
A、成人用筷子吃饭;B、成人每天浏览报纸;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幼儿初入幼儿园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为了使一个原先品德不良的学生不致旧病复发,使他与旧刺激隔离不是最好的方法。()
2、在概念教学中,实物直观总是优于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3、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4、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5、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6、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7、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8、对同一概念,不同的人的理解总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一现象可以用认知学习的同化论来解释。()
9、富于攻击性和退缩反应的学生,往往都是适应不良的学生。()
10、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发现学习过程。()
11、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12、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区别不大。()
13、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14、高创造性的学生多数都是适应不良的学生。()
15、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16、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17、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认知内驱力。()
18、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1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20、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解决问题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顿悟说;2、认知策略;3、产生式;4、道德判断能力;5、自我效能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采用行为矫正法处理学生违规行为问题时有哪些步骤?
2、简述现代迁移理论概括说的主要观点。
3、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4、说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请你分析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
2、谈如何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九)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2、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
3、学习的S—R联结观强调学习是_______过程。与此相对的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_______过程。
4、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有序事件可能以的形式表征。
5、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过程看成____过程。
6、问题空间是由、、三者构成的。
7、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A、发现法;B、讲解法;C、示范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3、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A、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B、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C、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D、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5、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6、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8、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
9、下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父母教育方式是。A、孩子做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督促;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B、面对孩子的提问,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答案;C、在孩子专心做功课的时候,时不时去看看孩子,为了给孩子补充脑力,还常常端些营养品给孩子吃;D、孩子做完了作业,家长帮着验算、检查。
10、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A、学生学习的结果;B、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C、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可以把“举一反三”看成侧向迁移。()
2、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不同于教材知识准备,前者是学习与成熟的结果,后者主要是学校教学的结果。()
3、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点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4、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对同辈文化的遵从会使青年一代拒绝接受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从而促成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6、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影响策略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策略应用效果的反省认知。()
7、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8、在陈述性知识、基本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都应注意概念和用概念构成的规律的教学。()
9、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10、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
11、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12、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13、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14、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15、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16、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17、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18、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我们都一致地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才能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19、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
20、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同时品德又是行为情境相似性的函数()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成就动机;2、智慧技能;3、知识的表征;4、任务分析;5、课堂气氛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请分析同质分班的利与弊。
2、指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使用“惩罚”的确切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和适当地使用这一手段。
3、说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种说法属于何种教学论的教学目标观?从加涅素质观看,其局限性是什么?
4、有人说知识的测量比较容易,能力的测量比较困难,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一位教师试图使小学儿童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取的方法是提供榜样法,其中的强化是当众表扬。试分析:
⑴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⑵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⑶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⑷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必要吗?
2、请举实例说明:“学有定律,教有优法”的科学取向教学论的教学方法观。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十)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
2.奥苏伯尔提出,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是____、____。它们也应成为教材组织的两条原则。
3.学习定势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4.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和____。
5.研究表明,IQ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____相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相关系数____。
6.维纳提出的归因模式中,强调的四个因素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
2.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3.下面说法代表内控特征的是。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5、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6、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A、4遍B、6遍C、8遍D、9遍
7、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D、ABC都对
8、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9、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10、在解应用题是,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A、牢记题目内容;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C、熟练使用计算技能;D、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根据形式训练说,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点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3、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4、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6、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8、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9、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
10、接受学习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或成人学习概念都是适合的()
11、认知策略经过练习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而智慧技能则很难达到自动化程度。()
12、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3、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有实质性的差别。()
14、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15、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16、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7、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18、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够精确陈述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19、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以设计变式练习。()
20、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建构主义学习观;2、脚本;3、元认知;4、问题空间;5、心理练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简单地利用奖或惩不能解决儿童的品德不良行为?
2、简述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实验依据及其教学含义。
3、为什么说跳级比留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的智商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改变,桑代克也证明,不同学科的学习对智商没有显著影响。你怎么解释这两种智力理论之间的矛盾?
2、试分析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同辈集体的遵从这种现象对学校教育的利与弊。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十一)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我国学者通常将课堂气氛分为、、三种类型。
2.阿特金森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的需要,的需要。
3.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4.按照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先后两项学习之间产生迁移的原因是____。
5.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水平、水平、水平。
6.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2、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
3、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4、积极聆听的主要功用是()
A、可以安慰和说服学生;B、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
C、可以帮助学生自由表达感情;D、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建议
5、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B、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无关;
C、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
D、教师的智力太高,反而抑制其教学效果
6、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遗传素质不同;B、努力程度不同;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D、智力差异
7、学生的控制点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而影响学习的。
A、学习方法;B、智力状况;C、认知风格;D、成就动机
8、有一位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偷的,假如不去偷药,家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偷了药也会得到原谅。”我们可以认为这位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阶段。
A、惩罚与服从;B、朴素的利己主义;C、“好孩子”;D、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
9、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错误在于()。
A、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B、含糊不清;C、忽视内在心理变化;D、A和B
10、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2、选择教学媒介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环境和代价等。()
3、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4、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或阅读代替学期测验,其信度是难以保证的。()
5、在任何文化环境中,权力主义的领导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成就的抱负水平上。()
7、根据马斯洛的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强调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8、布鲁纳和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9、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没有大的区别。()
10、阅读和写作都可以看作解决问题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11、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2、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有实质性的差别。()
13、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14、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15、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6、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7、元认知能力是认知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
18、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19、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20、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以设计变式练习。()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图式;2、创造性;3、研究性学习;4、同感(empathy);5、学习风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动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
2、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和体会
3、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4、请用“如果/则”的形式写出1/3+1/2的产生式。
六、论述题与设计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价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并说明它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14分)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十二)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
2.人类联想学习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型是、、。
3.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初期是____知识。
5.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一般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个过程。
6.动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和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
2、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
3、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A、社会建构主义观;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主义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
4、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A、儿童观察力强;B、思维的逻辑性;C、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D、儿童头脑中贮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
5、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6、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类型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原理,低年级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A、发展作文构思能力;B、通过作文修改以发展反省认知能力;C、丰富儿童生活经验;D、形成正确应用词、句的基本技能并丰富其生活经验。
7、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A、思维的深刻性;B、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C、深刻的洞察力;D、思维的灵活性。
8、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9、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
10、课堂里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A、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发展;B、不利于解决新的复杂问题;
C、忽视了个别差异;D、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2、心理学家假定,通过练习,人脑可以贮存完成复杂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发出一系列执行动作的指令,这一假设可以解释熟练操作的自动化。()
3、心理学家关于“习得无助”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不能有挫折。()
4、仅仅出一个作文题测验学生的语文成绩,这难以保证测验的信度。()
5、积极聆听的功用是可以说服学生。()
6、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7、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8、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9、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10、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够精确陈述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11、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以设计变式练习。()
12、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1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14、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发现学习过程()
15、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但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会创造性的表现。()
16、在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上,心理咨询和治疗主要是补救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发展性。()
17、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8、元认知能力是认知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
19、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
20、学习迁移不仅产生于认知学习中,在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变式;2、强化;3、观察学习;4、最近发展区;5、教学目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2、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你有何建议?
3、作为教师,应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青少年对同辈集体遵从的现象?
4、为什么留级效果不好,而跳级效果较好?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你分析写作过程及其知识类型。
2、通过分析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各种哲学观点的合理成分与不足之处,论述不能以建构主义观作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的理由。
论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改进(论文)
陈琦张建伟
摘要随着教育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取向的变化,研究方法也正在随之发展。对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而言,定量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包括实验设计方法、学习结果的测量方法等等;同时需要大力发展定性方法。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更多地走进教育现场,针对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干预性研究,研究者可以与实际工作者合作进行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定量方法,定性方法,行动研究
近十多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取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在学科定位上,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强调自己“教育”的一面,把改进学校,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作为研究的首要目标。研究者做了大量对教育实践很有价值的研究,涉及到了各学科的学习和教学,比如数学、语言、科学等,涉及到有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比如有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的儿童,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等,也涉及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等等。其次,在基本理论取向上,建构主义越来越成为贯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研究者越来越强调对每个学习者的特异性的经验世界的深入洞察,强调研究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发生的、以一定的社会互动方式而进行的学习活动,而不只是个体化、简单化和去情境化的学习,小组协作与沟通、课题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情境认知(situatedcognition)等成了重要的研究主题。随着理论与研究取向的上述变化,也随着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原有的研究方法受到了巨大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9月,受国家教育部资助,我们主持了“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研讨班”,请国内外专家就此问题做了深入讨论,其中涉及到定量方法的发展、定性方法的使用、测量与诊断方法以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本土化问题等。我们的研究生小组成员这几年来也作了各种研究方法的尝试,例如,定量方法的完善,一些新的定性方法的使用(如人种学方法),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利用电脑对学习过程做实时记录,等等。这里,综合相关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对高级研讨班的总结,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算是抛砖引玉。
传统定量方法的完善
量化是心理学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标志,60年代以前,心理学研究因受自然科学影响,崇尚实证主义,更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两类,都用数量来表现研究结果,以客观性、系统性和可验证性作为科学研究的标准(张春兴,1998,pp.31-33)。应该说,在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还很有拓展的余地,大力开展高水平的、设计精良的定量研究对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突破实验班控制班对比实验的单一的实验设计思路,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采用更为复杂的、更具有解释力的实验设计,比如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基线设计等,使用相应的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协方差结构模型等。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情境的限制,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在许多教育心理学实验中都是很困难的事,然而,越是这样,就越需要研究者精心设计,匠心独用。在此方面,我们可以从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学习其独到之处。
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研究都要以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作为因变量,常规考试固然可以反映学习的成绩,但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常规考试的成绩所提供的信息量是很不充分的,由此看来,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全面测查学习结果是很重要的。首先,从保持的角度来看,测验可以分为即时测验和延迟测验。其次,从知识获得的水平来看,研究者经常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来设计不同水平的测验,最常使用的是知识(记忆)、理解以及灵活应用等。在知识(记忆)水平上所测查的是学习者对直接表现于学习材料中的信息的识记,理解则侧重于超越表面信息,获得隐含于材料中的意义,而灵活应用则需要学习者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以调整和转化,常常体现为1)实例间的差异性,即一个实例的规则无法直接套用到其它实例上去,必须加以改组;(2)概念的复杂性,即每个实例都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Spiroetal.,1995)。学习的灵活而广泛的迁移是建构主义者的重要初衷,因而,在灵活应用的水平上对学习结果加以测查是很必要的。第三,学习的目的在于建构灵活的、整合性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结果的测查不仅要考虑学习者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而且要考察知识间的联系,反映知识的组织结构。在此方面,研究者已经尝试发展了一些测验方法(张建伟、陈琦,发表中),比如概念图(conceptmap),即以结点和连线的形式反映知识的组织情况。第四,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知道”某些知识或事实信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监视新、旧经验的一致性,辨析新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常常需要学习者转变原有的错误概念(张建伟,1998),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设法揭示学习者真正“相信”的观点,而不只是“记”下来的说法,比如,为了揭示学习者对地球形状的理解,研究者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从一点出发,一直向东方走,假如没有山水挡你的路,你可以一直走下去,最后你会发现什么?”,如果学习者认为大地是平的,他们可能会说他们将看到大地的边缘,而那些真正认为大地是个球体的学习者则会回答他们将回到原地。deJongetal.(1999)提出,为了反映学习者真正的理解,测验题不能让学习者复述正规化的原理知识,而应该通过“如果-那么”的形式来探查学习者的直觉性理解,即向学习者呈现或描述一个具体情境,让他们预测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见张建伟,1999)。最后,在有些研究中,研究者还需要测查被试的能力(学习能力或智力等)以及态度兴趣或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等,这需要使用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量表。
另外,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通过结构化的工具来搜集有关资料,比如问卷或量表等。在这样的研究中,为了反映被试的某种观念或倾向,研究者设计一些问题和相应的选项(比如Likert等级量表的方式),假如被试做了一种选择,研究者就认为他具有相应的观念或倾向。这种单向交流、静态观察的思路对于物性的研究是适用的,但在人性的研究中却有着很大的局限,因为每个被试都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他们在依据自己的经验世界对这些项目做反应,无论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学习者都可能出于不同的考虑,因而反映了不同的观念或倾向。比如,在关于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的研究中(张建伟、孙燕青,1997),我们发现,对于同一种说法,比如:“在听课和看书时,应该经常想想‘这种说法对吗’”,两个学生都表示“极为同意”,但他们的考虑却可能很不相同,一个人可能认为课本中讲的、老师说的未必都正确,应该以怀疑的态度去学习,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出于很一般的考虑,只是觉得学习中多思考总归是好的。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学习者的观念,我们尝试设计了“深度问卷”,对于一些题目,在被试表明了自己同意的程度之后,我们要求他们进一步简明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即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以便根据这些理由来判断被试在此题目上反映出的真正想法。传统的研究试图通过扩大样本容量来消除研究中可能的误差,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整体而言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然而对于每个被试我们却都知之甚少甚至几乎一无所知。现在,研究者越来越强调深度研究,通过深度访谈等更为充分的交流方式对每个被试获得更多的了解和洞察,甚至改变原来的客观观察的思路,不是以“双盲”的方式来消除主试和被试的主观感受的干扰,而是告诉被试研究的意图,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研究中,在被试参与该研究所设计的情境和活动时,被试可以反思、感受自己的内心活动,这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料来源。总而言之,提高定量研究工具的深度是改进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定性方法及其与定量方法的结合
基于定性方法的研究通常在教室、社区等自然情景中进行,它不是象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搜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见陈向明,1999)。定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胡德尔森,1998)。在基本研究目的上它也试图分析探求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所不同的是,研究者在研究时更希望从被试的反应中获得更详细、更深入、更有意义的资料(包括被试个人的意见及主观感受等)(张春兴,1998,pp.34)。这种定性资料包括言语解释、观察、录像以及动作姿势等,它可以是实时的口语报告、讨论的录音、访谈资料、活动录像或观察记录,也可以是档案资料或活动产品、作业等,这些资料常常更能反映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复杂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反映活动过程的有关信息。比如,在关于协作性发现学习的研究中,Okada&Simon(1997)让被试单独地或成对地完成发现遗传规律的任务,他们对单个被试的大声思维以及合作被试的相互讨论做了录音,之后转录为文字。为了分析为什么合作被试比单个被试更好地完成了发现任务,Okada&Simon对被试的口语报告内容做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合作被试在学习中做了更多的解释性活动,包括生成假设,提出不同的假设以及为各种观点提供确证等,这些解释性活动和关键性实验共同促进了发现学习。再比如,要研究教师对课堂纠纷的处理,仅仅设计一张结构化的问卷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已经对纠纷情境及其处理措施做了太多的预先设定,可能排除、掩盖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为此,研究者需要要选择若干典型的教师,对其课堂做现场观察(可能用录像的方式),对教师及其学生做深度访谈(可能使用录音),了解教师的观念基础,了解学生对此问题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纠纷处理措施的核心维度(如严厉性等),归纳出纠纷情境的不同特征(如干扰程度、性别等),建立一个反映不同纠纷情境下的不同处理方式的模型,进而在更多的教师中检验这一理论模型,这可以通过基于情境的方法(scenario-basedmethod)来进行,即向教师描述或演示一个基本的课堂纠纷情境,操纵改变情境的某些特征(如性别),看教师采取何种处理措施,按照之前所归纳出的核心维度(如严厉性)对处理措施进行编码分析。
尽管学者们对于定性研究是否应该用信度和效度等概念加以衡量的问题存有争议(陈向明,1996;吴岩,1999),但定性研究毕竟存在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如何提高定性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呢?首先,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对定性资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高分析的系统性和精确性。Chi(1997)对于言语性资料(比如讨论)的量化分析做了专门介绍,整体来说,这大致包括了八个主要环节:(1)通过对言语资料的随机取样等方法缩减记录的内容;(2)将选择后的记录内容分节,分成若干分析单元,比如命题、句子、意义要点、推理链、段落或者一轮对话等;(3)发展或选择一个编码系统,比如按照产生式系统或问题空间对程序性任务做编码,按照语义或概念网络对陈述性知识做分析,按照心理模型(Johnson-Laird,1983)对关于系统的知识做编码,按照因果链或目标树来对故事或事件做编码等等;(4)确定何种言语资料属于编码中的何种类别,明确编码的事实依据,有时需要将各节资料分别归入某个编码中,有时则需要在整体水平上分析其模型的类别,有时需要同时联系上下文对各节资料做编码;(5)描述编码结果,分类结果可以用平均数表格来表现,问题解决过程可以用算子序列表现,有的言语资料可以用语义网络等形式来表现,研究者已经为此开发了一些计算机应用程序,如SemNetTM(Fisher,1990);(6)在编码结果中寻找隐含的趋势和规律,分类结果可以用一般的统计分析来寻找趋势,但对于语义网络等其它的编码结果则需要寻找另外的方法,比如计算其中的联结数,或计算推理链的长度,比较分析其中的结构性差别等等;(7)解释所发现的规律及其效度;(8)有时,为了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资料,或者为了在不同的单元水平上做分析,研究者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做进一步分析。此外,Jordan&Henderson(1995)和Goldin-Meadowetal.(1993)分别就录像资料和动作姿势的量化分析做了介绍。
其次,为提高定性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采用三角互证法,即在研究某种行为时使用不同来源的资料或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而后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相互证实(威廉.维尔斯曼,1997,pp.316-318;Cohen&Manion,1995,pp.233-251)。
定性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某种情境形成更丰富、更深的理解,而且,很多学习活动在自然情境中和在实验室中是大不相同的,定性方法可以更多地反映自然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活动,而定量方法在这些方面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定量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优势。定性方法的使用及其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趋势,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实现(Chi,1997):(1)用定性资料来帮助解释定量研究结果,比如在学习观与知识观的研究中(张建伟、孙燕青,1997),我们在要求被试表明同意程度的同时简短陈述自己的理由;(2)同时收集定量与定性资料,两者方法互补使用。比如Chietal.(1989)同时分析问题解决的成绩和问题解决中的口语报告,发现成功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做了更多的推论活动。(3)将定性分析作为形成假设的途径,进而通过定量实验来检验这种假设。(4)完全依赖于定性资料,但对定性资料做量化分析。比如,在关于青年人的压力与应对的研究中,为了能让被试用自己的话表达他们自己的真正想法,避免选择式或判断式问题所造成的诱导倾向,我们采用了开放式问卷和访谈,(1)说出令你担忧或给你带来压力的事,而后加以具体描述;(2)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如果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怎样使自己感觉好些?(3)如果想和人谈心,最想找谁?(4)这个能帮你的人具有哪些品质?(5)他(她)在帮你时会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针对这5个问题,我们设计了编码体系,对被试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以及寻找帮助的行为做了分类编码(陈琦等,1998)。总之,研究者再选择研究方法之前应明确研究问题的特点,明确要收集的是何种资料,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胡德尔森(1998)对定性与定量方法的适用场合做了对比(见表1)。
表1适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场合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对研究对象的情况不清楚时 对研究对象的情况非常清楚时
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不清楚,或定义不清楚 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大,或者问题已经解决时
进行深度探索性研究时,试图把行为的某些特定方面与更广的背景联系起来 当不需要把研究发现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或对这一背景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时
当所考察的是问题的意义,而不是次数或频率时 当需要对代表性样本进行详细的数学描述时
当研究需要灵活性以便随时发现预料之外的深层问题时 当测量的可重复性非常重要时
需要对所选择的问题、个案和事件进行深层的、详细的考察时 需要把结果加以推广,或需要把不同的人群加以比较时
走向教育现场的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在关心教育问题,但他们之间却好象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研究者关心的是理论,是客观地、精确地发现学与教的规律,他们需要的是数据,只要获得了所关心的数据,他们就可以分析教与学的规律,解决自己所关心的理论问题。而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现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什么客观的数据资料。从研究过程来看,研究者们的研究活动讲求客观和精确,要控制教学情境,以便于操作各种变量,而实际教学活动则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它往往不能随意进行操纵。作为研究的结果,教育理论可以自圆其说,但却很难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指导。教育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的对立,研究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反差,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距离,这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如何才能使研究贴近教学,使教学本身包融研究,从而实现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沟通?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研究模式可以为此提供有益的启示。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是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行动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Cohen&Manion,1995,pp.186-203):(1)情境性:它旨在通过现场研究来诊断和解决具体情境下的问题,逐步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又不断地通过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手段来监视这种调整的效果,以便基于这些反馈来对教学作出进一步的调整,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而不只是留待以后在某种场合下再付诸实施。(2)合作性:研究者的和实际工作者常常共同协作来完成一个课题,当然,它也可以由教师独立进行,但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更为普遍。研究者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充分沟通,反复磨合,包括共同讨论、评课、写教案、相互听课、写教学日记等,从而在教学改革的目标上达成一致,在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上逐步达到一致,在具体实施方案上逐步达到一致,这种沟通和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来说也有重大意义。(3)参与性:各个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研究的实施中,而不只是“被试”;(4)自我评价:随着实际活动情境的发展而不断地、自然而然地对各种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样,行动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调整方案,进行实际干预,随时监控干预的效果,进而针对更多的、更深层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索,就象滚雪球一样逐渐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教学改革。
行动研究所探索的是具体教育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比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测评方法、态度价值观、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及课堂管理、行政改革等。由于研究目的、条件等的不同,行动研究的具体程序也会有所差异,根据有关的文献,行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科学研究中的严格意义上的选题,但对改进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6)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7)实施。这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视评价、反馈改进、资料的分类分析等。在这一阶段,实时地根据教学反馈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是很重要的。(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的评价。行动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很多是定性的资料,在分析时需要进行归类和编码,将定性资料量化。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关于具体情境下的具体问题的具体知识,获知新方法的实施效果,这对其它教学情境具有借鉴意义,但并不作为一般性规律。行动研究本身一般不对特定的因素做控制性的研究,当然,研究者也可以围绕着行动研究展开旨在探索一般规律的定量或定性研究。
除此之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比如刘儒德(1998)、覃祖军(1999)、李新成(1999)、张建伟(1999)采用计算机实时记录的方法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路径等资料,分析其学习过程。另外,脑科学的发展也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技术。世纪末的教育改革正在呼唤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我们急需更新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法,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