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查看: 1044|回复: 0

[新闻学] 新传头条 |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10

帖子

486

积分

一般战友

Rank: 2

精华
2
威望
2
K币
484 元
注册时间
2020-7-10
发表于 2022-5-3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5月28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和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等主管部门和中央主流媒体负责人,以及各兄弟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专家学者代表参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出席会议并主持嘉宾致辞环节。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国务院参事、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等院系领导,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羽中、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新强、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李昀等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题发言环节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主持。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下我国国际传播的目标与任务,为国际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郝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重要使命。北大新闻学历史悠久,新闻与传播学院恢复建院21年来,持续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北大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及世界一流高校传播平台建设也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了力量。在新一轮“双一流”开局之年,顺应新文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北大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全球一流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高地,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当前,国家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北京大学愿与相关主管部门、媒体机构、兄弟高校一道推动此项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郝平

所在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

学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博士

研究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外关系研究

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3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党委书记。2018年10月起任北京大学校长。

所授课程:参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名师系列讲座授课

著作:著有《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首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英文首版、俄罗斯东方图书出版社2016年俄文首版、新丘文化社2019年韩文首版)、《孙中山革命与美国》、《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首版、英国Routledge2018年英文首版)等专著。

曲莹璞在致辞时表示,在北京大学恢复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纪念日与北大携手举办本次研讨会,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媒体和高校在战略传播体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中国日报社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传播创新实践。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围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特别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学科创新路径、媒体与高校间合作等话题深入研讨。中国日报社愿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和其他媒体加强沟通合作,推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在更高水平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曲莹璞

先后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国际新闻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1987年加入中国日报社,历任经济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编委会委员、中国日报香港版总编辑、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曾任北京奥组委奥运火炬接力新闻发言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现任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闫成胜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但面临新时代新形势,依旧存在挑战与创新。展望未来,他对提升国际新闻传播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希望,一是要贴近实际,开展国际传播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深化文明互鉴,构建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范畴、新表述;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闫成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孙庆伟表示,在5月28日北大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1周年的日子,学界和业界的各位专家相聚云端,再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讨提升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也代表学校向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院友致以问候,对长期以来支持北大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
孙庆伟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秘书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孙庆伟,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江西上饶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秘书长、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协助邱水平同志、郝平同志负责党政日常工作,协助郝平同志负责法律事务工作;负责督查、信访、继续教育、保密、图书、档案、校史工作。分管党办校办、督查室(信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继续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

1988年9月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2006年8月-2010年8月借调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院长,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秘书长(兼)等职。2022年1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考古学组)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主题发言环节,中央主流媒体负责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业界与学界、学科交叉与融合等不同视角相继发言。
陈陆军以“建强国际传播队伍,提高对外发声水平”为主题进行发言,他以创新策划推出的国际传播栏目“东西问”等为例,介绍了中国新闻社在国际传播领域进行的实践,并回顾了中新社和高校新闻界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期合作交流。
陈陆军

曾任人民日报一版主编、总编室副主任,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国家应急新闻中心副主任,五洲传播出版社(五洲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

2019年11月,任中国新闻社社长。

刘刚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认识到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尊重国际传播的基本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构建新时代的自叙话语体系,根植实践应对新时代挑战,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提出,高校新闻学应当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人才、搭建学术平台和学术网络、提供服务国际社会公共品等方面赋能国际传播工作。
胡正荣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舒伦斯坦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介、国际传播、文化产业等。
主要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传播学》(主编)、《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国际传播蓝皮书)2017》、《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媒体前沿2017》、《中国文化发展1978-2018》、《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等。
个人荣誉: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英国西敏寺大学荣誉博士。中宣部、中组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
国家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指出,当下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注重协同,构建起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共商、共建、共享的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于运全

于运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对外传播》主编,高级编辑。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谢戎彬结合环球时报社近年来在对外报道方面的系列生动案例和爆款媒体产品,强调了第一手新闻素材的重要价值,并分享了以一线国际新闻实践促进对外传播的体会与思考。
谢戎彬

谢戎彬,男,197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法学硕士,高级编辑。现任人民网董事、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原驻美记者、达沃斯青年领袖田薇分享了国际新闻报道一线的工作与观察思考。她从国际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出发,深入阐述了当下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变化与定力”。
田薇

田薇是中国环球电视网“薇观世界”(World Insight with Tian Wei)节目的主持人。
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播音员,制作人,历任POP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资深评委,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资深评委(CCTV-10)。曾驻美国报道伊拉克战争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在2009年2月20-22日希拉里来华访问期间,田薇应美国方面邀请,以个人身份,亲历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全过程,并与希拉里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从学术交流角度切入,强调了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对提升国际传播实力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就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方面的具体实践。
隋岩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先后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近年获奖情况:
2004年论文《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获第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理论一等奖。
2004年专著《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学术著作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指出,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应具有“开放的主体性”,强调“以中国为根本,以世界为面向”,打造有宽度、厚度、深度的人才培养体系。
周勇

现任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任教课程:《电视新闻报道》、《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沿》

联系方式:zhouyong@ruc.edu.cn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结合原创性的国际传播力指标体系,就互联网语境中世界各国媒体传播网络格局、影响力排名、中国媒体全球传播现状以及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深度分享。
张涛甫

职称职务:教授

联系方式:021-65642313、zhtfshanghai@163.com

办公地点:新闻学院办公楼326室

接待时间:周一13:00——17:00

社会兼职: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大学》主编。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主义新闻观 、舆论学、政治传播、新闻实务

所开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政治传播 、大众媒介与政治、媒介与社会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从技术深度改变媒体行业的观察入手,结合清华近年来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分享了如何在技术驱动时代进行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陈昌凤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联系方式:fengchen5266@163.com

主讲过的课程:传媒与社会,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概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中外传媒制度比较,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理论研究

教育背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198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助研班(1991-199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1993-1996)

工作履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副教授(1996-2001)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期间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2001-2008)
清华大学教授(2008-今)

唐士其围绕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两个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提出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应“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陈明指出,以外语学习为基础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形成方案能力的人才,应成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同时,他提到,2022年9月,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开设的“外国语言与国际传播”本科生培养项目将正式启动,这一实践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北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
陈明

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士研究生导师

联系方式:
aryachen@pku.edu.cn

个人简介: 陈明,1968年生。1999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佛经语言和文献、中印文化交流史、医学文化史、古代东方文学图像。已出版《梵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词语研究》《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等多部专著。

教育背景: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东方学系博士

研究领域和方向: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佛经语言和文献、中印文化交流史、医学文化史、古代东方文学图像

陈刚围绕“加强国际传播的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作主题发言,并对此次研讨会进行总结。他回顾了北京大学新闻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历程,并介绍了北大在新时代下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创新话语体系的多种实践。他表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构建一体贯通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格局,希望为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提供关键智力支持。他期待高校、业界、科研院所等不同力量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新时代复合型一流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共同体。

北京大学新传考研喜报

胡师姐22清北学员过线录取率达100%!北大班录取13人,清华班录取7人!| 胡师姐,你是我的神! 22北大新媒体研究院硕士录取名单公布,胡师姐学员包揽近三分之一! 北大22新传考研拟录取名单公布,胡师姐连续三年包揽复试状元! 超过27人进清北复试!胡师姐22级清北学员高分喜报出炉,来看神仙打架!

联系方式:adorno@vip.163.com

个人简介: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美学方向)、博士学位(美学方向)。

1990年至1995年在北京旅游学院任教;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任教;200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2003年,获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6年-2013年,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13至今,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同时担任广告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研究领域:广告学理论、品牌传播、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数字化发展、广告史研究。

讲授课程:广告学概论(本科)、创意传播管理(本科)、广告学研究(硕士)、广告案例研究(硕士)、广告前沿问题研究(博士)、品牌传播(博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人人连接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服务条款|隐私保护|帮学堂| 网站地图|院校地图|漏洞提交|考研帮

GMT+8, 2024-4-19 05:27 , Processed in 0.040190 second(s), Total 9, Slave 8(Usage:6.75M, Links:[2]1,1_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7 考研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