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材料科学基础 第二章、固体结构 29、置换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30、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31、有限固溶体: 金属元素彼此之间形成有限溶解的称为有限固溶体。
32、无限固溶体: 金属元素彼此之间能形成无限溶解的称为无限固溶体。
33、无序固溶体: 溶质原子统计式分布在溶剂晶格的结点上,它们或占据着与溶剂原子等同的位置,或占据着溶剂原子间隙的位置,看不出有什么次序性或规律性,这类固溶体叫无序固溶体。
34、有序固溶体: 有些固溶体结构在高温时形成无序固溶体,但在缓慢冷却或低温退火时,溶质原子按适当比例并按一定顺序和方向,围绕着溶质原子重新排列。使溶质,溶剂原子在晶格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固溶体的有序化。溶质和溶剂原子呈有序排列的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或称超结构。
35、正常价化合物: 在元素周期表中,一些金属与电负性较强的IVA,VA,VIA族的一些元素按照化学上的原子价规律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正常价化合物。
36、电子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是由第一族或过渡族 元素 与第二至第四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 ,他们不遵守化合价规律,但满足一定的电子浓度,虽然电子化合物可用 化学式 表示,但实际成分可在一定的范围变动,可溶解一定量的 固溶体 。
38、间隙相: 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C,H,N,B等可与金属元素(主要是过渡族金属),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比小于0.59时,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39、间隙化合物: 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C,H,N,B等可与金属元素(主要是过渡族金属),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大于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